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张PPT)
小说阅读:
品味语言艺术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信 任
陈忠实
一场严重的打架事件搅动了罗村大队的旮旯拐角。被打者是贫协主任罗梦田的儿子大顺,打人者是今年年初平反后刚刚重新上任的党支部书记罗坤的三儿子罗虎。
那些参与过“四清运动”的人,那些“四清运动”受过整的人,关系空前地紧张起来了。一种不安的因素弥漫在罗村的街巷里……
春天雨后的傍晚,山清水秀,空气清新;块块云彩悠然漫浮;麦苗孕穗,油菜结荚;南坡上开得雪一样白的洋槐花,散发着阵阵清香,在坡下沟口的靠茬红薯地里,党支部书记罗坤和五六个社员,执鞭扶犁,在松软的土地上耕翻。
突然,罗坤的女人失急慌忙地颠上塄坎,颤着声喊:“咱三娃和大顺……打捶,顺娃……没气……咧……”罗坤喝住牛,插了犁,跑上前:“现时咋样?”
一、真题引领
“拉到医院去咧……还不知……”
“啊……”
罗坤把鞭子往地头一插,下了塄坎,朝河滩的打井工地走去。罗坤盯着儿子:“你和大顺打架来?”
儿子一五一十地述说了前后经过,他不隐瞒自己寻事挑衅的行动,倒是敢作敢当:“他爸‘四清’时把人害扎咧!我这阵不怕他咧!他……”
罗坤再也忍不住,听到这儿,一扬手——“啪!”
罗坤转过身,径直朝梦田老汉的门楼走去。上房里屋里,传出一伙人嘈嘈的议论声:“这明显是打击报复……”
“他爸嘴上说得好,‘保证不记仇恨’,屁!”
说话的声音都是熟悉的,是几个“四清运动”的积极分子和梦田的几个本家。他站在院中,大声喊:“梦田哥!”
屋里谈话声停止了。梦田老汉走出来,站在台阶上,并不下来。罗坤走到跟前:“顺娃伤势咋样?”
“算咧算咧!”梦田老汉摇着手,“棒槌打人手抚摸,装样子做啥!”说着,跨下台阶,推起车子,出了门楼。
罗坤走进自家门,屋里围了一脚地人,大都是“四清运动”和自己一块儿挨过整的干部或他们的家属。他们正在给胆小怕事的老伴宽解:
“甭害怕!打咧就打咧!”
“谁叫他爸‘四清运动’害了人……”
罗坤黑煞着脸,表示出对所有前来撑腰打气的好心人的冷淡。他不理睬任何人,对他的老伴说:“取五十块钱!”
老伴问:“做啥?”
“到医院去!”
屋里的男人女人,看着气色不对,也纷纷低着眉走出去了。治安委员和团支书后脚跟着前脚来了。
罗坤说:“你俩把今日打架的事调查一下,给派出所报案。”
说罢,罗坤站起身,拎起老伴已经装上了馍的口袋,推起车子,头也不回,走出门去。整整五天里,老支书坐在大顺的病床边,喂汤喂药,端屎端尿,感动得小伙子直流眼泪。
梦田老汉对罗坤的一举一动都嗤之以鼻!做样子罢了!及至后来看见儿子和罗坤亲亲热热,“没血性的东西!”他在心里骂。
第七天,大顺的头上缠着一圈白纱布出院了。罗坤执意要小伙子坐在自行车后面的支架上。“大叔!”大顺在车后轻轻叫,声音发着颤,“你回去,也甭难为虎儿……”
罗坤没有说话。
“在你受冤的这多年里,虎儿也受了屈。他有气,我能理解……”
小伙子在身后继续说:“听说你和俺爸,还有大队长清发叔,旧社会都是穷娃,解放后一起搞土改、合作化,亲得不论你我……前几年翻来倒去,搞得稀汤寡水,娃儿们也结下仇……”
“我回去要先找虎儿哩!他不理我,我偏寻他!”小伙子说,“我们的仇不能再记下去!”罗坤再也忍不住,他跳下车子,拉住大顺的手:“俺娃,说得对!”
姜所长告诉罗坤,要对罗虎执行法律:行政拘留半个月。“执行吧,没啥可说的!”罗坤说,“法律不认人!”
