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阳花鼓》
设计意图: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从中了解凤阳的古时与如今的风貌,并通过学唱、敲击等来感受凤阳人今天幸福的生活。
一、音乐的色彩
从不同时代感受他们的不同情绪及风格,再针对2种歌曲曲调感情对比感受新旧社会的差别,感受音乐表达不同情感的魅力。
二、听赏、学习、表现
在教学中,充分发挥歌曲的音响特点,指导学生在聆听中学习,通过音乐艺术实践,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小组互相帮助,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完成打击乐器的配器。打击乐器是音乐课中为歌曲的二度创作而准备的。在学生学完歌曲后,让生自由组织、创作节奏,为歌曲伴奏,同学们从自己对歌曲的理解而创设出富有创新的节奏。
一、教学内容:1演唱歌曲《凤阳花鼓》
2为歌曲进行演唱上的二度创作
3为歌曲编配打击乐器伴奏,并学两个凤阳花鼓动作。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 初步认识凤阳花鼓,知道各部分的名称
2) 了解凤阳花鼓背后的历史
2过程与方法:
1) 让学生用合唱伴唱形式参与活动,为《凤阳花鼓》进行再创作。
2) 用自然欢快的情绪演唱,保持良好的演唱姿态
3) 选择合适的民族打击乐器,掌握它们的演奏方法和使用效果并为歌曲编配合适的节奏,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让学生了解掌握安徽民歌热爱自己的家乡文化.从小热爱家乡了解家乡。
2)宏扬民族文化,认识凤阳花鼓又叫双条鼓,通过歌曲了解历史对比现在生活,让学生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三、教学对象:六年级
四、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孩子是小学成长过程中重要的过渡时期,这个时候的儿童正向少年时代过渡,他们思维活跃充满好奇,且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和
情感基础,这时期的儿童会表现出对自己喜好兴趣的追求,所以良好的课堂引导和共鸣将是音乐课教学的重点,了解他们的成长特点,掌握他们学习音乐知识的兴趣点,更好的引导学生去探索音乐世界。
五、教材分析:本课选自人民音乐出版社五年级第十册《凤阳花鼓》是根据安徽凤阳地区流传的民歌改编的。凤阳花鼓又叫双条鼓,是当地流传最广的一种表演形式,同时也是展现广大百姓生活的写照。
凤阳— 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故乡,是安徽省一个县,改革开放的第一村小岗村就在这里,同时也被誉为“花鼓之乡”,“帝王之乡”。
花鼓— 是我国一种民间歌舞,南宋时期就有记载,是由农民在田间插秧时击鼓演唱发展而来,表演形式是一男一女,男敲小镗锣,女打小花鼓,边歌边舞,有时增加乐器伴奏。各地花鼓的风格、曲调不同。
凤阳花鼓—凤阳花鼓是凤阳民间独有的传统艺术,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流行于明清时期,又叫双条鼓唱的都是民间小调,曲目有近百种。历史上凤阳地区灾荒不断,许多人家离开家园,以打花鼓唱曲为生,在过去凤阳花鼓又成了贫穷讨饭的象征。
六、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学会唱这首歌曲并能很好的表现歌曲,感受新旧花鼓不同情感表现,体会音乐表达的不同情绪。
2)教学难点:歌曲中衬词的演唱,打击乐器的节奏配合。
七、教学准备:锣,鼓,凤阳花鼓,多媒体 ,钢琴
八、教学方法:聆听 模唱 探究合作
九 教学流程:
(一) 创设情景,导入课程(二) 学习新知,探究合作
(三) 生机互动,创编旋律(四) 拓展延伸,文化展示
十、教学过程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整合点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听一段欢快的音乐,老师随音乐律动。2老师拿出凤阳花鼓,敲击鼓面。并简单介绍凤阳花鼓,又叫双条鼓。3教师范唱表演凤阳花鼓,边唱跳。感受情绪,引导学生通过表现说一说音乐的情绪,老师的表现。 参与律动,感受音乐的欢快;(设计意图:通过此环节让学生亲身体会音乐的欢快节奏和情绪。)聆听乐器声音,猜一猜这是什么乐器发出的声音。(设计意图:知识巩固,通过聆听复习以前学过乐器的音色。激发学生对本课学习的兴趣。)3、欣赏老师表演跟着节奏拍手,初步感受歌曲的情绪。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音乐的感受;评价老师的表演。(设计意图:此环节老师的表演唱是给学生最好最直观的感受,让他们了解歌曲的情绪,激发学生兴趣,让他们欣赏现场表演更直观。促进了老师和同学间的相互了解和沟通。 并让学生评价老师的表演) 运用白板遮盖功能和视频功能,吸引学生兴趣,创设情景。
