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眉山市2022年中考历史真题试卷
一、选择题
1.(2022·眉山)古书上记载,春秋时期,人们已经用铁制农具耕种土地。最能印证此结论的是( )
A.多处春秋墓葬发掘出的铁农具 B.影视剧作品里的有关生产场景
C.民俗研究学者的相关学术文章 D.有关春秋时期的历史故事传说
2.(2022·眉山)下图是我国统一货币秦半两钱。下列对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半两形制沿用至今 B.“半两”字体是草书
C.春秋战国各国通用 D.促进交流巩固统一
3.(2022·眉山)思维导图是一种有效的学习工具,对历史学习有独特价值,下图是某同学绘制的思维导图,空白处应填的关键词是( )
A.君主专制 B.经济发展 C.思想控制 D.边疆管理
4.(2022·眉山)1854年,英、美、法三国向清政府提出修约要求。提出:“准英人随意往内地各处并海滨各城邑”,自由贸易,“往来无碍”;“俱不得在内地津关,重行征税”;“内地完全开放”等。这些要求旨在( )
A. 方便外国人来华旅游 B.进口更多的中国茶叶
C.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D.向中国出口更多粮食
5.(2022·眉山)近代著名爱国教育家张伯苓认为,经过体育训练,国民体格才能增强,道德才能得到提升,从而才有充足的精力为国家和民族的事业奋斗。由此可见他倡导( )
A.加强锻炼强身健体 B.发展体育救亡图存
C.学习西方发展教育 D.培养竞技为国增光
6.(2022·眉山)美国总统尼克松在一份对外报告中说,如果没有中国这个拥有7亿多人民的国家出力量,要建立稳定和持久的国际秩序是不可设想的。为此他( )
A.遏制中国的经济发展 B.以敌视态度对待中国
C.谋求中美关系正常化 D.放弃美国的国家利益
7.(2022·眉山)1949年我国粮食产量有2263.7亿斤。1978年粮食产量提高到6095亿斤。2014年粮食产量是12142亿斤。但由于土地减少、农村劳动力转移、大量耕地撂荒、种子问题和国际形势风云变幻等原因,我国粮食安全还面临严峻挑战。对此解读准确的是( )
A. 粮食已能够满足全国人民需要
B.粮食增产得益于党的农村政策
C.当前农村应发展经济作物生产
D.粮食增产但仍存粮食安全问题
8.(2022·眉山)古埃及最大的金字塔是胡夫金字塔,建于约公元前2600年,原塔高约146.5米,基底每边长230多米,用石200多万块,平均每块重2.5吨左右。这一工程的修建主要得益于( )
A.统治者胡夫很富有 B.科学技术领先于世
C.国家组织力量强大 D.建筑材料非常丰富
9.(2022·眉山)下图是某同学学习过程中绘制的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示意图,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
A.资产阶级革命始于16世纪的英国
B.各国革命因国情不同而各具特色
C.法国大革命影响了美国独立战争
D.资产阶级革命都清除了封建残余
10.(2022·眉山)1921年春,苏维埃政府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其主要内容有:以征收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实行自由贸易;允许私人经营中小企业;实行按劳取酬的工资制。这些政策措施( )
A. 促进了经济恢复 B.实现了共产主义
C.繁荣了文学艺术 D.改变了国际格局
11.(2022·眉山)1951年,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及卢森堡六国签订《巴黎条约》,成立欧洲煤钢共同体。1967年,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经济共同体及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合并成为欧洲共同体。1993年,欧盟宣告成立。这一发展过程反映了( )
A. 欧洲国际影响达到顶峰 B.世界政治格局彻底改变
C.欧洲实力已经超过美国 D.欧洲经济政治合作加强
12.(2022·眉山)据统计1997年世界贸易额达到7万亿美元。4万家跨国公司及其30万家子公司遍布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几乎所有经济领域和产业部门。这反映了( )
A.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 B.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
C.各国经济矛盾已消除 D.各国领土边界已消失
二、非选择题
13.(2022·眉山)回望来路,我们感慨万千;审视现实,胸中豪情万丈。
材料一:下面四幅图是一位画家为参加某主题画展创作的一组作品。
材料二: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及时果断地把全党和全国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1980年,中央决定兴办深圳、汕头、珠海、厦门4个经济特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也在全国各地逐步推广开来。2021年,我国基础研究经费、教育投资分别增长15.6%、11.7%,发明专利有效量359.7万件,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稳步提升。
(1)请你为这组参展作品拟写一则恰当的标题。
(2)运用所学知识,结合材料二,分析为什么会出现参展作品所反映的现象。
14.(2022·眉山)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唐朝时期,政府开办了医科学校,编写了《唐本草》;名医辈出,“药王”孙思邈写成《千金方》;鉴真东渡日本,在日本传授佛经,还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新罗引入中国的医学、天文、历算等科技成就。
——据统编版历史教科书七年级(下)
材料二:1941年至1942年,晋绥边区流感、伤寒、疟疾、天花等伴随自然灾害和战争流行频繁,严重影响了军民健康和部队战斗力。为此,边区党和政府组织人员编写《防疫宣传材料》,举办活动展示中西药,宣传科学防疫知识。新设医院、医药合作社,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诊治病患。鼓励研制中药、求秘方,吸引中医医生及中药商人来边区参与抗疫,弥补西医药的不足。还借鉴传统中医做法,实施交通阻断、隔离封村、打扫卫生等措施。多措并举,控制了疫情蔓延,为边区建设和抗战胜利打下了重要基础。
——摘编自张荣杰《抗战时期晋绥边区的全民防疫》
材料三: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在没有特效药的情况下,中国筛选出的“三药三方”正是在《伤寒杂病论》等古籍的经方基础上化裁而来。中医药积极参与全球抗疫,被多个国家借鉴和使用,成为抗疫防控中国方案的一大亮点。习近平特别指出“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是这次疫情防控的一大特点,也是中医药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生动实践”。
——摘编自《医圣祠前观古今,习近平“把脉”中医药发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朝医学发展的主要特点及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边区政府利用中医抗疫采取的措施和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医对当今国际社会抗疫的作用。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祖国中医的认识。
