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搭石 课件(共2课时,共10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5搭石 课件(共2课时,共101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6.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7-09 10:38: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01张PPT)
搭石
第二单元
案例一
进入五年级之后,陈丽感觉课文越来越长,老师推荐的课外阅读书目也越来越厚,需要获取的信息越来越多。她很苦恼:怎样才能又快又好地进行阅读呢?
案例二
李明的表哥今年参加了工作,但对现状不太满意,想边工作边准备法学研究生考试,但他不想辞掉工作一心准备考试,因为担心既没考上法学研究生,又丢了工作。但面对大量需要看的法学的书,他十分头疼:怎样才能快速阅读完这些书,还能理解并记住呢?
案例三
陈先生最近在阅读一套解释《庄子》的书,该套书厚厚的,共三本,该书的作者查阅了大量资料,试图更加准确、清晰地解释《庄子》,所以,《庄子》的每一章后面都有很长的注释,然后才是作者的今译。陈先生阅读时,习惯一字不落地读,因此,面对这样大的阅读量,陈先生感到十分头疼,因为他不想仅仅阅读该书中的今译,理解《庄子》的意思,还想跟该书一起广泛涉猎关于《庄子》的注释。
本单元语文要素
——学习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
学习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
结合具体事例写出人物的特点。
第二单元
阅读要有一定的速度。
《搭石》
2课时
《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
2课时
《将相和》
2课时
《冀中的
地道战》
2课时
第1课时
搭 石
明确本课阅读策略
和阅读要求
01
思考:这一课要学习的阅读方法是什么?有哪些要求?
学习提示卡
本课要学习的阅读方法:
阅读要求:
学习提示卡
本课要学习的阅读方法:集中注意力,不回读。
阅读要求:
(1)阅读完记下所用时间。注意,这个时间是指自己把握本篇课文的内容,
读懂课文的时间,而非自己目光扫过文字的时间。确定自己理解课文内
容后,再记下所用的时间。
(2)阅读时要集中注意力,不分心。遇到不懂的字、词、句等,不要停留太
久,不要回读。
(3)完成阅读,记录完阅读时间后,要先合上课本,再完成检测题。完成检
测题时不能回读课文,完成到什么程度算什么程度。
(4)完成检测题后,不要说话,请举手示意老师,不要影响其他同学阅读。
运用阅读策略,
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02
根据“学习提示卡”的要求,运用集中注意力、不回读的方法,默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然后完成检测题。
提示:阅读完课文之前不能看检测题内容。
学习提示卡
本课要学习的阅读方法:集中注意力,不回读。
阅读要求:
(1)阅读完记下所用时间。注意,这个时间是指自己把握本篇课文的内容,
读懂课文的时间,而非自己目光扫过文字的时间。确定自己理解课文内
容后,再记下所用的时间。
(2)阅读时要集中注意力,不分心。遇到不懂的字、词、句等,不要停留太
久,不要回读。
(3)完成阅读,记录完阅读时间后,要先合上课本,再完成检测题。完成检
测题时不能回读课文,完成到什么程度算什么程度。
(4)完成检测题后,不要说话,请举手示意老师,不要影响其他同学阅读。
对照答案,自查阅读效果。
检测题
★一星难度
1.“搭石是家乡小溪上的一排石头。”你认为在这句话的基础上添加哪
些信息,才能更全面地描述什么是搭石?( AB )(多选)
A.天然石块,平整方正。 B.石块之间有二尺左右的间隔。
C.流水常年不断。 D.脱鞋挽裤。
2.摆搭石的季节一般是( C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3.为什么要“紧走搭石”?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答案示例:搭石是天然石块,踩上去难免会活动,走得快才容易保持平衡。
检测题
★ ★二星难度
4.根据课文内容,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如果别的地方都有搭石,唯独这个地方没有,人们会谴责这里的
人懒惰。( √ )
(2)年轻人遇到老人来走搭石,总会背着老人过去,人们觉得这是理
所当然的事。( √ )
(3)两个人可以面对面地走搭石。( × )
(4)两个人在小溪两岸相遇,只要走搭石前打了招呼,走完搭石通常
会直接离开。( × )
交流阅读体会,
进一步学习阅读策略
03
一、小组汇报,发现问题
阅读时间:______________
检测题答对率:__________
是否回读:______________
在哪里回读:____________
注意力是否集中:________
其他问题:______________
我属于以下类型中的( )
A.阅读速度快,但课文理解得不够准确。
B.阅读速度较慢,但课文理解得很准确。
C.阅读速度较快,课文理解得也准确。
D.阅读速度慢,课文理解得也不够准确。
快速阅读效果汇报卡
真实汇报自己的阅读效果!
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注意力不集中”
的常见原因
证据越来越多,是的,没有完全确认,可以争论,但有明确证据表明,信息技术、社交媒体,以及能随时即刻上网和使用智能手机正在伤害孩子的专注力。
