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黑龙江龙东地区2022年中考历史真题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黑龙江龙东地区2022年中考历史真题试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58.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7-08 11:00:24

文档简介

黑龙江龙东地区2022年中考历史真题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题2分,共40分)
1.(2022·龙东)“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据考古发现,下列遗址的原始居民中最早种植粟的是(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河姆渡人 D.半坡居民
2.(2022·龙东)归纳总结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某同学对我国不同历史时期的特征进行了如下归纳,符合隋唐时期时代特征的是(  )
A.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B.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C.繁荣与开放 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3.(2022·龙东)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贵族为主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王朝是(  )
A.辽 B.北宋 C.金 D.元朝
4.(2022·龙东)被誉为“中国十七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的是(  )
A.《齐民要术》 B.《农政全书》
C.《天工开物》 D.《资治通鉴》
5.(2022·龙东)西汉设置西域都护,清朝设置伊犁将军,是对哪个地区的管辖(  )
A.东北 B.西藏 C.台湾 D.新疆
6.(2022·龙东)“天父天兄手段高,打得清兵四处跑,拿下南京立天国,旗开得胜万民笑……”这首歌谣反映的是我国历史上的哪一次农民战争(  )
A.陈胜、吴广起义 B.太平天国运动
C.李自成起义 D.黄巾起义
7.(2022·龙东)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标志是(  )
A.中共一大的召开 B.中共二大的召开
C.中共三大的召开 D.中共七大的召开
8.(2022·龙东)歌谣“国共联手为革命,荡平军阀促统一!”反映的是哪一次战争(  )
A.护国战争 B.北伐战争 C.二次革命 D.解放战争
9.(2022·龙东)秋收起义以后,毛泽东开辟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这里的“星星之火”指的是(  )
A.井网山革命根据地 B.中央革命根据地
C.鄂豫皖革命根据地 D.湘鄂赣革命根据地
10.(2022·龙东)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开始的事件是(  )
A.九一八事变 B.八一三事变
C.七七事变 D.一 二八事变
11.(2022·龙东)电影《长津湖》的热映,再次让我们感受到中国人民志愿军是“最可爱的人”。这部电影的创作背景是(  )
A.抗美援朝战争 B.抗日战争
C.鸦片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2.(2022·龙东)“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诗中表达了台湾同胞对回归祖国的渴望。改革开放后,为了解决台湾问题,我国政府对台的基本方针是(  )
A.和平统一 B.坚持一个中国
C.“三不”政策 D.“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13.(2022·龙东)我国现在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我国的基本国情之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  )
A.新中国成立 B.西藏和平解放
C.土地改革完成 D.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14.(2022·龙东)改革开放后,被誉为“一夜崛起之城”,成为对外开放“窗口”的是(  )
A.珠海 B.厦门 C.深圳 D.汕头
15.(2022·龙东)下图是2022年冬奥会的会徽。请选择本届冬奥会的举办城市与奥运会的发源地搭配正确的一项(  )
A.北京 古罗马 B.北京 古希腊
C.上海 古罗马 D.上海 古希腊
16.(2022·龙东)14-16世纪是“人”和“世界”被发现的时代。其中“人”被发现是指(  )
A.宗教改革运动 B.文艺复兴运动
C.思想启蒙运动 D.新文化运动
17.(2022·龙东)下面是三角贸易路线示意图,请选择正确的一项(  )
A. B.
C. D.
18.(2022·龙东)下列选项中,属于19世纪法国著名作家巴尔扎克作品的是(  )
A.《战争与和平》 B.《高老头》
C.《哈姆雷特》 D.《复活》
19.(2022·龙东)1933年,美国为了摆脱经济大危机所采取的措施是(  )
A. 实行罗斯福新政 B.实行新经济政策
C.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D.实行斯大林模式
20.(2022·龙东)1993年成立,大大加快了欧洲一体化进程的区域性国际组织是(  )
A. 联合国 B.欧洲共同体
C.欧洲联盟 D.世界贸易组织
二、组合列举题(每小题1分,共7分)
21.(2022·龙东)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历史人物。
(1)1839年,领导虎门销烟的民族英雄是   。
(2)《义勇军进行曲》的曲作者是   。
(3)提出中国梦宏伟蓝图的领导人是   。
(4)公元前27年,首创“元首制”,建立罗马帝国的是   。
22.(2022·龙东)根据提示写出相关历史史实。
(1)古代沟通欧亚陆上交通的大动脉是   。
(2)为进一步强化君主专制、清朝雍正帝设立的机构是   。
(3)2012年交接入列的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是“   ”。
三、辨析改错题(每小题2分,共8分)
23.(2022·龙东)指出下列表述中的错误,并加以改正。
(1)八七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错误:   改正:   
(2)解放战争中,平津战役的胜利,解放了南京,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
错误:   改正:   
(3)我国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错误:   改正:   
(4)工业革命后,使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错误:   改正:   
四、史料解析题(24题6分,25题8分,26题6分,27题7分,共27分)
24.(2022·龙东)历史的星空,因有众多杰出人物而光辉灿烂,他们中有叱咤风云的政治家,有决胜千里的军事家……让我们一起感受他们非凡的气质和杰出的历史贡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古风》
材料二:唐太宗即位后,总结隋亡的教训……他统治时期,政治清明,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开创了唐朝的盛世局面。
——选自统编历史教科书七年级下册
材料三:“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
——《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词》(1982年9月1日)
材料四:1775年5月,北美13个殖民地的代表聚集费城,召开了第二届大陆会议。会上,他强烈主张武力反抗英军。会议一致决定把民兵整编为大陆军,委任他为总司令。
材料五:1917年11月6日,列宁秘密来到彼得格勒的起义总指挥部——斯莫尔尼宫,亲自领导起义。1917年11月7日(俄历10月25日晚),工人、士兵、农民的代表聚集在……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取得了胜利。
——选自张建华主编《世界现代史》
(1)结合材料一,请写出“秦王”统一全国后创立的政治制度。
(2)请写出材料二中盛世局面的名称。
(3)材料三“走自己的路”是指什么道路?这条道路是谁首先提出的?
(4)材料四中的“他”领导了哪次战争,最终赢得了民族的独立?
(5)材料五中提到的是俄国历史上的哪次革命?
25.(2022·龙东)改革是国家和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为私斗者,各以轻重被刑大小……而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魏主下诏:“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如语音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
——司马光《资治通鉴》
材料三:据统计,1861年后的30年间,依国的粮食产量增加了三分之二。在此期间,农村社会分化加剧,一部分农民成为富农,更多的农民却更加贫困,不得不依靠出卖劳动力为生。富农购买了越来越多的土地,雇用贫雇农,采用新式农具,经营资本主义农业。
——选自《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四:日本新政府颁布了《五条誓文》、内容包括:一、广兴会议,万事决于公论;二、上下一心,盛行经纶;三、官武一体,以至庶民,各遂其志,毋使人心倦怠……《五条誓文》表明了日本改革旧制度、向西方学习的决心。
——选自统编中国历史教科书九年级下册
(1)材料一反映的是我国历史上的哪一次变法?这次变法有何作用?
(2)材料二是“魏主”的哪次改革?材料中“北语”、“正音”体现了他的哪一项改革措施?
(3)材料三的现象得益于俄国历史上的哪次改革?
(4)材料四是日本的哪次改革?这次改革在政治上采取的措施是什么?
