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综合提升卷
[范围:燃料及其利用 时间:40分钟 分值:100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选项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56分)
1.下列对甲烷性质的描述,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
A.极难溶于水 B.具有可燃性
C.标准状况下,密度比空气小 D.通常为无色、无味的气体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化学反应伴随着能量变化 B.用水灭火的原理是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C.甲烷是最理想的清洁、高能燃料 D.在煤炉上放一壶水能防止一氧化碳中毒
3.(2020昆明)关于燃烧和灭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可燃性气体达到爆炸极限时就会发生爆炸
B.炒菜时油锅起火,向锅中放入较多菜叶灭火,是降低了油的着火点
C.木柴架空有利于燃烧,是因为增大了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D.干粉灭火器可以用来扑灭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等物的失火
4.通过创建卫生城市活动,城市空气状况有了明显变化,但测得目前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是PM2.5。造成这种现象的可能原因是 ( )
①地面建筑产生大量粉尘 ②沙尘暴天气增多 ③大量使用太阳能热水器
④汽车尾气的大量排放 ⑤燃烧天然气 ⑥燃煤取暖
A.①③⑤⑥ B.②④⑤⑥
C.①②④⑥ D.③④⑤⑥
5.掌握一些安全知识和紧急灭火措施,能减少或避免火灾。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
A.电器着火,迅速切断电源
B.沼气池清理作业前进行灯火试验
C.室内起火,迅速打开所有门窗通风
D.夜间发现液化气泄漏,开灯进行检查
6.(2020新疆)下列有关环境和能源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天然气是比较清洁的化石燃料
B.酸雨对农作物、桥梁、建筑物等有破坏作用
C.由于新能源开发,可以无节制地使用石油资源
D.生活中常用的汽油、煤油、柴油都是石油产品
7. 某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得到以下实验事实:
①不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②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③不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④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燃烧
能证明可燃物必须达到一定温度(着火点)才能燃烧的实验事实是 ( )
A.①② B.②④ C.①④ D.③④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石油是一种混合物 B.化石燃料是可再生能源
C.煤燃烧时只生成二氧化碳 D.“西气东输”的“气”是指氢气
9.下列措施中,符合易燃、易爆物的安全要求的是 ( )
A.为了安全,存放易燃物的仓库要尽可能封闭,不让风吹进来
B.为了节约运费,把酒精、鞭炮等物品同时装在货车上运送
C.只要不影响工作,面粉加工厂的工人可以在车间吸烟
D.生产酒精的车间里,所有的照明设备均采用隔离和封闭装置
10.(2020张家界)氢气作为清洁能源,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我国科学家寻找到一种新型催化剂,能使一氧化碳和水在低温条件下反应产生氢气,反应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H2是不可再生能源
B.反应物和生成物均为化合物
C.使用催化剂可以改变化学反应条件
D.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数目均不变
11.家用燃料使用的发展历程(括号内表示燃料的主要成分)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
A.燃料燃烧时均放出热量 B.煤、石油、天然气都属于化石燃料
C.管道煤气有毒 D.丁烷(C4H10)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4∶10
12.打火机的使用过程为按下开关释放液态丁烷,电火花引燃丁烷气体,松开开关停止释放丁烷,火焰熄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松开开关时,丁烷分子停止运动
B.按下开关时,丁烷分子的质量变大
C.火焰熄灭是因为气态丁烷变成了液态丁烷
D.电火花引燃丁烷时,温度达到了丁烷的着火点
