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1)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红烛
词语积累
近义词语辨析
1.慰藉·抚慰
“慰藉”是自我心理的情感填补,“抚慰”是帮助别人反省或振作。
2.拍案叫绝·拍手称快
拍案叫绝:拍桌子叫好,形容非常赞赏,常用于对人的言语或佳作表示赞赏。
拍手称快:拍着手喊痛快,多指仇恨得到消除或事情的结局(好的事情结局)使人感到满意。
3.一笔抹杀·一笔勾销
一笔抹杀:比喻轻率地把优点、成绩等全部否定。一笔勾销:把账一笔抹掉,泛指把一切完全取消(表示不再作数或不再计较)。
4.歌功颂德·交口称誉
歌功颂德:歌颂功绩和恩德(多用于贬义)。
交口称誉:异口同声地称赞。
5.唯我独尊·妄自尊大
唯我独尊:认为只有自己最了不起,形容人极端狂妄自大。
妄自尊大:狂妄地自高自大。
名句识记
1.作者名句
(1)读不在三更五鼓,功只怕一曝十寒。——郭沫若
(2)人世间,比青春再可宝贵的东西实在没有,然而青春也最容易消逝……谁能保持得永远的青春的,便是伟大的人。——郭沫若
(3)青年需要经受各种锻炼。所谓百炼成钢,在暴风雨中成长,就是这个道理。希望不经过困难、波折、轻而易举地成名,那是不长进的,没出息的幻想。——郭沫若
(4)我心头充满戈壁的沉默,脸上有黄河波涛的颜色。泰山的石霤滴成我的忍耐,峥嵘的剑阁撑出我的胸怀。——闻一多《我是中国人》
2.描写蜡烛的诗词名句
(1)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杜牧《赠别》
(2)风车雨马不持去,蜡烛啼红怨天曙。——李商隐《燕台四首·冬》
(3)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4)红蜡烛前明似昼,青毡帐里暖如春。——白居易《雪夜喜李郎中见访,兼酬所赠》
(5)秋夜床前蜡烛微,铜壶滴尽晓钟迟。——王建《长门烛》
主题悦读
1.类文欣赏
祈 祷
闻一多
请告诉我谁是中国人,
启示我,如何把记忆抱紧;
请告诉我这民族的伟大,
轻轻的告诉我,不要喧哗!
请告诉我谁是中国人,
谁的心里有尧舜的心,
谁的血是荆轲聂政的血,
谁是神农黄帝的遗孽。
告诉我那智慧来得离奇,
说是河马献来的馈礼①;
还告诉我这歌声的节奏,
原是九苞凤凰的传授。
请告诉我戈壁的沉默,
和五岳的庄严?又告诉我
泰山的石霤②还滴着忍耐,
大江黄河又流着和谐?
再告诉我,那一滴清泪
是孔子吊唁死麟③伤悲?
那狂笑也得告诉我才好,——
庄周,淳于髡,东方朔的笑。
请告诉我谁是中国人,
启示我,如何把记忆抱紧;
请告诉我这民族的伟大,
轻轻的告诉我,不要喧哗!
注 ①河马献来的馈礼:传说伏羲氏时,有龙马出于黄河,背负“河图”;有神龟出于洛水,背负“洛书”。《易·系辞上》:“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②石霤(liù):滴下的水。③孔子吊唁死麟:史书记载,鲁哀公郊外狩猎,捕获一怪兽,请孔子辨察,孔子视之曰:“麟也。”以袖掩面,涕泪湿袍。麟,麒麟。
赏析 《祈祷》是近代爱国主义诗人闻一多于1927年创作的一首现代诗。此诗引用了许多典故及古代帝王将相的事迹,历数了中国历史上无数的仁人志士、英雄豪杰,突出了诗人对民族的热爱和对现实社会的迷惘;在赞美中华文化的悠久与灿烂的同时,不忘反思历史,呼唤民族复兴。全诗语言庄严肃穆、寓意深远,诗句的排比、对仗用得非常贴切。
2.时文阅读
让青春绽放更绚丽的光彩
张 凡
新时代为青年人搭建起施展才华、绽放风采的广阔舞台,也对青年人的成长寄予着更高的期待。
未来属于青年,希望寄予青年。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百年前,一群新青年高举马克思主义思想火炬,在风雨如晦的中国苦苦探寻民族复兴的前途。一百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旗帜下,一代代中国青年把青春奋斗融入党和人民事业,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国家的进步,刻印着青年的足迹;民族的未来,寄望于青春的力量。
“青春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在开山岛,“80后”“90后”接过守岛接力棒,用青春奋斗续写爱国奉献的崭新篇章;在贵州平塘,年轻的“天眼”守护者探索星辰宇宙,建设国之重器,在群山深处追逐科技强国的梦想;在大漠敦煌,新一代莫高窟人勇挑重担,将青春镌刻在文物保护事业上……在担当中历练,在尽责中成长,一朵朵青春之花在广阔天地间尽情绽放,为山河锦绣的时代画卷增添着亮丽的青春色彩。
今天,新时代为青年人搭建起施展才华、绽放风采的广阔舞台,也对青年人的成长寄予着更高的期待。面对徐徐展开的梦想画卷,身处历史变革的时代大潮,青年人要如何选择、如何作为,才能不负青春、不负韶华?习近平总书记曾深刻指出:“‘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只有把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才能最终成就一番事业。”如今,我们迈步新征程,历史方位清晰标明了当代青年的使命与责任。前行道路上,无论是攻克“卡脖子”的科技难题,还是书写好乡村振兴的宏大文章,无论是筑梦经济建设大舞台,还是服务社会民生最基层,都需要更多青年勇于扛起责任、敢于担当使命,在奋斗中释放青春激情、追逐青春理想,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为民族复兴铺路架桥,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
“深入实施青年发展规划,促进青年全面发展,搭建青年成长成才和建功立业的平台,激发青年创新创业活力。”打开“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关于青年人发展的规划赫然入目。透过这些内容,我们可以看到这个国家对于青年的关爱之深、寄望之重,这个时代为青年提供的人生舞台之大、奋斗机遇之多。年少多壮志,青春应许国。广大青年回应社会的期望,勇于担当时代的使命,就要在思想上坚守正确的价值取向,在行动中彰显朝气蓬勃的青春力量。
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青春向着理想生长,但也需要找到“正确的打开方式”。在青年成长的过程中,夯实价值的底盘、精神的基座,要自觉抵制那些讲排场、比阔气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要时刻警惕那些“消解意义”的历史虚无主义和泛娱乐化倾向,也要对一切视探索尝试为畏途、一切把负重前行当吃亏、一切逃避责任的思想和行为坚决说不。坚守理想、焕发朝气、信仰奋斗,青春活力方能用得其所,青年之肩才能扛起明天。
“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殷切嘱托,在年轻人中引起热烈反响。广大青年与时代同行,与人民同心,肩负历史使命,坚定前进信心,一定能让青春在为祖国、为民族、为人民、为人类的不懈奋斗中绽放绚丽之花。
(选自《人民日报》2021年7月8日第05版,有删改)
晨读快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诗歌作为一门艺术,当然有新旧之别。但新旧之分并不代表质量、成就的高低之别。新诗、旧诗皆是诗。旧诗中有不少宣扬封建落后思想的,这是需要我们摒弃的,但另一方面,它又有许多大气磅礴、令人________的流芳之作,怎么能将其________而全盘否定呢?如果用相同的标准来衡量新诗,不也是精品寥若晨星,而多应时应景、________、肤浅跟风之作吗?
虽然说中国曾是诗的国度,但是这诗指的不仅是自由开放的新诗而且是曾经辉煌的旧诗。但是,近百年来,旧诗被放逐得太久,被不加分析地排斥得太厉害,现在到了该重新认识它的时候。新旧诗相互以自己的意趣与标准去评价不同的东西,不是致力于求同存异、互相学习,而是希望________, 让别人来归顺自己,这都是不可取的。新诗与旧诗需要结盟。若说哥德巴赫猜想是数学皇冠上的明珠,那么这明珠是由陈景润摘取的;( )。
诗歌的天地大得很,与其独演独舞,何不联手共舞?新诗、旧诗携手联盟,绝不是一加一等于二,而是大于二,大于三。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拍案叫绝 一笔抹杀 歌功颂德 唯我独尊
B.拍案叫绝 一笔勾销 交口称誉 唯我独尊
C.拍手称快 一笔勾销 歌功颂德 妄自尊大
D.拍手称快 一笔抹杀 交口称誉 妄自尊大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虽然说中国曾是诗的国度,但是这诗指的主要是曾经辉煌的旧诗而非自由开放的新诗。
B.倘若说中国曾是诗的国度,那么这诗指的不仅是曾经辉煌的旧诗而且是自由开放的新诗。
C.倘若说中国曾是诗的国度,那么这诗指的主要是自由开放的新诗而非曾经辉煌的旧诗。
D.倘若说中国曾是诗的国度,那么这诗指的主要是曾经辉煌的旧诗而非自由开放的新诗。
3.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若说诗歌是文学皇冠上的明珠,那么这明珠就是旧诗
B.若说诗歌是文学皇冠上的明珠,那么这明珠当然是新诗
C.若说诗歌是文学皇冠上的明珠,那么这明珠是由旧诗、新诗共同组成的
D.若说诗歌是文学皇冠上的明珠,那么这明珠是由旧诗或者新诗构成的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知人论世
1.走近作者
开一代诗风的郭沫若
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现代文学家、历史学家,新诗的奠基人之一。1921年,与成仿吾、郁达夫等人一同创立创造社。1926年,投笔从戎,随国民革命军北伐。1927年,参加南昌起义。1928年,流亡日本。1949年,当选中华全国文学艺术会主席。1958年至1978年,任中国科学院院长等职。代表作品:诗歌《女神》(第一部白话诗集),剧本《屈原》《王昭君》等,学术著作《甲骨文字研究》。
郭沫若是一位开风气之先的诗人,他的诗集《女神》应和着“五四”时期的狂飙突进精神,以饱满的激情书写了时代的青春和民族的新生。在诗歌观念上,他主张诗是诗人的自我表现,认为“诗的本职专在抒情”;他相信诗的灵感和直觉,提出“诗不是‘做’出来的,只是‘写’出来的”;他还强调诗的非功利性,但承认诗所产生的客观社会效应。郭沫若开创了现代新诗中的自由诗,他不拘一格的诗歌体式,对后世影响很大。
2.探寻背景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写于1919年9月至10月间。其时,郭沫若受五四运动和十月革命的冲击,决然从日本渡海回国。当他置身于日本横滨的海岸,面对浩渺无边的大海时,那惊天的激浪和着时代的洪流一起撞击着他的胸怀。于是,在他的笔下出现了一幅雄奇壮伟、流动奔突的画面。郭沫若这首对力的赞歌,正是那种向旧世界、旧文化、旧传统猛烈冲击的时代精神的象征。
初读文本
1.诵解诗意
请参照下面划分的节奏,诵读全诗。注意诵读时的语速、语调要随着诗人感情的变化而变化。
无数的白云/正在空中/怒涌,
啊啊!好幅壮丽的/北冰洋的/晴景哟!
