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通学任务单(二)
学习目标 掌握写景抒情的技巧,写一篇写景抒情的散文。
写作技法点拨
散文是一种抒发作者真情实感、写作方式灵活的文学体裁。它可分为叙事散文、写景散文、哲理散文三种类型。抒情散文,或称写景散文,是指以描绘景物、抒发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感受、激情和意愿为主的散文。注重表现作者的思想感受,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这类散文有对具体事物的记叙和描绘,但通常没有贯穿全篇的情节,其突出的特点是强烈的抒情性。它或直抒胸臆,或触景生情,洋溢着浓烈的诗情画意,即使描写的是自然风物,也赋予了深刻的社会内容和思想感情。优秀的抒情散文感情真挚,语言生动,还常常运用象征和比拟的手法,把思想寓于形象之中,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那么,应如何写作写景抒情散文呢?
(一)学会写景
1.写出景物特征
景物的特征就是某处景物在形态、布局、格调、氛围等方面区别于他处景物的地方。包括景物的客观存在形式状态,景物的声音、色彩、光泽和气味等特征。世界上的景物千差万别,各有姿态,要区别景物的差别,要注意地域和时令的不同,只有抓住所写景物与众不同的独特之处,才能绘出它特殊的形象,写出它内在的韵味。
(1)细心观察,找出景物的亮点。观察是写作的基础,只有那些善于观察生活细节的人,才能写出生活的细节来。写景文章中,在确定观察对象以后,要对其进行长时间、全面、深入的观察,既要观察它的整体,又要观察它的局部,既要观察它的静态(颜色、姿态等),又要观察它的动态(生长过程、四季变化、刮风下雨等),还要善于从不同角度进行观察,力求形象、特点显著。比如我们看山,山有哪些特点,是高,还是险?是神奇,还是秀丽?
(2)认真比较,读懂景物的特点。对景物有一个初步感知与认识后,我们也许很难发现其特色,这个时候就需要借助于对景物的比较分析,找到其亮点,或以景物的地理特点比较:同样是山,华山险峻,泰山雄伟,黄山神奇,桂林清秀。或以季节特点比较:如早春,春寒料峭;中春,万紫千红;暮春,花谢叶密。只要我们认真比较它们的不同,就一定可以找到不同点。通过比较,把握其与众不同的地方,就能把握住景物的特征,然后在写景的时候,尽量突出景物的与众不同之处,让读者看到其特色。
(3)通过多种手法,展现景物的美点。
①使用多种描写手法
调动视觉、嗅觉、触觉和味觉等感官,从形状、色彩、质地等方面进行描摹。如:
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来的点缀。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扫街的在树影下一阵扫后,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看起来既觉得细腻,又觉得清闲,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落寞,古人所说的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的遥想,大约也就在这些深沉的地方。
这是郁达夫《故都的秋》一文中对槐树的落蕊的描述。作者从视觉、听觉、嗅觉等多角度展开描写,生动形象地再现了故都的秋清与静的特点。
另外,在描写景物时,不妨采用动静结合、虚实结合、对比、烘托等表现手法。
②综合使用多种修辞手法
修辞手法是写作时经常用到的手法,灵活运用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比、引用等,不仅可以让景物更加生动形象、真实感人,而且拓展了景物的广度和深度,使眼前的景物活动起来,使要表达的景物更具有艺术魅力。
2.注意写景的时空顺序
时间、空间是两个重要的写景要素,写景时要关注这两种要素的变化状况。
写景要注意时空顺序 要注意空间地点转换顺序 符合景物的自然规律或者常人观察的顺序,能表现景物的特点
要注意空间方位顺序
要注意时间顺序的变化
要注意景物的不同类型
要注意时空结合顺序
(二)学会抒情
写景抒情散文离不开抒情,写景是手段,抒情才是目的,绝没有单纯为写景而写景的文章。景物只有渗透了作者的真实情感,才能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中心,起到它应有的作用。那么,怎样才能把感情寄托在景物描写之中,使写景和抒情有机地结合呢?
