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的语言
教学步骤:
1、 导入: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可千万别慌张,大自然有很多天的指南针,会告诉你准确的方向。太阳是个忠实的向导,它在天空给你指点方向:中午的时候它在南边,地上的树影正指着北方。北极星是盏指路灯,它永远高挂在北方。要是你能认出它,就不会在黑夜里乱闯。要是碰上阴雨天,大树也会来帮忙:树叶稠的一面是南边,树叶稀的一面是北方。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可千万别慌张,大自然有很多天然的指南针,只要你细细观察,多多去想。同学们,大自然真的会说话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竺可桢的文章《大自然的语言》。
二、检查预习,给多音字注音:
记载 ( ) 衰草连天( ) 连翘 ( )
风雪载途( ) 鬓毛衰 ( ) 翘尾巴( )
观测( ) 播种( )
道观( ) 耕种( )
落叶( ) 差异( )
丢三落四( ) 差遣( )
落枕( ) 差劲( )
参差( )
三、说明文的阅读方法:
1、 说明的对象
2、 说明对象的特点
3、说明文的分类
3、 说明方法
4、 说明顺序:时间顺序 空间顺序 逻辑顺序
6、说明的语言:准确性
四、整体感知(自主、合作攻克以下堡垒):
1、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
2、物候观测对农业生产有什么重要意义?
3、决定物候来临的因素有哪些?
4、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
明确:1、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古代劳动人民称之为物候;利用物候来研究农业生产的科学,叫物候学。
2、物候反映气候条件对生物的影响,比较简便,容易掌握,可以广泛应用在农业生产上。
3、纬度差异;经度差异;高下差异;古今差异。
4、预报农时,安排播种日期;安排农作物区划,确定造林和采集种子的日期;引种植物到气候条件相同的地区;避免或减轻害虫的侵害;便利山区的农业发展。
五、语言赏析:
找出文中你最喜欢的一处进行赏析。
(例如:1、“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这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大地”人格化,显得亲切动人。2、“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融化、萌发、次第用词典雅,富有形象性。)
六、拓展延伸:
大自然永远都是用温柔、美丽的方式与人类交流的吗?谈谈你的看法。为此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呢?
七、农谚积累:
雨中闻蝉叫,预告晴天到。
麻雀屯食要落雪。
鱼跳水,有雨来。
燕子低飞要落雨。
泥鳅静,天气晴。
蚂蚁垒窝要落雨。
八、小结:
大自然的语言,真是妙不可言,所以我们要亲近自然,探索奥秘。只要你观察思考,随处可以发现:科学就在我们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