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河西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PDF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天津市河西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PDF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65.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7-08 07:25:28

文档简介

高一年级语文参考答案
一、(16 分,每小题 2分)
1.B 2.B 3.D 4.C.“贞观”是年号,不是庙号。
5.B
6.D.“族”的意思应为“灭族、消灭”,句意:消灭秦王朝的是秦王朝自己。故选 D。
7. B
8. (D.“具体论证了‘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的道理”错误。齐国是附随秦国,而
燕国和赵国是“用武而不终”,他们都没有“赂秦”,所以并不能论证“赂秦而力亏,破
灭之道也”的道理,而是论证了“不赂者以赂者丧”的道理。故选 D。)
二、(6 分)
9. B
10. D
11. A
三、(6 分)
12. C
13. B
14. D
四、(16 分)
15. (5 分)正值朝廷大规模考核官吏,李默叮嘱门吏谢绝宾客(拜访),一同当值的大
臣也不要在公余私下相见。(采分点:会,计,戒,谢,燕见。)
16.(5 分)(1)C(2 分)
(2)①梅树长在野桥旁,无人管领,任随明月做它的的主人;长在寒谷中,只要有根在,
到了春天依然会抽枝吐蕊(1 分)。②表达了诗人对梅花远离尘嚣、自由自在、清高疏放
(1 分)、执着坚贞、百折不回品性的由衷赞美。(1 分)
17.(6 分)(1)风乎舞雩 咏而归
(2)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
(3)奉之弥繁 侵之愈急
五、(12 分)
18. C(2 分)
19.(4 分) ①用较多笔墨写老子、孔子、孟子等人的作品,是为了同庄子的作品进行对
比,(1 分)通过对比衬托出《庄子》语言和内容的诙谐幽默、洒脱自然的独特魅力。(1
分)②充实了文章内容,开拓了思路,(1分)增强了文化色彩和底蕴(1 分)。
20.(6 分)①庄子的创作体现出崇尚自然、淡泊功名、追求自由独立的个性。(2 分)这
是由于他极少有牵绊,并且那个时代是思想之花竞相绽放的时代。(1 分)②屈原的创作
高一语文参考答案 第 1 页(共 2 页)
体现出爱国忧民、洁身自好、为理想献身的精神。(2 分)这是由于他辅佐的君主昏聩,
他被流放,但他对昏君仍充满痴迷和幻想,并且将昏君、国家、人民连在一起,不惜以
自己的血肉之躯来爱国,却得不到人们的理解,心中充满痛苦。(1 分)
六、(4 分)
21.
(1)C (2 分)
(2)(2 分)参考示例:
林黛玉:才华横溢,妙赞海棠勇夺魁;多愁善感,悲葬落花苦自伤。
薛宝钗:佳人婉婉,金玉良缘今生定;文采洋洋,举案齐眉眷属成。
七、略(40 分)
参考立意:
1.以志向为灯塔,以行动为船桨。
2.坚定志向,勇往直前。
3.志向映初心,奋斗谱新篇。
4.用行动浇灌志向之花。
5.展有为姿态,圆人生梦想。
高一语文参考答案 第 2 页(共 2 页)高一年级语文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 28 分)
一、(16 分,每小题 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题题。(6分,每题 2分)
表情包创意古已有之,例如中国古代戏曲的脸谱。脸谱是通行于剧场的表情符号。通
常,红色绘制的脸谱表示忠义刚烈,黑色绘制表示正直勇猛,白色绘制往往作为奸臣的标
记,如此等等。三尺戏台划分出的善与恶的道德阵营,观众在激烈的戏剧冲突之中识别忠
臣义士与奸贼小人的区别。道德褒贬与脸谱风格之间显而易见的呼应表明,古代戏曲擅长
提炼与夸大角色的性格特征,进而归纳为某种相对固定的类型。这些角色代表了一个单纯
