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册试题一课一练1.3汽化和液化-北师大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八年级物理上册试题一课一练1.3汽化和液化-北师大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96.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07-08 15:46: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3汽化和液化
一、选择
1.如图所示,是桂北猫儿山上雨后形成的美丽雾气。关于雾的形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雾是从山中冒出来的烟 B.雾是水蒸气凝华成的小水珠
C.雾是从山中蒸发出来的水蒸气 D.雾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
2.以下对蒸发和沸腾这两种汽化现象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蒸发和沸腾都需要吸热
B.蒸发和沸腾都是由液态变为气态
C.蒸发和沸腾都可以在任何温度下发生
D.蒸发只发生在液体表面,沸腾是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汽化现象
3.夏天,人在电风扇下吹风感到凉爽,这是因为(  )
A.电风扇吹来的是冷风
B.电风扇吹风可降低室内温度
C.电风扇吹风可加速人体汗水的蒸发,吸收了皮肤的热
D.以上说法都正确
4.被100℃的水蒸气烫伤比被100℃的水烫伤更严重些,这是因为 ( )
A.水蒸气的温度比水高 B.水蒸气液化时要吸收大量的热
C.水蒸气比水传热快 D.水蒸气液化时要放出大量的热
5.(多选)下列能使蒸发变慢的措施是 ( )
A.用瓶子装酒精时加盖 B.用塑料袋包装蔬菜并放入冰箱冷藏室内
C.夏天,人们使用电风扇 D.把湿衣服展开晾在通风向阳处
6.小红吃雪糕时,看到雪糕周围冒“冷气”,由此她联想到了冬天用开水泡方便面时碗里冒“热气”的情景.以下是她对“冷气”和“热气”的思考,其中正确的是(  )
A.“冷气”和“热气”本质是相同的,他们都是汽化生成的水蒸气
B.“冷气”和“热气”本质是不同的,前者是小水珠,后者是水蒸气
C.“冷气”和“热气”本质是不同的,前者是液化形成的,后者是汽化形成的
D.“冷气”和“热气”本质是相同的,但水蒸气来源不同,前者来源于空气中、后者是由热水汽化生成
7.如图所示,对下列四幅图所描述的物理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
A.凝重的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放热 B.洁白的雪的形成是凝固现象,吸热
C.飘渺的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吸热 D.晶莹的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放热
8.液态氧、液态氮和液态二氧化碳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的沸点分别是-183℃、-196℃和-78.5℃。如果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用降温的办法来提取这些气体,那么当温度下降时,首先液化被分离出来的是( )
A.氧气 B.氮气
C.二氧化碳 D.三种气体同时液化,无法分离
9.室温是18℃。温度计在酒精中的示数是17℃,将温度计从酒精中取出来后,它的示数 ( )
A.会马上升高到18℃ B.仍然保持17℃不变
C.先下降,然后上升到18℃ 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10.加油站常年挂着“请熄火加油”“请不要使用手机”等标语,这样要求是为了防止火花点燃汽油引起火灾,因为在常温下汽油容易(  )
A.汽化 B.液化 C.凝华 D.升华
11.夏天,小雨将冰水和热水分别注入常温下的两只透明烧杯中,如图所示。一会儿发现两只烧杯的杯壁上都有一部分出现小水珠,变得模糊了。针对这一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两杯都在内壁出现了水珠
B.甲、乙两杯都在外壁出现了水珠
C.甲杯的内壁出现了水珠,乙杯的外壁出现了水珠
D.甲杯的外壁出现了水珠,乙杯的内壁出现了水珠
12.在“观察水沸腾”的实验中,不能看到的现象是(  )
A.开始加热时,水中就有大量气泡产生
B.沸腾过程中,水的温度保持不变
C.沸腾时,气泡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变大
D.沸腾过程中,水需不断加热
二、填空
1.物质从________态变成________态的现象,叫做汽化。
2.夏天,人站在电扇下感到凉爽,这是因为电风扇加快了______________缘故;若将一干燥的温度计放在电扇下吹,则温度计的示数将_______(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3.如图,是“观察水的沸腾”的实验过程中某一时刻的温度,此时水温是 ℃。三位同学作出的水的沸腾图象,其中正确的是 图。
4.在打扫教室清洁时,用湿抹布擦黑板,过一会儿黑板就会变干,这是水的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现象。夏天,从冰箱中取出一瓶饮料,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饮料瓶外表面,水蒸气在液化过程中要 (选填“吸热”或“放热”)。
5.在标准大气压下用降温的办法从空气中提取下表中的这些气体,那么温度下降时首先液化被分离出来的是 能用这种方法将它们分离出来,是因为它们的 不同。
物质 液态氧 液态氮 二氧化碳
沸点/℃ -180 -196 -78.5
6.吃冰棒和吹风扇都感到凉快,前者主要是利用 原理,后者是利用 原理。
7.晓月同学看到在沸腾油锅中取铁球的表演后,得知锅中的“油”是由油和醋组成的混合液体,油的沸点为287℃,醋的沸点只有60℃,当温度达到 ℃时液体就沸腾了,继续加热液体的温度 升高,表演时铁球的温度不可能超过 ℃。
8.冬天,人们长跑时从嘴里呼出的“白气”是 现象。在这一过程中需要 热。
9.观察水的沸腾:①水未达到沸点前,随着温度的升高,烧杯里脱离器壁上升的气泡数量逐渐 。②水沸腾后,不断加热,观察到温度计的示数 (填“升高”或“不变”)。停止加热,会看到杯内的水 沸腾。说明水在沸腾过程中要 热。
10.用蒸笼蒸馒头,是上层还是下层蒸格中的馒头先熟呢?小明仔细观察后发现:高温的水蒸气经过多层蒸格向上升,遇到冷的蒸笼盖时,大量水蒸气发生 现象, 很多热量,从而会使上层蒸格中的馒头先熟。
11.医用氧气瓶中的氧是以 存在的,它是通过对氧气在常温下增大压强的方法,使之 后贮存在氧气瓶中的。
12. 如图所示,将烧瓶内水沸腾时所产生的水蒸气通入试管A中,试管A放在装冷水的容器B内,过一段时间,观察到试管A中产生的现象是 ,同时看到温度计C的示数升高,这个实验说明了水蒸气液化时要 热量。
三、综合应用与实验探究
1.如图所示,让水蒸气从玻璃管中冒出来,喷到另一个盛有凉水的烧瓶上,将会发生什么现象?经过一段时间,烧瓶中凉水的温度有无变化?这个实验可用来探究什么问题?
