2022-2023学年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第一单元 第3课 (2)哦,香雪(学案含练习 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2023学年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第一单元 第3课 (2)哦,香雪(学案含练习 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34.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7-07 21:34: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3课 (2)哦,香雪
词语积累
1.课内词语
(1)昂首阔步:仰起头,迈着大步向前。形容精神振奋,意气昂扬。
(2)五彩缤纷:形容色彩繁多而艳丽。
(3)喜怒哀乐:喜悦、愤怒、哀伤、快乐,泛指人的各种情绪。
(4)窸窸窣窣:形容细小的摩擦声音。
(5)理直气壮:理由充分,因而说话做事有气势或心里无愧,无所畏惧。
(6)不知所措: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形容受窘或发急。
(7)怂恿:鼓动别人去做(某事)。
(8)斟酌:考虑事情、文字等是否可行或是否适当。
2.近义词语辨析
(1)清新淡雅·清秀文雅
清新淡雅:形容语言新颖不俗气,言辞高雅。
清秀文雅:形容仪容美丽而不俗气,气质高雅。
(2)浓墨重彩·浓墨涂抹
浓墨重彩:绘画或描述着墨多。
浓墨涂抹:国画中的一种画法,指用浓重的墨汁来描画,侧重于部分的渲染,形容突出重点。
(3)清新隽永·清新脱俗
清新隽永:语言新颖且意义深远,耐人寻味。
清新脱俗:一般形容女性身上的气质让人舒畅,新颖不落俗套。
(4)洁白如雪·洁身自好
洁白如雪:形容品行清白纯正。
洁身自好:保持自身纯洁,不同流合污。也指怕招惹是非,只关心自己,不关心公众事情。
主题悦读
1.课文赏读
再读《哦,香雪》
赵改芳
“这篇小说,从头到尾都是诗,它是一泻千里的,始终一致的。这是一首纯净的诗,是清泉。它所经过的地方,也都是纯净的境界。”这是作家孙犁对《哦,香雪》的评价。是的,这篇小说的字里行间无不洋溢着一种清新的美,一种纯净的美,让读者感觉到台儿沟的人们是那样的可爱,那样的淳朴。
感谢作者用她那抒情的笔调、优美的语言,为我们展现了一幅美的画卷,给人以艺术的享受,更给人以生活的启迪。
(一)人物心灵的清纯美
香雪身上具有未经世俗污染的清纯之美、健康之美。铁凝曾经说过,世上最纯洁、最美丽的情感就是少女的梦想,尽管它幼稚、缥缈,甚至可笑,尽管它也许是人性中最为软弱的一部分,但同时也是最宝贵的一种情感。作为美的对象,它可以洗涤人性中那些功利的、自私的、丑陋的部分,至少可以作为这些东西的反衬和对照。香雪的身上似乎凝聚着作者美的理念、美的理想。文学作品中,理想化的女性通常有着美丽的外表,不过香雪身上呈现出一种特殊的美丽,像不染纤尘的冰雪一样纯净。她有着洁净的肤色,她有一双“洁如水晶的眼睛”,还有“洁净得仿佛一分钟前才诞生的面孔”,以及“柔软得宛若红缎子似的嘴唇”。
但是,作者把主要笔墨放在描写她的美好心灵上。我们从香雪对火车上的顾客“那么信任地瞧着”的眼神,从她用四十个鸡蛋与“矿冶学院”的女学生交换一个铅笔盒的“交易”,从她在学校被同学奚落却没意识到的“笨拙”,从她跳上火车又独自一人走三十里夜路回家的“勇敢”,可以看出她的性格特点:她的外表与内心一致,没有内外不一的双重人格;她对人充分信任,纯真地面对世界;她全无防骗、防范心理,甚至受到奚落而没有心理反应;她有自尊、自强的信念,并把这种信念化为进步的动力;她有美好的理想,与其他姑娘们的幻想不同,希望走出山村上大学。人们看到香雪,不但心中马上会升起一种美好的感觉,而且不忍心跟她耍滑头,再爱计较的人也会变得慷慨大度。这些侧面描写给读者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间,表现出香雪的美丽动人。
她是个纯真无邪的农村少女。看火车时,她跑在最前面,火车来了,她却缩到最后面;别的姑娘可以就“小白脸”“北京话”调笑,香雪却不但不敢搭腔,甚至听了就脸红。
她是个渴求进取的人。别的姑娘注意的不是妇女头上的金圈圈,就是比指甲盖还小的手表,而作为台儿沟唯一考上初中的人,香雪注意的则是车厢里的学生书包;姑娘们总是用鸡蛋、红枣等土产换回自己喜爱的发卡、丝巾和尼龙袜,而香雪则渴望用一篮子鸡蛋换一个自动铅笔盒。
她淳朴自尊。女同学们对她的嘲笑,使她意识到贫穷是不光彩的;听“北京话”说他爱人有个亲戚住在站上时,她替凤娇感到委屈、替台儿沟委屈;得到了铅笔盒,她执意将那一篮子鸡蛋留下。她认为台儿沟应该是这样的:姑娘不再央求别人,火车上的漂亮小伙子都会求上门来,火车会停得久一些,会向台儿沟打开所有的门窗……香雪是多么渴望台儿沟改变现状,变得富足、进步啊!
她同时又是一个坚毅执着的女孩子。为了换取铅笔盒,她毅然登上火车,为这她不得不走三十里夜路回家。这时,她已经不是那个胆小、腼腆的香雪,而是一个遇事果断、对渴望达到的目标执着追求的香雪。虽然在回家的路上,她害怕了,甚至用往小辫里插草茎的方式“避邪”,而且在看到同伴时哭了起来,但这不但没有影响香雪可爱的形象,反而更表现出她当初登上火车时的果断和执着。
还有文中的那一群少女,她们每次都像过节一样地梳妆打扮,去迎接那列只停一分钟的火车的到来。她们对山外世界的好奇与向往,包括凤娇对乘务员“北京话”的那种无私无邪的情感,无一不是少女世界特有的美丽风景。
(二)语言笔调的抒情美
作者是怀着一颗爱心去写的,于是笔下的一切都被赋予了生命。写山、写树、写小溪、写火车,笔触所至,这些物体都跃动起来,有了体温,有了脉搏,有了感情,有了灵魂,和人物微妙的心理活动一起,共同组成了一个和谐的充满生机的艺术世界。
在铁凝的笔下,天地万物无不多愁善感。“台儿沟那一小片石头房子”是有生命的,“完全静止了,静得那样深沉、真切,好像在默默地向大山诉说着自己的虔诚”。那绿色的长龙火车,也有灵性,“擦着台儿沟贫弱的脊背匆匆而过。它走得那样急忙,连车轮碾轧钢轨时发出的声音好像都在说:不停不停,不停不停”;后来,“因为台儿沟太小了,小得叫人心疼,就是钢筋铁骨的巨龙在它面前也不能昂首阔步,也不能不停下来”,它停了下来,“发出一阵沉重的叹息,像是在抱怨台儿沟的寒冷”。在作家饱蘸关切柔情的笔下,大山小村质朴而闭塞,纯洁而贫困,多么惹人怜惜!
