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第二单元 第4课 (2)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 “探界者”钟扬 (学案含练习 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2023学年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第二单元 第4课 (2)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 “探界者”钟扬 (学案含练习 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46.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7-07 21:38: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4课 (2)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 “探界者”钟扬
词语积累
1.课内词语
(1)熙熙攘攘:形容人来人往,非常热闹。
(2)体贴入微:多指对人照顾和关怀十分细致周到。
(3)不约而同:没有事先商量而彼此见解或行动一致。
(4)全神贯注:全副精神高度集中。
(5)和颜悦色:形容态度和蔼可亲。
(6)座无虚席:座位没有空着的,形容观众、听众或出席的人很多。
(7)戛然而止:形容一下子停住。
(8)雷厉风行:像雷一样猛烈,像风一样快,形容执行政策法令等严格而迅速。也泛指做事情声势大而行动快。
(9)跌宕起伏:形容事物多变,不稳定,也比喻音乐音调忽高忽低和故事情节的曲折。
(10)五大三粗:形容人身体高大粗壮;魁梧。
(11)有目共睹:凡是有眼睛的人都能看见,形容事实极其明显。
2.近义词语辨析
(1)长期·长久
长期:①长时期,长时间;②属性词,时间长的,期限长的。
长久:时间很长;长远。
(2)周到·周密
周到:各方面都照顾到;不疏忽。
周密:周到而细密。
(3)挖空心思·想方设法
挖空心思:形容费尽心计(多含贬义)。
想方设法:想尽办法。
(4)惊天动地·翻天覆地
惊天动地:①形容声音特别响亮;②形容声势浩大或事业伟大。
翻天覆地:①形容变化巨大而彻底;②形容闹得很凶。
名句识记
钟扬语录
1.每个学生都是一颗宝贵的种子,全心浇灌就会开出希望之花。
2.我有一个梦想,为祖国每一个民族都培养一个植物学博士。
3.科学知识、科学精神和科学思维是要从小培养的,现在让他们多点兴趣,说不定今后就多出几个科学家。
4.学术规范是做科研的底线。很多科研工作的创新点都来自很小的环节,比如青霉素的发现。跳过这些环节,虽然省了时间,但也可能和创新失之交臂。
5.海拔越高、自然环境越艰难的地方,植物的生命力越顽强。
6.只要国家需要、人类需要,再艰苦的科研也要做!
7.一个基因可以拯救一个国家,一粒种子可以造福万千苍生。
8.高原反应的危害要五到十年后才显现,我有一种紧迫感,希望老天再给我十年时间。
9.人生没有绝对,不必等到临终才来回首自己的人生,只要把每个年龄段该干的事都干了,就能不负你的人生。
主题悦读
做钟扬那样的播种者
梁永安
植物学家钟扬教授已经离开我们了,人们感怀先生往事,也会追溯先生的精神来源。钟扬说过,“人不是因为伟大才善梦,而是因为善梦才伟大”。他做的很多事情都着眼于十年、百年,甚至千年,哪怕自己看不到开花结果,也要把种子播撒在大地上。
中国古代形容社会劳动是“春种,夏长,秋收,冬藏”,每一个阶段承前启后,周而复始。当前我们有大量空白需要填补,无数未知需要探索,万千新路需要勘测,“春种”具有创新开拓的关键意义。但是,这又是一个十分艰难的选择。很多人更喜欢急功近利,愿意追求竭泽而渔的“短平快”,愿意出现在“秋收”时刻,却惧怕做一个也许看不见收获季节的“春种”人。
对比之下,钟扬做事总是沉浸着高远的诗意情怀,洋溢着“功成不必在我”的历史追求。他为上海种植红树林,一开始几乎每个人都不赞同,但他绝不放弃。因为他了解20多万年前上海生长过茂密的红树林,因为他对海南、深圳和日本冲绳等地的红树林考察了10年。更重要的是,他愿意去做一个“献给未来上海的礼物”,哪怕造福的是50年甚至200年后的人。第一年种下的树苗遭遇罕见的冰冻,但第二年种下的树苗都活了,甚至前一年被“冻死”的也活了回来。如今那里最高的树苗已经高出地面两米多,生物多样性也愈加丰富。“人和树都要坚持下去”——再看钟扬的生前感言,尤其感受到面向未来的“坚持”之可贵。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对树有坚持,对人更是如此。上海自然博物馆新馆建成之后,大量的馆藏标本和资料需要梳理,变成大众能够看懂的展品,而当时上海几乎没有人能够横跨这么大的知识领域。钟扬此时显示出丰厚的“跨界”知识储备,义不容辞地担任了博物馆中英文图文版负责人,承担全馆展品的图文写作。这个工作劳动量很大,也不会出什么看得见的学术成果,但他看到的是少年儿童的紧迫需要。“我已经想好了100个小故事,要为小学生们录下来,这些故事都是从一个问题开始,既有趣又有科学性,引导孩子学会提问。”为了一个遥远的期待而默默播种,方能收获无数梦想。
今天我们太需要钟扬精神的滋养了!我们的少年儿童教育,总是过于强调“不能输在起跑线上”;我们的青年过分重视竞争,认同“出名要趁早”,把“人生赢家”当作目标;不少领导干部,也更喜欢操作马上看到成果的“显绩”,不愿在造福后代的“潜绩”上花大力气。习近平同志曾在《摆脱贫困》一书中阐释过“滴水穿石”的时代哲理:水滴在牺牲的瞬间,虽然未能看见自身的价值和成果,但其价值和成果体现在无数水滴前仆后继的粉身碎骨之中,体现在终于穿石的成功之中。当每个人都成为这样的“水滴”,我们何愁不能造就历史的成功契机?不计当下,把个人融入国家发展、民族复兴的伟大洪流,这样的人最应该得到社会的尊重,最应该享受时代的荣光。
钟扬曾给西藏墨脱最偏远的背崩乡上钞希望小学上过科普课。160多名门巴族学生听得十分入神,满眼都是成长的渴望。钟扬当场提出要捐款10万元。校长很感动,却没有收下,他说:“比起钱,这里的孩子更需要您给他们带来科学的火种。”钟扬走了,但精神还在,精神的力量远胜金钱。后人应该继续给孩子们心中点燃一把火,应该继续给时代的进步送去火种,当这种精神蔚然成风,我们的民族也将释放出更澎湃的创造力。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点评 文章观点明确,思路清晰。钟扬的精神来源于梦想,即“功成不必在我”的历史追求;钟扬的伟大来源于坚持,不计当下,把个人融入国家发展、民族复兴的伟大洪流中;钟扬的精神值得每个人学习,让每个人都给时代的进步送去火种。在论证过程中,作者列举了大量有关钟扬的事迹,内容翔实,论证有理有据。
晨读快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北京市王府井大街的百货大楼前,立着一尊雕像。人们塑起它是为了纪念一位普通的劳动者——张秉贵。张秉贵生前__________在王府井百货大楼的糖果柜台担任售货员,他从没有因为自己工作的平凡而放松要求,而是全心全意为顾客着想,__________提高服务质量。(    )。面对这种情况,张秉贵苦练工作技能,练出了称重“一抓准”、算账“一口清”的绝技,尽力缩短顾客的等待时间。每逢节假日,张秉贵在柜台前一站就是十几个小时,但他始终面带微笑,热情地为每一个顾客提供耐心__________的服务。他这种爱岗敬业,人们被誉为“一团火”精神。张秉贵虽然没有做出什么__________的大事,但是他从点滴小事做起,脚踏实地地工作,为他人和社会做出了贡献,在平凡中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同样值得人们尊敬和颂扬。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长期  想方设法  周到  惊天动地
B.长期  挖空心思  周密  翻天覆地
C.长久  想方设法  周到  翻天覆地
D.长久  挖空心思  周密  惊天动地
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柜台前顾客排起长队就是因为物资匮乏
B.当时张秉贵还是一个普通的售货员
C.当时社会物资匮乏,人们生活艰苦
D.当时因为物资匮乏,顾客常常要在柜台前排起长队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他这种爱岗敬业的态度,人们被誉为“一团火”精神。