15.(2022·眉山)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黄旭华(1926——),“中国核潜艇之父”,共和国勋章获得者。生活在战乱时代的黄旭华少年求学时立志学习航空和造船,抵御外敌的侵略。1945年,黄旭华考入上海交通大学造船系。1958年黄旭华奉命调往中国“造船技术研究室”,负责我国第一代核潜艇的总体设计工作,从此隐姓埋名三十载。黄旭华带领团队从调查研究入手,在报纸杂志里面去寻找拼凑世界保密控制很严的核潜艇资料,在没有任何技术外援下用算盘和计算尺演算了数以亿计的数据,用了8年时间攻克了反应堆技术、艇体线型设计、水下发射等7个核潜艇关键技术,使中国在1964年成为世界上第5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1988年62岁的黄旭华亲自下潜300米,是世界核潜艇总设计师亲自深潜试验的第一人。
——摘编自《人民日报》《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痴心不改强国梦》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黄旭华获得共和国勋章的理由并简析他取得成就的原因。
16.(2022·眉山)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801-1911年英、法、德、美四国的人口情况表(单位:万人)
1801年 1851年 1881年 1901年 1911年
英国 889 1793 2597 3253 3607
法国 2735 3578 3740 3845 3919
德国 2400 3341 4523 5637 6493
美国 530 2319 5016 7600 9197
1800年,伦敦有近100万人,是当时欧洲最大的城市。1851年,伦敦人口达到236万。1801年,巴黎有将近55万人,1851年,巴黎人口达到100万以上。1800年,维也纳人口约为25万,柏林人口约为17万;到1850年,维也纳人口已超过44万,柏林人口达到42万。
——据统编版历史教科书九年级(下)
材料二:建国以来,我国人口的部分情况简表
时间 人口数量 来源
1949年 4.75亿 毛泽东《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1953年 6.02亿 1954年11月1日,《人民日报》发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关于全国人口调查登记结果的公报》
1957年 6.57亿 1960年《人民手册》P272
——据谢忠梁《中国历代人口略计表》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欧美主要国家人口发展的特点和影响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建国后我国人口发展的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人口发展的认识。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铁农工具和牛耕工具的使用
【解析】【分析】古书上记载,春秋时期,人们已经用铁制农具耕种土地。最能印证此结论的是多处春秋墓葬发掘出的铁农具。A是第一手史料,故A符合题意;
BCD都是第二手史料,故B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春秋时期,我国开始出现铁农具。到战国时,铁农具的使用范围扩大。春秋末年,我国已使用牛耕。战国时期,牛耕进一步推广。牛耕是我国农业史上的一次革命。
2.【答案】D
【知识点】秦巩固统一的措施
【解析】【分析】如图是我国统一货币秦半两钱。对它的叙述正确的是促进交流巩固统一。秦始皇下令废除六国的货币,以秦国的圆形方孔半两钱作为统一货币,在全国流通。这就改变了以往币制混乱的状况,有利于国家对经济的管理,促进各地经济的交流。故D符合题意;
今天所用的货币是纸币,故A不符合题意;
“半两”字体是小篆,故B不符合题意;
秦始皇统一了货币——秦半两钱,所以秦半两钱不可能在春秋战国各国通用,故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秦始皇统一货币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秦始皇统一货币,以秦国的圆形方孔半两钱作为标准货币,有利于国家对经济的管理,促进各地区经济的交流。
3.【答案】A
【知识点】朱元璋强化皇权;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军机处的设立
【解析】【分析】据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加强君主专制,宋朝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削弱相权;明朝废除丞相制度,撤销中书省,权分六部;清朝设立军机处。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中国古代君主专制不断强化,清朝雍正帝设立军机处,标志着中国古代君主集权发展达到了顶点。
4.【答案】C
【知识点】第二次鸦片战争
【解析】【分析】1854年,英、美、法三国向清政府提出修约要求。提出:“准英人随意往内地各处并海滨各城邑”,自由贸易,“往来无碍”;“俱不得在内地津关,重行征税”;“内地完全开放”等。这些要求旨在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1856年,英法联军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第二次鸦片战争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1856年,英法联军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加深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
5.【答案】B
【知识点】中国近代教育、新闻出版业的发展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经过体育训练,国民体格才能增强,道德才能得到提升,从而才有充足的精力为国家和民族的事业奋斗”可知,爱国教育家张伯苓倡导发展体育、救亡图存,故B符合题意;
加强锻炼强身健体说法片面,故A不符合题意;
选项CD与题干无关,故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中国近代救亡图存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体育运动的发展始终离不开思想的进步,而思想的进步又依赖社会政治、经济、科学文化的发展,在帝国主义的侵略之下,中国人被迫学习西方人的教育制度,中国近代体育就此诞生。
6.【答案】C
【知识点】外交事业的发展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美国总统尼克松在一份对外报告中说,如果没有中国这个拥有7亿多人民的国家出力量,要建立稳定和持久的国际秩序是不可设想的”可以看出,尼克松谋求改善同中国关系。1972年,尼克松访华,双方签署《联合公报》,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中美关系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1972年,尼克松访华,双方签署《联合公报》,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
7.【答案】D