而强烈的世界:是非分明,爱憎透彻,尽量祛除犹豫、妥协、矛盾、宽宥与谅解等暧昧的
情感成分。
相形之下,孵化表情包的那一部分网络文化无法适应如此刚烈的气质。 的
痛斥, 的赴死, 的悲伤, 的离别,古代戏曲垂青的那些情
节过于沉重,以至于不堪重负。如今的表情包是一种“软性”的符号,卡通柔和的表达更
为适合这一代人的温情与宽容,令人开怀的幽默则显现了出色的智商与情商。人们喜欢轻
松地发一个表情包:萌萌哒!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义无反顾 慷慨激昂 令人动容 撼人心魄
B.慷慨激昂 义无反顾 撼人心魄 令人动容
C.撼人心魄 慷慨激昂 令人动容 义无反顾
D.慷慨激昂 令人动容 撼人心魄 义无反顾
2.下列各项中,和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全都不同的一项是( )
A.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B.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C.只恐双溪蚱蜢舟,载不动,许多愁。
D.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三尺戏台划分出的善与恶的道德阵营,观众在激烈的戏剧冲突之中识别忠臣义士与奸贼
小人。
B.三尺戏台划分出了善与恶的道德阵营,让观众在激烈的戏剧冲突之中识别忠臣义士与奸
贼小人的区别。
C.三尺戏台划分出的善与恶的道德阵营,让观众在激烈的戏剧冲突之中识别忠臣义士与奸
贼小人的区别。
D.三尺戏台划分出了善与恶的道德阵营,观众在激烈的戏剧冲突之中识别忠臣义士与奸贼
高一语文 第 1 页(共 10页)
小人。
4.下列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魏征,字玄成,唐代文学家、政治家、思想家。曾任谏议大夫,封郑国公,世称魏郑
公。以敢于直谏著称,史以“诤臣”称之。
B.“论”是中国古代一种论文文体。《昭明文选》里将“论”分为两类:一是史论,二是
政论。政论即“学士大夫议论古今时世人物或评经史之言”,如《六国论》。
C.“贞观”,是唐朝太宗皇帝李世民的庙号。称庙号,是对已死皇帝的敬称。
D.《答司马谏议书》选自《临川先生集》。作者王安石(1021—1086),北宋政治家、
思想家和文学家。字介甫,号半山。江西临川(今江西抚州)人,世称临川先生。
5.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戏剧不懂得平静地过日子, , 。 , , , 。
①《雷雨》中,曹禺把 20 世纪 30 年代压迫者与被压迫者之间无法调和的阶级矛盾
②这样,人物的性格就得到了自然的艺术显现
③它需要不断地掀起冲突的浪潮
④把两家三十年来错综复杂的血缘关系和爱情纠葛集中在一天的特定环境中
⑤使人物在相互冲突中撞击出性格火花
⑥集中于周、鲁两家的冲突氛围内
A.①③⑥⑤④② B.③⑤①⑥④② C.③⑤①④⑥② D.①⑤③⑥④②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齐楚之精.英. 精英:金玉珍宝等物
B.谦冲而自牧. 牧:调养
C.弃掷逦.迤. 逦迤:连续不断
D.族.秦者秦也 族:聚集
7.下列句子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震之以威怒
A.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
B.虽董之以严刑
C.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
D.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谏太宗十思疏》的上奏,正值繁荣的“贞观之治”时期;作者以其敏锐的眼光洞察到
唐太宗逐渐滋长的贪图享乐、喜好骄奢的思想,并且敢于犯颜直谏。
B.《答司马谏议书》通过对司马光指责自己的几个方面的辩驳,从而批驳了保守派的不恤
国事、墨守成规的状况,表明自己的推行新法的坚决态度。
高一语文 第 2 页(共 10页)
