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第三单元 第9课 (1)念奴娇?赤壁怀古(学案含练习 word版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2023学年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第三单元 第9课 (1)念奴娇?赤壁怀古(学案含练习 word版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44.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7-07 21:58: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9课 (1)念奴娇·赤壁怀古
词语积累
近义词语辨析
1.经世济民·建功立业
经世济民:使社会繁荣,百姓安居,是古代贤士的立世准则。
建功立业:建立功勋,成就事业。前者多指政治理想,从利他性出发;后者多指个人的追求目标,从自我出发。
2.声名远扬·声名鹊起
声名远扬:名声传扬到各地,形容名声很大。
声名鹊起:形容名声迅速提高。
3.随遇而安·顺其自然
随遇而安:能适应各种环境,在任何环境中都能满足。
顺其自然:顺应事物的自然发展,不人为去干涉。
4.爱屋及乌·同气相求
爱屋及乌:比喻爱一个人而连带地关心到跟他有关系的人或物。
同气相求:形容志趣相投的人自然地结合在一起。
名句识记
1.苏轼名句
(1)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饮湖上初晴后雨》
(2)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和董传留别》
(3)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定风波》
(4)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
(5)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赠刘景文》
(6)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望江南·超然台作》
(7)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
(8)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蝶恋花·春景》
(9)曲港跳鱼,圆荷泻露,寂寞无人见。——《永遇乐·彭城夜宿燕子楼》
(10)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临江仙·送钱穆父》
(11)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定风波·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
2.咏赤壁诗词名句
(1)二龙争战决雌雄,赤壁楼船扫地空。烈火张天照云海,周瑜于此破曹公。
——李白《赤壁歌送别》
(2)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赤壁》
(3)烈火西焚魏帝旗,周郎开国虎争时。交兵不假挥长剑,已挫英雄百万师。
——胡曾《咏史诗·赤壁》
(4)帐前斫案决大计,赤壁火船烧战旗。若使曹瞒忠汉室,周郎焉敢破王师。——王周《赤壁》
(5)赤壁矶头,一番过、一番怀古。想当时,周郎年少,气吞区宇。万骑临江貔虎噪,千艘列炬鱼龙怒。卷长波、一鼓困曹瞒,今如许?——戴复古《满江红·赤壁怀古》
(6)千载周公瑾,如其在目前。英风挥羽扇,烈火破楼船。白鸟沧波上,黄州赤壁边。长江酹明月,更忆老坡仙。——戴复古《赤壁》
主题悦读
苏东坡突围(节选)
余秋雨
苏东坡到黄州来之前正陷于一个被文学史家称为“乌台诗案”的事件中,之后,他从监狱里走来,被人押着,远离自己的家眷,没有资格选择黄州之外的任何一个地方,朝着这个当时还很荒凉的小镇走来。他不知道,此时此刻,他完成了一次永载史册的文化突围,他写于黄州的那些杰作,既宣告着黄州进入了一个新的美学等级,也宣告着苏东坡进入了一个新的人生阶段。
我非常喜欢读《苏东坡传》,但每次总觉得《苏东坡传》把苏东坡在黄州的境遇和心态写得太理想了。语堂先生酷爱苏东坡的黄州诗文,因此由诗文渲染开去,由酷爱渲染开去,渲染得通体风雅、圣洁。其实,就我所知,苏东坡在黄州还是很凄苦的,优美的诗文,是对凄苦的挣扎和超越。
