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8张PPT)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
政权更迭与民族融合
北周
北方
南方
魏
蜀
吴
西晋
东晋
十六国
北魏
东
汉
隋
朝
东魏
北齐
宋
梁
齐
陈
南朝
北朝
西魏
229年
220年
266年
304年
317年
386年
420年
479年
502年
557年
557年
581年
535年
时间里政权更迭:魏晋南北朝(220—589)
221年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夹在秦汉和隋唐两个大统一时期的一段“乱世”。长达四百多年的秦汉帝国时代,自东汉中期以后便开始衰退,紧接着陷入了东汉末年及三国时期的混乱时代以及比起东汉末年及三国时期有过之而无不及的五胡十六国分崩离析的时代。
——川本芳昭.《中华的崩溃与扩大:魏晋南北朝》
东汉末群雄割据图
十常侍
何 进
董 卓
袁 绍
一、三国鼎立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魏
建 立 者:曹丕
都 城:洛阳
起止时间:220-265
蜀汉
建 立 者:刘备
都 城:成都
起止时间:221-263
吴
建 立 者:孙权
都 城:建业
起止时间:222-280
官渡之战:200年
赤壁之战:208年
一、三国鼎立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魏国
蜀国
吴国
重视农业生产,大力兴修水利
在诸葛亮的治理下,发展经济,发展民族关系,加速西南地区的开发。
造船业发达,发展海外贸易。曾派卫温及船队到达夷洲,加强了台湾与内地的联系。
※三国经济的发展与开发
二、两晋
263年,曹魏权臣司马昭发兵灭蜀
266年,司马炎代魏称帝,国号晋
280年,西晋灭吴,完成了统一
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1.西晋
※建立和统一
晋室名人录
司马懿 司马师 司马昭 司马炎
二、两晋
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1.西晋
(1)建立及统一
(2)灭亡:八王之乱、五胡乱华
晋室名人录
晋惠帝
及天下荒乱,百姓饿死,帝曰:“何不食肉糜?”其蒙蔽皆此类也。
——《晋书·惠帝纪》
两晋政权的更迭:八王之乱
八王之乱
匈奴左贤王刘宣等私议:“今司马氏骨肉相残,四海鼎沸,兴邦复业,此其时矣。
——《晋书·刘元海载记》
魏晋以来积蓄,扫地无遗。
——《资治通鉴》
两晋政权的更迭:少数民族内迁及“永嘉之乱”
各族内迁以后,与汉人杂处,晋统治者强迫各族人民纳租税,服劳役,还掠卖少数民族人为奴婢。因而各少数民族对西晋统治者“怨恨之气,毒于骨髓”。少数民族首领趁机起兵反抗。
两晋的民族交融:五胡内迁
匈奴、羯、氐、羌、鲜卑
※少数民族内迁的原因:
①气候变冷,寻找居所;
②汉末战乱,边防松懈;
③中原王朝主动吸引少数民族内迁,
补充人口。
※五胡内迁的影响
有利于民族融合;激化了民族矛盾,加剧中原地区的动荡;导致中原政权的颠覆;迫使北民南迁
二、两晋
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1.西晋
(1)建立及统一
(2)灭亡:八王之乱、五胡乱华
晋武帝为巩固统治,实行分封制;
晋惠帝昏庸,朝政腐败;
八王之乱,耗竭国力;
残酷压迫少数民族,内迁的少数民族起兵反晋。
西晋灭亡的原因
“衣冠南渡”及东晋的建立
永嘉之乱后,晋朝统治集团南迁,史称衣冠南渡。
公元317年,皇族司马睿重建晋朝,定都建康(今南京),史称东晋。
二、两晋
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1.西晋
(1)建立及统一
(2)灭亡:八王之乱、五胡乱华
2.东晋:
※政权的建立:317年
※政治特点:门阀政治(士族特权)
东汉士族
自三国、西晋以来,一些声名显赫的士大夫家族世代把持官位,享受政治、经济等方面的特权,形成一个特殊的社会阶层,称为士族。
(司马睿)及徙镇建康,吴人不附,居月余,士庶莫有至者。
——《晋书·王导传》
(元)帝初镇江东,威名未著,敦与从弟导等同心翼戴,以隆中兴。时人为之语曰:“王与马,共天下。”
——《晋书·王传》
士族:有文化、有权力、有名望
门阀政治
政治上:按门第高低分享特权,世代担任重要官职。
经济上:士族占有大量土地和劳动力,建立起自给自足、实力雄厚的庄园经济。
文化上:崇尚清谈,占据高级文官职位。
社会生活上:个性鲜明,特行独立;不与庶族通婚,甚至坐不同席。
汉末,察举制逐渐演变,到魏朝时期实行“九品中正制”,国家选拔官吏只看家世门第,导致门阀士族垄断了政府的重要官职。他们又通过大族之间互相联姻,在统治阶级内部构成了一个门阀贵族阶层,并逐渐形成了一整套的特权制度,即“门阀政治”。
二、两晋
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1.西晋
(1)建立及统一
(2)灭亡:八王之乱、五胡乱华
2.东晋:
※政权的建立:317年
※政治特点:门阀政治(士族特权)
——东晋时期出现的士族与皇权的共治,是一种在特定条件下出现的皇权政治的变态。
※东晋的灭亡
三、南北朝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1.南朝
420年,出身低级士族的武将刘裕篡夺皇位,国号宋。
此后170年间,南方先后经历了宋、齐、梁、陈4个王朝,合称“南朝”。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得到开发的原因有哪些?
(江南)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
——《史记》
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南方)百许年中,无风尘之警。
——《宋书》
时海内大乱,独江东差安,中国士民避乱者多南渡江。 ——《资治通鉴》
①地域辽阔,自然条件优越
②江南地区的战乱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
③大量的北方人口南迁,为江南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和技术
中国古代经济中心的南移
魏晋南北朝
唐安史之乱后
南宋
奠定基础
(南方开始发展)
开始南移
(南方开始超过北方)
完成南移
(南方成为经济重心)
三、南北朝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1.南朝
420年,出身低级士族的武将刘裕篡夺皇位,国号宋。
此后170年间,南方先后经历了宋、齐、梁、陈4个王朝,合称“南朝”。
2.北朝:
439年,北魏统一北方,中国历史进入南北朝时期。
淝水之战:少数民族的统一之梦
时间:383年
交战双方:前秦、东晋
兵力对比:80万:8万
结果:东晋以少胜多,大败前秦,解除了来自北方的威胁。出现了“荆扬晏安,户口殷实”的景象。前秦战败,迅速衰落,北方再度陷入分裂状态。
北魏孝文帝改革:少数民族的汉化(封建化)之路
政治 迁都洛阳 整顿吏治,考核官员; 以三长制取代宗主督护制 积极:
加速北魏政权的封建化;促进了北魏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为以后北方统一南方以及隋唐盛世的出现打下了基础。
消极:
全面推行汉化,使鲜卑族丧失作为一个民族的独立性、主体性;失去尚武的民族精神,削弱了军事力量。
经济 均田制 租庸调制
文化、 社会生活 说汉话,改汉姓 穿汉服,定高门,通汉婚 尊孔子,习汉礼
北朝的灭亡
6世纪前期,北魏发生动乱,分裂为东魏和西魏,稍后又分别被北齐、北周取代。上述5个王朝合称北朝。不久,隋朝取代北周,统一全国,终于结束了长达数百年的分裂割据局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