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学期6.4祖国的首都—北京 教学设计(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学期6.4祖国的首都—北京 教学设计(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2.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07-08 06:11: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年级 八 科目 地理 任课教师 授课时间
课题 第四节祖国首都—北京 授课类型 新课
课标依据 运用地图简要评价某区域的地理位置。 在地形图上识别某区域的主要地形类型,并描述区域的地形特征。 运用地图与气候统计图表归纳某区域的气候特征。 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说出某区域的产业结构与产业布局特点。
教学目标 通过地图和资料,分析北京之所以成为我国首都的地理、历史原因。总结北京作为我国政治、文化中心和国际交往城市的城市职能,了解北京古城的发展情况和主要名胜古迹,感受北京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文化底蕴。从感性认识升华到理性思考,认识城市的发展和特点激发热爱首都、热爱祖国的高尚情操和自豪感;培养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学 重点 北京的自然条件优势、城市职能
教学 难点 北京作为我国首都地理位置的优势
教学问题 1、北京位置地势等自然环境特征及历史文化;导学案自学内容; 2、小组合作学习:分析北京成为古都的自然条件及城址变迁。(课本活动P35第1、2 小题) 3、以故宫为例了解北京名胜古迹的保护,(课本活动P38与P42
教学媒体选择分析表
知识点 媒体类型 教学 作用
黄土高原地形图 图表、文字 提供事实,建立经验
水土保持治理图 地图、文字 举例验证,建立概念
教学过程
问题 如何突破问题
1.北京位置地势等自然环境特征及历史文化。 学生通过阅读教材提供图文资料,学生通过预习后基本可以完成。
2.分析北京成为古都的自然条件及城址变迁。 课堂活动:,完成课本35页的“活动”。完成第1、2题,同学合作共同完成这个“活动”的两个小题。 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结合教材内容,利用地图资料,完成教材活动P35页的“活动”。完成第1、2题,教师指导学生回顾上学期上册学习黄河流域的治理,并利用教材图片中信息综合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遇到的疑难问题。
3.以故宫为例了解北京名胜古迹的保护。 学生结合教材资料与自己认知经验,完成课本活动P38与P42北京名胜古迹的保护。
小结 学生根据板书内容小结本节课知识点
作业 万唯中考试题研究精练本P40,1-3号完成基础题与创新题第10题,4-6号完成基础题。
板书设计 第四节北京 政治中心 位置、地形 城市职能 历史悠久的古城 三、现代化的大都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