1.写出景物给自己的印象或感受。《故都的秋》一文直接抒情的语句并不是很多,却处处饱含着作者的深情,如“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像喇叭似的牵牛花(朝荣)的蓝朵”;不仅写了视觉形象、听觉形象,还写了观景、赏景的动作、心态,如“细数着”“静对着”,这就透露出与众不同的悠闲与惬意,表达出与众不同的对故都之秋的热爱情怀。
2.表明自己对所写景物的看法、态度。如陆蠡的《囚绿记》:
绿色是多宝贵的啊!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快乐。我怀念着绿色把我的心等焦了。我欢喜看水白,我欢喜看草绿。我疲累于灰暗的都市的天空和黄漠的平原,我怀念着绿色,如同涸辙的鱼盼等着雨水!我急不暇择的心情即使一枝之绿也视同至宝。当我在这小房中安顿下来,我移徙小台子到圆窗下,让我面朝墙壁和小窗。门虽是常开着,可没人来打扰我,因为在这古城中我是孤独而陌生的。但我并不感到孤独。我忘记了困倦的旅程和已往的许多不快的记忆。我望着这小圆洞,绿叶和我对语。我了解自然无声的语言,正如它了解我的语言一样。
作者就是这样,在述说自己对绿色的渴望时、在对绿色的赞美中,表达了对绿的喜爱和深情。
3.应有丰富的联想,采用多种写作手法。如拟人、比喻等,使描绘的景物形象化,带有人的特点、人的感情,这样就能做到文章情中有景,景中有情,情与景有机地融为一体。如《赏荷》:
亭亭玉立的荷花站在水面上,就像是美丽的小姑娘……有的池塘则是满池荷花,人走在像荷叶状的木墩上,一直走到池中央,那儿正是荷花的聚点,人就像浮在花海上。几只红蜻蜓在空中翩翩起舞,与荷花众星捧月般地围着你。……旁边的荷叶,就像一个聚宝盆,一粒粒珍珠在上面滚动。雨,好似一块轻纱从空中泻下,让人在朦胧中欣赏着荷塘的另一番景象。
文章抓住“荷花”这个特定的对象,多处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形象地表现了荷花的美丽可爱,对荷花的喜爱之情不言而喻,这样也使文章华丽多姿,文采飞扬。作者在这里妙笔生花,把大自然描绘得真致美丽,做到了情景交融。
写作文题点拨
写作文题
同是写景抒情,本单元的几篇文章运用的艺术手法各具特色。借鉴这些文章的写法,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散文。以下题目供参考,也可以自拟题目。
1.对我们的校园(村庄或小区等),你也许已经非常熟悉了,但很可能其中还有你未曾留意的一小块天地;同一处景物,你也未必观察到它在不同时间的变化。以“我仿佛第一次走过____________”为题,写一篇散文。
2.四季更替是大自然的节律,每个季节都有它独有的特点。“立春”“立秋”“夏至”“冬至”,这些字眼都能引发很多遐想和回忆。选择一个节气,观察此时的景物和人们的活动,写一篇散文。
审题提示
1.这是一道半命题作文。写作此文,首先要把题目补充完整,即“我仿佛第一次走过村庄的羊肠小道”“我仿佛第一次走过小区花园”“我仿佛第一次走过校园读书角”等,总之,选择自己相对熟悉的小天地或景物进行写作。注意题目关键词语“仿佛第一次”的限制。“仿佛第一次”并不是真的“第一次”,而是有很多次,但为什么会有“仿佛第一次”的感觉呢?是因为这一次发现了其中的景物之美,那片风景触动了“我”的情怀,这才是写作的重点。
根据题目要求,写作顺序最好选择时间顺序。
2.(1)内容上要兼顾季节里的风景和人的活动,以前者为主。描写景物时一定要突出这个季节景物的特点。
(2)写作顺序宜由实及虚。实写季节里的风景和人的活动,虚写由此引发的遐想和回忆。
范文借鉴
佳作赏读 亮点评析