【知识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1949年我国粮食产量有2263.7亿斤。1978年粮食产量提高到6095亿斤。2014年粮食产量是12.142亿斤。”可知,建国以来我国农村经济不断发展,粮食产量不断提高;根据材料“但由于土地减少、农村劳动力转移、大量耕地撂荒、种子问题和国际形势风云变幻等原因,我国粮食安全还面临严峻挑战”可知,我国粮食安全还面临严峻挑战,我国仍存在粮食安全问题。故D符合题意,ABC在题干材料中没有涉及,故AB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农业的发展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1950年,我国进行土地改革。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也被消灭;广大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这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1978年,我国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农村面貌由此发生显著变化。
8.【答案】C
【知识点】金字塔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原塔高约146.5米,基底每边长230多米,用石200多万块,平均每块重2.5吨左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工程的修建主要得益于国家组织力量强大。这一宏伟工程的完成与古埃及强大的国家组织能力是分不开的,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金字塔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金字塔是古埃及国王的陵墓,是古埃及国王权力的象征。金字塔也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
9.【答案】B
【知识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华盛顿与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与《人权宣言》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图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建立了君主立宪制;美国独立战争是美国历史上的一次资产阶级革命,在赢得民族独立的同时,也完成了资产阶级革命的任务;法国大革命,推翻了法国的封建专制统治,建立了民主共和国。由于英法美各国国情不同,各国革命因国情不同而各具特色,故B符合题意,ACD表述不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英法美通过资产阶级革命的方式,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10.【答案】A
【知识点】苏维埃政府的新经济政策
【解析】【分析】1921年春,苏维埃政府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其主要内容有:以征收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实行自由贸易;允许私人经营中小企业;实行按劳取酬的工资制。这些政策措施促进了经济恢复。新经济政策从苏维埃俄国的国情出发,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性,迅速缓解了危机,巩固了工农联盟,促使国民经济稳步发展。故A符合题意;
实现了共产主义说法错误,故B不符合题意;题干与文学艺术、国际格局无关,故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新经济政策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新经济政策是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的探索,大大提高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巩固了工农联盟,稳定了苏维埃政权。
11.【答案】D
【知识点】战后的欧洲的联合
【解析】【分析】据题干可知,欧洲煤钢共同体的成立到欧洲共同体的成立,再到欧盟成立,从这体现了西欧国家逐渐走向联合,欧洲经济政治合作加强,故D符合题意;
题干没有反映出欧洲的国际影响力,故A不符合题意;
世界政治格局彻底改变说法错误,故B不符合题意;
题干反映的是欧洲的联合,不能说明欧洲实力已经超过美国,故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欧洲的联合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1993年,欧盟成立,加快了欧洲一体化的进程;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对世界的格局产生影响,世界朝多极化方向发展。
12.【答案】B
【知识点】经济全球化与世界贸易组织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据统计1997年世界贸易额达到7万亿美元。4万家跨国公司及其30万家子公司遍布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几乎所有经济领域和产业部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世界局势趋于缓和,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各国把发展经济作为首要任务,生产力和科技水平有了新的提高。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加强。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际投资和国际贸易迅速增长,跨国公司的影响日益增大,生产活动的全球化趋势明显。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经济全球化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经济全球化是当代世界经济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出现了贸易自由化,生产全球化,资本国际化的趋势。
13.【答案】(1)①沧海桑田,游“变”神州;②筚路蓝缕,家国变“画”。
(2)①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②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生产力;③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将创新作为推动发展的第一动力。
【知识点】衣食住行的变迁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这些作品反映了社会生活的变化,可拟标题为:①沧海桑田,游“变”神州;②筚路蓝缕,家国变“画”。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出现参展作品所反映的现象的原因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将创新作为推动发展的第一动力。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现代生活生活的变迁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1978年,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改革开放解放了生产力,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社会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14.【答案】(1)特点:政府参与;重视医学教育;名医辈出;重视经验总结;较前代有发展;影响周边国家和地区。影响:丰富和发展中医文化;唐文化组成部分;中外交流的重要内容之一等。
