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级 八 科目 地理 任课教师 授课时间
课题 青藏地区:第二节三江源地区 授课类型 新课
课标依据 运用地图简要评价某区域的地理位置。 在地形图上识别某区域的主要地形类型,并描述区域的地形特征。 运用地图与气候统计图表归纳某区域的气候特征。 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说出某区域的产业结构与产业布局特点。
教学目标 通过阅读地图,确定三江源的位置,说出三江源是哪些大河的发源地,理解“中华水塔”的涵义,了解三江源面临的生态问题,知道保护三江源的重要措施。通过学习本课,学生具有关心环境、爱护环境的意识。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和正确处理人地关系的思想。
教学 重点 “中华水塔”的重要意义,三江源地区脆弱的生态环境。
教学 难点 河流探源,保护三江源的意义。
教学问题 1、三江源地区的位置、范围等自然特征。 2、模拟科学考察,探寻黄河源头(课本活动P93第1、2、3小题)。 3、认识保护高原湿地的意义(课本活动P96第1、2、3小题)。
教学媒体选择分析表
知识点 媒体类型 教学 作用
三江源地区地形图 图表、文字 提供事实,建立经验
自然保护区分布图 地图、文字 举例验证,建立概念
教学过程
问题 如何突破问题
1.三江源地区的位置、范围等自然特征。 学生通过阅读教材提供图文资料,学生通过预习后基本可以完成。
2.模拟科学考察,探寻黄河源头(课本活动P93第1、2、3小题)。 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结合教材内容,利用地图资料,完成教材活动P93第1、2、3小题:阅读下列两则材料,完成相关问题。材料一 1952年,黄河河源考察队认为约古宗列曲为黄河正源;1978年,科学考察队对约古宗列曲、卡日曲等源流进行了考察,认为卡日曲是黄河的正源。教师指导学生利用教材图片中信息综合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遇到的疑难问题。
3.认识保护高原湿地的意义(课本活动P96第1、2、3小题)。 学生结合教材资料综合分析,阅读课本95页内容,完成P96活动认识保护高原湿地的意义。 三江源地区环境的恶化对长江、黄河中下游地区有哪些影响?
小结 学生根据板书内容小结本节课知识点
作业 万唯中考试题研究精练本P37,1-3号完成基础题与创新题第10题,4-6号完成基础题。
板书设计 第二节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 一、江河源地 1.三江源地: 2.作用 二、三江源地区的保护 1.主要环境问题 2.危害 3.解决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