无限的太平洋/提起他/全身的力量来/要把地球推倒。
啊啊!我眼前来了的/滚滚的洪涛哟!
啊啊!不断的毁坏,不断的创造,不断的努力哟!
啊啊!力哟!力哟!
力的绘画,力的舞蹈,力的音乐,力的诗歌,力的/律吕哟!
诵读指导 这首诗堪称郭沫若早期“火山爆发式”的诗歌代表作之一,它是在感情激荡时一气呵成的,是火山爆发喷涌而出的岩浆,其气势汹涌,灼热逼人,从中最能感受到“五四”时期狂飙突进的时代精神。为了准确表达出诗人此时的情感,朗诵时语速应该稍快,尤其是到排比部分,语速要渐快起来;到排比的最后一小句,语速则要适度放缓。同时,朗诵时的语调也要随着诗人感情的升华而逐渐加强。对每一句中的中心词,如“怒涌”“晴景”“推倒”“洪涛”等,也要做重音处理。
2.初读思考
(1)诗的前三行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眼前来了的滚滚的洪涛哟”一句在诗中起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填出导图(请在理解全诗内容的基础上填出下面结构导图的空缺部分)
基础梳理
近义词辨析
毁坏·破坏
毁坏 二者都具有“破坏”的意思。 “毁坏”是指各种原因造成的物件残破使之失去部分或功能。只强调结果。
破坏 “破坏”是指摧毁,毁坏,割裂使破碎,扰乱、毁弃等。更多地强调主观因素。
应用 (1)合格的中学生,应有守纪意识,而不应该__________纪律。 (2)________他人名誉,是不道德的。
壮丽·瑰丽
壮丽 二者都具有“美丽”的意思。 “壮丽”是指雄壮,多指山川、场面和建筑等。
瑰丽 “瑰丽”着重指奇,多指事物似玉石般瑰奇绚丽。
应用 (3)故宫建筑群规模宏大,形体______,建筑精美,布局统一,集中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的优良传统和风格。 (4)这一天,我像在一支雄伟而______的交响乐中飞翔。
附:助读资源
名家点评
(1)这首诗虽是自由体,但节奏感很强。随着人的感情的层层推进,句式、节奏也同时变化,显出一种内在的韵律美。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黄济华《文学名篇选读》
(2)这首诗以惠特曼铺陈排比的句式,热烈歌颂了“不断的毁坏”“不断的创造”的力量,正好反映了“五四”时期人民那种奋起直追、高扬个性、改变“弱国愚民”状况的强烈愿望,自然具有一种振聋发聩的艺术力量。
——上海教育学院中文系教授孙光萱《中国现代名诗100首》
(3)这首诗自由宏阔,雄奇奔放,受美国诗人惠特曼的影响十分显著。
——北京市语言学会名誉会长胡明扬《中外名诗赏析大典》
红 烛
知人论世
1.走近作者
伟大的民主战士——闻一多
闻一多(1899—1946),本名闻家骅,字友三,生于湖北省黄冈市浠水县。中国现代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坚定的民主战士,中国民主同盟早期领导人,中国共产党的挚友,新月派代表诗人和学者。著有诗集《红烛》《死水》。牺牲后全部著作由朱自清编成《闻一多全集》。
1912年考入清华大学留美预备学校。1916年开始在《清华周刊》上发表系列读书笔记。1925年3月在美国留学期间创作《七子之歌》。1928年1月出版第二部诗集《死水》。1932年闻一多离开青岛,回到母校清华大学任中文系教授。1946年7月15日在云南昆明被国民党特务暗杀。
2.探寻背景
这首诗写于1923年,是闻一多的第一本诗集《红烛》的序诗,在闻一多诗歌艺术生涯中具有奠基性地位。《红烛》这本诗集编入了他从五四运动到留美初期的部分作品。创作《红烛》时,诗人身在远离祖国的大洋彼岸。这个被五四运动的洪流冲激过的、从“世家望族、书香门第”里挣脱的书生,与当时千千万万的青年知识分子一样,面临着历史的抉择,思考着人生和自我的价值。中华儿女的一颗赤子之心跳荡在他的胸腔,迸发出炽烈的爱国热情。
初读文本
1.诵解诗意
《红烛》大量使用了抒情的感叹词,以优美的语言强烈地表达了诗人心中的情感。请参照下面划分的节奏,诵读这首诗。
蜡炬/成灰/泪/始干
——李商隐
红烛/啊!
这样/红的/烛!
诗人/啊!
吐出/你的心/来比比,
可是/一般/颜色?
红烛/啊!
是谁/制的/蜡——给你/躯体?
是谁/点的/火——点着/灵魂?
为何/更须/烧蜡/成灰,
然后/才/放光出?
一误/再误;
矛盾!冲突!
红烛/啊!
不误,不误!
原是要/“烧”出/你的/光来——
这正是/自然的/方法。
红烛/啊!
既/制了,便/烧着!
烧吧!烧吧!
烧破/世人的/梦,
烧沸/世人的/血——
也救出/他们的/灵魂,
也捣破/他们的/监狱!
红烛/啊!
你心火/发光/之期,
正是/泪流/开始/之日。
红烛/啊!
匠人/造了/你,
原是为/烧的。
既已/烧着,
又何苦/伤心/流泪?
哦!我/知道了!
是残风/来侵/你的/光芒,
你烧得/不稳时,
才/着急得/流泪!
红烛/啊!
流吧!你/怎能/不流呢?
请将/你的/脂膏,
不息地/流向/人间,
培出/慰藉的/花儿,
结成/快乐的/果子!
红烛/啊!
你/流/一滴/泪,灰/一分/心。
灰心/流泪/你的/果,
创造/光明/你的/因。
红烛/啊!
“莫问/收获,但问/耕耘。”
2.初读思考
(1)诗人为什么要用李商隐的诗句“蜡炬成灰泪始干”作引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歌每一节均以“红烛啊”的呼唤开头,有何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人的情绪波澜起伏,感染力极强。归纳起来,这样的抑扬顿挫大体上经历了七次显著的变化。体会这些变化,将下图中的①~③处补写出来。
基础梳理
近义词辨析
慰藉·抚慰
慰藉 二者都具有“安慰”的意思。 “慰藉”是指自己心里安适,得以释然。
抚慰 “抚慰”经常用于长辈对晚辈,上级对下级的安慰、抚恤。
应用 (1)现在无论谁,只有直接的苦恼,更没有________苦恼的有趣味的东西了。 (2)关心人也要讲心理技巧,要根据对方的心理活动,给予最贴心的________。
脂膏·脂腴
脂膏 二者原义都是“脂肪”,比喻义都可指“富足、优越的处境”。 “脂膏”借指人民的血汗和劳动果实。
脂腴 “脂腴”比喻富贵、优渥。
应用 (3)夏衍《秋瑾传》第一幕:“你不仅是一个有责的匹夫,而且是一个吃了国家俸禄、吃了民间__________的官吏。” (4)过两天这位朋友搬走了,又来了一位心广体胖、__________特丰的朋友。
附:助读资源
1.名家点评
(1)《红烛》是诗人的心声吐露,“红烛”这一意象是诗人的人格化身,因其勇于牺牲自我的高尚情操在现代新诗史上成为著名的“红烛精神”,人格的伟大、品德的高尚自然是第一原因。然而,其情感结构的完满构建也是不可忽略的重要元素。——李婷
(2)你是一团火,照彻了深渊;指示着青年,失望中抓住自我。你是一团火,照明了古代;歌舞和竞赛,有力猛如虎。你是一团火,照亮了魔鬼;烧毁了自己!遗烬里爆出个新中国!
