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张PPT)
小说阅读:
概括小说情节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问题。
秦琼卖马 谈歌
民国二十二年立秋这天下午,保定城淹没在一片知了的鸣叫声中。一辆人力三轮停在了古董店艺园斋门前。一个身着灰布大褂的中年汉子下了三轮,提个柳条箱进了店门。伙计杨三忙迎上来,给汉子让座沏茶。
“我找韩定宝先生。”
杨三怔了一下,低声答道:“韩老板已经去世三年了。”
汉子惊了脸,手里的茶碗险些跌落。杨三又道:“现在的老板是杨成岳先生。”汉子呆了片刻,缓声道:“我想见一见杨老板。”说着取出一张名片。杨三接过看了一眼,惊讶道:“您就是王超杰先生啊。您稍等。”
王超杰,人称北方铁嗓,专攻老生。平生喜好收藏官窑彩瓷。几年前一场中风,愈后左腿不利落,便不再登台。
一、真题引领
不一刻,一壮年男人出来,拱手道:“王先生,幸会。我是杨成岳。早年曾听过王先生的大戏,今日竟是有缘在此相见。”王超杰笑笑:“这么说杨老板也是门里人了?”杨成岳笑道:“不瞒王先生,杨某也曾是票友,只是不敢与王先生坐论其道。——不知王先生到保定有何贵干?”王超杰笑道:“有几件古瓷,想让杨先生鉴赏。”便打开柳条箱,取出一摞盘子,放在桌案上,共是六件。
杨成岳凑近细看,看了半刻,便向王超杰点头微笑。王超杰笑道:“这是我多年前从一个落魄商家手里收购而来。地道上品,还请杨老板说个价钱。”杨成岳问:“此乃王先生心爱之物,何故出手呢?”王超杰长叹一声:“生计所迫,还望杨老板成全。”杨成岳点头笑笑:“本店小本生意,实在不好言价了。还请王先生体谅。”王超杰脸上滑过一丝失望。杨成岳道:“买卖不成仁义在,先不说价钱,容我再想想。”王超杰起身告辞,杨成岳却一定留他吃饭。吃过饭,又给王超杰找了一家上等客栈,店钱饭钱都由艺园斋开支。
王超杰来到保定的消息很快传开。这一天,名琴师张小武请王超杰和杨成岳吃酒。吃过几杯酒,话便多了起来。杨成岳道:“王先生,当年听您一出戏可真是不易,一张票要卖到十五块大洋。”王超杰摆手笑道:“好汉不提当年啊。”张小武笑道:“今日何不乘兴唱上几段,一饱我二人耳福呢。”王超杰笑道:“二位想听,那我就干唱几句吧。”张小武忙摆手:“不行不行。取我的胡琴来。”
胡琴响起,王超杰就唱起来:“店主东拉过了黄骠马,不由得秦叔宝珠泪洒下……”一曲唱罢,杨成岳击掌叫好。“王先生唱得字正腔圆,只是悲凉了些,壮气不足。秦琼秦叔宝盖世英雄,一时落魄,壮志不减才对。”王超杰笑道:“秦叔宝到了那时,壮志不减也得减了。毕竟不知道单雄信能够出来啊。”三人都笑了。
说笑了几句,王超杰笑道:“超杰此次来保定不是卖马,而是卖瓷器。只是杨老板不肯成交啊。”杨成岳沉吟了一下:“王先生一定要卖,就请说一句落底的话吧。”王超杰笑道:“这几只雍正官窑粉彩过枝碧桃大盘,我当年得来也的确不易。一只盘子五百块大洋总是值的吧。”杨成岳想了想,笑道:“那好,明天你到我店里去,我们当面钱货两讫。”
第二天,王超杰带着箱子去了艺园斋。进了店门,见张小武和杨成岳已经等在那里。
王超杰笑道:“二位摆好功架,是否还要我再唱上一段助兴?”杨成岳击掌大笑:“正是此意。”王超杰想了想,就说:“今日就唱一段《奇冤报》吧。”胡琴响起,王超杰唱起:“未曾开言两泪汪,尊一声太爷听端详……”
杨成岳击掌叫好。张小武叹道:“今日真是大大地过了一场瘾。”王超杰笑道:“也唱过了,就请成岳先生过目吧。”杨成岳让账房取过一箱大洋,笑道:“超杰先生,清点一下。”王超杰摆手道:“不必不必。”