台儿沟的姑娘们所期盼的一分钟是“五彩缤纷”的,因为这里有她们的“喜怒哀乐”。“古老的群山终于被感动得战栗了,它发出洪亮低沉的回音,和她们共同欢呼着。”“被感动得战栗”拟人又双关,既指姑娘们的声音在群山间回荡,也暗指古老的大山终于慢慢被这现代文明唤醒,共同欢呼文明时代的到来。
再看香雪的心愿得到满足后的文字:“她发现月亮是这样明净。群山被月光笼罩着,像母亲庄严、神圣的胸脯;那秋风吹干的一树树核桃叶,卷起来像一树树金铃铛,她第一次听清它们在夜晚,在风的怂恿下‘豁啷啷’地歌唱。”“铁轨在月亮的照耀下泛着清淡的光,它冷静地记载着香雪的路程。”这些新奇的比喻,这些美妙的想象,无不散发出一种淡淡的美、纯净的美。(有删改)
2.时文阅读
新时代造就新青年
习 骅
“新时代是追梦者的时代,也是广大青少年成就梦想的时代。希望你们心系祖国,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在奋斗中创造精彩人生,为祖国和人民贡献青春和力量。”前不久,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单板滑雪运动员苏翊鸣回信,向他和中国冰雪健儿取得优异成绩表示祝贺,并提出殷切期望。
十年磨一剑。2012年,8岁的苏翊鸣经常随父母练习滑雪,仍处在“玩”的阶段;2022年,还差3天年满18周岁的苏翊鸣力压一众顶尖选手,勇夺北京冬奥会男子单板滑雪大跳台项目冠军。这背后,意味着年复一年的刻苦训练,每天拼尽全力学习新动作,努力克服心理上的紧张、恐惧。北京冬奥会上,苏翊鸣等“00后”运动员顽强拼搏、朝气蓬勃,从一个侧面印证着:新时代的新一代成长起来了。
体育强则中国强,国运兴则体育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每个人的梦想、体育强国梦都与中国梦紧密相连。没有强大祖国,何谈个人梦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积累的坚实物质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取得的历史性成就,为体育健儿搭建了追逐梦想的舞台,也为青年一代创造了绽放青春的平台。苏翊鸣等优秀青年运动员的成长成才,就是最好的例证。
人生因梦想而绚丽,青春因梦想而闪耀。新时代的青年为梦想打拼,不只在奥运赛场,如今各行各业的青年都在展现自己的责任与担当。在“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行任务中,由9名“90后”组成的“北京明白”团队,让人们看到了航天人青春的样貌、蓬勃的活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共青团员和少先队员代表集体致献词,喊出了“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铮铮誓言。“70后、80后、90后、00后,他们走出去看世界之前,中国已经可以平视这个世界了。”习近平总书记的这席话,打动了无数国人的心。“平视这个世界”的新一代,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不断增强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是可爱、可信、可为的一代。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踏上新的赶考之路,我们深知越是接近民族复兴越不会一帆风顺,越充满风险挑战乃至惊涛骇浪。方此之时,尤需广大青年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把自己的小我融入祖国的大我、人民的大我之中,与时代同步伐、与人民共命运,在大战大考中勇挑重担、积极作为。坚定风雨无阻向前进的信念,激扬越是艰险越向前的精神,广大青年必能展现青春激昂的风采,肩负起国家和民族的希望,更好书写新时代的青春答卷。
时代的责任赋予青年,时代的光荣属于青年。回溯历史,在中国共产党的旗帜下,一代代中国青年把青春奋斗融入党和人民事业中,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当前,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正在意气风发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伟大的国家,伟大的时代,人人都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奔跑吧,新时代的新青年!
(选自《人民日报》2022年3月18日第04 版,有删改)
晨读快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中国当代女作家中,铁凝以________的笔调闻名。她早期作品中的主人公多是纯朴天真、洁白无瑕的少女。铁凝书写的主题多为女性的美好心灵、善良品德和自醒意识,同时也对女性生命本真、健康、自然的生存状态进行探索,并加以诗意的礼赞,一种生命的自觉体现于女性生命价值的追寻中。
《哦,香雪》是当时年仅二十五岁的铁凝的成名作,并于1982年获得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以及“青年文学创作奖”。小说全文上下未施________,情节简单,以养育香雪的台儿沟为背景,提取一个抽象的时间概念“一分钟”展开叙述,以________的笔调描写了生活在封闭山村中以香雪为代表的一群少女,表现了她们________的心灵,以及她们对都市生活的向往,(    )。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清新淡雅 浓墨重彩 清新隽永 洁白如雪
B.清秀文雅 浓墨重彩 清新脱俗 洁身自好
C.清新淡雅 浓墨涂抹 清新脱俗 洁白如雪
D.清秀文雅 浓墨涂抹 清新隽永 洁身自好
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流露出一缕香似泥土的芬芳,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
B.具有一缕香似泥土的芬芳,流露出浓郁的乡土气息
C.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流露出一缕香似泥土的芬芳
D.流露出一缕浓郁的乡土气息,具有香似泥土的芬芳
3.若将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改写成“铁凝书写的主题多为对女性的美好心灵、善良品德和自醒意识进行探索,同时也对女性生命本真、健康、自然的生存状态进行探索”,好吗?为什么?请说明理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知人论世
1.走近作者
中国作家协会首位女主席——铁凝
铁凝,原姓屈,其父名为屈铁扬,笔名铁扬,她随父亲笔名而叫铁凝。1957年出生,河北赵县人。当代著名作家,现任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委员,中国文联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主席。主要著作有《玫瑰门》《无雨之城》《大浴女》《麦秸垛》《哦,香雪》《孕妇和牛》等。
散文集《女人的白夜》获中国首届鲁迅文学奖,中篇小说《永远有多远》获第二届鲁迅文学奖。根据小说改编的电影《哦,香雪》获第41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青春片最高奖。电影《红衣少女》获1985年中国电影“金鸡奖”和“百花奖”的优秀故事片奖。
2.探寻背景
20世纪80年代初,正值我国改革开放的初期,封闭已久的国门一下子打开了,呈现在人们面前的是一个全新的世界。人们尘封的心灵中萌动着对现代文明的向往,他们渴望走出闭塞,走出传统,走向外面的新世界。《哦,香雪》正是产生于这个时候,小说借台儿沟的一角,写出了改革开放后,中国从历史的阴影下走出来,摆脱封闭、愚昧和落后,走向开放、文明与进步的痛苦和喜悦。
初读思考
1.读标题
“香雪”是小说的__________,加了“哦”字而使标题具有了情感,如果读“ò”,表示________之情;如果读“ó”,表示________之情。
2.读正文
