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拿来主义》同步练习(含答案)——高中语文部编版必修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12《拿来主义》同步练习(含答案)——高中语文部编版必修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9.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7-08 17:43: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2课《拿来主义》同步练习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一、选择题
1.下列填入画横线处的内容,最恰当一项是( )
譬如罢,我们之中的一个穷青年,因为祖上的阴功(姑且让我这么说说罢),得了一所大宅子,且不问他是骗来的,抢来的,或合法继承的,或是做了女婿换来的。那么,怎么办呢? “拿来主义”者是全不这样的。
①勃然大怒,放一把火烧光,算是保存自己的清白,则是混蛋。
②但是,如果反对这宅子的旧主人,怕给他的东西染污了,徘徊不敢走进门,是孱头;
③我想,首先是不管三七二十一,“拿来”!
④不过因为原是羡慕这宅子的旧主人的,而这回接受一切,欣欣然地蹩进卧室,大吸剩下的鸦片,那当然更是废物。
A.①②③④ B.①④②③ C.③④②① D.③②①④
2.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自诩(xǔ) 吝啬(lìn) 倘使(tǎng) 礼尚往来(shàng)
B.譬如(bì) 蹩进(bié) 糟粕(pò) 勃然大怒(bó)
C.国粹(chuì) 孱头(càn) 徘徊(huí) 残羹冷炙(gēng)
D.脑髓(suǐ) 玄虚(xuán) 魂灵(hún) 冠冕堂皇(guàn)
3.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冕,古代帝王、诸侯及卿大夫在举行祭祀等大典时所戴的大礼冠。南北朝以后,只有帝王可以戴冕,因而用以专称皇帝的礼冠。
B.杂文是一种直接、迅速反映社会事变或动向的文艺性论文,特点是“杂而有文”,短小、锋利、隽永,富于文艺工作者色彩和诗的语言,具有独特的艺术感染力。
C.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代表作有:散文集《呐喊》《彷徨》、小说集《朝花夕拾》、杂文集《坟》《华盖集》等。
D.羹,汉族传统食物,指以蒸煮等方法做成的糊状、冻状食物,如肉羹等。炙,烧烤,把去毛的兽肉串起来在火上薰烤,后可指烤熟的肉食。
4.下列对《拿来主义》这篇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中第一段列举了“送去主义”的表现,即送古董,送古画新画,送梅兰芳。
B.“闭关主义”的表现是“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
C.“送去主义”的实质是帝国主义向中国倾销剩余物资进行文化经济侵略的政策。
D.“拿来主义”的正确做法是“有思考、有鉴别、有选择”。
5.下面各句中,没有运用比喻论证的一项是( )
A.我们之中的一个穷青年,因为祖上的阴功(姑且让我这么说说罢),得了一所大宅子。
B.看见鱼翅,并不就抛在路上以显其“平民化”。
C.别的且不说罢,单是学艺上的东西,近来就先送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览,但终“不知后事如何”。
D.只有烟枪和烟灯,虽然形式和印度,波斯,阿拉伯的烟具都不同,确可以算是一种国粹。
二、语用综合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实现“两创”的坚实基础何在?
不忘本来——表明了中华民族秉持的文化自信和历史意识。中华民族有着从未断裂的几千年文明史,(甲)我们理应从历史纵向上充满自信地“各美其美”,学习继承好先辈为我们创造的丰富文艺遗产。这也正是实现“两创”的坚实基础之一。且看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旗手鲁迅,他的小说名篇《狂人日记》《阿Q正传》的创作成就,(乙)与他“不忘本来”地研究撰写《中国小说史略》和《唐宋传奇》等汲取的创作营养密切相关。我们要按照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以客观、科学、礼敬的态度,在“不忘本来”中去其糟粕,扬弃继承,取其精华,古为今用。
吸收外来——彰显了中华民族放眼世界、和而不同、有容乃大、兼收并蓄的胸怀与气度。(丙)我们尊重人类文艺的多样性,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我们要深信,中国人民的文艺情怀与各国人民息息相通,交流促进繁荣,互鉴推动发展,共存才百花齐放。(丁)鲁迅在文学、美术领域里创作的显著实绩,也与他力倡“美人之美”、介绍域外小说、研究世界版画并从中汲取创作营养密切相关。
巴金的小说名著《家》、曹禺的成名话剧《雷雨》、莫言的名作《红高粱家族》,都有他们成功借鉴外国文艺的烙印。( ),提倡“拿来主义”,辩证取舍,为我所用。
6.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中标点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7.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我们既要防止闭关锁国的排外倾向,也要防止“以洋为尊”的倾向。
B.我们首先要防止“以洋为尊”的倾向,其次要防止闭关锁国的排外倾向。
C.防止闭关锁国的排外倾向固然重要,防止“以洋为尊”的倾向也不可忽视
D.防止“以洋为尊”的倾向固然重要,防止闭关锁国的排外倾向也不可忽视
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改正。