(5)俄国和日本的这两次改革有何共同作用?
26.(2022·龙东)科技立则民族立,科技强则国家强,科技创新成为国际战略博弈的主要战场。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美国的一位电气时代最伟大的发明家,一生拥有1000多项发明专利权。他发明了耐用的白炽电灯泡、碱性蓄电池等……
——选自统编历史教科书九年级下册
材料三:早在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就发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的号召。我国航天技术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起来。
——选自统编历史教科书八年级下册
(1)图一是我国北宋时期的匠人,他的哪项发明促进了文化的传播?
(2)图二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发明的交通工具,请写出它的名称。
(3)图三是乘坐神舟十三号飞船升入太空的三位航天员,其中有一位黑龙江人是我国“太空漫步”的第一人。请写出他的名字。
(4)材料二中的这位发明家是谁?
(5)结合材料三,写出1970年我国成功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名称。
(6)结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科技的认识。
27.(2022·龙东)当今世界,风云变幻,局部地区冲突不断。战争给人类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人们在血与火的教训中探索着和平之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它是法国的军事要塞,防御工事复杂坚固。1916年,德、法两国军队在此展开了一场惨烈的阵地战。由于死亡人数太多,此次战役有“绞肉机”之称。
——选自统编历史教科书九年级下册
材料二:位于夏威夷群岛的美国海军基地,沉浸在周末安谧的气氛中,睡梦中的美军没有觉察到战争正在逼近。7时55分,日军的炸弹像暴雨般倾泻到美国海军基地……
——选自统编历史教科书九年级下册
材料三:1942年1月,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的代表在美国首都华盛领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各国为了一个共同目标,相互支援,协同作战,逐渐扭转了战争的形势。
——选自统编历史教科书九年级下册
(1)材料一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哪次战役?这场战争的导火线是什么?
(2)材料二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哪个事件?
(3)材料三的文件签署有何意义?列举美英盟军相互支援,协同作战、开辟欧洲第二战场的军事行动。
(4)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当今时代的主题是什么?
(5)结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战争的认识。
五、活动探究题(28题8分,29题10分,共18分)
28.(2022·龙东)民主与法治是人类社会进入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追求并奉行法治已经成为现代世界各国的共识。让我们回顾历史,一同探究人类民主与法治的发展历程。
(1)【古代民主与法治】
人类法治历史源远流长。图一的人物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强调以法治国。他是谁?
(2)图二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它是哪个奴隶制国家留给人类的宝贵文化遗产?
(3)希腊是西方民主政治的源头。谁主政时期把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高峰?
(4)【资本主义民主与法治】
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使英国最终确立了怎样的政治体制?
(5)世界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是什么?
(6)拿破仑为了巩固法国大革命成果,颁布了哪一法律文献?
(7)图三的文件是哪次革命的重要成果?
(8)【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
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了宪法,形成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什么?
29.(2022·龙东) 2022年5月10日,在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激励团员青年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征程上奋勇前进,使广大青年倍受鼓舞。
下面让我们从历史的角度去探究讲话中蕴含的百年历史知识,并从现实的角度去思考当今青年应有的使命和担当。
【屈辱篇】
“青年的命运,从来都同时代紧密相连。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步……,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
【探索篇】
“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一批又一批仁人志士为救国救民而苦苦追寻……”
【觉醒篇】
“……一大批先进青年在‘觉醒年代’纷纷觉醒。”
【建设篇】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共青团积极参与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为祖国建设贡献了青春、建立了重要功勋!”
(1)鸦片战争后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什么?这次战争给中国社会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2)举出英法联军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使“国家蒙辱、文明蒙尘”的史实。
(3)19世纪中后期,仁人志士为“救国救民”进行了不同的探索,地主阶级洋务派和资产阶级维新派分别进行了怎样的探索?
(4)先进青年陈独秀认定只有“德先生”和“赛先生”,可以救治中国一切的黑暗。这里的“德先生”和“赛先生”指的是哪两大口号?
(5)“拉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序幕”的学生运动是什么?
(6)在社会主义建设的火热年代,被誉为“解放军好战士”的是谁?
(7)【感悟篇】时代各有不同,青春一脉相承。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我们应该有怎样的使命和担当?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原始的农耕生活
【解析】【分析】D.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距今约6000年的半坡原始居民,已经掌握了种植粟的技术,他们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原始人类,故选项D符合题意;
A.元谋人,不符合题意;
B.北京人,不符合题意;
C.河姆渡人,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比较简单。
2.【答案】C
【知识点】隋朝的建立与统一;“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盛唐经济的繁荣;盛唐开放的社会风气
【解析】【分析】C.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隋唐时期,社会稳定,经济繁荣,出现了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的局面,同时这一时期,实行开明的对外政策,社会风气比较开放,因此这一时期是繁荣与开放的时代,故选项C符合题意;
A.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不符合题意;
B.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不符合题意;
D.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所学知识,理解识记隋唐时期的时代特征进行回答;也可以拿四个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这样简单有效。
3.【答案】D
【知识点】元朝的建立与统一
【解析】【分析】D.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贵族为主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王朝,元朝的疆域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故选项D符合题意;
A.辽,不符合题意;
B.北宋,不符合题意;
C.金,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的明显的知识点,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没有什么技巧。
4.【答案】C
【知识点】明朝的科技名著——《本朝纲目》、《天工开物》、《农政全书》
【解析】【分析】C.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朝宋应星所著的《天工开物》,对我国古代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进行了全面的总结,记述了中国在当时世界上具有先进水平的科学技术,被誉为“ 中国十七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故选项C符合题意;
A.《齐民要术》,不符合题意;
B.《农政全书》,不符合题意;
D.《资治通鉴》,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的明显的知识点,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
5.【答案】D
【知识点】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解析】【分析】D.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西汉设置西域都护 ,管理今新疆在内的广大地区;清朝设置伊犁将军,来管辖包括巴尔喀什池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故选项D符合题意;
A.东北,不符合题意;
B.西藏,不符合题意;
C.台湾,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把它和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需要学生准确记忆。
6.【答案】B
【知识点】太平天国运动
【解析】【分析】B.依据题干信息“ 天父天兄手段高,打得清兵四处跑,拿下南京立天国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太平天国运动,1851年,洪秀全领导的天平天国运动爆发,洪秀全创立的拜上帝教,尊基督教的耶和华、耶稣为天父和天兄,很快天平天国攻占南京,改名为天京,作为首都,建立了与清政府对峙的天平天国,故选项B符合题意;
A.陈胜、吴广起义,不符合题意;
C.李自成起义,不符合题意;
D.黄巾起义,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词,把它和课本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识记回答;也可以拿四个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这样简单有效。
7.【答案】A
【知识点】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解析】【分析】A.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故选项A符合题意;
B.中共二大的召开,不符合题意;
C.中共三大的召开,不符合题意;
D.中共七大的召开,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的最明显的知识点,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
8.【答案】B
【知识点】北伐战争
【解析】【分析】B.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国共合作后,联合创办了黄埔军校,1926年,国共两党合作领导了北伐战争,北伐战争的主要对象是北洋军阀,主要是张作霖、吴佩孚、孙传芳等,故选项B符合题意;
A.护国战争,不符合题意;
C.二次革命,不符合题意;
D.解放战争,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把它和课本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识记回答;也可以拿四个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这样简单有效。
9.【答案】A
【知识点】秋收起义与井冈山会师
【解析】【分析】A.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秋收起义以后,毛泽东率领队伍上了井冈山,在这里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始探索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故选项A符合题意;
B.中央革命根据地,不符合题意;
C.鄂豫皖革命根据地,不符合题意;
D.湘鄂赣革命根据地,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对课本所学知识的理解识记回答,注意理解识记,不要死记硬背。
10.【答案】C
【知识点】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
【解析】【分析】C.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37年7月7日7日,日军发动卢沟桥事变,又叫七七事变,全面侵华战争爆发,从此,中国全民族抗战开始,故选项C符合题意;
A.九一八事变,不符合题意;
B.八一三事变,不符合题意;
D.一二八事变,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的最基础的知识,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注意区分局部抗战和全面抗战。
11.【答案】A
【知识点】抗美援朝
【解析】【分析】A.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0年10月,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中国人民志愿军奔赴朝鲜,与朝鲜人民一起抗击美国的侵略,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爆发,故选项A符合题意;