(1)小说写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情节发展看,你认为小说中最重要的三个句子是哪三个?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填导图(请在理解全文内容的基础上填出下面结构导图的空缺部分)
哦,香雪
基础梳理
近义词辨析
分辩·分辨
分辩 二者适用的对象明显不同。 “分辩”指为消除所受的指责而进行解释、说明,与“辩解”意思相近。
分辨 “分辨”指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或事物区分开,有分析辨别的意思。
应用 (1)“谁叫咱们香雪是学生呢。”也有人替香雪________。 (2)加拿大政府无论如何________,说扣留孟晚舟并不是秉承美国政府的旨意,但明眼人一下就能________出加拿大政府讨好美国人的意图。
委屈·委曲
委屈 注意从“屈”与“曲”意思的不同区分二者的不同之处。 “委屈”指受到不应该有的指责或待遇,心里难过。强调心情,是对心理状态的表达。
委曲 委曲:①(曲调、道路、河流等)弯弯曲曲的,曲折,如“河流委曲”;②事情的底细和原委,如“告知委曲”;③勉强服从,如“委曲从俗”。强调曲折,是对客观事实的描述。
应用 (3)他的话倒使她感到了________。 (4)当他向纪委陈述事件______后,王书记说:“我们绝不放过一个有问题的干部,也绝不能让清白的干部受______。”
养育·养护
养育 二者都有“培养”之意。 “养育”侧重于养活或教育。
养护 “养护”侧重于护理。
应用 (5)香雪走着,就像第一次认出________她成人的山谷。 (6)其实蟹爪兰不只漂亮,它还是一种非常好________的花卉,只要你________得当,它就会长得郁郁葱葱。
附:助读资源
名家点评
1.这篇小说,从头到尾都是诗,它是一泻千里的,始终一致的。这是一首纯净的诗,是清泉。它所经过的地方,也都是纯净的境界。——孙犁《谈铁凝新作〈哦,香雪〉》
2.1982年发表《哦,香雪》,标志着作者的创作又上了一层楼。乍看起来,作品似乎较单薄,细一琢磨,方见出其中丰厚的意蕴。……一列火车,使我们看到了沉寂的山村所发生的变化;一只铅笔盒,使我们看到了洋溢着青春气息的农村青年的积极的人生追求!铁凝把她以小见大、平中求奇的创作特长充分地施展出来了。——白烨《评铁凝的小说创作》
3.香雪的成功不是偶然的。翻开作者最早的一批习作,我们不是都或隐或现地看到香雪的一双善良、纯朴、充满美好的向往,而又无限活泼生动的眼睛吗?在描写青年与青年写的作品里,这样的目光实在是凤毛麟角!在那些作品里,出现在我们读者面前的,多半是一些批判的、受过伤害的、深沉痛苦,有时是热烈执着,有时是冷峻严肃,有时甚至是“不怀好意”的眼睛。而铁凝的作品完全不同。——王蒙《香雪的善良的眼睛——读铁凝的小说》
学习任务 1.理解本文叙述视角的特点。2.分析与鉴赏人物形象与意象的特点与内涵。
学习重点 1.香雪与凤娇的比较。2.“铅笔盒”等意象的内涵。
理解本文叙述视角
与《百合花》相比,本文采用了怎样的叙述视角?有什么好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析人物,赏意象
1.根据内容及理解填出下表。
(1)
人物 不同特点 共同特点
香雪 ① ③
凤娇 ②
(2)
意象 内涵
大山 ①
月亮 ②
火车 ③
铅笔盒 ④
2.小说以“哦,香雪”为题有什么含义?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89年,王好为导演的电影《哦,香雪》上映,编剧对原著情节进行了改编。请联系小说对下面的改编内容发表简要评论。
第70、71两段改编:香雪指着铅笔盒,想用鸡蛋换。女学生说:“给,送给你。”香雪笑着打开铅笔盒。“北京话”得知香雪的情况,说可以跟他一起到北京,第二天再返回。香雪说:“不!我还得回家呢!”有人说:“这样吧,在下一站下车,坐明天的车再回来。”“北京话”说:“下一站是西山口,我爱人有个亲戚住在那儿,你去找她(或他)。”“你爱人?”“对,就是我媳妇儿。”香雪望着“北京话”,想起凤娇和姐妹们拿“北京话”打趣的一幕幕场景,眼里含着泪水,说道:“不,我自己能走回去。”就在火车停顿前发出的几秒钟的震颤里,香雪从地上拎起鸡蛋篮,猛地朝女学生手里一塞,转身便走。
评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哦,香雪》这篇小说人物不多,情节简单,表现的是改革开放初期以香雪为代表的山村少女对现代生活的向往:在那停车一分钟的间隙里,她毅然地踏进了火车,用积攒的四十个鸡蛋换回了梦寐以求的带磁铁的泡沫塑料文具盒。
作为“荷花淀派”杰出的后起之秀,铁凝用诗意化的语言展现了那群山村女孩。文章中,作者写香雪的同村姐妹凤娇,偶然认识了火车上那个温文尔雅的年轻乘务员“北京话”,并从与他的接触中__________了朦胧的少女情愫。跟“北京话”做买卖时,凤娇有意磨磨蹭蹭,直到火车开动时才把整篮的鸡蛋塞给他,她是故意不让他有付钱的机会。而凤娇却觉得很开心,很满足,因为她__________地为她爱着的人付出。这一系列细节充分展现了山村女孩对__________的爱情特有的含蓄与执着,而这种特有的情怀不论在哪个时代都具有很强的代表性。但是,小说__________的细节是:香雪下火车之前,“北京话”在说话时无意中提到他的爱人,这让香雪感到委屈。香雪既替凤娇委屈,也为整个台儿沟委屈。如此的妙笔,写到山村少女的心里去了,因为这儿的姑娘只能梦想幸福,却很难真正得到幸福。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萌发 心甘情愿 可望而不可即 出人意料
B.激发 心甘情愿 风马牛不相及 出人意料
C.萌发 心悦诚服 风马牛不相及 出其不意
D.激发 心悦诚服 可望而不可即 出其不意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作为“荷花淀派”的后起之秀,铁凝用诗意化的语言展现了那群山村女孩。
B.作为“荷花淀派”杰出的后起之秀,铁凝用诗意化的语言展现了那群山村女孩清泉般的心灵。
C.作为“荷花淀派”的后起之秀,铁凝用诗意化的语言展现了那群山村女孩清泉般的心灵。
D.作为“荷花淀派”杰出的后起之秀,铁凝用诗意化的语言描写了那群山村女孩清泉般的心灵。
3.文中两个词语“荷花淀派”和“北京话”都用了引号,这两处引号的作用是否相同?请说明理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下面这则新闻,用一句话概括铁凝的文学观点。不超过10个字。
12月15日下午,中国作家协会主席铁凝出席“《十月》创刊35周年最具影响力作品奖”颁奖典礼。在此次“最具影响力作品奖”中,铁凝共有两篇作品获奖,分别为《没有纽扣的红衬衫》与《永远有多远》。
在谈及文学创作问题时,她表示,文学尽可以表现生活中的各种表演,作家却应该避免表演生活。一旦想急切表演生活,那必是一个作家失败的时刻,“‘生活不是用来表演,而是用来生活的’,我同意这样的说法。尽管‘永远’这个词在新世纪多种声音的喧哗中显得时而嘹亮时而衰弱,但是我仍然要说,什么都不能阻挡一个写作者相信生活相信爱”,铁凝坚定地表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面是“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的会徽,请写出除文字、字母以外的构图要素,并说明图形寓意,要求语言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120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鉴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哦,香雪(节选)
铁 凝
列车很快就从西山口车站消失了,留给她的又是一片空旷。一阵寒风扑来,吸吮着她单薄的身体。现在她害怕这陌生的西山口,害怕四周黑幽幽的大山,害怕叫人心跳的寂静,当风吹响近处的小树林时,她又害怕小树林发出的窸窸窣窣的声音。三十里,一路走回去,该路过多少大大小小的林子啊!
一轮满月升起来了,照亮了寂静的山谷、灰白的小路,照亮了秋日的败草、粗糙的树干,还有一丛丛荆棘、怪石,还有漫山遍野那树的队伍,还有香雪手中那只闪闪发光的小盒子。
她这才想到把它举起来仔细端详。在皎洁的月光下,她才看清了它是淡绿色的,盒盖上有两朵洁白的马蹄莲。她小心地把它打开,又学着同桌的样子轻轻一拍盒盖,“嗒”的一声,它便合得严严实实。她又打开盒盖,她从兜里摸出一只盛擦脸油的小盒放进去,又合上了盖子。只有这时,她才觉得这铅笔盒真属于她了,真的。她又想到了明天,明天上学时,她多么盼望她们会再三盘问她啊!
