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源县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B B B C D C D B C B A B D B B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D A B D C A B C B D C C B B C
非选择题( 40 分)
31.(1)思想流派∶儒家。核心∶仁。( 2 分)
(2)时代背景:经济基础:希腊工商业的发展,政治基础: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社会基础: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思想基础:自然哲学的产生。( 8分)
(3)时代价值∶为人类和平发展、当代全球治理,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2 分)
32.(1)原因:英国棉纺织品价格上涨;棉纺织业是新兴工业,受传统束缚较少;海外市场的扩大;瓦特改良型蒸汽机应用于棉纺织业。( 8 分)
(2)影响:有利于增强国防工业的基础;有利于抵制外国的经济侵略;中国近代化开始起步;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4 分)
(3)共同点:动机:求富;手段:以先进技术和机器来发展自己经济;作用:推动了两国近代化进程。( 3分)
33.(1)特点:对人的整体关怀;注重人伦道德,与人伦观相结合;强调人格修养的塑造和养成高尚情操;追求万物和谐与“天下一家,万物一体”的博爱情怀。( 4 分)
(2)不同之处:重视自然科学和理性;受宗教文化影响;突出个人主义;强调“天人相争”。(任答三点即可)( 3分)
原因:资本主义发展的产物;反封建的现实需要;新兴资产阶级的积极进取和乐观主义精神的体现;古希腊人文主义和宗教文化的影响;人文主义者的探索。(任答三点即可)( 3 分)
(3)共同价值:强调“以人为本”,有利于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关注自然,有利于利用自然,推动社会进步;是人类重要的精神财富,有利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3 分)
1新源县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试卷
考试时间:100分钟 满分:100分
一、单选题(共30小提,每小题2分,共60分)
1.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以二十四节气为倒计时,从经济角度,反映出我国古代经济的什么特点
A.自给自足 B.精耕细作 C.刀耕火种 D.重农抑商
2.清代的手工业进入高度发展时期,户、工部所属的宝泉、宝源两局铸钱厂扩充为六厂,征调匠役3000余人,景德镇御窑厂每年解运瓷器数约有8至9万件,正常年产量可达到十多万件。材料反映了
A.中国手工业产品长期享誉世界 B.官营手工业获得发展
C.资本主义性质生产关系的出现 D.民营手丁业规模扩大
3.北宋仁宗时,有人投告廉州刺史石元孙在屯田开发中“擅污民田”,朝廷即“遣使按视”。北宋神宗时,大兴水利,因而各“路”占用民田之事剧增,政府的对策是:“以官田计其顷亩,拨还田户;如无田可拨,即计田给值”。据此可知,北宋时期
A.均田制得到进一步发展 B.小农经济受到保护
C.小农户土地所有制确立 D.人地矛盾日益突出
4.明万历年间松江府富豪潘允端的日记显示,从粮食种植、水利兴修、花木栽培、蔬菜培育到购买农具,出售产品、发放工资等各种农庄生产、管理事务,他都全部参与。这反映了当时
A.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B.生态农业已具规模
C.农业经营方式革新 D.租佃关系较为成熟
5.如表为明代前期进口货物价格表(1贯=1000文),据如表可知,这一时期的对外贸易
货物名称 苏木 胡椒 乌木 檀香
计量单位 斤 斤 斤 斤
市场价格 500文 3贯 500文 500文
与琉球贸易价格 10贯 30贯
与暹罗贸易价格 5贯 25贯 40贯 10贯
与满剌加贸易价格 20贯 40贯 10贯
A.促进了中外之间的平等往来 B.增加了明朝政府的财政收入
C.推动了民间海外贸易的兴盛 D.体现了朝贡贸易的政治色彩
6.洪武三年,明太祖以"苏、松、嘉、湖、杭五郡,地狭民众,细民无田以耕,往往逐末利而食不给"为由,强令"五郡民无田产者往临濠(安徽凤阳)开种""徙者凡四千余户"。这一做法
A.缓解了南北之间的人地矛盾 B.推动了不同区域平衡发展
C.沿袭了传统社会的经济政策 D.旨在贯彻儒家的民本思想
7.在《古地图密码》一书中,有两幅地图值得人们深思:一幅是绘于1459年,藏于威尼斯马尔西亚那国家图书馆的“毛罗地图”,能清晰地看到欧亚大陆和非洲大陆;另一幅是绘于1507年的“瓦德西穆勒地图”,绘出了美洲大陆和太平洋海域,且太平洋海域大于大西洋海域。如表是相关史实简表。据此可知当时
时间 事件
1459年 毛罗绘制地图
1488年 迪亚士抵达好望角
1492年 哥伦布到达美洲
1498年 达·伽马绕过好望角到达印度
1507年 瓦德西穆勒绘制地图
1519年—1522年 麦哲伦环球航行
A.地圆学说已经得到了普及 B.西方地图测绘技术取得了关键突破
C.地理科学的地位有所提高 D.地理认知革新推动了新航路的开辟