我仿佛第一次走过那个小角落 那个小角落,拂动着我的记忆。① 那年冬天,大地守着一隅冻土冬眠,白昼和黑夜,同样的寂寥,没有声响,没有色彩,没有生命的气息,似乎天地间亮丽的光全都熄灭了,就连天空的颜色,也浓郁得像要掉下泪来。② 我漫不经心地在小院里穿行,远远地就看见一株落尽了叶子的小树,伛偻在那个小角落。这株小树,我经常看到它,但从来没有想过它会有什么惊人之处。这次不知什么原因,我的双腿竟不由自主地向着那个小角落慢慢地走去,走近时分明瞧见了它苍黑的裸枝上有着丑陋的疤痕。但令我惊讶的是,一朵小花竟骤然开放在这粗陋的枝头。③ 它独自立在这儿,却毫不羞怯地绽放着那娇小的花瓣,倾吐生命中全部的芳香与色彩,露出新鲜的浅笑。这静默的世界顿时洋溢着生气。它迫不及待地睁开纯真的眼睛,看到了湖面般寂静的小院,看到了那伤痕累累的枝干,看到了满地的枯枝败叶。于是,它不愿再去观看院子里的一切,将眼光投向最高处的天空,但看到的还是灰色。 它不甘心就这样绽放一次,毫不遮掩地染红自己,红得那么深,那么浓艳,那么沉醉,肆无忌惮地红,义无反顾地红,在天边灰暗的背景下独自灿烂。 面对如此热烈明亮的色彩,我情不自禁地摘下一片花瓣放进嘴里,它似乎在一瞬间融化了,那汁液渐渐地、渐渐地渗透,像巧克力一般,丝滑绵软,还有一股淡淡的甘甜,沁人心脾。 一阵寒风袭来,我美的享受一下子全消失了。小花却像是控制不住生命的喜悦,笑出了声来,声音是那么甜柔娇俏,回旋在整个小院,大概连飞扬而起的尘埃也听到了这无处不在的声音吧?④ 陶醉于这天籁般的笑声,我想起了辛弃疾的“惜春长怕花开早”。这朵小花在春天姗姗来迟之际就早早地开放了,它不惧怕寒风吗?它不后悔也许不能看到春的影子吗?它不会孤独吗?它灼灼的颜色解开了我的疑惑,亦将我照亮。不顾一切,它就在这丑陋的枝头上,独自营造着属于自己的春天,充实它绚烂的年华,享受它美丽的一生。⑤ 悄悄地,我走了。蓦然回首,那花依然开得灿烂,那朵花影连同那个不起眼的小角落一起扎进了我的记忆。那年的冬天,因那个小角落的这朵小花而变得温馨起来。⑥ ①开篇“那个小角落”,点题,突出“那个小角落”对“我”的特殊意义,设置悬念。 ②写景。灰暗、死寂、沉闷的环境,为下文小角落里小花的“登场”张本。 ③叙事、写景。交代小花的生存环境。为下文揭示小花的精神做必要的铺垫。 ④集中描摹小花的形象,展现小花的精神世界。作者以拟人手法,将小花拟人化,生动地展现了小花的情态,它的芳香与色彩,它的绵软与甘甜,它的开朗与乐观,它的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总之,它鲜活的生命力,似乎在向这个世界宣告,它就是这个世界当之无愧的引领者! ⑤以辛弃疾的词句,引出一组疑问句,深刻地揭示小花“不惧怕”“不后悔”“不会孤独”的精神品质;并以简洁的议论抒发作者对小花的赞美之情,从而彰显了文章主旨。 ⑥呼应开头,使全文结构紧凑,浑然一体。
总评 本文写景手法值得称道。首先是拟人手法的运用,写小花的情态、芳香、色彩和声音,多角度多层次地描摹小花的形象,给人以鲜活生动的美感。其次是对比衬托的运用,小花与周边环境的对比,表现了小花生存环境的恶劣,凸显了小花精神的可贵。穿行在作者所营造的这样一种不畏寒风而傲然绽放的小花的美好境界中,读者在不知不觉中就受到了小花精神的浸染。
1.日月星辰是天空中的自然现象,它们五光十色,千变万化。请写一段关于云彩的文字,要求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150字左右。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写一段150字左右的景物描写,表达自己兴奋或悲伤的心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单元通学任务单(二)
学习目标 掌握写景抒情的技巧,写一篇写景抒情的散文。
写作技法点拨
散文是一种抒发作者真情实感、写作方式灵活的文学体裁。它可分为叙事散文、写景散文、哲理散文三种类型。抒情散文,或称写景散文,是指以描绘景物、抒发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感受、激情和意愿为主的散文。注重表现作者的思想感受,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这类散文有对具体事物的记叙和描绘,但通常没有贯穿全篇的情节,其突出的特点是强烈的抒情性。它或直抒胸臆,或触景生情,洋溢着浓烈的诗情画意,即使描写的是自然风物,也赋予了深刻的社会内容和思想感情。优秀的抒情散文感情真挚,语言生动,还常常运用象征和比拟的手法,把思想寓于形象之中,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那么,应如何写作写景抒情散文呢?