她站了起来,忽然感到心里很满意,风也柔和了许多。她发现月亮是这样明净。群山被月光笼罩着,像母亲庄严、神圣的胸脯;那秋风吹干的一树树核桃叶,卷起来像一树树金铃铛。她不再害怕了,在枕木上跨着大步,一直朝前走去。大山原来是这样的!月亮原来是这样的!核桃树原来是这样的!台儿沟一定会是“这样的”:那时台儿沟的姑娘不再央求别人,也用不着回答人家的再三盘问。火车上的漂亮小伙子都会求上门来,火车也会停得久一些,也许三分、四分,也许十分、八分。它会向台儿沟打开所有的门窗。
今晚台儿沟发生了什么事?对了,四十个鸡蛋没有了,娘会怎么说呢?爹不是盼望每天都有人家娶媳妇、聘闺女吗?那时他才有干不完的活儿,他才能光着红铜似的脊梁,不分昼夜地打出那些躺柜、碗橱、板箱,挣回香雪的学费。想到这儿,香雪站住了,月光好像也黯淡下来,脚下的枕木变成一片模糊。回去怎么说?她环视群山,群山沉默着;她又朝着近处的杨树林张望,杨树林窸窸窣窣地响着,并不真心告诉她应该怎么做。她走下铁轨,在小溪旁边蹲了下来。她想起小时候有一回和凤娇在河边洗衣裳,碰见一个换芝麻糖的老头。凤娇劝香雪拿一件旧汗褂换几块糖吃,还教她如何对娘说。香雪很想吃芝麻糖,可她到底没换。为什么她会想起这件小事?也许现在应该骗娘吧,因为芝麻糖怎么也不能和铅笔盒的重要性相比。她要告诉娘,这是一个宝盒子,谁用上它,就能一切顺心如意,就能上大学、坐上火车到处跑,就能要什么有什么,就再也不会被人盘问她们每天吃几顿饭了。娘会相信的,因为香雪从来不骗人。
小溪的歌唱高昂起来了,它欢腾着向前奔跑,撞击着水中的石块,不时溅起一朵小小的浪花。香雪也要赶路了,她捧起溪水洗了把脸,觉得很精神。她又回到了长长的铁路上。
前边又是什么?是隧道,它愣在那里,就像大山的一只黑眼睛。香雪又站住了,但她没有返回去,她想到怀里的铅笔盒,想到同学们惊羡的目光,那些目光好像就在隧道里闪烁。她弯腰拔下一根枯草,将草茎插在小辫里。娘告诉她,这样可以“避邪”。然后她就朝隧道跑去。确切地说,是冲去。
香雪越走越热了,她解下围巾,把它搭在脖子上。她向前望去,她看见迎面有一颗颗黑点在铁轨上蠕动。再近一些她才看清,那是人,是迎着她走过来的人群。第一个是凤娇,凤娇身后是台儿沟的姐妹们。
她站在枕木上,回头望着笔直的铁轨,铁轨在月亮的照耀下泛着清淡的光,它冷静地记载着香雪的路程。她忽然觉得心头一紧,不知怎么的就哭了起来,那是欢乐的泪水、满足的泪水。面对严峻而又温厚的大山,她心中升起一种从未有过的骄傲。她用手背抹净眼泪,拿下插在辫子里的那根草茎,然后举起铅笔盒,迎着对面的人群跑去。
山谷里突然爆发了姑娘们欢乐的呐喊。她们叫着香雪的名字,声音是那样奔放,热烈;她们笑着,笑得是那样不加掩饰,无所顾忌。古老的群山终于被感动得战栗了,它发出洪亮低沉的回音,和她们共同欢呼着。
哦,香雪!香雪!(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获得文具盒后,香雪打开又合上,合上又打开,十分盼望同学们都来关注她的文具盒,足见其虚荣至上。
B.香雪认为台儿沟的人们将不再央求别人,体现了她已重新认识了自己的家乡,坚信家乡定会开放进步。
C.香雪走进隧道时,因为害怕,弯腰拔下一根草茎插在小辫里,用来“避邪”,可见她的思想是落后和迷信的。
D.姑娘们用奔放、热烈的声音喊香雪,笑得不加掩饰、无所顾忌,体现出古老文明被现代文明唤醒的美好。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使用了第三人称的叙述视角,全方位地展开叙述,使得小说情节曲折,构思精巧。
B.小说采用心理描写的手法,充分展示出香雪跨越了巨大的心理障碍,丰富了人物形象。
C.小说结尾采用反复的表现手法,表达了对香雪不畏艰险、挑战自我的美好品质的赞叹。
D.小说运用象征手法,铅笔盒象征着文化和知识,也象征着农村青年对文化和知识的渴求。
8.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大山、月亮、核桃树原来是这样的。”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孙犁在《谈铁凝〈哦,香雪〉》一文中说道:“这篇小说,从头到尾都是诗,它是一泻千里的,始终一致的。这是一首纯净的诗,即是清泉。它所经过的地方,也都是纯净的境界……”请结合课文,试从语言、形象两个方面谈谈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3课 (2)哦,香雪
词语积累
1.课内词语
(1)昂首阔步:仰起头,迈着大步向前。形容精神振奋,意气昂扬。
(2)五彩缤纷:形容色彩繁多而艳丽。
(3)喜怒哀乐:喜悦、愤怒、哀伤、快乐,泛指人的各种情绪。
(4)窸窸窣窣:形容细小的摩擦声音。
(5)理直气壮:理由充分,因而说话做事有气势或心里无愧,无所畏惧。
(6)不知所措: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形容受窘或发急。
(7)怂恿:鼓动别人去做(某事)。
(8)斟酌:考虑事情、文字等是否可行或是否适当。
2.近义词语辨析
(1)清新淡雅·清秀文雅
清新淡雅:形容语言新颖不俗气,言辞高雅。
清秀文雅:形容仪容美丽而不俗气,气质高雅。
(2)浓墨重彩·浓墨涂抹
浓墨重彩:绘画或描述着墨多。
浓墨涂抹:国画中的一种画法,指用浓重的墨汁来描画,侧重于部分的渲染,形容突出重点。
(3)清新隽永·清新脱俗
清新隽永:语言新颖且意义深远,耐人寻味。
清新脱俗:一般形容女性身上的气质让人舒畅,新颖不落俗套。
(4)洁白如雪·洁身自好
洁白如雪:形容品行清白纯正。
洁身自好:保持自身纯洁,不同流合污。也指怕招惹是非,只关心自己,不关心公众事情。
主题悦读
1.课文赏读
再读《哦,香雪》
赵改芳
“这篇小说,从头到尾都是诗,它是一泻千里的,始终一致的。这是一首纯净的诗,是清泉。它所经过的地方,也都是纯净的境界。”这是作家孙犁对《哦,香雪》的评价。是的,这篇小说的字里行间无不洋溢着一种清新的美,一种纯净的美,让读者感觉到台儿沟的人们是那样的可爱,那样的淳朴。
感谢作者用她那抒情的笔调、优美的语言,为我们展现了一幅美的画卷,给人以艺术的享受,更给人以生活的启迪。
(一)人物心灵的清纯美
香雪身上具有未经世俗污染的清纯之美、健康之美。铁凝曾经说过,世上最纯洁、最美丽的情感就是少女的梦想,尽管它幼稚、缥缈,甚至可笑,尽管它也许是人性中最为软弱的一部分,但同时也是最宝贵的一种情感。作为美的对象,它可以洗涤人性中那些功利的、自私的、丑陋的部分,至少可以作为这些东西的反衬和对照。香雪的身上似乎凝聚着作者美的理念、美的理想。文学作品中,理想化的女性通常有着美丽的外表,不过香雪身上呈现出一种特殊的美丽,像不染纤尘的冰雪一样纯净。她有着洁净的肤色,她有一双“洁如水晶的眼睛”,还有“洁净得仿佛一分钟前才诞生的面孔”,以及“柔软得宛若红缎子似的嘴唇”。
但是,作者把主要笔墨放在描写她的美好心灵上。我们从香雪对火车上的顾客“那么信任地瞧着”的眼神,从她用四十个鸡蛋与“矿冶学院”的女学生交换一个铅笔盒的“交易”,从她在学校被同学奚落却没意识到的“笨拙”,从她跳上火车又独自一人走三十里夜路回家的“勇敢”,可以看出她的性格特点:她的外表与内心一致,没有内外不一的双重人格;她对人充分信任,纯真地面对世界;她全无防骗、防范心理,甚至受到奚落而没有心理反应;她有自尊、自强的信念,并把这种信念化为进步的动力;她有美好的理想,与其他姑娘们的幻想不同,希望走出山村上大学。人们看到香雪,不但心中马上会升起一种美好的感觉,而且不忍心跟她耍滑头,再爱计较的人也会变得慷慨大度。这些侧面描写给读者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间,表现出香雪的美丽动人。
她是个纯真无邪的农村少女。看火车时,她跑在最前面,火车来了,她却缩到最后面;别的姑娘可以就“小白脸”“北京话”调笑,香雪却不但不敢搭腔,甚至听了就脸红。
她是个渴求进取的人。别的姑娘注意的不是妇女头上的金圈圈,就是比指甲盖还小的手表,而作为台儿沟唯一考上初中的人,香雪注意的则是车厢里的学生书包;姑娘们总是用鸡蛋、红枣等土产换回自己喜爱的发卡、丝巾和尼龙袜,而香雪则渴望用一篮子鸡蛋换一个自动铅笔盒。
她淳朴自尊。女同学们对她的嘲笑,使她意识到贫穷是不光彩的;听“北京话”说他爱人有个亲戚住在站上时,她替凤娇感到委屈、替台儿沟委屈;得到了铅笔盒,她执意将那一篮子鸡蛋留下。她认为台儿沟应该是这样的:姑娘不再央求别人,火车上的漂亮小伙子都会求上门来,火车会停得久一些,会向台儿沟打开所有的门窗……香雪是多么渴望台儿沟改变现状,变得富足、进步啊!