苏东坡在黄州的生活状态,已被他自己写给李端叔的一封信描述得非常清楚。信中说:
得罪以来,深自闭塞,扁舟草履,放浪山水间,与樵渔杂处,往往为醉人所推骂,辄自喜渐不为人识。平生亲友,无一字见及,有书与之亦不答,自幸庶几免矣。
我初读这段话时十分震动,因为谁都知道苏东坡这个乐呵呵的大名人是有很多很多朋友的。日复一日的应酬,连篇累牍的唱和,几乎成了他生活的基本内容,他一半是为朋友们活着。但是,一旦出事,朋友们不仅不来信,而且也不回信了。他们都知道苏东坡是被冤屈的,现在事情大体已经过去,却仍然不愿意写一两句哪怕是问候起居的安慰话。苏东坡那一封封用美妙绝伦、光照中国书法史的笔墨写成的信,千辛万苦地从黄州带出去,却换不回一丁点儿友谊的信息。我相信这些朋友都不是坏人,但正因为不是坏人,更让我深长地叹息。总而言之,原来的世界已在身边轰然消失,于是一代名人也就混迹于樵夫渔民间不被人认识。本来这很可能换来轻松,但他又觉得远处仍有无数双眼睛注视着自己,他暂时还感觉不到这个世界对自己的诗文仍有极温暖的回应,只能在寂寞中惶恐。即便这封无关宏旨的信,他也特别注明不要给别人看。日常生活,在把家人接来之前,大多是白天睡觉,晚上一个人出去溜达,见到淡淡的土酒也喝一杯,但绝不喝多,怕醉后失言。
他真的害怕了吗?也是也不是。他怕的是麻烦,而绝不怕大义凛然地为道义、为百姓,甚至为朝廷、为皇帝捐躯。他经过“乌台诗案”已经明白,一个人蒙受了诬陷即便是死也死不出一个道理来,你找不到慷慨陈词的目标,你抓不住从容赴死的理由。你想做个义无反顾的英雄,不知怎么一来把你打扮成了小丑;你想做个坚贞不屈的烈士,闹来闹去却成了一个深深忏悔的俘虏。无法洗刷,无处辩解,更不知如何来提出自己的抗议,发表自己的宣言。这确实很接近有的学者提出的“酱缸文化”,一旦跳进里边,怎么也抹不干净。苏东坡怕的是这个,没有哪个高品位的文化人会不怕。
这是一种真正精神上的孤独无告,对于一个文化人,没有比这更痛苦的了。
……
苏东坡的这种自省,不是一种走向乖巧的心理调整,而是一种极其诚恳的自我剖析,目的是想找回一个真正的自己。艰苦的物质生活,使他不得不亲自垦荒种地,体味着自然和生命的原始意味。
这一切,使苏东坡经历了一次整体意义上的脱胎换骨,也使他的艺术才情获得了升华,他,真正地成熟了——与古往今来许多大家一样,成熟于一场灾难之后,成熟于灭寂后的再生,成熟于穷乡僻壤,成熟于几乎没有人在他身边的时刻。幸好,他还不年老,他在黄州期间,是四十四岁至四十八岁,对一个男人来说,正是最重要的年月,今后还大有可为。中国历史上,许多人觉悟在过于苍老的暮年,换言之,成熟在过了季节的年岁,刚要享用成熟所带来的恩惠,脚步却已踉跄蹒跚;与他们相比,苏东坡真是好命。
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勃郁的豪情发过了酵,尖利的山风收住了劲,湍急的细流汇成了湖,结果——引导千古杰作的前奏已经鸣响,一道神秘的天光射向黄州,《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前后《赤壁赋》马上就要产生。(有删改)
赏析 文章巧妙地运用对比,凸显观点。作者将《苏东坡传》中的观点与自己的看法对比,突出了苏东坡黄州生活的凄苦,并引出下文,为后文解说“优美的诗文,是对凄苦的挣扎和超越”的观点张本。再就是将苏东坡与那些太晚觉悟而无所作为的人对比,指出“苏东坡真是好命”。作者认为苏东坡在黄州真正地成熟了,而且“他还不年老……今后还大有可为”,而事实也正是如此。
晨读快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苏轼所得之地,在离黄州府治东边不远的东坡。“东坡”这个名称,注定在苏轼的思想深处要撞击出悠久的历史回音,因为苏轼的偶像白居易被贬忠州后,曾在东坡经营,且东坡有文化美名。在古代士人中,苏轼极为仰慕陶渊明和白居易。若言志向及经历,苏轼更接近白居易,而非陶渊明。白居易本有________的远大抱负,因政治而遭贬。在被贬忠州前,他已是________;被贬之后,能够________,抱持积极的生活态度。就此而言,白居易非常契合苏轼。在现实的操作层面上,学陶渊明难,学乐天易。(    )。苏公在黄州,正与白在忠州相似。忠州东坡与黄州东坡,虽地隔千里,但文化机缘一线牵。苏轼追慕白居易,向往其东坡生活,________,黄州的东坡,也就成为理想的栖居之所。因此,如果文化机缘虽非苏轼躬耕东坡的决定因素,但苏轼欣然前往东坡耕种,应该带来了一定的精神加持。
1.依次填入文中波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经世济民 声名远扬 随遇而安 爱屋及乌
B.经世济民 声名鹊起 顺其自然 同气相求
C.建功立业 声名远扬 随遇而安 同气相求
