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声音的特性 课件 2022-2023学年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共3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3.2声音的特性 课件 2022-2023学年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共39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7.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07-08 16:25: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9张PPT)
第2节 声音的特性
新知引入
《滚滚长江东逝水》
滚滚长江东逝水
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
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
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
都付笑谈中
《青藏高原》
一座座山川相连
呀啦索
那就是青藏高原
呀啦索
那就是青藏高原
两人的声音各有什么特点?
尖细脆亮
低沉粗犷
新知学习
音调
定义:声音的高低。
变声期后,男同学和女同学说话,他们的声音各有什么特点?
男同学声音要低沉粗犷,音调低。
女同学声音要尖细脆亮,音调高。
什么因素影响了声音的高低呢?
注意:声音的高低与声音的大小不同!
想一想
新知学习
合作
实验探究:音调的影响因素
猜想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音调的高低与物体的振动有关。
实验过程
如图所示,将一把钢尺按紧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同时注意钢尺振动的快慢。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使钢尺两次振动的幅度大致相同,再次拨动。
控制变量思想
新知学习
振动得越慢,声音越低沉,音调越低。
实验结论
物理学中用频率来描述物体振动的快慢。
因此,振动的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振动得越快,声音越尖锐,音调越高。
振动的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频率的单位为赫兹,简称赫,符号为 Hz。
海因里希 鲁道夫 赫兹(1857~1894),德国物理学家,于1887年首先用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并于1888年发表了论文。他对电磁学有很大的贡献,故频率的国际单位制单位赫兹以他的名字命名。
新知学习
声音的“形状”
为了更好地了解声音,人们经常用示波器来显示出声音的“形状”。
新知学习
新知巩固
点名
【例1】
如图所示,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发生明显变化的声音的特征量是________,这说明该特征量跟发声体振动的________有关。
音调
频率
新知巩固
【例2】
如图所示,同一个轴上固定着三个齿数不同的齿轮,当齿轮旋转时,用纸片分别接触齿轮,使纸片发声音调最高的是(  )
A.上面
B.下面
C.中间
D.一样
B
新知巩固
B
【备】
如图四个瓶子里装有不同高度的水,吹出的声音音调最高的是(  )
A. B. C. D.
新知学习
你能听到它们发出的声音吗?
新知学习
20 Hz
20 000 Hz
正常人耳能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
超声波
次声波
人耳能听到的声音
人耳能听到频率范围在20 Hz~20 000 Hz之间的声音。
大量事实表明:
频率高于20 000 Hz的声波。
频率低于20 Hz的声波。
次声波
超声波
0 Hz

声音的频率
新知学习
你知道蝙蝠(海豚)是怎样判断目标的位置的吗?
蝙蝠(海豚)是通过发出超声波,然后接收回声来判断目标的位置的。
回声定位
蝙蝠会发出尖锐的叫声,再用灵敏的耳朵收集周围传来的回声。回声会告诉蝙蝠附近物体的位置和大小,以及物体是否在移动。这种技术称为回声定位法。它可以帮蝙蝠在黑暗中找到方向以及捕捉猎物(如飞行中的昆虫)。蝙蝠尖锐的回声我们是听不到的,但蝙蝠发出的其他声音有些是我们能听得到的。
小资料:人耳构造
课外阅读
一、能听见次声波的常见动物
狗(15Hz~50000Hz) 大象(1Hz~20000Hz)
鲸(15Hz~10000Hz) 水母(8Hz~13Hz)
二、能发出次声波的常见动物
大象:用脚踩踏地面发出次声波,在远处的同类用脚就能感觉到同类了。
鳄鱼:在求偶期间会在水面靠震动背部发出次声波,在远处的异性就能感觉到。
老虎:虎啸拥有次声波的威力,可以震错位人的耳朵关节,声音由低到高,能传播很远。
三、既能发出次声波又能听到次声波的常见动物
大象
课外阅读
课外阅读
1890年,一艘名叫“马尔波罗号”帆船在从新西兰驶往英国的途中,突然神秘地失踪了。20年后,人们在火地岛海岸边发现了它。奇怪的是,船上的东西都原封未动,完好如初。船长航海日记的字迹仍然依稀可辨;就连那些死已多年的船员,也都“各在其位”,保持着当年在岗时的“姿势”;
1948年初,一艘荷兰货船在通过马六甲海峡时,一场风暴过后,全船海员莫名其妙地死光;在匈牙利鲍拉得利山洞入口, 3名旅游者齐刷刷地突然倒地,停止了呼吸......
