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陆地和海洋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章 陆地和海洋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其它版本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3-06-27 08:48: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七年级(上)第三章 陆地和海洋
——人类生存的基本空间
课标要求与教材分析
课标要求
1.读图说出全球海陆所占比例,描述七大洲、四大洋的地理分布特点。
2.举例说明地球表面海陆处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
3.知道板块构造学说,试着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世界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教材分析
本章内容是了解和认识世界面貌的基础,是世界地理知识系统的重要板块和初中地理的重点内容。既是前面内容的拓展和延伸,也是以后学习世界地理,解释诸多地理现象及分布所需的知识准备阶段。本章含有丰富、生动的非智力因素教育材料,对培养学生科学观念、学习兴趣和思维习惯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章安排了两节内容,第一节是“海陆分布”,第二节是“海陆变迁”。教材从介绍地理现象到总结规律,进而分析成因,层层递进,联系紧密,形成一个整体。重点是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及其分布,运用实例说明海陆的变迁,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以及世界主要山系及火山、地震带的分布。
教学中一是体现两节内容之间的递进层次:海陆的分布——海陆是不断变化的——科学家们在不断探索这种变化——魏格纳提出大陆漂移假说——大陆为什么会漂移——与板块运动有关。二是注意把教材中文字系统、图像系统和活动系统这三者之间做到有机结合,既加强学生对文字叙述的理解,又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已知道地球表面分布有七大洲和四大洋,对本章部分内容并不陌生。进入中学,首次接触世界地理,在学习方法、学习习惯、思维认识等方面都存在着欠缺与不足,如七大洲和四大洋相对位置的空间关系,对七年级学生来说就较难,所以教学中空间概念的建立是关键。结合学生好奇、爱表现的年龄特点,采用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如竞赛法、拼图游戏法等认识世界的海陆分布特点,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学习过程中,会产生不同的学习效果和不同的学习体会,对个别认知上有困难的学生,需要教师做个性引导。
教学目标
1.尝试读图,说出全球海陆所占比例,描述海陆分布特点,绘制七大洲简易轮廓图。
2.知道大陆、岛屿、大洲、海、洋和海峡的概念;运用实例说明海陆的变迁;掌握大陆漂移假说和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尝试用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理论,解释世界主要山系及火山、地震带的分布。
3.在经历本章的学习过程中,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索的欲望,提高学习地理的兴趣,增强关爱地球家园的情感。
3.1 海陆分布
教学目标
1.感受读图,说出全球海陆所占比例;会描述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特点;知道大陆、岛屿、大洲、海、洋和海峡的概念。
2.学会用简单的几何图形绘制七大洲的轮廓,构建地理事物空间分布的关系。
3.经历地球上陆地和海洋的学习过程,更想探索科学奥秘,体会到地理的趣味性,增强关爱地球家园的情感。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全球海陆所占比例;七大洲、四大洋分布特点;各大洲之间的分界线
难点:构建七大洲的基本轮廓特征和空间分布关系。
教学方法与手段
方法:情景教学法、读图分析法、竞赛法、合作讨论法
手段:多媒体、地球仪、地图册、卡片、教学挂图、小地球仪
使用教材的构想
1.加强方法指导,突出重点。主要是在半球位置、纬度位置、大洲大洋相对位置的判断方面加以引导。感受“看、想、猜、拼、画”的学习过程,熟悉大洲的名称、特点及空间分布。
2.动手操作,突破难点。依据学生喜爱游戏且好胜心强的特点,以画图、拼图游戏的形式,亲自动手绘制简单的七大洲分布图,掌握七大洲轮廓特征和位置特点,加强对地图的感性认识,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体现图文并茂的学科特色,注重课程资源的开发。课前搜集资料,采访海鲜市场,以演讲、地理小报等形式,展示认识海洋对人类的意义。分组任务:第一小组——我是一名小记者;第二小组——踏浪归来说感受;第三小组——海洋世界任我游;第四小组——来自海洋的威胁。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能丰富教材“实践探究”内容,更好地开发课程资源,增强地理学科的有用性、趣味性。
