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四季之美 课件 (共2课时,共8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2四季之美 课件 (共2课时,共80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7-09 11:35: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80张PPT)
四季之美
第1课时
01
交流激趣,导入新课
春花秋月景明丽,夏雨冬霜南北异。每个季节都有自己独特的景致。在你眼中,四季中什么景致是最美的?为什么?
四季之美
02
朗读课文,
整体感知。
一、朗读全文,学习字词

kuàng



lǐn

liè


会认字
认读注意
“旷”字读“kuàng”,不读“guǎng”。
会认字指导
空旷 旷野
kuàng

怡然 怡悦


认读注意
“怡”字读“yí”,不读“tái”。
会认字指导
lǐn

字义理解
  这两个字的形旁是“冫”,不是“氵”。“冫”的字大多与寒冷有关,“凛冽”的意思就是“刺骨地寒冷”。
liè

会认字指导



yùn





kuàng





miǎn
会写字


书写注意
“黎”字上面的两部分要紧凑,“禾”的末笔捺变点,右边不要写成“勿”;中间的“人”字撇捺要舒展,下面是“氺”,不要写成“水”。
笔顺
黎明 黎族


会写字指导
书写注意
“漆”字右上部“木”字要小,竖要短,捺变点,右边三部分要紧凑,下面是“氺”,不要写成“水”。
笔顺
漆黑 油漆


会写字指导
书写注意
“幕”字上下各部分要写得紧凑;中部的“大”横要稍长,撇捺要舒展。
笔顺
夜幕 幕布


会写字指导
书写注意
“愈”字书写时注意上大下小,“月”的第一笔撇变竖。
笔顺
愈合 治愈


会写字指导
书写注意
“逸”字右边是“兔”,不能少一点。
安逸 劳逸结合


会写字指导
笔顺
黎明 红晕 漆黑 萤火虫
大雁 夜幕 降临 心旷神怡
炭火 火盆 走廊 闲逸 未免
词语
难理解的词语
黎明:
红晕:
窠:
心旷神怡:
闲逸:
黎明:时间词。天快要亮或刚亮的时候。
红晕:中心浓而四周渐淡的一团红色。
窠:鸟兽昆虫的窝。
心旷神怡:心境舒畅,精神愉快。
闲逸:清闲舒适。
难理解的词语
二、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在作者眼里,四季最美的时间和景物分别是什么?
作者眼里四季最美的时间分别是黎明、夜晚、黄昏和早晨。
  最美的景物分别是东方天空颜色的变化、夏夜细雨中翩翩飞舞的萤火虫、秋天的归鸦与大雁、冬天熊熊燃烧的炭火。
在作者眼里,四季最美的时间和景物分别是什么?
三、关注时间的细微区别,
体会作者感受之细腻
结合学习经验或借助工具书,比较“黎明”和“早晨”“夜晚”和“黄昏”之间的细微区别,初步体会作者感受之细腻,并说说你的理解。
黎明
早晨
夜晚
黄昏
结合学习经验或借助工具书,比较“黎明”和“早晨”“夜晚”和“黄昏”之间的细微区别,初步体会作者感受之细腻,并说说你的理解。
黎明
早晨
夜晚
黄昏
黎明:天快要亮或刚亮的时候。
早晨:从天将亮到八九点钟的一段时间。
夜晚:夜里;晚上。
黄昏:日落以后天黑以前的时候。
  作者在描写四季的美时,没有将春天和冬天最美的时间笼统地概括为“黎明”或“早晨”,也没有将夏天和秋天最美的时间笼统地概括为“夜晚”或“黄昏”,而是对时间进行细致的划分。从作者对时间的细致划分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感受之细腻。
作者对时间的细致划分不仅仅体现在不同季节最美的时间上,大家快速阅读每个自然段,说说自己的新发现。
作者在描写秋天黄昏的景致时,从“夕阳斜照”写到“夕阳西沉,夜幕降临”,对时间进行了进一步的细分;作者在描写冬天早晨的景致时,从早晨写到中午,从凛冽寒冷写到寒气渐退,从熊熊炭火写到变成一堆白灰,通过对比,突出了冬天早晨的美。从作者对时间的进一步细分上,我们可以体会到作者观察之敏锐,感受之细腻。
作者对时间的细致划分不仅仅体现在不同季节最美的时间上,大家快速阅读每个自然段,说说自己的新发现。
朗读课文,初步想象作者笔下描写的四季之美,试着体会作者细腻的感受和独特的审美情趣。
四季之美