(一)学会写景
1.写出景物特征
景物的特征就是某处景物在形态、布局、格调、氛围等方面区别于他处景物的地方。包括景物的客观存在形式状态,景物的声音、色彩、光泽和气味等特征。世界上的景物千差万别,各有姿态,要区别景物的差别,要注意地域和时令的不同,只有抓住所写景物与众不同的独特之处,才能绘出它特殊的形象,写出它内在的韵味。
(1)细心观察,找出景物的亮点。观察是写作的基础,只有那些善于观察生活细节的人,才能写出生活的细节来。写景文章中,在确定观察对象以后,要对其进行长时间、全面、深入的观察,既要观察它的整体,又要观察它的局部,既要观察它的静态(颜色、姿态等),又要观察它的动态(生长过程、四季变化、刮风下雨等),还要善于从不同角度进行观察,力求形象、特点显著。比如我们看山,山有哪些特点,是高,还是险?是神奇,还是秀丽?
(2)认真比较,读懂景物的特点。对景物有一个初步感知与认识后,我们也许很难发现其特色,这个时候就需要借助于对景物的比较分析,找到其亮点,或以景物的地理特点比较:同样是山,华山险峻,泰山雄伟,黄山神奇,桂林清秀。或以季节特点比较:如早春,春寒料峭;中春,万紫千红;暮春,花谢叶密。只要我们认真比较它们的不同,就一定可以找到不同点。通过比较,把握其与众不同的地方,就能把握住景物的特征,然后在写景的时候,尽量突出景物的与众不同之处,让读者看到其特色。
(3)通过多种手法,展现景物的美点。
①使用多种描写手法
调动视觉、嗅觉、触觉和味觉等感官,从形状、色彩、质地等方面进行描摹。如:
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来的点缀。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扫街的在树影下一阵扫后,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看起来既觉得细腻,又觉得清闲,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落寞,古人所说的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的遥想,大约也就在这些深沉的地方。
这是郁达夫《故都的秋》一文中对槐树的落蕊的描述。作者从视觉、听觉、嗅觉等多角度展开描写,生动形象地再现了故都的秋清与静的特点。
另外,在描写景物时,不妨采用动静结合、虚实结合、对比、烘托等表现手法。
②综合使用多种修辞手法
修辞手法是写作时经常用到的手法,灵活运用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比、引用等,不仅可以让景物更加生动形象、真实感人,而且拓展了景物的广度和深度,使眼前的景物活动起来,使要表达的景物更具有艺术魅力。
2.注意写景的时空顺序
时间、空间是两个重要的写景要素,写景时要关注这两种要素的变化状况。
写景要注意时空顺序 要注意空间地点转换顺序 符合景物的自然规律或者常人观察的顺序,能表现景物的特点
要注意空间方位顺序
要注意时间顺序的变化
要注意景物的不同类型
要注意时空结合顺序
(二)学会抒情
写景抒情散文离不开抒情,写景是手段,抒情才是目的,绝没有单纯为写景而写景的文章。景物只有渗透了作者的真实情感,才能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中心,起到它应有的作用。那么,怎样才能把感情寄托在景物描写之中,使写景和抒情有机地结合呢?