(2)措施:普及防疫知识、预防疫病;阻断疫情传播;增加医疗资源;开发抗疫药物、弥补西医药不足;中西药结合治疗病患等。影响:保护了军民生命安全;维护了公共卫生;冲破了日本和国民党的医疗封锁;保存了抗日力量,为抗战胜利奠定基础。
(3)作用:在无特效药情况下,为国际抗疫提供中国方案;“三药三方”为多国借鉴和使用;促进当代医学发展。认识:略
【知识点】中国古代医学成就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一“唐朝时期,政府开办了医科学校,编写了《唐本草》;名医辈出,“药王”孙思邈写成《千金方》;鉴真东渡日本,在日本传授佛经,还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新罗引入中国的医学、天文、历算等科技成就。”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医学发展的主要特点有政府参与;重视医学教育;名医辈出;重视经验总结;较前代有发展;影响周边国家和地区。唐朝医学发展丰富和发展了中医文化,是唐文化组成部分,是中外交流的重要内容之一等。
(2)根据材料二“边区党和政府组织人员编写《防疫宣传材料》,举办活动展示中西药,宣传科学防疫知识。新设医院、医药合作社,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诊治病患。鼓励研制中药、求秘方,吸引中医医生及中药商人来边区参与抗疫,弥补西医药的不足。还借鉴传统中医做法,实施交通阻断、隔离封村、打扫卫生等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边区政府利用中医抗疫采取的措施有普及防疫知识、预防疫病;阻断疫情传播;增加医疗资源;开发抗疫药物、弥补西医药不足;中西药结合治疗病患等。边区政府利用中医抗疫控制了疫情蔓延,为边区建设和抗战胜利打下了重要基础。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无特效药情况下,为国际抗疫提供中国方案;“三药三方”为多国借鉴和使用;促进当代医学发展。综合上述材料可知,我国的中医药学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认识生命、维护健康、防治疾病的思想和方法,我们应该对我国的中医学继承和创新等。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中医的发展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分析及应用知识的能力。中医承载着中国古代人民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和理论知识,是在古代朴素的唯物论和自发的辩证法思想指导下,通过长期医疗实践逐步形成并发展成的医学理论体系,我们应该对我国的中医学继承和创新。
15.【答案】黄旭华隐姓埋名三十载,攻克了反应堆技术、艇体线型设计、水下发射等7个核潜艇关键技术,使中国在1964年成为世界上第5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对祖国和民族的热爱,具有不屈不挠,顽强拼搏,自强不息,身先士卒,不怕牺牲的精神等。
【知识点】海、陆、空军的建设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黄旭华获得共和国勋章的理由是他隐姓埋名三十载,攻克了反应堆技术、艇体线型设计、水下发射等7个核潜艇关键技术,使中国在1964年成为世界上第5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他取得成就的原因有对祖国和民族的热爱,具有不屈不挠,顽强拼搏,自强不息,身先士卒,不怕牺牲的精神等。
故答案为:黄旭华隐姓埋名三十载,攻克了反应堆技术、艇体线型设计、水下发射等7个核潜艇关键技术,使中国在1964年成为世界上第5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对祖国和民族的热爱,具有不屈不挠,顽强拼搏,自强不息,身先士卒,不怕牺牲的精神等。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中国海军发展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分析及应用知识的能力。黄旭华长期从事核潜艇研制工作,开拓了中国核潜艇的研制领域,是中国第一代核动力潜艇研制创始人之一,被誉为"中国核潜艇之父" ,为中国核潜艇事业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文明要学习先进人物热爱国家、不屈不挠,顽强拼搏,自强不息,身先士卒,不怕牺牲的精神。
16.【答案】(1)特点:人口迅速增长;人口朝城市集中;工业化发展程度不同引起人口增长不平衡。影响:促进工业革命的发展;加快城市化进程;吸引外来移民;产生社会问题;收入发展不均衡等。
(2)原因:新中国建立,社会稳定,经济恢复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人民当家作主;党的方针政策;国家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中国人传统生育观等。
(3)认识:适度人口增长有利于社会发展;人口增长是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的表现与结果;人口应实现可持续发展;人口增长应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等。
【知识点】工业革命开始后的人口增长与大众教育;现代社会的生态与人口问题
【解析】【分析】(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欧美主要国家人口发展的特点是人口迅速增长;人口朝城市集中;工业化发展程度不同引起人口增长不平衡。19世纪欧美主要国家人口发展促进了工业革命的发展;加快城市化进程;吸引外来移民;产生社会问题;收入发展不均衡等。
(2)依据材料二“建国以来,我国人口的部分情况简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建国后我国人口发展的原因是新中国建立,社会稳定,经济恢复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人民当家作主;党的方针政策;国家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中国人传统生育观等。
(3)综合上述材料可知,适度人口增长有利于社会发展;人口增长是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的表现与结果;人口应实现可持续发展;人口增长应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等。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欧美和中国人口发展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的分析及应用知识的能力。工业革命极大的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人口迅速增长。人口增长是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的表现与结果。