教学流程
第一环节 图片导入
教师展示:“太空之旅”照片。
教师提出问题:这是人类登上太空的宇航员,他们是谁呢?
要求学生辨认:苏联的加加林和中国的杨利伟。
【设计意图】提起学生学习的兴趣,看到我国成功实现载人飞船进入太空的事例,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师展示:“在太空中的地球”照片。
教师质疑:当我们和宇航员们一样,从太空中遥望这颗美丽的、大部分呈蔚蓝色的星球,心中就会感到温暖,这是人类美丽的家园,我们要好保护好地球母亲,就要了解她。同学们知道地球表面不同的颜色代表什么?
学生:看“在太空中的地球”图片,思考判断卫星图片上的颜色所代表的地理事物,个人独立思考。
学生指出:图上白色代表大气,黄色代表陆地,蔚蓝色代表的是海洋。
教师质疑:地球表面是海洋面积大还是陆地面积大?
学生小组交流:发现图片中地球表面有的地方被云层遮住了,但还是能明显看出海洋的面积远大于陆地面积。
教师点拨:所以加加林说我们给地球起错了名字,地球应该叫做“水球”。这说明地球表面海陆分布的真实情况跟人们以往认识的不一样,那么地球表面海陆分布的情况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一节海陆分布。
第二环节 新课学习
出示学习目标
1.读图说出全球海陆所占比例,描述七大洲、四大洋的地理分布特点。
2.掌握大陆、岛屿、大洲、海、洋和海峡的概念,学会在地图上判读。
3.能简单绘制七大洲的轮廓,在地图上填注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
教师提醒:人类是如何了解海陆分布的呢?在过去交通不发达而各种勘测、探测手段还很落后的情况下,只能靠远行:丝绸之路;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郑和七下西洋;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麦哲伦环球航行等等。这些古代的远行活动,可以说对人类认识世界做出了贡献。目前地球表面的海陆分布情况是怎样的呢?
第一步:运用地图和数据说出全球海陆所占比例。
教师展示图3.1“全球海陆的分布”,引导学生观察地图中提示了哪些地理信息。
学生观察总结地球海陆分布特点:地球表面是七分海洋,三分陆地。
第二步:课堂活动,比较地球表面海洋、陆地的面积大小。
活动目标:说出地球表面海洋、陆地的面积大小。
活动过程:1.把学生用的小地球仪上的“地球”拆下。2.随意地把“地球”抛向上空,让地球仪转动,当用手接住“地球”后,注意观察你右手大拇指的位置是按在了陆地上还是按在了海洋上。3.请一位同学分别统计陆地和海洋被按住的次数,大致知晓海洋、陆地的面积大小。
学生展示:地球仪上海洋被按住的次数远多于陆地被按住的次数,说明地球表面海洋面积远远大于陆地面积。
【设计意图】活动能引起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形成直观、形象的海陆分布特点。
教师点拨:根据计算,我们知道地球表面71%是海洋,陆地面积仅占29%。按这个比例来说,地球其实应该叫作“水球”,对吗?那为什么我们还叫它“地球”呢?
师生交流:称它为地球是因为古人生活的范围很小,居住在大陆两岸的人们没有交流,海洋被视为天地的尽头,他们根本不知道地球的整体面貌,感觉人类生活的陆地面积很大,不知道地球表面水体面积远远大于陆地面积,所以叫“地球”。
教师提醒:由于海洋的面积比陆地面积大的多,宇航员从太空看到的地球表面,大部分是蔚蓝色的,因此,把地球称为“水的行星”, 一点也不过分。
【设计意图】以交流的形式,谈谈对地球名称的看法,不是让学生争议地球的名称是否科学合理,而是通过讨论交流,加深对地球表面海陆分布的认识。
第三步:讨论不管怎样划分半球,地球上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教师质疑:看来海陆面积相差悬殊啊!是不是我们无论怎样划分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呢?
【设计意图】提出疑问,调动学生求知欲,锻炼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师展示并提出思考的问题:展示图3.2 “南北半球海陆分布图”,要求学生读图,提出思考问题。
1.说出北半球海洋和陆地所占北半球面积的百分比,比较北半球陆地和海洋面积大小。
2.说出南半球海洋和陆地所占南半球面积的百分比,比较南半球陆地和海洋面积大小。
3.看看陆地主要集中在哪个半球;海洋主要集中在哪个半球。
4.看看图中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分别是陆地还是海洋。
学生可能有的回答:
1.北半球陆地占39%,海洋占61%。北半球海洋面积大于陆地。
2.南半球陆地占19%,海洋占81%。南半球海洋面积大于陆地。
3.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海洋主要集中在南半球。
4.北极地区几乎是一片海洋,南极地区却是一块陆地。
学生会得出:无论南北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教师展示并提出思考的问题:展示图3.3“陆半球和水半球”,要求学生读图,提出思考问题。
1.说出陆半球海洋和陆地所占陆半球面积的百分比,比较陆半球陆地和海洋面积大小。
2.说出水半球海洋和陆地所占水半球面积的百分比,比较水半球陆地和海洋面积大小。