B.他这种爱岗敬业的态度,被人们誉为“一团火”精神。
C.他这种爱岗敬业,被人们誉为“一团火”精神。
D.他这种爱岗敬业的精神,人们被誉为“一团火”精神。
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
初读思考
1.读标题
标题运用了________和________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张秉贵的________和________精神,能够温暖顾客的心。
2.读正文
(1)找出文中写“一团火”的句子,分析文章的行文线索和结构特点,并说说文章为什么用“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作为标题。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张秉贵是全文的主体人物,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人民服务”这一富有时代特征的语汇贯穿全篇,一唱三叹,呼应回环,除去有一次是党支部书记找到张秉贵谈心时提到这五个字,其他所有的“为人民服务”均出自张秉贵自己的话语和内心活动。请说明这五个字对表现张秉贵的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填导图(请在理解全文内容的基础上填出下面结构导图的空缺部分)
基础梳理
1.读准字音
词语 读音 词语 读音
赚钱 阜新
拧螺丝 够呛
橘子 吆喝
2.根据词义,写出词语
词语 释义
① 形容人来人往,非常热闹。
② 形容态度和蔼可亲。
③ 座位没有空着的,形容观众、听众或出席的人很多。
3.近义词辨析
全神贯注·目不转睛
全神贯注 二者都表示注意力集中。 “全神贯注”指全副精神高度集中,指全部的注意力,一般不受时间和条件的限制。
目不转睛 “目不转睛”指不转眼珠地(看),形容注意力集中。主要指眼睛的注意力。
应用 (1)观众们__________地观看魔术师的精彩表演。 (2)人们__________地看着发射塔,等待火箭升空。
熙熙攘攘·川流不息
熙熙攘攘 二者都可以用来形容人多。 “熙熙攘攘”,状态词。形容人来人往,非常热闹。
川流不息 “川流不息”指(行人、车马等)像水流一样连续不断。
应用 (3)节日期间,公园里____________,人们笑逐颜开,真热闹呀! (4)看着长安街上____________的车辆载着这座城市飞速发展,我会觉得心旷神怡,这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让我无比向往。
和颜悦色·喜形于色
和颜悦色 二者都有“表达喜悦”的意思。 “和颜悦色”形容态度和蔼可亲。
喜形于色 “喜形于色”指抑制不住的高兴流露在脸上。
应用 (5)解放军医疗队的队员__________地接待前来就诊的病人。 (6)看到考试成绩单的时候,有的学生__________,有的心神不定,有的唉声叹气。
“探界者”钟扬
初读思考
1.读标题
标题揭示了钟扬的身份特点,“探界”表明钟扬在____________和________两个方面探索自己的边界。
2.读正文
(1)文章大致以钟扬的一生为经线,撷取钟扬一生中的朵朵浪花,分别表现钟扬在不同领域所付出的努力以及取得的成绩。请阅读课文,概括课文每部分的主要内容,将其填写在下面表格右栏内。
“探界者”钟扬
“英雄”少年
种子达人
科学队长
“接盘”导师
生命延续
(2)文章第一段为什么从拟南芥写起?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英雄’少年”部分,其中的“英雄”作何理解?结婚时,钟扬24岁,已经不是少年了,作者为何还要把结婚这件事放在这一部分中?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填导图(请在理解全文内容的基础上填出下面结构导图的空缺部分)
基础梳理
1.读准字音
词语 读音 词语 读音
拟南芥 负荷
第一届 屋脊
黄冈 撰写
毛坯房 奇葩
2.根据词义,写出词语
词语 释义
① 避开嫌疑,为防止他人怀疑而对某个问题采取回避的态度。
② 像雷一样猛烈,像风一样快,形容执行政策法令等严格而迅速。也泛指做事情声势大而行动快。
③ 形容事物多变,不稳定,也比喻音乐音调忽高忽低和故事情节的曲折。
④ 比喻有好处而想得到、但又有麻烦不好处理的事物。
⑤ 形容一下子停住。
3.近义词辨析
安排·安置
安排 二者都有“安放”的意思。 “安排”,有条理、分先后地处理(事务);安置(人员)。
安置 “安置”,安放、安排,使人或事物有着落。
应用 (1)合理________时间,就等于节约时间。 (2)同志们暂且把伤病员________在老乡的家中。
有目共睹·众所周知
有目共睹 二者都有“被人知道”的意思。 “有目共睹”指凡是有眼睛的人都能看见,形容事实极其明显。
众所周知 “众所周知”指大家全都知道。
应用 (3)共和国50年取得的巨大成就是__________的。 (4)______________,纸是中国人发明的。
附:助读资源
1.走近张秉贵
张秉贵(1918—1987),北京人,北京市百货大楼售货员。张秉贵从1955年11月到北京市百货大楼站柜台,30多年接待顾客数百万人,从没有怠慢过任何一个人。从为国家争光、为人民服务的政治信念出发,他在问、拿、称、包、算、收六个环节上不断摸索,练就了“一抓准”和“一口清”的过硬本领,接待一个顾客的时间从三四分钟减为一分钟。他通过特有的眼神、语言、动作、表情、步伐、姿态等,为顾客提供热情周到的服务,几乎成了那个时代商业领域的服务规范。20世纪50年代,他总结出站好柜台要做到的五点:精神饱满、思想集中、耳目灵敏、抬头售货、动作“三快”。60年代,他总结出“接一、问二、联系三”的售货法,刻苦练就称糖“一抓准”、算账“一口清”的绝技。70年代,他将自己几十年如一日满腔热情的服务精神归纳概括为“一团火”精神,响亮地提出“心有一团火,温暖顾客心”。他将自己的柜台服务经验,编写成《张秉贵柜台服务艺术》,并到各单位表演、讲课,听众达十万人次。他是中共十一大代表,第五、六届全国人大代表,1979年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2.走近钟扬
(1)钟扬简介
钟扬(1964—2017),生前系复旦大学研究生院院长、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央组织部第六、七、八批援藏干部,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长期从事植物学、生物信息学研究和教学工作,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研究成果。
2017年9月25日,钟扬在去内蒙古城川民族干部学院为民族地区干部讲课的出差途中遭遇车祸,不幸逝世,年仅53岁。2018年3月29日,中央宣传部追授钟扬“时代楷模”称号;2018年6月,获得“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2018年12月,入选“感动中国”2018候选人物;2019年2月,获得“感动中国2018年度人物”荣誉。
(2)留给未来4 000万颗种子
青藏高原有超过2 000多种特有植物,但全世界最大的种质资源库中,还没有西藏地区的植物种子。2001年,钟扬只身前往青藏高原,寻访植物标本,从此与西藏结下了不解之缘。
16年间,他将全世界仅存的、在西藏的3万多棵巨柏全部登记在册,填补了这一领域的研究空白;他一年中至少行程3万公里,先后为国家种质资源库收集了上千种植物的4 000万颗种子,对我国西南植物种质资源库建设和西藏生物多样性保护做出了重要贡献。
而钟扬本人对收集种子这事总是轻描淡写:“我只是想摸清我们的家底,总得有人知道有多少种子,它们在哪里。”钟扬觉得,几百年后,这些种子会给无数人带来希望。
(3)“感动中国”颁奖词——时代楷模钟扬
超越海拔六千米,抵达植物生长的最高极限,跋涉十六年,把论文写满高原。倒下的时候双肩包里藏着你的初心、誓言和未了的心愿。你热爱的藏波罗花,不屑于雕梁画栋,只绽放在高山砾石之间。
学习目标 比较三位优秀劳动者的崇高品质,体悟劳动的意义。
学习重点 比较两篇人物通讯的写法。
比较三位优秀劳动者的崇高品质,体悟劳动的意义