1.写出景物给自己的印象或感受。《故都的秋》一文直接抒情的语句并不是很多,却处处饱含着作者的深情,如“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像喇叭似的牵牛花(朝荣)的蓝朵”;不仅写了视觉形象、听觉形象,还写了观景、赏景的动作、心态,如“细数着”“静对着”,这就透露出与众不同的悠闲与惬意,表达出与众不同的对故都之秋的热爱情怀。
2.表明自己对所写景物的看法、态度。如陆蠡的《囚绿记》:
绿色是多宝贵的啊!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快乐。我怀念着绿色把我的心等焦了。我欢喜看水白,我欢喜看草绿。我疲累于灰暗的都市的天空和黄漠的平原,我怀念着绿色,如同涸辙的鱼盼等着雨水!我急不暇择的心情即使一枝之绿也视同至宝。当我在这小房中安顿下来,我移徙小台子到圆窗下,让我面朝墙壁和小窗。门虽是常开着,可没人来打扰我,因为在这古城中我是孤独而陌生的。但我并不感到孤独。我忘记了困倦的旅程和已往的许多不快的记忆。我望着这小圆洞,绿叶和我对语。我了解自然无声的语言,正如它了解我的语言一样。
作者就是这样,在述说自己对绿色的渴望时、在对绿色的赞美中,表达了对绿的喜爱和深情。
3.应有丰富的联想,采用多种写作手法。如拟人、比喻等,使描绘的景物形象化,带有人的特点、人的感情,这样就能做到文章情中有景,景中有情,情与景有机地融为一体。如《赏荷》:
亭亭玉立的荷花站在水面上,就像是美丽的小姑娘……有的池塘则是满池荷花,人走在像荷叶状的木墩上,一直走到池中央,那儿正是荷花的聚点,人就像浮在花海上。几只红蜻蜓在空中翩翩起舞,与荷花众星捧月般地围着你。……旁边的荷叶,就像一个聚宝盆,一粒粒珍珠在上面滚动。雨,好似一块轻纱从空中泻下,让人在朦胧中欣赏着荷塘的另一番景象。
文章抓住“荷花”这个特定的对象,多处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形象地表现了荷花的美丽可爱,对荷花的喜爱之情不言而喻,这样也使文章华丽多姿,文采飞扬。作者在这里妙笔生花,把大自然描绘得真致美丽,做到了情景交融。
写作文题点拨
写作文题
同是写景抒情,本单元的几篇文章运用的艺术手法各具特色。借鉴这些文章的写法,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散文。以下题目供参考,也可以自拟题目。
1.对我们的校园(村庄或小区等),你也许已经非常熟悉了,但很可能其中还有你未曾留意的一小块天地;同一处景物,你也未必观察到它在不同时间的变化。以“我仿佛第一次走过____________”为题,写一篇散文。
2.四季更替是大自然的节律,每个季节都有它独有的特点。“立春”“立秋”“夏至”“冬至”,这些字眼都能引发很多遐想和回忆。选择一个节气,观察此时的景物和人们的活动,写一篇散文。
审题提示
1.这是一道半命题作文。写作此文,首先要把题目补充完整,即“我仿佛第一次走过村庄的羊肠小道”“我仿佛第一次走过小区花园”“我仿佛第一次走过校园读书角”等,总之,选择自己相对熟悉的小天地或景物进行写作。注意题目关键词语“仿佛第一次”的限制。“仿佛第一次”并不是真的“第一次”,而是有很多次,但为什么会有“仿佛第一次”的感觉呢?是因为这一次发现了其中的景物之美,那片风景触动了“我”的情怀,这才是写作的重点。
根据题目要求,写作顺序最好选择时间顺序。
2.(1)内容上要兼顾季节里的风景和人的活动,以前者为主。描写景物时一定要突出这个季节景物的特点。
(2)写作顺序宜由实及虚。实写季节里的风景和人的活动,虚写由此引发的遐想和回忆。
范文借鉴
佳作赏读 亮点评析
