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9张PPT。我的课堂我做主!
课堂因我而精彩!鉴真东渡玄奘西游和平使者 郑和民族英雄 戚继光郑和下西洋与戚继光抗倭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
了解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葡萄牙骗取澳门的居住权等基本史实,掌握明朝对外关系的基本情况。
过程与方法:
识读“郑和下西洋路线图”,掌握郑和下西洋所到达的地区。
分析戚继光抗倭的背景、功绩及取胜的原因,正确评价民族英雄戚继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郑和远航的盛况,认识我国古代造船业、航海技术在世界的先进地位,以及郑和远航对增进我国同亚非各国的友好交往所起的重要作用。郑和 回族,云南人,原姓马名和,小字三保。他的祖 父及父亲都曾海路到过伊斯兰教圣地麦加去朝圣。受家庭的熏陶,使他从小培养了吃苦耐劳的精神和英勇无畏的气概,并对西洋事物有所耳闻。他12岁成为宦官,侍奉燕王朱棣,在燕王争夺帝位的斗争中屡建奇功。明成祖即位后,赐姓郑,从此名郑和。郑和简介明朝时期 “西洋”
是指现在的什么地方?
你知道吗?西洋:指现在文莱以西的东南亚、印度洋及沿岸一带。
文莱目的:
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
三宝他最吃苦耐劳、英勇无畏。你们知道下西洋的目的吗?明成祖郑和知道为什么选择郑和完成这个任务吗?
视频
郑和下西洋盛况1405~1433年7次最大的海船长44丈,宽18丈。每次航行大小船只200多艘。每次出海2.7~2.8万人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刘家港红海沿岸非洲东海岸时间最早
次数最多人数最多船数最多船只最大范围最广设备先进郑和下西洋概况和欧洲航海家航海情况对比比一比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观夫海洋,洪涛接天,巨浪如山……而我之云帆高张,昼夜星驰,涉波狂澜,若履通衢……①东南亚郑和同国王乘坐大象接受当地居民载歌载舞的欢迎
②在阿拉伯进行商品交易
③在非洲受到当地黑人的热烈欢迎赠送长颈鹿①②③郑和为什么能成功实现远航?合作探究1.明朝前期国力的强盛(物质条件)2.造船技术的发达,指南针的运用(技术条件)
3.郑和吃苦耐劳、勇于探索(个人条件)大号宝船
长151.8米,宽61.6米
明代罗盘
戚继光
明代杰出的军事家,抗倭的民族英雄戚继光 (1528—1588)戚继光抗倭1.倭寇指什么?
2.明朝中期为什么倭患严重?
3.倭患对我国东南沿海的骚扰造成了什么严重的后果?即抗倭原因。
4.抗倭部队名称?
5.抗倭经过?
自主探究抗倭形势图台州九捷2、经过戚继光抗倭为什么能取得胜利?1.这是一场反侵略的正义战争。
2.戚家军纪律严明,作战英勇。
3.其他爱国军民配合作战。
4.戚继光卓越的军事才能。
合作探究 民谣
天皇皇,地皇皇,
莫惊我家小儿郎;
倭倭来,不要慌,
我有戚爷会抵挡。 “封 但 侯 愿 非 海 我 波 意 平 , 。” 结合戚继光的诗句,说说他身上有什么高尚品德值得学习? “遥 未 知 敢 夷 忘 岛 危 浮 负 天 年 际 华 , 。”我来说这是为什么呢? 同学们,为什么人们称戚继光为民族英雄,而岳飞没获得这个称谓呢?国内女真族统治外来侵略势力中原和江南人民中华民族抗金将领民族英雄《七子之歌》
闻一多
你可知“妈港”不是我的真名姓?
我离开你的襁褓太久了,母亲!