8.维多利亚女王在位时(1837年—1901年)是英国最强的“不落帝国”时期,英国历史上称为“维多利亚时代。此时,英国经济、文化空前繁荣,君主立宪制得到充分发展,维多利亚女王成了英国繁荣的象征。下列关于的是多利亚女在位期间英国,说法错误
A.英国举办了第一次世界博览会,修建“水晶宫”
B.取得英法七年战争的胜利,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帝国
C.英国议会发表原则声明,称自由贸易是英国的国策
D.发动鸦片战争,中国国门被打开
9.在学习“改革开放进程”后,某同学按照时序整理了有关内容。正确的一组是( )
A.经济特区—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农村突破—全方位开放
B.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农村突破—全方位开放—经济特区
C.农村突破—经济特区—全方位开放—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D.经济特区—农村突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全方位开放
10.“电车一动响郎当,来往行人上下忙;乘客不分男女座,可怜坐下挤非常。”这首竹枝词记录了近代修筑马路以后,电车的出现挑战了“男女授受不亲”的传统观念。这一现象说明
A.政府主导下的社会习俗变革 B.新式交通助推社会习俗变迁
C.国人传统观念过于迂腐陈旧 D.中西习俗融合成为社会风尚
11.历史学家陈旭麓说:洋务运动就其主观动机而言,他们未必有真心打破旧轨,但他们的主张却历史地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据此分析洋务运动
A.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 B.瓦解了自然经济
C.动摇了腐朽落后的封建制度 D.实现社会的转型
12.“市场的扩张赶不上生产的增长……资本主义产生了新的恶性循环”。罗斯福为缓解这一矛盾而采取的直接措施是
A.建立社会保障制度 B.推出《全国工业复兴法》
C.整顿财政金融体系 D.实行救济与“以工代赈”
13.在美国人眼里,20世纪30年代的画面就是关闭的工厂、贫困的乡村和收容失业者的住宅。这一画面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A.工人运动的高涨 B.三角贸易的盛行
C.自然灾害的频发 D.经济危机的发生
14.素有“铁娘子”称号的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入认为:“(英国)社会有一个梯子和一张安全网,梯子用来供人们自己努力改善生活,安全网则用来防止入们跌入深渊。”其中“安全网”指的是
A.第三产业兴起 B.社会保障制度
C.“以工代赈” D.计算机网络
15.1927年12月,联共(布)第十五次代表会决议提出"在合作化基础上,把个体小农经济联合起来,改造成为大规模的集体经济,。从1929年起,苏联建立机器拖拉机站,从组织上、物质技术上帮助集体农庄巩固和发展。苏联此举的主要目的是
A.改善农业生产落后面貌 B.适应工业化发展需要
C.加快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D.实现工农业协调发展
16.戈尔巴乔夫改革给我们最重要的经验教训是
A.改革应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改革的宏观决策和配套措施要跟上
C.改革步伐要稳定,不能急于求成 D.改革应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并与本国实际相结合
17.1947年,在美国的推动下,23个国家签署了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取消阻碍自由贸易的制约性贸易准则。美国这样做旨在
A.构建符合自身利益的贸易体系 B.加快世界一体化的进程
C.应对来自苏联方面的巨大挑战 D.解决国际上的经济争端
18.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数据,从1993年到2002年,墨西哥向美国的出口增长了234%,向加拿大的出口增长了203%。而墨西哥的贫困率,则从1984—1994年的平均34%上升到1999年的60%。这组数据说明加入北美自由贸易区
A.促进了墨西哥的经济发展 B.对墨西哥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C.顺应了世界经济发展趋势 D.对墨西哥整体而言利大于弊
19.新冠肺炎已发展为百年一遇的全球大流行病,在此背景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2020年初对全球主要国家经济形势进行了预测,依据如表可知
2019年GDP (万亿美元) 2019年GDP 增速(%) 2020年GDP 增速预测(%) 2021年GDP 增速预测(%)
全球 86.6 2.9 -4.9 5.4
美国 21.43 2.3 -8.0 4.5
日本 5.36 0.7 -5.8 2.4
德国 4.42 0.6 -7.8 5.4
中国 14.1 6.1 1.0 8.2
A.世界各国正逐渐摆脱疫情困扰 B.中国国际地位得到进一步提高
C.疫情推动全球金融秩序的重建 D.中国引领世界经济复苏与增长
20.沈括的《梦溪笔谈》中记载:“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此项发明指的是