03
学习第1自然段,
感受春天最美是黎明
自由读第1自然段,在文中圈画关键词,想想作者是怎样写出景物的动态变化的,教师指定学生反馈。
第1自然段描写春天黎明时分的天空,用“鱼肚色、红晕、红紫红紫”写出了天空颜色的变化,用“泛、染、飘”等动词和“一点儿一点儿、微微”等叠词写出了天空颜色变化的过程。
自由读第1自然段,在文中圈画关键词,想想作者是怎样写出景物的动态变化的,教师指定学生反馈。
春天最美是黎明。东方一点儿一点儿泛着鱼肚色的天空,染上微微的红晕,飘着红紫红紫的彩云。
从作者的描写中,你能想象到什么画面?尝试用自己的话描述出来。
从作者的描写中,你能想象到什么画面?尝试用自己的话描述出来。
  第1自然段主要描写了春天黎明时天空颜色的变化,通过作者的描写,我能想象到春天黎明时整个日出的过程:太阳先是在地平线以下,此时东方的天空泛着鱼肚色,随着太阳一点点接近地平线或冒出地平线,天空渐渐被染上红晕,最后太阳完全冲出地平线,将天空的云朵染得或红或紫,天空顿时绚烂了起来。
“春天最美是黎明”,那么,如何才能读出黎明的这种美?
第1自然段朗读指导
朗读第1自然段时,总体节奏要舒缓,读得轻一些,要读出黎明时的安静。其中,“一点儿一点儿”要读得慢一些,表现出东方天空慢慢变化的过程。
依据图片想象画面,尝试背诵。
泛着鱼肚色的天空
染上微微的红晕
飘着红紫红紫的彩云
第2课时
回顾所学,抽查背诵
01
在作者眼中,春天最美的是什么?作者是怎样描写出春天最美的景致的?
春天最美是黎明。作者抓住日出时天空瞬间微妙的动态变化,将天空的颜色变化过程细腻地展现了出来,以此展现春天黎明之最美。
在作者眼中,春天最美的是什么?作者是怎样描写出春天最美的景致的?
结合图片提示,背诵课文第1自然段。
学习第2自然段,
感受夏天最美是夜晚
02
第2自然段中,作者描写了夏天夜晚的几种美?
第2自然段中,作者描写了明亮的月夜、漆黑的暗夜、蒙蒙的雨夜这三种不同的夏夜之美。
第2自然段中,作者描写了夏天夜晚的几种美?
你认为作者选择的景致美吗?结合课文具体内容说一说。从作者选取的景物中你能体会到什么?
从作者选取的景物中,我能体会到作者选材视角、审美情趣之独特,以及对周围事物感受之细腻。正是因为如此,作者才能从平凡、普通的景物中发现美。
你认为作者选择的景致美吗?结合课文具体内容说一说。从作者选取的景物中你能体会到什么?
我觉得作者描写的景物也很美,因为作者通过独特的视角展现出了这种美,比如作者对雨夜中萤火虫的描写,形容在雨中飞行的萤火虫“闪着朦胧的微光”,这种光与夜色相映,呈现出一种诗情画意的朦胧美。
联系生活经验并结合之前的阅读积累,想象三种不同的夏夜之美,并试着用自己的话描述出来。
月亮是那么明亮,把大地照得一片雪青,树木、房屋、街道都像被镀上了一层水银似的,漂亮极了。
我能想象到在漆黑漆黑的暗夜里,无数萤火虫翩翩飞舞。它们时而飞得很高,时而落得很低,像打着小灯笼的天使。
联系生活经验并结合之前的阅读积累,想象三种不同的夏夜之美,并试着用自己的话描述出来。
我似乎能看到在下着蒙蒙细雨的夜晚,作者静静靠在窗边,欣赏着蒙蒙的雨夜。微风拂过,带着一缕缕细细的、凉凉的雨丝,掠过作者的脸庞,但她不躲不避,因为她的眼睛被远处几只闪着朦胧微光飞行的萤火虫吸引住了:萤火虫的微光与夜色相映,呈现出一种诗情画意的朦胧美,令人沉醉。
联系生活经验并结合之前的阅读积累,想象三种不同的夏夜之美,并试着用自己的话描述出来。
结合以上分析和自己的体会,你认为应该用什么样的方式朗读课文第2自然段?
结合以上分析和自己的体会,你认为应该用什么样的方式朗读课文第2自然段?
朗读第2自然段时,要边读边想象画面,通过轻柔的语调,营造出夏夜静谧的氛围。同时,也要强调“固然”“也”“即使……也”等词语,感受三种不同的夏夜景致。
朗读“翩翩飞舞”和“闪着朦胧的微光”时,语速可稍快一点儿,突出萤火虫的轻快灵动。