民警把罗虎带进办公室里来,罗坤瞧一眼儿子,转过脸去,摸着烟袋的手,微微颤抖。
就在民警把虎儿推出门的一刹那,一直坐在墙角,瞪着眼、噘着嘴的贫协主任梦田老汉,突然立起,扑到罗坤当面,一扑踏跪了下去,哭了起来:“兄弟,我对不住你……”
罗坤赶忙拉起梦田老汉,把他按坐在板凳上。
社员们从街巷里、大路上也都围到办公室的门前和窗户外,他们挤着看党支部书记罗坤,那黑黑的四方脸,那掺着一半白色的头发和胡茬,那深深的眼眶,似乎才认识他似的。
罗坤坐在那里,瞧着干部们说:
“同志们,这十多年来,罗村七扭八裂,这一帮和那一帮,这一派和那一派,沟沟渠渠划了多少?这个事不解决,想发展生产吗?难!人的心不是操在正事上嘛!我们罗村的内伤不轻!我想,我们挨过整的人把心思放远点,不要把这种仇气,再传到咱们后代的心里去!”
办公室门里门外,屏声静气,好多人,眼里蓬着泪花,那晶莹的热泪下,透着希望,透着信任……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注重从小事件中反映大时代,罗村的一次打架事件折射出“四清运动”中人整人所留下的历史记忆,使乡村寻常事件富有鲜明的时代感。
B.罗坤得知打架真相就忍不住打儿子,后来见儿子被民警押着,又“转过脸去,摸着烟袋的手,微微颤抖”,可见他是感情用事的性情中人。
C.小说第3自然段穿插环境描写,不仅写出乡村美丽的春景,舒缓小说的叙事节奏,更预示着一个旧时代的结束,而富有生机的新时代即将到来。
D.打架事件后,村民们从强烈不安和对立转化为“眼里蓬着泪花”,既反映了荒诞历史带给人们的伤痛与恐惧,也体现出他们的质朴与善良。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B项,“可见他是感情用事的性情中人”理解错误。罗坤是一个理智冷静的人,自己的儿子打了人,气急打了儿子是父亲的本能,并且他认为儿子理应受到法律的惩罚,他摸烟袋的手微微颤抖,是因为他为儿子被拘留而感到痛心。
2.请谈谈小说塑造罗坤这一人物形象时运用了哪些手法。
答案:①通过语言、动作等描写,刻画出罗坤理智冷静、明辨是非、顾全大局、不徇私情的基层干部形象。②通过对比,衬托出罗坤的宽宏大量、待人真诚。罗坤与罗梦田,他们两家孩子打架,罗坤能放下姿态,赔礼道歉,细心照料伤者,而罗梦田却不依不饶。(意思对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的能力。①语言描写:“你俩把今日打架的事调查一下,给派出所报案”“执行吧,没啥可说的”“法律不认人”表现了他的理智冷静、不徇私情;结尾处罗坤的讲话体现了他的顾全大局。动作描写:“罗坤……一扬手——‘啪!’”,罗坤“坐在大顺的病床边,喂汤喂药,端屎端尿”,这些动作描写表现了罗坤明辨是非、待人真诚的特点。②打架事件发生后,罗坤能放下姿态,而罗梦田却不依不饶——“棒槌打人手抚摸,装样子做啥”(挖苦罗坤),“没血性的东西”(骂儿子)。通过对比,衬托出罗坤的宽宏大量、待人真诚。
3.小说主要情节呈现的是彼此的不信任,题目却为“信任”,是否自相矛盾?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答案:不矛盾。
①情节上,一场打架事件的发展,其核心是由互不信任到互相信任的变化。
②人物关系随着情节的发展,由互不信任发展到互相信任。
③小说标题“信任”暗示了小说的主题,揭示了人与人之间相互信任,团结合作,生活才能有希望的主题。(意思对即可)
用词特点 感彩、语体色彩上的搭配 感彩 是否鲜明
是褒是贬
语体色彩 文言词
口头语、书面、语方言
叠词、关联词、动词、形容词、副词的使用 运用叠词
精练的动词、形容词
准确的副词、关联词
造句特点 句式变化 排比句、对偶句、反复句的使用
整散句的搭配
长短句的使用
二、小说语言艺术知识网络
(一)语言特点
造句特点 句式变化 排比句、对偶句、反复句的使用
整散句的搭配
长短句的使用
修辞特点 比喻、拟人、排比、夸张等修辞手法的运用,使语言更加形象、生动、准确
描写特点 如白描、动静结合、视听结合、铺陈渲染等手法的运用,渲染氛围,烘托或衬托人物形象、心情等