B.抗日战争,不符合题意;
C.鸦片战争,不符合题意;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把它和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需要学生准确记忆。
12.【答案】D
【知识点】“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解析】【分析】D.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改革开放后,为了解决台湾问题,我国政府对台的基本方针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故选项D符合题意;
A.和平统一,不符合题意;
B.坚持一个中国,不符合题意;
C.“三不”政策,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对课本所学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需要学生准确记忆。
13.【答案】D
【知识点】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解析】【分析】D.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故选项D符合题意;
A.新中国成立,不符合题意;
B.西藏和平解放,不符合题意;
C.土地改革完成,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对课本所学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最明显的基础知识点,需要学生准确记忆。
14.【答案】C
【知识点】经济特区
【解析】【分析】C.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80年,我国决定兴办深圳、珠海等四个经济特区,深圳在短短的几年间,建设成为一座繁华的现代化城市,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和对外开放的窗口,被誉为“一夜崛起之城”, 故选项C符合题意;
A.珠海,不符合题意;
B.厦门,不符合题意;
D.汕头,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对课本所学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需要学生准确记忆。
15.【答案】B
【知识点】北京;古代欧洲的古典文化
【解析】【分析】B.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2022年冬奥会在北京举办,古希腊是奥运会的发源地,故选项B符合题意;
A. 北京 古罗马,不符合史实;
C. 上海 古罗马 ,不符合题意;
D. 上海 古希腊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对所学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就是需要学生准确记忆的知识点,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
16.【答案】B
【知识点】文艺复兴
【解析】【分析】B.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4-16世纪,从意大利开始的文艺复兴运动,以人文主义为核心,宣扬资产阶级思想,这就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经过文艺复兴运动,人们的思想得到解放,被称为“人”被发现,故选项B符合题意;
A.宗教改革运动,不符合题意;
C.思想启蒙运动,不符合题意;
D.新文化运动,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对课本所学知识的准确理解和识记回答,这类知识点,最好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
17.【答案】A
【知识点】英国的殖民扩张与“三角贸易”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英国等殖民者从欧洲出发,前往非洲,从非洲抓捕黑人,运往美洲,把黑人卖了之后,再把美洲的特产运回欧洲,由于全程路线大致呈现出三角形状,被称为三角贸易,故选项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来分析备选项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需要学生细心辨别备选项。
18.【答案】B
【知识点】近代世界的文学艺术家及其作品
【解析】【分析】B.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巴尔扎克是19世纪法国著名作家,他完成了一套名为“人间喜剧”的小说集,塑造了许多令人印象深刻的人物形象,经典之作有《欧也妮葛朗台》《高老头》等,故选项B符合题意;
A.《战争与和平》,不符合题意;
C.《哈姆雷特》,不符合题意;
D.《复活》,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的明显的知识点,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没有什么技巧。
19.【答案】A
【知识点】罗斯福新政
【解析】【分析】A.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3年,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为了应付日益严重的经济大危机,罗斯福一上台,就宣布实施新政,采用国家干预手段来扭转经济形势,故选项A符合题意;
B.实行新经济政策,不符合题意;
C.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符合题意;
D.实行斯大林模式,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对课本所学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需要学生准确记忆。
20.【答案】C
【知识点】战后的欧洲的联合
【解析】【分析】C.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欧共体成员国加强经济合作,促进了西欧国家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高,1993年,大部分西欧国家在欧共体的基础上组成了欧洲联盟, 大大加快了欧洲一体化的进程,故选项C符合题意;
A.联合国,不符合题意;
B.欧洲共同体,不符合题意;
D.世界贸易组织,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把它和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
21.【答案】(1)林则徐
(2)聂耳
(3)习近平
(4)屋大维
【知识点】林则徐禁烟运动;中国近代文学艺术成就;“中国梦”;罗马帝国的兴亡
【解析】【分析】(1)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39年,林则徐在虎门领导硝烟,林则徐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2)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九一八事变后,民族危机加剧,为了救亡图存,聂耳创作了《义勇军进行曲》,这是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
(3)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13年,习近平当选为国家主席,在会上,他深刻阐述了中国梦的宏伟蓝图,强调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4)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27年,屋大维首创“元首制”这一政治形式,掌握了最高统治实权,罗马共和国演变为罗马帝国;
故答案为:(1)林则徐
(2)聂耳
(3)习近平
(4)屋大维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把它和课本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需要学生准确记忆。
22.【答案】(1)丝绸之路
(2)军机处
(3)辽宁舰
【知识点】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军机处的设立;海、陆、空军的建设
【解析】【分析】(1)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自从张骞出使西域后,汉朝和西域的使者开始相互往来,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日益频繁,这就形成了丝绸之路,丝绸之路成为古代沟通 欧亚陆上交通的大动脉;
(2)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 进一步强化君主专制、清朝雍正帝设立军机处,这一机构便于皇帝独掌朝政,使得皇帝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从而使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
(3)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12年,辽宁号航空母舰交接入列,这是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
故答案为:(1)丝绸之路
(2)军机处
(3)辽宁舰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把它和课本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需要学生准确记忆。
23.【答案】(1)八七会议;遵义会议
(2)平津战役;渡江战役
(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4)工业革命;新航路的开辟
【知识点】遵义会议;渡江战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新航路的开辟
【解析】【分析】(1)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八七会议通过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红军,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2)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解放战争中,平津战役解放了华北全境;渡江战役的胜利, 解放了南京,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 ;
(3)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我国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改革开放后在农村实行的改革;
(4)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 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故答案为:(1)八七会议;遵义会议。
(2)平津战役;渡江战役。
(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4)工业革命;新航路的开辟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把它和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判断,看出有错误的地方,再结合对课本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进行改正,这就是对基础知识的灵活运用,要求学生准确记忆基础知识。
24.【答案】(1)中央集权制度。
(2)贞观之治。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邓小平。
(4)华盛顿;美国独立战争。
(5)俄国十月革命。
【知识点】“贞观之治”;邓小平理论;华盛顿与美国独立战争;列宁与俄国的十月革命;秦确立中央集权制
【解析】【分析】(1)依据材料一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里显示的是秦王嬴政统一全国,统一全国后,为了加强对国家的管理,创立了中央集权制度;
(2)依据材料二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时期,开创了盛世局面,被称为“贞观之治”;
(3)依据材料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里的走自己的路是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条道路是由邓小平首先提出的;
(4)依据材料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美国独立战争,它的领导人是大陆军总司令华盛顿;
(5)依据材料五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里显示的是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即俄国十月革命;
故答案为:(1)中央集权制度;
(2)贞观之治;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邓小平
(4)华盛顿;美国独立战争;
(5)俄国十月革命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看懂材料含义,抓住其中的关键词,把它和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识记回答,这就是课本基础知识,要注意和材料信息结合,还是要掌握基础知识。
25.【答案】(1)商鞅变法;使秦国国力大增,提高军队战斗力等。
(2)北魏孝文帝改革;说汉话。
(3)1861年农奴制改革。
(4)明治维新;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
(5)促进本国资本主义发展。
【知识点】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的改革;俄国农奴制的改革与废除;日本明治维新
【解析】【分析】(1)依据材料一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里显示的是奖励军功,设立县制,这是商鞅变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经过商鞅变法, 使秦国国力大增,提高军队战斗力等;
(2)依据材料二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里的“魏主”指的是北魏孝文帝,他进行的改革;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材料中“北语”、“正音”体现了北魏孝文帝改革中的学说汉话的改革措施;