1 / 1四川省眉山市2022年中考历史真题试卷
一、选择题
1.(2022·眉山)古书上记载,春秋时期,人们已经用铁制农具耕种土地。最能印证此结论的是( )
A.多处春秋墓葬发掘出的铁农具 B.影视剧作品里的有关生产场景
C.民俗研究学者的相关学术文章 D.有关春秋时期的历史故事传说
【答案】A
【知识点】铁农工具和牛耕工具的使用
【解析】【分析】古书上记载,春秋时期,人们已经用铁制农具耕种土地。最能印证此结论的是多处春秋墓葬发掘出的铁农具。A是第一手史料,故A符合题意;
BCD都是第二手史料,故B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春秋时期,我国开始出现铁农具。到战国时,铁农具的使用范围扩大。春秋末年,我国已使用牛耕。战国时期,牛耕进一步推广。牛耕是我国农业史上的一次革命。
2.(2022·眉山)下图是我国统一货币秦半两钱。下列对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半两形制沿用至今 B.“半两”字体是草书
C.春秋战国各国通用 D.促进交流巩固统一
【答案】D
【知识点】秦巩固统一的措施
【解析】【分析】如图是我国统一货币秦半两钱。对它的叙述正确的是促进交流巩固统一。秦始皇下令废除六国的货币,以秦国的圆形方孔半两钱作为统一货币,在全国流通。这就改变了以往币制混乱的状况,有利于国家对经济的管理,促进各地经济的交流。故D符合题意;
今天所用的货币是纸币,故A不符合题意;
“半两”字体是小篆,故B不符合题意;
秦始皇统一了货币——秦半两钱,所以秦半两钱不可能在春秋战国各国通用,故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秦始皇统一货币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秦始皇统一货币,以秦国的圆形方孔半两钱作为标准货币,有利于国家对经济的管理,促进各地区经济的交流。
3.(2022·眉山)思维导图是一种有效的学习工具,对历史学习有独特价值,下图是某同学绘制的思维导图,空白处应填的关键词是( )
A.君主专制 B.经济发展 C.思想控制 D.边疆管理
【答案】A
【知识点】朱元璋强化皇权;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军机处的设立
【解析】【分析】据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加强君主专制,宋朝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削弱相权;明朝废除丞相制度,撤销中书省,权分六部;清朝设立军机处。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中国古代君主专制不断强化,清朝雍正帝设立军机处,标志着中国古代君主集权发展达到了顶点。
4.(2022·眉山)1854年,英、美、法三国向清政府提出修约要求。提出:“准英人随意往内地各处并海滨各城邑”,自由贸易,“往来无碍”;“俱不得在内地津关,重行征税”;“内地完全开放”等。这些要求旨在( )
A. 方便外国人来华旅游 B.进口更多的中国茶叶
C.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D.向中国出口更多粮食
【答案】C
【知识点】第二次鸦片战争
【解析】【分析】1854年,英、美、法三国向清政府提出修约要求。提出:“准英人随意往内地各处并海滨各城邑”,自由贸易,“往来无碍”;“俱不得在内地津关,重行征税”;“内地完全开放”等。这些要求旨在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1856年,英法联军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第二次鸦片战争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1856年,英法联军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加深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
5.(2022·眉山)近代著名爱国教育家张伯苓认为,经过体育训练,国民体格才能增强,道德才能得到提升,从而才有充足的精力为国家和民族的事业奋斗。由此可见他倡导( )
A.加强锻炼强身健体 B.发展体育救亡图存
C.学习西方发展教育 D.培养竞技为国增光
【答案】B
【知识点】中国近代教育、新闻出版业的发展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经过体育训练,国民体格才能增强,道德才能得到提升,从而才有充足的精力为国家和民族的事业奋斗”可知,爱国教育家张伯苓倡导发展体育、救亡图存,故B符合题意;
加强锻炼强身健体说法片面,故A不符合题意;
选项CD与题干无关,故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中国近代救亡图存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体育运动的发展始终离不开思想的进步,而思想的进步又依赖社会政治、经济、科学文化的发展,在帝国主义的侵略之下,中国人被迫学习西方人的教育制度,中国近代体育就此诞生。
6.(2022·眉山)美国总统尼克松在一份对外报告中说,如果没有中国这个拥有7亿多人民的国家出力量,要建立稳定和持久的国际秩序是不可设想的。为此他( )
A.遏制中国的经济发展 B.以敌视态度对待中国
C.谋求中美关系正常化 D.放弃美国的国家利益
【答案】C
【知识点】外交事业的发展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美国总统尼克松在一份对外报告中说,如果没有中国这个拥有7亿多人民的国家出力量,要建立稳定和持久的国际秩序是不可设想的”可以看出,尼克松谋求改善同中国关系。1972年,尼克松访华,双方签署《联合公报》,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中美关系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1972年,尼克松访华,双方签署《联合公报》,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
7.(2022·眉山)1949年我国粮食产量有2263.7亿斤。1978年粮食产量提高到6095亿斤。2014年粮食产量是12142亿斤。但由于土地减少、农村劳动力转移、大量耕地撂荒、种子问题和国际形势风云变幻等原因,我国粮食安全还面临严峻挑战。对此解读准确的是( )
A. 粮食已能够满足全国人民需要
B.粮食增产得益于党的农村政策
C.当前农村应发展经济作物生产
D.粮食增产但仍存粮食安全问题
【答案】D
【知识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1949年我国粮食产量有2263.7亿斤。1978年粮食产量提高到6095亿斤。2014年粮食产量是12.142亿斤。”可知,建国以来我国农村经济不断发展,粮食产量不断提高;根据材料“但由于土地减少、农村劳动力转移、大量耕地撂荒、种子问题和国际形势风云变幻等原因,我国粮食安全还面临严峻挑战”可知,我国粮食安全还面临严峻挑战,我国仍存在粮食安全问题。故D符合题意,ABC在题干材料中没有涉及,故AB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农业的发展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1950年,我国进行土地改革。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也被消灭;广大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这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1978年,我国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农村面貌由此发生显著变化。