——泰勒博士《养育技术一代》
环境嘈杂
休息不好
心不在焉
智能手机、社交媒体等的影响
“注意力不集中”
的常见原因
“集中注意力”的方法
环境嘈杂
休息不好
心不在焉
智能手机、社交媒体等的影响
“注意力不集中”
的常见原因
环境嘈杂
休息不好
心不在焉
智能手机、社交媒体等的影响
尽量选择安静的阅读环境
健康作息
全神贯注,心无旁骛
控制自己使用智能手机、社交媒体等的时间
“集中注意力”的方法
“注意力不集中”
的常见原因
“回读”的常见原因
“不回读”的方法
注意力不集中
有不认识、不理解的字
有不理解的词句
“回读”的常见原因
集中注意力
运用构字规律、各种识字方法猜读
先跳过,继续往下读,边读边理解
“回读”的常见原因
“不回读”的方法
注意力不集中
有不认识、不理解的字
有不理解的词句
小结
在阅读中要尽可能地减少回读的次数。
“提高阅读速度”不能一味地求快,而要与“阅读理解”同步。没有同步的理解,再快的阅读速度也没有意义。
快速阅读的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集中注意力”
“不回读”的方法需要在阅读中有意识地不断练习。
运用阅读策略,
梳理课文主要内容
04
一、默读课文,划分层次
1.快速默读课文,集中注意力,不回读,记录阅读时间。
2.给课文划分层次,并用一句完整、通顺的话概括各部分
的大意。
第1自然段
第2自然段
第3自然段
第4自然段
第5自然段
从家乡的生活环境谈起,介绍什么是搭石。
具体写搭石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
点明主旨,揭示搭石承载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2.给课文划分层次,并用一句完整、通顺的话概括各部分
的大意。
二、根据每部分的大意,补
充细节,简要复述课文
1.将前面概括出的段落大意连起来,连的时候注意加上一
些连接词,如“先”“接着”“最后”等,并适当调整语言表述,保证语句完整、通顺。
答案示例:课文先从家乡的生活环境谈起,介绍什么是搭石;接着具体写搭石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最后点明主旨,揭示搭石承载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1.将前面概括出的段落大意连起来,连的时候注意加上一
些连接词,如“先”“接着”“最后”等,并适当调整语言表述,保证语句完整、通顺。
2.快读默读课文,集中注意力,不回读,限时2分钟,读
完后在连接好的段意基础上,补充细节,简要复述课文。
秋凉以后,乡亲们会早早地精心挑选平整方正的石头摆好搭石;急着赶路的上了点儿年岁的人,如果发现搭石不稳,一定会及时调整,直至满意了才肯离去;一行人走搭石,动作协调有序,声音嗒嗒,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充满了诗情画意;如果两个人同时过溪,招手礼让,闲话家常;若是哪个年轻人遇上老人过搭石,必定蹲身下伏,背负老人过溪……搭石,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之间美好的情感。
简要复述课文示例
第2课时
交流印象
最深的画面
01
一、运用阅读策略,用较快的速度默
读课文
要求:运用集中注意力、不回读的方法,用较快的速度
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象画面。
二、根据回忆,交流印象最深的画面
1.默读完课文,你印象最深的画面是哪一个?用完整、通顺的句子简要回答。
2.把刚才印象深刻的画面按照写作顺序梳理一下,并分
别为每幅画面取名。
3.同一幅画面可以取不同的名字,哪个最好呢?
小结
有的取名点出了画面的内容,如“话搭石”;有的取名让我们感受到了乡亲们调整搭石时认真的态度,如“精心调整搭石”;有的取名让我们感受到了搭石上流淌的美好情感,如“充满温情的搭石”。只要所取的名字能呈现对课文的感悟和理解即可。
品味语言,
体会情感
02
一、抓住主旨句,体会情感
课文的主旨句是哪一句?
课文的主旨句是哪一句?
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带着下列问题快速默读课文:
作者为什么说“搭石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你是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的?
集中注意力,不回读 边读边圈画关键词句
二、结合重点词句谈体会
①乡亲们选择用“平整方正的石头”摆搭石体现了什么?乡亲们为何要按照“二尺左右的间隔”摆搭石?
第1自然段
·体现了乡亲们挑选石材的用心。
·二尺左右大约70厘米,是人走路时两脚之间最舒适的距离。
无论是选用“平整方正的石头”,还是按照“二尺左右的间隔”摆搭石,都体现了乡亲们摆搭石的认真、用心,都是为了让人们走起来更平稳、更安全。
第1自然段
①乡亲们选择用“平整方正的石头”摆搭石体现了什么?乡亲们为何要按照“二尺左右的间隔”摆搭石?
②联系前文,说说乡亲们为什么这样用心地摆搭石。
第1自然段
从“出工、收工、赶集、访友”“来来去去”等词语可知乡亲们过溪十分频繁,没有搭石,人们过溪必须“脱鞋挽裤”,天气凉了十分不方便,摆好搭石后,会极大地方便人们的生活;摆搭石的用心体现了乡亲们的善良、淳朴,无时无刻不在为他人着想。
第1自然段
②联系前文,说说乡亲们为什么这样用心地摆搭石。
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秋凉以后,人们早早地将搭石摆放好。如果别处都有搭石,唯独这一处没有,人们会谴责这里的人懒惰。上了点儿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2