A.雕版印刷术 B.指南针 C.活字印刷术 D.造纸术
21.15—16世纪是世界历史发展的重要时期,人类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以下能够代表这个时代历史特征的新事物和新名词是
A.“日心说”、地理大发现、文艺复兴 B.资本主义、文艺复兴、工业革命
C.城市出现、地理大发现、科学革命 D.商业革命、崭新大陆、理性王国
22.下列与生物进化论诞生的社会条件不符的是
A.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 B.电气时代的到来
C.启蒙运动的发展 D.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和发展
23.1876年,王韬和传教士傅兰雅等人筹建主持了近代新型学府——上海格致书院,书院将考试题目登载在《申报》,应试者邮寄征文,由书院评定等级,发给奖金,并将优秀文章集中刊登出版。下表是格致书院考课命题节选(1888-1894年),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时间 题目 命题与鉴定人 官职身份
1888年 近日北边防务轻重缓急何在论 胡芸楣 广西按察使
1889年 印度与中国在国际茶叶市场上的竞争问题 李鸿章 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
1890年 中国制造金银货币问题 吴福茨 宁绍台道
1891年 物体凝流二质论 刘坤一 两江总督兼南洋大臣
1892年 德奥合纵与俄法连横论 李鸿章 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
1893年 中国能开议院否 郑观应 招商局总办
1894年 紧备水军直捣东瀛议 刘麒祥 苏松太道
A.救亡图存仍然处于器物变革阶段 B.开启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尝试
C.国人对国家出路的探索日渐深入 D.列强瓜分中国导致民族觉醒
24.1923年,一次在学界的民意测验结果显示:俄国与美国,谁是中国之友?在被调查的1007人中,497人选择俄国,107人选择美国,认为俄、美均非中国之友者有226人,而认为俄、美均是者12人。这主要反映
A.美国形象遭到华盛顿会议的破坏 B.社会主义思潮在中国影响增强
C.向西方学习的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D.“联俄”主张得到民众广泛支持
25.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推动了国民大革命运动的蓬勃发展。这次合作得以实现的政治基础是
A.三民主义 B.三大政策 C.民主革命纲领 D.新三民主义
26.毛泽东思想的创立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以下能够反映抗日战争时期的历史文献是
A.《论十大关系》 B.《论人民民主专政》
C.《新民主主义论》 D.《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27.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评论员文章,引发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这次讨论
A.做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 B.实现了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C.为历史性转折作了思想理论准备 D.科学总结新中国成立32年的历史
28.2010年9月12日,我国火星试验志愿者在模拟舱度过百日,这次试验的目的是模拟载人飞船飞向火星。在此之前,中国完成了从人造地球卫星上天到实现载人航天的标志性事件分别是
A.“东方红一号”和“长征1号”发射成功 B.“东方红一号”和“神舟五号”发射成功
C.“神舟五号”和“长征2号”发射成功 D.“神舟五号”和“长征1号”发射成功
29.1956年5月18日,九三学社召开座谈会。30多位参加制定全国科学发展规划的科学家提出:在学术上一定要争,争论才能发展;要有独立思考的精神,勇于提出争论。这一提议
A.表明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根本变化 B.贯彻执行了“百家争鸣”的方针
C.响应了国家提出的“百花齐放”的方针 D.奠定了“科教兴国”的理论基础
30.1861年,美国作家戴维斯在小说《铁厂一生》中,这样描述当时美国的东部城市:“空气污浊、湿冷……层层叠叠的浓烟从铸铁厂巨大的烟囱里滚滚而出”微博,“码头上、肮脏的小船上、发黄的河水上,到处都是烟——它黏在屋前的油污层上,落在两棵发黄的杨树上,贴在行人的脸上”。戴维斯的描述
A.揭露了垄断资本主义的罪恶 B.以浪漫主义手法展现历史真实
C.批判了工业化对环境的破坏 D.体现了现代主义对现实的反叛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其中31题12分,32题15分,33题13分,共40分)
31.( 12 分)公元前800—前200年,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各民族不同的思想原则塑造了不同的文化传统。至今仍有重要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礼记·礼运》