(3)依据材料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三中的现象,是由于俄国进行了农奴制改革,农奴获得了自由,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4)依据材料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四是日本的明治维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治维新中,在政治上采取的措施是: 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
(5)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通过改革,两国都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促进了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故答案为:(1) 商鞅变法;使秦国国力大增,提高军队战斗力等。
(2) 北魏孝文帝改革;说汉话。
(3) 1861年农奴制改革。
(4) 明治维新;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
(5) 促进本国资本主义发展。
【点评】(1)(2)(4)属于同一类型,第一问考查学生的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从材料中找出关键语句,把它和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识记回答;第二问是考查理解识记,解答时,在第一问答案的基础上,结合对课本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
(3)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从材料中找出关键语句,把它和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理解回答;
(5)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分析两国改革的共同作用回答。
26.【答案】(1)毕昇;活字印刷术
(2)汽车。
(3)翟志刚。
(4)爱迪生。
(5)东方红一号。
(6)科技促进社会进步,推动社会发展等。
【知识点】“两弹一星”;航天事业的发展;第二次工业革命及主要成就;宋元时期的科技——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火药
【解析】【分析】(1)依据材料一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人是北宋时期匠人毕昇,他发明了活字印刷术,促进了文化的传播;
(2)依据材料一中的图二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发明的交通工具,名叫汽车;
(3)依据材料一中的图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我国“太空漫步”的第一人是翟志刚;
(4)依据材料二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美国的发明大王爱迪生,他发明了电灯等;
(5)依据所学知识可知, 1970年,我国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东方红一号;
(6)本题属于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如: 科技促进社会进步,推动社会发展等;
故答案为:(1)毕昇;活字印刷术;
(2)汽车;
(3)翟志刚;
(4)爱迪生;
(5)东方红一号;
(6) 科技促进社会进步,推动社会发展等。
【点评】本题的前五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包括图片和文字,把它和所学知识结合,判断识记出人物或事件,再结合对所学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最后一题是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
27.【答案】(1)凡尔登战役,沙拉热窝事件
(2)日本偷袭珍珠港。
(3)世界反法斯西同盟正式形成;诺曼底登陆。
(4)和平与发展。
(5)战争威胁人类安全,给人类带来灾难,珍爱和平,远离战争。
【知识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进程及结果;二战的爆发与主要战场;《联合国宣言》与二战的转折;雅尔塔会议与二战胜利、性质及影响
【解析】【分析】(1)依据材料一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战中,德国和法国之间爆发的凡尔登战役,被称为“绞肉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沙拉热窝事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2)依据材料二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二是二战中日本偷袭珍珠港;
(3)依据材料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标志着 世界反法斯西同盟正式形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之后,盟军之间 相互支援,协同作战、 1944年6月,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
(4)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当今时代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
(5)本题属于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如: 战争威胁人类安全,给人类带来灾难,珍爱和平,远离战争;
故答案为:(1)凡尔登战役,沙拉热窝事件;
(2)日本偷袭珍珠港;
(3) 世界反法斯西同盟正式形成;诺曼底登陆。
(4)和平与发展;
(5) 战争威胁人类安全,给人类带来灾难,珍爱和平,远离战争。
【点评】(1)本题的第一问,考查学生的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从材料中找出关键语句,把它和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识记回答;第二问是考查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
(2)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从材料中找出关键语句,把它和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识记回答;
(3)(4)属于同一类型,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结合对课本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
(5)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
28.【答案】(1)韩非子。
(2)古巴比伦。
(3)伯里克利。
(4)君主立宪制。
(5)1787年美国宪法。
(6)《拿破仑法典》。
(7)辛亥革命。
(8)《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知识点】中华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汉谟拉比法典》;雅典民主政治;君主立宪制与《权利法案》;华盛顿与美国独立战争;拿破仑与拿破仑帝国;百家思想与“百家争鸣”
【解析】【分析】(1)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材料中的图一信息,把它和所学知识结合可知,这是韩非子,他是战国时期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强调以法治国;
(2)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谟拉比法典》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是古巴比伦王国国王汉谟拉比在位时制定的;
(3)依据所学知识可知, 希腊是西方民主政治的源头。伯里克利主政时期把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高峰;
(4)依据所学知识可知, 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 规定议会拥有最高权利,国王权利受到严格限制,这样英国逐渐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5)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美国1787年宪法,是 世界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 ,对后来许多国家的政治变革产生了重要影响;
(6)依据所学知识可知, 拿破仑为了巩固法国大革命成果,颁布了 《拿破仑法典》,对后世影响深远;
(7)依据图三信息,可以看出,这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辛亥革命取得的重要成果;
(8)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54年,我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故答案为:(1)韩非子
(2)古巴比伦
(3)伯里克利
(4)君主立宪制
(5)1787年美国宪法
(6)《拿破仑法典》
(7)辛亥革命
(6)《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点评】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再结合题干信息,抓住关键语句,把它和所学知识结合进行识记回答,这些都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
29.【答案】(1)《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火烧圆明园
(3)洋务运动;戊戌变法。
(4)民主、科学。
“伟大的……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拉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
(5)五四运动。
(6)雷锋。
(7)树立远大理想,努力学习,报效祖国。
【知识点】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新文化运动;火烧圆明园;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社会主义建设成就;第一次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解析】【分析】(1)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842年,战败的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了《南京条约》,这是我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使得中国主权开始丧失,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使得国家蒙辱、文明蒙尘 ;
(3)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19世纪中后期,仁人志士为“救国救民”进行了不同的探索,地主阶级洋务派掀起了洋务运动,资产阶级维新派进行了戊戌变法;
(4)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先进青年陈独秀认定只有“德先生”和“赛先生”,可以救治中国一切的黑暗。这里的“德先生”和“赛先生”指的是民主和科学;
(5)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9年的五四运动,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6)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在社会主义建设的火热年代,被誉为“解放军好战士”的是雷锋;
(7)本题属于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如: 树立远大理想,努力学习,报效祖国等;
故答案为:(1) 《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火烧圆明园
(3)洋务运动,戊戌变法;
(4)民主和科学
(5)五四运动
(6)雷锋
(7) 树立远大理想,努力学习,报效祖国。
【点评】本题的前六题,考查学生的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把它和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对课本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些都是课本基础知识,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最后一题是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
1 / 1黑龙江龙东地区2022年中考历史真题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题2分,共40分)
1.(2022·龙东)“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据考古发现,下列遗址的原始居民中最早种植粟的是(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河姆渡人 D.半坡居民
【答案】D
【知识点】原始的农耕生活
【解析】【分析】D.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距今约6000年的半坡原始居民,已经掌握了种植粟的技术,他们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原始人类,故选项D符合题意;
A.元谋人,不符合题意;
B.北京人,不符合题意;
C.河姆渡人,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比较简单。
2.(2022·龙东)归纳总结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某同学对我国不同历史时期的特征进行了如下归纳,符合隋唐时期时代特征的是(  )
A.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B.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C.繁荣与开放 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答案】C