王超杰告辞,杨成岳和张小武送出门外,直到看不见了,二人才转回店里。杨成岳盯着那六件瓷盘发呆。
张小武笑道:“成岳,不知道你能赚多少。”杨成岳一笑:“你说呢?”猛一挥手,那六件瓷盘竟被掸落,摔在地上,碎了。张小武大吃一惊:“你……”杨成岳道:“请随我来。”进了里屋,只见货架上有几只盘子。杨成岳叹道:“这才是真的。”张小武结舌道:“你是说,超杰先生带来的,是赝品……”杨成岳道:“正是,那东西顶多值上几吊钱。我看出王先生心爱此物,不好说破,也只好装痴作呆了。”说罢长叹一声。
张小武皱眉道:“那三千大洋……”杨成岳一笑:“我们一共听了超杰先生两出戏,也就值了。钱这东西,生不带来,死不带走,送与王先生,也便是用在了去处。”
张小武默默无语,转身要走。杨成岳喊住他:“小武兄,何不操琴,我今天直是嗓子作痒了。”张小武怔了一下,就坐下,操起了琴。杨成岳唱起,苍凉的唱段就灌了满店:“一轮明月照窗前,愁人心中似箭穿……”
门外已经是秋风一片。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超杰说话多是“笑道”,唱的戏词则是“珠泪洒下”“两泪汪”,这种细节写出了他当时的处境与心态。
B.杨成岳当着张小武的面,把重金买到的六件瓷盘掸落地上,这一转折将故事推向高潮,也使杨成岳形象更为饱满。
C.小说语言比较独特,用语考究,古朴典雅,对话不用日常口语,有种舞台味道,与人物的身份地位极为相符。
D.小说从立秋这天的知了鸣叫写起,以“门外已经是秋风一片”收尾,借秋意加深来传达人世的苍凉之感。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C项,“对话不用日常口语”错误,文中确实有典雅考究的语言,但并不是没有使用日常口语,如王超杰与伙计杨三的对话就是日常口语。
2.王超杰为什么选择《秦琼卖马》的唱段,且唱得壮气不足?请简要分析。
思路:
首先要读懂小说文本,理解王超杰当时卖瓷器以求生计,希望杨成岳出手相助的处境;还需要有一定的古代文化知识积累,知晓秦琼卖马的典故,联系二人的人生境遇和内心感受的相同点来作答。壮气不足的原因,要抓住文本中的关键语句“秦叔宝到了那时,壮志不减也得减了。毕竟不知道单雄信能够出来啊”来作答。
答案:
借唱《秦琼卖马》抒发胸中郁闷之情;把自己卖瓷器与秦琼卖马类比,希望有人帮助自己渡过难关;唱得壮气不足,一是因为自身处境困顿,二是因为王超杰尚不知道杨成岳能否资助自己。
3.买卖瓷盘的过程中,杨成岳的心理发生了哪些变化?请结合作品简要说明。
思路:
首先在文中画出表现杨成岳言行的语句,揣摩其心理活动。然后按顺序进行梳理,结合文本,分析其心理变化。最后概括表述。
答案:
先是无意购买:他看出瓷盘是赝品,并不说破,以“小本生意”为由婉拒;然后是有意相帮:表示再想想,留下王超杰并细心安排吃住;最后决意相助:对戏剧的热爱、对世道人生的感悟,让他知假买假、慷慨解囊。
二、小说情节的基本结构模式
以人物为线索 如鲁迅的《孔乙己》,以“我”——咸亨酒店的“小伙计”的所见所闻为线索
以事物为线索 即所谓的“物线法”。如安徒生的《皇帝的新装》等
以中心事件为线索 如契诃夫的《变色龙》以警官奥楚蔑洛夫处理“狗咬人事件”为线索来展开故事情节
以人物的思想感情为线索 如毕必成的《军神》即以沃克医生的情感变化为线索
以空间、时间为线索 如鲁迅的《故乡》以“回故乡——在故乡——离故乡”的时间推移、空间转移为线索
三、常见线索类型
1.情节概括答题“3步骤”
第一步:审题干,明方向。即根据题干中的关键词判断题目是直接考查型还是间接考查型,从而确定答题的方向。
