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级 八 科目 地理 任课教师 授课时间
课题 南方地区:第二节“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 授课类型 新课
课标依据 运用地图简要评价某区域的地理位置。 在地形图上识别某区域的主要地形类型,并描述区域的地形特征。 运用地图与气候统计图表归纳某区域的气候特征。 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说出某区域的产业结构与产业布局特点。
教学目标 通过阅读地图,学会对长江三角洲地区地图评价长江三角洲地理位置的优越性。掌握河流在长江三角洲地区发展中的作用,并能迁移运用到其他区域。长江三角洲地区为例,说明区域发展对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的影响。结合有关资料说明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地方文化特色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学生初步树立区域内协作、共同发展和区际公平的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学 重点 长江三角洲地区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教学 难点 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对生活的影响
教学问题 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位置、地形、气候等自然环境特征; 2、①分析以长江三角洲地区和成都平原为例,认识河流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课本活动P51第1、2、3 小题) ②认识区域发展对生活方式的影响(课本活动P52第1、2小题)成都平原位于长江的上游地区。结合图文材料,认识岷江对成都平原的影响。①说说岷江对成都平原农业发展的利和弊。②说说都江堰对成都平原农业发展的作用。 3. 读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分布图,知道该地区经济发展及辐射作用,通过课堂活动,理解区域发展对生活方式的影响。教材活动(P55认识区域发展对生活方式的影响),学生理解“同城效应”。
教学媒体选择分析表
知识点 媒体类型 教学 作用
长江三角洲地形图 图表、文字 提供事实,建立经验
城市分布图 地图、文字 举例验证,建立概念
教学过程
问题 如何突破问题
1.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位置、地形、气候等自然环境特征。 学生通过阅读教材提供图文资料,学生通过预习后基本可以完成。
2.①分析以长江三角洲地区和成都平原为例,认识河流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课本活动P51第1、2、3 小题) ②认识区域发展对生活方式的影响(课本活动P52第1、2小题)成都平原位于长江的上游地区。结合图文材料,认识岷江对成都平原的影响。①说说岷江对成都平原农业发展的利和弊。②说说都江堰对成都平原农业发展的作用。 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结合教材内容,利用地图资料,完成教材活动P52第1、2小题,教师指导学生回顾河流对城市分布的影响,并利用教材图片中信息综合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遇到的疑难问题。
3.读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分布图,知道该地区经济发展及辐射作用,通过课堂活动,理解区域发展对生活方式的影响。教材活动(P55认识区域发展对生活方式的影响),学生理解“同城效应”。 学生结合教材资料与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完成课本活动P55第1、2小题)
小结 学生根据板书内容小结本节课知识点
作业 万唯中考试题研究精练本P46,1-3号完成基础题与创新题第9题,4-6号完成基础题。
板书设计 第二节长江三角洲 一、江海交汇之地 1.位置和范围 2.交通优势 二、我国最大的城市群 1.核心城市及作用 2.“同城效应”条件 三、水乡的文化特色与旅游 1.著名的旅游景点: 2.旅游业发达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