风格特点 平实、自然、幽默辛辣、含蓄深沉、婉约柔美、有地方色彩、口语化等
豪放与柔婉 豪放 景象→境界开阔
动词→富有力度
形容词和副词→色彩鲜明
抒情→大多激越昂扬
修辞手法→多用排比、夸张、反复、反问等
柔婉 对象→纤巧细致
情感→细腻缠绵
画面→色调柔和
修辞手法→少用排比、夸张、设问
直露与含蓄 直露 表达感受和观点→比较直接
含蓄 托物言志;借景抒情
多用象征、设问、比喻
(二)语言风格
质朴与华丽 质朴 通俗化、口语化
少用修辞,少描绘性语言
华丽 多描绘性语言→讲究节奏韵律
修辞手法→多用引用、排比、对偶、用典等
庄重与诙谐 庄重 话题→较为严肃
语言→凝重
句式→整齐、完整而绵长
关联词运用→完整准确
诙谐 语气→轻松幽默
修辞手法→多用夸张、反语、比喻
《呼兰河传》
太阳一出来了,那些在夜里冷清清的丝蔓,一变而为温暖了。于是它们向前发展的速率更快了,好像眼看着那丝蔓就长了,就向前跑去了。因为种在磨房窗根下的黄瓜秧,一天爬上了窗台,两天爬上了窗棂,等到第三天就在窗棂上开花了。
再过几天,一不留心,那黄瓜梗经过了磨房的窗子,爬上房顶去了。
后来那黄瓜秧就像它们彼此招呼着似的,成群结队地就都一齐把那磨房的窗给蒙住了。
简析文中画线部分的语言特点。
审题干 题干已明确考查“语言特点”,可从用词特点、造句特点、修辞特点、描写特点等角度回答
审文本 修辞特点 “跑”“彼此招呼”,使用拟人修辞手法,突出了黄瓜蔓生命力旺盛的特点
造句特点 长句和短句交错使用,使得语言灵活、生动多变
用词特点 “了”的大量使用,强调了黄瓜的状态,突出了其生长迅速
风格特点 口吻活泼轻松,凸显了人物愉悦的心情
【分析】
【答题】
①使用拟人修辞手法,写出黄瓜蔓蓬勃的生命活力。
②句式上长短交错,使语言生动活泼。
③每句都用“了”字,反复强调黄瓜生长迅速。
④语调轻快,传达出叙述者的喜悦之情。
《麦子》
老婆婆走到浓密的树林里,老头发现她竟然一身金黄,飘动着团团芳香,就像一头金色的豹子。豹子走在麦田里,麦子哗哗响起来。麦子的金光洒在榆树上,榆树叶子油汪汪的;麦子的金光洒在云朵上,云就像戴了金笼头,云跟牲畜一样弯下脖子在明净辽阔的苍穹上吃草,云吃草的声音很柔和,窸窸窣窣。老婆婆摸麦穗呢。她的手像一只跳鼠,跳到麦芒上,麦芒浓密绵长就像夏天的睫毛,老婆婆触摸到夏天最美丽的地方。
赏析文中画线部分比喻、象征手法的艺术效果。
审题干 题干中已明确所用手法为比喻、象征,应从文中找出使用了比喻、象征手法的句子,并分析各自作用
审文本 比喻 “她竟然一身金黄,飘动着团团芳香,就像一头金色的豹子” 把老婆婆比喻成豹子,写出她具有豹子一样的强悍性格和守护领土的意识
“她的手像一只跳鼠,跳到麦芒上” 把手比喻成跳鼠,写出她对麦子的爱意和对丰收的喜悦
“麦芒浓密绵长就像夏天的睫毛” 把麦芒比作夏天的睫毛,表现出她对麦子的爱意和对丰收的喜悦
象征 “一身金黄……麦子的金光……麦子的金光……” “金光”多次出现,它象征着丰收和希望
【分析】
【答题】
①把麦田里的老婆婆比喻成豹子,写出她战胜恶劣环境的强悍性格和守护领土的强烈意识。
②把老婆婆抚摸麦子的手比喻成跳鼠,写出了她对麦子的深深爱意和对丰收的喜悦。
③用麦子的金光铺洒原野,象征丰盈的生命是守护边疆的希望。
《麦子》
1.小说用多种风格的人物语言塑造了主人公多方面的品格,试做分析。
答案:
①质朴的语言,塑造主人公长期守土的坚毅品格,如作品第1自然段中的人物语言。
②诗化的语言,塑造主人公对未来充满信心的乐观品格,如“我们种的是太阳”。
③含蓄的语言,塑造主人公大美不言的奉献品格,如“我们是簸箕命”。
《石门阵》
2.王木匠讲石门阵时,多处使用反复手法,这种讲述方法有什么效果?
答案:
①能够突出人物形象,比如文中使用反复手法写小鬼子进村前反复确认八路军已经走了,写出了他们的胆怯。
②能够渲染紧张的气氛,调动听众的情绪,如反复写“石头门”,写出小鬼子被石门阵弄得晕头转向,惊慌失措,也使得听众有身临其境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