8.(2022·眉山)古埃及最大的金字塔是胡夫金字塔,建于约公元前2600年,原塔高约146.5米,基底每边长230多米,用石200多万块,平均每块重2.5吨左右。这一工程的修建主要得益于( )
A.统治者胡夫很富有 B.科学技术领先于世
C.国家组织力量强大 D.建筑材料非常丰富
【答案】C
【知识点】金字塔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原塔高约146.5米,基底每边长230多米,用石200多万块,平均每块重2.5吨左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工程的修建主要得益于国家组织力量强大。这一宏伟工程的完成与古埃及强大的国家组织能力是分不开的,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金字塔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金字塔是古埃及国王的陵墓,是古埃及国王权力的象征。金字塔也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
9.(2022·眉山)下图是某同学学习过程中绘制的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示意图,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
A.资产阶级革命始于16世纪的英国
B.各国革命因国情不同而各具特色
C.法国大革命影响了美国独立战争
D.资产阶级革命都清除了封建残余
【答案】B
【知识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华盛顿与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与《人权宣言》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图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建立了君主立宪制;美国独立战争是美国历史上的一次资产阶级革命,在赢得民族独立的同时,也完成了资产阶级革命的任务;法国大革命,推翻了法国的封建专制统治,建立了民主共和国。由于英法美各国国情不同,各国革命因国情不同而各具特色,故B符合题意,ACD表述不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英法美通过资产阶级革命的方式,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10.(2022·眉山)1921年春,苏维埃政府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其主要内容有:以征收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实行自由贸易;允许私人经营中小企业;实行按劳取酬的工资制。这些政策措施( )
A. 促进了经济恢复 B.实现了共产主义
C.繁荣了文学艺术 D.改变了国际格局
【答案】A
【知识点】苏维埃政府的新经济政策
【解析】【分析】1921年春,苏维埃政府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其主要内容有:以征收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实行自由贸易;允许私人经营中小企业;实行按劳取酬的工资制。这些政策措施促进了经济恢复。新经济政策从苏维埃俄国的国情出发,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性,迅速缓解了危机,巩固了工农联盟,促使国民经济稳步发展。故A符合题意;
实现了共产主义说法错误,故B不符合题意;题干与文学艺术、国际格局无关,故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新经济政策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新经济政策是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的探索,大大提高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巩固了工农联盟,稳定了苏维埃政权。
11.(2022·眉山)1951年,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及卢森堡六国签订《巴黎条约》,成立欧洲煤钢共同体。1967年,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经济共同体及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合并成为欧洲共同体。1993年,欧盟宣告成立。这一发展过程反映了( )
A. 欧洲国际影响达到顶峰 B.世界政治格局彻底改变
C.欧洲实力已经超过美国 D.欧洲经济政治合作加强
【答案】D
【知识点】战后的欧洲的联合
【解析】【分析】据题干可知,欧洲煤钢共同体的成立到欧洲共同体的成立,再到欧盟成立,从这体现了西欧国家逐渐走向联合,欧洲经济政治合作加强,故D符合题意;
题干没有反映出欧洲的国际影响力,故A不符合题意;
世界政治格局彻底改变说法错误,故B不符合题意;
题干反映的是欧洲的联合,不能说明欧洲实力已经超过美国,故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欧洲的联合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1993年,欧盟成立,加快了欧洲一体化的进程;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对世界的格局产生影响,世界朝多极化方向发展。
12.(2022·眉山)据统计1997年世界贸易额达到7万亿美元。4万家跨国公司及其30万家子公司遍布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几乎所有经济领域和产业部门。这反映了( )
A.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 B.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
C.各国经济矛盾已消除 D.各国领土边界已消失
【答案】B
【知识点】经济全球化与世界贸易组织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据统计1997年世界贸易额达到7万亿美元。4万家跨国公司及其30万家子公司遍布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几乎所有经济领域和产业部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世界局势趋于缓和,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各国把发展经济作为首要任务,生产力和科技水平有了新的提高。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加强。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际投资和国际贸易迅速增长,跨国公司的影响日益增大,生产活动的全球化趋势明显。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经济全球化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经济全球化是当代世界经济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出现了贸易自由化,生产全球化,资本国际化的趋势。
