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铜峡市两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
历史试题
选择题(30*2=60分)
1.中国古代许多朝代出现“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的现象,根源在于( )
A.封建专制下的政治腐败 B.商品经济的发展
C.贵族地主的压迫 D.封建土地私有制
2.南北朝时期,中原汉族人的日常饮食中出现了胡饼、奶酪、烧烤等,这是
A.经济发展的结果。 B.民族融合的结果
C.烹饪技术发展的结果 D.政府改革的结果。
3.人类曾生活在彼此隔绝的地区,后来世界逐步连成一体。在此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 )
A.地理知识的积累 B.航海技术的进步
C.勇于探险的航海家的贡献 D.资本主义因素的出现
4.英国经济学家阿尔弗雷德·马歇尔在《经济学原理》中举例说:“美国西北部的农民其居住地离优良的机械商店也许有几百里之遥,放心使用复杂的机械,因为他们知道,用电报告知机械的号码和所损害的机械上的部件号码,下一班火车就能带来一件新的机械部件,他自己就能够将它安装上。”这一举例主要是说明
A.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重要性 B.标准化生产的优越性
C.火车给人们出行带来方便 D.电报方便人们交流联系
5.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与下列哪一事件直接相关( )
A.新航路开辟提供了联结通道 B.工业革命后欧美国家实现初步工业化
C.荷兰成为“海上马车夫” D.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完成第二次工业革命
6.1865年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是具有先进技术的“创造之器”的工厂;1899年创办的大生纱厂,是“设厂自救”的棉纺织企业。它们的共同点是( )
A.实业救国的具体体现 B.属于资本主义工业
C.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 D.属于近代洋务企业
7.张海鹏在《近代中国历史进程概说》中写道:洋务新政(洋务运动)的兴起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一次重要转折。它虽然没有使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生产方式成为中国社会的主流,但却为此后改良派、革命派成长提供了基础。下列各项中洋务派为改良派、革命派提供的最关键的基础是( )
A.创办近代工业,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B.创办近代教育,培养新式人才
C.翻译西方书籍,冲击了旧思想 D.创建近代水师,编练新军
8.社会主义建设中涌现出的一位先进典型人物在日记中写道:“我是个普通工人,没啥本事,就是为国家打了几口井,一切成绩和荣誉都是党和人民的,我自己的小本本上只能记差距。”这位先进典型人物是( )
A.雷锋 B.杨根思 C.焦裕禄 D.王进喜
9.《中国对外开放的新里程碑》:“如果说1971年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从此登上政治大国舞台,那么,30年后……标志中国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主流。”该标志是中国( )
A.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C.发起创立上海合作组织 D.成为世界贸易组织成员
10.“美国国内经济的不平衡与国际经济的不平衡一样严重,其根本原因在于工资落后于不断上升的生产率,从1920年到1929年,工人每小时的工资只上升了2%,而其生产率却猛增55%。”该材料显示,造成1929年经济大危机的一个重要原因是( )
A.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B.生产相对过剩严重
C.美国经济的虚假繁荣 D.通货膨胀严重
11.罗斯福说:“在美国,没有人比我对私人企业有着更坚强的信念。客观地说,正是新政挽救了被拖到毁灭边缘的私人利润和自由企业制度。”这说明罗斯福实施新政的根本目的是( )
A.以国有制取代私有制 B.强化国家政权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C.稳定资本主义制度 D.固守传统的“自由放任”政策
12.如果说美国的政府干预是摆脱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良方,那么,美国经济能够保持20世纪90年代长期持续增长的主要方法是( )
A.继续政府干预 B.寻找新的海外市场
C.吸引投资 D.寻找提高生产力的知识力量
13.列宁指出:“1921年开春以来,我们提出完全不同的、 改良主义的办法来代替原先的行动的办法、方案、方法、制度。所谓改良主义的办法,就是……活跃商业、小企业、资本主义,审慎地逐渐地掌握它们,或者说,做到有可能只在使它们活跃起来的范围内对它们实行国家调节。”材料中“改良主义的办法”实际上是
A.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补充 B.对旧的社会经济结构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C.强调多种所有制经济 D.合理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生产
14.有人评价赫鲁晓夫“是徘徊在新旧时代十字路口的一名代表人物,它的一只脚跨进了新时代,而另一只脚又由于历史的原因,仍然深陷在旧时代的泥淖之中而不能自拔。”这里“跨进了新时代”的主要含义是( )