上述惨案,引起了科学家们的普遍关注,其中不少人还对船员的遇难原因进行了长期的研究。
谜案追踪
就以本文开头的那桩惨案来说,船员们是怎么死的?是死于天火或是雷击的吗?不是,因为船上没有丝毫燃烧的痕迹;是死于海盗的刀下的吗?不!遇难者遗骸上没有看到死前打斗的迹象;是死于饥饿干渴的吗?也不是!船上当时贮存着足够的食物和淡水。至于前面提到的第二桩和第三桩惨案,是自杀还是他杀?死因何在?凶手是谁?检验的结果是:在所有遇难者身上,都没有找到任何伤痕,也不存在中毒迹象。显然,谋杀或者自杀之说已不成立。那么,是以疾病一类心脑血管疾病的突然发作致死的吗?法医的解剖报告表明,死者生前个个都很健壮!
经过反复调查,终于弄清了制造上述惨案的“凶手”,是一种为人们所不很了解的次声波。
新知巩固
【例1】
如图是人和一些动物发声和听觉的频率范围。他们所发出的声音都是由于发声部位________而产生的。地震前通常有次声波产生,人、海豚和大象能最先感觉到的是________。
振动
大象
新知巩固
【备】
蝴蝶飞行时翅膀每秒钟振动5~6次,人凭听觉听不到蝴蝶飞行的声音,是因为(  )
A. 声音的响度太小了
B. 声音的频率太低了
C. 翅膀振动没有产生声音
D. 翅膀的振幅太小了
B
抢答
新知巩固
【例2】
深夜了,门前正睡着一只狗,四周漆黑一片,静悄悄的。突然这只狗抬起头来,竖起耳朵,并环顾四周,似乎发现了什么东西似的。而坐在屋里的人却一点也觉不到屋外有什么东西。请问你认为这只狗的反应是否正常?请说出你的道理。
解:人耳听到声音的条件是:①有声波传到人耳,②声波的频率在人耳的听觉范围内。狗能听到,说明有声波传递过来,这时人却听不到,说明声波不在人耳的听觉范围内。
故答案为:正常,因为狗能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比人大,狗能听到的声音人不一定能听到。
课堂小结
我们学到的概念
声音的高低
声调
物理学中用频率来描述物体振动的快慢。
超声波:频率高于20 000 Hz的声波不能引起人类听觉器官的感觉。
次声波:频率低于20 Hz的声波不能引起人类听觉器官的感觉。
控制变量思想
我们学到的方法
频率的单位为赫兹,简称赫,符号为Hz。
课堂小结
误区警示
我们学到的结论
男同学声音要低沉粗犷,音调低。
女同学声音要尖细脆亮,音调高。
物体振动的频率越大,其发出声音的音调越大。
人耳能听到频率范围在20 Hz~20 000 Hz之间的声音。
注意:声音的高低与声音的大小不同!
蝙蝠(海豚)是通过发出超声波,然后接收回声来判断目标的位置的。
声音的频率越高,在示波器上显示的波形越密集。
新知学习
响度
定义:
注意:声音的大小与声音的高低不同!
描述声音大的词:
描述声音小的词:
声如洪钟
声若蚊蝇
振聋发聩
窃窃私语
夜宿山寺
李白
危楼高百尺,
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
恐惊天上人。
声音的大小。
新知学习
合作
实验探究:响度(声源处)的影响因素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响度的大小与物体的振动情况有关。
如图所示,将一把钢尺按紧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同时注意钢尺振动的幅度。保持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不变,改变拨动钢尺的力度,再次拨动。
控制变量思想
实验过程①
猜想
新知学习
如图所示,将正在发声的音叉轻触系在细绳上的乒乓球,观察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
实验过程②
使音叉发出不同响度的声音,重做上面的实验。
振动的幅度越大,声音的响度越大。
振动的幅度越小,声音的响度越小。
实验结论
定义:物理学中用振幅来描述物体振动的幅度。
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振幅越小,响度越小。
振幅
新知学习
响度不同的声音的波形图
同一音叉发出的声音频率是不变的,但响度可以不同。


如图,甲声音要比乙声音的响度大,但疏密程度相同。

如图,乙声音要比丙声音的频率大,但响度小。
新知学习
响度(人耳处)的影响因素
1.声音发出并传播一段距离后,远处的人听到的声音的响度与近处的人相比会有变化吗?
