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湖心亭看雪》课件(共3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3*《湖心亭看雪》课件(共38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7-08 20:21: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8张PPT)
湖 心 亭 看 雪
张 岱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所记之事?
雾凇沆砀,天 云 山 水,上下一白。



所写之景?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道、湖心亭一座、与余舟一叶、舟中人两三个而已。
独?
所抒之情?
张岱(1597—1679),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又号蝶庵居士,明末清初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寓居杭州。
资料一:张岱生于明朝(明朝故都南京即文中“金陵) ,出身于书香门第,家学渊源。高祖张天复、曾祖张元汴、祖父张汝霖、父张耀芳,均是饱学之儒。张岱在《自为墓志铭》中自称:少为纨绔子弟,极爱繁华。好精舍,好美婢,好娈童,好鲜衣,好美食,好骏马,好华灯,好烟火,好梨园,好鼓吹,好古董,好花鸟。
资料二:公元1644年,明王朝灭亡,他深感国破家亡的沉痛和悲愤,“披发入山”,表示对清统治者的不满与抗议,尽管布衣素食,甚至到了“断炊”地步,也不后悔。抚今追昔,颇有“五十年来,总成一梦”之感。于是他以追忆的方式,记叙早年的见闻,写成《陶庵梦忆》、《西湖梦寻》及记录明代史事的《石匮书》,以寄托故国之思。本文即选自《陶庵梦忆》。
还原张岱:
张岱与西湖:“奈何呼不已,一往有深情”——张岱《西湖》
“余之梦西湖也,如家园眷属”——张岱《西湖梦寻》
他人游西湖:在春夏则热闹之,至秋冬则冷落矣;在花朝则喧哄之,至月夕则星散矣;在清明则萍聚之,至雨雪则寂寥矣——张岱
解读张岱:

所以,他才会唯愿与西湖相约于无人的雪后夜晚,与她独处,和她对话,再无外人能够介入他们心灵的默契与情感的温馨。
他一直以为唯有自己才是西湖真正的知己,是他心中这位西子眼里唯一的情人。
唯有他最能深刻领会她的性情、她的韵味、她的美丽、她的哀怨、她的快乐、她的寂寥……
一个人登台长吟: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一个人登高作啸: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一个人夜上西楼: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一个人寒江钓雪: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一个人独往湖心亭: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陶渊明之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南山种豆,不为五斗米折腰。”
陶弘景之醉心于“欲界仙都”,比肩康乐;
苏轼之“承天寺闲人夜游”;
李白之“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等等皆因其享有独特的精神境界。
大凡世间彻悟人生,超脱世事者多有“痴”意,“痴”态,“痴”行。不信请看-----
“十二月” “大雪三日” “更定” “独往湖心亭”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金陵人” “崇祯五年”“大喜”