【知识点】隋朝的建立与统一;“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盛唐经济的繁荣;盛唐开放的社会风气
【解析】【分析】C.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隋唐时期,社会稳定,经济繁荣,出现了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的局面,同时这一时期,实行开明的对外政策,社会风气比较开放,因此这一时期是繁荣与开放的时代,故选项C符合题意;
A.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不符合题意;
B.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不符合题意;
D.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所学知识,理解识记隋唐时期的时代特征进行回答;也可以拿四个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这样简单有效。
3.(2022·龙东)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贵族为主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王朝是(  )
A.辽 B.北宋 C.金 D.元朝
【答案】D
【知识点】元朝的建立与统一
【解析】【分析】D.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贵族为主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王朝,元朝的疆域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故选项D符合题意;
A.辽,不符合题意;
B.北宋,不符合题意;
C.金,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的明显的知识点,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没有什么技巧。
4.(2022·龙东)被誉为“中国十七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的是(  )
A.《齐民要术》 B.《农政全书》
C.《天工开物》 D.《资治通鉴》
【答案】C
【知识点】明朝的科技名著——《本朝纲目》、《天工开物》、《农政全书》
【解析】【分析】C.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朝宋应星所著的《天工开物》,对我国古代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进行了全面的总结,记述了中国在当时世界上具有先进水平的科学技术,被誉为“ 中国十七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故选项C符合题意;
A.《齐民要术》,不符合题意;
B.《农政全书》,不符合题意;
D.《资治通鉴》,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的明显的知识点,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
5.(2022·龙东)西汉设置西域都护,清朝设置伊犁将军,是对哪个地区的管辖(  )
A.东北 B.西藏 C.台湾 D.新疆
【答案】D
【知识点】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解析】【分析】D.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西汉设置西域都护 ,管理今新疆在内的广大地区;清朝设置伊犁将军,来管辖包括巴尔喀什池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故选项D符合题意;
A.东北,不符合题意;
B.西藏,不符合题意;
C.台湾,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把它和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需要学生准确记忆。
6.(2022·龙东)“天父天兄手段高,打得清兵四处跑,拿下南京立天国,旗开得胜万民笑……”这首歌谣反映的是我国历史上的哪一次农民战争(  )
A.陈胜、吴广起义 B.太平天国运动
C.李自成起义 D.黄巾起义
【答案】B
【知识点】太平天国运动
【解析】【分析】B.依据题干信息“ 天父天兄手段高,打得清兵四处跑,拿下南京立天国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太平天国运动,1851年,洪秀全领导的天平天国运动爆发,洪秀全创立的拜上帝教,尊基督教的耶和华、耶稣为天父和天兄,很快天平天国攻占南京,改名为天京,作为首都,建立了与清政府对峙的天平天国,故选项B符合题意;
A.陈胜、吴广起义,不符合题意;
C.李自成起义,不符合题意;
D.黄巾起义,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词,把它和课本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识记回答;也可以拿四个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这样简单有效。
7.(2022·龙东)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标志是(  )
A.中共一大的召开 B.中共二大的召开
C.中共三大的召开 D.中共七大的召开
【答案】A
【知识点】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解析】【分析】A.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故选项A符合题意;
B.中共二大的召开,不符合题意;
C.中共三大的召开,不符合题意;
D.中共七大的召开,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的最明显的知识点,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
8.(2022·龙东)歌谣“国共联手为革命,荡平军阀促统一!”反映的是哪一次战争(  )
A.护国战争 B.北伐战争 C.二次革命 D.解放战争
【答案】B
【知识点】北伐战争
【解析】【分析】B.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国共合作后,联合创办了黄埔军校,1926年,国共两党合作领导了北伐战争,北伐战争的主要对象是北洋军阀,主要是张作霖、吴佩孚、孙传芳等,故选项B符合题意;
A.护国战争,不符合题意;
C.二次革命,不符合题意;
D.解放战争,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把它和课本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识记回答;也可以拿四个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这样简单有效。
9.(2022·龙东)秋收起义以后,毛泽东开辟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这里的“星星之火”指的是(  )
A.井网山革命根据地 B.中央革命根据地
C.鄂豫皖革命根据地 D.湘鄂赣革命根据地
【答案】A
【知识点】秋收起义与井冈山会师
【解析】【分析】A.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秋收起义以后,毛泽东率领队伍上了井冈山,在这里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始探索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故选项A符合题意;
B.中央革命根据地,不符合题意;
C.鄂豫皖革命根据地,不符合题意;
D.湘鄂赣革命根据地,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对课本所学知识的理解识记回答,注意理解识记,不要死记硬背。
10.(2022·龙东)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开始的事件是(  )
A.九一八事变 B.八一三事变
C.七七事变 D.一 二八事变
【答案】C
【知识点】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
【解析】【分析】C.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37年7月7日7日,日军发动卢沟桥事变,又叫七七事变,全面侵华战争爆发,从此,中国全民族抗战开始,故选项C符合题意;
A.九一八事变,不符合题意;
B.八一三事变,不符合题意;
D.一二八事变,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的最基础的知识,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注意区分局部抗战和全面抗战。
11.(2022·龙东)电影《长津湖》的热映,再次让我们感受到中国人民志愿军是“最可爱的人”。这部电影的创作背景是(  )
A.抗美援朝战争 B.抗日战争
C.鸦片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答案】A
【知识点】抗美援朝
【解析】【分析】A.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0年10月,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中国人民志愿军奔赴朝鲜,与朝鲜人民一起抗击美国的侵略,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爆发,故选项A符合题意;
B.抗日战争,不符合题意;
C.鸦片战争,不符合题意;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把它和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需要学生准确记忆。
12.(2022·龙东)“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诗中表达了台湾同胞对回归祖国的渴望。改革开放后,为了解决台湾问题,我国政府对台的基本方针是(  )
A.和平统一 B.坚持一个中国
C.“三不”政策 D.“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答案】D
【知识点】“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解析】【分析】D.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改革开放后,为了解决台湾问题,我国政府对台的基本方针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故选项D符合题意;
A.和平统一,不符合题意;
B.坚持一个中国,不符合题意;
C.“三不”政策,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对课本所学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需要学生准确记忆。
13.(2022·龙东)我国现在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我国的基本国情之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  )
A.新中国成立 B.西藏和平解放
C.土地改革完成 D.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答案】D
【知识点】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解析】【分析】D.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故选项D符合题意;
A.新中国成立,不符合题意;
B.西藏和平解放,不符合题意;
C.土地改革完成,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对课本所学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最明显的基础知识点,需要学生准确记忆。
14.(2022·龙东)改革开放后,被誉为“一夜崛起之城”,成为对外开放“窗口”的是(  )
A.珠海 B.厦门 C.深圳 D.汕头
【答案】C
【知识点】经济特区
【解析】【分析】C.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80年,我国决定兴办深圳、珠海等四个经济特区,深圳在短短的几年间,建设成为一座繁华的现代化城市,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和对外开放的窗口,被誉为“一夜崛起之城”, 故选项C符合题意;
A.珠海,不符合题意;
B.厦门,不符合题意;
D.汕头,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对课本所学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需要学生准确记忆。
15.(2022·龙东)下图是2022年冬奥会的会徽。请选择本届冬奥会的举办城市与奥运会的发源地搭配正确的一项(  )
A.北京 古罗马 B.北京 古希腊
C.上海 古罗马 D.上海 古希腊
【答案】B
【知识点】北京;古代欧洲的古典文化
【解析】【分析】B.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2022年冬奥会在北京举办,古希腊是奥运会的发源地,故选项B符合题意;
A. 北京 古罗马,不符合史实;
C. 上海 古罗马 ,不符合题意;
D. 上海 古希腊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对所学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就是需要学生准确记忆的知识点,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
16.(2022·龙东)14-16世纪是“人”和“世界”被发现的时代。其中“人”被发现是指(  )
A.宗教改革运动 B.文艺复兴运动
C.思想启蒙运动 D.新文化运动
【答案】B
【知识点】文艺复兴
【解析】【分析】B.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4-16世纪,从意大利开始的文艺复兴运动,以人文主义为核心,宣扬资产阶级思想,这就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经过文艺复兴运动,人们的思想得到解放,被称为“人”被发现,故选项B符合题意;
A.宗教改革运动,不符合题意;
C.思想启蒙运动,不符合题意;
D.新文化运动,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对课本所学知识的准确理解和识记回答,这类知识点,最好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
17.(2022·龙东)下面是三角贸易路线示意图,请选择正确的一项(  )