朗读第2自然段,边读边体会作者独特的审美情趣和景物的独特韵味。
根据下面的关键词提示,尝试背诵第2自然段。
夏天最美是( )。( )固然美,( ),也有( )。即使是( ),也有( ),闪着( ) ,这情景( )。
同桌合作学习第3、4自然段,
感受秋冬最美的景致
03
一、根据阅读任务单,同桌合作学习
第3、4自然段阅读任务单
阅读任务一:第3、4自然段中,作者从哪些普通的事物中发现了美?
阅读任务二:结合生活经验,谈一谈作者笔下景物的独特韵味。
在秋天,你见过归鸦回巢和大雁比翼而飞的画面吗?你注意听过风声和虫鸣吗?
在冬天,你是否有过围着火炉取暖,捧着热茶欣赏窗外风景的经历?
阅读任务三:
第3自然段中,作者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表现秋天的黄昏最美?
第4自然段中,作者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表现冬天的早晨最美?
阅读任务四:边读边想象,感受景物的动态变化,并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课文描绘的画面。
同桌合作学习要求
先浏览“阅读任务单”,了解阅读任务,再阅读课文,自主思考,最后与同桌交流,增进理解。
二、汇报交流同桌合作学习的成果
阅读任务一:第3、4自然段中,作者从哪些普通的事物中发现了美?
在常人眼里,乌鸦并不美,但在作者笔下却成了美的象征,因为作者描写的“点点归鸦”像人一样充满感情,它们“急急匆匆”地归巢的情景,十分动人、美好,仿佛迫不及待地要把自己获得的食物带给家中嗷嗷待哺的小乌鸦或已经饥饿难耐的老乌鸦。
在写秋天的黄昏时,作者还选取了平常人们不会察觉的风声、虫鸣,并从这些细微的景致中发现了独特的美,营造出独特的韵味。
对于冬天的早晨,作者仅用“当然美”三个字概括了“落雪的早晨”,却详细描写了“铺满白霜”或“无雪无霜”的早晨手捧火盆穿过走廊的场景,白霜与燃烧的炭火,两者一静一动,一白一红,韵味独特。
阅读任务一:第3、4自然段中,作者从哪些普通的事物中发现了美?
阅读任务二:结合生活经验,谈一谈作者笔下景物的独特韵味。
在秋天,你见过归鸦回巢和大雁比翼而飞的画面吗?
你注意听过风声和虫鸣吗?
在冬天,你是否有过围着火炉取暖,捧着热茶欣赏窗
外风景的经历?
我见过归鸦回巢和大雁比翼而飞的画面,但并未产生像作者一样的感受,而作者则从我们司空见惯的景物中发现了动人之处。我也听到过秋天的风声和虫鸣,但我只觉得秋风萧瑟,虫鸣聒噪;相比之下,作者却能从中发现这些景物独特的美,可见她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且感受十分细腻。
我虽然没有手捧着暖和的火盆穿过走廊的经历,但我有过围着火炉取暖的经历。有时候是和家人,有时候是跟朋友或同学,一起坐着聊天说笑,即使外面寒风刺骨,我感觉到的也只有温暖,甚至庆幸正是因为外面天气冷,大家才有机会聚在一起。
在冬天,我有过手捧着一杯热茶,围坐在火炉边取暖,欣赏窗外风景的经历,即使外面很冷,但因为我心情好,所以会觉得一切都显得十分安逸、宁静,我想作者也是如此。
阅读任务三:
第3自然段中,作者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表现秋天的黄
昏最美?
第4自然段中,作者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表现冬天的早
晨最美?
第3自然段中,作者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描写方法,不仅有乌鸦归巢、大雁比翼而飞、风声虫鸣的动态描写,也把一幅秋日黄昏图(静态描写)呈现在我们眼前。