钟情山水
卓然不群
故国情怀
——独抱冰雪的操守 孤高自赏的情怀
——人生渺小 故国之思
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高雅之趣。
张岱
这篇短小的小品文,为我们描绘了一个像梦一样的冰雪世界。在这里,有神奇的景、有高雅的情,记叙、写景和抒情水乳交融、浑化无迹,体现了作者高超的写作艺术。大家也许觉得张岱很神秘,其实不然,想想你自己,也许就曾经在如泼的大雨中漫步,任雨水把自己浇个透湿也毫不在乎;也许就曾经把自己关进小屋里,独自一人去感受那流淌自心底的音乐;也许就曾经长久地抬头仰望星空,不为别的,只为感受那份寂静。在那一刻,甩甩头,让所有的烦恼都随风飘散;在那一刻,你也许想到了“世人皆醉我独醒,世人皆浊我独清”。所以,当我们品读张岱的《湖心亭看雪》的时候,我们会发现,张岱离我们并不遥远,他在穿越时空的隧道,和我们的心灵进行对话,一同去感受那份孤独、一同去感受那份静谧。
湖中独舟赏雪景,笔下片言见雅趣,孤高情怀有谁知,独与天地相往来。愿我们大家都做一个情怀高尚、个性独立的人。
小结
推荐阅读
有一种画轴,静静垂于厅堂之侧,以自己特有的淡雅、高洁惹人喜爱。在我国古典文学宝库中,就垂着这样两轴精品:宋苏东坡的《记承天寺夜游》和明张岱的《湖心亭看雪》。
……
《西湖梦寻》《陶庵梦忆》
(张岱) (张岱)
《秋月冬雪两轴画》
(梁衡)
湖 心 亭 看 雪
张 岱
张岱:名人文化
更:时间文化
相公:称谓文化
毳/凇:汉字文化
崇祯:年号文化
西湖:名胜文化
白:酒文化
【张岱:名人文化】
张岱,明末清初人,字宗子,石公,号陶庵,别号蝶庵
居士,晚号六休居士,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寓居杭州。出
生仕宦世家,少为富贵公子,爱繁华,好山水,晓音乐,通
戏曲,精茶艺。明亡后不仕,曾参加过抗清斗争,后“披发
入山”著书以终。
他是明末清初文学家、史学家,其最擅长散文。他的
小品文,多为描写江南山水风光,风俗民习和自己过去的
生活,常追忆往昔之繁华,从中流露出对亡明的缅怀。其
文笔干练,丰神绰约。著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等。
张岱轶事
张岱从小在一个有着浓郁文化氛围的家庭中长大,耳濡目染,聪敏异常,尤其善于属对。张岱 6 岁时,一次舅舅陶虎溪指壁上画说:“画里鲜桃摘不下。”他随即答道:“笔中花朵梦将来。”他对得十分工稳,舅舅高兴地说,这孩子是江淹在世。又有一次一位客人看缸中荷叶长得很大,出对说“荷叶如盘难贮水”。张岱即对道:“榴花似火不生烟。”在座的人无不惊叹,纷纷说这个孩子聪颖绝顶。 8 岁时,祖父携他去游西湖,路遇眉公先生(陈继儒)正跨一角鹿而来,眉公说:“听说你的孙儿善于属对,今天我要当面考考他。”随手指着纸屏上的一幅画《李白骑鲸图》,说:“太白骑鲸,采石江边捞夜月。”张岱即应到:“眉公跨鹿,钱塘县里打秋风。”眉公听了,赞叹不已,摸着张岱的头顶说:“怎么这么灵敏啊!是我的小字号朋友了!”
材料1:
金陵,就是现在的南京。明朝开国之初的五十三年(1368~1420年)建都在南京。永乐十八年(1420年)迁都北京后,南京成为明朝的留都。
材料2:
明亡以后,张岱曾参加过抗清斗争,后避居山中。生活异常苦,“风雨凄然,午炊不继”,但他发誓不向清廷妥协,晚年作《陶庵梦忆》和《西湖梦寻》等。
材料3:
陶庵国破家亡,无所归止,披发入山……因想余生平,繁华靡丽,过眼皆空,五十年来,总成一梦。……偶拈一则,如游旧径,如见故人,城郭人民,翻用自喜,真所谓痴人前不得说梦矣。
——张岱《陶庵梦忆序》
请你用“好个______________的张岱”的句式评点张岱其人。
  
1、好个孤独的张岱。
   2、好个清高的张岱。
   3、好个痴人张岱。
   4、好个超凡脱俗的张岱。
   5、好个痴迷自然的张岱。
   6、好个思恋故国的张岱。
   7、好个内心孤独的张岱。
西湖雪殇shāng