我仿佛第一次走过那个小角落 那个小角落,拂动着我的记忆。① 那年冬天,大地守着一隅冻土冬眠,白昼和黑夜,同样的寂寥,没有声响,没有色彩,没有生命的气息,似乎天地间亮丽的光全都熄灭了,就连天空的颜色,也浓郁得像要掉下泪来。② 我漫不经心地在小院里穿行,远远地就看见一株落尽了叶子的小树,伛偻在那个小角落。这株小树,我经常看到它,但从来没有想过它会有什么惊人之处。这次不知什么原因,我的双腿竟不由自主地向着那个小角落慢慢地走去,走近时分明瞧见了它苍黑的裸枝上有着丑陋的疤痕。但令我惊讶的是,一朵小花竟骤然开放在这粗陋的枝头。③ 它独自立在这儿,却毫不羞怯地绽放着那娇小的花瓣,倾吐生命中全部的芳香与色彩,露出新鲜的浅笑。这静默的世界顿时洋溢着生气。它迫不及待地睁开纯真的眼睛,看到了湖面般寂静的小院,看到了那伤痕累累的枝干,看到了满地的枯枝败叶。于是,它不愿再去观看院子里的一切,将眼光投向最高处的天空,但看到的还是灰色。 它不甘心就这样绽放一次,毫不遮掩地染红自己,红得那么深,那么浓艳,那么沉醉,肆无忌惮地红,义无反顾地红,在天边灰暗的背景下独自灿烂。 面对如此热烈明亮的色彩,我情不自禁地摘下一片花瓣放进嘴里,它似乎在一瞬间融化了,那汁液渐渐地、渐渐地渗透,像巧克力一般,丝滑绵软,还有一股淡淡的甘甜,沁人心脾。 一阵寒风袭来,我美的享受一下子全消失了。小花却像是控制不住生命的喜悦,笑出了声来,声音是那么甜柔娇俏,回旋在整个小院,大概连飞扬而起的尘埃也听到了这无处不在的声音吧?④ 陶醉于这天籁般的笑声,我想起了辛弃疾的“惜春长怕花开早”。这朵小花在春天姗姗来迟之际就早早地开放了,它不惧怕寒风吗?它不后悔也许不能看到春的影子吗?它不会孤独吗?它灼灼的颜色解开了我的疑惑,亦将我照亮。不顾一切,它就在这丑陋的枝头上,独自营造着属于自己的春天,充实它绚烂的年华,享受它美丽的一生。⑤ 悄悄地,我走了。蓦然回首,那花依然开得灿烂,那朵花影连同那个不起眼的小角落一起扎进了我的记忆。那年的冬天,因那个小角落的这朵小花而变得温馨起来。⑥ ①开篇“那个小角落”,点题,突出“那个小角落”对“我”的特殊意义,设置悬念。 ②写景。灰暗、死寂、沉闷的环境,为下文小角落里小花的“登场”张本。 ③叙事、写景。交代小花的生存环境。为下文揭示小花的精神做必要的铺垫。 ④集中描摹小花的形象,展现小花的精神世界。作者以拟人手法,将小花拟人化,生动地展现了小花的情态,它的芳香与色彩,它的绵软与甘甜,它的开朗与乐观,它的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总之,它鲜活的生命力,似乎在向这个世界宣告,它就是这个世界当之无愧的引领者! ⑤以辛弃疾的词句,引出一组疑问句,深刻地揭示小花“不惧怕”“不后悔”“不会孤独”的精神品质;并以简洁的议论抒发作者对小花的赞美之情,从而彰显了文章主旨。 ⑥呼应开头,使全文结构紧凑,浑然一体。
总评 本文写景手法值得称道。首先是拟人手法的运用,写小花的情态、芳香、色彩和声音,多角度多层次地描摹小花的形象,给人以鲜活生动的美感。其次是对比衬托的运用,小花与周边环境的对比,表现了小花生存环境的恶劣,凸显了小花精神的可贵。穿行在作者所营造的这样一种不畏寒风而傲然绽放的小花的美好境界中,读者在不知不觉中就受到了小花精神的浸染。
1.日月星辰是天空中的自然现象,它们五光十色,千变万化。请写一段关于云彩的文字,要求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150字左右。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昆明的云是很有特色的。有时候,连绵不断的镶着金边或银边的云层在翻动;有时候,长空万里,只浮现一朵一尘不染的白莲;有时候,像一座巨大建筑物的圆顶,上面全是精雕细刻,飞禽走兽,应有尽有。有时云轻如棉,有时又重如水晶巨石。由于云状变幻的奇特,色彩的丰富,五百里滇池的湖光山色,也随着变幻无穷。
2.请写一段150字左右的景物描写,表达自己兴奋或悲伤的心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早晨,我们几个伙伴,拿着自己做的风筝,迈着轻快的脚步,赶往江边。一路上,春天的风景美不胜收,有花,有草,有树;有鸟,有蜂,有蝶……瞧!那边粉里透红的是桃花,金光灿灿的是油菜花,还有那十里飘香的茉莉花……看,这边刚刚从土里钻出来的小草,嫩嫩的,绿绿的,亮亮的。这小草不正好象征了人的生命吗?远望,大片的树林,郁郁葱葱,好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