D.建功立业 声名鹊起 顺其自然 爱屋及乌
答案 A
解析 词语解释见“词语积累”。
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因为白居易毕竟更有人间烟火味,他要容易学得多,而陶渊明简直就是神一般的存在
B.白居易要容易学得多,因为毕竟他更有人间烟火味,而陶渊明简直就是神一般的存在
C.因为陶渊明简直就是神一般的存在,而白居易要容易学得多,毕竟他更有人间烟火味
D.陶渊明简直就是神一般的存在,而白居易要容易学得多,因为毕竟他更有人间烟火味
答案 C
解析 括号前面的语境是“在现实的操作层面上,学陶渊明难,学乐天易”,所以后面的句子应该先讲陶渊明,再讲白居易,排除A、B两项。括号里的内容是解释为什么说学陶渊明难,而学白居易容易些,所以前面要用一个关联词“因为”,而陶渊明和白居易分别是两个分句的主语,所以关联词应在主语前,排除D项。故选C。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文化机缘虽然并非苏轼躬耕东坡的决定因素,但给苏轼欣然前往东坡耕种,应该带来了一定的精神加持。
B.虽然文化机缘并非苏轼躬耕东坡的决定因素,但应该给苏轼欣然前往东坡耕种,带来了一定的精神加持。
C.文化机缘如果并非苏轼躬耕东坡的决定因素,那么苏轼欣然前往东坡耕种,应该带来了一定的精神加持。
D.文化机缘虽然并非苏轼躬耕东坡的决定因素,但苏轼欣然前往东坡耕种,应该带来了一定的精神加持。
答案 B
解析 画线句存在两处语病:一是关联词搭配不当,二是语序不当。结合上下文语境可知,画线句表达的是转折意味,应该用“虽然……但……”的结构,排除C项;语境说的是“文化机缘”和“苏轼选择在东坡耕种”的关系,是两个主语不同的分句,所以关联词应放在主语前,排除A、D两项。故选B。
知人论世
1.走近作者
旷世奇才——苏轼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著名文学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著名诗人,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等手法,独具风格,同黄庭坚并称“苏黄”;杰出的词人,开辟了豪放词风,对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同辛弃疾并称“苏辛”;著名书法家,同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他和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并称“三苏”。
2.探寻背景
1079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名义上任团练副使,实则等于充军。苏轼内心愤慨不平,政治上失意彷徨,精神上孤独苦闷。但是,生性旷达的苏轼在山水之乐中求得解脱,自号“东坡居士”。在黄州,他经常来赤鼻矶游览眺望,或泛舟江中。1082年,苏轼又来到赤鼻矶。这时他已年近半百,站在赤鼻矶头,望着滚滚东去的江水,想起自己建功立业的抱负付之东流,不禁俯仰古今,浮想联翩,写下了名作《念奴娇·赤壁怀古》。这年七月和十月,苏轼先后两次泛舟游赤鼻矶,写下了著名的《(前)赤壁赋》和《后赤壁赋》。
初读文本
1.诵读词韵
用“/”划分朗读节奏,用“  ”标出韵脚。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答案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2.初读思考
(1)“念奴娇”是__________,“赤壁怀古”是__________。从题目来看,这首词的题材是____________,词人怀古伤今,在______怀古,他看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想到了______________,生发了________________的悲叹。
答案 词牌名 题目 咏史怀古 赤壁古战场 大江、故垒、乱石、惊涛 周瑜 人生如梦、壮志难酬
(2)《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三句,奠定了全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感情基调,上片着重__________(写景/抒情),主要写__________惊险、雄奇和壮丽的景色。选取了________、______、______等典型意象,以“________”起兴,直接揭示怀古主题。然后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过渡。下片着重__________(写景/抒情),主要怀念__________。先写其__________,再写其________,最后借古以抒怀。
