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秋沪教版(全国)九上第1章 开启化学之门习题(word版有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秋沪教版(全国)九上第1章 开启化学之门习题(word版有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3.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2-07-09 11:33: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2秋沪教版(全国)九上第1章 开启化学之门习题含答案
沪教版(全国)九上第1章 开启化学之门
一、选择题。
1、通过化学课程的学习,我们知道化学是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组成、 结构、性质,其变化规律的学科下列关于化学的认识错误的是( )
A.化学在保证人类生存并不断提高生活质量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
B.利用化学可以综合应用自然资源和保护环境
C.化学方法可以创造自然界根本不存在的物质
D.化学会产生有毒有害的物质,应尽量少用
2、下列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
A.可燃性 B.延展性 C.氧化性 D.腐蚀性
3、用托盘天平称量2.5克药品,称量过程中发现天平指针向右偏转,这时应(  )
A、向左盘中添加药品 B、向右盘中加砝码
C、移动游码 D、调节螺母
4、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由物理性质决定的是(  )
A. 镁粉用于制作照明弹 B. 钨用于制作白炽灯丝
C. 小苏打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D. 氮气用作焊接金属时的保护气
5、“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的治疗场所( )
A.诊室安装纱门纱窗等防蝇、防蚊设施
B.诊室内安装非手触式洗手装置等洗消毒设施,配备便器和医疗废除物收集箱
C.便器用 2000mg/L 含氯消毒剂作用 30 分钟,冲洗后备用
D.应在具备有效隔离条件和防护条件的医院隔离治疗,危重症病例应尽早收入 ICU治疗
6、下列各组变化中,前者属于物理变化,后者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铁片生锈,火药爆炸 B.蜡烛燃烧,酒精挥发
C.玻璃熔化,火药爆炸 D.瓷器破碎,滴水成冰
7、下列关于酒精灯使用的图示正确的是( )
A.装满酒精 B.点燃酒精灯
C.用酒精灯加热 D.熄灭酒精灯
8、下列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 用鲜牛奶和乳酸菌制酸牛奶 B. 用糯米等原料做甜酒酿
C. 用彩纸折幸运星 D. 用小苏打水、柠檬酸等制汽水
9、发热门诊与感染性疾病科室医务人员的防护级别为( )
A.一般防护 B.一级防护 C.二级防护 D.三级防护
10、如图所示装置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前在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并做上记号,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把红磷改成木炭实验也可以成功
B.为了节约试剂,红磷的量越少越好
C.实验开始前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D.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火焰熄灭后立刻打开弹簧夹,烧杯中的水沿导管进入集气瓶
11、下图所示化学仪器的名称是( )
A.量筒 B.漏斗 C.烧杯 D.水槽
12、生产生活中的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冰块融化 B. 工业制氧气
C. 铁锅生锈 D. 活性炭的去色除味
13、下列科技成果不属于化学成就的是( )
A.以色列科学家达尼埃尔 谢赫特曼发现抗氧化性强的准晶体
B.科学家用单个分子制成了“纳米车”,它能在人工操纵下运输药物分子到病源处释放以杀死癌细胞
C.厦门纳润公司用高分子材料生产的“隐形手套”,可保护人手不被浓硫酸腐蚀
D.美国科学家约翰等发现“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黑体形式”,获得诺贝尔奖
14、在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实验中,下列哪一种现象是不对的(  )
A.罩在烛火上方的烧杯内壁一开始出现少量水雾,随后消失
B.可以看到烧杯内有二氧化碳气体生成
C.如果罩住烛火时间太长,烧杯底部将会变黑
D.用火柴去点蜡烛刚熄灭时的白烟,蜡烛被重新点燃
15、下图所示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给液体加热 B.量取一定体积的水
C.倾倒液体 D.点燃酒精灯
二、填空题
16、人类认识化学并使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下面是各个阶段的重大成果或发现:①火药;②铜器;③纸④火的使用⑤纳米技术;⑥陶瓷
⑦创立原子论和分子学说;⑧发现元素周期律;⑨“绿色化学”。请你将序号填入相应的阶段中。
古代化学: ;
近代化学 ;
现代化学 。
17、阅读下面短文,用“①物理性质”、“②化学性质”、“③物理变化”、“④化学变化”四个概念前的序号填空.
硫是一种淡黄色的固体(属于______),取少量放入燃烧匙内,将燃烧匙加热,硫熔化成淡黄色液体(属于______),继续加热,硫在空气中燃烧(属于______),说明硫具有可燃性(属于______)。
18、在横线上写出下列实验操作可能造成的不良后果。
(1)用胶头滴管取完试剂后平放或倒置:____ 。
(2)倾倒细口瓶中的药液时,标签没有朝向手心:_____ 。
(3)用嘴吹灭酒精灯:____ 。
(4)给烧杯里液体加热时没垫石棉网:____ 。
(5)实验剩余药品放回原瓶;_____ 。
(6)将铁钉投入竖直的试管中:_____ 。
19、固体药品通常保存在________,液体药品通常盛入在________,取用固体药品一般用________,取用块状药品用________,取用粉末状药品用________.