她同时又是一个坚毅执着的女孩子。为了换取铅笔盒,她毅然登上火车,为这她不得不走三十里夜路回家。这时,她已经不是那个胆小、腼腆的香雪,而是一个遇事果断、对渴望达到的目标执着追求的香雪。虽然在回家的路上,她害怕了,甚至用往小辫里插草茎的方式“避邪”,而且在看到同伴时哭了起来,但这不但没有影响香雪可爱的形象,反而更表现出她当初登上火车时的果断和执着。
还有文中的那一群少女,她们每次都像过节一样地梳妆打扮,去迎接那列只停一分钟的火车的到来。她们对山外世界的好奇与向往,包括凤娇对乘务员“北京话”的那种无私无邪的情感,无一不是少女世界特有的美丽风景。
(二)语言笔调的抒情美
作者是怀着一颗爱心去写的,于是笔下的一切都被赋予了生命。写山、写树、写小溪、写火车,笔触所至,这些物体都跃动起来,有了体温,有了脉搏,有了感情,有了灵魂,和人物微妙的心理活动一起,共同组成了一个和谐的充满生机的艺术世界。
在铁凝的笔下,天地万物无不多愁善感。“台儿沟那一小片石头房子”是有生命的,“完全静止了,静得那样深沉、真切,好像在默默地向大山诉说着自己的虔诚”。那绿色的长龙火车,也有灵性,“擦着台儿沟贫弱的脊背匆匆而过。它走得那样急忙,连车轮碾轧钢轨时发出的声音好像都在说:不停不停,不停不停”;后来,“因为台儿沟太小了,小得叫人心疼,就是钢筋铁骨的巨龙在它面前也不能昂首阔步,也不能不停下来”,它停了下来,“发出一阵沉重的叹息,像是在抱怨台儿沟的寒冷”。在作家饱蘸关切柔情的笔下,大山小村质朴而闭塞,纯洁而贫困,多么惹人怜惜!
台儿沟的姑娘们所期盼的一分钟是“五彩缤纷”的,因为这里有她们的“喜怒哀乐”。“古老的群山终于被感动得战栗了,它发出洪亮低沉的回音,和她们共同欢呼着。”“被感动得战栗”拟人又双关,既指姑娘们的声音在群山间回荡,也暗指古老的大山终于慢慢被这现代文明唤醒,共同欢呼文明时代的到来。
再看香雪的心愿得到满足后的文字:“她发现月亮是这样明净。群山被月光笼罩着,像母亲庄严、神圣的胸脯;那秋风吹干的一树树核桃叶,卷起来像一树树金铃铛,她第一次听清它们在夜晚,在风的怂恿下‘豁啷啷’地歌唱。”“铁轨在月亮的照耀下泛着清淡的光,它冷静地记载着香雪的路程。”这些新奇的比喻,这些美妙的想象,无不散发出一种淡淡的美、纯净的美。(有删改)
2.时文阅读
新时代造就新青年
习 骅
“新时代是追梦者的时代,也是广大青少年成就梦想的时代。希望你们心系祖国,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在奋斗中创造精彩人生,为祖国和人民贡献青春和力量。”前不久,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单板滑雪运动员苏翊鸣回信,向他和中国冰雪健儿取得优异成绩表示祝贺,并提出殷切期望。
十年磨一剑。2012年,8岁的苏翊鸣经常随父母练习滑雪,仍处在“玩”的阶段;2022年,还差3天年满18周岁的苏翊鸣力压一众顶尖选手,勇夺北京冬奥会男子单板滑雪大跳台项目冠军。这背后,意味着年复一年的刻苦训练,每天拼尽全力学习新动作,努力克服心理上的紧张、恐惧。北京冬奥会上,苏翊鸣等“00后”运动员顽强拼搏、朝气蓬勃,从一个侧面印证着:新时代的新一代成长起来了。
体育强则中国强,国运兴则体育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每个人的梦想、体育强国梦都与中国梦紧密相连。没有强大祖国,何谈个人梦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积累的坚实物质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取得的历史性成就,为体育健儿搭建了追逐梦想的舞台,也为青年一代创造了绽放青春的平台。苏翊鸣等优秀青年运动员的成长成才,就是最好的例证。
人生因梦想而绚丽,青春因梦想而闪耀。新时代的青年为梦想打拼,不只在奥运赛场,如今各行各业的青年都在展现自己的责任与担当。在“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行任务中,由9名“90后”组成的“北京明白”团队,让人们看到了航天人青春的样貌、蓬勃的活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共青团员和少先队员代表集体致献词,喊出了“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铮铮誓言。“70后、80后、90后、00后,他们走出去看世界之前,中国已经可以平视这个世界了。”习近平总书记的这席话,打动了无数国人的心。“平视这个世界”的新一代,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不断增强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是可爱、可信、可为的一代。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踏上新的赶考之路,我们深知越是接近民族复兴越不会一帆风顺,越充满风险挑战乃至惊涛骇浪。方此之时,尤需广大青年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把自己的小我融入祖国的大我、人民的大我之中,与时代同步伐、与人民共命运,在大战大考中勇挑重担、积极作为。坚定风雨无阻向前进的信念,激扬越是艰险越向前的精神,广大青年必能展现青春激昂的风采,肩负起国家和民族的希望,更好书写新时代的青春答卷。
时代的责任赋予青年,时代的光荣属于青年。回溯历史,在中国共产党的旗帜下,一代代中国青年把青春奋斗融入党和人民事业中,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当前,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正在意气风发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伟大的国家,伟大的时代,人人都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奔跑吧,新时代的新青年!