二、非选择题
13.(2022·眉山)回望来路,我们感慨万千;审视现实,胸中豪情万丈。
材料一:下面四幅图是一位画家为参加某主题画展创作的一组作品。
材料二: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及时果断地把全党和全国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1980年,中央决定兴办深圳、汕头、珠海、厦门4个经济特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也在全国各地逐步推广开来。2021年,我国基础研究经费、教育投资分别增长15.6%、11.7%,发明专利有效量359.7万件,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稳步提升。
(1)请你为这组参展作品拟写一则恰当的标题。
(2)运用所学知识,结合材料二,分析为什么会出现参展作品所反映的现象。
【答案】(1)①沧海桑田,游“变”神州;②筚路蓝缕,家国变“画”。
(2)①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②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生产力;③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将创新作为推动发展的第一动力。
【知识点】衣食住行的变迁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这些作品反映了社会生活的变化,可拟标题为:①沧海桑田,游“变”神州;②筚路蓝缕,家国变“画”。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出现参展作品所反映的现象的原因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将创新作为推动发展的第一动力。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现代生活生活的变迁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1978年,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改革开放解放了生产力,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社会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14.(2022·眉山)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唐朝时期,政府开办了医科学校,编写了《唐本草》;名医辈出,“药王”孙思邈写成《千金方》;鉴真东渡日本,在日本传授佛经,还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新罗引入中国的医学、天文、历算等科技成就。
——据统编版历史教科书七年级(下)
材料二:1941年至1942年,晋绥边区流感、伤寒、疟疾、天花等伴随自然灾害和战争流行频繁,严重影响了军民健康和部队战斗力。为此,边区党和政府组织人员编写《防疫宣传材料》,举办活动展示中西药,宣传科学防疫知识。新设医院、医药合作社,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诊治病患。鼓励研制中药、求秘方,吸引中医医生及中药商人来边区参与抗疫,弥补西医药的不足。还借鉴传统中医做法,实施交通阻断、隔离封村、打扫卫生等措施。多措并举,控制了疫情蔓延,为边区建设和抗战胜利打下了重要基础。
——摘编自张荣杰《抗战时期晋绥边区的全民防疫》
材料三: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在没有特效药的情况下,中国筛选出的“三药三方”正是在《伤寒杂病论》等古籍的经方基础上化裁而来。中医药积极参与全球抗疫,被多个国家借鉴和使用,成为抗疫防控中国方案的一大亮点。习近平特别指出“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是这次疫情防控的一大特点,也是中医药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生动实践”。
——摘编自《医圣祠前观古今,习近平“把脉”中医药发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朝医学发展的主要特点及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边区政府利用中医抗疫采取的措施和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医对当今国际社会抗疫的作用。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祖国中医的认识。
【答案】(1)特点:政府参与;重视医学教育;名医辈出;重视经验总结;较前代有发展;影响周边国家和地区。影响:丰富和发展中医文化;唐文化组成部分;中外交流的重要内容之一等。
(2)措施:普及防疫知识、预防疫病;阻断疫情传播;增加医疗资源;开发抗疫药物、弥补西医药不足;中西药结合治疗病患等。影响:保护了军民生命安全;维护了公共卫生;冲破了日本和国民党的医疗封锁;保存了抗日力量,为抗战胜利奠定基础。
(3)作用:在无特效药情况下,为国际抗疫提供中国方案;“三药三方”为多国借鉴和使用;促进当代医学发展。认识:略
【知识点】中国古代医学成就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一“唐朝时期,政府开办了医科学校,编写了《唐本草》;名医辈出,“药王”孙思邈写成《千金方》;鉴真东渡日本,在日本传授佛经,还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新罗引入中国的医学、天文、历算等科技成就。”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医学发展的主要特点有政府参与;重视医学教育;名医辈出;重视经验总结;较前代有发展;影响周边国家和地区。唐朝医学发展丰富和发展了中医文化,是唐文化组成部分,是中外交流的重要内容之一等。
(2)根据材料二“边区党和政府组织人员编写《防疫宣传材料》,举办活动展示中西药,宣传科学防疫知识。新设医院、医药合作社,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诊治病患。鼓励研制中药、求秘方,吸引中医医生及中药商人来边区参与抗疫,弥补西医药的不足。还借鉴传统中医做法,实施交通阻断、隔离封村、打扫卫生等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边区政府利用中医抗疫采取的措施有普及防疫知识、预防疫病;阻断疫情传播;增加医疗资源;开发抗疫药物、弥补西医药不足;中西药结合治疗病患等。边区政府利用中医抗疫控制了疫情蔓延,为边区建设和抗战胜利打下了重要基础。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无特效药情况下,为国际抗疫提供中国方案;“三药三方”为多国借鉴和使用;促进当代医学发展。综合上述材料可知,我国的中医药学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认识生命、维护健康、防治疾病的思想和方法,我们应该对我国的中医学继承和创新等。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中医的发展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分析及应用知识的能力。中医承载着中国古代人民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和理论知识,是在古代朴素的唯物论和自发的辩证法思想指导下,通过长期医疗实践逐步形成并发展成的医学理论体系,我们应该对我国的中医学继承和创新。