13.的转化关系中化合物m的水合物是可燃冰的主要成分,p是通常状况下密度最小的气体。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可燃冰被国际公认为是石油、煤的代替能源
B.q一定是CO2
C.通常状况下,r是一种液体
D.m与n、p与n两个反应过程都放出热量
14.利用如图甲所示装置探究物质燃烧,点燃蜡烛后立即塞紧橡胶塞,待蜡烛熄灭后,将滴管中的水全部滴入集气瓶中,生石灰遇水放出大量的热,使铝盒中的白磷立即燃烧。如图图乙是瓶中二氧化碳(曲线①)和氧气(曲线②)的含量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
A.在t1至t2时间段内蜡烛已熄灭而白磷还没有开始燃烧
B.在t2至t3时间段氧气含量的变化是因为白磷燃烧消耗氧气生成固体
C.该实验证明了不同物质的燃烧对氧气的体积分数需求不同
D.该实验证明了蜡烛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仍能支持白磷的燃烧
二、填空题(共26分)
15.(4分)请根据回答问题。
(1)写出图①和图②两种灭火方式的原理:① ;
② 。
(2)图③是往燃烧的油锅里加水,结果不但没有熄灭锅里的火,还造成图④的后果,其原因是 ,使燃烧更猛烈;正确熄灭油锅里火焰的方法是 。
16.(8分)(2020长春)火的利用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程,观察所示实验。
选择序号回答(1)~(3):①与氧气接触;②温度达到着火点;③有可燃物。
(1)图甲所示实验现象,说明燃烧应具备的条件是 。
(2)图乙烧杯中蜡烛渐渐熄灭,说明燃烧应具备的条件是 。
(3)图丙铜片上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说明燃烧应具备的条件是 。
(4)图丁实验中所用药品的保存方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
17.(14分)合理利用能源和保护环境是我们关注的问题。请回答:
(1)化石燃料是一类重要能源,它包括煤、 和天然气。
(2)煤作为燃料给我们带来了益处,但也对环境造成了不良影响。
①“环境就是民生”。煤的大量使用导致空气质量下降,影响了生态环境,某市用天然气代替蜂窝煤作燃料。把煤做成蜂窝状的目的是 ;用天然气代替蜂窝煤后,空气中污染物明显减少的有 (填一种)。天然气在第一次通过管道送到用户时,必须先将管道内注满氮气,其目的是
。
②下列关于酸雨的叙述正确的是 (填字母)。
A.腐蚀大理石的雕像
B.是由二氧化碳引起的
C.酸化土壤
③为减少污染、治理“雾霾”,提高煤的利用率,可将其转化为可燃性气体。是相关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该反应中生成物的化学计量数之比是 。
④为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人们积极寻找不含碳元素的燃料。研究发现,NH3燃烧释放大量的能量,且产物没有污染,有一定的应用前景。请将NH3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补充完整:4NH3+3O26H2O+ 。
三、实验探究题(共18分)
18.(10分)乙醇(C2H5OH)俗称酒精,具有可燃性。甲、乙两小组同学为了确定乙醇在氧气中燃烧的产物,他们分别先将乙醇在氧气中点燃,再用燃烧后的混合气体进行如图下实验(无水硫酸铜遇水变成蓝色;新鲜鸭血遇O2呈深红色,遇CO2呈暗红色,遇CO呈鲜红色)。甲、乙两小组的实验顺序及观察到的现象如图所示。
(1)甲小组确定乙醇燃烧的产物可能是 。乙小组确定乙醇燃烧的产物可能是 。
(2)分析甲、乙两个小组确定的产物为什么不同
。
(3)把A、B两个装置顺序对调,可以吗 为什么 。
(4)请你谈谈合理使用燃料的一种方法: 。
19.(8分)某化学兴趣小组在老师的帮助下探究氢气的燃烧。
(1)用锌和稀硫酸制取氢气,从甲中选择仪器组装一套可随时添加液体药品的发生装置,所需仪器为 (填字母);仪器B的名称是 。
(2)按图乙所示操作研究氢气的燃烧实验,需用试管收集不同体积比的氢气与空气的混合物。现用(1)中组装的装置制取氢气,如图何用试管(假设试管容积为10 mL)收集氢气与空气体积比为4∶1的混合气体,写出其操作方法:
。
(3)用不同体积比的混合气体做氢气燃烧的实验,结果如图下表:
序号 1 2 3 4 5 6 7
氢气与空气 的体积比 9∶1 8∶2 7∶3 5∶5 3∶7 1∶9 0.5∶9.5
点燃现象 安静 燃烧 安静 燃烧 弱的 爆鸣声 强的 爆鸣声 强的 爆鸣声 弱的 爆鸣声 不燃烧 不爆鸣
分析上表信息,你对燃烧或燃烧条件的新认识是 。
答案
第七单元综合提升卷
1.B 可燃性是在燃烧这一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
2.A 化学反应往往伴随着能量变化,有的反应放热,有的反应吸热;用水灭火的原理是降低温度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着火点是物质固有的属性,一般不会降低;氢气是最理想的清洁、高能燃料,甲烷不充分燃烧也会对环境造成影响;一氧化碳难溶于水,所以在煤炉上放一壶水,不能防止一氧化碳中毒。
3.C 可燃性气体达到爆炸极限时,遇明火会发生爆炸;着火点是物质的固有属性,一般着火点不能改变;木柴架空增大了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有利于燃烧;二氧化碳灭火器可以用来扑灭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等物的失火。