(选自《人民日报》2022年3月18日第04 版,有删改)
晨读快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中国当代女作家中,铁凝以________的笔调闻名。她早期作品中的主人公多是纯朴天真、洁白无瑕的少女。铁凝书写的主题多为女性的美好心灵、善良品德和自醒意识,同时也对女性生命本真、健康、自然的生存状态进行探索,并加以诗意的礼赞,一种生命的自觉体现于女性生命价值的追寻中。
《哦,香雪》是当时年仅二十五岁的铁凝的成名作,并于1982年获得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以及“青年文学创作奖”。小说全文上下未施________,情节简单,以养育香雪的台儿沟为背景,提取一个抽象的时间概念“一分钟”展开叙述,以________的笔调描写了生活在封闭山村中以香雪为代表的一群少女,表现了她们________的心灵,以及她们对都市生活的向往,(    )。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清新淡雅 浓墨重彩 清新隽永 洁白如雪
B.清秀文雅 浓墨重彩 清新脱俗 洁身自好
C.清新淡雅 浓墨涂抹 清新脱俗 洁白如雪
D.清秀文雅 浓墨涂抹 清新隽永 洁身自好
答案 A
解析 词语解释见“词语积累”。
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流露出一缕香似泥土的芬芳,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
B.具有一缕香似泥土的芬芳,流露出浓郁的乡土气息
C.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流露出一缕香似泥土的芬芳
D.流露出一缕浓郁的乡土气息,具有香似泥土的芬芳
答案 A
解析 注意与上文的衔接和照应。
3.若将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改写成“铁凝书写的主题多为对女性的美好心灵、善良品德和自醒意识进行探索,同时也对女性生命本真、健康、自然的生存状态进行探索”,好吗?为什么?请说明理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不好。改后句子中,“主题多为……”和“对……进行探索”句式杂糅。
知人论世
1.走近作者
中国作家协会首位女主席——铁凝
铁凝,原姓屈,其父名为屈铁扬,笔名铁扬,她随父亲笔名而叫铁凝。1957年出生,河北赵县人。当代著名作家,现任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委员,中国文联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主席。主要著作有《玫瑰门》《无雨之城》《大浴女》《麦秸垛》《哦,香雪》《孕妇和牛》等。
散文集《女人的白夜》获中国首届鲁迅文学奖,中篇小说《永远有多远》获第二届鲁迅文学奖。根据小说改编的电影《哦,香雪》获第41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青春片最高奖。电影《红衣少女》获1985年中国电影“金鸡奖”和“百花奖”的优秀故事片奖。
2.探寻背景
20世纪80年代初,正值我国改革开放的初期,封闭已久的国门一下子打开了,呈现在人们面前的是一个全新的世界。人们尘封的心灵中萌动着对现代文明的向往,他们渴望走出闭塞,走出传统,走向外面的新世界。《哦,香雪》正是产生于这个时候,小说借台儿沟的一角,写出了改革开放后,中国从历史的阴影下走出来,摆脱封闭、愚昧和落后,走向开放、文明与进步的痛苦和喜悦。
初读思考
1.读标题
“香雪”是小说的__________,加了“哦”字而使标题具有了情感,如果读“ò”,表示________之情;如果读“ó”,表示________之情。
答案 主人公 赞叹 惊奇
2.读正文
(1)小说写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铁凝自己有一个很好的概括:小说写了一群女孩子和一列火车的故事——“一群从未出过大山的女孩子,每天晚上是怎样像等待情人一样地等待在她们村口只停一分钟的一列火车”。
今天看来,这列时代“火车”的到来,改变了台儿沟,改变了台儿沟的姑娘们;改变了整个中国,改变了整个中国人!
(2)从情节发展看,你认为小说中最重要的三个句子是哪三个?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这短暂的一分钟,搅乱了台儿沟以往的宁静。”“搅乱”使故事最初的意义彰显出来:台儿沟由宁静到慌乱——先前很正常,火车的到来打破了台儿沟的宁静与闭塞:香雪们出现了,但她们不知所措。
②“香雪终于站在火车上了。”“站(在)”有里程碑的意义:由一个世界到另一个世界,是新生的开始——这是“山里”与“山外”交汇的具有实质意义的一步,是“山里”投入“山外”怀抱的真正开始,也是“山外”征服“山里”的真正开始。
③“面对严峻而又温厚的大山,她心中升起一种从未有过的骄傲。”“升起”揭示了故事的寓意:由羞涩、畏缩到骄傲——获取尊严,何其美丽!
3.填导图(请在理解全文内容的基础上填出下面结构导图的空缺部分)
哦,香雪
答案 ①姑娘们欢喜迎火车 ②高潮
基础梳理
近义词辨析
分辩·分辨
分辩 二者适用的对象明显不同。 “分辩”指为消除所受的指责而进行解释、说明,与“辩解”意思相近。
分辨 “分辨”指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或事物区分开,有分析辨别的意思。
应用 (1)“谁叫咱们香雪是学生呢。”也有人替香雪________。 (2)加拿大政府无论如何________,说扣留孟晚舟并不是秉承美国政府的旨意,但明眼人一下就能________出加拿大政府讨好美国人的意图。
答案 (1)分辩 (2)分辩 分辨
委屈·委曲
委屈 注意从“屈”与“曲”意思的不同区分二者的不同之处。 “委屈”指受到不应该有的指责或待遇,心里难过。强调心情,是对心理状态的表达。
委曲 委曲:①(曲调、道路、河流等)弯弯曲曲的,曲折,如“河流委曲”;②事情的底细和原委,如“告知委曲”;③勉强服从,如“委曲从俗”。强调曲折,是对客观事实的描述。
应用 (3)他的话倒使她感到了________。 (4)当他向纪委陈述事件______后,王书记说:“我们绝不放过一个有问题的干部,也绝不能让清白的干部受______。”
答案 (3)委屈 (4)委曲 委屈
养育·养护
养育 二者都有“培养”之意。 “养育”侧重于养活或教育。
养护 “养护”侧重于护理。
应用 (5)香雪走着,就像第一次认出________她成人的山谷。 (6)其实蟹爪兰不只漂亮,它还是一种非常好________的花卉,只要你________得当,它就会长得郁郁葱葱。
答案 (5)养育 (6)养育 养护
附:助读资源
名家点评
1.这篇小说,从头到尾都是诗,它是一泻千里的,始终一致的。这是一首纯净的诗,是清泉。它所经过的地方,也都是纯净的境界。——孙犁《谈铁凝新作〈哦,香雪〉》
2.1982年发表《哦,香雪》,标志着作者的创作又上了一层楼。乍看起来,作品似乎较单薄,细一琢磨,方见出其中丰厚的意蕴。……一列火车,使我们看到了沉寂的山村所发生的变化;一只铅笔盒,使我们看到了洋溢着青春气息的农村青年的积极的人生追求!铁凝把她以小见大、平中求奇的创作特长充分地施展出来了。——白烨《评铁凝的小说创作》
3.香雪的成功不是偶然的。翻开作者最早的一批习作,我们不是都或隐或现地看到香雪的一双善良、纯朴、充满美好的向往,而又无限活泼生动的眼睛吗?在描写青年与青年写的作品里,这样的目光实在是凤毛麟角!在那些作品里,出现在我们读者面前的,多半是一些批判的、受过伤害的、深沉痛苦,有时是热烈执着,有时是冷峻严肃,有时甚至是“不怀好意”的眼睛。而铁凝的作品完全不同。——王蒙《香雪的善良的眼睛——读铁凝的小说》
学习任务 1.理解本文叙述视角的特点。2.分析与鉴赏人物形象与意象的特点与内涵。
学习重点 1.香雪与凤娇的比较。2.“铅笔盒”等意象的内涵。
理解本文叙述视角
与《百合花》相比,本文采用了怎样的叙述视角?有什么好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本文采用了第三人称的全知视角。
作者是站在一个“局外人”的位置上来写小说的,她将一个个的生活场景加以组合,选取了典型的场景来表现人物。作者选取一个类似于全知全能的叙述角度,把叙述者确立在城市人的位置上,但她又具有敏感的心灵和宽广的胸怀,对那个封闭的小山村,对那一群普普通通的山里少女投来同情、关爱的一瞥,在其看似稚嫩可笑的心理波动中尽显时代思潮的波澜。
