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5张PPT)
这几张图片讲了什么故事呢?
将相和
6
无价之宝:指极珍贵的东西。
造句:赵王得了一件无价之宝,叫和氏璧。
机智:脑筋灵活,能够随机应变。
造句:他是一名机智英勇的战士。
绝口不提:因回避而不说。
造句:他绝口不提失约的事情。
完璧归赵:比喻原物完整无损地归还本人。
造句:我向你借的东西,现在完璧归赵了。
胆怯:胆小;缺少勇气。
造句:初上讲台,他还真有些胆怯。
推辞:因回避而不说。
造句:别人诚心诚意地邀请他,他却借故推辞了。
负荆请罪:背着荆条请罪。表示主动向对方承认错误,请求责罚。
造句:廉颇知道自己错了,就到蔺相如门上负荆请罪。
学习活动一:
自由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1.课题中的“将”“相”指的是谁?“和”的意义是什么?根据你的预习情况,说说你对课文题目的理解。
2.课文讲了几个小故事?找出每个故事的起止,并为它们取一个合适的小标题。
3.自读课文,思考:廉颇和蔺相如之间为什么不和?找出相关词句,说说你的理解。
完璧归赵(第1-9自然段)
负荆请罪(第15-17自然段)
渑池之会(第10-14自然段)
三个小故事
战国时候,秦国最强,常常进攻别的国家。
有一回,赵王得了一件无价之宝,叫和氏璧。秦王知道了,就写一封信给赵王,说愿意拿十五座城换这块璧。
赵王接到了信非常着急,立即召集大臣来商议。大家说秦王不过想把和氏璧骗到手罢了,不能上他的当,可是不答应,又怕他派兵来进攻。
正在为难的时候,有人说有个叫蔺相如的,勇敢机智,也许他能解决这个难题。
赵王把蔺相如找来,问他该怎么办。
蔺相如想了一会儿,说∶“我愿意带着和氏璧到秦国去。如果秦王真的拿十五座城来换,我就把璧交给他;如果他不肯交出十五座城,我一定把璧送回来。那时候秦国理屈,就没有动兵的理由。”
赵王和大臣们没有别的办法,只好派蔺相如带着和氏璧到秦国去。
蔺相如到了秦国,进宫见了秦王,献上和氏璧。秦王双手捧住璧,一边看一边称赞,绝口不提十五座城的事。蔺相如看这情形,知道秦王没有拿城换璧的诚意,就上前一步,说∶“这块璧有点儿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秦王听他这么一说,就把和氏璧交给了蔺相如。蔺相如捧着璧,往后退了几步,靠着柱子站定。他理直气壮地说∶“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现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和璧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说着,他举起和氏璧就要向柱子上撞。秦王怕他真的把璧撞碎了,连忙说一切都好商量,就叫人拿出地图,把允诺划归赵国的十五座城指给他看。蔺相如说和氏璧是无价之宝,要举行个隆重的典礼,他才肯交出来。秦王只好跟他约定了举行典礼的日期。
蔺相如知道秦王丝毫没有拿城换璧的诚意,一回到宾馆,就叫手下人化了装,带着和氏璧抄小路先回赵国去了。到了举行典礼那一天,蔺相如进宫见了秦王,大大方方地说∶“和氏璧已经送回赵国去了。您如果有诚意的话,先把十五座城交给我国,我国马上派人把璧送来,决不失信。不然,您杀了我也没有用,天下的人都知道秦国是从来不讲信用的!”秦王没有办法,只得客客气气地把蔺相如送回赵国。
这就是“完璧归赵”的故事。蔺相如立了功,赵王封他做上大夫。
过了几年,秦王约赵王在渑池会见。赵王和大臣们商议说∶“去吧,怕有危险;不去吧,又显得太胆怯。”蔺相如认为对秦王不能示弱,还是去的好,赵王才决定动身,让蔺相如随行。大将军廉颇带着军队送他们到边界上,作好了抵御秦兵的准备。
赵王到了渑池,会见了秦王。秦王要赵王鼓瑟。赵王不好推辞,鼓了一段。秦王就叫人记录下来,说在渑池会上,赵王为秦王鼓瑟。
蔺相如看秦王这样侮辱赵王,生气极了。他走到秦王面前,说∶“请您为赵王击缶。”秦王拒绝了。蔺相如再要求,秦王还是拒绝。蔺相如说∶“您现在离我只有五步远。您不答应,我就跟您拼了!”秦王被逼得没法,只好敲了一下缶。蔺相如也叫人记录下来,说在渑池会上,秦王为赵王击缶。
秦王没占到便宜。他知道廉颇已经在边境上作好了准备,不敢拿赵王怎么样,只好让赵王回去。
蔺相如在渑池会上又立了功。赵王封蔺相如为上卿,职位比廉颇高。
廉颇很不服气,他对别人说∶“我廉颇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立下许多大功。他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我碰见他,得给他个下不了台!”这话传到蔺相如耳朵里,蔺相如就请病假不上朝,免得跟廉颇见面。
有一天,蔺相如坐车出去,远远看见廉颇骑着高头大马过来了,他赶紧叫车夫把车往回赶。蔺相如手下的人可看不顺眼了。他们说,蔺相如见了廉颇像老鼠见了猫似的,为什么要怕他呢!蔺相如对他们说∶“诸位请想一想,廉将军和秦王比,谁厉害?”他们说∶“当然秦王厉害!”蔺相如说∶“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廉将军吗?大家知道,秦王不敢进攻我们赵国,就因为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如果我们俩闹不和,就会削弱赵国的力量,秦国必然乘机来打我们。我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啊!”