4.C ③太阳能热水器工作过程中不会产生PM2.5;⑤天然气燃烧也不会增加PM2.5的含量。
5.A 沼气和液化气是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后,点燃可能会发生爆炸;室内起火,打开门窗通风会进入更多的氧气,促进燃烧,使火势增大。
6.C 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是比较清洁的化石燃料;酸雨对农作物、桥梁、建筑物等有破坏作用;过度开采、无节制地使用石油资源会造成资源的浪费、环境的污染;生活中常用的汽油、煤油、柴油都是石油产品。
7.B ①不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是因为缺少空气和温度两个条件;②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是因为温度达不到着火点;③不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是因为缺少空气;④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燃烧,满足燃烧的条件。通过分析可知,证明可燃物必须达到着火点才能燃烧,应选②④。
8.A 石油是混合物;化石燃料是不可再生能源;煤不充分燃烧会生成CO;“西气东输”运输的是天然气。
9.D
10.C H2是可再生能源;反应物是CO和H2O,生成物是H2和CO2,生成物有单质;新型催化剂能使一氧化碳和水在低温条件下反应,可以改变化学反应条件;发生化学反应的分子的种类一定会改变。
11.D 丁烷的化学式是C4H10,其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4)∶10=24∶5。
12.D 丁烷分子是不断运动的;按下开关时,丁烷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火焰熄灭是因为隔离了可燃物丁烷;电火花引燃丁烷时,温度达到了丁烷的着火点。
13.B 可燃冰可以代替煤、石油。可燃冰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的水合物,故m是甲烷;氢气是密度最小的气体,故p是氢气。甲烷充分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不充分燃烧会生成一氧化碳和水,故q可能是一氧化碳或二氧化碳。氢气燃烧生成水,常温下水是一种液体。物质燃烧都会放热。
14.D t1至t2时间段内,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未变,说明蜡烛已经熄灭而白磷还没有开始燃烧;在t2至t3时间段氧气含量的变化较大,是因为白磷燃烧消耗氧气生成固体;蜡烛在t1时熄灭,白磷在t3时熄灭,说明蜡烛和白磷燃烧所需要的氧气含量是不同的;该实验不能证明蜡烛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能支持白磷的燃烧。
15.(1)①隔离可燃物
②使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
(2)水的密度比油大会下沉,水的沸点比油低导致暴沸,油滴飞溅出来在空气中剧烈燃烧 盖上锅盖(或加大量青菜)
16.(1)③ (2)① (3)② (4)AB
(1)图甲所示实验改变的变量是可燃物,其他条件不变,因此说明燃烧应具备的条件是③有可燃物。(2)图乙所示实验改变的变量是是否与氧气充分接触,其他条件不变,说明燃烧应具备的条件是①与氧气接触。(3)图丙所示实验,铜片上白磷的温度达到着火点燃烧,而红磷温度没达到着火点不燃烧,说眀燃烧应具备的条件是②温度达到着火点。(4)因为白磷的着火点只有40 ℃,因此需要浸没在水中保存,保存装置A正确。红磷的着火点较高,因此少量红磷可用广口瓶密封保存,保存装置B正确。
17.(1)石油
(2)①增大煤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二氧化硫(合理即可) 排尽管道中的空气,防止天然气与空气混合遇明火发生爆炸
②AC ③1∶1 ④2N2
(1)化石燃料包括煤、天然气和石油。(2)②酸雨主要是由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引起的,它可使土壤酸化、腐蚀金属材料和大理石雕像等;③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及质量守恒定律可知,该反应中1个碳原子与1个水分子反应,生成了1个一氧化碳分子和1个氢分子,所以该反应中生成物的分子个数比为1∶1;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生成物中缺少4个氮原子,产物无污染,所以生成物应该是N2,并且N2的化学计量数是2。
18.(1)H2O、CO2 H2O、CO2、CO
(2)甲组实验时氧气充足,乙醇能完全燃烧;乙组实验时氧气不充足,乙醇不能完全燃烧
(3)不可以,因为装置对调后无法证明乙醇燃烧的产物中是否有水
(4)使燃料充分燃烧[或有足够多的空气(或氧气)等]
19.(1)ABD 长颈漏斗
(2)在试管中装入8 mL水,用拇指堵住试管口,倒扣在水槽中,用排水法收集氢气,将试管中的水恰好排完时停止收集
(3)可燃物能否燃烧与可燃物的浓度(或纯度)有关(或其他合理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