答案 雄浑大气、壮阔磅礴 写景 赤壁 大江 乱石 惊涛 大江东去 江山如画 一时多少豪杰 抒情 周瑜 雄姿英发 战功赫赫
3.填出导图(请在理解全词内容的基础上填出下面结构导图的空缺部分)
答案 ①时光流逝,物是人非 ②赞周瑜 ③华发早生 ④年岁将老,壮志难酬
基础梳理
解释加点词语
词语 释义
千古风流人物 ①
雄姿英发 ②
樯橹灰飞烟灭 ③
一尊还酹江月 ④
答案 ①杰出的 ②姿容雄伟,英气勃发 ③代指曹操的战船 ④将酒洒在地上,表示凭吊
附:助读资源
1.词牌“念奴娇”的由来
“念奴”是唐代歌伎的名字,念奴的声音动人嘹亮,音色优美异常,唐玄宗曾经赞不绝口:“念奴每执板当席,声出朝霞之上。”相传《念奴娇》词调就由她而兴,意在赞美她的歌技。又因苏轼这首《赤壁怀古》乃千古绝唱,影响深远,后人也用该词首尾两句的“大江东去”“酹江月”作为“念奴娇”的别名。
2.豪放派
豪放派是宋词的一个流派,与婉约派并称为宋词两大词派。豪放派的特点是创作视野较为广阔,气象恢弘雄放、汪洋恣肆,崇尚直率,而不以含蓄婉曲为能事。喜用诗文的手法、句法写词,语词宏博,用典较多,不拘守音律。它不仅描写花间月下,而且更喜摄取军情国事这样重大的题材入词,使词能像诗文一样反映生活,所谓“无言不可入,无事不可入”。代表人物有苏轼、辛弃疾。
3.乌台诗案
“乌台诗案”是北宋一场有名的文字狱。苏轼有志于改变北宋积贫积弱的状况,但在思想上和王安石变法革新派发生分歧,于是求为外任,先后在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对于新法实行中的一些疏弊,他“不敢默视”,后因“托事以讽”写了一些与新法有关的诗文,被言官何正臣等人弹劾为“包藏祸心”“指斥乘舆”,于是在湖州任上被突然逮捕送交御史台治罪。在狱中备受诟辱,几乎被置于死地,后来经多方(包括王安石)营救,被释放,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受此牵连的有苏辙、司马光等多人。因御史台又称“乌台”,所以此次事件被称为“乌台诗案”。
4.名家点评
(1)东坡赤壁词,殆戏以周郎自况也。词才百余字,而江山人物无复余蕴,宜其为乐府绝唱。
——金、元之际著名文学家元好问
(2)题是怀古,意谓自己消磨壮心殆尽也。开口“大江东去”二句,叹浪淘人物,是自己与周郎俱在内也。“故垒”句至次阕“灰飞烟灭”句,俱就赤壁写周郎之事。“故国”三句,是就周郎折到自己。“人生如梦”二句,总结以应起二句。总而言之,题是赤壁,心实为己而发。周郎是宾,自己是主。借宾定主,寓主于宾。是主是宾,离奇变幻,细思方得其主意处。不可但诵其词,而不知其命意所在也。——清代学者黄苏
学习目标 1.背诵该词。2.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其旷达洒脱的人生态度。3.赏析衬托等艺术技巧,把握其豪放特点。
学习重点 衬托技巧和豪放特点。
赏析上片
1.“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三句,作者是如何将情与景交融在一起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此词开篇从滚滚东流的长江着笔,随即用“浪淘尽”把大江与千古人物联系起来,布置了一个极为广阔而悠久的时空背景。它既使人看到大江的汹涌奔腾,又使人想到风流人物的非凡气概,体味到作者兀立长江岸边对景抒情的壮怀,气魄极大。
2.“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三句在写景方面有什么特点?加点的动词有怎样的表现力?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正面描写雄奇的景色。仰视石,俯瞰涛,平看浪花。“乱石”绘形,“惊涛”绘声,“雪”绘色,意态纵横,有声有色。(2)“穿”表现岩峰错列、直插云霄的态势;“拍”表现波涛汹涌奔腾;“卷”表现波涛翻卷形成浪花的浩大气势,惊心动魄。
赏析下片
1.分析《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描写周瑜的词句,并与作者进行比较,思考作者借周瑜塑造了自己怎样的形象,填写下表。
角度 周瑜 苏轼 人物形象
年龄 二十多岁 四十多岁 ③
外貌 英俊、儒雅 ①
职位 东吴都督,被重用 团练副使,虚职
际遇 功成名就 ②
