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 时 教 案
第 单元 第 案 总第 案
课题: §1.3运动快慢的描述 年 月 日
教学目标 核心素养 物理观念:理解速度、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概念,知道物理意义;
科学思维:体会速度的定义法,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抽象思维能力;
科学探究:理解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区别与联系
科学态度和责任:通过介绍或学习各种工具的速度,去感知科学的价值与应用;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坚定学习思考探索的信念。
教学重点 1、速度、速率的概念及区别
2、平均速度、瞬时速度的概念及区别
3、时间、时刻
教学难点 1、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关系
2、
3、
高考考点
课 型 新授 教 具
教 法
教 学 过 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预设
课前复习:1.什么是质点,物体可以看做质点的条件。2.怎样理解位移一、位置变化的描述如图:三个质点①、②、③初位置分别位于A、B、D,①、②经时间t分别到达E、G两点,③经t’到达H。问:①、②谁运动得快,①、③谁运动得快,②、③谁运动得快。 完成课本P18第6题学生看图回答问题: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预设
由学生比较得出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几种方法:1.时间同,看位移 2.位移同,看时间3.时间、位移均不同,看位移和时间的比值。二、速度为定量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引入新的物理量——速度。1.定义:物体的位移与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符号“v”定义式: 2.物理意义: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3.单位: m/s km/h4.方向:矢量,时间Δt内的位移Δx的方向。说明:①v与Δx、Δt 没有比例关系,v由Δx与Δt之比决定。②Δx是位移,而不是路程,Δx与Δt对应。例:下列关于速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 D )A、速度是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B、速度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只有大小。C、速度越大,物体的位移越大。D、速度越大,物体在单位时间内的位移越大。由于在Δt时间内发生Δx的位移,所以Δx/Δt是平均值,称为平均速度。二、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㈠平均速度1.表达式: 与位移、时间相对应,求必须指明是那段位移内或那段时间内的平均值。2.物理意义:描述物体位置变化快慢的物理量。例: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前一半位移平均速度v1,后一半位移平均速度 v2,求全程的平均速度。解:设全程为S,则: 学生阅读课本P19,回答问题:1.什么是速度;2.物理意义;3.方向?学生阅读课本P19-20,回答相关问题。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预设
得: 变式:若前半段时间平均速度v1,后半段时间平均速度v2,求全程的平均速度。解:(略)思考:平均速度描述物体在一段时间内运动的平均快慢程度及方向,那么怎样描述物体在某一时刻的快慢和方向呢?需引入新的物理量。㈡、瞬时速度由得,当Δt→0时,v表示某一瞬时的速度,称瞬时速度。1.定义: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叫~。2.方向:同物体运动的方向(矢量)。说明:①瞬时速度简称速度,与时刻和位置相对应,匀速直线运动中,瞬时速度保持不变,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相等。3.大小:大小称速率。三、平均速率瞬时速度的大小称速率,平均速度的大小是否就是平均速率呢?1.定义:路程与时间的比值称速率, x为路程,标量。2.同平均速度的区别: ①定义不同 ②标矢量不同③物理意义不同联系:①单位相同②单向直线运动中,大小相等,但不能说“就是”。举例:学生围着操场跑步若干周,回到原出发点,平均速率和平均速度各是多少 领会平均速度和平均速率的区别。
A
B
D
C
E
F
G
H
1
2
3
4
6
7
8
5
第 1 页 共 3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