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
你依然保管着我内心的灵魂。
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
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澳门”!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看书,了解知识:
(1)欧洲殖民者侵略我国沿海地区的时间
(2)葡萄牙骗取在我国广东澳门居住权的时间和手段
(3)澳门回归的时间16世纪1553年 以租借的名义 欺骗 贿赂1999年12月20日葡萄牙骗取在
澳门的居住权本课知识小结葡萄牙骗取在澳门的居住权 明朝前期,我国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之一,郑和下西洋同亚非各国的
经济和文化的交流频繁,属于友好往来。
明朝中后期,国势日渐衰落,倭寇入侵,倭患猖獗,戚继光领导了反
侵略的抗倭斗争,并取得了胜利。
然而中国与外来侵略势力的矛盾却日益尖锐,于是就有了葡萄牙殖民者
的入侵,他们骗取在我国澳门的居住权,并在那里开始了殖民活动。
后两者表现为冲突与战争。
明代对外交往的特点的演变,非常直观地反映了当时处于封建社会末期
的中国,在世界范围内已经落后了。编织知识网
简洁又明了作为中学生的我们,应该怎样做呢?阅读下图,请回答:b(1)图a所示的历史人物是______,_____朝人,他从_____年到______年先后_____次下西洋,最远到达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事件的历史意义是什么?(2)图b所示的历史人物是_______,他曾写下这样的诗句:“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海波平”在这里是什么意思?(3)用一句话分别评价a、b两位历史人物。a当堂检测我达标郑和明14051433七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加强了我国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消除倭患戚继光郑和:中国古代和平的友好使者,著名的航海家
戚继光:中国民族历史上杰出的民族英雄我学会了:
我的疑惑:课件35张PPT。郑和下西洋与戚继光抗倭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重难点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说 课 流 程教法学法《郑和下西洋与戚继光抗倭》是初一下册第三单元: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中第二课的内容。
本课共讲三方面的内容
一是明朝前期,国力强盛,郑和下西洋,开展主动外交。通过郑和远航的盛况所体现的我国古代的造船业、航海技术在世界的先进地位,以及郑和远航增进我国同亚非各国的友谊这些史实,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二是由于封建制度的腐朽,资本主义的兴起,明朝中后期国力衰弱,倭寇入侵,倭患猖獗,开始被动外交,即戚继光抗倭;葡萄牙骗取澳门的居住权。
由此看来,本课是一个转折点,承上启下,地位非常重要。
教 材 分 析 初一学生经过半年的历史课学习,已经掌握了一些历史知识,但还未形成规范、有效的学习能力和方法,且历史知识积累有限,知识结构零散,分析、概括能力不强,对历史现象的认识没有上升到一定的高度,缺乏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学 情 分 析根据课标解读和学情分析,综合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确立以下学习目标:
1.了解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葡萄牙骗取澳门的居住权等基本史实,掌握明朝对外关系的基本情况。
2.探究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成功的原因,培养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通过本课学习,增加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感受郑和、戚继光的人格魅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教 学 目 标重点:郑和下西洋的史实和戚继光抗倭的事迹
确定依据:郑和下西洋标志着我国古代对外交往和航海事业达到了顶峰,郑和远航架起了中国同亚非各国友谊的桥梁。影响至今,意义深远,需要重要掌握;戚继光抗倭,不为名利,以国家、民族安危为已任,肃清侵扰我国东南沿海的倭寇。这是历史上我国人民抵御外侮的第一次胜利,捍卫了主权。这种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赢得后世尊敬,具有强烈而深远的影响。且对端正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产生积极作用。
难点:本课涉及的空间概念较多,古今地名叫法不一,会给学生带来不便。
突破方法:鉴于此,我将《郑和下西洋》路线、《抗倭经过》做成多媒体课件,将航行、作战路线动态地显示出来,以此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的活动,培养观察、识图、历史想像力。 教 学 重 难 点