总结 情场、官场、战场,场场得意 黄州、惠州、儋州,州州潦倒
答案 ①早生华发 ②功业未成 ③借周瑜衬托出一个多情、多愁、善感、被排挤、不得志、无奈、仕途不平、壮志难酬、悲苦愤懑的白发爱国老者的形象
2.如何理解“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的含意和作者寄寓其中的情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人生就像一场梦一样短暂,得失算得了什么,任何英雄伟业都会被时间淘洗消失,不变的只有江月。(2)表现了作者从惆怅失意中解脱出来,情怀开始变得旷达洒脱。
综合赏析
1.本词多处运用了衬托手法,请结合词作内容简要赏析。
相关链接——衬托
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类似的事物或反面的、有差别的事物作陪衬,这种“烘云托月”的修辞手法叫衬托。运用衬托手法,能突出主体或渲染主体,使之形象鲜明,给人以深刻的感受。
衬托分为正衬和反衬两种。正衬是用类似的事物衬托所描绘的事物,如用“高的”衬托“更高的”,用“好的”衬托“更好的”。反衬是用相反或相异的事物衬托所描绘的事物,如用“矮的”衬托“高的”,用“坏的”衬托“好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上片:①为了引出赤壁古战场,先从眼前的长江着眼,用长江作赤壁的陪衬。长江之水淘尽了千古风流人物,也见证了英雄豪杰的辉煌业绩。②不仅用大江的磅礴气势来为心中的周郎赤壁壮威,还以千古的英雄豪杰作陪衬。一时多少豪杰,大都被无情的历史长河荡涤干净了,只有青春年少、英姿勃发、干练儒雅的周瑜立于作者心中。
下片:①用美人衬托英雄。英姿勃发的风流俊才周瑜刚刚迎娶了国色天香的美女小乔,更见出周瑜的丰姿潇洒、年轻有为,令人羡慕。②周瑜儒雅、风度翩翩的仪态装束衬托出周瑜大战时成竹在胸、稳操胜券的形象。③曹军灰飞烟灭,衬托了周瑜用兵如神、战功卓著的形象。④用周瑜的风流倜傥、事业有为,反衬自己的年过半百、事业无成。
2.《念奴娇·赤壁怀古》的豪放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景物描写的豪放:夸张、比喻手法的运用,纵横驰骋、游刃有余的描写,呈现出一派广阔的景致,显示出宏大的气魄。
②周瑜形象的豪放:选取婚姻美满、风度儒雅、指挥才能卓越三个方面,把周瑜叱咤风云的儒将风采写得形象生动。这个少年得志、在赤壁之战中建立奇功的英雄身上,正寄托着作者的人生理想。
③情感的豪放:生不逢时,空有一腔抱负无法施展,只能仰望古人。不过“风流人物”也是要被历史长河淘尽的,不如在江月、江风中举杯逍遥吧,作者在失落中得到了暂时的解脱。
请根据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以“周郎何以,羽扇纶巾——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周郎形象”为题,写一段150字左右的文学短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苏轼笔下的周瑜年轻有为,文采风流,江山美人兼得,春风得意,且有儒将风度,指挥若定,谋略非凡,年少有为,是苏轼心中十分仰慕的英雄。苏轼特别欣赏他少年功名,英气勃勃。“小乔初嫁”看似闲笔,更显得周瑜少年英俊,春风得意。“羽扇纶巾”三句写周瑜羽扇便服,谈笑风生。不渲染士马金鼓的战争气氛,只着笔于周瑜的从容潇洒、指挥若定,这样的写法更能突出他的风采和才能。
一、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我若说一提到苏东坡,在中国总会引起人们亲切敬佩的微笑,也许这话最能概括苏东坡的一切了。苏东坡具有深厚、广博、诙谐的品质,有发达的智力,有天真烂漫的赤子之心——正如人们所说,具有蛇的智慧,兼有鸽子的温柔敦厚。苏东坡这些方面,是不能望其项背的。这些品质荟萃于一身,是天地间的__________。
他保持天真纯朴,终生不渝。政治上的钩心斗角与利害谋算,与他的人品是__________的;他的诗词文章,或是一时__________,或是有所不满时的有感而发,都是自然流露,顺乎天性,刚猛激烈,正如他所说的“春鸟秋虫之声”;也未尝不可比作他的诗句“猿吟鹤唳本无意,不知下有行人行”。他一直卷在政治旋涡之中,但是他却__________,高高超越于蝇营狗苟的政治勾当之上。(    )。
1.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其他诗人在这些方面,苏东坡是不能望其项背的。
B.在其他诗人这些方面,是不能望其项背的。