袁隆平、张秉贵、钟扬,他们三个人的工作岗位各不相同,但在他们身上却体现着许多共同的精神品质。请简要概括他们具有哪些共同的精神品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争鸣
有人认为张秉贵没有做出惊天动地的大事,不值得人们如此颂扬,对此你怎么看?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比较两篇人物通讯的写法
根据内容,填出下表。
篇名 刻画人物手法(同) 细节描写 个性化语言
典型句子 描写作用 个性化语言 描写作用
《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 (1) (2) (4) (6) (8)
《“探界者”钟扬》 (3) (5) (7) (9)
1.根据课文内容,分别用三个成语概括袁隆平、张秉贵、钟扬的特点和精神。
(1)袁隆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张秉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钟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学习了本课三篇人物通讯后,作为读者你可能有进一步了解这几位人物的兴趣。你还希望了解哪些方面的内容?选取一个人物说说你的想法。如果你是作者,为他们中的一个人物新写一篇通讯报道,你会如何下笔?有什么新的创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然而,在西藏采集种子更多的是随时出现的高原反应和长时间的体力透支。而钟扬却背着他经典的黑色双肩包,穿着磨白了的“29块钱的牛仔裤”,戴着一顶宽檐帽,迈着长期痛风的腿,在青藏高原上刷新一个植物学家的极限,连藏族同事都称他为“钟大胆”。
钟扬的博士生、西藏大学理学院教授拉琼说:“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那次,我和扎西次仁(钟扬在西藏的首位植物学博士——记者注)跟着钟老师去采集高山雪莲。我们从海拔5 200米的珠峰大本营出发向更高的山地挺进时,钟老师出现了严重的高原反应,头痛欲裂,呼吸急促,全身无力,随时都会有生命危险。”拉琼回忆。
大家都建议钟扬待在帐篷里,他却说:“我最清楚植物的情况,②___________________,你们更难找。你们能爬,我也能爬。”最终,钟扬带着学生在海拔6 000多米的珠峰北坡,采集到了被认为是世界上生长在海拔最高处的种子植物——鼠曲雪兔子,也攀登到了中国植物学家采样的最高点。
1.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画横线句子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海伦学会了拼写“泥土”“种子”等许多单词。
B.中秋节到了,我却不能回家,想想家里的父母,真是“每逢佳节倍思亲”啊!
C.人民迫切需要的正是像你这样的“傻子”。
D.人不能低下高贵的头,只有怕死鬼才乞求“自由”。
2.在文中横线①②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上下文语意连贯完整,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个字。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钟老师出现了头痛欲裂、呼吸急促、全身无力的高原反应,随时都会有生命危险。”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二单元学习任务结束后,同学们根据学习内容,以对联的形式表达对袁隆平、张秉贵、钟扬的崇敬之情,以下对联表达最为准确、得体的一组是(  )
①辛勤耕耘解决全球温饱
不懈探索推动国家发展(袁隆平)
②一谷倾心为饱千家而立命
百畦埋头凭勤己身以济国(袁隆平)
③区区凡夫一抓准显身手
拳拳温情千团火暖人心(张秉贵)
④勤勉娴熟本领过硬立服务标杆
耐心细致热情似火成岗位标兵(张秉贵)
⑤初心不改高原踏满足迹
使命已达拙作渗尽才思(钟扬)
⑥命途连结种子甘作探界先锋
情意牵系后生愿为接盘导师(钟扬)
A.①④⑥ B.②③⑤
C.①③⑤ D.②④⑥
5.仿照画线句,续写两个句子。
钟扬说:一个基因能够拯救一个国家,一粒种子能够造福万千苍生。做科研要立定心志,肯下功夫。我们要有像猎犬一样灵敏的嗅觉,把握前沿;像豹子一样迅猛,立即行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鉴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一粒种子的初心与梦想
大德曰生
你可知,一粒袁隆平教授培育的杂交水稻种子,让我国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
你可知,仅仅20多株被西方“植物猎人”引进的我国野生猕猴桃枝条,撑起了新西兰经济的支柱产业?
你可知,英国皇家植物园邱园,收集有全世界最多的豆科植物种子,一旦全球变暖,英国将占据粮食作物的基因优势?
“一个基因可以拯救一个国家,一粒种子可以造福万千苍生。”钟扬总把这句话挂在嘴边。
作为中国植物学家,钟扬立誓,要为祖国守护植物基因宝库;作为人类负责的植物学家,他立誓,要在生物多样性不断遭到破坏的当下,为人类建一艘种子的“诺亚方舟”。这个想法,终因复旦大学和西藏大学的结缘成为现实。自此,钟扬背起足有三四十斤重的双肩包,带着学生开启了为国家收集种子的征程。
16年来,钟扬和学生们走过了青藏高原的山山水水,艰苦跋涉50多万公里,累计收集了上千种植物的4 000多万颗种子,近西藏植物的1/5。他的理想,是在未来10年间,收集西藏植物的1/3以上,如果有更多人加入,也许30年就能全部收集完……
“最好的植物学研究,一定不是坐在办公室里做出来的。”钟扬有些“傲娇”地与学生共勉,这也成为他一生大写的标注。
党员本色
经年累月的高原工作,让钟扬的身体频发警报。2015年5月2日,51岁生日当晚,他突发脑溢血,大脑破裂血管中流出的殷红鲜血化作CT片上大块惊人的白斑。从医院出来,医生给他规定了3条“铁律”:一是戒酒,二是吃药,三是绝不可再去西藏。担心钟扬的人们“舒了口气”:这个“钟大胆”,可以在进藏上消停消停了吧。
离开ICU刚半年,他又进藏了。开始不敢坐飞机,就辗转坐火车。怕在家人那里“落埋怨”,就偷偷一个人行动。很多人不解,他连命都不要了,到底想要什么?钟扬,他仿佛对一些人们热衷追逐的事从不在乎,又仿佛对一些人们不可理解的事格外执拗。
研究植物一辈子,万千植物中,钟扬最爱高原植物,它们在艰苦环境中深深扎根,顽强绽放……他曾深情写下这样的诗句:世上多少玲珑的花儿,出没于雕梁画栋;唯有那孤傲的藏波罗花,在高山砾石间绽放。这是高原植物的品格,也是钟扬,这个有着26年党龄的共产党员的人生追求。
先生之风
“教师是我最在意的身份。”钟扬说,每个学生都是一颗宝贵的种子,全心浇灌就会开出希望之花。这些年,除了为国家收集植物种子,钟扬倾注了巨大心血培育最心爱的种子——学生们。
初始援藏,钟扬想为青藏高原盘点植物“家底”。漫长科考道路上,他慢慢意识到,这片神奇的土地需要的不仅仅是一位生物学家,更需要一位教育工作者,“将科学研究的种子播撒在藏族学生心中,也许会对未来产生更为深远的影响”。于是,他想把西藏大学的“造血机制”建起来,打造最好的平台,把学科带到新高度。
事实上,钟扬的视野从没离开过下一代。“科学知识、科学精神和科学思维要从小培养,现在让孩子们多一点兴趣,说不定今后就多出几个科学家。”谁能想到,一个忙得连饭都顾不上吃的大教授,每个月却坚持抽出两天去上海的中小学开科普课。多年来,钟扬以巨大的热情投入科普教育中,参与了上海科技馆、自然博物馆建设,承担了自然博物馆500块中英文图文的编写工作,出版了3本科普著作和6本科普译著,每年主讲30场科普讲座。钟扬,是有口皆碑的明星科普专家。
高原永生
2017年9月25日凌晨5时许,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在为民族地区干部授课返程途中,钟扬遭遇车祸,生命定格在了53岁。
这就是那个像守护生命一样守护祖国植物基因库,在青藏高原跋山涉水50多万公里,数次攀登至海拔6 000多米,收集了4 000多万颗种子、打响了“植物保卫战”的人吗?这就是那个不顾高血压、心脏肥大,坚持16年援藏,让西藏大学生态学科入选国家“双一流”的人吗?这就是那个从教30余年,立志要为每个少数民族培养一位植物学博士的人吗?