析人物,赏意象
1.根据内容及理解填出下表。
(1)
人物 不同特点 共同特点
香雪 ① ③
凤娇 ②
(2)
意象 内涵
大山 ①
月亮 ②
火车 ③
铅笔盒 ④
答案 (1)①沉稳内敛,对未来的憧憬更多地体现在精神层面 ②外向活泼,对未来的憧憬更多地体现在物质层面 ③可爱、善良、淳朴、纯真、执着,对未来充满憧憬
(2)①代表台儿沟人们生活的环境:原始、封闭、落后。对这种封闭与落后保持着久远、深重的沉默。
②代表自然环境,增强了作品的诗意之美;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烘托人物心情。
③现代物质工业文明。
④文化、知识的象征,一种心愿、一种追求、一种自尊的象征。
2.小说以“哦,香雪”为题有什么含义?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首先,“香雪”是小说着力塑造的主要人物。其次,“香雪”似“雪”,洁白、纯净;“香雪”之“香”,让人感觉若隐若现,朦胧含蓄。再者,“哦”字真切地表现了作者对香雪所作所为的理解与肯定,并由衷地赞叹了香雪的纯朴可亲以及对现代文明的向往。
1989年,王好为导演的电影《哦,香雪》上映,编剧对原著情节进行了改编。请联系小说对下面的改编内容发表简要评论。
第70、71两段改编:香雪指着铅笔盒,想用鸡蛋换。女学生说:“给,送给你。”香雪笑着打开铅笔盒。“北京话”得知香雪的情况,说可以跟他一起到北京,第二天再返回。香雪说:“不!我还得回家呢!”有人说:“这样吧,在下一站下车,坐明天的车再回来。”“北京话”说:“下一站是西山口,我爱人有个亲戚住在那儿,你去找她(或他)。”“你爱人?”“对,就是我媳妇儿。”香雪望着“北京话”,想起凤娇和姐妹们拿“北京话”打趣的一幕幕场景,眼里含着泪水,说道:“不,我自己能走回去。”就在火车停顿前发出的几秒钟的震颤里,香雪从地上拎起鸡蛋篮,猛地朝女学生手里一塞,转身便走。
评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提示)这是一道开放性题目,要求学生能对改编内容做出鉴赏评价,并能言之成理。首先要比较改编内容和小说原作的区别,再从内容、艺术等角度发表评论。电影将两段内容合并,并对香雪“塞鸡蛋”和“转身便走”的举动进行了因果关联;原作对香雪和女学生之间的互动进行了动作、心理等方面的描写,电影则比较简略;电影将“他的话倒使她感到了委屈,她替凤娇委屈,替台儿沟委屈”转化为一幕幕场景;电影中,香雪将鸡蛋塞到女学生手里,原作则是塞到座位下面。这些细节都值得揣摩。
一、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哦,香雪》这篇小说人物不多,情节简单,表现的是改革开放初期以香雪为代表的山村少女对现代生活的向往:在那停车一分钟的间隙里,她毅然地踏进了火车,用积攒的四十个鸡蛋换回了梦寐以求的带磁铁的泡沫塑料文具盒。
作为“荷花淀派”杰出的后起之秀,铁凝用诗意化的语言展现了那群山村女孩。文章中,作者写香雪的同村姐妹凤娇,偶然认识了火车上那个温文尔雅的年轻乘务员“北京话”,并从与他的接触中__________了朦胧的少女情愫。跟“北京话”做买卖时,凤娇有意磨磨蹭蹭,直到火车开动时才把整篮的鸡蛋塞给他,她是故意不让他有付钱的机会。而凤娇却觉得很开心,很满足,因为她__________地为她爱着的人付出。这一系列细节充分展现了山村女孩对__________的爱情特有的含蓄与执着,而这种特有的情怀不论在哪个时代都具有很强的代表性。但是,小说__________的细节是:香雪下火车之前,“北京话”在说话时无意中提到他的爱人,这让香雪感到委屈。香雪既替凤娇委屈,也为整个台儿沟委屈。如此的妙笔,写到山村少女的心里去了,因为这儿的姑娘只能梦想幸福,却很难真正得到幸福。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萌发 心甘情愿 可望而不可即 出人意料
B.激发 心甘情愿 风马牛不相及 出人意料
C.萌发 心悦诚服 风马牛不相及 出其不意
D.激发 心悦诚服 可望而不可即 出其不意
答案 A
解析 第一处,萌发:种子或孢子发芽;比喻事物发生。激发:刺激使奋发。根据横线后“朦胧的少女情愫”可知,应用“萌发”。第二处,心甘情愿:心里愿意,一点儿也不勉强。心悦诚服:诚心诚意地佩服或服从。此处说的是为“北京话”付出凤娇心里一点儿也不勉强,应用“心甘情愿”。第三处,可望而不可即:只能够望见而不能够接近,形容看来可以实现而实际难以实现。风马牛不相及:比喻两者全不相干。此处说的是难以拥有爱情,应用“可望而不可即”。第四处,出人意料:(事物的好坏、情况的变化、数量的大小等)出乎人们的意料;在人们的意料之外。出其不意:趁对方没有料到(就采取行动)。此处没有采取行动的意思,应用“出人意料”。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作为“荷花淀派”的后起之秀,铁凝用诗意化的语言展现了那群山村女孩。
B.作为“荷花淀派”杰出的后起之秀,铁凝用诗意化的语言展现了那群山村女孩清泉般的心灵。
C.作为“荷花淀派”的后起之秀,铁凝用诗意化的语言展现了那群山村女孩清泉般的心灵。
D.作为“荷花淀派”杰出的后起之秀,铁凝用诗意化的语言描写了那群山村女孩清泉般的心灵。
答案 C
解析 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两处语病:一是语意重复,“杰出”与“后起之秀”重复,可删掉“杰出”;二是成分残缺,可在“女孩”后加“清泉般的心灵”。综合分析四个选项,C项修改正确。
3.文中两个词语“荷花淀派”和“北京话”都用了引号,这两处引号的作用是否相同?请说明理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不相同。“荷花淀派”的引号表示特殊含义,特指文学创作的流派;“北京话”的引号表示特定称谓,小说中是对火车上那个不知姓名又说一口漂亮的北京话的小伙子的称呼。
4.阅读下面这则新闻,用一句话概括铁凝的文学观点。不超过10个字。
12月15日下午,中国作家协会主席铁凝出席“《十月》创刊35周年最具影响力作品奖”颁奖典礼。在此次“最具影响力作品奖”中,铁凝共有两篇作品获奖,分别为《没有纽扣的红衬衫》与《永远有多远》。
在谈及文学创作问题时,她表示,文学尽可以表现生活中的各种表演,作家却应该避免表演生活。一旦想急切表演生活,那必是一个作家失败的时刻,“‘生活不是用来表演,而是用来生活的’,我同意这样的说法。尽管‘永远’这个词在新世纪多种声音的喧哗中显得时而嘹亮时而衰弱,但是我仍然要说,什么都不能阻挡一个写作者相信生活相信爱”,铁凝坚定地表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作家应避免表演生活。
解析 答题区间在第二段中。解答此题要看清题干要求,即“概括铁凝的文学观点”。
5.下面是“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的会徽,请写出除文字、字母以外的构图要素,并说明图形寓意,要求语言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120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会徽以汉字“创”为主体图形,五只大鹏盘旋簇拥着飞向上空,每只的造型又恰似字母“C”。大鹏表现出青年学子追求卓越的进取精神,代表青年学子对创业的积极参与之情;字母“C”则传达出“创新、创意、创造、创业、创青春”的内涵。
解析 题干指出,这是“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的会徽,故分析构图要素和说明图形寓意时,要紧紧围绕“创青春”“大学生”“创业”这几个关键词进行联想、想象。很明显,整个图形的主体形似“创”字,直接扣住了主题内容。而“创”字则由五只展翅高飞的大鹏有序排列组合而成,大鹏簇拥着飞向上空,表现出青年学子挑战自我、追求卓越的进取精神,代表青年学子对创业的积极参与之情。同时,每只大鹏的造型又恰似字母“C”,传达出“创新、创意、创造、创业、创青春”的内涵。
二、阅读鉴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哦,香雪(节选)
铁 凝
列车很快就从西山口车站消失了,留给她的又是一片空旷。一阵寒风扑来,吸吮着她单薄的身体。现在她害怕这陌生的西山口,害怕四周黑幽幽的大山,害怕叫人心跳的寂静,当风吹响近处的小树林时,她又害怕小树林发出的窸窸窣窣的声音。三十里,一路走回去,该路过多少大大小小的林子啊!