——朱自清借诗歌表达对闻一多的赞美
(3)闻一多先生用其所酷爱的李商隐的诗句“蜡炬成灰泪始干”作引子,从整个《红烛》诗集来看,或单从这首作为序诗的《红烛》来看,都显得非常贴切。因为诗人要集中歌颂的正是海外游子深沉、恳挚的对祖国、故乡、爱情、青春的相思之情。从这个意义上说,引子是诗集,也是这首《红烛》序诗主题的一个巧妙的暗示。全诗的意境正是由此衍化、摇曳开去的……从形式上看,结尾这一节虽只有寥寥数字,但却是非常漂亮的结尾,不仅简洁而有力地收束了全诗,而且给人以含不尽之意于言外的感受。综上所述,诗人的旨意是通过对红烛献身精神的赞咏,表现自己为祖国、为人民贡献自己一切的崇高理想和壮丽情怀。
——黑龙江省教育学院教师那瑞琴、黑龙江人民出版社编辑韩妙丽
2.文学常识
“三美”主张
在创建格律体时,闻一多提出了具体的主张,就是“三美”:诗的实力不仅包括音乐的美、绘画的美,还有建筑的美。音乐美是指诗歌从听觉方面来说表现的美,包括节奏、平仄、重音、押韵、停顿等各方面的美,要求和谐,符合诗人的情绪,流畅而不拗口——这一点不包括为特殊效果而运用声音。
绘画美是指诗歌的词汇应该尽力去表现颜色,表现一幅幅色彩浓郁的画面。
建筑美是针对自由体提出来的,指诗歌每节之间应该匀称,各行诗句应该一样长——一样长不是指字数完全相等,而是指音尺数应一样多,这样格律诗就有了一种外形的匀称均齐。
新月派
新月派是中国现代新诗史上一个重要的诗歌流派,受泰戈尔《新月集》影响很大。该诗派大体上以1927年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自1926年春始,以北京的《晨报副刊·诗镌》为阵地,主要成员有闻一多、徐志摩、朱湘、饶孟侃、孙大雨等。因闻一多在《诗的格律》中提出了著名的“三美”主张,因此新月派又被称为“新格律诗派”。1927年春,胡适、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等人创办新月书店,次年又创办《新月》月刊,“新月派”的主要活动转移到上海,这是后期新月派。它以《新月》月刊和1930年创刊的《诗刊》季刊为主要阵地,新加入成员有陈梦家、方玮德、卞之琳等。
学习目标 1.朗读这两首诗,结合不同诗作,尝试用不同的节奏、韵律,抒发、表现不同诗作的情感。2.通过揣摩、解析诗歌意象,结合具体例子,解说诗人的情志和意象之间的关系。
学习重点 两首诗中的意象内涵。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研读
1.诗歌前四行描写的景象有何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歌的主体形象是什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诗想象奇特,抒彩强烈,语言形象生动,请结合诗作内容予以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红烛》研读
1.简析“红烛”这一意象的内涵。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诗歌第二节和第三节的内容,试分析诗人运用了何种表现手法来讴歌红烛的自我牺牲精神。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闻一多提出了诗歌的“三美”理论(见“助读资源”部分),请简要分析《红烛》一诗是怎样体现“三美”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文章时,对着不在面前的人或物直接呼唤,并且跟他(它)说起话来,这种修辞手法叫作呼告。如《红烛》中的“红烛啊!你心火发光之期,正是泪流开始之日”,运用呼告,可以抒发强烈的思想感情,加强感染力,并引起读者强烈的情感共鸣。请学习诗中“呼告”的手法,选择自己喜爱的人或物,写一段抒情的文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诗歌是文学女神桂冠上的璀璨的明珠。现代诗歌是指五四运动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诗歌。它诞生于“五四”新文化运动,( ),以打破旧体诗格律形式的束缚为主要标志的新体诗。“现代诗”名称是1953年纪弦创立“现代诗社”时提出确立并开始使用。
代表新诗创始期最高成就的是创造社的主将、浪漫主义诗人郭沫若。“五四”时代各种社会矛盾的________,激起了先进分子的觉醒。________不满现状而陷入苦闷的广大青年,迫切寻找激情喷发的方式来表达个性解放的要求。一批诗人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从欧美浪漫主义诗歌中找到________和力量。他们在理想的憧憬中揭露封建黑暗,作为旧秩序的叛逆者而忠于自己的热情和理想的一代人,很自然地从思想上接受浪漫主义,并用以作为艺术原则,指导自己的创作。这就是以郭沫若为代表的一批创造社诗人崇奉浪漫主义的________。
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它是适应时代的要求,以接近群众的白话语言反映现实生活,表现科学民主的革命思想
B.它以接近群众的白话语言反映现实生活,表现科学民主的革命思想,是适应时代的要求
C.它表现科学民主的革命思想,以接近群众的白话语言反映现实生活,是适应时代的要求
D.它是适应时代的要求,表现科学民主的革命思想,以接近群众的白话语言反映现实生活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1953年纪弦创立“现代诗社”时提出确立“现代诗”名称开始使用。
B.“现代诗”名称是1953年纪弦创立“现代诗社”时提出确立的。
C.1953年纪弦创立“现代诗社”时确立提出“现代诗”名称。
D.“现代诗”名称是1953年纪弦创立“现代诗社”时确立提出的。
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加巨 由 启事 动因
B.加剧 从 启示 原因
C.加巨 从 启事 原因
D.加剧 由 启示 动因
4.下列对《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红烛》两首诗歌相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立在地球边上放号》中,诗人紧扣“立在地球边上”这一着眼点,借助想象,联结北冰洋和太平洋,使得意象异常之大,显示其宏伟、壮观。
B.《立在地球边上放号》从抽象到具体,以无与伦比、气吞山河的气势,展现了对大自然的憧憬、对力的推崇,这是诗人的呼喊,也是时代的号角。
C.《红烛》是诗人内心的真实剖白,表现的是诗人的一片赤子之情,对祖国前途的执着追求和献身于祖国的伟大抱负,是诗人的历史使命感。
D.“灰心流泪你的果,创造光明你的因。”如此因果何等不公平,但这是社会使然,诗人劝勉红烛的同时也是劝勉自己:“莫问收获,但问耕耘。”
5.一首好的现代诗,它的描写、比喻、形容,必然是前后呼应的。请依诗意,仔细推敲下面三节现代诗,最适合填入横线处的一项是( )
(甲)归巢的鸟儿/尽管是倦了/还驮着斜阳回去/双翅一翻/把斜阳掉在江上/头白的芦苇/也妆成一瞬的________了(刘大白《秋晚的江上》)
(乙)躲开相思/披上裘儿/走出灯明人静的屋子/小径里明月相窥/枯枝——/在雪地上/又__________的写遍了相思(冰心《相思》)
(丙)开落在幽谷里的花最香/无人记忆的朝露最有光/我说你是幸福的,小玲玲/没有照过__________的小溪最清亮(何其芳《花环》)
A.红颜 纵横 影子
B.红颜 悄悄 镜子
C.青丝 纵横 镜子
D.青丝 悄悄 影子
6.《立在地球边上放号》是郭沫若创作的一首现代诗。标题中“放号”的读音在一些读者那里产生了分歧:是读“fànɡ háo”,还是读“fànɡ hào”?请谈谈你认为的最合理的读音,并说明理由。要求:结合诗意论析,150字左右。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概括“新诗”的三个特点。
这个单元主要学习现代新诗。新诗是“五四”前后才出现的。新诗的“新”,是相对古典诗歌而言的,“新”在用白话写诗,摆脱古典诗词严整格律的束缚,比较适合表达现代人的思想感情。新诗继承古典诗的优良传统,用意象来表达情感,但为了探求适合现代生活的表现形式,诗人更多的目光向外,不断接受外来影响并努力将其融化在民族风格中。“五四”之后对外国诗歌的大量翻译和介绍,促进了中国新诗的发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鉴赏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炉中煤
郭沫若
啊,我年青的女郎!
我不辜负你的殷勤,
你也不要辜负了我的思量。
我为我心爱的人儿
燃到了这般模样!
啊,我年青的女郎!
你该知道了我的前身?
你该不嫌我黑奴卤莽?
要我这黑奴的胸中,
才有火一样的心肠。
啊,我年青的女郎!
我想我的前身
原本是有用的栋梁,
我活埋在地底多年,
到今朝才得重见天光。
啊,我年青的女郎!
我自从重见天光,
我常常思念我的故乡。
我为我心爱的人儿
燃到了这般模样!