明末的那场大雪
纷纷扬扬地
落在洁白的稿纸上
漂白了你的——
漂白了你的 ——
漂白了你的————
一管狼毫
wēi yí
逶 迤 走 向
那个凄美的大梦
点点洒落的都是飘逸的————
你在灯下
睡着了
旁边的书稿上
生长着
金陵的城墙
心早被那场——覆盖了
—早被那个——覆盖了
—早被那场——覆盖了
那场血腥
久久停在你的墨管里
化成一枚枚
————的方块字
思想
情感
旷世忧伤
想像
大雪

大梦

血腥
触痛心灵
古代文人的山水情怀
我国古代文人,或者怀才不遇,或者仕途遭贬,或者
孤傲清高,在他们生活里,往往理想和现实差距过大,
同时,他们又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不随波逐流,因而常
怀远离世俗、孤芳自赏的情怀,也常发出人生渺茫的慨叹。
如此人生不得意,心中多生孤独寂寞的心境和淡淡的愁绪,
又追求旷达和幽静,因此,他们多寄情山水,借景抒情,
一方面显示高雅情趣,一方面也是表明自己卓然不群。
《湖心亭看雪》的作者张岱,就是这样的文人之一。
我们会在以后的学习中,更多地接触这类文人,读到他们
的作品。比如,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柳宗元的《小
石潭记》等等。
【崇祯:年号文化】
崇祯,明思宗朱由检年号(1628-1644)。 崇祯五年,即公元1632年。 
年号,是中国古代独有的文化之一,它除了是用于纪年以外,还表示祈福、
歌颂和改朝换代。年号当发源于中国汉朝皇帝汉武帝刘彻,从此在中国长达二千
年之久的封建王朝一直延用,至中华帝国最后一任皇帝袁世凯,即洪宪皇帝。
每一个新的年号都启用于新皇登基之时,为了区别上一任皇帝,新皇帝根据自己
的思想,起一个新的年号。年号,作为五千年的中华帝国时代中国皇帝的专有产
物,伴随着现今文明社会,早已成为历史,但它是中国历史中的精神文化遗产。
中国历史上的年号,据统计数目在数百以上。
清宁/元康/永宁/太安/大康/寿昌/庆元/嘉泰/开禧/嘉定/乾隆
年号纪年:崇祯五年 干支纪年(农历):己亥年
公元纪年:1632年
《梅花岭记》“顺治二年乙酉四月”
顺治,清世祖爱新觉罗福临年号。
顺治二年;乙酉年;公元1645年
【西湖:名胜文化】
杭州西湖是世界文化遗产,江南三大名湖之一,国家5A
级旅游景区,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中国十大名胜古迹,
在中国的历史文化和风景名胜中占有重要地位。唐代因湖在
杭州城之西,称西湖,名沿至今。西湖依杭州而名,杭州因
西湖而盛。西湖不仅独擅山水秀丽之美,林壑幽深之胜,且
更有丰富的文物古迹、优美动人的神话传说,可以说是自然
之湖、人文之湖、历史之湖、艺术之湖。
西湖有“一湖二塔三岛三堤”之说:一湖指西湖,二塔指
保俶塔和雷峰塔,三岛是指三潭印月、【湖心亭】和阮公墩,
三堤是指苏(苏轼)堤、白(白居易)堤和杨公(杨孟瑛)
堤。
湖心亭对联
四季笙歌,尚有穷民悲夜月。
六桥花柳,浑无隙地种桑麻。
——(明)胡来朝
亭立湖心,俨西子载扁舟,雅称雨奇晴好;
席开水面,恍东坡游赤壁,偏宜月白风清。
——(明)郑烨
如月当空,偶以微云点河汉;
在人为目,且将秋水剪瞳神。
——(明)张岱
钱 塘 湖 春 行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春 题 湖 上
【唐】白居易
湖上春来似画图,乱峰围绕水平铺。
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
碧毯线头抽早稻,青罗裙带展新蒲。
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
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宋]杨万里
【更:时间文化】
更,古代夜间计时方法。一夜分为五更,每更大约两小时。 
我国古代把夜晚分为五个时段,叫五更,与现代时间大致