钟扬那带着湖南味的普通话依然回荡耳边:“任何生命都有其结束的一天,但我毫不畏惧,因为我的学生会将科学探索之路延续,而我们采集的种子,也许会在几百年后的某一天生根发芽,到那时,不知会完成多少人的梦想。”
(摘自张烁《一粒种子的初心与梦想——
追记优秀共产党员、复旦大学教授钟扬》,
《人民日报》2018年03月26日)
6.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钟扬走进西藏,最初是出于生物学家的使命感:为祖国守护植物基因宝库,为人类建种子的“诺亚方舟”。
B.钟扬托物言志,写诗赞颂藏波罗花深深扎根高原,能在艰苦环境中顽强绽放。这朵孤傲顽强的小花是他一生的生命品格。
C.在漫长的科考途中,帮助西藏大学建好生态学科,留下一支优秀科研团队,成为钟扬的新梦想、新目标。
D.钟扬艰苦援藏16年,为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科普教育、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标题“一粒种子的初心与梦想”中的“种子”一语双关,既是指钟扬收集的种子和培养的学生,又是指钟扬自己。
B.文章开头用袁隆平等三个事例强调了植物基因库在国家建设中的关键作用,这是钟扬成为科普专家的直接原因。
C.文中交代了钟扬突发脑溢血和遭遇车祸去世的具体时间,这样的精准表述饱含了对钟扬离世的无限哀痛之情。
D.文中多次引用钟扬说过的话,直接表现了钟扬的内心世界,更好地塑造了钟扬的形象,使文章更加真实、准确、可信。
8.作为科学家,钟扬身上体现了哪些科学精神?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钟扬在植物学研究、共产党员的追求和教师的责任等方面有自己的价值观。请结合材料,探究在钟扬身上体现出的价值观与人生的关系。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4课 (2)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 “探界者”钟扬
词语积累
1.课内词语
(1)熙熙攘攘:形容人来人往,非常热闹。
(2)体贴入微:多指对人照顾和关怀十分细致周到。
(3)不约而同:没有事先商量而彼此见解或行动一致。
(4)全神贯注:全副精神高度集中。
(5)和颜悦色:形容态度和蔼可亲。
(6)座无虚席:座位没有空着的,形容观众、听众或出席的人很多。
(7)戛然而止:形容一下子停住。
(8)雷厉风行:像雷一样猛烈,像风一样快,形容执行政策法令等严格而迅速。也泛指做事情声势大而行动快。
(9)跌宕起伏:形容事物多变,不稳定,也比喻音乐音调忽高忽低和故事情节的曲折。
(10)五大三粗:形容人身体高大粗壮;魁梧。
(11)有目共睹:凡是有眼睛的人都能看见,形容事实极其明显。
2.近义词语辨析
(1)长期·长久
长期:①长时期,长时间;②属性词,时间长的,期限长的。
长久:时间很长;长远。
(2)周到·周密
周到:各方面都照顾到;不疏忽。
周密:周到而细密。
(3)挖空心思·想方设法
挖空心思:形容费尽心计(多含贬义)。
想方设法:想尽办法。
(4)惊天动地·翻天覆地
惊天动地:①形容声音特别响亮;②形容声势浩大或事业伟大。
翻天覆地:①形容变化巨大而彻底;②形容闹得很凶。
名句识记
钟扬语录
1.每个学生都是一颗宝贵的种子,全心浇灌就会开出希望之花。
2.我有一个梦想,为祖国每一个民族都培养一个植物学博士。
3.科学知识、科学精神和科学思维是要从小培养的,现在让他们多点兴趣,说不定今后就多出几个科学家。
4.学术规范是做科研的底线。很多科研工作的创新点都来自很小的环节,比如青霉素的发现。跳过这些环节,虽然省了时间,但也可能和创新失之交臂。
5.海拔越高、自然环境越艰难的地方,植物的生命力越顽强。
6.只要国家需要、人类需要,再艰苦的科研也要做!
7.一个基因可以拯救一个国家,一粒种子可以造福万千苍生。
8.高原反应的危害要五到十年后才显现,我有一种紧迫感,希望老天再给我十年时间。
9.人生没有绝对,不必等到临终才来回首自己的人生,只要把每个年龄段该干的事都干了,就能不负你的人生。
主题悦读
做钟扬那样的播种者
梁永安
植物学家钟扬教授已经离开我们了,人们感怀先生往事,也会追溯先生的精神来源。钟扬说过,“人不是因为伟大才善梦,而是因为善梦才伟大”。他做的很多事情都着眼于十年、百年,甚至千年,哪怕自己看不到开花结果,也要把种子播撒在大地上。
中国古代形容社会劳动是“春种,夏长,秋收,冬藏”,每一个阶段承前启后,周而复始。当前我们有大量空白需要填补,无数未知需要探索,万千新路需要勘测,“春种”具有创新开拓的关键意义。但是,这又是一个十分艰难的选择。很多人更喜欢急功近利,愿意追求竭泽而渔的“短平快”,愿意出现在“秋收”时刻,却惧怕做一个也许看不见收获季节的“春种”人。
对比之下,钟扬做事总是沉浸着高远的诗意情怀,洋溢着“功成不必在我”的历史追求。他为上海种植红树林,一开始几乎每个人都不赞同,但他绝不放弃。因为他了解20多万年前上海生长过茂密的红树林,因为他对海南、深圳和日本冲绳等地的红树林考察了10年。更重要的是,他愿意去做一个“献给未来上海的礼物”,哪怕造福的是50年甚至200年后的人。第一年种下的树苗遭遇罕见的冰冻,但第二年种下的树苗都活了,甚至前一年被“冻死”的也活了回来。如今那里最高的树苗已经高出地面两米多,生物多样性也愈加丰富。“人和树都要坚持下去”——再看钟扬的生前感言,尤其感受到面向未来的“坚持”之可贵。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对树有坚持,对人更是如此。上海自然博物馆新馆建成之后,大量的馆藏标本和资料需要梳理,变成大众能够看懂的展品,而当时上海几乎没有人能够横跨这么大的知识领域。钟扬此时显示出丰厚的“跨界”知识储备,义不容辞地担任了博物馆中英文图文版负责人,承担全馆展品的图文写作。这个工作劳动量很大,也不会出什么看得见的学术成果,但他看到的是少年儿童的紧迫需要。“我已经想好了100个小故事,要为小学生们录下来,这些故事都是从一个问题开始,既有趣又有科学性,引导孩子学会提问。”为了一个遥远的期待而默默播种,方能收获无数梦想。
今天我们太需要钟扬精神的滋养了!我们的少年儿童教育,总是过于强调“不能输在起跑线上”;我们的青年过分重视竞争,认同“出名要趁早”,把“人生赢家”当作目标;不少领导干部,也更喜欢操作马上看到成果的“显绩”,不愿在造福后代的“潜绩”上花大力气。习近平同志曾在《摆脱贫困》一书中阐释过“滴水穿石”的时代哲理:水滴在牺牲的瞬间,虽然未能看见自身的价值和成果,但其价值和成果体现在无数水滴前仆后继的粉身碎骨之中,体现在终于穿石的成功之中。当每个人都成为这样的“水滴”,我们何愁不能造就历史的成功契机?不计当下,把个人融入国家发展、民族复兴的伟大洪流,这样的人最应该得到社会的尊重,最应该享受时代的荣光。
钟扬曾给西藏墨脱最偏远的背崩乡上钞希望小学上过科普课。160多名门巴族学生听得十分入神,满眼都是成长的渴望。钟扬当场提出要捐款10万元。校长很感动,却没有收下,他说:“比起钱,这里的孩子更需要您给他们带来科学的火种。”钟扬走了,但精神还在,精神的力量远胜金钱。后人应该继续给孩子们心中点燃一把火,应该继续给时代的进步送去火种,当这种精神蔚然成风,我们的民族也将释放出更澎湃的创造力。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点评 文章观点明确,思路清晰。钟扬的精神来源于梦想,即“功成不必在我”的历史追求;钟扬的伟大来源于坚持,不计当下,把个人融入国家发展、民族复兴的伟大洪流中;钟扬的精神值得每个人学习,让每个人都给时代的进步送去火种。在论证过程中,作者列举了大量有关钟扬的事迹,内容翔实,论证有理有据。