第二步:依内容,理层次。即根据小说文本的具体内容,或采用结构连贯法,或采用场面连贯法,或采用线索连贯法,或采用细节连贯法,划分段落,厘清层次结构。
第三步:巧概括,规范答。抓住文章的关键词句,提炼组合,规范答题语言。
四、情节概括题答题技巧点拨
2.情节概括全解“4妙法”
(1)结构连贯法。厘清小说的结构层次,按照“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脉络梳理。
(2)场面连贯法。小说中的场面是人物活动的重要场所,有些小说中一个场面就可以梳理为一个情节。
(3)线索连贯法。线索是串联小说人物、事件的人、事、物、感情、时间或地点等。抓住线索,勾画关联线索的词句,就可以围绕线索概括出情节发展的各个阶段的内容。
(4)细节连贯法。围绕人物活动,深入阅读文本内容,抓住对情节推动或人物活动、心理具有表现力的细节,勾画关键词句进行提炼、概括。
3.答题模板
模板一:主人公在……时候,……地点,做了……事情。
模板二:小说先写了……,接着写了……,又写了……,最后写了……。
模板三:小说的主要情节:①……;②……;③……;④……。
4.特别提醒
①从主人公的角度叙述。故事复杂、关涉的人物较多时,一般首先从主人公的角度叙述、概括,而且要前后贯通,逻辑通顺。
②叙述要完整。按照“何时何地何人做何事”的格式加以叙述、概括。尤其是“何人”“何事”这两个要素坚决不能省略。“何事”一环有时要包括“原因、经过、结果”。
③叙述、概括时要避免前后情节的相互交错。
《越野滑雪》海明威的“冰山”理论将文学作品同冰山类比,他说:“冰山在海面移动很庄严宏伟,这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露在水面上。”本小说正是只描写了这露出水面的八分之一。请据此简要说明本小说的情节安排。
【分析】
审题干 题干中“据此”的“此”,指前文的“冰山”理论,“说明本小说的情节安排”可转化为概括本小说的情节
审文本 野外滑雪 从第1自然段到“油漆在剥落” 答案要点 尼克、乔治二人越野滑雪,自由快乐
客栈逗留 从“他们把滑雪板竖靠在客栈墙上”到文章结束 二人在客栈的见闻及下次相约,心境黯淡惘然
【答题】
小说的情节是两人越野滑雪及在小客栈的逗留,这只是小说“露出水面的八分之一”。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告诉你个秘密
王举芳
暑热天气,便想着吃些清凉的菜。附近的小菜市场有家夫妻俩开的小店,专卖凉拌菜,我简单挑了几样后,顺便去蔬菜店买些时令蔬菜。蔬菜店的老板姓吴,是个憨厚的小伙儿,待人热情、实诚,我是他家的老主顾。
“姐,今天买的什么好吃的啊?”小吴问。“买了点凉菜,夏天天热人心也热,想吃点凉的。”我边说边挑蔬菜。
“姐,从哪家买的凉拌菜啊?”“拐过街角第一家。”我把挑好的眉豆递给他。
五、巩固训练
“姐,我告诉你个秘密。”他压低声音对我说。我有点意外,虽然彼此算是熟人,但我觉得没有熟到可以分享秘密的地步。
“姐,你可不要告诉别人哦,你自己心里有数就行了。”他声音轻轻的。
我点点头。他声音很低地说:“姐,街角这家卖凉拌菜的,你不要买,前几天这家男人的哥哥刚死了,你知道是什么病吗?肝炎,肝炎啊!你要吃凉拌菜,去南面的那家,那家干净。”我点点头,对他道了谢,提着菜走出店门。
因为知道了那个秘密,看着手中飘着香味的凉拌菜,我的胃里不由得开始翻腾,赶紧像避瘟神般,快速把它们扔进了垃圾桶。
人的猜疑和想象力的作用真是魔力无限。好些天,一说凉拌菜,我都觉得胃不舒服。
