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圩归来啊哩哩》教学设计
【课型】歌唱综合课
【教学内容】
表演歌曲《赶圩归来啊哩哩》
创编与活动
【教材分析】这是一首具有浓郁的西南地区彝族风格的歌曲,四四拍,羽调式,二段体结构,第一乐段为上下乐句结构,中间大量使用了彝族风格的装饰音,第二乐段为两句平行乐句,写作方法类似。歌曲旋律流畅、生动活泼、速度稍快,描绘了彝族朋友在赶圩归来的路上一路欢歌笑语的场景。
【学情分析】本节课是《赶圩归来啊哩哩》的第二课时,学生们对这首歌曲已经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从而掌握了,可以完全熟练的演唱,并有一定的表达。在音乐创作方面,学生目前已有的能力是对音乐速度、力度等基础要素有较为敏锐的反应,并可以进行一定的运用。
【教学目标】
准确且富有感情地演唱这首彝族歌曲。
培养学生对歌曲音乐性的感知能力与表达力。
利用本节课学到的新知识,对歌曲进行二次编创。
【教学重点和难点】
准确用歌曲表达彝族音乐。
对歌曲进行创编。
【教学用具】钢琴、多媒体、声音制作软件、黑板。
【教学准备】《瑶族舞曲》音乐剪辑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播放教学音乐《赶圩归来啊哩哩》,老师与学生一起律动进教室,动作为彝族踩火的舞蹈动作。
2、听觉复习已学歌曲《赶圩归来啊哩哩》。
设计意图:律动的设计用彝族舞蹈元素帮助学生更准确的进入彝族情景,听觉复习歌曲带学生回忆上节课内容,让学生进入歌曲《赶圩归来啊哩哩》的情景状态。
二、复习歌曲《赶圩归来啊哩哩》
1、老师问,刚才听到的音乐同学们熟悉么?熟悉。提出我们来复习唱一唱。
2、老师对学生的演唱进行有效评价与鼓励,并根据学生实际情况作出相应调整。
3、老师清唱,请学生听出不一样,附点、滑音与装饰音,正是歌曲彝族味道的体现。
4、老师引导学生们加入彝族味道来演唱这首歌曲。学生再次齐唱歌曲,加入准确的歌曲要求的相关装饰音处理,富有彝族风味的演唱歌曲。
设计意图:通过歌曲旋律特点和彝族味道,提高了学生的演唱水平和对作品的更为准确的风格把握。
三、歌曲创编活动
环节一:歌曲彝族味道的处理与加工
1、根据歌曲装饰音的设计,学生自由处理,可以在歌曲中任何地方自由加入滑音等,让歌曲充满自己喜欢的彝族味道。
2、老师表扬和肯定学生们的自由发挥,这种演唱实际上是对歌曲进行了二次改编,虽然只是个别音的处理,歌曲的风格显得更为明显,并让学生多次演唱体验与体会。
3、老师问:同学们还想对歌曲有别的改编或处理么?
4、根据学生实际表现情况,老师表扬与肯定,小结学生用到的方法,这些都是学生表现出来的他们已有的改编歌曲的能力。
设计意图:从歌曲装饰音的处理开始,学生实际已经自然而然进入了歌曲的创编活动,这个环节让学生表现了自己已有能力,用自己的经验对歌曲进行了自创改编,为这节课接下来主要的创编学习环节奠定了基础。
环节二:歌曲旋律改编
1、欣赏同样来自西南的民歌《瑶族舞曲》两个版本,让学生听一听,听到了什么?不同的旋律找出他们的关系。
2、老师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规律,并让学生用同样的方法对《赶圩归来啊哩哩》进行创编。
3、学生会创编不一样的版本,老师引导并根据实际情况给予肯定与鼓励。
4、全班同学对个别同学的创作进行集体的体验,并选择大家喜欢的版本进行集体表演唱。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进行创编歌曲,培养学生观察力,通过听音乐的实践到改编音乐的实践,学生对歌曲主干音的认识和理解更为准确和明确了。这个创编活动是建立在上一环节的基础上的,是一种学生能力的叠加与提升。
环节三:歌曲节奏叠加与创作
1、欣赏《瑶族舞曲》第三个版本:还原朴素的版本,加入了节奏、乐器。学生发现特点,老师引导学生用同样的方法对《赶圩归来啊哩哩》进行创编。
2、抽多位同学一对一交流对作品的改编,老师给予节奏上的引导,并鼓励学生。
3、如果有学生提出多声部纵向思维模式,顺应学生的要求,引导学生做作品的声部叠加,可以是纯乐器也可以是身体打击乐,视具体情况来操作。
4、在节奏的基础上加入人声,同学们共同完成这次改编。
5、请一名或者两名同学对这部分的表演进行指挥,按他们对音乐的理解进行指挥。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节奏与多声部等方面进行创编歌曲,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力,通过听音乐的实践到改编音乐的实践,学生对音乐有了纵向的认识和理解,拓宽了学生对作品的多维度视野。这个创编活动也是建立在上一环节的基础上的,是进一步对学生创作能力的叠加与提升。
通过三个层次对歌曲的改编,激发了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力、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学生用更专业和科学的方法对音乐进行创编,通过创编展现自我。
四、作品表演与小结
1、作品表演:604班的啊哩哩。我们今天的课堂短短几十分钟,同学们完成了对《赶圩归来啊哩哩》的完整创编活动,将我们的创编记录并演唱,加上老师不同的钢琴伴奏,对作品进行完整表演。
2、小结:改编歌曲可以很华丽,也很神秘。作为小学生我们从易到难,从音乐速度出发,进一步改编了作品的旋律,叠加了作品的多声部节奏,增加了作品的长度。每个学生在这节课都表现特别棒,把我们的啊哩哩带出课堂,带给更多喜欢它的人。
3、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