蔺相如的话传到了廉颇的耳朵里。廉颇静下心来想了想,觉得自己为了争一口气,就不顾国家的利益,真不应该。于是,他脱下战袍,背上荆条,到蔺相如门上请罪。蔺相如见廉颇来负荆请罪,连忙热情地出来迎接。从此以后,他们俩成了好朋友,同心协力保卫赵国。
“我廉颇立下了那么多战功,他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从廉颇的话中可以知道,在他心中,作为文官的蔺相如只靠着一张嘴“巧言令色”,官职就超越了上战场浴血杀敌的自己。他为自己一点一滴实实在在打下的功勋而感到不服,甚至扬言碰见蔺相如就要让他“下不来台”,可见是廉颇心中的不满与偏见造成了将相之间的隔阂。
知识链接:
“上大夫”“上卿”“大将军”的官职对比
上大夫:先秦官名,战国时期诸侯国中的爵位分为卿、大夫级,大夫比卿低一等,因此“上卿”官职高于“上大夫”。
大将军:是古代领兵的最高统帅,是将军的最高封号,掌握政权,职位甚高,因此也高于“上大夫”。
上卿:在战国时作为爵位的称谓,一般授予劳苦功高的大臣或贵族,相当于丞相(宰相)的位置,且得到王侯、皇帝的青睐。
学习活动二:
默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1.秦王说愿意拿十五座城交换和氏璧,为什么赵王“非常着急”?
2.赵王向蔺相如询问该怎么办时,为什么蔺相如在回答前先“想了一会儿”?
3.蔺相如是如何与秦王展开斗争做到完璧归赵的?找出相关句段,说说你的理解。
因为赵王知道秦王以城换璧是假的,只不过想把这无价之宝骗到手。如果赵王把和氏璧送去给秦王,秦王当然不会像信上说的那样把十五座城给赵国,赵王只能白白吃亏,让秦王占了便宜。但如果不按秦王信中说的那样去做,赵王又怕秦王以此为借口派兵进攻,到时遭殃的还是赵国。正是因为如此,赵国群臣才束手无策,赵王才会因想不出两全其美的对策而着急。
一是因为这是一个事关国家是不是受辱和生死存亡的重大问题,必须思考成熟。
二是因为这是一个难题,不能不假思索就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所以要思考。但蔺相如“想了一会儿”就有了解决问题的办法,表现出了他的才智的确超过一般人。
同时,他解决问题的办法是自己带着和氏璧到强大的秦国去,可见他胆识过人,表现出蔺相如为了国家利益,将个人安危置之度外的勇于牺牲的精神。
蔺相如看出了秦王没有以城换璧的意思,便以璧上有点小毛病为由要回了和氏璧。和氏璧当时在秦王手里,硬去夺会非常失礼,也会遭到秦王左右的阻拦;同时秦王非但不会承认不想还璧,还会指责蔺相如无礼和小家子气。此时的蔺相如已充分看透了秦王心里对和氏璧的好奇和喜爱,于是顺其心理,做法合情合理,利令智昏的秦王也就上了当,将璧还回。
1.“这块璧有点儿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
2.“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现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就和璧一起撞碎在这柱子上!”
4.蔺相如反复思量,觉得秦王还是不会信守承诺的,一到客舍,就叫手下人化了装,带着和氏璧抄小路先回赵国去了。
3.蔺相如说和氏璧是无价之宝,要举行个隆重的典礼,他才能交出来。
5.“秦国的国君历来不守信用,我怕有负赵王所托,已经让人把和氏璧送回赵国了。如果您有诚意,先把十五座城交给我国,我国马上派人把璧送来。我们怎么敢为了一块璧而得罪强大的秦国呢?我知道欺骗了您是死罪,您可以杀了我,但请好好考虑我的话。”
课文的第7、8自然段是通过哪些描写方法刻画蔺相如的?从中可看出他是一位怎样的人?