A. B.
C. D.
【答案】A
【知识点】英国的殖民扩张与“三角贸易”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英国等殖民者从欧洲出发,前往非洲,从非洲抓捕黑人,运往美洲,把黑人卖了之后,再把美洲的特产运回欧洲,由于全程路线大致呈现出三角形状,被称为三角贸易,故选项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来分析备选项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需要学生细心辨别备选项。
18.(2022·龙东)下列选项中,属于19世纪法国著名作家巴尔扎克作品的是(  )
A.《战争与和平》 B.《高老头》
C.《哈姆雷特》 D.《复活》
【答案】B
【知识点】近代世界的文学艺术家及其作品
【解析】【分析】B.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巴尔扎克是19世纪法国著名作家,他完成了一套名为“人间喜剧”的小说集,塑造了许多令人印象深刻的人物形象,经典之作有《欧也妮葛朗台》《高老头》等,故选项B符合题意;
A.《战争与和平》,不符合题意;
C.《哈姆雷特》,不符合题意;
D.《复活》,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的明显的知识点,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没有什么技巧。
19.(2022·龙东)1933年,美国为了摆脱经济大危机所采取的措施是(  )
A. 实行罗斯福新政 B.实行新经济政策
C.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D.实行斯大林模式
【答案】A
【知识点】罗斯福新政
【解析】【分析】A.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3年,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为了应付日益严重的经济大危机,罗斯福一上台,就宣布实施新政,采用国家干预手段来扭转经济形势,故选项A符合题意;
B.实行新经济政策,不符合题意;
C.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符合题意;
D.实行斯大林模式,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对课本所学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需要学生准确记忆。
20.(2022·龙东)1993年成立,大大加快了欧洲一体化进程的区域性国际组织是(  )
A. 联合国 B.欧洲共同体
C.欧洲联盟 D.世界贸易组织
【答案】C
【知识点】战后的欧洲的联合
【解析】【分析】C.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欧共体成员国加强经济合作,促进了西欧国家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高,1993年,大部分西欧国家在欧共体的基础上组成了欧洲联盟, 大大加快了欧洲一体化的进程,故选项C符合题意;
A.联合国,不符合题意;
B.欧洲共同体,不符合题意;
D.世界贸易组织,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把它和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
二、组合列举题(每小题1分,共7分)
21.(2022·龙东)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历史人物。
(1)1839年,领导虎门销烟的民族英雄是   。
(2)《义勇军进行曲》的曲作者是   。
(3)提出中国梦宏伟蓝图的领导人是   。
(4)公元前27年,首创“元首制”,建立罗马帝国的是   。
【答案】(1)林则徐
(2)聂耳
(3)习近平
(4)屋大维
【知识点】林则徐禁烟运动;中国近代文学艺术成就;“中国梦”;罗马帝国的兴亡
【解析】【分析】(1)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39年,林则徐在虎门领导硝烟,林则徐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2)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九一八事变后,民族危机加剧,为了救亡图存,聂耳创作了《义勇军进行曲》,这是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
(3)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13年,习近平当选为国家主席,在会上,他深刻阐述了中国梦的宏伟蓝图,强调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4)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27年,屋大维首创“元首制”这一政治形式,掌握了最高统治实权,罗马共和国演变为罗马帝国;
故答案为:(1)林则徐
(2)聂耳
(3)习近平
(4)屋大维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把它和课本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需要学生准确记忆。
22.(2022·龙东)根据提示写出相关历史史实。
(1)古代沟通欧亚陆上交通的大动脉是   。
(2)为进一步强化君主专制、清朝雍正帝设立的机构是   。
(3)2012年交接入列的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是“   ”。
【答案】(1)丝绸之路
(2)军机处
(3)辽宁舰
【知识点】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军机处的设立;海、陆、空军的建设
【解析】【分析】(1)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自从张骞出使西域后,汉朝和西域的使者开始相互往来,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日益频繁,这就形成了丝绸之路,丝绸之路成为古代沟通 欧亚陆上交通的大动脉;
(2)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 进一步强化君主专制、清朝雍正帝设立军机处,这一机构便于皇帝独掌朝政,使得皇帝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从而使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
(3)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12年,辽宁号航空母舰交接入列,这是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
故答案为:(1)丝绸之路
(2)军机处
(3)辽宁舰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把它和课本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需要学生准确记忆。
三、辨析改错题(每小题2分,共8分)
23.(2022·龙东)指出下列表述中的错误,并加以改正。
(1)八七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错误:   改正:   
(2)解放战争中,平津战役的胜利,解放了南京,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
错误:   改正:   
(3)我国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错误:   改正:   
(4)工业革命后,使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错误:   改正:   
【答案】(1)八七会议;遵义会议
(2)平津战役;渡江战役
(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4)工业革命;新航路的开辟
【知识点】遵义会议;渡江战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新航路的开辟
【解析】【分析】(1)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八七会议通过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红军,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2)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解放战争中,平津战役解放了华北全境;渡江战役的胜利, 解放了南京,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 ;
(3)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我国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改革开放后在农村实行的改革;
(4)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 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故答案为:(1)八七会议;遵义会议。
(2)平津战役;渡江战役。
(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4)工业革命;新航路的开辟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把它和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判断,看出有错误的地方,再结合对课本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进行改正,这就是对基础知识的灵活运用,要求学生准确记忆基础知识。
四、史料解析题(24题6分,25题8分,26题6分,27题7分,共27分)
24.(2022·龙东)历史的星空,因有众多杰出人物而光辉灿烂,他们中有叱咤风云的政治家,有决胜千里的军事家……让我们一起感受他们非凡的气质和杰出的历史贡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古风》
材料二:唐太宗即位后,总结隋亡的教训……他统治时期,政治清明,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开创了唐朝的盛世局面。
——选自统编历史教科书七年级下册
材料三:“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
——《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词》(1982年9月1日)
材料四:1775年5月,北美13个殖民地的代表聚集费城,召开了第二届大陆会议。会上,他强烈主张武力反抗英军。会议一致决定把民兵整编为大陆军,委任他为总司令。
材料五:1917年11月6日,列宁秘密来到彼得格勒的起义总指挥部——斯莫尔尼宫,亲自领导起义。1917年11月7日(俄历10月25日晚),工人、士兵、农民的代表聚集在……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取得了胜利。
——选自张建华主编《世界现代史》
(1)结合材料一,请写出“秦王”统一全国后创立的政治制度。
(2)请写出材料二中盛世局面的名称。
(3)材料三“走自己的路”是指什么道路?这条道路是谁首先提出的?