8.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人以“我不辜负你的殷勤,你也不要辜负了我的思量”,表达了自己与祖国两情依依、心心相印的密切关系,既显示了自己报国济民的情意,又寄托了对祖国革命与运动继续发展壮大的期望。
B.第二节中的“黑奴”“卤莽”,表明诗人虽然地位和人格卑贱,但愿意积极进取、以身许国,表现了当时知识分子的自我觉醒。
C.“我为我心爱的人儿/燃到了这般模样”和“要我这黑奴的胸中,才有火一样的心肠”等诗句,生动地写出了“炉中煤”的忠贞形象,贴切地表达出诗人眷恋祖国的真挚、热烈的思想感情。
D.第三节中“重见天光”四字,既表达了诗人对五四运动的光明的渴求与赞颂,又倾诉了作为一个新时代的斗士的诗人对祖国的光辉前途、民族的发达兴旺的希冀,以及诗人对自己“报国济民”抱负的跃跃欲试的心情。
9.下列对本诗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人将自己比作一块正在燃烧的煤炭,将祖国当作日夜思念的女郎,可见其爱之深沉。
B.“年青”一词暗示了祖国在“五四”革命时代里充满蓬勃向上的生机,这里已超越了一般的宽泛的爱国主义而上升到革命的、具有特定阶段和时代内涵的思想高度。
C.“炉中煤”的意象具有丰富的审美意蕴,全诗没有出现一次“怀念祖国”的字样,却充分表达出诗人热爱和怀念祖国感情的强烈和深切。
D.首尾两节中的“燃”含义一样,都写出了诗人在黑暗的长夜里的摸索探寻,这一首尾呼应,就使得全诗在乐观、自信、高昂和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中把情感推向了高潮。
10.“啊,我年青的女郎!”这句诗反复出现有什么表达效果?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试分析“炉中煤”这一意象的意蕴。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死水[注]
闻一多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
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
不如多扔些破铜烂铁,
爽性泼你的剩菜残羹。
也许铜的要绿成翡翠,
铁罐上锈出几瓣桃花;
再让油腻织一层罗绮,
霉菌给他蒸出些云霞。
让死水酵成一沟绿酒,
漂满了珍珠似的白沫;
小珠们笑声变成大珠,
又被偷酒的花蚊咬破。
那么一沟绝望的死水,
也就夸得上几分鲜明。
如果青蛙耐不住寂寞,
又算死水叫出了歌声。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
这里断不是美的所在。
不如让给丑恶来开垦,
看他造出个什么世界。
1925年4月
注 1922年,诗人怀着报效祖国的志向去美国留学。在异国的土地上,诗人尝到了华人被凌辱、被歧视的辛酸。1925年,诗人怀着一腔强烈的爱国之情和殷切的期望提前回国。然而,回国后展现在他面前的却是一幅令人极度失望的景象——军阀混战、帝国主义横行,以致诗人的感情由失望、痛苦转至极度的愤怒。《死水》一诗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创作的。
12.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节,总写这沟凝滞的死水。它已经风吹不动,腐烂呆滞,没有一点儿活力和生气,已无可救药。
B.诗人逐步深入地写出了扔进破铜烂铁、泼入剩菜残羹后死水的进一步变化。诗人借对死水的进一步细致描绘,对旧中国黑暗的现实给予了细致形象的再现。
C.“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这里断不是美的所在”,诗人以十分断然的口吻,对黑暗的旧中国予以了彻底的否定。
D.诗人抓住死水之“死”,节节逼近,把“绝望”的感情表现得淋漓尽致。诗的最后一节,既表现出他对黑暗不存幻想,坚信丑恶产生不了美,也写出了诗人对黑暗现实的无奈和绝望。
13.下列对本诗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的第一句“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有着深刻的寓意:它象征着当时那个处于军阀混战中的腐败黑暗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
B.第二节诗人以丰富的想象、形象的比喻、鲜明的色彩描写以及讥讽的笔触,逐步深入地写出了扔进破铜烂铁、泼入剩菜残羹后死水的进一步变化。
C.诗人用色彩鲜明、形色美好的“翡翠”“桃花”“罗绮”“云霞”“珍珠”等来描绘污浊、肮脏的死水,这样写是为了突出这些美好的事物被毁坏掉的悲愤之情。
D.本诗是格律体新诗的代表作,无论是外在的体式还是内在的韵律,都体现了诗人的新诗主张,是诗人众多作品中的佳作。
14.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请结合全诗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闻一多创作诗歌讲究“三美”,即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本诗就体现了他的“三美”主张,请举例分析其中的一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2课 (1)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红烛
词语积累
近义词语辨析
1.慰藉·抚慰
“慰藉”是自我心理的情感填补,“抚慰”是帮助别人反省或振作。
2.拍案叫绝·拍手称快
拍案叫绝:拍桌子叫好,形容非常赞赏,常用于对人的言语或佳作表示赞赏。
拍手称快:拍着手喊痛快,多指仇恨得到消除或事情的结局(好的事情结局)使人感到满意。
3.一笔抹杀·一笔勾销
一笔抹杀:比喻轻率地把优点、成绩等全部否定。一笔勾销:把账一笔抹掉,泛指把一切完全取消(表示不再作数或不再计较)。
4.歌功颂德·交口称誉
歌功颂德:歌颂功绩和恩德(多用于贬义)。
交口称誉:异口同声地称赞。
5.唯我独尊·妄自尊大
唯我独尊:认为只有自己最了不起,形容人极端狂妄自大。
妄自尊大:狂妄地自高自大。
名句识记
1.作者名句
(1)读不在三更五鼓,功只怕一曝十寒。——郭沫若
(2)人世间,比青春再可宝贵的东西实在没有,然而青春也最容易消逝……谁能保持得永远的青春的,便是伟大的人。——郭沫若
(3)青年需要经受各种锻炼。所谓百炼成钢,在暴风雨中成长,就是这个道理。希望不经过困难、波折、轻而易举地成名,那是不长进的,没出息的幻想。——郭沫若
(4)我心头充满戈壁的沉默,脸上有黄河波涛的颜色。泰山的石霤滴成我的忍耐,峥嵘的剑阁撑出我的胸怀。——闻一多《我是中国人》
2.描写蜡烛的诗词名句
(1)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杜牧《赠别》
(2)风车雨马不持去,蜡烛啼红怨天曙。——李商隐《燕台四首·冬》
(3)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4)红蜡烛前明似昼,青毡帐里暖如春。——白居易《雪夜喜李郎中见访,兼酬所赠》
(5)秋夜床前蜡烛微,铜壶滴尽晓钟迟。——王建《长门烛》
主题悦读
1.类文欣赏
祈 祷
闻一多
请告诉我谁是中国人,
启示我,如何把记忆抱紧;
请告诉我这民族的伟大,
轻轻的告诉我,不要喧哗!
请告诉我谁是中国人,
谁的心里有尧舜的心,
谁的血是荆轲聂政的血,
谁是神农黄帝的遗孽。
告诉我那智慧来得离奇,
说是河马献来的馈礼①;
还告诉我这歌声的节奏,
原是九苞凤凰的传授。
请告诉我戈壁的沉默,
和五岳的庄严?又告诉我
泰山的石霤②还滴着忍耐,
大江黄河又流着和谐?
再告诉我,那一滴清泪
是孔子吊唁死麟③伤悲?
那狂笑也得告诉我才好,——
庄周,淳于髡,东方朔的笑。
请告诉我谁是中国人,
启示我,如何把记忆抱紧;
请告诉我这民族的伟大,
轻轻的告诉我,不要喧哗!
注 ①河马献来的馈礼:传说伏羲氏时,有龙马出于黄河,背负“河图”;有神龟出于洛水,背负“洛书”。《易·系辞上》:“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②石霤(liù):滴下的水。③孔子吊唁死麟:史书记载,鲁哀公郊外狩猎,捕获一怪兽,请孔子辨察,孔子视之曰:“麟也。”以袖掩面,涕泪湿袍。麟,麒麟。
赏析 《祈祷》是近代爱国主义诗人闻一多于1927年创作的一首现代诗。此诗引用了许多典故及古代帝王将相的事迹,历数了中国历史上无数的仁人志士、英雄豪杰,突出了诗人对民族的热爱和对现实社会的迷惘;在赞美中华文化的悠久与灿烂的同时,不忘反思历史,呼唤民族复兴。全诗语言庄严肃穆、寓意深远,诗句的排比、对仗用得非常贴切。
2.时文阅读
让青春绽放更绚丽的光彩
张 凡
新时代为青年人搭建起施展才华、绽放风采的广阔舞台,也对青年人的成长寄予着更高的期待。
未来属于青年,希望寄予青年。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百年前,一群新青年高举马克思主义思想火炬,在风雨如晦的中国苦苦探寻民族复兴的前途。一百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旗帜下,一代代中国青年把青春奋斗融入党和人民事业,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国家的进步,刻印着青年的足迹;民族的未来,寄望于青春的力量。
“青春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在开山岛,“80后”“90后”接过守岛接力棒,用青春奋斗续写爱国奉献的崭新篇章;在贵州平塘,年轻的“天眼”守护者探索星辰宇宙,建设国之重器,在群山深处追逐科技强国的梦想;在大漠敦煌,新一代莫高窟人勇挑重担,将青春镌刻在文物保护事业上……在担当中历练,在尽责中成长,一朵朵青春之花在广阔天地间尽情绽放,为山河锦绣的时代画卷增添着亮丽的青春色彩。
今天,新时代为青年人搭建起施展才华、绽放风采的广阔舞台,也对青年人的成长寄予着更高的期待。面对徐徐展开的梦想画卷,身处历史变革的时代大潮,青年人要如何选择、如何作为,才能不负青春、不负韶华?习近平总书记曾深刻指出:“‘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只有把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才能最终成就一番事业。”如今,我们迈步新征程,历史方位清晰标明了当代青年的使命与责任。前行道路上,无论是攻克“卡脖子”的科技难题,还是书写好乡村振兴的宏大文章,无论是筑梦经济建设大舞台,还是服务社会民生最基层,都需要更多青年勇于扛起责任、敢于担当使命,在奋斗中释放青春激情、追逐青春理想,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为民族复兴铺路架桥,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
“深入实施青年发展规划,促进青年全面发展,搭建青年成长成才和建功立业的平台,激发青年创新创业活力。”打开“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关于青年人发展的规划赫然入目。透过这些内容,我们可以看到这个国家对于青年的关爱之深、寄望之重,这个时代为青年提供的人生舞台之大、奋斗机遇之多。年少多壮志,青春应许国。广大青年回应社会的期望,勇于担当时代的使命,就要在思想上坚守正确的价值取向,在行动中彰显朝气蓬勃的青春力量。
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青春向着理想生长,但也需要找到“正确的打开方式”。在青年成长的过程中,夯实价值的底盘、精神的基座,要自觉抵制那些讲排场、比阔气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要时刻警惕那些“消解意义”的历史虚无主义和泛娱乐化倾向,也要对一切视探索尝试为畏途、一切把负重前行当吃亏、一切逃避责任的思想和行为坚决说不。坚守理想、焕发朝气、信仰奋斗,青春活力方能用得其所,青年之肩才能扛起明天。
“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殷切嘱托,在年轻人中引起热烈反响。广大青年与时代同行,与人民同心,肩负历史使命,坚定前进信心,一定能让青春在为祖国、为民族、为人民、为人类的不懈奋斗中绽放绚丽之花。
(选自《人民日报》2021年7月8日第05版,有删改)
晨读快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诗歌作为一门艺术,当然有新旧之别。但新旧之分并不代表质量、成就的高低之别。新诗、旧诗皆是诗。旧诗中有不少宣扬封建落后思想的,这是需要我们摒弃的,但另一方面,它又有许多大气磅礴、令人________的流芳之作,怎么能将其________而全盘否定呢?如果用相同的标准来衡量新诗,不也是精品寥若晨星,而多应时应景、________、肤浅跟风之作吗?