人耳听到的声音的响度与到声源的距离有关,距离越远,听到的声音越小。
想一想
声音的音调呢?
音调不会发生变化,如:远处的百灵鸟叫声不会变为其他鸟的叫声。
新知学习
2.距离不变时,如何提高远处的人听到的声音的响度呢?
(1)提高声源的音量;
(2)听到的声音的响度与声音分散的程度有关,越分散,听到的声音越小。因此使声音集中到听者所在的方位可以提高听者所能听到的声音的响度。
新知巩固
点名
【例1】
男低音歌手独唱时,女高音歌手轻声伴唱,下面关于二人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男声”音调高、响度大;“女声”音调低、响度小
B.“男声”音调低、响度小;“女声”音调高、响度大
C.“男声”音调高、响度小;“女声”音调低、响度大
D.“男声”音调低、响度大;“女声”音调高、响度小
D
新知巩固
【例2】
在鼓面上撒一些细沙,敲鼓时会发现越使劲敲鼓,听到的声音与细沙的情况是( )
A.声音越响,振动得越快
B.声音越响,振动得越高
C.声音越响,振动得越慢
D.声音越响,振动得越低
B
新知巩固
响度
【备】
广场舞是中国大妈非常喜欢的一种运动,她们常常用音箱放大伴奏,如图所示,但巨大的声响让广场舞变成了让人头疼的“扰民舞”,这主要是因为它发出声音的_____大。
新知巩固
【备】
如图所示的是几种声音输入到示波器上显示的波形,其中音调相同的是 ;响度相同的是 。



甲、乙
甲、丙
“您知道我是谁吗 ”
“小可爱!”
新知引入
“有没有觉得不舒服呀 ”
“没有”
武汉某医院内
新知学习
音色
定义:声音的品质与特色。
听一听
我们能分辨不同乐器发声,是因为它们的音色不同。
新知学习
音色的影响因素
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就不同,因此音色的影响因素是发声体本身。
每个人发出声音的音色都不相同,是由于不同人的声带和发音习惯不同。同一个人的音色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改变,为保持优美的音色,歌唱家、戏曲演员等要经常练声。
人的音色会变吗?
想一想
新知学习
音色不同的声音的波形图
三个声音的音调、响度相同吗?
如图所示,兔乖乖听见说话和敲门声之后,不开门的原因是( )
A.说话响度不同 B.说话音调不同
C.说话音色不同 D.敲门声音不同
新知巩固
【例1】
C
小兔子乖乖,把门儿开开,快点儿开开,妈妈要进来。
不对,不对,这不是妈妈的声音。
新知巩固
【例2】
现在智能手机上都可以安装一款叫做声纹锁屏的软件。声纹锁屏是一款可以通过声音来解锁的应用,只有你的声音才能打开你的手机,可以保护你的手机隐私不被偷窃,同时也可以防止你忘记密码而打不开手机。这种软件辨别声音的主要依据是(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声速
C
抢答
新知巩固
【备】
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震耳欲聋”主要说明声音的音调高
B、“隔墙有耳”说明固体也能传声
C、“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音色来判断的
D、“轻声细语”主要说明声音的响度小
A
课堂小结
定义 决定因素 听感表现
音调 声音的高低 由声源的振动频率决定;频率大,音调高;频率小,音调低 音调高:声音清脆、尖细;
音调低:声音粗犷、低沉
响度 声音的强弱 由声源的振幅决定;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响度大:震耳欲聋;
响度小:轻声耳语
音色 声音的品质与特色 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就不同 分辨不同发声体发出的声音的重要特征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