晨读快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北京市王府井大街的百货大楼前,立着一尊雕像。人们塑起它是为了纪念一位普通的劳动者——张秉贵。张秉贵生前__________在王府井百货大楼的糖果柜台担任售货员,他从没有因为自己工作的平凡而放松要求,而是全心全意为顾客着想,__________提高服务质量。(    )。面对这种情况,张秉贵苦练工作技能,练出了称重“一抓准”、算账“一口清”的绝技,尽力缩短顾客的等待时间。每逢节假日,张秉贵在柜台前一站就是十几个小时,但他始终面带微笑,热情地为每一个顾客提供耐心__________的服务。他这种爱岗敬业,人们被誉为“一团火”精神。张秉贵虽然没有做出什么__________的大事,但是他从点滴小事做起,脚踏实地地工作,为他人和社会做出了贡献,在平凡中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同样值得人们尊敬和颂扬。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长期  想方设法  周到  惊天动地
B.长期  挖空心思  周密  翻天覆地
C.长久  想方设法  周到  翻天覆地
D.长久  挖空心思  周密  惊天动地
答案 A
解析 词语解释见“词语积累”。
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柜台前顾客排起长队就是因为物资匮乏
B.当时张秉贵还是一个普通的售货员
C.当时社会物资匮乏,人们生活艰苦
D.当时因为物资匮乏,顾客常常要在柜台前排起长队
答案 D
解析 根据后面的“面对这种情况”“尽力缩短顾客的等待时间”可知,括号内陈述的应是张秉贵面对的具体情况,且这种情况会造成顾客等待时间很长,故选D。A项强调物资匮乏,B项强调张秉贵是普通的售货员,C项强调人们生活艰苦,都与后文陈述的内容不衔接。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他这种爱岗敬业的态度,人们被誉为“一团火”精神。
B.他这种爱岗敬业的态度,被人们誉为“一团火”精神。
C.他这种爱岗敬业,被人们誉为“一团火”精神。
D.他这种爱岗敬业的精神,人们被誉为“一团火”精神。
答案 B
解析 画线句存在两处语病:一是成分残缺,可在“爱岗敬业”后加“的态度”等;二是中途易辙且搭配不当,应将“被”放在“人们”前面。A、D两项没有改正第二处错误,C项没有改正第一处错误。故选B。
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
初读思考
1.读标题
标题运用了________和________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张秉贵的________和________精神,能够温暖顾客的心。
答案 比喻 对偶 工作态度 敬业
2.读正文
(1)找出文中写“一团火”的句子,分析文章的行文线索和结构特点,并说说文章为什么用“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作为标题。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他站在柜台里的那股精神劲儿,售货动作的迅速劲儿,接待顾客的热情劲儿,像一团火一样,把大家深深地吸引住了。
②张秉贵常说:“我们售货员要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一团火,来温暖人民群众,使他们不仅在商店里感到热乎乎的,回到家里热乎乎的,走上工作岗位还要热乎乎的,激发出更大的革命干劲儿。”
③张秉贵用自己心中的一团火温暖人民群众,赢得了广大顾客的爱戴和尊敬。
④您那感人肺腑的事迹,使我心中仿佛升起了一团火。
行文线索:“一团火”的服务精神,是本文的线索。文章以“一团火”的服务精神为线索展开,贯穿全文。采用了串珠式的结构方式,叙写老售货员生活中的平凡事迹,凸显了主人公具有“一团火”的精神风貌,赞扬之情溢于文中。
结构上的特点:倒叙写法。先点明张秉贵是劳动模范,再用丰富的事例加以佐证,同时辅以插叙。买糖果的人形形色色,有老有少,有感激他、赞扬他的,也有脾气暴、对他发火的,但是张秉贵始终用他“主动、热情、诚恳、耐心、周到”的态度服务每一个人。这样安排更能突出这位劳动模范就如一团火,无论何时何境都能尽心尽力为人民服务,温暖众人心的美好精神品质。
(2)张秉贵是全文的主体人物,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业务水平高。他动作迅速,有着“一抓准”和“一口清”的过硬本领。
②服务热情周到。看到带孩子的顾客,他会帮着哄孩子;看到着急赶车的顾客,他会为其开“绿灯”,还不忘征求周围顾客的意见。
③耐心细致,为他人着想。有顾客心情不好,他会耐心询问,还会站在对方的立场上去开导。
④敬业爱岗。他从早到晚每一分钟都全力以赴,在柜台里眼、耳、口、手、脚、脑6部“机器”同时开动;下班后,有时却连上楼都要扶着墙。
⑤受人尊敬和爱戴。人们赞扬他,给他搬凳子,学生给他写信,青年农民为他写诗。
(3)“为人民服务”这一富有时代特征的语汇贯穿全篇,一唱三叹,呼应回环,除去有一次是党支部书记找到张秉贵谈心时提到这五个字,其他所有的“为人民服务”均出自张秉贵自己的话语和内心活动。请说明这五个字对表现张秉贵的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张秉贵所从事的劳动的性质,正是以顾客(人民)为对象的服务性工作,这五个字道出了张秉贵心中所想、口中所言和行动所做,它与“全心全意”“热情似火”“温暖”“无私奉献”等语汇交织在一起,塑造了张秉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形象。
3.填导图(请在理解全文内容的基础上填出下面结构导图的空缺部分)
答案 ①诚恳耐心 ②坚定立场 ③激发热情
基础梳理
1.读准字音
词语 读音 词语 读音
赚钱 阜新
拧螺丝 够呛
橘子 吆喝
答案 zhuàn fù nǐnɡ qiànɡ jú yāo he
2.根据词义,写出词语
词语 释义
① 形容人来人往,非常热闹。
② 形容态度和蔼可亲。
③ 座位没有空着的,形容观众、听众或出席的人很多。
答案 ①熙熙攘攘 ②和颜悦色 ③座无虚席
3.近义词辨析
全神贯注·目不转睛
全神贯注 二者都表示注意力集中。 “全神贯注”指全副精神高度集中,指全部的注意力,一般不受时间和条件的限制。
目不转睛 “目不转睛”指不转眼珠地(看),形容注意力集中。主要指眼睛的注意力。
应用 (1)观众们__________地观看魔术师的精彩表演。 (2)人们__________地看着发射塔,等待火箭升空。
答案 (1)全神贯注 (2)目不转睛
熙熙攘攘·川流不息
熙熙攘攘 二者都可以用来形容人多。 “熙熙攘攘”,状态词。形容人来人往,非常热闹。
川流不息 “川流不息”指(行人、车马等)像水流一样连续不断。
应用 (3)节日期间,公园里____________,人们笑逐颜开,真热闹呀! (4)看着长安街上____________的车辆载着这座城市飞速发展,我会觉得心旷神怡,这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让我无比向往。
答案 (3)熙熙攘攘 (4)川流不息
和颜悦色·喜形于色
和颜悦色 二者都有“表达喜悦”的意思。 “和颜悦色”形容态度和蔼可亲。
喜形于色 “喜形于色”指抑制不住的高兴流露在脸上。
应用 (5)解放军医疗队的队员__________地接待前来就诊的病人。 (6)看到考试成绩单的时候,有的学生__________,有的心神不定,有的唉声叹气。
答案 (5)和颜悦色 (6)喜形于色
“探界者”钟扬
初读思考
1.读标题
标题揭示了钟扬的身份特点,“探界”表明钟扬在____________和________两个方面探索自己的边界。
答案 植物学 人生
2.读正文
