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2 如图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核心·易错
判断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书写的正误(在括号内打“√”或“×”):
(1)铁丝在氧气中燃烧:4Fe+3O2 2Fe2O3 ( )
(2)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H2O2H2↑+O2↑ ( )
(3)电解水:2H2O2H2+O2↑ ( )
(4)红磷在氧气中燃烧:P+5O22P2O5 ( )
(5)镁在氧气中燃烧:Mg+O2MgO2 ( )
(6)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
CuSO4+2NaOHCu(OH)2↓+Na2SO4 ( )
[核心知识] 1.书写原则:一是要以客观事实为基础,二是要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2.书写步骤:“一写”(化学式)、“二配”(配平)、“三注”(注明反应条件和生成物状态)。
[易错点拨] 在化学方程式中,如图有气体生成,则在其化学式右边注“↑”;溶液中的反应,如图有沉淀生成,则在其化学式右边注“↓”。如图果反应物中也有气体或不溶性固体,则不用标注。
应考能力·提升练
1.下列关于化学方程式书写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以客观事实为基础
B.只要不是在常温、常压下发生的反应,均要注明反应条件
C.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D.生成物中的气体一定要标注“↑”
2.化学方程式是重要的化学用语。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
A.2KMnO4K2MnO4+MnO2+O2↑
B.Mg+O2MgO2
C.2Fe+3CuSO4Fe2(SO4)3+3Cu
D.Na2CO3+HClNaCl+H2O+CO2↑
3.下列四个反应的生成物都是C,如图果C的化学式为A2B5,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能为
( )
A.2AB2 + B22C
B.3AB2 + B22C
C.4AB2 + B22C
D.AB2 + 4B22C
4.下列关于化学方程式H2SO3+2H2S↓+3H2O的理解,错误的是 ( )
A.生成物有沉淀
B.反应物是H2SO3和H2,生成物是S和H2O
C.该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都不变
D.每1份质量的H2SO3和2份质量的H2完全反应,生成1份质量的S和3份质量的H2O
5.在“宏观—微观—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工业上生产尿素[CO(NH2)2]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根据图示信息分析不正确的是 ( )
A.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H3+CO2CO(NH2)2+H2O
B.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C.反应前后分子和原子的种类都发生改变
D.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各有一种氧化物
6.(2020绍兴)与所示微观变化相符的化学反应是 ( )
A.2CO+O22CO2
B.H2+CuOH2O+Cu
C.2H2+O22H2O
D.H2CO3H2O+CO2↑
7.表示四种物质在密闭容器中反应一段时间后质量的变化,则其反应的表达式可能是
( )
A.a+bc+d B.ca+b
C.a+bc D.ca+b
8. 配平下列化学方程式(化学计量数为“1”的也要填写)。
(1) FeS+ O2 Fe2O3+ SO2
(2) CH4+ O2 CO2+ H2O
(3) Fe(OH)3 Fe2O3+ H2O
(4) CH3CH2OH+ O2 CO2+ H2O
9.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用氢气作“零污染汽车”的燃料:
。
(2)灯泡里放极少量红磷来延长白炽灯泡的使用寿命: 。
(3)生成两种气态单质的分解反应: 。
(4)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 。
10.新型材料的研制与应用推动了现代高新技术的发展。氮化硅(Si3N4)是一种高温陶瓷材料,工业上制氮化硅的方法是用单质硅(Si)和氮气在高温条件下反应,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其基本反应类型是 反应。
11.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1)写出图中单质的化学式: 。
(2)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12.工业上使用一种国产低温催化剂生产氢气的反应过程如图所示。
(1)该反应过程中出现了 种氧化物。
(2)参加反应的“”与“”的分子个数之比为 。
(3)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初高衔接·拓展练
13.甲烷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合成甲醇。
(1)请把中反应物的微观示意图补画齐全。
(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基本反应类型为 。
答案
课题2 如图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核心·易错]
(1)× 3Fe+2O2Fe3O4。
(2)× 2H2O22H2O+O2↑。
(3)× 2H2O2H2 ↑+O2↑。
(4)× 4P+5O2 2P2O5。
(5)× 2Mg+O2 2MgO。
(6)√
[应考能力提升练]
1.D 当反应物中有气体时,生成物中的气体不用标注“↑”。
2.A B项化学方程式中缺少反应条件,且氧化镁的化学式书写错误,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应为2Mg+O22MgO;C项不符合客观事实,Fe 与CuSO4溶液反应生成FeSO4和Cu;D项化学方程式没有配平,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应为Na2CO3+2HCl2NaCl+H2O+CO2↑。
3.C 因为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反应后有4个A原子和10个B原子,故反应前也应该有同样多的A原子和B原子。
4.D 在化学方程式中标有“↓”,表示有沉淀产生;在化学方程式中,“等号”左侧表示反应物,右侧表示生成物;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都不变;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反应物的总质量和生成物的总质量相等,正确的表述应为:每82份质量的H2SO3和4份质量的H2完全反应,生成32份质量的S和54份质量的H2O。
5.C 由微观示意图可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H3+CO2CO(NH2)2+H2O;图中的四种物质均是由分子构成的,即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是由分子构成的;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原子的种类没有发生改变;由物质的组成可知,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各有一种氧化物。
6.A 由物质的构成及反应的特点可知,该图示与A中反应相符。
7.C 由图可知,a、b反应后质量减小,故为反应物;c反应后质量增大,故为生成物;d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可能为催化剂,综合四个选项可知C正确。
8.(1)4 7 2 4 (2)1 2 1 2 (3)2 1 3 (4)1 3 2 3
9.(1)2H2 +O22H2O
(2)4P+5O22P2O5
(3)2H2O2H2↑+O2↑
(4)2H2O22H2O+O2↑
10.3Si+2N2Si3N4 化合
① “点燃”指物质在燃烧时所必需的温度条件,一旦反应物燃着就不再需要加热。如图果把“点燃”写成“燃烧”就错了,“点燃”是反应条件,“燃烧”是实验现象;②“加热”指引发和维持反应的温度范围。一般用酒精灯(温度在500 ℃左右)作热源,用“△”表示;③“高温”指当酒精灯的火焰温度不足以使反应发生,而需要用酒精喷灯(温度在800 ℃以上)时,反应条件就写“高温”。
11.(1)O2 (2)4NH3+5O24NO+6H2O
12.(1)三 (2)1∶1
(3)CO+H2OH2+CO2
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由水和一氧化碳在低温催化剂的作用下生成二氧化碳和氢气。(1)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所以一氧化碳、水和二氧化碳均属于氧化物。(2)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水分子与一氧化碳分子的个数比为1∶1。
[初高衔接拓展练]
13.(1)
(2)2CH4+O22CH3OH 化合反应
(1)由生成物的示意图可知,反应物中应含有2个甲烷分子;由于生成物中还有1个氧分子没反应,所以应该补画1个氧分子。(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H4+O22CH3OH;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形式,属于化合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