(4)材料四中的“他”领导了哪次战争,最终赢得了民族的独立?
(5)材料五中提到的是俄国历史上的哪次革命?
【答案】(1)中央集权制度。
(2)贞观之治。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邓小平。
(4)华盛顿;美国独立战争。
(5)俄国十月革命。
【知识点】“贞观之治”;邓小平理论;华盛顿与美国独立战争;列宁与俄国的十月革命;秦确立中央集权制
【解析】【分析】(1)依据材料一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里显示的是秦王嬴政统一全国,统一全国后,为了加强对国家的管理,创立了中央集权制度;
(2)依据材料二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时期,开创了盛世局面,被称为“贞观之治”;
(3)依据材料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里的走自己的路是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条道路是由邓小平首先提出的;
(4)依据材料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美国独立战争,它的领导人是大陆军总司令华盛顿;
(5)依据材料五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里显示的是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即俄国十月革命;
故答案为:(1)中央集权制度;
(2)贞观之治;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邓小平
(4)华盛顿;美国独立战争;
(5)俄国十月革命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看懂材料含义,抓住其中的关键词,把它和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识记回答,这就是课本基础知识,要注意和材料信息结合,还是要掌握基础知识。
25.(2022·龙东)改革是国家和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为私斗者,各以轻重被刑大小……而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魏主下诏:“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如语音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
——司马光《资治通鉴》
材料三:据统计,1861年后的30年间,依国的粮食产量增加了三分之二。在此期间,农村社会分化加剧,一部分农民成为富农,更多的农民却更加贫困,不得不依靠出卖劳动力为生。富农购买了越来越多的土地,雇用贫雇农,采用新式农具,经营资本主义农业。
——选自《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四:日本新政府颁布了《五条誓文》、内容包括:一、广兴会议,万事决于公论;二、上下一心,盛行经纶;三、官武一体,以至庶民,各遂其志,毋使人心倦怠……《五条誓文》表明了日本改革旧制度、向西方学习的决心。
——选自统编中国历史教科书九年级下册
(1)材料一反映的是我国历史上的哪一次变法?这次变法有何作用?
(2)材料二是“魏主”的哪次改革?材料中“北语”、“正音”体现了他的哪一项改革措施?
(3)材料三的现象得益于俄国历史上的哪次改革?
(4)材料四是日本的哪次改革?这次改革在政治上采取的措施是什么?
(5)俄国和日本的这两次改革有何共同作用?
【答案】(1)商鞅变法;使秦国国力大增,提高军队战斗力等。
(2)北魏孝文帝改革;说汉话。
(3)1861年农奴制改革。
(4)明治维新;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
(5)促进本国资本主义发展。
【知识点】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的改革;俄国农奴制的改革与废除;日本明治维新
【解析】【分析】(1)依据材料一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里显示的是奖励军功,设立县制,这是商鞅变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经过商鞅变法, 使秦国国力大增,提高军队战斗力等;
(2)依据材料二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里的“魏主”指的是北魏孝文帝,他进行的改革;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材料中“北语”、“正音”体现了北魏孝文帝改革中的学说汉话的改革措施;
(3)依据材料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三中的现象,是由于俄国进行了农奴制改革,农奴获得了自由,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4)依据材料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四是日本的明治维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治维新中,在政治上采取的措施是: 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
(5)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通过改革,两国都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促进了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故答案为:(1) 商鞅变法;使秦国国力大增,提高军队战斗力等。
(2) 北魏孝文帝改革;说汉话。
(3) 1861年农奴制改革。
(4) 明治维新;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
(5) 促进本国资本主义发展。
【点评】(1)(2)(4)属于同一类型,第一问考查学生的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从材料中找出关键语句,把它和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识记回答;第二问是考查理解识记,解答时,在第一问答案的基础上,结合对课本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
(3)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从材料中找出关键语句,把它和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理解回答;
(5)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分析两国改革的共同作用回答。
26.(2022·龙东)科技立则民族立,科技强则国家强,科技创新成为国际战略博弈的主要战场。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美国的一位电气时代最伟大的发明家,一生拥有1000多项发明专利权。他发明了耐用的白炽电灯泡、碱性蓄电池等……
——选自统编历史教科书九年级下册
材料三:早在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就发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的号召。我国航天技术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起来。
——选自统编历史教科书八年级下册
(1)图一是我国北宋时期的匠人,他的哪项发明促进了文化的传播?
(2)图二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发明的交通工具,请写出它的名称。
(3)图三是乘坐神舟十三号飞船升入太空的三位航天员,其中有一位黑龙江人是我国“太空漫步”的第一人。请写出他的名字。
(4)材料二中的这位发明家是谁?
(5)结合材料三,写出1970年我国成功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名称。
(6)结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科技的认识。
【答案】(1)毕昇;活字印刷术
(2)汽车。
(3)翟志刚。
(4)爱迪生。
(5)东方红一号。
(6)科技促进社会进步,推动社会发展等。
【知识点】“两弹一星”;航天事业的发展;第二次工业革命及主要成就;宋元时期的科技——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火药
【解析】【分析】(1)依据材料一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人是北宋时期匠人毕昇,他发明了活字印刷术,促进了文化的传播;
(2)依据材料一中的图二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发明的交通工具,名叫汽车;
(3)依据材料一中的图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我国“太空漫步”的第一人是翟志刚;
(4)依据材料二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美国的发明大王爱迪生,他发明了电灯等;
(5)依据所学知识可知, 1970年,我国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东方红一号;
(6)本题属于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如: 科技促进社会进步,推动社会发展等;
故答案为:(1)毕昇;活字印刷术;
(2)汽车;
(3)翟志刚;
(4)爱迪生;
(5)东方红一号;
(6) 科技促进社会进步,推动社会发展等。
【点评】本题的前五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包括图片和文字,把它和所学知识结合,判断识记出人物或事件,再结合对所学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最后一题是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
27.(2022·龙东)当今世界,风云变幻,局部地区冲突不断。战争给人类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人们在血与火的教训中探索着和平之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它是法国的军事要塞,防御工事复杂坚固。1916年,德、法两国军队在此展开了一场惨烈的阵地战。由于死亡人数太多,此次战役有“绞肉机”之称。
——选自统编历史教科书九年级下册
材料二:位于夏威夷群岛的美国海军基地,沉浸在周末安谧的气氛中,睡梦中的美军没有觉察到战争正在逼近。7时55分,日军的炸弹像暴雨般倾泻到美国海军基地……
——选自统编历史教科书九年级下册
材料三:1942年1月,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的代表在美国首都华盛领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各国为了一个共同目标,相互支援,协同作战,逐渐扭转了战争的形势。
——选自统编历史教科书九年级下册
(1)材料一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哪次战役?这场战争的导火线是什么?