虽然说中国曾是诗的国度,但是这诗指的不仅是自由开放的新诗而且是曾经辉煌的旧诗。但是,近百年来,旧诗被放逐得太久,被不加分析地排斥得太厉害,现在到了该重新认识它的时候。新旧诗相互以自己的意趣与标准去评价不同的东西,不是致力于求同存异、互相学习,而是希望________, 让别人来归顺自己,这都是不可取的。新诗与旧诗需要结盟。若说哥德巴赫猜想是数学皇冠上的明珠,那么这明珠是由陈景润摘取的;( )。
诗歌的天地大得很,与其独演独舞,何不联手共舞?新诗、旧诗携手联盟,绝不是一加一等于二,而是大于二,大于三。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拍案叫绝 一笔抹杀 歌功颂德 唯我独尊
B.拍案叫绝 一笔勾销 交口称誉 唯我独尊
C.拍手称快 一笔勾销 歌功颂德 妄自尊大
D.拍手称快 一笔抹杀 交口称誉 妄自尊大
答案 A
解析 词语解释见“词语积累”。第一处用来说明诗歌让人大加赞赏,应选“拍案叫绝”,排除C、D两项;第三处,根据语境可知,此处应填含有贬义的词语,故选“歌功颂德”,排除B项。故选A。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虽然说中国曾是诗的国度,但是这诗指的主要是曾经辉煌的旧诗而非自由开放的新诗。
B.倘若说中国曾是诗的国度,那么这诗指的不仅是曾经辉煌的旧诗而且是自由开放的新诗。
C.倘若说中国曾是诗的国度,那么这诗指的主要是自由开放的新诗而非曾经辉煌的旧诗。
D.倘若说中国曾是诗的国度,那么这诗指的主要是曾经辉煌的旧诗而非自由开放的新诗。
答案 D
解析 A项关联词使用不当,两个分句之间不是转折关系,而是假设关系,应把“虽然……但是……”改为“倘若……那么……”。B项关联词使用不当,“旧诗”与“新诗”之间不是递进关系,而是并列关系,应把“不仅是曾经辉煌的旧诗而且是自由开放的新诗”改为“主要是曾经辉煌的旧诗而非自由开放的新诗”。C项不合逻辑,“曾是诗的国度”说明那“诗”必然指旧诗,应把“曾经辉煌的旧诗”与“自由开放的新诗”调换位置。
3.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若说诗歌是文学皇冠上的明珠,那么这明珠就是旧诗
B.若说诗歌是文学皇冠上的明珠,那么这明珠当然是新诗
C.若说诗歌是文学皇冠上的明珠,那么这明珠是由旧诗、新诗共同组成的
D.若说诗歌是文学皇冠上的明珠,那么这明珠是由旧诗或者新诗构成的
答案 C
解析 所填句子需承接括号前的句式,故排除A、B两项。根据括号前“新诗与旧诗需要结盟”和括号后“何不联手共舞”等信息,可推断出括号中应该表达“新诗”与“旧诗”的联合关系,而非选其一的关系,这样才能与前后句衔接紧密、流畅,据此排除D项。故选C。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知人论世
1.走近作者
开一代诗风的郭沫若
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现代文学家、历史学家,新诗的奠基人之一。1921年,与成仿吾、郁达夫等人一同创立创造社。1926年,投笔从戎,随国民革命军北伐。1927年,参加南昌起义。1928年,流亡日本。1949年,当选中华全国文学艺术会主席。1958年至1978年,任中国科学院院长等职。代表作品:诗歌《女神》(第一部白话诗集),剧本《屈原》《王昭君》等,学术著作《甲骨文字研究》。
郭沫若是一位开风气之先的诗人,他的诗集《女神》应和着“五四”时期的狂飙突进精神,以饱满的激情书写了时代的青春和民族的新生。在诗歌观念上,他主张诗是诗人的自我表现,认为“诗的本职专在抒情”;他相信诗的灵感和直觉,提出“诗不是‘做’出来的,只是‘写’出来的”;他还强调诗的非功利性,但承认诗所产生的客观社会效应。郭沫若开创了现代新诗中的自由诗,他不拘一格的诗歌体式,对后世影响很大。
2.探寻背景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写于1919年9月至10月间。其时,郭沫若受五四运动和十月革命的冲击,决然从日本渡海回国。当他置身于日本横滨的海岸,面对浩渺无边的大海时,那惊天的激浪和着时代的洪流一起撞击着他的胸怀。于是,在他的笔下出现了一幅雄奇壮伟、流动奔突的画面。郭沫若这首对力的赞歌,正是那种向旧世界、旧文化、旧传统猛烈冲击的时代精神的象征。
初读文本
1.诵解诗意
请参照下面划分的节奏,诵读全诗。注意诵读时的语速、语调要随着诗人感情的变化而变化。
无数的白云/正在空中/怒涌,
啊啊!好幅壮丽的/北冰洋的/晴景哟!
无限的太平洋/提起他/全身的力量来/要把地球推倒。
啊啊!我眼前来了的/滚滚的洪涛哟!
啊啊!不断的毁坏,不断的创造,不断的努力哟!
啊啊!力哟!力哟!
力的绘画,力的舞蹈,力的音乐,力的诗歌,力的/律吕哟!
诵读指导 这首诗堪称郭沫若早期“火山爆发式”的诗歌代表作之一,它是在感情激荡时一气呵成的,是火山爆发喷涌而出的岩浆,其气势汹涌,灼热逼人,从中最能感受到“五四”时期狂飙突进的时代精神。为了准确表达出诗人此时的情感,朗诵时语速应该稍快,尤其是到排比部分,语速要渐快起来;到排比的最后一小句,语速则要适度放缓。同时,朗诵时的语调也要随着诗人感情的升华而逐渐加强。对每一句中的中心词,如“怒涌”“晴景”“推倒”“洪涛”等,也要做重音处理。
2.初读思考
(1)诗的前三行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诗的前三行描绘了一幅海涛汹涌、海天之上白云怒涌的宏伟壮丽的图画。
(2)“我眼前来了的滚滚的洪涛哟”一句在诗中起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这一句是过渡,是由景入情的过渡,它既进一步突出了海涛汹涌的壮丽景象,又引发了最后三行诗人面对壮丽景象的主观感受。
3.填出导图(请在理解全诗内容的基础上填出下面结构导图的空缺部分)
答案 ①海涛汹涌、白云怒涌 ②贯穿宇宙人生的力
基础梳理
近义词辨析
毁坏·破坏
毁坏 二者都具有“破坏”的意思。 “毁坏”是指各种原因造成的物件残破使之失去部分或功能。只强调结果。
破坏 “破坏”是指摧毁,毁坏,割裂使破碎,扰乱、毁弃等。更多地强调主观因素。
应用 (1)合格的中学生,应有守纪意识,而不应该__________纪律。 (2)________他人名誉,是不道德的。
答案 (1)破坏 (2)毁坏
壮丽·瑰丽
壮丽 二者都具有“美丽”的意思。 “壮丽”是指雄壮,多指山川、场面和建筑等。
瑰丽 “瑰丽”着重指奇,多指事物似玉石般瑰奇绚丽。
应用 (3)故宫建筑群规模宏大,形体______,建筑精美,布局统一,集中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的优良传统和风格。 (4)这一天,我像在一支雄伟而______的交响乐中飞翔。
答案 (3)壮丽 (4)瑰丽
附:助读资源
名家点评
(1)这首诗虽是自由体,但节奏感很强。随着人的感情的层层推进,句式、节奏也同时变化,显出一种内在的韵律美。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黄济华《文学名篇选读》
(2)这首诗以惠特曼铺陈排比的句式,热烈歌颂了“不断的毁坏”“不断的创造”的力量,正好反映了“五四”时期人民那种奋起直追、高扬个性、改变“弱国愚民”状况的强烈愿望,自然具有一种振聋发聩的艺术力量。
——上海教育学院中文系教授孙光萱《中国现代名诗100首》
(3)这首诗自由宏阔,雄奇奔放,受美国诗人惠特曼的影响十分显著。
——北京市语言学会名誉会长胡明扬《中外名诗赏析大典》
红 烛
知人论世
1.走近作者
伟大的民主战士——闻一多
闻一多(1899—1946),本名闻家骅,字友三,生于湖北省黄冈市浠水县。中国现代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坚定的民主战士,中国民主同盟早期领导人,中国共产党的挚友,新月派代表诗人和学者。著有诗集《红烛》《死水》。牺牲后全部著作由朱自清编成《闻一多全集》。
1912年考入清华大学留美预备学校。1916年开始在《清华周刊》上发表系列读书笔记。1925年3月在美国留学期间创作《七子之歌》。1928年1月出版第二部诗集《死水》。1932年闻一多离开青岛,回到母校清华大学任中文系教授。1946年7月15日在云南昆明被国民党特务暗杀。
2.探寻背景
这首诗写于1923年,是闻一多的第一本诗集《红烛》的序诗,在闻一多诗歌艺术生涯中具有奠基性地位。《红烛》这本诗集编入了他从五四运动到留美初期的部分作品。创作《红烛》时,诗人身在远离祖国的大洋彼岸。这个被五四运动的洪流冲激过的、从“世家望族、书香门第”里挣脱的书生,与当时千千万万的青年知识分子一样,面临着历史的抉择,思考着人生和自我的价值。中华儿女的一颗赤子之心跳荡在他的胸腔,迸发出炽烈的爱国热情。
初读文本
1.诵解诗意
《红烛》大量使用了抒情的感叹词,以优美的语言强烈地表达了诗人心中的情感。请参照下面划分的节奏,诵读这首诗。
蜡炬/成灰/泪/始干
——李商隐
红烛/啊!