2.在做“探究蒸发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时,小丽同学在两块相同的玻璃片上分别滴上一滴水,如图1所示,观察图中情景可知她主要探究蒸发快慢是否与 有关。小明同学则在两块相同的玻璃片上,分别滴一滴质量相同的水,如图2所示,观察图中情景可知他主要探究蒸发快慢是否与 有关。
3.小明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加热一定时间后,温度计的示数如图所示,此时水的温度为 ℃;
(2)当观察到 时,说明水已沸腾;
(3)水在沸腾过程中虽然温度不再升高,但酒精灯要持续加热,这说明液体在沸腾过程中要 ;
(4)图乙中能正确表示实验过程中水温度变化的图象是 (填“A”“B”“C”或“D”)。
4.图甲为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的实验装置,当水温上升到90℃时,每隔1分钟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直到水沸腾5分钟后,停止记录。
(1)图甲中温度计的示数为 。
(2)图乙是根据实验数据做出的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由图象可知,在当时的条件下,水的沸点是 ℃,你认为造成此结果的原因可能是 。(回答出一条即可)
(3)由乙图可知水的沸腾过程中特点是 。
(4)在实验过程中,如果加热时间过长的原因可能是 。(回答出一条即可)
5.住在非洲沙漠中的居民,由于没有电,夏天无法用冰箱保鲜食物,人们发明了一种“沙漠冰箱”--罐中罐。它是由一个内罐和一个外罐组成,两罐之间填上潮湿的沙子,如图所示,使用时将食物饮料放在内罐,罐口盖上湿布,然后放在干燥通风的地方,并经常在两罐间的沙子上撒些水,这样就能起到保鲜作用。请回答:
(1)经常在两罐间撒些水是为了 ;
(2)放在干燥通风的地方是为了 。
6. 如图所示,是模拟大自然中雨的形成的实验装置图。
(1)实验器材有:铁架台(铁夹、铁圈)、石棉网、 、烧瓶(开水)、火柴、 。
(2)组装实验装置时,先根据酒精灯火焰的高度,固定 ,放上石棉网;再将烧瓶用铁夹固定.
(3)往烧瓶中注入适量的热水,点燃酒精灯给烧杯加热.(切勿碰翻烧杯,小心烫伤)观察到液态的水变成 从烧瓶口冒出时生成的白雾。
(4)往瓶口的上方,倾斜着放置一金属盘,一段时间后,观察到金属盘的底部出现 ,握金属盘手的感觉是 。
(5)加热时烧瓶里的水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金属盘底部出现的水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答案
一、选择
1.D 2.C 3.C 4.D 5.AB 6.D 7.D 8.C 9.C 10.A 11.D 12.A
二、填空
1.液;气
2.汗液蒸发吸热;不变
3.85;丙
4.汽化;放热
5.二氧化碳;沸点
6.熔化吸热;蒸发吸热
7.60;不会;60
8.液化;放
9.增多;不变;停止;吸
10.液化;放出
11.液态;液化
12.试管壁有小水珠(液化);放出
三、综合应用与实验探究
1.(1)现象:烧瓶底部有水滴滴下,烧瓶中的凉水的温度会升高。(2)这是因为当高温的水蒸气喷到盛有凉水的烧瓶上时,水蒸气遇冷放热液化成水;由于烧瓶吸热,故瓶内的水温会升高,该实验可以研究液化放热。
2.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
3.(1)89;(2)温度计度数不变;(3)继续吸热;(4)A
4.(1)96℃;(2)98;气压小于1个标准大气压;(3)吸热但温度不变;(4)水的初温低
5.水蒸发吸热,有致冷作用,对食物可起到保鲜的作用;加快沙中水的蒸发
6.(1)酒精灯、金属盒; (2)铁圈; (3)水蒸气;(4)小水滴、发烫;(5)汽化、液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