学生可能有的回答:
1.陆半球陆地占48%,海洋占52%。陆半球海洋面积大于陆地。
2.水半球陆地占10%,海洋占90%。水半球海洋面积大于陆地。
学生会得出:无论是水半球还是陆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我们无论怎样划分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海陆分布是不平衡的。
教师激励:同学们,今天我们看到的地球表面海陆分布情况,是无数科学家拼搏奋斗和不断探究的结果,地球还有很多未被人类认识的领域,需要你们努力学习,为将来的发现和探究打下基础。
【设计意图】承上启下对所学知识形成系统印象,将孤立的知识点穿成完整的知识体系。提出疑问,调动学生好奇心;引起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第四步:读图明晰“大陆、半岛、岛屿、海峡”等地理名词的含义。
教师展示展示图片“世界海陆分布图”,引导学生读图知晓“大陆、半岛、岛屿、海峡”等地理名词的含义。
并提出思考的问题:
学生结合地图,阅读课文理解各地理名词的含义,进行列表比较。
名称 概念
大陆 面积广大的陆地
岛屿 面积较小的陆地
大洲 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
半岛 大陆伸进海洋的部分
大洋 海洋的主体部分,一般离大陆较远,面积广阔,深度多在2000米以上
海 大洋的边缘部分
海峡 沟通两个海域之间宽度较窄的水道
教师展示地球图片,引导学生在图中找出主要的大陆、半岛、岛屿、海峡、海、大洋等。
学生上台在图中找出主要的大陆、半岛、岛屿、海峡、海、大洋等。
学生纠错:有错误的地方其他学生予以纠正。
【设计意图】图文并茂,能加深所学地理概念的掌握,并做到生生互动。
第一步:读图认识七大洲四大洋。
教师展示“世界七大洲、四大洋分布图”。
教师提出问题:世界上有几个大洲和大洋?
学生可能有的回答:七大洲和四大洋。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图3.5“七大洲、四大洋分布图”,认识七大洲、四大洋。
学生分组合作:1.在地图上找出七大洲的位置,说出七大洲名称。
有错误的地方其他学生予以纠正。
2.在地图上找出四大洋的位置,说出四大洋名称。
有错误的地方其他学生予以纠正。
第二步:比较七大洲面积大小。
教师展示“七大洲面积大小比较图”,要求按面积从大到小排序。
学生思考后排序: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
教师点拨:七大洲面积由大到小的排序,我们可以记个顺口溜“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第三步:比较四大洋面积大小。
教师展示“四大洋面积大小比较图”,要求按面积由大到小排序。
学生思考后排序: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第四步:读图了解大洲之间的分界线。
教师展示“亚洲与欧洲、非洲的分界线”图和“南、北美洲之间的界线”图,引导学生读图说出大洲之间的分界线。
学生小组合作:在图上找出各大洲之间的分界线。
1.亚欧两洲之间的界线——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和土耳其海峡。
2.亚非两洲之间的界线——苏伊士运河。
3.南、北美洲之间的界线——巴拿马运河。
有错误的地方其他学生予以纠正。
第五步:读图说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地理位置。
教师展示“世界七大洲、四大洋图”,读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地理位置。
学法指导:认识大洲大洋的地理位置,要从半球位置、纬度位置、大洲大洋的相关位置等方面考虑。
教师先介绍一个大洲(例如亚洲)的位置,然后引导各小组分别说出其他大洲大洋的位置。
不同小组分别代表不同的大洲,说出各自的地理位置。
错误的地方其他学生予以纠正。
【设计意图】利用地图,落实每一地点的地理位置。
完成图上所得:
(1)亚洲、非洲、欧洲和大洋州主要分布在__半球。
(2)北美洲、南美洲主要分布在__半球。
(3)赤道穿过的大洲和大洋有___,纬度最高的大洲和大洋分别是__、__。
教师点拨:1. 亚洲、欧洲、大洋州、非洲主要分布在东半球,南美洲、北美洲主要分布在西半球。2. 赤道横穿南美洲、非洲大陆。3. 纬度最高的大洲和大洋分别是南极洲和北冰洋。
【设计意图】合作、互助、讨论、交流,积极主动地获得知识。能够举一反三,掌握学习大洲地理位置的方法。
第六步:构建七大洲的基本轮廓特征和空间分布关系。
活动要求:
⒈ 用铅笔在教材P33的图3.9中填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
⒉ 学生上讲台,在教师所绘板图的基础上,绘制出大洲简单的几何轮廓图形。.
3.其他学生在图3.9中仿照非洲、南极洲简图的画法,绘制其余大洲的几何轮廓,并用剪刀剪下来。
4.在一张白纸上画出赤道、南北回归线、本初子午线和180°经线。
5.把刚才剪下的七大洲轮廓图帖在上面。各组的同学自行分工后,就开始操作。
将各组合作学习成果一一展示,其它组成员来点评。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动手绘图、识图能力,增强空间观念,灵活运用地图掌握各大洲大洋的相对位置。游戏活动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与探索精神。