9.下面是《南方周末》记者对莫言的一段访谈。请根据访谈内容,补写出文中空缺处的语句。每句不超过15个字。
南方周末:您说过您深受中国古典文学的影响,①________
莫言:因为我和蒲松龄是同乡,《聊斋志异》里的很多故事,我小时候听村里老人讲过。《聊斋志异》那精美典雅的文言文,让我很着迷。相对于其他作品,它对我的创作影响更大。
南方周末:法新社认为,您的长篇小说《蛙》是最勇敢的作品。②________
莫言:没有。《蛙》是以我姑为原型创作的,她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开始做妇科医生,一直做到退休。写这样一个人,自然要涉及从1980年延续至今的计划生育政策,③________。和创作其他作品一样,并不需要更大的勇气。这个小说是文学作品,挑战性并非在于题材本身,而在于小说的形式和塑造人物的难度。
三、现代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拿来主义
鲁迅
①中国一向是所谓“闭关主义”,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自从给枪炮打破了大门之后,又碰了一串钉子,到现在,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义”了。别的且不说罢,单是学艺上的东西,近来就先送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览,但终“不知后事如何”;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听说不远还要送梅兰芳博士到苏联去,以催进“象征主义”,此后是顺便到欧洲传道。我在这里不想讨论梅博士演艺和象征主义的关系,总之,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
②但我们没有人根据了“礼尚往来”的仪节,说道:拿来!
③当然,能够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坏事情,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尼采就自诩过他是太阳,光热无穷,只是给与,不想取得。然而尼采究竟不是太阳,他发了疯。中国也不是,虽然有人说,掘起地下的煤来,就足够全世界几百年之用,但是,几百年之后呢?几百年之后,我们当然是化为魂灵,或上天堂,或落了地狱,但我们的子孙是在的,所以还应该给他们留下一点礼品。要不然,则当佳节大典之际,他们拿不出东西来,只好磕头贺喜,讨一点残羹冷炙做奖赏。
④这种奖赏,不要误解为“抛来”的东西,这是“抛给”的,说得冠冕些,可以称之为“送来”,我在这里不想举出实例。
⑤我在这里也并不想对于“送去”再说什么,否则太不“摩登”了。我只想鼓吹我们再吝啬一点,“送去”之外,还得“拿来”,是为“拿来主义”。
⑥但我们被“送来”的东西吓怕了。先有英国的鸦片,德国的废枪炮,后有法国的香粉,美国的电影,日本的印着“完全国货”的各种小东西。于是连清醒的青年们,也对于洋货发生了恐怖。其实,这正是因为那是“送来”的,而不是“拿来”的缘故。
⑦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⑧譬如罢,我们之中的一个穷青年,因为祖上的阴功(姑且让我这么说说罢),得了一所大宅子,且不问他是骗来的,抢来的,或合法继承的,或是做了女婿换来的。那么,怎么办呢?我想,首先是不管三七二十一,“拿来”!但是,如果反对这宅子的旧主人,怕给他的东西染污了,徘徊不敢走进门,是孱头;勃然大怒,放一把火烧光,算是保存自己的清白,则是昏蛋。不过因为原是羡慕这宅子的旧主人的,而这回接受一切,欣欣然的蹩进卧室,大吸剩下的鸦片,那当然更是废物。“拿来主义”者是全不这样的。
⑨他占有,挑选。看见鱼翅,并不就抛在路上以显其“平民化”,只要有养料,也和朋友们像萝卜白菜一样的吃掉,只不用它来宴大宾;看见鸦片,也不当众摔在茅厕里,以见其彻底革命,只送到药房里去,以供治病之用,却不弄“出售存膏,售完即止”的玄虚。只有烟枪和烟灯,虽然形式和印度、波斯、阿拉伯的烟具都不同,确可以算是一种国粹,倘使背着周游世界,一定会有人看,但我想,除了送一点进博物馆之外,其余的是大可以毁掉的了。还有一群姨太太,也大可以请她们各自走散为是,要不然,“拿来主义”怕未免有些危机。
⑩总之,我们要拿来。我们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那么,主人是新主人,宅子也就会成为新宅子。然而首先要这人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
10.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①段中的“捧”字和“挂”字活化出所谓的“大师”们到了国外就卑躬屈膝的嘴脸。
B.第③段将“尼采”和“中国”进行了对比论证,有力地论证了“送去主义”的危害性。
C.文章先破后立,破中有立,批驳“送去主义”等做法,旨在论证“拿来主义”的必要性。
D.这篇课文是鲁迅杂文的代表作之一,文章以小见大,就近取譬,语言幽默犀利,生动形象。
11.下列对《拿来主义》第⑧段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先用大宅子这一比喻,强调了“拿来”的态度,要果敢,要坚决;然后反面设喻批判对待文化遗产的三种错误态度。
B.对待文化遗产,作者用“孱头”“昏蛋”“废物”来批判三种错误观点;用“鱼翅”“鸦片”“烟灯和烟枪”来比喻三个组成部分;用“占有”“挑选”、创新来说明批判继承的三个步骤。
C.鲁迅既批判了在旧的遗产面前畏首畏尾的“孱头”,也批判了那种为了表示自己的“革命性”而故意毁灭遗产的“昏蛋”,但对前者的批判明显强于后者。
D.运用比喻说理,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变枯燥为风趣,变陌生为熟悉,从而增强杂文的形象性和感染力,是这几段文字的突出特点。
12.“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一句,在文中有何作用?