基于本课特点,为高效实现本课教学任务,我设计的教学方法是采用多媒体辅助的教学法,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的活动,并把历史事件与时间、空间紧密联系起来,从而使学生形成准确的时空概念。
根据本课内容及学情,我将指导学生采用讨论法,合作探究法,阅读法,归纳比较法等多种学习方法。教法、学法第一环节:情境导入
第二环节:明确目标
第三环节:学习新知
第四环节:归纳总结
第五环节:巩固运用
第六环节: 我的收获教 学 过 程鉴真东渡玄奘西游第一环节:情境导入,激发兴趣第一环节:情境导入,激发兴趣和平使者 郑和民族英雄 戚继光根据课标解读和学情分析,综合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确立以下学习目标:
1.了解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葡萄牙骗取澳门的居住权等基本史实,掌握明朝对外关系的基本情况。
2.探究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成功的原因,培养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通过本课学习,增加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感受郑和、戚继光的人格魅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本节旅程即将出发……第二环节:明确目标,有的放矢第三环节:探索新知,学习新课一、郑和下西洋郑和 回族,云南人,原姓马名和,小字三保。他的祖 父及父亲都曾海路到过伊斯兰教圣地麦加去朝圣。受家庭的熏陶,使他从小培养了吃苦耐劳的精神和英勇无畏的气概,并对西洋事物有所耳闻。他12岁成为宦官,侍奉燕王朱棣,在燕王争夺帝位的斗争中屡建奇功。明成祖即位后,赐姓郑,从此名郑和。郑和简介西洋:指现在文莱以西的东南亚、印度洋及沿岸一带。
文莱(一)郑和下西洋 播放视频,让学生较完整的了解郑和下西洋的史实,并结合课本,让学生自主阅读,完成郑和下西洋的盛况简表。
郑和下西洋盛况1405~1433年7次最大的海船长44丈,宽18丈。每次航行大小船只200多艘。每次出海2.7~2.8万人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刘家港红海沿岸非洲东海岸(一)郑和下西洋出示图表:与达伽马、哥伦布的航海活动进行对比,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归纳郑和下西洋有什么特点?①东南亚郑和同国王乘坐大象接受当地居民载歌载舞的欢迎
②在阿拉伯进行商品交易
③在非洲受到当地黑人的热烈欢迎赠送长颈鹿①②③郑和为什么能成功实现远航?合作探究1、明朝前期国力的强盛(物质条件)2、造船技术的发达,指南针的运用(技术条件)
3、郑和吃苦耐劳、勇于探索(个人条件)大号宝船
长151.8米,宽61.6米
明代罗盘
教师总结讲述:郑和下西洋是我国明代与世界友好交往的典范,是永远的和平使者。
然而随着历史的发展,大明王朝和平的风帆也遇到了来自海洋的危机。二、戚继光抗倭戚继光 (1528—1588)明代杰出的军事家,抗倭的民族英雄
1.倭寇指什么?
2.明朝中期为什么倭患严重?
3.倭患对我国东南沿海的骚扰造成了什么严重的后果?即抗倭原因。
4.抗倭部队名称?
5.抗倭经过?
自主探究抗倭形势图台州九捷2、经过 学生分组讨论回答,教师总结戚继光抗倭为什么能取得胜利?合作探究 民谣
天皇皇,地皇皇,
莫惊我家小儿郎;
倭倭来,不要慌,
我有戚爷会抵挡。 “封 但 侯 愿 非 海 我 波 意 平 , 。”结合戚继光的诗句,说说他身上有什么高尚品德值得学习? “遥 未 知 敢 夷 忘 岛 危 浮 负 天 年 际 华 , 。”我来说这是为什么呢? 同学们,为什么人们称戚继光为民族英雄,而岳飞没获得这个称谓呢?教师小结并转折:我们了解了明中后期,我国东南沿海遭受外来入侵的史实,此时,祖国母亲还有一处受到西方殖民者的骚扰 三、葡萄牙骗取澳门的居住权欣赏音乐《七子之歌》并出示歌词、澳门回归图片问题探究(1)欧洲殖民者侵略我国沿海地区的时间
(2)葡萄牙骗取在我国广东澳门居住权的时间和手段
(3)澳门回归的时间本课知识小结葡萄牙骗取在澳门的居住权 明朝前期,我国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之一,郑和下西洋同亚非各国的
经济和文化的交流频繁,属于友好往来。
明朝中后期,国势日渐衰落,倭寇入侵,倭患猖獗,戚继光领导了反
侵略的抗倭斗争,并取得了胜利。
然而中国与外来侵略势力的矛盾却日益尖锐,于是就有了葡萄牙殖民者
的入侵,他们骗取在我国澳门的居住权,并在那里开始了殖民活动。
后两者表现为冲突与战争。
明代对外交往的特点的演变,非常直观地反映了当时处于封建社会末期
的中国,在世界范围内已经落后了。编织知识网
简洁又明了第四环节:归纳总结 明朝时期中外关系的发展演变过程,给予我们哪些启示?
作为中学生的我们,应该怎样做呢?拓展延伸阅读下图,请回答:b(1)图a所示的历史人物是______,_____朝人,他从_____年到______年先后_____次下西洋,最远到达这一事件的历史意义是什么?(2)图b所示的历史人物是,他曾写下这样的诗句:“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海波平”在这里是什么意思?(3)用一句话分别评价a、b两位历史人物。a第五环节:巩固应用第六环节:我的收获我学会了:
我的疑惑:各位评委、老师辛苦了,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