C.《阿房宫赋》首先对阿房宫的建筑风貌进行总体性地描述。“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
阿房出。”这四句话用非常简练的语言写出了秦统一天下的气势和阿房宫的建成。
D.《六国论》以齐、燕、赵三国灭亡的进程,具体论证了“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的
道理。
二、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 9~11 题。(6分,每题 2分)
古典诗文中的扁舟意象
扁舟是中国古典诗文中最常见的意象之一,承载着中国古代文人淡泊世事、悠然自得
的情感,形成了独特的扁舟情结。最早的扁舟,并非失意文人所特有,也不具备悲凉或者
超脱的韵味。《史记》载:“范蠡既雪会稽之耻,乃乘扁舟浮于江湖。”这里的扁舟有隐
遁之味,丝毫没有落魄江湖、身处世外的冷寂色彩。
扁舟在古代文人眼里,不仅仅是一只小船,它随着无数文人跌宕坎坷命运的无限延伸,
演化为一种绝处逢生的处世观。在儒家提倡的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处世准则支
配下,古代文人或积极入世,或隐身出世。对于潦倒困厄的人来说,扁舟是他们寻求再生
的一支苇草。
漂泊是古代知识分子的宿命,也是扁舟意象的基本蕴含。古代知识分子或为生计、或
为科举、或被放逐,他们背井离乡,天涯漂泊,充满无尽的羁旅乡愁。扁舟既是游子漂泊
的凭靠,也是其羁旅之愁的寄托。唐代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有“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
相思明月楼”的诗句,其中扁舟承载着游子无尽的漂泊之苦和思乡之情。杜甫诗中的扁舟
意象出现得最频繁,表现漂泊思乡的意绪也最强烈。他诗中的扁舟意象,承载着诗人生活
的苦难和不幸,是古代知识分子追求理想、历尽艰辛的典型写照。
扁舟意象的另一典型蕴含是自由。庄子说饱食而遨游,泛若不系之舟,虚而遨游者也。
这是古代知识分子的人生理想。现实有太多压抑和束缚,他们渴望在扁舟中获得精神的自
由。苏轼在《前赤壁赋》中“借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这一境象,表达了他面对
被贬谪的处境,渴望摆脱精神苦闷,追求自由生活的强烈愿望。张孝祥的《念奴娇 过洞
庭》以温和沉浸的心态,表达了与苏轼同样的心境:“玉鉴琼田三万顷,著我扁舟一叶。
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一条小船附着于万顷碧波之上,在碧波中自由自在地轻漾,
充溢着一种皈依自然、天人合一的宇宙意识和自由精神。
隐居是古代知识分子仕途失意的无奈选择及功成身退的理想归宿,是他们最后的精神
家园。扁舟意象中既蕴含着他们人生的理想与期冀,也蕴含着他们失意的痛苦和灵魂的呼
唤。范蠡是古代文人功成身退的典范,但更多人却是因仕途坎坷和无奈而萌生隐居念头,
使扁舟成为他们仕途失意而隐居的一个意象。苏轼被贬黄州,写下“小舟从此逝,沧海寄
余生”的诗句,流露出过隐居生活的念头。李白“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表明了他在现实压抑下,欲放浪江湖,过隐逸生活的强烈愿望。
在常见的扁舟意象中,无论是矢志漂泊,还是追求自由,抑或是失意隐居,无不是中
国古代文人心路历程的写照,虽蕴含仕途坎坷失意的无奈与消极,但为后世树立了忧国爱
民、愤世嫉俗、自由洒脱的光辉典范。
高一语文 第 3 页(共 10页)
(有删改)
9.关于扁舟的理解,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古典诗文中的扁舟作为最常见的意象之一寄托着中国古代文人淡泊世事、悠然自得
的情感。
B.最早的扁舟意象,有着隐遁之味,也充溢着悲凉或超脱的韵味。
C.在中国古代文人眼里,扁舟不仅是一只小船,它演化为文人在跌宕坎坷命运中绝处逢生
的处世观。
D.对潦倒困厄的文人来说,扁舟是他们心路历程的写照,是他们寻求再生的一支苇草。
10.关于最常见的扁舟意象蕴含的理解,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古代羁旅乡愁中,扁舟承载着游子无尽的漂泊之苦和思乡之情,成为羁旅之愁的寄托。