13.请指出第⑧段和第⑨段主要运用的论证方法,并说说“大宅子”“鱼翅”“鸦片”“姨太太”在文中的含义。
论证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大宅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鱼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鸦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姨太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如何才能更好地传播中国文化呢?这需要在文化传播的理念、框架以及方式等方面用心用力。
首先,在理念上,告别以“传者”为中心的单向传播理念。无论是对内传播,还是对外传播,一厢情愿地认为受众会无条件地接受传播的内容,是不现实的。为此,需要尊重受众的接受期待,平等地与受众交流,而不是居高临下地灌输。盛气凌人的说教没有人愿意听,受众只会背你而去。所以,宣传工作就不能以“传者”为中心,而应充分尊重受者的权利和感受,提升传播的质量和水平,用受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将所要传播的价值理念植入到目标受众心中去。
其次,在传播框架上亟需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国内传播与国际传播框架问题。如今,国内传播与国际传播的界限越来越模糊,内外有别的宣传模式需要修正。国内问题国际化,国际问题国内化,已经成为传播现实,这就需要从受众的实际需求出发,进行有针对性的传播。二是主流价值观、非主流价值观、中国文化之间的秩序问题。三者完全重合显然是不现实的,如何寻求三者之间的最大“交集”,这是文化整合需要破解的课题。将三者有效地整合起来,获得“共识”之后,构建一个立体的传播框架,将三个维度的价值理念有效地运转起来。主流价值观传播应该处于金字塔的顶端,非主流价值观传播处在中间层,文化传播应该是金字塔的基座。三个层面的传播是上下贯通的尤其是主流价值观不是孤悬在金字塔的顶部,它应从非主流价值观和中国的文化基座中汲取最大共识,获得丰厚的民意支持和文化地气,这样才能实现主流价值观传播效果的最大化、最优化。
其三,创新传播方式。习近平指出:“要精心做好对外宣传工作,创新对外宣传方式,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在这方面,中国已经取得了不少成功的经验。2010年世博会,中国馆的内容演绎,就是成功的文化传播案例之一。比如动态版《清明上河图》,设计者通过现代高科技手段,复活了张择端笔下北宋都城汴京的繁华生活,让原先静态的历史名画变成了生动的动态场景。场景生动再现了古代中国城市的祥和、热闹生活,智慧地表达了中国文化中的和谐、兼容的理念。
(摘自张涛甫《中国文化如何输出》,有删改)
材料二
最近,“90后”古风美食播主李子柒在海外走红了。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三月桃花开,采来桃花酿成酒;五月樱桃季,开始酿樱桃酒、烘樱桃干;从手工造纸,养蚕缥丝,再到制作各种家居物……子柒的视频多以中国传统乡村生活及其独特的物产为中心,充满着浓郁的烟火味道和恬静的田园气息。
有人说她的视频肤浅简单、深度不够,也有人认为她过于偏向展现中国的乡土生活,缺乏对中国现实更为丰富的表现。而文化学者贾静楠认为,李子柒视频中的劳作和生活方式、饮食服饰、手工艺品等内容,传递出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意蕴,田园牧歌式的影像满足了国外一些观众对于传统中国的想象,说明中国文化可以通过创新手段发扬光大。
在北大教授张颐武看来,李子柒视频创新方式,让外界看到了中国年轻人生活方式中别有意趣的一面,对于增进世界对中国的理解有积极意义。这种大众文化传播方式更有着独特优势,“大众文化从感性上会让人形成对一种文化的初步和基本印象,从而提高跨文化传播效率,也为更多的高雅文化传播打开了空间。”
近年来,随着中国综合实力的增强,越来越多的中国文化吸引着海内外关注的目光:“addoil(加油)”“guanxi(关系)”等许多中式英语词汇,先后被《牛津英语词典》收录;电影《流浪地球》在北美、澳洲票房成绩亮眼……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社交媒体也成为对外文化传播的新渠道,通过生动丰富、具有现场感的介绍,“润物细无声”地日益凸显出文化对外传播的正面效果。