这样/红的/烛!
诗人/啊!
吐出/你的心/来比比,
可是/一般/颜色?
红烛/啊!
是谁/制的/蜡——给你/躯体?
是谁/点的/火——点着/灵魂?
为何/更须/烧蜡/成灰,
然后/才/放光出?
一误/再误;
矛盾!冲突!
红烛/啊!
不误,不误!
原是要/“烧”出/你的/光来——
这正是/自然的/方法。
红烛/啊!
既/制了,便/烧着!
烧吧!烧吧!
烧破/世人的/梦,
烧沸/世人的/血——
也救出/他们的/灵魂,
也捣破/他们的/监狱!
红烛/啊!
你心火/发光/之期,
正是/泪流/开始/之日。
红烛/啊!
匠人/造了/你,
原是为/烧的。
既已/烧着,
又何苦/伤心/流泪?
哦!我/知道了!
是残风/来侵/你的/光芒,
你烧得/不稳时,
才/着急得/流泪!
红烛/啊!
流吧!你/怎能/不流呢?
请将/你的/脂膏,
不息地/流向/人间,
培出/慰藉的/花儿,
结成/快乐的/果子!
红烛/啊!
你/流/一滴/泪,灰/一分/心。
灰心/流泪/你的/果,
创造/光明/你的/因。
红烛/啊!
“莫问/收获,但问/耕耘。”
2.初读思考
(1)诗人为什么要用李商隐的诗句“蜡炬成灰泪始干”作引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诗人用李商隐的诗句“蜡炬成灰泪始干”作为引子,领导全篇。“蜡炬成灰泪始干”一句表达的是彼此忠贞不渝、海誓山盟,是坚贞爱情的写照。由于时代背景和诗人的创作心志不同,闻一多赋予了新的思想情感,即托红烛言牺牲自我的高尚品格,表达的是对理想信念无比忠贞的坚守和歌颂。引子具有提纲挈领的作用,让诗人的情感有了统摄,全诗正是以此为中心,同时也有情感即将展开的提示,起到了铺垫、烘托、暗示的作用。
②《红烛》引用李商隐的诗句,不仅是因为这句诗概括了全诗的主旨,点出了蜡烛甘愿自我牺牲直至生命终止的高尚人格;另外,还取得了客观上的另一种效果,即与全诗结尾所引“莫问收获,但问耕耘”形成呼应,以引用起,以引用终,使诗歌首尾照应、丰润圆满。
(2)诗歌每一节均以“红烛啊”的呼唤开头,有何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诗歌每一节均以“红烛啊”的呼唤开头,这就形成了浓郁的抒情氛围,继之以自问、自悟、自励、自答、自勉,一步步展示执着追求的心迹,有很强的感染力。
3.诗人的情绪波澜起伏,感染力极强。归纳起来,这样的抑扬顿挫大体上经历了七次显著的变化。体会这些变化,将下图中的①~③处补写出来。
答案 ①自焚 ②困惑 ③莫问收获,但问耕耘
基础梳理
近义词辨析
慰藉·抚慰
慰藉 二者都具有“安慰”的意思。 “慰藉”是指自己心里安适,得以释然。
抚慰 “抚慰”经常用于长辈对晚辈,上级对下级的安慰、抚恤。
应用 (1)现在无论谁,只有直接的苦恼,更没有________苦恼的有趣味的东西了。 (2)关心人也要讲心理技巧,要根据对方的心理活动,给予最贴心的________。
答案 (1)慰藉 (2)抚慰
脂膏·脂腴
脂膏 二者原义都是“脂肪”,比喻义都可指“富足、优越的处境”。 “脂膏”借指人民的血汗和劳动果实。
脂腴 “脂腴”比喻富贵、优渥。
应用 (3)夏衍《秋瑾传》第一幕:“你不仅是一个有责的匹夫,而且是一个吃了国家俸禄、吃了民间__________的官吏。” (4)过两天这位朋友搬走了,又来了一位心广体胖、__________特丰的朋友。
答案 (3)脂膏 (4)脂腴
附:助读资源
1.名家点评
(1)《红烛》是诗人的心声吐露,“红烛”这一意象是诗人的人格化身,因其勇于牺牲自我的高尚情操在现代新诗史上成为著名的“红烛精神”,人格的伟大、品德的高尚自然是第一原因。然而,其情感结构的完满构建也是不可忽略的重要元素。——李婷
(2)你是一团火,照彻了深渊;指示着青年,失望中抓住自我。你是一团火,照明了古代;歌舞和竞赛,有力猛如虎。你是一团火,照亮了魔鬼;烧毁了自己!遗烬里爆出个新中国!
——朱自清借诗歌表达对闻一多的赞美
(3)闻一多先生用其所酷爱的李商隐的诗句“蜡炬成灰泪始干”作引子,从整个《红烛》诗集来看,或单从这首作为序诗的《红烛》来看,都显得非常贴切。因为诗人要集中歌颂的正是海外游子深沉、恳挚的对祖国、故乡、爱情、青春的相思之情。从这个意义上说,引子是诗集,也是这首《红烛》序诗主题的一个巧妙的暗示。全诗的意境正是由此衍化、摇曳开去的……从形式上看,结尾这一节虽只有寥寥数字,但却是非常漂亮的结尾,不仅简洁而有力地收束了全诗,而且给人以含不尽之意于言外的感受。综上所述,诗人的旨意是通过对红烛献身精神的赞咏,表现自己为祖国、为人民贡献自己一切的崇高理想和壮丽情怀。
——黑龙江省教育学院教师那瑞琴、黑龙江人民出版社编辑韩妙丽
2.文学常识
“三美”主张
在创建格律体时,闻一多提出了具体的主张,就是“三美”:诗的实力不仅包括音乐的美、绘画的美,还有建筑的美。音乐美是指诗歌从听觉方面来说表现的美,包括节奏、平仄、重音、押韵、停顿等各方面的美,要求和谐,符合诗人的情绪,流畅而不拗口——这一点不包括为特殊效果而运用声音。
绘画美是指诗歌的词汇应该尽力去表现颜色,表现一幅幅色彩浓郁的画面。
建筑美是针对自由体提出来的,指诗歌每节之间应该匀称,各行诗句应该一样长——一样长不是指字数完全相等,而是指音尺数应一样多,这样格律诗就有了一种外形的匀称均齐。
新月派
新月派是中国现代新诗史上一个重要的诗歌流派,受泰戈尔《新月集》影响很大。该诗派大体上以1927年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自1926年春始,以北京的《晨报副刊·诗镌》为阵地,主要成员有闻一多、徐志摩、朱湘、饶孟侃、孙大雨等。因闻一多在《诗的格律》中提出了著名的“三美”主张,因此新月派又被称为“新格律诗派”。1927年春,胡适、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等人创办新月书店,次年又创办《新月》月刊,“新月派”的主要活动转移到上海,这是后期新月派。它以《新月》月刊和1930年创刊的《诗刊》季刊为主要阵地,新加入成员有陈梦家、方玮德、卞之琳等。
学习目标 1.朗读这两首诗,结合不同诗作,尝试用不同的节奏、韵律,抒发、表现不同诗作的情感。2.通过揣摩、解析诗歌意象,结合具体例子,解说诗人的情志和意象之间的关系。
学习重点 两首诗中的意象内涵。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研读
1.诗歌前四行描写的景象有何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诗歌前四行描写了空中怒涌的白云、壮丽的北冰洋、无限的太平洋、滚滚的洪涛等大自然的景象,充分表现出大自然的雄奇、壮阔、瑰丽、博大,气势磅礴,震撼人心。
2.诗歌的主体形象是什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这首诗的主体形象是横跨两大洋的巨人形象,其实是诗人的自我形象。这个巨人站在地球边上,站在“全方位”俯瞰地球的立足点上,吹响一声声响彻寰宇的号角。他的号角声在欢呼怒涌的白云、壮丽的北冰洋的晴景,欢呼要把地球推倒的太平洋,欢呼来自空间各个方向的滚滚洪涛。
(2)表达了诗人渴望摧毁旧世界、创造新生活的热情和决心,也是对劳动和工农大众的颂扬和景仰。
3.这首诗想象奇特,抒彩强烈,语言形象生动,请结合诗作内容予以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想象奇特。诗人把自己想象成站立在地球边上的一个巨人,北冰洋、太平洋的景色也就尽收眼底了,由此诗人才可以自由地调用这些本来宏大的意象。②抒彩强烈。全诗直抒胸臆,运用了四个“啊啊”、六个“哟”宣泄诗人热烈奔放、雄壮豪迈的情感。③语言形象生动。诗人将描写对象人格化,写白云在“怒涌”,太平洋“提起他全身的力量来要把地球推倒”,滚滚的洪涛在“毁坏”“创造”“努力”,使作品更加生动形象。
《红烛》研读
1.简析“红烛”这一意象的内涵。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红烛就是诗人的化身,凝结着诗人灼热而复杂的爱国精神,烛之红是诗人赤诚的象征。②红烛燃烧自己,象征诗人为祖国牺牲奉献的精神。③红烛流泪,代表着诗人内心为不能很好地报效祖国、打破黑暗而伤感,决心用自己的痛苦去创造祖国的光明。
2.结合诗歌第二节和第三节的内容,试分析诗人运用了何种表现手法来讴歌红烛的自我牺牲精神。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诗人运用设问手法,自问自答,生动地表现了一个思考觉悟的过程。前后两种截然相反的回答,表明了诗人的醒悟,同时也更有力地表现了红烛精神的可贵。诗人把蜡比作躯体,把火比作灵魂,躯体和灵魂当然应该是互相依存的,这样就发生了一个问题:“为何更须烧蜡成灰,然后才放光出?”起初觉得这是大惑不解的,认为红烛自己“一误再误”,诗人认为这真“矛盾”,自相冲突,不可理解。但是,诗人终于彻悟了,对先前的认识来了一个彻底的自我否定,并非“一误再误”,“红烛啊!不误,不误!”诗人理解了红烛,由衷地赞美红烛的奉献精神。
3.闻一多提出了诗歌的“三美”理论(见“助读资源”部分),请简要分析《红烛》一诗是怎样体现“三美”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音乐美:重复句的使用,一定程度上采用中国传统诗歌的押韵形式,使《红烛》在音韵上很适合朗诵。作品时而低吟、时而提问、时而高昂,每一节结束,又以“红烛啊”再拉动一波情绪,节奏起伏,富有音乐美。