20、著名化学家、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西博格教授在一次报告中讲到:“化学--人类进步的关键”,这句话说明化学与社会、生活、生产和科学技术等方面的联系,指明化学对人类进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试根据你个人的生活经验或查阅资料,举出几例现实生活中应用化学知识的实例。
(1) (2)
(3) (4)
(5) 。
21、有一种气体具有如下性质:
(1)无色无味;(2)能在空气中燃烧;(3)加热条件下能和氧化铜发生化学反应;(4)密度大于空气密度;(5)不易溶于水;
物理性质有_______________ ;
化学性质有______________。
22、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前提,请填写下列有关实验操作中的空格:
(1)将试管套入试管夹时,应从试管 底套入(选填“底”、“口”)。
(2)熄灭酒精灯时,必须用灯帽 盖灭,不可用嘴去吹。
(3)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液体体积一般不超过试管容积的 。
(4)给试管加热时,都要先要给试管预热 ,再加热。
三、实验题。
23、化学小组受英国科学家法拉第所著《蜡烛的化学史》的启发,对蜡烛进行了探究。
【查阅资料】硫酸铜是一种白色粉末,具有吸水性,吸水后变为蓝色。
序号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Ⅰ 用小刀从蜡烛上切一块石蜡,放入水中 石蜡浮在水面上,且石蜡块无明显变化 石蜡硬度 ,密度比水 , 溶于水
Ⅱ 外焰处的铁沙窗出现红热的环,内焰及焰心处的铁沙窗无明显变化
Ⅲ 伸入焰心的导管引出白烟,且 焰心处有可燃物
Ⅳ 澄清石灰水 ,硫酸铜粉末 蜡烛燃烧生成了水和二氧化碳
结论: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的文字表达式为: 。
为探究实验Ⅲ引出的白烟的成分,小组同学将导管加长,用冷的湿毛巾裹在导管外壁,一段时间后打开,发现导管内有白色固体析出。得出结论:该白烟含有 。
2022秋沪教版(全国)九上第1章 开启化学之门习题含答案
沪教版(全国)九上第1章 开启化学之门
一、选择题。
1、通过化学课程的学习,我们知道化学是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组成、 结构、性质,其变化规律的学科下列关于化学的认识错误的是( )
A.化学在保证人类生存并不断提高生活质量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
B.利用化学可以综合应用自然资源和保护环境
C.化学方法可以创造自然界根本不存在的物质
D.化学会产生有毒有害的物质,应尽量少用
【答案】D
2、下列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
A.可燃性 B.延展性 C.氧化性 D.腐蚀性
【答案】B
3、用托盘天平称量2.5克药品,称量过程中发现天平指针向右偏转,这时应(  )
A、向左盘中添加药品 B、向右盘中加砝码
C、移动游码 D、调节螺母
【答案】A
4、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由物理性质决定的是(  )
A. 镁粉用于制作照明弹 B. 钨用于制作白炽灯丝
C. 小苏打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D. 氮气用作焊接金属时的保护气
【答案】B
5、“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的治疗场所( )
A.诊室安装纱门纱窗等防蝇、防蚊设施
B.诊室内安装非手触式洗手装置等洗消毒设施,配备便器和医疗废除物收集箱
C.便器用 2000mg/L 含氯消毒剂作用 30 分钟,冲洗后备用
D.应在具备有效隔离条件和防护条件的医院隔离治疗,危重症病例应尽早收入 ICU治疗
【答案】D
6、下列各组变化中,前者属于物理变化,后者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铁片生锈,火药爆炸 B.蜡烛燃烧,酒精挥发
C.玻璃熔化,火药爆炸 D.瓷器破碎,滴水成冰
【答案】C
7、下列关于酒精灯使用的图示正确的是( )
A.装满酒精 B.点燃酒精灯
C.用酒精灯加热 D.熄灭酒精灯
【答案】C
8、下列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 用鲜牛奶和乳酸菌制酸牛奶 B. 用糯米等原料做甜酒酿
C. 用彩纸折幸运星 D. 用小苏打水、柠檬酸等制汽水
【答案】C
9、发热门诊与感染性疾病科室医务人员的防护级别为( )
A.一般防护 B.一级防护 C.二级防护 D.三级防护
【答案】B
10、如图所示装置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前在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并做上记号,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把红磷改成木炭实验也可以成功
B.为了节约试剂,红磷的量越少越好
C.实验开始前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D.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火焰熄灭后立刻打开弹簧夹,烧杯中的水沿导管进入集气瓶
【答案】C
11、下图所示化学仪器的名称是( )
A.量筒 B.漏斗 C.烧杯 D.水槽
【答案】B
12、生产生活中的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冰块融化 B. 工业制氧气
C. 铁锅生锈 D. 活性炭的去色除味
【答案】C
13、下列科技成果不属于化学成就的是( )
A.以色列科学家达尼埃尔 谢赫特曼发现抗氧化性强的准晶体
B.科学家用单个分子制成了“纳米车”,它能在人工操纵下运输药物分子到病源处释放以杀死癌细胞
C.厦门纳润公司用高分子材料生产的“隐形手套”,可保护人手不被浓硫酸腐蚀
D.美国科学家约翰等发现“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黑体形式”,获得诺贝尔奖
【答案】D
14、在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实验中,下列哪一种现象是不对的(  )
A.罩在烛火上方的烧杯内壁一开始出现少量水雾,随后消失
B.可以看到烧杯内有二氧化碳气体生成
C.如果罩住烛火时间太长,烧杯底部将会变黑
D.用火柴去点蜡烛刚熄灭时的白烟,蜡烛被重新点燃
【答案】B
15、下图所示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给液体加热 B.量取一定体积的水
C.倾倒液体 D.点燃酒精灯
【答案】C
二、填空题
16、人类认识化学并使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下面是各个阶段的重大成果或发现:①火药;②铜器;③纸④火的使用⑤纳米技术;⑥陶瓷
⑦创立原子论和分子学说;⑧发现元素周期律;⑨“绿色化学”。请你将序号填入相应的阶段中。
古代化学: ;
近代化学 ;
现代化学 。
【答案】①②③④⑥; ⑦⑧; ⑤⑨。
17、阅读下面短文,用“①物理性质”、“②化学性质”、“③物理变化”、“④化学变化”四个概念前的序号填空.