15.(2022·眉山)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黄旭华(1926——),“中国核潜艇之父”,共和国勋章获得者。生活在战乱时代的黄旭华少年求学时立志学习航空和造船,抵御外敌的侵略。1945年,黄旭华考入上海交通大学造船系。1958年黄旭华奉命调往中国“造船技术研究室”,负责我国第一代核潜艇的总体设计工作,从此隐姓埋名三十载。黄旭华带领团队从调查研究入手,在报纸杂志里面去寻找拼凑世界保密控制很严的核潜艇资料,在没有任何技术外援下用算盘和计算尺演算了数以亿计的数据,用了8年时间攻克了反应堆技术、艇体线型设计、水下发射等7个核潜艇关键技术,使中国在1964年成为世界上第5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1988年62岁的黄旭华亲自下潜300米,是世界核潜艇总设计师亲自深潜试验的第一人。
——摘编自《人民日报》《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痴心不改强国梦》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黄旭华获得共和国勋章的理由并简析他取得成就的原因。
【答案】黄旭华隐姓埋名三十载,攻克了反应堆技术、艇体线型设计、水下发射等7个核潜艇关键技术,使中国在1964年成为世界上第5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对祖国和民族的热爱,具有不屈不挠,顽强拼搏,自强不息,身先士卒,不怕牺牲的精神等。
【知识点】海、陆、空军的建设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黄旭华获得共和国勋章的理由是他隐姓埋名三十载,攻克了反应堆技术、艇体线型设计、水下发射等7个核潜艇关键技术,使中国在1964年成为世界上第5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他取得成就的原因有对祖国和民族的热爱,具有不屈不挠,顽强拼搏,自强不息,身先士卒,不怕牺牲的精神等。
故答案为:黄旭华隐姓埋名三十载,攻克了反应堆技术、艇体线型设计、水下发射等7个核潜艇关键技术,使中国在1964年成为世界上第5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对祖国和民族的热爱,具有不屈不挠,顽强拼搏,自强不息,身先士卒,不怕牺牲的精神等。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中国海军发展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分析及应用知识的能力。黄旭华长期从事核潜艇研制工作,开拓了中国核潜艇的研制领域,是中国第一代核动力潜艇研制创始人之一,被誉为"中国核潜艇之父" ,为中国核潜艇事业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文明要学习先进人物热爱国家、不屈不挠,顽强拼搏,自强不息,身先士卒,不怕牺牲的精神。
16.(2022·眉山)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801-1911年英、法、德、美四国的人口情况表(单位:万人)
1801年 1851年 1881年 1901年 1911年
英国 889 1793 2597 3253 3607
法国 2735 3578 3740 3845 3919
德国 2400 3341 4523 5637 6493
美国 530 2319 5016 7600 9197
1800年,伦敦有近100万人,是当时欧洲最大的城市。1851年,伦敦人口达到236万。1801年,巴黎有将近55万人,1851年,巴黎人口达到100万以上。1800年,维也纳人口约为25万,柏林人口约为17万;到1850年,维也纳人口已超过44万,柏林人口达到42万。
——据统编版历史教科书九年级(下)
材料二:建国以来,我国人口的部分情况简表
时间 人口数量 来源
1949年 4.75亿 毛泽东《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1953年 6.02亿 1954年11月1日,《人民日报》发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关于全国人口调查登记结果的公报》
1957年 6.57亿 1960年《人民手册》P272
——据谢忠梁《中国历代人口略计表》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欧美主要国家人口发展的特点和影响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建国后我国人口发展的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人口发展的认识。
【答案】(1)特点:人口迅速增长;人口朝城市集中;工业化发展程度不同引起人口增长不平衡。影响:促进工业革命的发展;加快城市化进程;吸引外来移民;产生社会问题;收入发展不均衡等。
(2)原因:新中国建立,社会稳定,经济恢复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人民当家作主;党的方针政策;国家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中国人传统生育观等。
(3)认识:适度人口增长有利于社会发展;人口增长是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的表现与结果;人口应实现可持续发展;人口增长应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等。
【知识点】工业革命开始后的人口增长与大众教育;现代社会的生态与人口问题
【解析】【分析】(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欧美主要国家人口发展的特点是人口迅速增长;人口朝城市集中;工业化发展程度不同引起人口增长不平衡。19世纪欧美主要国家人口发展促进了工业革命的发展;加快城市化进程;吸引外来移民;产生社会问题;收入发展不均衡等。
(2)依据材料二“建国以来,我国人口的部分情况简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建国后我国人口发展的原因是新中国建立,社会稳定,经济恢复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人民当家作主;党的方针政策;国家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中国人传统生育观等。
(3)综合上述材料可知,适度人口增长有利于社会发展;人口增长是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的表现与结果;人口应实现可持续发展;人口增长应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等。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欧美和中国人口发展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的分析及应用知识的能力。工业革命极大的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人口迅速增长。人口增长是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的表现与结果。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