新授 一、新知学习,探究合作
1、出示简谱,弹钢琴带学生唱歌曲的简谱。(出示歌曲简谱) 2同学们五年级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识谱能力自己来试着唱一唱。3教师弹奏,跟琴慢速演唱旋律。4同学们的识谱能力很不错,有没有细心的同学看一看我们的乐谱有哪些相同的乐句或者小节呢?5提出问题,你觉得今天的简谱中还有哪些地方你觉得不能掌握的。6教师指导切分,附点,“0”休止符的演唱。 1、看简谱,跟着老师的琴声分句学唱简谱。2学生自由演唱简谱。3学生完整演唱简谱。(设计意图:此环节是乐理知识识谱能力的巩固练习,有学过的节奏和音响也有新出现的节奏型。在学唱简谱的过程中既能练习识谱能力,也能练习音准和节奏。)4、学生上台用白板魔术笔划出相同的乐句,并唱一唱。(设计意图:教育的成功,在于让学生体验帮助成功、尝试成功、自主成功。因而,在此环节让学生达到尝试成功,自主成功,帮助成功。)5、学生自由说,并请会的同学教唱,范唱。学生互相学习(设计意图:学生互相合作学习演唱,同学发现问题,同学帮忙解决问题。让孩子体验当当小老师,让孩子们有成就感。)6学生用划拍子的方法唱准切分,两边长中间短。 白板展示歌曲简谱,聆听音频,学生注意力集中聚焦,传统教学人手一本书课堂注意力比较分散。多媒体软件辅助教学,用魔术笔的聚焦,遮盖功能找出难点,解决难点,学生自己动手兴趣高,注意力集中。让学生达到尝试成功,自主成功,帮助成功。借助白板工具栏画笔,图形形象的分割图形解决难点。
生机互动,创编旋律
1、通过刚才的学习同学们的音准节奏都掌握了,我们音乐小屋的框架已经搭好了,现在我们要一起来?出示歌谱,学生跟琴中速的唱一唱歌词。2请同学们说一说刚才演唱中你觉得这首歌曲哪里最特别?3大家都觉得副歌部分最有趣,老师也是这么认为的。在以前我们学习过的许多中国民歌中,你还记得有哪些歌曲中出现过这样没有具体意义却很特别的歌词吗?4同学们演唱的很精彩,那么衬词的演唱是民歌里最具特色的部分,请同学们一起来唱一唱。5完整演唱歌曲,教师伴奏。6为旋律二度创作7带着自己的设计完整演唱歌曲8为了让歌曲的演唱表现力更强你有什么好主意?为歌曲设计伴奏。9引导学生选择正确的乐器和节奏型。 1填歌词学生自学,填词演唱。(设计意图:学生自主探索歌曲,模唱歌曲,训练孩子自主学习能力,在这个过程中体验自学的快乐和成功的体验。)2学生自由回答衬词并演唱以前学过的民歌片段。(设计意图:此部分是一个知识巩固复习和延续链接的作用,让学生把学过的知识通过知识链串起来掌握民歌特点)。 4请同学们唱一唱衬词部分,并研究怎么唱更能凸显歌曲特色?5完整演唱歌曲6在合适的地方为歌曲加上重音记号和上滑音记号。7带着自己的设计完整演唱歌曲8自由讨论,选择伴奏乐器,设计伴奏。9分组表演汇报 白板出示学生演唱歌词,唤起记忆总结衬词特点。运用白板交互工具,增加学生学习兴趣。
四:拓展延伸,文化展示
1 出示图片,聆听范唱:铺垫感情引出过去凤阳花鼓的演唱内容,反应过去悲惨生活,根据清代的记载,早期花鼓“音节凄婉,令人神醉”。2出示图片:现在的凤阳师:今天的凤阳可是个好地方呀.人民生活富足,过上了幸福的生活.3舞蹈动作创编:让我们伴着欢快的节奏也来跳一跳这欢快的花鼓,(及时评价学生的表现)4出示花鼓,展示上面的凤画艺术,简单介绍。 欣赏图片,并感受旧凤阳的旋律(设计意图:通过欣赏对比感受凤阳今天的幸福生活,提高学生的情感体验)3跟老师学动作然后让学生自己大胆创编动作.4欣赏了解凤阳当地的一些民俗知识。(设计意图:教育学生从小热爱家乡,发现民族文化的美) 通过视频,音频,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音乐的旋律变化背后的历史。
小结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了解了什么?2师小结:这小小的花鼓见证了历史见证了我们的发展,这不紧是安徽的骄傲也是中国人的骄傲,希望同学们通过今天新旧时代的花鼓对比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将来建设美好安徽,美好中国。 1学生自由说
伴着欢快的旋律一起边唱边走出音乐教室。
课堂反馈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