一轮满月升起来了,照亮了寂静的山谷、灰白的小路,照亮了秋日的败草、粗糙的树干,还有一丛丛荆棘、怪石,还有漫山遍野那树的队伍,还有香雪手中那只闪闪发光的小盒子。
她这才想到把它举起来仔细端详。在皎洁的月光下,她才看清了它是淡绿色的,盒盖上有两朵洁白的马蹄莲。她小心地把它打开,又学着同桌的样子轻轻一拍盒盖,“嗒”的一声,它便合得严严实实。她又打开盒盖,她从兜里摸出一只盛擦脸油的小盒放进去,又合上了盖子。只有这时,她才觉得这铅笔盒真属于她了,真的。她又想到了明天,明天上学时,她多么盼望她们会再三盘问她啊!
她站了起来,忽然感到心里很满意,风也柔和了许多。她发现月亮是这样明净。群山被月光笼罩着,像母亲庄严、神圣的胸脯;那秋风吹干的一树树核桃叶,卷起来像一树树金铃铛。她不再害怕了,在枕木上跨着大步,一直朝前走去。大山原来是这样的!月亮原来是这样的!核桃树原来是这样的!台儿沟一定会是“这样的”:那时台儿沟的姑娘不再央求别人,也用不着回答人家的再三盘问。火车上的漂亮小伙子都会求上门来,火车也会停得久一些,也许三分、四分,也许十分、八分。它会向台儿沟打开所有的门窗。
今晚台儿沟发生了什么事?对了,四十个鸡蛋没有了,娘会怎么说呢?爹不是盼望每天都有人家娶媳妇、聘闺女吗?那时他才有干不完的活儿,他才能光着红铜似的脊梁,不分昼夜地打出那些躺柜、碗橱、板箱,挣回香雪的学费。想到这儿,香雪站住了,月光好像也黯淡下来,脚下的枕木变成一片模糊。回去怎么说?她环视群山,群山沉默着;她又朝着近处的杨树林张望,杨树林窸窸窣窣地响着,并不真心告诉她应该怎么做。她走下铁轨,在小溪旁边蹲了下来。她想起小时候有一回和凤娇在河边洗衣裳,碰见一个换芝麻糖的老头。凤娇劝香雪拿一件旧汗褂换几块糖吃,还教她如何对娘说。香雪很想吃芝麻糖,可她到底没换。为什么她会想起这件小事?也许现在应该骗娘吧,因为芝麻糖怎么也不能和铅笔盒的重要性相比。她要告诉娘,这是一个宝盒子,谁用上它,就能一切顺心如意,就能上大学、坐上火车到处跑,就能要什么有什么,就再也不会被人盘问她们每天吃几顿饭了。娘会相信的,因为香雪从来不骗人。
小溪的歌唱高昂起来了,它欢腾着向前奔跑,撞击着水中的石块,不时溅起一朵小小的浪花。香雪也要赶路了,她捧起溪水洗了把脸,觉得很精神。她又回到了长长的铁路上。
前边又是什么?是隧道,它愣在那里,就像大山的一只黑眼睛。香雪又站住了,但她没有返回去,她想到怀里的铅笔盒,想到同学们惊羡的目光,那些目光好像就在隧道里闪烁。她弯腰拔下一根枯草,将草茎插在小辫里。娘告诉她,这样可以“避邪”。然后她就朝隧道跑去。确切地说,是冲去。
香雪越走越热了,她解下围巾,把它搭在脖子上。她向前望去,她看见迎面有一颗颗黑点在铁轨上蠕动。再近一些她才看清,那是人,是迎着她走过来的人群。第一个是凤娇,凤娇身后是台儿沟的姐妹们。
她站在枕木上,回头望着笔直的铁轨,铁轨在月亮的照耀下泛着清淡的光,它冷静地记载着香雪的路程。她忽然觉得心头一紧,不知怎么的就哭了起来,那是欢乐的泪水、满足的泪水。面对严峻而又温厚的大山,她心中升起一种从未有过的骄傲。她用手背抹净眼泪,拿下插在辫子里的那根草茎,然后举起铅笔盒,迎着对面的人群跑去。
山谷里突然爆发了姑娘们欢乐的呐喊。她们叫着香雪的名字,声音是那样奔放,热烈;她们笑着,笑得是那样不加掩饰,无所顾忌。古老的群山终于被感动得战栗了,它发出洪亮低沉的回音,和她们共同欢呼着。
哦,香雪!香雪!(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获得文具盒后,香雪打开又合上,合上又打开,十分盼望同学们都来关注她的文具盒,足见其虚荣至上。
B.香雪认为台儿沟的人们将不再央求别人,体现了她已重新认识了自己的家乡,坚信家乡定会开放进步。
C.香雪走进隧道时,因为害怕,弯腰拔下一根草茎插在小辫里,用来“避邪”,可见她的思想是落后和迷信的。
D.姑娘们用奔放、热烈的声音喊香雪,笑得不加掩饰、无所顾忌,体现出古老文明被现代文明唤醒的美好。
答案 B
解析 A项“足见其虚荣至上”错,表现的是香雪对文具盒的喜爱,在同学面前的自尊。C项“可见她的思想是落后和迷信的”错,香雪用发辫插草茎的方式避邪,是小姑娘给自己夜行壮胆的办法,不是迷信。D项“体现出古老文明被现代文明唤醒的美好”错,写大家找到香雪的欣喜之情,体现出台儿沟姐妹们深厚的情谊。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使用了第三人称的叙述视角,全方位地展开叙述,使得小说情节曲折,构思精巧。
B.小说采用心理描写的手法,充分展示出香雪跨越了巨大的心理障碍,丰富了人物形象。
C.小说结尾采用反复的表现手法,表达了对香雪不畏艰险、挑战自我的美好品质的赞叹。
D.小说运用象征手法,铅笔盒象征着文化和知识,也象征着农村青年对文化和知识的渴求。
答案 A
解析 “使用了第三人称的叙述视角,全方位地展开叙述”错,文章主体部分采用香雪的视角叙述,有限视角更加真实可信,富有感染力。
8.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大山、月亮、核桃树原来是这样的。”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原句为短句,语言富有轻松、明快的节奏感,适合表现香雪的心理。改句较为冗长。(2)原句运用排比句、感叹句,句式整齐,表意鲜明,语势强烈,富有力量。改句将“大山”“月亮”“核桃”组成一个并列短语,强调的意味不突出。
9.孙犁在《谈铁凝〈哦,香雪〉》一文中说道:“这篇小说,从头到尾都是诗,它是一泻千里的,始终一致的。这是一首纯净的诗,即是清泉。它所经过的地方,也都是纯净的境界……”请结合课文,试从语言、形象两个方面谈谈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语言方面:小说语言清纯流畅、朴素自然,语言形式和内容表达和谐一致,浑然一体,使人读起来毫无滞涩之感,却有清新之美。
(2)形象方面:小说写到台儿沟的少女们天真纯洁、朴实自然。香雪洁如水晶的目光,洁净得仿佛一分钟前才诞生的面孔,少女们天真烂漫的笑声,凤娇对列车员“北京话”的纯洁真诚的情感,这些情节构成了小说中美丽清纯、如诗如画的风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