第七步:讨论海洋对人类的意义。
教师:陆地是人类的栖息地,但海洋却是生命的源泉,生命就是从海洋开始并向陆地繁衍的。下面我们来探讨海洋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学生展示出课前准备的成果:
第一小组展示:
27班地理小组走访迎泽公园海洋馆、超市、太原五龙口海鲜市场,了解各种海鲜的名称,习性和产地,写一份调查小报告,课堂展示成果。
第二小组展示:
假期去过海滨旅游的同学,谈一谈自己的所见所闻,说一说当地是如何利用海滨风光发展旅游业,促进经济发展的,办一期黑板报。
第三小组展示:
28班地理小组收集资料,撰写“海洋与人类关系”的小论文,任选主题,展示成果。
主题(一) 沙特阿拉伯的海水淡化
主题(二) 人类对于海洋的资源和能源的开发
主题(三) 海洋运输------了解海洋运输的优点,方式,线路等
第四小组展示:
强烈的台风、可怕的海啸及其产生的次生灾害,威胁着沿海地区经济发展和人类生命财产安全,人类应如何趋利避害,减少这些现象给人类带来的不利影响。
第三环节 结课
有付出就有收获。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概况。地球知识有很多,需要我们不断学习和探索。七大洲和四大洋的位置并不是固定不变的。作好预习,你会在下节课找到答案。
第四环节 达标检测
1.地球表面,海洋面积占____%,而陆地面积仅占____%;所以说“ 陆地, 海洋。”
2.陆地主要集中在 (南、北)半球,海洋主要集中在 (南、北)半球,无论哪个半球,都是 面积大于 面积。
3.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陆是 ;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岛屿是 ;
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洋是 ;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半岛是 ;
4.在图中填写大洲和大洋的名称:
(1)写出大洋名称: A B C D
(2)写出大洲名称: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3)写出大洲之间的分界线:E是亚欧分界线所经的 山脉
F 运河 G 运河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内容。
材料一:“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2008年北京奥运会举行了全球火炬传递活动,总行程137000千米,历时130天。其中,4月1日至5月3日,圣火在各大洲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城市传递,唤起人类对和平、和谐团结的珍惜,表达人类对友谊、关爱和尊重的渴望。
材料二:“北京奥运火炬传递路线示意图(部分)”
1.火炬传递从亚洲出发,依次途经大洲:① ② ③
④ ⑤
2.没有途径的是哪个大洲?
教学反思
本节课思路流畅、层次清晰分明,利用地球仪、多媒体等教学手段直观性强。灵活多样,体现了“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地理课程新理念。如通过抛接小地球仪,统计陆地和海洋被按住的次数,掌握海陆分布大势。特别是通过七大洲的轮廓拼图比赛活动,构建七大洲的基本轮廓特征和空间分布关系,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学生积极参与,合作交流。创建了竞争、愉快的教学氛围,乐中学,学中乐,达到生生互动和师生互动的教学效果。
本节课中个别学生行为懒散,学习被动,教师要给予及时关助,督促其与他人合作学习,完成学习目标。针对认知水平差异,个别同学拼图、画图不够好,需加强个别辅导。
教师简介
刘志冬,太原十二中,中教一级。曾获“全国优秀科技辅导员”称号,山西省地理优质课大赛壹等奖,入选太原市优秀课例集,参与编写了《学用通》等教辅书籍。
地球表面海陆分布大势
陆地29%
海洋71%
陆地
19%
南半球
北半球
海洋
61%
海洋81%
陆地
39%
陆半球
水半球
陆地
48%
海洋 90%
海洋52%
陆地10%
大洲和大洋
印度洋
欧洲





北冰洋

西



南极洲




亚洲



亚洲4400 非洲3000 北美洲2400
南美洲1800 南极洲1400 欧洲1000 大洋洲900
七大洲面积比较 (单位:万平方千米)
印度洋
7500
太平洋
18000
大西洋
9300
北冰洋1300
单位:万平方千米
亚、欧两洲的界线: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和土耳其海峡


北美洲
欧洲


南、北美洲之间的界线:巴拿马运河
南美洲
亚洲
亚、非两洲的界线:苏伊士运河


90°
北极圈
90°
180°

北回归线
赤道
南回归线
南极圈
我是一名小记者
踏浪归来说感受
海洋世界任我游——来自海洋的礼物
来自海洋的威胁
D

E


B
F
G



A
C

陆地和海洋
第1节 海陆分布
巴拿马运河
三分陆地29% (大陆、半岛、岛屿)
海陆分布不平衡
七大洲 (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苏伊士运河
七分海洋 71% (洋、海、海峡等)
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