(1)文章大致以钟扬的一生为经线,撷取钟扬一生中的朵朵浪花,分别表现钟扬在不同领域所付出的努力以及取得的成绩。请阅读课文,概括课文每部分的主要内容,将其填写在下面表格右栏内。
“探界者”钟扬
“英雄”少年
种子达人
科学队长
“接盘”导师
生命延续
答案 “英雄”少年:①考入中科大;②进入中科院工作;③“胁迫”妻子结婚。 种子达人:①不讲究住房;②致力于采集种子。 科学队长:热爱科普。 “接盘”导师:敢于接收转导师学生。 生命延续:①学生延续探索之路;②种子某一天会生根发芽。
(2)文章第一段为什么从拟南芥写起?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从拟南芥写起能够揭示文章主人公钟扬的身份——植物学家,因为全世界有众多的植物学家都在研究它。②从拟南芥写起,还把钟扬与西藏、复旦联系在一起,从而揭示了他的其他身份——援藏干部、教育专家等;也为下文写钟扬在西藏采集种子等事件做了铺垫。③从拟南芥写起,还有助于揭示人物品格。因为植物学家很少涉足西藏,而钟扬却凭执着的品格在西藏发现了拟南芥。
(3)“‘英雄’少年”部分,其中的“英雄”作何理解?结婚时,钟扬24岁,已经不是少年了,作者为何还要把结婚这件事放在这一部分中?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这一部分写钟扬与父亲赌气而考上中科大少年班;上了少年班后努力补习自己的弱科;无线电专业毕业却进入了植物研究所工作,他用两年的业余时间旁听武汉大学生物系的课程,从而有了充足的知识储备;面对犹豫不定的妻子,他采用“胁迫”手段与之结婚。可见“英雄”指的是一种勇于向困难挑战、不服输的精神。
②作者将结婚这件事放入这一部分,因为在“胁迫”妻子结婚这件事上,同样体现出了钟扬的这种勇于挑战困难、永不服输的英雄精神。
3.填导图(请在理解全文内容的基础上填出下面结构导图的空缺部分)
答案 ①科研的极限 ②科普达人 ③教育的限制 ④生命的边界
基础梳理
1.读准字音
词语 读音 词语 读音
拟南芥 负荷
第一届 屋脊
黄冈 撰写
毛坯房 奇葩
答案 jiè hè jiè jǐ ɡānɡ zhuàn pī pā
2.根据词义,写出词语
词语 释义
① 避开嫌疑,为防止他人怀疑而对某个问题采取回避的态度。
② 像雷一样猛烈,像风一样快,形容执行政策法令等严格而迅速。也泛指做事情声势大而行动快。
③ 形容事物多变,不稳定,也比喻音乐音调忽高忽低和故事情节的曲折。
④ 比喻有好处而想得到、但又有麻烦不好处理的事物。
⑤ 形容一下子停住。
答案 ①避嫌 ②雷厉风行 ③跌宕起伏 ④烫手山芋 ⑤戛然而止
3.近义词辨析
安排·安置
安排 二者都有“安放”的意思。 “安排”,有条理、分先后地处理(事务);安置(人员)。
安置 “安置”,安放、安排,使人或事物有着落。
应用 (1)合理________时间,就等于节约时间。 (2)同志们暂且把伤病员________在老乡的家中。
答案 (1)安排 (2)安置
有目共睹·众所周知
有目共睹 二者都有“被人知道”的意思。 “有目共睹”指凡是有眼睛的人都能看见,形容事实极其明显。
众所周知 “众所周知”指大家全都知道。
应用 (3)共和国50年取得的巨大成就是__________的。 (4)______________,纸是中国人发明的。
答案 (3)有目共睹 (4)众所周知
附:助读资源
1.走近张秉贵
张秉贵(1918—1987),北京人,北京市百货大楼售货员。张秉贵从1955年11月到北京市百货大楼站柜台,30多年接待顾客数百万人,从没有怠慢过任何一个人。从为国家争光、为人民服务的政治信念出发,他在问、拿、称、包、算、收六个环节上不断摸索,练就了“一抓准”和“一口清”的过硬本领,接待一个顾客的时间从三四分钟减为一分钟。他通过特有的眼神、语言、动作、表情、步伐、姿态等,为顾客提供热情周到的服务,几乎成了那个时代商业领域的服务规范。20世纪50年代,他总结出站好柜台要做到的五点:精神饱满、思想集中、耳目灵敏、抬头售货、动作“三快”。60年代,他总结出“接一、问二、联系三”的售货法,刻苦练就称糖“一抓准”、算账“一口清”的绝技。70年代,他将自己几十年如一日满腔热情的服务精神归纳概括为“一团火”精神,响亮地提出“心有一团火,温暖顾客心”。他将自己的柜台服务经验,编写成《张秉贵柜台服务艺术》,并到各单位表演、讲课,听众达十万人次。他是中共十一大代表,第五、六届全国人大代表,1979年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2.走近钟扬
(1)钟扬简介
钟扬(1964—2017),生前系复旦大学研究生院院长、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央组织部第六、七、八批援藏干部,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长期从事植物学、生物信息学研究和教学工作,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研究成果。
2017年9月25日,钟扬在去内蒙古城川民族干部学院为民族地区干部讲课的出差途中遭遇车祸,不幸逝世,年仅53岁。2018年3月29日,中央宣传部追授钟扬“时代楷模”称号;2018年6月,获得“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2018年12月,入选“感动中国”2018候选人物;2019年2月,获得“感动中国2018年度人物”荣誉。
(2)留给未来4 000万颗种子
青藏高原有超过2 000多种特有植物,但全世界最大的种质资源库中,还没有西藏地区的植物种子。2001年,钟扬只身前往青藏高原,寻访植物标本,从此与西藏结下了不解之缘。
16年间,他将全世界仅存的、在西藏的3万多棵巨柏全部登记在册,填补了这一领域的研究空白;他一年中至少行程3万公里,先后为国家种质资源库收集了上千种植物的4 000万颗种子,对我国西南植物种质资源库建设和西藏生物多样性保护做出了重要贡献。
而钟扬本人对收集种子这事总是轻描淡写:“我只是想摸清我们的家底,总得有人知道有多少种子,它们在哪里。”钟扬觉得,几百年后,这些种子会给无数人带来希望。
(3)“感动中国”颁奖词——时代楷模钟扬
超越海拔六千米,抵达植物生长的最高极限,跋涉十六年,把论文写满高原。倒下的时候双肩包里藏着你的初心、誓言和未了的心愿。你热爱的藏波罗花,不屑于雕梁画栋,只绽放在高山砾石之间。
学习目标 比较三位优秀劳动者的崇高品质,体悟劳动的意义。
学习重点 比较两篇人物通讯的写法。
比较三位优秀劳动者的崇高品质,体悟劳动的意义
袁隆平、张秉贵、钟扬,他们三个人的工作岗位各不相同,但在他们身上却体现着许多共同的精神品质。请简要概括他们具有哪些共同的精神品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热爱本职工作,致力于做好本职工作;②有责任,有担当,有着崇高、远大的理想;③面对困难、挑战,不屈不挠,不懈奋斗;④主动探索,勇于实践;⑤不计个人得失,无私奉献。
争鸣
有人认为张秉贵没有做出惊天动地的大事,不值得人们如此颂扬,对此你怎么看?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观点一)张秉贵确实没有做出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但是他能够在平凡的岗位上兢兢业业,能够坚守自己的岗位,并且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工作,他的这种表现是不平凡的,是值得学习和颂扬的。
(观点二)张秉贵从事的职业很普通,岗位也很平凡,但是作为售货员能够练就“一抓准”和“一口清”的娴熟技能,这种专研业务的精神是值得学习和颂扬的。
(观点三)张秉贵对顾客火一样的工作精神,不但点燃了同事们的热情,而且温暖了无数顾客的心。“主动、热情、诚恳、耐心、周到”,张秉贵把这十个字付诸行动,无论多么挑剔的顾客,张秉贵都能使他满意。这种精神是难能可贵的。