那天,去离家一里多地的农贸市场买菜,碰到刘姐,她做海鲜生意。我们住在一个小区,不常见但也不陌生。
“你来买菜啊,不常见你来呢。”刘姐热情地跟我打招呼。
“嗯,我想买点百姓自家种的苋菜。”我说。
“哦,你去中间那家买,看到了吗?那个老太太种的菜不用乱七八糟的肥料。”我应答着,去刘姐说的摊位买了苋菜。往回走,刘姐喊住我:“时间还早呢,来,我跟你唠两句。”
“你平时都去哪里买菜啊?”“我平时买菜就近,就去小吴那个店。”“小吴的店啊?”“嗯。他人很好,不短斤少两的,卖的菜质量也行。”我实话实说。
“哦,这样啊。我本来不想说的,可是不告诉你,我良心过不去啊。”刘姐有些面露难色。“不想说就不说嘛。”其实我不喜欢知道很多事,知道很多事有什么好处呢?知道的事情太多,有时候会增添许多烦恼。
“你可不要告诉别人。知道吗?那个小吴最近生病了,肺结核哦,那天我在医院看到小吴进了传染病区,医生说他得的是肺结核。你说小吴有传染病,谁能保证他卖的菜不会携带传染病菌啊。以后别去小吴那里买菜了哈。”
谢了刘姐的好意,往家走。忽然觉得心里沉了很多,因为知道了这个秘密。
一天去饭店吃饭,邻桌全是农贸市场和小菜市场的生鲜蔬菜商户,刘姐也在,唯独不见小吴。嗯,小吴有传染病,不能叫他到这公共场合来,我这样想。
去洗手间,听到刘姐在说话:“妈,小吴想抢我们的生意,没门。我妹妹和妹夫在小菜市场卖凉拌菜,碍他啥事了?是,我妹夫的哥哥是得肝炎死了,这并不代表我妹夫也有病是吧?不就是南面那个卖凉拌菜的女人是他未来的大姨子吗?他会到处跟人说秘密,我们也会。你等着瞧吧,他那个店就快关门了。”
“小吴真得了肺结核吗?”
“没,是他家远房亲戚得了肺结核。我这叫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闺女,这你可做得不对,人家小吴没得肺结核,你怎么可以说人家得了呢?”
“他跟好几个人都说我妹妹家的凉拌菜不能买呢,我只是……”
“只是什么?唉,你这样冤冤相报何时了,咱们生意人,更不能这样昧着良心做事,人心是杆秤啊,以后你要是再说人家小吴得了肺结核,我就当众揭穿你,听到没?!”
“可是……”“没什么可是的,我做了一辈子买卖,从没亏欠过自己的良心。人在做,天在看。公道自在人心。”听到她们走出来,我躲到了拐角。
原来卖苋菜的老太太是刘姐的母亲。这个秘密,却似一阵无比清爽的风吹向我的心田。顿时,眼前被滚滚暑热笼罩的世界,变得清凉、清亮起来。
1.小说情节一波三折,请概括出情节发展的跌宕之处。
答案:
①小吴的秘密——卖给“我”凉拌菜的人的哥哥死于肝炎,使“我”感到恶心,文章初起波澜。
②刘姐的秘密——“我”经常去的蔬菜店的老板小吴得了肺结核,使“我”的心情不免沉重,再起波澜。
③“我”在洗手间无意中听到的秘密——小吴、刘姐告诉“我”的秘密都是源于不正当的竞争,而且刘姐的做法受到了同样在市场做买卖的母亲的批评和警告,令“我”顿时心旷神怡,小说达到了高潮。
解析:
本题考查概括小说情节的能力。
本文以“告诉你个秘密”为标题,通读全文可知,本文以“秘密”为线索。“我”听了小吴的秘密,胃里不由得开始翻腾,赶紧像避瘟神般,快速把凉拌菜扔进了垃圾桶,初起波澜;“我”听了刘姐的秘密,忽然觉得心里沉了很多,再起波澜;最后“我”在饭店洗手间无意中知道的秘密——卖苋菜的老太太是刘姐的母亲,小吴、刘姐告诉“我”的秘密都是源于不正当的竞争,刘姐受到了母亲的批评和警告,顿时,“眼前被滚滚暑热笼罩的世界,变得清凉、清亮起来”,小说达到了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