A.改变了农业水平落后的局面 B.改革在理论上取得了重大突破
C.促进了苏联重工业的发展 D.一定程度冲击了“斯大林模式”
15.有人认为:布雷顿森林体系是自大航海时代以来,最重要的一次全球化进展。该观点的提出是因为布雷顿森林体系( )
A.提供全球经济技术援助 B.确立美国全球霸主地位
C.消除了各国的贸易壁垒 D.建立制度化的货币体系
16.1949年11月,联邦德国总理阿登纳表示:“我决心要以德法关系作为我的政策的一个基点……和法国的友谊将成为我们政策的一个基点,因为它是我们政策中的薄弱环节。”这反映出他( )
A.意识到实现法德和解的重要性 B.要继续维持对法国的传统政策
C.希望与法国联合摆脱美国控制 D.反对法国对德国的控制与干涉
17.2016年6月23日英国举行脱欧公投,结束了英国与欧盟43年的“婚姻”关系,这表明( )
A.欧洲一体化进程由此停止 B.欧洲只能实现经济一体化
C.欧洲一体化进程复杂曲折 D.欧洲缺乏应有的协调机制
18.某国际组织成立于20世纪90年代,“它内部成员国之间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差距很大,是南北经济合作的典型代表之一,在很大程度上是双赢的选择和结果。它有大国的主导,大国为了维护自己的经济地位,为它的成立付出了巨大的热情和动力,这是它的显著特点。”该组织是( )
A.上海合作组织 B.亚太经合组织 C.北美自由贸易区 D.欧洲联盟
19.“传统的中国是被全球化击败的,却也是从全球化里开始崛起的;大英帝国是从全球化中崛起的,也是在全球化中衰落的;眼下的美国。虽然一直是全球化最大的获益国,却呈现冷淡全球化的倾向,因为美国开始感受到代价;”这段话旨在说明全球化( )
A.给中国带来了巨大利益 B.导致英美两国走向衰落
C.对各国都是机遇与挑战 D.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20.2016年中国股市开市第一天上证指数暴跌7%,触发熔断机制,并带动美股收跌,道琼斯指数录得2008年以来最差开局;标普500指数和纳斯达克指数录得2001年以来最差开局。同时,英股富时100指数收低2.39%、法股CAC指数急跌2.47%、德国DAX指数重挫4.28%。上述现象反映了( )
A.世界经济朝制度化、体系化方向发展 B.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
C.中国股市震荡是全球股市大跌的源头 D.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不断发展
21.《训约十四条》记载:“约之二:吾族务要恪遵祖训,以伦理为纪纲,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妇和顺;一家雍睦(和睦),端由于此。……循规蹈矩,宗族称孝,乡党称弟(悌)。”据此,中国古代族规起到的直接作用是
A.维护家族团结和睦 B.灌输儒家伦理道德
C.稳定封建统治秩序 D.强化家国一体观念
22.孟子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荀子有“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的比喻,明清之际的思想家黄宗羲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由此可见
A.儒家思想与君主专制制度冲突 B.黄宗羲使儒家思想实现近代转型
C.民本思想在中国古代长期传承 D.儒释道已经完全实现“三教合一”
23.为响应党中央厉行节约的号召,许多学校加入到反对“舌尖上的浪费”的“光盘行动”中。早在战国时期,某一思想流派在提出“兼爱”、“非攻”的同时,就倡导“节俭”、“节用”。该思想流派的创始人是( )
A.老子 B.墨子 C.荀子 D.韩非子
24.据《汉书》记载,汉宣帝本始四年夏四月壬寅,郡国四十九地震。宣帝下诏罪己,诏曰:“盖灾异者,天地之戒也。朕承洪业,奉宗庙,托于士民之上,未能和群生。乃者地震北海、琅邪,坏祖宗庙,朕甚惧焉。”材料反映的思想有利于( )
A.限制君权过度膨胀 B.教导百姓积德行善
C.巩固中央集权统治 D.加强君主专制权力
25.黄宗羲虽然对专制政治思想进行了极为大胆的反抗,但专制主义制度依然稳固如常,其思想于社会中荡起涟漪,却未翻起风浪。其根本原因是( )
A.新经济因素的迟滞与微弱
B.未能跳出传统思想的窠臼
C.缺乏相应的阶级基础
D.未提出未来社会的理想蓝图
26.苏格拉底被马克思称为“哲学的创造者”、“智慧”的化身,他认为善是人的内在灵魂,世界上没有人自愿作恶,人之所以作恶是出于无知。这一观点可概括为( )
A.“人是万物的尺度” B.“知识即美德”
C.“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 D.“人非工具,人是目的”
27.文艺复兴运动中,人文主义者将新文化的创造寄托与落实到了对人的伟大与尊严,人的价值与力量,人的自由、平等权利与世俗欲求的大力倡导上。人文主义者实际上提倡
A.以人为中心的理念 B.极端的个人主义
C.反对王权和神权 D.主权在民的主张
28.意大利艺术史家瓦萨里在1550年出版的人物传记中,记述了13~16世纪意大利许多杰出的建筑师、画家和雕刻家。欧洲北部城市的一位读者在写给瓦萨里的信中说:虽然我未到过意大利,但感谢上帝,我已经能阅读您的大作了。这表明
A.浪漫主义艺术在欧洲各地盛行 B.宗教改革促进了思想觉醒
C.人文主义传播到欧洲其他地区 D.理性原则获得了普遍认同
29.孟德斯鸠的思想成为大洋彼岸的美国的立国指南,他的思想之花在美洲大陆结出宪政的硕果。这里的“宪政的硕果”是指
A.成功实践了权力制衡的原则 B.系统地提出了其分权制衡学说
C.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 D.美洲普遍建立起民主政治制度
30.1789年8月,法国议会颁布了《人权宣言》,明确提出了人权、自由、平等、法治、人民主权和保护私有财产等原则。1791年9月,法国议会颁布宪法,确立了新制度的基本原则及框架。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法国( )