①通过“如果、唯独、人们会”等词,你能看出什么?
第2自然段
通过“如果、唯独、人们会”等词,我能看出在作者的家乡,早早地摆好搭石已经成了约定俗成的事情,成了乡亲们生活的常态,从中可以看出作者的家乡民风淳朴。
①通过“如果、唯独、人们会”等词,你能看出什么?
第2自然段
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秋凉以后,人们早早地将搭石摆放好。如果别处都有搭石,唯独这一处没有,人们会谴责这里的人懒惰。上了点儿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2
第2自然段
②通过“无论、只要、一定、直到满意了”等词和描写
上了点儿年岁的人动作的语句,你能体会到什么?
通过“无论、只要、一定、直到满意了”等词和描写上了点儿年岁的人动作的语句,我能体会到在作者的家乡,爱护搭石已经成了自觉自发的行为,进而体会到乡亲们淳朴善良、无私奉献的品质。
第2自然段
②通过“无论、只要、一定、直到满意了”等词和描写
上了点儿年岁的人动作的语句,你能体会到什么?
第2自然段
③上了点儿年岁的人踩到不稳的搭石时会怎样想、怎样做?请你根据课文内容,适当发挥想象,说一段语意连贯的话。(提示:可想象人物的心理、神态、动作等)
答案示例:一个上了点儿年岁的人一不小心踩到了一块不稳的搭石,他想:必须把这块搭石换掉,不然有人因此掉进水里可就糟了。他面带忧虑,赶紧跑到溪边,把随身带的东西扔下,寻找替换的石头。经过精心挑选,他终于挑到了一块平整方正的石头。他赶紧把不稳的搭石换了下来,然后在新换的搭石上踏了几个来回,直到确定石头平稳之后,才面露微笑,拿起东西离开。
第2自然段
家乡有一句“紧走搭石慢过桥”的俗语。搭石,原本就是天然石块,踩上去难免会活动,走得快才容易保持平衡。人们走搭石不能抢路,也不能突然止步。如果前面的人突然停住,后边的人没处落脚,就会掉进水里。每当
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
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
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嗒嗒的声
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
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3
①集中注意力,不回读,快速默读第3自然段。
第3自然段
第3自然段
②根据语境,理解“人影绰绰”的意思。
搭石摆在清波荡漾的溪水中,搭石上乡亲们快速移动的身影和溪水中模糊的人影交织在一起,人影多,姿态美。
第3自然段
②根据语境,理解“人影绰绰”的意思。
第3自然段
③结合课文相关内容,想象一行人走搭石的动作、声音、环境等,说一说你感受到的音乐美和画面美。
一行人走搭石的场面十分热闹,虽然大家都急着上工、下工,但是没有一个人抢路,也没有一个人觉得累了突然止步,乡亲们像老朋友,动作“协调有序”,就连抬脚、下脚的时间都跟约好了一般。大家的脚有节奏地踩在搭石上,发出“嗒嗒”的声音,像是轻快优美的伴奏;溪水清波漾漾,快速移动的人影和溪水中快速移动的倒影交织在一起,像是一幅模糊、优美的动态画卷。
第3自然段
③结合课文相关内容,想象一行人走搭石的动作、声音、环境等,说一说你感受到的音乐美和画面美。
所有人都掌握了要领并遵守规矩,一行人走搭石的画面才会那么和谐、优美,从中可以体会到乡亲们____________
___________的美好情谊。
第3自然段
走搭石的规矩
和要领
乡亲们走搭石
是怎样的?
④回忆第3自然段的内容,然后完成下面的图解。
搭石承载着
的情感
第3自然段
生活默契
相亲相爱,
④回忆第3自然段的内容,然后完成下面的图解。
所有人都掌握了要领并遵守规矩,一行人走搭石的画面才会那么和谐、优美,从中可以体会到乡亲们____________
___________的美好情谊。
走搭石的规矩
和要领
紧走搭石
不能抢路
不能突然止步
动作协调有序
配合十分默契
充满音乐美、画面美
乡亲们走搭石
是怎样的?
搭石承载着
的情感
4
经常到山里的人,大概都见过这样的情景: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在第一块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走;等对方过了河,两人再说上几句家常话,才相背而行。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俯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第4自然段
①运用“集中注意力、不回读”的方法,默读第4自然段,想想这段话讲了哪两件事,表达了怎样的情感,然后完成表格。
第4自然段
事情 情感
事情 情感
溪边礼让走搭石 互助友爱、尊老爱老
年轻人背老人走搭石 第4自然段
4
经常到山里的人,大概都见过这样的情景: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在第一块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走;等对方过了河,两人再说上几句家常话,才相背而行。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俯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②“如果”“总”“理所当然”等词说明了什么?
这些词语说明在作者的家乡,互助友爱、敬老爱老已经成为一种风气。
②“如果”“总”“理所当然”等词说明了什么?
识记生字,
理解词语
03
一、自主识记生字词
xié
jiàn
qiǎn
duò
héng
chuò
xùn