业内人士指出,李子柒视频从专业性上看,视频作品质量较高,甚至不输成熟的工业化纪录片。视频中充满了数天及数季度的跟拍,大量延时拍摄则被运用于展现时节变化之美,此外还有滤镜调色、微距特写、中远景切换等技术运用。
据抖音视频相关负责人介绍,我国现在在海外有影响的文化视频作品质量都较高,“然而不足的是,国外民众对中华文化的了解大多还停留在功夫、美食、服饰等具象和器物层面,体现中国当代文化特征的文化产品还较少在国外产生较大影响。”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仲呈祥指出,对外文化传播中必须坚定文化自信,我们的故事里是中国上下五千年文明所积累的思想、道德和价值观,如果这些故事得到外国读者的喜欢,就意味着中国文化自然而然地得到了他们的喜欢。
“文化传播要了解受众需求,不能只考虑‘我有什么’,还要考虑‘他对什么感兴趣’。”张颐武说,“李子柒视频能够引发人们的强烈兴趣,说明了传播题材的吸引力。”
(据新华社北京12月12日电,有删改)
1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目前中国的文化传播还存在不少问题,主要在于文化传播理念有偏差、框架不清晰以及传播方式陈旧。
B.为更好地传播中国文化,需要修正当下内外有别的宣传模式,将国内问题国际化,国际问题国内化。
C.设计者运用高科技手段将《清明上河图》中汴京的繁华生活动态化,更好地表达了和谐兼容的理念。
D.李子柒视频之所以受追捧,是因为顺应观众需求而选择了充满烟火味道和田园气息的中国传统乡村生活。
15.根据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现在中国文化之所以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既得益于国力的提升,也与大众文化传播方式的创新不无关系。
B.大众文化一般具有感性化的特点,便于让外界接受,能够让外国受众在潜移默化中增进对中国文化的理解。
C.本文在充分肯定李子柒视频的同时,也指出了它存在肤浅简单、缺乏对中国现实更为丰富的表现等问题。
D.尽管人们对李子柒视频褒贬不一,但不可否认的是,它引起了人们的兴趣和争论,这有利于中国文化的传播。
16.下列说法中,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 )
A.为增进各国人民对中国语言文化的理解,中国在许多国家和地区,开设了以汉语教学为主要内容的“孔子学院”。
B.在美国生活多年的林语堂,用英文写了《生活的艺术》一书,向西方介绍中国文化,该书一出版就引起了轰动。
C.京剧文化海外推广者孙萍说:“传播的目的在于接受,我们要用别人听得懂的方式讲好中国故事。
D.“addoil(加油)”“guanxi(关系)”等许多中式英语词汇,先后被《牛津英语词典》收录。
17.材料一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
18.请简要概括李子柒视频在全球走红的原因及意义。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参考答案
1.D
2.A
3.C
4.C
5.C
6.C
7.A
8.(示例)我们要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以客观、科学、礼敬的态度,在“不忘本来”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扬弃继承,古为今用。
9. 为什么尤其推崇《聊斋志异》 写作时你付出了更大的勇气吗 写这个问题(题材)是文学创作的需要
10.B
11.C
12.阐明拿来主义的含义,即对待外来文化和本国文化遗产,需通过独立思考,鉴别精华和糟粕,主动选择;承上启下,由“为什么要实行拿来主义”过渡到“怎样实行拿来主义”。
13. 比喻论证 文化遗产 文化遗产中的精华 文化遗产中的糟粕,但也有些有益的成分 文化遗产中的糟粕
14.C
15.C
16.D
17.以设问开篇,引出中心论点。在结构上采用了总分式的论证结构。论证中综合运用了多种论证方法,如例证法、引证法等。
18.(1)李子柒视频内容上尊重大众需求,制作质量高,传播方式新颖。(2)传播了中国文化,增进了世界对中国的理解;有利于坚定文化自信;为当下中国文化的传播带来启示。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