(2)材料二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哪个事件?
(3)材料三的文件签署有何意义?列举美英盟军相互支援,协同作战、开辟欧洲第二战场的军事行动。
(4)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当今时代的主题是什么?
(5)结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战争的认识。
【答案】(1)凡尔登战役,沙拉热窝事件
(2)日本偷袭珍珠港。
(3)世界反法斯西同盟正式形成;诺曼底登陆。
(4)和平与发展。
(5)战争威胁人类安全,给人类带来灾难,珍爱和平,远离战争。
【知识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进程及结果;二战的爆发与主要战场;《联合国宣言》与二战的转折;雅尔塔会议与二战胜利、性质及影响
【解析】【分析】(1)依据材料一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战中,德国和法国之间爆发的凡尔登战役,被称为“绞肉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沙拉热窝事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2)依据材料二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二是二战中日本偷袭珍珠港;
(3)依据材料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标志着 世界反法斯西同盟正式形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之后,盟军之间 相互支援,协同作战、 1944年6月,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
(4)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当今时代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
(5)本题属于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如: 战争威胁人类安全,给人类带来灾难,珍爱和平,远离战争;
故答案为:(1)凡尔登战役,沙拉热窝事件;
(2)日本偷袭珍珠港;
(3) 世界反法斯西同盟正式形成;诺曼底登陆。
(4)和平与发展;
(5) 战争威胁人类安全,给人类带来灾难,珍爱和平,远离战争。
【点评】(1)本题的第一问,考查学生的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从材料中找出关键语句,把它和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识记回答;第二问是考查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
(2)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从材料中找出关键语句,把它和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识记回答;
(3)(4)属于同一类型,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结合对课本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
(5)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
五、活动探究题(28题8分,29题10分,共18分)
28.(2022·龙东)民主与法治是人类社会进入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追求并奉行法治已经成为现代世界各国的共识。让我们回顾历史,一同探究人类民主与法治的发展历程。
(1)【古代民主与法治】
人类法治历史源远流长。图一的人物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强调以法治国。他是谁?
(2)图二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它是哪个奴隶制国家留给人类的宝贵文化遗产?
(3)希腊是西方民主政治的源头。谁主政时期把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高峰?
(4)【资本主义民主与法治】
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使英国最终确立了怎样的政治体制?
(5)世界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是什么?
(6)拿破仑为了巩固法国大革命成果,颁布了哪一法律文献?
(7)图三的文件是哪次革命的重要成果?
(8)【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
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了宪法,形成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什么?
【答案】(1)韩非子。
(2)古巴比伦。
(3)伯里克利。
(4)君主立宪制。
(5)1787年美国宪法。
(6)《拿破仑法典》。
(7)辛亥革命。
(8)《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知识点】中华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汉谟拉比法典》;雅典民主政治;君主立宪制与《权利法案》;华盛顿与美国独立战争;拿破仑与拿破仑帝国;百家思想与“百家争鸣”
【解析】【分析】(1)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材料中的图一信息,把它和所学知识结合可知,这是韩非子,他是战国时期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强调以法治国;
(2)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谟拉比法典》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是古巴比伦王国国王汉谟拉比在位时制定的;
(3)依据所学知识可知, 希腊是西方民主政治的源头。伯里克利主政时期把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高峰;
(4)依据所学知识可知, 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 规定议会拥有最高权利,国王权利受到严格限制,这样英国逐渐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5)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美国1787年宪法,是 世界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 ,对后来许多国家的政治变革产生了重要影响;
(6)依据所学知识可知, 拿破仑为了巩固法国大革命成果,颁布了 《拿破仑法典》,对后世影响深远;
(7)依据图三信息,可以看出,这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辛亥革命取得的重要成果;
(8)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54年,我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故答案为:(1)韩非子
(2)古巴比伦
(3)伯里克利
(4)君主立宪制
(5)1787年美国宪法
(6)《拿破仑法典》
(7)辛亥革命
(6)《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点评】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再结合题干信息,抓住关键语句,把它和所学知识结合进行识记回答,这些都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
29.(2022·龙东) 2022年5月10日,在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激励团员青年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征程上奋勇前进,使广大青年倍受鼓舞。
下面让我们从历史的角度去探究讲话中蕴含的百年历史知识,并从现实的角度去思考当今青年应有的使命和担当。
【屈辱篇】
“青年的命运,从来都同时代紧密相连。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步……,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
【探索篇】
“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一批又一批仁人志士为救国救民而苦苦追寻……”
【觉醒篇】
“……一大批先进青年在‘觉醒年代’纷纷觉醒。”
【建设篇】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共青团积极参与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为祖国建设贡献了青春、建立了重要功勋!”
(1)鸦片战争后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什么?这次战争给中国社会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2)举出英法联军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使“国家蒙辱、文明蒙尘”的史实。
(3)19世纪中后期,仁人志士为“救国救民”进行了不同的探索,地主阶级洋务派和资产阶级维新派分别进行了怎样的探索?
(4)先进青年陈独秀认定只有“德先生”和“赛先生”,可以救治中国一切的黑暗。这里的“德先生”和“赛先生”指的是哪两大口号?
(5)“拉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序幕”的学生运动是什么?
(6)在社会主义建设的火热年代,被誉为“解放军好战士”的是谁?
(7)【感悟篇】时代各有不同,青春一脉相承。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我们应该有怎样的使命和担当?
【答案】(1)《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火烧圆明园
(3)洋务运动;戊戌变法。
(4)民主、科学。
“伟大的……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拉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
(5)五四运动。
(6)雷锋。
(7)树立远大理想,努力学习,报效祖国。
【知识点】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新文化运动;火烧圆明园;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社会主义建设成就;第一次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解析】【分析】(1)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842年,战败的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了《南京条约》,这是我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使得中国主权开始丧失,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使得国家蒙辱、文明蒙尘 ;
(3)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19世纪中后期,仁人志士为“救国救民”进行了不同的探索,地主阶级洋务派掀起了洋务运动,资产阶级维新派进行了戊戌变法;
(4)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先进青年陈独秀认定只有“德先生”和“赛先生”,可以救治中国一切的黑暗。这里的“德先生”和“赛先生”指的是民主和科学;
(5)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9年的五四运动,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6)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在社会主义建设的火热年代,被誉为“解放军好战士”的是雷锋;
(7)本题属于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如: 树立远大理想,努力学习,报效祖国等;
故答案为:(1) 《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火烧圆明园
(3)洋务运动,戊戌变法;
(4)民主和科学
(5)五四运动
(6)雷锋
(7) 树立远大理想,努力学习,报效祖国。
【点评】本题的前六题,考查学生的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把它和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对课本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些都是课本基础知识,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最后一题是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