C.在苏东坡这些方面,其他诗人是不能望其项背的。
D.苏东坡在这些方面,其他诗人是不能望其项背的。
答案 C
解析 根据语境,A项与画波浪线的句子均与原文本意相反。B项主语残缺。D项偷换主语。故选C。
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吉光片羽 自相矛盾 信笔涂鸦 清风朗月
B.凤毛麟角 格格不入 即兴之作 光风霁月
C.吉光片羽 格格不入 即兴之作 清风朗月
D.凤毛麟角 自相矛盾 信笔涂鸦 光风霁月
答案 B
解析 凤毛麟角:比喻稀少而可贵的人或事物。吉光片羽:比喻残存的珍贵的文物。此处形容的是“品质”,应用“凤毛麟角”。自相矛盾:言语或行为自相抵触。格格不入:有抵触,不投合。此处说的是“钩心斗角与利害谋算”和“人品”之间的关系,应用“格格不入”。即兴之作:根据当时的感受而写成的作品。信笔涂鸦:形容字写得很潦草或胡乱地写文章。根据前文“一时”可知,此处应填“即兴之作”。光风霁月:雨过天晴时风清月明的景象,比喻开阔的胸襟和坦白的心地,也比喻太平清明的政治局面。清风朗月:比喻不随便结交朋友,也比喻清闲无事。此处说的是苏东坡,应用“光风霁月”。
3.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他即使被贬,困难也没吓倒他,潇洒地写下了《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B.即使他被贬,也没被困难吓倒,潇洒地写下了《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C.即使他被贬,困难也没吓倒他,潇洒地写下了《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D.他即使被贬,也没被困难吓倒,潇洒地写下了《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答案 D
解析 句子的陈述对象要保持一致,排除A、C两项。主语相同时,关联词放在主语后面;主语不同时,关联词放在主语前面,排除B项。故选D。
4.下列诗句的意境,与“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意境最接近的一项是(  )
A.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B.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辛弃疾《南乡子》)
C.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洲。(温庭筠《望江南》)
D.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蒹葭》)
答案 B
解析 意境均为雄浑壮阔。
5.“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三句综合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营造了奔马轰雷、惊心动魄的奇险境界。请将下列所给手法与相应词句一一对应,并说说它的效果。
(1)比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夸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比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卷起千堆雪”,以“雪”喻浪花,写出了江涛撞击岩岸后浪花飞溅的景象。(2)“乱石穿空”,用“穿”形容陡峭峥嵘的山壁直插云天。(3)“惊涛拍岸”,用“拍”写出了狂涛撞击岸边的力量和迅猛。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描写赤壁古战场的险要形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上片中,起承上启下作用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描写周瑜指挥赤壁之战时青春年少的英雄形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一句,写周瑜的儒将装束;“__________________”一句,表明了周瑜的赫赫战功。