这几句话通过动作、语言描写,表现了秦王的贪婪、狡诈,也表现了蔺相如的足智多谋、勇敢无惧,将秦王和蔺相如斗智斗勇的场面生动地展现出来,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②而后蔺相如手举玉璧,“怒发冲冠”地以撞柱威胁秦王,获得了几天缓和的时间。这是因为蔺相如已经把璧献给了秦王,秦王不愿给城,自食其言,此时秦国理屈而赵国占理,所以他能理直气壮;而以撞柱作威胁其实是利用了秦王喜欢璧的心理,秦王不会想和氏璧被撞碎,也不会想因为一时不合而让赵国使臣在自己的宫殿里血溅当场,于是蔺相如能够以举行换璧典礼的理由为自己争得了几天的时间。
③蔺相如先发制人,先暗中派人将和氏璧送回了赵国,此时就算秦王一生气,真杀了他,“完璧归赵”的目的也已经达到,于是他很坦然、无畏无惧、地进宫将和氏璧已不在自己手上的事实告诉了秦王;而秦王失了璧,更不能因一时之怒杀了蔺相如失了风范,“只得”“客客气气”将蔺相如送回赵国。这个时候,和氏璧、蔺相如都已成功“完璧归赵”。
学习活动三:
1.在“渑池之会”这个故事里,蔺相如又是如何帮助赵王与秦王相斗的?根据前面的学习方式,同学之间交流一下,用你自己的话说一说。
2.廉颇在“渑池之会”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起因:渑池会上,秦王要赵王鼓瑟。
赵王到渑池与秦王会面。秦王要赵王鼓瑟。赵王不好推辞,鼓了一段。秦王就叫人记录下来,说在渑池会上,秦王令赵王鼓瑟。
渑池之会
“赵王听说秦王擅长秦国的音乐,希望您能击缶助兴。”秦王很生气,拒绝了。蔺相如再次上前要求,秦王还是拒绝。
蔺相如说:“您现在离我只有五步远。如果您不答应,我就跟您同归于尽!”
秦王被逼得没办法,只好敲了一下缶。蔺相如也叫人记录下来,说在渑池会上,秦王为赵王击缶。
直到会面结束,秦王也没占到便宜。秦王知道廉颇已经在边境上作好了准备,不敢拿赵王怎么样,只好让赵王回去。
赵王封蔺相如为上卿。
蔺相如为什么敢这样对秦王?这件事的结果如何?请你在课文中找一找。
结果:再立大功封上卿
廉颇在“渑池之会”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虽然在“渑池之会”中蔺相如起了决定性作用,但廉颇的功劳也不能忽视。因为廉颇是一位英勇善战的大将军,他为赵国出生入死,立下了赫赫战功。秦王在渑池之会中没有占到便宜,之所以放赵王回国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廉颇已率军在边境做好了准备。万一有什么情况,廉颇会拼力杀过来,保护赵王,到时危险的是秦王。因此廉颇对于“渑池之会”后赵王能安全回国功不可没。
学习活动四:
1.面对挑衅,为什么蔺相如在遇见廉颇时选择避让?读一读相关语句,说说你的体会。
2.廉颇为什么会向蔺相如负荆请罪?你从中能看出他的什么品质?
秦王我都不怕,还会怕廉将军吗?秦王之所以不敢进攻我们赵国,就是因为有我们两个人在。如果我们俩闹不和,就会削弱赵国的力量,秦国必然乘机来攻打我们。我之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啊!
表现出了蔺相如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局、识大体的高尚品质。
结果:将相和
廉颇:脱下战袍,背上绑着荆条,到蔺相如门上请罪。
蔺相如:连忙出来迎接。
勇于认错,知错就改
宽容、大度
廉颇听了后是怎样的反应?蔺相如又是如何对待他的?分别表现了他们怎样的品质?
课文通过对三个小故事的记述,写出了将相之间由和到不和又到和好的经过,赞扬了蔺相如勇敢机智、不畏强暴的斗争精神和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局、识大体的政治远见,也赞扬了廉颇勇于改过的精神,赞颂了他们的爱国思想。
课后作业:
你还知道哪些这样的历史故事?回家查一查并积累下来。
禅 意
感谢聆听
菩提本非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