第3自然段中,作者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表现秋天的黄
昏最美?
第4自然段中,从“铺满白霜”与“熊熊的炭火”可看出有动静对比、色彩对比,同时从“熊熊的炭火”与“一堆白灰”可看出有形状的对比,表现了冬天早晨的闲适,更加突出了冬天早晨手捧火盆的情趣和作者闲逸的心情。
第4自然段中,作者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表现冬天的早
晨最美?
阅读任务四:边读边想象,感受景物的动态变化,并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课文描绘的画面。
阅读任务四:边读边想象,感受景物的动态变化,并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课文描绘的画面。
天空中的鱼肚白渐渐消失了。随着太阳逐渐往上蹿,一会儿,东方的天空被染上了微微的红晕,就像一个小女孩害羞的脸蛋。又过了一会儿,太阳冒出了头,红晕消失了,阳光却将白色的云朵变成了大朵大朵的红紫红紫的彩云。
漆黑漆黑的暗夜里,飞舞着无数的萤火虫,它们就像发着微光的小精灵,给沉闷的夜晚带来了生机和活力;即使是下着蒙蒙细雨的夜晚,外面也不是完全漆黑一片,也能看到一两只不怕雨的萤火虫打着小灯笼在雨中欢快地飞行,而且因为萤火虫的微光蒙了一层细雨的缘故,朦朦胧胧的,格外迷人。
阅读任务四:边读边想象,感受景物的动态变化,并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课文描绘的画面。
夕阳斜照,给西山披上了一件金色的衣裳。一群乌鸦也许是想着在家等候的孩子饿坏了,叼着食物急速地掠过天空,向树林深处的窠里飞去。成群结队的大雁,在高空中比翼而飞,不时变换着队形,更换头雁,互相分担着长途迁徙的辛苦,这种团结互助的精神真叫人感动。
读第4自然段,我仿佛看到作者一边烤着火,一边欣赏着门外纷纷扬扬的雪花;仿佛看到在遍地铺满白霜的早晨,作者捧着火盆,穿着木屐,轻快地踏过一地的白霜;仿佛看到在一个个寒冷而又普通的早晨,作者手捧着暖和的火盆,踏着木屐,心情闲逸、不急不缓地穿过走廊。
三、朗读课文,尝试背诵
你们认为应该用什么样的方式朗读课文第3、4自然段?
朗读课文第3自然段时,前半部分要适当加快节奏,以便体现归鸦和大雁“急急匆匆”“比翼而飞”时的动态画面。课文第3自然段的最后一句宜舒缓,让人感受到风声、虫鸣背后的安静以及秋天景致的辽阔高远。
朗读课文第4自然段时,可通过舒缓的语调,读出寒冷的冬天手捧火盆穿过走廊时的闲情逸致。最后一句我们在读的时候应读出些许失望的语气,语调应该稍低沉一点儿。
夕阳斜照
点点归鸦
成群结队的大雁
风声、虫鸣
借助提示背诵课文第3自然段。
可以用什么方式来背诵课文第4自然段?
可以关注“铺满白霜”与“熊熊的炭火”的动静和色彩对比,辅助记忆。
可以借助“当然……就是……或是……只是……”等词语,根据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背诵。
迁移运用,尝试表达
04
提示:可以对景物的颜色、动作、声音、形状等方面的变化进行描述,表现景物的动态美,从而表达自己内心独特的感受以及对大自然四季美景的喜爱之情。
课文所写景致不多,却营造出美的氛围。仿照课文,用几句话写一写自己印象最深的某个景致。
片段欣赏
春天最美是雨中。天色渐渐地暗下去,空气越来越湿润,轻轻一嗅还夹杂着泥土的芳香,如丝细雨打在脸上,凉凉的、痒痒的。抬眼望去,远处升起了一层雨雾,朦朦胧胧的,就像是一幅天然的水墨画。
总结收获
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