(5)《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词人凭吊英雄人物,借洒酒祭月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乱石穿空 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 (2)江山如画 一时多少豪杰 (3)小乔初嫁了 雄姿英发 (4)羽扇纶巾 樯橹灰飞烟灭 (5)人生如梦 一尊还酹江月
二、阅读鉴赏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赤壁歌送别
[唐]李白
二龙争战决雌雄,赤壁楼船扫地空。
烈火张天照云海,周瑜于此破曹公。
 君去沧江望澄碧,鲸鲵①唐突②留馀迹。
一一书来报故人,我欲因之壮心魄。
注 ①鲸鲵:大鱼名,比喻吞食小国的不义之人。②唐突:触犯。
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句写出了赤壁之战前紧张的氛围,“二龙争战”指曹操和孙刘联军隔江对峙,胜负存亡,即将一战而定。
B.次句紧承首句,直接写出了赤壁之战的结果,曹操大军楼船一扫而空,“扫”“空”极写出了周瑜军队势如破竹的战斗力。
C.第四句看似平淡,却饱含着诗人对儒将周瑜的赞美,表现了周瑜在赤壁下泰然从容、指挥若定、气定神闲的风度。
D.最后两句中,诗人希望朋友多写书信,报告平安的消息,同时也想以赤壁大战的景象激励自己,坚定济世救民之志。
答案 D
解析 “报告平安的消息”错,实际上是希望朋友向自己来信描述赤壁古战场的景象。
8.本诗主要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怀古之情。前四句写赤壁之战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感慨,对战争的否定。②送别之意。后四句主要写送别之情,希望朋友观看赤壁古战场的景象,并向自己写信告知,表达了自己壮心不已的豪情以及对朋友发奋有为的期许。
(二)阅读下面两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念奴娇·赤壁怀古
[宋]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满江红·赤壁怀古
[宋]戴复古
赤壁矶头,一番过、一番怀古。想当时,周郎年少,气吞区宇。万骑临江貔虎[注]噪,千艘列炬鱼龙怒。卷长波、一鼓困曹瞒,今如许? 江上渡,江边路。形胜地,兴亡处。览遗踪,胜读史书言语。几度东风吹世换,千年往事随潮去。问道傍、杨柳为谁春,摇金缕。
注 貔虎:原指猛兽,此处指军队、勇士。
9.下列对这两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念奴娇·赤壁怀古》上片,由滚滚东流的江水联想到千古风流人物,空间广阔,时间遥远,为全词奠定了雄浑豪放的基调。
B.“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抒发了词人洒酒酬江月的宽慰旷达之情,此处化解了前文表达的有志报国却壮志难酬的愁绪。
C.《满江红·赤壁怀古》下片虚实结合,实写赤壁及附近的山川形胜,虚写朝代更迭,现实与想象结合,增强了词作的艺术张力。
D.两首词均为咏史怀古词,均以历史陈迹“赤壁”为题材,均借咏叹史实、怀念古迹达到感慨兴衰、逃避现实、咏史伤世等目的。
答案 D
解析 “均借咏叹史实、怀念古迹达到感慨兴衰、逃避现实、咏史伤世等目的”错,这两首词中并无“逃避现实”的感情,苏轼是借古抒怀,表达对自己功业未就的无奈和对现实的不满,而戴复古则是怀古伤今,表达自己忧国伤时的感慨。
10.《念奴娇·赤壁怀古》下片与《满江红·赤壁怀古》上片对赤壁之战的描写不尽相同,试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两首词都写到赤壁之战的重要人物——周郎。苏轼着眼于周瑜英姿勃发的儒将风采与年少有为的伟大功绩,用来反衬自己的老大无功;戴复古则以“周郎年少,气吞区宇”两句,以其破曹军时的军事力量之强、功业之伟来反衬如今南宋朝廷的军事不振、国事衰颓。
(2)两首词都描写了战争场面。苏轼用“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两句,以周瑜指挥若定的轻松姿态、曹军惨败的狼狈,突出周郎的年少功业已成,反衬词人的失意。戴复古则用“万骑临江貔虎噪,千艘列炬鱼龙怒”两句对偶,写出了孙吴军容整肃、士气高昂的气势;并以“卷长波、一鼓困曹瞒”两句,描绘出波澜壮阔的水战场景,体现了曹军崩溃之快、周瑜取胜之速,以“昔”年东吴强大的实力反衬“今”日南宋国势的衰颓,流露出词人的悲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