(2)绘画美:《红烛》的绘画美体现在它不是直接描述物体的颜色,而是很巧妙地融合了意象来呈现。物体上的美,当然是“红烛”“火”“血”等红色主色,也有“灰”“光芒”等配色,更以反复出现动词“烧”来强化意象——“红烛”。
(3)建筑美:《红烛》的建筑美,主要体现在节奏和前后呼应的结构上。诗歌先以感叹句的首节开始,转入以疑问句为主的次节,第三、四节的“不误,不误”“烧吧!烧吧”整齐对照,也加快了音韵上的节奏,接着两句“烧破世人的梦,烧沸世人的血——”,两句“也救出他们的灵魂,也捣破他们的监狱”,充满了古典的格律和新诗自由融合的精神。
写文章时,对着不在面前的人或物直接呼唤,并且跟他(它)说起话来,这种修辞手法叫作呼告。如《红烛》中的“红烛啊!你心火发光之期,正是泪流开始之日”,运用呼告,可以抒发强烈的思想感情,加强感染力,并引起读者强烈的情感共鸣。请学习诗中“呼告”的手法,选择自己喜爱的人或物,写一段抒情的文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一)我羡慕你,大海的勇敢的船夫,在帆影下和暴风雨中度过一生!也许你早该到达一个平静的港湾——你早该享受那幸福的安宁,但诱惑的波浪总不停地呼唤你。
(示例二)雷锋啊,你虽然生活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但人们从你身上,也从千千万万革命战士的身上,看见了未来的人类,共产主义的人类。
(示例三)太阳啊,火一样烧着的太阳!你烘干了小草尖头的露水,可烘得干游子的冷泪盈眶?
一、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诗歌是文学女神桂冠上的璀璨的明珠。现代诗歌是指五四运动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诗歌。它诞生于“五四”新文化运动,( ),以打破旧体诗格律形式的束缚为主要标志的新体诗。“现代诗”名称是1953年纪弦创立“现代诗社”时提出确立并开始使用。
代表新诗创始期最高成就的是创造社的主将、浪漫主义诗人郭沫若。“五四”时代各种社会矛盾的________,激起了先进分子的觉醒。________不满现状而陷入苦闷的广大青年,迫切寻找激情喷发的方式来表达个性解放的要求。一批诗人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从欧美浪漫主义诗歌中找到________和力量。他们在理想的憧憬中揭露封建黑暗,作为旧秩序的叛逆者而忠于自己的热情和理想的一代人,很自然地从思想上接受浪漫主义,并用以作为艺术原则,指导自己的创作。这就是以郭沫若为代表的一批创造社诗人崇奉浪漫主义的________。
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它是适应时代的要求,以接近群众的白话语言反映现实生活,表现科学民主的革命思想
B.它以接近群众的白话语言反映现实生活,表现科学民主的革命思想,是适应时代的要求
C.它表现科学民主的革命思想,以接近群众的白话语言反映现实生活,是适应时代的要求
D.它是适应时代的要求,表现科学民主的革命思想,以接近群众的白话语言反映现实生活
答案 A
解析 在逻辑方面,应按照先强调时代性,再到诗歌内容,最后是格律形式的顺序组合(要注意括号后面的句子中的提示词语“格律形式”);在内容方面,应按照由“现实生活”到“科学民主的革命思想”的顺序排列。故选A。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1953年纪弦创立“现代诗社”时提出确立“现代诗”名称开始使用。
B.“现代诗”名称是1953年纪弦创立“现代诗社”时提出确立的。
C.1953年纪弦创立“现代诗社”时确立提出“现代诗”名称。
D.“现代诗”名称是1953年纪弦创立“现代诗社”时确立提出的。
答案 B
解析 A项句式杂糅。C、D两项词序颠倒。
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加巨 由 启事 动因
B.加剧 从 启示 原因
C.加巨 从 启事 原因
D.加剧 由 启示 动因
答案 D
解析 第一空,“加剧”指加深严重程度,“加巨”属错误词形。应选“加剧”。第二空,“由”在此处表原因,“从”则表起点。应选“由”。第三空,“启示”指通过启发提示而领悟的道理,“启事”指为了说明某事而登载在媒体上或张贴在墙壁上的文字。应选“启示”。第四空,两个词都可以,但“动因”一词更为恰当,因为它含有“动机”之意。故选D。
4.下列对《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红烛》两首诗歌相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立在地球边上放号》中,诗人紧扣“立在地球边上”这一着眼点,借助想象,联结北冰洋和太平洋,使得意象异常之大,显示其宏伟、壮观。
B.《立在地球边上放号》从抽象到具体,以无与伦比、气吞山河的气势,展现了对大自然的憧憬、对力的推崇,这是诗人的呼喊,也是时代的号角。
C.《红烛》是诗人内心的真实剖白,表现的是诗人的一片赤子之情,对祖国前途的执着追求和献身于祖国的伟大抱负,是诗人的历史使命感。
D.“灰心流泪你的果,创造光明你的因。”如此因果何等不公平,但这是社会使然,诗人劝勉红烛的同时也是劝勉自己:“莫问收获,但问耕耘。”
答案 B
解析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从抽象到具体”表述错误。根据诗意,其意象由白云、北冰洋、太平洋到绘画、舞蹈、音乐、诗歌,再到律吕,是从具体到抽象。
5.一首好的现代诗,它的描写、比喻、形容,必然是前后呼应的。请依诗意,仔细推敲下面三节现代诗,最适合填入横线处的一项是( )
(甲)归巢的鸟儿/尽管是倦了/还驮着斜阳回去/双翅一翻/把斜阳掉在江上/头白的芦苇/也妆成一瞬的________了(刘大白《秋晚的江上》)
(乙)躲开相思/披上裘儿/走出灯明人静的屋子/小径里明月相窥/枯枝——/在雪地上/又__________的写遍了相思(冰心《相思》)
(丙)开落在幽谷里的花最香/无人记忆的朝露最有光/我说你是幸福的,小玲玲/没有照过__________的小溪最清亮(何其芳《花环》)
A.红颜 纵横 影子
B.红颜 悄悄 镜子
C.青丝 纵横 镜子
D.青丝 悄悄 影子
答案 A
解析 (甲)“红颜”呼应“斜阳”。(乙)既然是“写遍”,宜用“纵横”。(丙)由“开落在幽谷里的花”“无人记忆的朝露”,可推测出小溪也应是无人知晓的,即没有被人“照过影子”。
6.《立在地球边上放号》是郭沫若创作的一首现代诗。标题中“放号”的读音在一些读者那里产生了分歧:是读“fànɡ háo”,还是读“fànɡ hào”?请谈谈你认为的最合理的读音,并说明理由。要求:结合诗意论析,150字左右。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标题中的“放号”应读作“fànɡ hào”。理由:从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和诗人在整篇诗作的情感倾向及现代汉语语法的角度来看均应读作“fànɡ hào”。从语法层面来看,“放”作动词,显然后面的“号”是名词,作宾语,即“号角”。从“1919年9、10月间作”的写作时间看,正值五四运动爆发不久,这是一场激进的思想、文化运动,所以诗人充满战斗的激情,站在地球边上,吹起反帝、反封的革命号角。
7.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概括“新诗”的三个特点。
这个单元主要学习现代新诗。新诗是“五四”前后才出现的。新诗的“新”,是相对古典诗歌而言的,“新”在用白话写诗,摆脱古典诗词严整格律的束缚,比较适合表达现代人的思想感情。新诗继承古典诗的优良传统,用意象来表达情感,但为了探求适合现代生活的表现形式,诗人更多的目光向外,不断接受外来影响并努力将其融化在民族风格中。“五四”之后对外国诗歌的大量翻译和介绍,促进了中国新诗的发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用白话写成适合表达现代人的思想感情。②继承了用意象来表达情感的古典诗传统。③不断接受外来影响探求适合现代生活的表现形式。
解析 由材料“‘新’在用白话写诗,摆脱古典诗词严整格律的束缚,比较适合表达现代人的思想感情”可概括出“用白话写成适合表达现代人的思想感情”。由材料“新诗继承古典诗的优良传统,用意象来表达情感”可概括出“继承了用意象来表达情感的古典诗传统”。由材料“但为了探求适合现代生活的表现形式,诗人更多的目光向外,不断接受外来影响并努力将其融化在民族风格中。‘五四’之后对外国诗歌的大量翻译和介绍,促进了中国新诗的发展”可概括出“不断接受外来影响探求适合现代生活的表现形式”。
二、阅读鉴赏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炉中煤
郭沫若
啊,我年青的女郎!