硫是一种淡黄色的固体(属于______),取少量放入燃烧匙内,将燃烧匙加热,硫熔化成淡黄色液体(属于______),继续加热,硫在空气中燃烧(属于______),说明硫具有可燃性(属于______)。
【答案】①;③;④;②
18、在横线上写出下列实验操作可能造成的不良后果。
(1)用胶头滴管取完试剂后平放或倒置:____ 。
(2)倾倒细口瓶中的药液时,标签没有朝向手心:_____ 。
(3)用嘴吹灭酒精灯:____ 。
(4)给烧杯里液体加热时没垫石棉网:____ 。
(5)实验剩余药品放回原瓶;_____ 。
(6)将铁钉投入竖直的试管中:_____ 。
【答案】(1)液体倒流腐蚀橡胶胶头 (2)残留液体流下腐蚀标签
(3)引起失火或爆炸 (4)烧杯炸裂
(5)药品受到污染 (6)打破试管
19、固体药品通常保存在________,液体药品通常盛入在________,取用固体药品一般用________,取用块状药品用________,取用粉末状药品用________.
【答案】广口瓶;细口瓶;药匙或镊子;镊子;药匙或纸槽
20、著名化学家、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西博格教授在一次报告中讲到:“化学--人类进步的关键”,这句话说明化学与社会、生活、生产和科学技术等方面的联系,指明化学对人类进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试根据你个人的生活经验或查阅资料,举出几例现实生活中应用化学知识的实例。
(1) (2)
(3) (4)
(5) 。
【答案】(1)食盐是一种调味剂 (2)石灰浆刷墙 (3)醋酸除水垢
(4)煤气作燃料 (5)用氯气给自来水消毒等等
21、有一种气体具有如下性质:
(1)无色无味;(2)能在空气中燃烧;(3)加热条件下能和氧化铜发生化学反应;(4)密度大于空气密度;(5)不易溶于水;
物理性质有_______________ ;
化学性质有______________。
【答案】(1)(4)(5);(2)(3)
22、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前提,请填写下列有关实验操作中的空格:
(1)将试管套入试管夹时,应从试管 底套入(选填“底”、“口”)。
(2)熄灭酒精灯时,必须用灯帽 盖灭,不可用嘴去吹。
(3)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液体体积一般不超过试管容积的 。
(4)给试管加热时,都要先要给试管预热 ,再加热。
【答案】(1)底; (2)灯帽; (3)1/3; (4)预热。
三、实验题。
23、化学小组受英国科学家法拉第所著《蜡烛的化学史》的启发,对蜡烛进行了探究。
【查阅资料】硫酸铜是一种白色粉末,具有吸水性,吸水后变为蓝色。
序号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Ⅰ 用小刀从蜡烛上切一块石蜡,放入水中 石蜡浮在水面上,且石蜡块无明显变化 石蜡硬度 ,密度比水 , 溶于水
Ⅱ 外焰处的铁沙窗出现红热的环,内焰及焰心处的铁沙窗无明显变化
Ⅲ 伸入焰心的导管引出白烟,且 焰心处有可燃物
Ⅳ 澄清石灰水 ,硫酸铜粉末 蜡烛燃烧生成了水和二氧化碳
结论: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的文字表达式为: 。
为探究实验Ⅲ引出的白烟的成分,小组同学将导管加长,用冷的湿毛巾裹在导管外壁,一段时间后打开,发现导管内有白色固体析出。得出结论:该白烟含有 。
【答案】Ⅰ:小;小;难。
Ⅱ:蜡烛火焰的外焰的温度高于内焰及焰心处温度。
Ⅲ:白烟被点燃。
Ⅳ:变浑浊;变蓝。
结论:石蜡+氧气水+二氧化碳; 石蜡的固体颗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