A.摆脱了封建专制统治 B.君主立宪制度有了法律保障
C.深受启蒙思想的影响 D.资产阶级革命的曲折与艰难
二、材料解析题(22+18=40分)
31.经济危机在带来经济、政治方面巨大冲击的同时,也提供了世界经济秩序新陈代谢的良好契机。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37-1938年,农业国对工业国的关税,匈牙利由31.8%增至42.6%,保加利亚由75%增至90%,西班牙由62.7%增至75.5%;工业国对农业国的关税,德国由27%增至82.5%,法国由19.1%增至53%,意大利由24%增至66%。
英国脱离金本位制,英镑贬值30%,这对于用黄金、美元和其他未贬值货币计算的进口品和出口品的世界价格都施加了下跌的压力……美国的贬值措施加剧了国际金融市场的动荡。日元在英镑跌价后,立即贬值。 ——高德步、王珏:《世界经济史》
根据材料一,概括20世纪3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上出现的现象。(3分)结合所学指出出现这些现象的根源。(2分)
材料二 英国在放弃金本位以后纠集各自治领以及欧、亚、拉美的一些财政上与英国关系密切的国家,组成了“英镑集团”。参加国的货币与英镑保持固定比价,参加国间的贸易以英镑结算。英国在国际金融市场和货币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和地位因此得到了加强。为了与之抗衡,美国也联合拉美的一些国家组成了“美元集团”。 ——袁明:《国际关系史》
根据材料二,指出在经济冲突中资本主义国家采取什么手段转嫁危机。(4分)结合所学,面对经济危机,美、日、德通过何种方式缓解危机,(4分)并指出这些方式的共同点。(2分)
材料三 1943年——1944年,英美经过多次讨论谈判,商定了充满妥协的方案(布雷顿森林体系)。第一,在汇率上兼顾了稳定性与灵活性。……第二,在帮助会员调节国际收支平衡上,英国向美国让步,英国和美国都认为,当某个国家因为临时性的投机干扰,或周期性和短期性的经济失衡造成国际收支不平衡时,为了整个系统的稳定,应该给予这个国家必要的帮助。第三,双方同意取消贸易和外汇管制。……为了预防资本流动对一国收支的扰乱,在某种情况下,特别是当一种货币被确定为稀缺货币时,成员国可以对这种货币实行差别性的外汇管制。
——高德步、王珏:《世界经济史》
(3)根据材料三概括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特点。(4分)结合所学,指出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调控经济的主要措施。(3分)
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桀纣之失天下,失其民也;失其民,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新得天下也
——孟子
材料二 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 董仲舒传》
材料三 厚敛于民以养禽兽,而使民饥以死,则无异于驱兽以食人矣……·盖修用则伤时,伤时必至于害民。故爱民必先于节用。
——朱熹《四书章句集注》
材料四 盖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是故桀纣之亡,乃所以为治也,秦政、蒙古之兴,乃所以为乱也…为臣者轻视斯民之水火,即能辅君而兵,从君而亡,其于臣道固未尝不背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材料一认为天下得失的关键因素是什么 (2分)为此,孟子提出了怎样的政治主张 (2分)
根据材料二,指出董仲舒提出了怎样的主张 (2分)这一主张对我国后世思想领域的影响是什么 (2分)
材料三中朱熹认为爱民的关键是什么 (2分)这一时期儒学的地位如何 (2分)
(4)根据材料四,指出黄宗羲评价天下治乱的标准是什么 (2分)为此他提出了什么主张 (2分)明末清初以黄宗羲为代表的进步思想家对儒学发展有何影响 (2分)
1D 2、B 3D 4B 5D 6、C 7A 8D 9D 10B
11C 12D 13D 14D 15D 16A 17C 18C 19C 20B
21A 22C 23B 24A 25A 26B 27A 28C 29A 30C
31(1)现象:提高关税、废除金本位、货币贬值、商品倾销(任答3点)(3分)
根源: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或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的私人所有制)。(2分)
手段:形成了“英镑集团”和“美元集团”。(4分)
方式:美国罗斯福新政;德日走上法西斯道路。(4分)
共同点:国家干预经济(2分)
(3)特点:充满妥协性;在汇率上兼顾了稳定性与灵活性;帮助会员调节国际收支平衡;取消贸易和外汇管制。(任选三点即可)(4分)
措施:通过建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关贸总协定等国际经济组织,加强在金融、投资和贸易等领域的国际协调。(写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或世界银行或布雷顿森林体系即可,关贸总协定)(3分)
32(1)因素:民心。(2分) 主张:仁政。(2分)
主张:罢駎百家,独尊儒术。(2分)
影响: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逐渐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2分)
关键:薄敛节俭。(2分)
地位:南宋以后,逐渐成为长期占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2分)
标准:百姓的忧乐。(2分)
主张:天下为主,君为客。(2分)
影响:批判继承儒家思想,使儒家思想焕发新的生机。(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