我不辜负你的殷勤,
你也不要辜负了我的思量。
我为我心爱的人儿
燃到了这般模样!
啊,我年青的女郎!
你该知道了我的前身?
你该不嫌我黑奴卤莽?
要我这黑奴的胸中,
才有火一样的心肠。
啊,我年青的女郎!
我想我的前身
原本是有用的栋梁,
我活埋在地底多年,
到今朝才得重见天光。
啊,我年青的女郎!
我自从重见天光,
我常常思念我的故乡。
我为我心爱的人儿
燃到了这般模样!
8.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人以“我不辜负你的殷勤,你也不要辜负了我的思量”,表达了自己与祖国两情依依、心心相印的密切关系,既显示了自己报国济民的情意,又寄托了对祖国革命与运动继续发展壮大的期望。
B.第二节中的“黑奴”“卤莽”,表明诗人虽然地位和人格卑贱,但愿意积极进取、以身许国,表现了当时知识分子的自我觉醒。
C.“我为我心爱的人儿/燃到了这般模样”和“要我这黑奴的胸中,才有火一样的心肠”等诗句,生动地写出了“炉中煤”的忠贞形象,贴切地表达出诗人眷恋祖国的真挚、热烈的思想感情。
D.第三节中“重见天光”四字,既表达了诗人对五四运动的光明的渴求与赞颂,又倾诉了作为一个新时代的斗士的诗人对祖国的光辉前途、民族的发达兴旺的希冀,以及诗人对自己“报国济民”抱负的跃跃欲试的心情。
答案 B
解析 “地位和人格卑贱”错,“我”本来也是栋梁之材,但是因为旧制度不能发挥才能。
9.下列对本诗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人将自己比作一块正在燃烧的煤炭,将祖国当作日夜思念的女郎,可见其爱之深沉。
B.“年青”一词暗示了祖国在“五四”革命时代里充满蓬勃向上的生机,这里已超越了一般的宽泛的爱国主义而上升到革命的、具有特定阶段和时代内涵的思想高度。
C.“炉中煤”的意象具有丰富的审美意蕴,全诗没有出现一次“怀念祖国”的字样,却充分表达出诗人热爱和怀念祖国感情的强烈和深切。
D.首尾两节中的“燃”含义一样,都写出了诗人在黑暗的长夜里的摸索探寻,这一首尾呼应,就使得全诗在乐观、自信、高昂和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中把情感推向了高潮。
答案 D
解析 第四节中的“燃”强调了诗人在重见天光后的奋斗搏击。
10.“啊,我年青的女郎!”这句诗反复出现有什么表达效果?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运用反复的手法,形成了一种反复咏叹的效果,使情感渐趋热烈深沉,同时也显示了因果的脉络。将“我年青的女郎”进行反复,强烈地抒发了诗人的爱国激情,突出了诗歌的主题。②形成了回环往复的艺术效果,增强了诗歌的韵律美。
11.试分析“炉中煤”这一意象的意蕴。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炉中煤”的熊熊燃烧象征着诗人愿为祖国献身的激情;②“炉中煤”黑色外表下“火一样的心肠”,象征着劳苦大众“卑贱”的地位和伟大的人格;③“炉中煤”的前身“原本是有用的栋梁”,“活埋在地底多年”以后终于“重见天光”,象征着诗人不愿庸碌一生而渴望有所作为的愿望,也象征着劳苦大众中潜藏的改造世界的巨大能量将要释放出来。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死水[注]
闻一多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
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
不如多扔些破铜烂铁,
爽性泼你的剩菜残羹。
也许铜的要绿成翡翠,
铁罐上锈出几瓣桃花;
再让油腻织一层罗绮,
霉菌给他蒸出些云霞。
让死水酵成一沟绿酒,
漂满了珍珠似的白沫;
小珠们笑声变成大珠,
又被偷酒的花蚊咬破。
那么一沟绝望的死水,
也就夸得上几分鲜明。
如果青蛙耐不住寂寞,
又算死水叫出了歌声。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
这里断不是美的所在。
不如让给丑恶来开垦,
看他造出个什么世界。
1925年4月
注 1922年,诗人怀着报效祖国的志向去美国留学。在异国的土地上,诗人尝到了华人被凌辱、被歧视的辛酸。1925年,诗人怀着一腔强烈的爱国之情和殷切的期望提前回国。然而,回国后展现在他面前的却是一幅令人极度失望的景象——军阀混战、帝国主义横行,以致诗人的感情由失望、痛苦转至极度的愤怒。《死水》一诗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创作的。
12.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节,总写这沟凝滞的死水。它已经风吹不动,腐烂呆滞,没有一点儿活力和生气,已无可救药。
B.诗人逐步深入地写出了扔进破铜烂铁、泼入剩菜残羹后死水的进一步变化。诗人借对死水的进一步细致描绘,对旧中国黑暗的现实给予了细致形象的再现。
C.“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这里断不是美的所在”,诗人以十分断然的口吻,对黑暗的旧中国予以了彻底的否定。
D.诗人抓住死水之“死”,节节逼近,把“绝望”的感情表现得淋漓尽致。诗的最后一节,既表现出他对黑暗不存幻想,坚信丑恶产生不了美,也写出了诗人对黑暗现实的无奈和绝望。
答案 D
解析 “无奈和绝望”错,应是既包含着诗人对旧中国的绝望,也包含着诗人对新中国的期望和向往。
13.下列对本诗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的第一句“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有着深刻的寓意:它象征着当时那个处于军阀混战中的腐败黑暗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
B.第二节诗人以丰富的想象、形象的比喻、鲜明的色彩描写以及讥讽的笔触,逐步深入地写出了扔进破铜烂铁、泼入剩菜残羹后死水的进一步变化。
C.诗人用色彩鲜明、形色美好的“翡翠”“桃花”“罗绮”“云霞”“珍珠”等来描绘污浊、肮脏的死水,这样写是为了突出这些美好的事物被毁坏掉的悲愤之情。
D.本诗是格律体新诗的代表作,无论是外在的体式还是内在的韵律,都体现了诗人的新诗主张,是诗人众多作品中的佳作。
答案 C
解析 这样写是为了用虚假的美来反衬真实的丑,使丑恶变得更为丑恶。
14.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请结合全诗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第一节表达了诗人对“死水”一般的旧中国腐败现实的激愤之情。接着对“死水”进行了细致描绘,具体形象地揭露出旧中国腐朽颓败的社会现状,表达了对旧中国憎恶、愤怒、嘲讽的感情,表达了诗人诅咒现实,迫切希望改变现实的强烈愿望。而最后一节既包含着诗人对旧中国的绝望,也包含着诗人对新中国的期望和向往。全诗对军阀统治下黑暗陈腐的旧中国进行了强烈的鞭挞与诅咒,表现了诗人深沉的爱国热情。
15.闻一多创作诗歌讲究“三美”,即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本诗就体现了他的“三美”主张,请举例分析其中的一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音乐美:每节四句,每句九字,各节大体押韵,双行押韵,每节换韵,全诗节奏鲜明、和谐,具有音乐美。②绘画美:写的是一沟发臭的死水,语言色彩却十分鲜明,有翡翠绿、桃花红、珍珠白,有五彩缤纷的“罗绮”,有鲜艳照人的“云霞”,从而显示出油画般的绘画美。③建筑美:全诗共五节,每节四句,每句九字,排列十分整齐。(答出其中一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