材料二 当民主制度在希腊各邦相继建立后,古希腊公民的个人作用和价值得到完美体现,使得人性得到高度尊重,自由成为了古希腊人的追求。于是,“世界上第一次有了思想自由”。
——摘编自刘泠然《由古代希腊文化探其人文精神》
材料三 中国传统文化对全球化本质内容究竟有哪些蕴含,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四个观念和原则:第一,“天下为公”、世界“大同”。第二,“以和为贵”、“亲仁善邻”、“协作万邦”。第三,实行“开户牖”、互学习、兼收并蓄,“携手共进”。第四,反对侵略战争,维护祖国统一。
——摘编自李镇明《中国传统文化与全球化》
(1)材料一的思想主张来源于中国古代哪一思想流派?该派别思想主张的核心是什么?( 2 分)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所述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 8 分)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当今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 2 分)
32.( 15 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700年英国国会通过了禁止棉纺织品进口的法令,导致了深受英国公众喜爱的棉织品价格上涨。与毛纺织业相比,棉纺织业所受旧传统的束缚较少,改造起来,较为容易。棉纺织品以其价廉物美的长处在世界销路日好,市场需求直接促进了英国棉纺织的发展。对金钱的无止尽的追求,促使资本家不断改进原有的生产工具,从而为机器的发明和使用创造了条件。1785年,瓦特发明的蒸汽机首先应用于棉纺织业。纺织工业的迅速兴起,也带动了其他工业的发展。1820年,英国工业品产量已占世界总产量的一半。压倒各国的制造业与贸易,建立起英国的经济霸权,使英国在世界经济中占有垄断地位,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工厂”。
—-―摘编自罗洪洋《英国工业革命与中国洋务运动的比较》
材料二 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洋务派开始创办近代民用企业,把现代化运动导向了社会经济领域。洋务派认识到国防军事的现代化有赖于经济的现代化,“船炮机器之用,非铁不成,非煤不济”。维护民族独立,抵御外国经济侵略,也是洋务派转向经济现代化的重要原因之一。民用企业多以官办、官督商办、官商合办等几种形式出现,采用雇佣劳动关系和资本主义的经营管理方式,因而在中国第一次引进了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
——―摘编自王继平《洋务运动与中国现代化》
(1)根据材料一,概括棉纺织业在英国兴起的原因。( 8 分)
(2)根据材料二,分析洋务派创办民用工业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 4 分)
(3)根据上述材料,比较英国工业革命与中国洋务运动的共同点。( 3 分)
33.( 13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人有多元、复合的特征,故人文关怀必须通过多方位多角度的途径来实现,子曰:“克己复礼为仁”,实现“礼之用,和为贵”,构建一种全面的和谐关系体现对人的整体关怀,进而实现对整个社会的人文关怀。以“仁爱”为出发点与核心,将“孝”定为伦理的起点,以“中庸”为方式构建良好人际关系,培养“浩然正气”,提高个人修养,养成高尚道德情操。传统文化还尊重人的自主性,老子认为“道法自然”,在人与自然的相互依存与相辅相成中实现精神自由与灵魂安顿,以“仁民而爱物”之心,实现“天下一家,万物一体”的博爱情怀。
——摘编自杜喆《中国传统文化人文关怀思想研究》
材料二 对个人命运、价值和尊严的关注是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一种最基本的信念。西方人文主义者力图以科学和理性来反对中世纪独断主义的封建神学,以解放神学统治下的人和自然。他们从反对神学对人的统治出发,追求现实的人生幸福,要求恢复人的各种权利,他们把神权与人权对立起来,认为只有推翻封建神权的统治,才能彻底解放人自己。他们强调个体的自由,注重个人的奋斗和个人的权利,私人的权利和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彼得拉克说:“我不想变成上帝,我自己是凡人,我只要求凡人的幸福。”在对待人与自然的关系上,西方人文主义强调以人的欲望、要求作为出发点,对自然采取征服、掠夺的方式,强调“天人相争”的观念。
——摘编自杨春苑、李春荣《论西方人文主义》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人文关怀的特点。( 4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方人文主义与中国古代人文关怀的不同之处,并分析原因。( 6分)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古代中国人文关怀和近代西方人文主义的共同价值( 3分)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