B.扁舟意象的典型蕴含寄托着古代知识分子追求自由生活、渴望摆脱精神苦闷的愿望,具
有一种皈依自然的意识。
C.常见的扁舟意象往往蕴含着古代知识分子过隐逸生活的愿望,让人感受到他们失意的痛
苦和灵魂的呼唤。
D.范蠡和李白、苏轼一样,因仕途坎坷和无奈而萌生隐居念头,使扁舟成为他仕途失意而
隐居的意象。
11.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A.最早的扁舟,并非失意文人所特有,它涂满了落魄江湖、身处世外的冷寂色彩。
B.杜甫诗中的扁舟意象,最强烈地表现了漂泊思乡的意绪,蕴含着作者生活的苦难和不幸。
C.扁舟意象蕴含着古代知识分子仕途失意的无奈选择及功成身退的理想,成为他们最后的
精神家园。
D.常见的扁舟意象蕴含了古代知识分子忧国爱民、愤世嫉俗、自由洒脱的情怀,也流露出
了仕途坎坷失意的倾诉。
三、(6 分,每小题 2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 12~14 题。
李默,字时言,瓯宁人。正德十六年进士,选庶吉士。嘉靖初,改户部主事,进兵部
员.外.郎.。调吏部,历验封郎中。真人邵元节贵幸,请封诰,默执不予。十一年为武会.试.同
考官。屡迁浙江左布政使,入为太常卿,掌南京国.子.监.事。博士等官得与科道选,自默发
之。历吏部左、右侍郎,代夏邦谟为尚书。自正德初焦芳、张彩后,吏部无侍郎拜尚书者。
默出帝特简,盖异数也。严嵩柄政,擅黜陟权,默每持己意,嵩衔之。会推辽东巡抚,列
布政使张臬、谢存儒以上。帝问嵩嵩言其不任夺默职为民以万镗代默掌铨仅七月逾年镗罢
特旨复用默命入直西内赐真庐许苑中乘马寻进太子少保。未几,复命兼翰林学士。给事中
梁梦龙劾默徇私,帝为责梦龙。会大计群吏,默戒门下谢宾客,同直大臣亦不得燕见。嵩
甚恨。赵文华视师还,默气折之。总督杨宜罢,嵩、文华欲用胡宗宪,默推王诰代,两人
恨滋甚。初,文华为帝言余倭无几,而巡按御史周如斗以败状闻。帝疑,数诘嵩。文华谋
高一语文 第 4 页(共 10页)
所以自解,稔帝喜告讦。会默试选人策问,言“汉武、唐宪以英睿兴盛业,晚节用匪人而
败”,遂奏默诽谤。帝大怒,下礼部及法司议。奏默偏执自用,失大臣体;所引汉、唐事,
非所宜言。帝责礼部尚书王用宾等党护,各夺俸三月。而下默诏狱,锢于狱,默竟瘐.死.,
时三十五年二月也。默博雅有才辨,以气自豪。有所恃,不附嵩。凡有铨除,与争可否,
气甚壮。默既得罪,继之者视嵩父子意,承顺惟谨,吏部权尽失。隆庆中,复默官,予祭
葬。万历中,赐谥文愍。
(节选自《明史·李默传》)
1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帝问嵩/嵩言其不任/夺默职为民/以万镗代默/掌铨仅七月/逾年/镗罢/特旨复
用默/命人直西内/赐直庐/许苑中乘马/
B.帝问嵩/嵩言其不任/夺默职为民/以万镗代/默掌铨仅七月/逾年/镗罢/特旨复
用默/命入直/西内赐直庐/许苑中乘马/
C.帝问嵩/嵩言其不任/夺默职为民/以万镗代/默掌铨仅七月/逾年/镗罢/特旨复
用默/命入直西内/赐直庐/许苑中乘马/
D.帝问嵩/嵩言其不任/夺默职为民/以万镗代默/掌铨仅七月/逾年/镗罢/特旨复
用默/命入直/西内赐直庐/许苑中乘马/
1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员外郎是中国古代的官职,是在郎官的定员之外设置的职位。
B.会试是中国古代科举考试的一种,由礼部主持,及格者称为进士。
C.国子监是我国封建时代最高的教育管理机关,有的朝代兼为最高学府。
D.瘐死,古代指犯人在监狱中因饥寒而死,后来也泛指在监狱中病死。
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默秉公持正,办事坚持原则。他担任吏部验封郎中时,道士邵元节深得皇上信任,地
位显贵,请求朝廷授予封赠的诰命,但李默坚决不同意。
B.李默才干突出,受到破格任用。他掌管南京国子监后,博士等官员可以参与科道官的选
拔;他接任吏部尚书,改变了吏部多年来没有由侍郎升任尚书的格局。
C.李默刚正不阿,决不同流合污。他以气势力压严嵩的心腹赵文华,坚决抵制严嵩及其同
伙结党营私,针锋相对地推举王诰担任总督职务。
D.李默正气凛然,招致奸党忌恨。赵文华谎报军情后,为了自保而诬告李默,皇上听信谗