比较两篇人物通讯的写法
根据内容,填出下表。
篇名 刻画人物手法(同) 细节描写 个性化语言
典型句子 描写作用 个性化语言 描写作用
《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 (1) (2) (4) (6) (8)
《“探界者”钟扬》 (3) (5) (7) (9)
答案 (1)正面描写为主,侧面描写为辅 (2)①在柜台里,他三步并作两步走,一点儿不知累,可晚上下班后,他就感到有些支持不住,有时连上楼还要扶着墙。②老张从称好的糖果中拿出一块放回货柜里,又拿出几块用小纸袋装好,塞进孩子的衣兜里,把剩下的糖果包捆结实递给顾客,嘱咐道…… (3)而钟扬却背着他经典的黑色双肩包,穿着磨白了的牛仔裤,戴着一顶宽檐帽,迈着长期痛风的腿,在青藏高原上刷新一个植物学家的极限,连藏族同事都称他为“钟大胆”。 (4)①强烈的细节对比,突出了张秉贵忘我的工作精神。②一连串的动作描写,表现了他的细致周到。 (5)运用细节描写,写出了钟扬在工作时的外表形象,“黑色双肩包”“磨白了的牛仔裤”“宽檐帽”,写出了他为了科研脚踏实地,在高原上不但探寻种子生命的边界,也在刷新自己生命的极限,突出了钟扬的奉献精神。 (6)一个人哪能事事如意?不过,我们售货员一进柜台,就要像解放军战士进入战斗岗位那样,把自己的事情放一边,全神贯注地去为人民服务。 (7)我最清楚植物的情况,我不去的话,你们更难找。你们能爬,我也能爬。 (8)这些富于个性化的语言,把一个和蔼可亲,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高大形象树立起来了。 (9)钟扬不顾身体健康,义无反顾地前往西藏采集“种子”,这就是科学家的信念和坚持。通过这些个性化的语言,一位科学家的高大形象便呈现在读者面前。
1.根据课文内容,分别用三个成语概括袁隆平、张秉贵、钟扬的特点和精神。
(1)袁隆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张秉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钟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实事求是、义无反顾、奋发昂扬
(2)爱岗敬业、专心致志、精益求精
(3)殚精竭虑、舍我其谁、死而后已
2.学习了本课三篇人物通讯后,作为读者你可能有进一步了解这几位人物的兴趣。你还希望了解哪些方面的内容?选取一个人物说说你的想法。如果你是作者,为他们中的一个人物新写一篇通讯报道,你会如何下笔?有什么新的创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提示)①每个人物都是一个丰满立体的形象,从不同的角度去观照,可能会得出对人物不同的认识。人物通讯的写作会受到写作目的、素材掌握情况、作者主观倾向等方面的影响,从而使得人物的表现受到一定的限制。
②如果你想对某一人物有更多的了解,不妨查阅有关这个人物的其他资料。
③人物通讯不同于写人叙事的散文,不是人物的任何方面都适合写进文本。如果准备写一篇人物通讯,你需要明确写这个人物的目的何在,依据你的目的去确定选材的范围和角度。
一、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然而,在西藏采集种子更多的是随时出现的高原反应和长时间的体力透支。而钟扬却背着他经典的黑色双肩包,穿着磨白了的“29块钱的牛仔裤”,戴着一顶宽檐帽,迈着长期痛风的腿,在青藏高原上刷新一个植物学家的极限,连藏族同事都称他为“钟大胆”。
钟扬的博士生、西藏大学理学院教授拉琼说:“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那次,我和扎西次仁(钟扬在西藏的首位植物学博士——记者注)跟着钟老师去采集高山雪莲。我们从海拔5 200米的珠峰大本营出发向更高的山地挺进时,钟老师出现了严重的高原反应,头痛欲裂,呼吸急促,全身无力,随时都会有生命危险。”拉琼回忆。
大家都建议钟扬待在帐篷里,他却说:“我最清楚植物的情况,②___________________,你们更难找。你们能爬,我也能爬。”最终,钟扬带着学生在海拔6 000多米的珠峰北坡,采集到了被认为是世界上生长在海拔最高处的种子植物——鼠曲雪兔子,也攀登到了中国植物学家采样的最高点。
1.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画横线句子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海伦学会了拼写“泥土”“种子”等许多单词。
B.中秋节到了,我却不能回家,想想家里的父母,真是“每逢佳节倍思亲”啊!
C.人民迫切需要的正是像你这样的“傻子”。
D.人不能低下高贵的头,只有怕死鬼才乞求“自由”。
答案 A
解析 文中句子的引号,是为了强调他的牛仔裤是极其便宜的,表强调。A项“泥土”“种子”是为了强调海伦学会的单词,表强调。B项“每逢佳节倍思亲”是引用诗词来表达思念亲人之意,表引用。C项“傻子”在此处并不是真的“傻子”,而是有特殊含义,表特殊含义。D项“自由”语含讽刺,其实是指通过出卖国家或组织向敌人妥协,而获得的所谓“自由”的软弱行径,表讽刺。
2.在文中横线①②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上下文语意连贯完整,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个字。
答案 (示例)①每次和钟老师采种子都是惊险和惊喜并存 ②我不去的话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钟老师出现了头痛欲裂、呼吸急促、全身无力的高原反应,随时都会有生命危险。”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原句采用短句,读起来节奏感强,语气简洁有力,而改后的句子是一个长句,就没有了这种表达效果。(2)原句让“头痛欲裂,呼吸急促,全身无力”独立成句,既强调了高原反应的具体表现,又与“随时都会有生命危险”相照应,从而突出了钟扬置自己的生命安危于不顾的忘我精神。
4.第二单元学习任务结束后,同学们根据学习内容,以对联的形式表达对袁隆平、张秉贵、钟扬的崇敬之情,以下对联表达最为准确、得体的一组是(  )
①辛勤耕耘解决全球温饱
不懈探索推动国家发展(袁隆平)
②一谷倾心为饱千家而立命
百畦埋头凭勤己身以济国(袁隆平)
③区区凡夫一抓准显身手
拳拳温情千团火暖人心(张秉贵)
④勤勉娴熟本领过硬立服务标杆
耐心细致热情似火成岗位标兵(张秉贵)
⑤初心不改高原踏满足迹
使命已达拙作渗尽才思(钟扬)
⑥命途连结种子甘作探界先锋
情意牵系后生愿为接盘导师(钟扬)
A.①④⑥ B.②③⑤
C.①③⑤ D.②④⑥
答案 D
解析 ①“解决全球温饱”过分夸大袁隆平的成就,不准确;③“区区凡夫”用来称呼张秉贵不得体;⑤“拙作”属谦辞,此处使用不得体。
5.仿照画线句,续写两个句子。
钟扬说:一个基因能够拯救一个国家,一粒种子能够造福万千苍生。做科研要立定心志,肯下功夫。我们要有像猎犬一样灵敏的嗅觉,把握前沿;像豹子一样迅猛,立即行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像蚂蚁一样团结 坚定信念 像黄牛一样勤劳 坚持不懈
二、阅读鉴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一粒种子的初心与梦想
大德曰生
你可知,一粒袁隆平教授培育的杂交水稻种子,让我国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
你可知,仅仅20多株被西方“植物猎人”引进的我国野生猕猴桃枝条,撑起了新西兰经济的支柱产业?