会认字
lǎn
fǎng
xié
wǎn

duò
wěn
héng
xié
xùn


访







会写字
汛期 山洪 暴发 间隔 唯独 懒惰 平稳 保持 平衡 协调 美感 示意 家常 假如 理所当然 联结
词语
二、同桌互相听读字音,
听写字词
三、教师讲解重点字词,
点拨方法
易读错的字
jiàn
jiàn ①隔开;不连接:~隔|~断|~接|~歇|黑白相~。②隔阂;嫌隙:~隙|亲密无~。③从中挑拨使不团结:离~|反~计。④拔去或锄去(多余的苗):~苗。⑤空隙:乘~。
jiān ①当中:相互~|同学之~。②一定的时间、地点或范围:夜~|田~|午~|人~。③一间屋子;房间:单~|套~|衣帽~。④量词。用于房间:两~卧室。
多音字巧记——串联法
·他们之间(jiān)亲密无间(jiàn)。
·田间(jiān)的庄稼需要间(jiàn)苗了。
·李老师房间(jiān)里铺的桌布花纹黑白相间(jiàn)。

易读错的字
chuò
认读注意
不要误读为“zhuó”。

易写错的字
书写注意
写的时候注意左窄右宽,右边是“免”,不是“兔”。
wǎn


易写错的字
书写注意
“鬲”下面半包围结构内的“ ”是一横。

笔顺易错的字
笔顺
“访”字右边“方”的笔顺为“点,横,横折钩,撇”。
fǎng
访
结合偏旁识字
识字技巧
“汛”的形旁是“氵”,表示与水有关,意思是河流定期的涨水,如“汛期”。
xùn

识字技巧
联系上下文可知“谴责”的意思是“责备;严厉申斥”,可推知“谴”有责备、申斥的意思。
结合词语识字
qiǎn

识字技巧
“懒惰”的意思是“不爱劳动;不勤快”,可推知“惰”有这层意思,跟“勤”相对。
结合词语识字
duò

汛期
每年汛期,山洪暴发,溪水猛涨。
秋凉以后,人们早早地将搭石摆放好。如果别处都有搭石,唯独这一处没有,人们会谴责这里的人懒惰。
谴责
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汛期
每年汛期,山洪暴发,溪水猛涨。
秋凉以后,人们早早地将搭石摆放好。如果别处都有搭石,唯独这一处没有,人们会谴责这里的人懒惰。
谴责
词义:江河水位因降水集中、冰雪融化等季节性上涨的时期。
词义:责备;严正申斥。
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俯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理所当然
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理所当然
词义:从道理上说应该这样。
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俯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借助图片理解词语
搭石 山洪
易混词点拨
暴发
侧重于事情发生的突然性,突出声势之大、速度之快,多用于山洪、大水、疾病等。也指突然发财或得势,多含贬义。
例:暴发性菌痢、山洪暴发、暴发户。
爆发
侧重于事情发生的猛烈性,强调蓄积已久,猛然破裂或迸出之意,常用于火山、战争、声响、某种感情的宣泄等。
例:火山爆发、爆发战争、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易混词点拨
联结
侧重指事物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体。
例:联结情感、锦州是联结东北和华北的战略要点。
连接
侧重指事物相连,即事物之间互相衔接。
例:山岭连接、连接线路、连接海峡两岸。
朗读课文,
读出自己的体会
04
朗读要求
1.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课文中美的画面和搭石承载着的乡亲们的美好情感。
2.注意文中标点符号的运用以及长短句的结合,注意语气和重音,力求读得自然流畅,富有节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