言,责成礼部及司法部门处置,礼部尚书王用宾将李默定罪入狱。
高一语文 第 5 页(共 10页)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 共 72 分)
四、(16分)
15.把下面文言文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5 分)
会大计群吏,默戒门下谢宾客,同直大臣亦不得燕见。
16.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5分)
梅花
张道洽
行尽荒林一径苔,竹梢深处数枝开。
绝知南雪羞相并,欲嫁东风耻自媒。
无主野桥随月管,有根寒谷也春回。
醉余不睡庭前地,只恐忽吹花落来。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诗人好不容易寻到数枝梅花,荒林、野径、苔、竹等烘托了梅的品性。
B.因为南雪易于融化而梅花不易凋落,诗人认为梅花羞于与向阳之雪为伍。
C.梅花不是不愿委身于东风,只是它以自我炫耀、自荐为耻,希望有人引荐。
D.诗人酒醉之后不愿睡到庭前梅树近旁,是怕污损阵风吹来落下的花瓣。
(2)诗的颈联有何含意?从中可以看出作者怎样的态度?(3 分)
17.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 分,每空 1 分)
(1)《侍坐》篇中,面对孔子的询问,曾皙描绘了一幅在大自然里沐浴临风,一路酣歌
的美丽动人的景象:“浴乎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 , 。(《阿房宫赋》)
(3)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六国论》)
五、(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8~20 题。
与庄子和屈原一起飞翔
朱以撒
①商丘是一座文化古镇,历史上产生过许多杰出的文化名人,他们曾经在文化领域创
造过辉煌。深秋,在商丘的土地上走动,抬眼便可望见脱光绿叶的枝条。这时便可以看到
挂在树杈上的一个个空巢。巢的主人都往南方过冬去了,它们有着矫健的翅膀,随着时节
高一语文 第 6 页(共 10页)
的转凉,毅然起飞,抛弃当时辛劳筑就的巢。巢无法跟着飞翔,随着黄叶落尽而暴露无遗,
秋风秋雨扑击着它,空巢就日渐一日地残破了。
②这时我想起商丘的一个古人——庄子。庄子和远行的鸟一样,善于飞翔。
③我接触庄子的文字是在读大学的时候,当时把他的作品和老子、孔子、孟子、韩非
子的作品比较起来读。老子的文字辞约义丰,简练过了头,就让人恍兮惚兮一时摸不着头
脑;孔子的文字要比前者生动一些,有的形象到足以令读者倾倒;孟子的学说虽说是孔学
的发展,但在描述上走向更精美细腻的刻画;至于韩非子的文字,善以寓言出手,挥洒轻
松里,笑后颇寻思。我一直觉得这些文字如与庄子的文采相比,毫无疑问是素了些。在这
里,我们可以知道这只大鸟如何飞翔。
④飞翔的庄子是因为他极少有牵绊,以至于他的思绪上九天下九渊无所不达。他的笔
墨华章,我一直以为是梦境行程中的记录,那么窈兮冥兮,总是染上一层梦幻般的色彩,
创造出超现实的幻觉氛围来。读他的《逍遥游》,首句突兀而起:“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啧啧,真
让人叫绝。那时候的人,自然属性那么浓郁,科学的利器离他们那么遥远,却居然生出这
样的浪漫情调。
⑤像庄子这般心灵善飞的人,是那个善于表现的时代的硕果。那个时代是思想之花竞
相绽放的时代。庄子是那时的一首诗,一首自由磅礴灵气冲天的长诗。庄子异于常人,他
的笔墨里,不时就出现一系列怪状错落的意象,姑射山神人、浑沌、水、镜,都成了超时
空的象征,这是常人难以理喻的。
⑥在我记住庄子的这个深秋,也记起了屈原。从生命的状态上说,屈原也算是一个能
够飞翔的人。由于这个相似之处,放在一起比较才更有兴味。
⑦不同的是屈原不像庄子飞翔得那般轻松自如,他的牵挂太沉重了,他的心灵带着镣
铐在飞,短暂的忘忧之后,又是深深的痛苦。后人看得比较痛心的是他对昏聩的楚怀王的
痴迷和幻想,在他眼里,楚怀王、楚山楚水楚民都是连为一体的。屈原不惜以自己的血肉
之躯肩住那已经走向衰败的楚国车轮子,可是谁来顾念他那逝水流年呢?