的对应情况如下:
一 更 二 更 三 更 四 更 五 更
19时 21时 23时 1时 3时
21时 23时 1时 3时 5时
故有“半夜三更”“起五更睡半夜”之说。
【毳/凇:汉字文化】
毳:鸟兽的细毛,毳衣即细毛皮衣。。
三“毛”为毳,三“水”为淼
三“石”为磊,三“日”为晶……
凇:寒冷天水汽在树上结成的白色松散冰晶。
齐寒甚,夜气如雾,凝于水上,旦视如雪,
日出飘满街庭,齐人谓之雾凇。
----- 曾巩《冬夜即事诗》自注
雾凇—吴淞
冽---洌 瓣---辫--- 辨---辩
【白:酒文化】
白:古代罚酒用的酒杯。
浮一大白:浮:违反酒令被罚饮酒;原指罚饮一大杯酒。
后指满饮一大杯酒。
示例:
“得此喜信,当浮一大白。”
(清)曾朴《孽海花》
“一日,张灵独坐读《刘玲传》,命童子进酒,屡读屡
叫绝,辄打案浮一大白。”
(清)张潮《虞初新志》
白:
1.颜色,跟“黑”相对:白天; 2.清楚:真相大白;
3.空空的:白开水; 4.亮:东方发白。
5.陈述,说明:表白; 6.字音或字形有错:白字先生。
【相公:称谓文化】
1.旧时对宰相的敬称。
2.泛称官吏。
3.旧时妇女对丈夫的敬称。
4.旧时对读书人的敬称。后多指秀才。
5.旧时对男子的敬称。
6.对学徒的戏称。
7.旧时指京津等地戏院中饰小旦的男演员。
西湖七月半①张岱
杭人游湖,巳出酉归,避月如仇。是夕好名,逐队争出,多犒门军酒钱,轿夫擎燎,列俟岸上。一入舟速舟子急放断桥赶入胜会。以故二鼓以前,人声鼓吹,如沸如撼,如魇如呓,如聋如哑。大船小船一齐凑岸,一无所见,止见篙击篙,舟触舟,肩摩肩,面看面而已。少刻兴尽,官府席散,皂隶喝道去。轿夫叫船上人,怖以关门,灯笼火把如列星,一一簇拥而去。岸上人亦逐队赶门,渐稀渐薄,顷刻散尽矣。
吾辈始舣②舟近岸。断桥石磴始凉,席其上,呼客纵饮。此时,月如镜新磨,山复整妆,湖复颒面。向之浅斟低唱者出,匿影树下者亦出。吾辈往通声气,拉与同坐。……吾辈纵舟,酣睡于十里荷花之中,香气拍人,清梦甚惬。
注:①七月半:农历七月十五日,俗称中元节,又名鬼节。杭州旧习,人们于这天晚上倾城出游西湖。 ②舣(yǐ):通'移',移动船使船停靠岸边。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止见篙击篙( ) (2)席其上( )
2.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
一 入 舟 速 舟 子 急 放 断 桥 赶 入 胜 会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文言语句。
吾辈纵舟,酣睡于十里荷花之中。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名词作动词,坐
/
/
我们这些人放船在十里荷花之间,畅快地安睡。
4.下列对上文与《湖心亭看雪》内容比较理解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两篇文章都在描写西湖,从体裁上来看两篇小品文,都属于游记,有许多相似的地方,比如在写景上都运用了白描手法,粗线条地写景。
B.《湖心亭看雪》重在描写一处湖心亭;同时,两文的季节也大不相同,《西湖七月半》是讲夏天,《湖心亭看雪》是讲冬天,故浏览人一多一少,对比鲜明。
C.两篇文章都在写浏览西湖的经过,两文都只写夜游西湖,但《西湖七月半》重点描写西湖七月半晚上热闹的情景,而《湖心亭看雪》重点描写西湖看雪景的经历和见闻。
D.《西湖七月半》着重表现形形色色的人物享受西湖美好生活的乐趣,而《湖心亭看雪》则用独往表现作者孤高的情趣。
5.上文写文人雅士在众人散尽后享受西湖月夜的清雅情趣,意在表现作者怎样的心境?
C
不入世俗,对熙熙攘攘的社会和变化无常的士人的冷淡甚至厌恶,他追求的是一种冷寂的孤高。(答对一点即可。不随流俗,清高自赏,有些孤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