你可知,英国皇家植物园邱园,收集有全世界最多的豆科植物种子,一旦全球变暖,英国将占据粮食作物的基因优势?
“一个基因可以拯救一个国家,一粒种子可以造福万千苍生。”钟扬总把这句话挂在嘴边。
作为中国植物学家,钟扬立誓,要为祖国守护植物基因宝库;作为人类负责的植物学家,他立誓,要在生物多样性不断遭到破坏的当下,为人类建一艘种子的“诺亚方舟”。这个想法,终因复旦大学和西藏大学的结缘成为现实。自此,钟扬背起足有三四十斤重的双肩包,带着学生开启了为国家收集种子的征程。
16年来,钟扬和学生们走过了青藏高原的山山水水,艰苦跋涉50多万公里,累计收集了上千种植物的4 000多万颗种子,近西藏植物的1/5。他的理想,是在未来10年间,收集西藏植物的1/3以上,如果有更多人加入,也许30年就能全部收集完……
“最好的植物学研究,一定不是坐在办公室里做出来的。”钟扬有些“傲娇”地与学生共勉,这也成为他一生大写的标注。
党员本色
经年累月的高原工作,让钟扬的身体频发警报。2015年5月2日,51岁生日当晚,他突发脑溢血,大脑破裂血管中流出的殷红鲜血化作CT片上大块惊人的白斑。从医院出来,医生给他规定了3条“铁律”:一是戒酒,二是吃药,三是绝不可再去西藏。担心钟扬的人们“舒了口气”:这个“钟大胆”,可以在进藏上消停消停了吧。
离开ICU刚半年,他又进藏了。开始不敢坐飞机,就辗转坐火车。怕在家人那里“落埋怨”,就偷偷一个人行动。很多人不解,他连命都不要了,到底想要什么?钟扬,他仿佛对一些人们热衷追逐的事从不在乎,又仿佛对一些人们不可理解的事格外执拗。
研究植物一辈子,万千植物中,钟扬最爱高原植物,它们在艰苦环境中深深扎根,顽强绽放……他曾深情写下这样的诗句:世上多少玲珑的花儿,出没于雕梁画栋;唯有那孤傲的藏波罗花,在高山砾石间绽放。这是高原植物的品格,也是钟扬,这个有着26年党龄的共产党员的人生追求。
先生之风
“教师是我最在意的身份。”钟扬说,每个学生都是一颗宝贵的种子,全心浇灌就会开出希望之花。这些年,除了为国家收集植物种子,钟扬倾注了巨大心血培育最心爱的种子——学生们。
初始援藏,钟扬想为青藏高原盘点植物“家底”。漫长科考道路上,他慢慢意识到,这片神奇的土地需要的不仅仅是一位生物学家,更需要一位教育工作者,“将科学研究的种子播撒在藏族学生心中,也许会对未来产生更为深远的影响”。于是,他想把西藏大学的“造血机制”建起来,打造最好的平台,把学科带到新高度。
事实上,钟扬的视野从没离开过下一代。“科学知识、科学精神和科学思维要从小培养,现在让孩子们多一点兴趣,说不定今后就多出几个科学家。”谁能想到,一个忙得连饭都顾不上吃的大教授,每个月却坚持抽出两天去上海的中小学开科普课。多年来,钟扬以巨大的热情投入科普教育中,参与了上海科技馆、自然博物馆建设,承担了自然博物馆500块中英文图文的编写工作,出版了3本科普著作和6本科普译著,每年主讲30场科普讲座。钟扬,是有口皆碑的明星科普专家。
高原永生
2017年9月25日凌晨5时许,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在为民族地区干部授课返程途中,钟扬遭遇车祸,生命定格在了53岁。
这就是那个像守护生命一样守护祖国植物基因库,在青藏高原跋山涉水50多万公里,数次攀登至海拔6 000多米,收集了4 000多万颗种子、打响了“植物保卫战”的人吗?这就是那个不顾高血压、心脏肥大,坚持16年援藏,让西藏大学生态学科入选国家“双一流”的人吗?这就是那个从教30余年,立志要为每个少数民族培养一位植物学博士的人吗?
钟扬那带着湖南味的普通话依然回荡耳边:“任何生命都有其结束的一天,但我毫不畏惧,因为我的学生会将科学探索之路延续,而我们采集的种子,也许会在几百年后的某一天生根发芽,到那时,不知会完成多少人的梦想。”
(摘自张烁《一粒种子的初心与梦想——
追记优秀共产党员、复旦大学教授钟扬》,
《人民日报》2018年03月26日)
6.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钟扬走进西藏,最初是出于生物学家的使命感:为祖国守护植物基因宝库,为人类建种子的“诺亚方舟”。
B.钟扬托物言志,写诗赞颂藏波罗花深深扎根高原,能在艰苦环境中顽强绽放。这朵孤傲顽强的小花是他一生的生命品格。
C.在漫长的科考途中,帮助西藏大学建好生态学科,留下一支优秀科研团队,成为钟扬的新梦想、新目标。
D.钟扬艰苦援藏16年,为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科普教育、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答案 D
解析 D项张冠李戴,“为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科普教育、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错,根据文中“每个月却坚持抽出两天去上海的中小学开科普课……出版了3本科普著作和6本科普译著,每年主讲30场科普讲座”可以知道,钟扬开展科普教育的地区主要在上海,而非西部少数民族地区。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标题“一粒种子的初心与梦想”中的“种子”一语双关,既是指钟扬收集的种子和培养的学生,又是指钟扬自己。
B.文章开头用袁隆平等三个事例强调了植物基因库在国家建设中的关键作用,这是钟扬成为科普专家的直接原因。
C.文中交代了钟扬突发脑溢血和遭遇车祸去世的具体时间,这样的精准表述饱含了对钟扬离世的无限哀痛之情。
D.文中多次引用钟扬说过的话,直接表现了钟扬的内心世界,更好地塑造了钟扬的形象,使文章更加真实、准确、可信。
答案 B
解析 B项强加因果,“文章开头用袁隆平等三个事例强调了植物基因库在国家建设中的关键作用”应是钟扬收集种子的直接原因,而非成为科普专家的直接原因。
8.作为科学家,钟扬身上体现了哪些科学精神?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着眼未来的创新精神;②永不止步的探索精神;③不畏艰辛的实干精神。
9.钟扬在植物学研究、共产党员的追求和教师的责任等方面有自己的价值观。请结合材料,探究在钟扬身上体现出的价值观与人生的关系。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价值观是每个人的信念体系,它直接影响每个人的人生轨迹(理想追求、生存方式、道德品格和事业成就)。②钟扬作为科学家,在事业追求上,胸怀天下,理想崇高,不怕吃苦。立志为祖国、为人类负责,建立种子的“诺亚方舟”。③钟扬作为共产党员,顽强执着,脚踏实地,不计荣辱。他深深扎根艰苦环境,毫不畏惧,一生坚守他的人生追求。④钟扬作为教师,认为教师就要追求薪火相传,他倾注心血培育学生,热情投入科普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