⑧屈原是在远离朝廷后开始心灵飞翔的,洞庭、沅水、辰阳、溆浦、湘水还有汨罗江,
是这么水天相接或地广人稀,他的心境变得阔大起来。朝廷是回不去的,思路却异常发达
和奇诡,他的腕下涌现出许多神灵仙人、虬龙鸾凤、香草美人。他让自己也生活在这个由
自己的想象编织成的意象世界里,自己也能饮朝露,食落英,浑身佩带着江蓠、辟芷、芰
荷,散发着清香,宛若神仙一般。这个时候,应该是屈原最快乐的时候,他远离了龌龊,
亲近了美好,可以自由自在地飞翔。
⑨如果说庄子的处世有一种怡然自得和自由不羁的平民气味,那么屈原的处世则很有
几分英雄主义的色彩。
⑩庄子和屈原是那个时代令人瞩目的人物,又是耐得住今人慢慢咀嚼的。而今人翅膀
高一语文 第 7 页(共 10页)
上牵绊越来越多了,浪漫飞翔真有些为难。因为,那种岁月深处的古典浪漫已经被现代的
潮水浸湿了翅羽,成了一个遥远的梦影。有时候会不由自主地打开书本,随便一瞥就能望
得见《逍遥游》和《离骚》,不由自主地,心就回到那久远的神秘里,和他们一道飞翔。
(摘自《庄子文化》,有删节)
18.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文章以“飞翔”为线索贯穿全文,赋予飞翔深刻的内涵,采用夹叙夹议的手法,大胆展
开想象,形象而又全面地展现了庄子和屈原飞翔的一生。
B.尽管庄子和屈原都是能够飞翔的人,但庄子的飞翔极少有牵绊,而屈原则不像庄子飞翔
得那般轻松自如,因为庄子心灵善飞,而屈原则不然。
C.作者选用了庄子和屈原作品中一系列有代表性的意象来展现他们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
术特色,从中可以看出尽管庄子和屈原的作品展现出了不同的思想感情,但都具有浓厚的
浪漫主义色彩。
D.这篇文章语言十分生动传神,句式整散结合,运用了比喻、引用等修辞手法,引用《逍
遥游》的目的和作用主要是增添文化色彩和底蕴,显示作者有深厚的文化功底。
19.文章前半部分内容意在写庄子,可文章第③段为什么用较多笔墨写老子、孔子、孟子
等人的作品?(4 分)
20.请分别概括庄子和屈原的创作所表现出的不同的思想特色,并分析各自形成的原因。
(6 分)
六、(4 分)
21.整本书阅读
(1)下列不是《红楼梦》别名的一项是( )(2分)
A.《情僧录》 B.《风月宝鉴》
C.《金玉良缘》 D.《石头记》
(2)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对林黛玉、薛宝钗的形象认知。请以对联形式,选择其中一人,
写出你对她的评价。要求:有相关情节,有形象特点,不超过 25 个字。(2 分)
高一语文 第 8 页(共 10页)
七、(40 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40 分)
中华民族的昨天,可以说是“雄关漫道真如铁”;中华民族的今天,正可谓“人间正
道是沧桑”;中华民族的明天,可以说是“长风破浪会有时”。
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为国家的发展、民族的进步而努力拼搏。志之所趋,无远弗届(没
有不能到达的地方),穷山距海,不能限也;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则未来可
期。
以上材料给你什么启示?请以“有志与有为”为主题,结合自身发展,写一篇演讲稿,
在班会上演讲。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
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750 字。
高一语文 第 9 页(共 10页)
700
800
高一语文 第 10 页(共 10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