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通学任务单(一)
学习目标 1.梳理、探究古今异义现象及虚词“而”的用法。2.对单元文本以“学习之道”为核心进行梳理、探究,把握学习的价值、意义和方法,形成正确的学习观。3.理解并探讨议论的针对性和概括性,从而体会其说理艺术。
学习重点 议论的针对性和概括性。
语言梳理与探究
1.古今异义是学习文言文最常遇到的现象,在《劝学》《师说》中存在着大量的古今异义现象。请对下列古今异义词作梳理、分类,并说明如何分类学习。
金 河 博学 学者 小学 劝 众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而”是古代汉语中常见的连词,主要连接动词或动词性短语,表示并列、承接、递进、转折、修饰、假设等多种语义关系。请把下列句中加点的“而”按用法(即它们的词性和在句中的作用)归类,并解释其义。
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②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③吾尝终日而思矣
④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⑤锲而不舍
⑥蟹六跪而二螯
⑦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⑧人非生而知之者
⑨吾从而师之
⑩犹且从师而问焉
小学而大遗
则群聚而笑之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梳理、探究“学习之道”
1.本单元的课文都从不同角度阐述了“学习之道”。试结合课文内容填出下表。
课文 学习之道
学习理念(观念) 学习目的和意义 学习作用 学习途径和方法
《劝学》 (1) (2) 学习可以改变自己,提高自己,弥补先天不足 (3)
《师说》 (4) 成为圣人 (5) (6)
《反对党八股(节选)》 (7) 反对党八股,树立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的学风和文风 文风得以充实、发展,革命事业向前推进 (8)
《读书:目的和前提》 (9) (10) ①建立起与世界、人类的联系 ②让人生变得充实、高尚、有意义 ①阅读杰作,不读时髦读物 ②先向杰作表明自己的价值
《上图书馆》 (11) 享受读书的乐趣 (12) 上图书馆读书
2.本单元其他几篇文章都从不同的角度论述了有关学习的问题,但《拿来主义》论述的是怎样对待外来文化,似乎游离本单元主题。其实,“拿来主义”的实质就是一种“学习之道”。试探讨其中的“学习之道”。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把握论述的针对性与概括性
1.请结合具体文本,分析它们各自的针对性和概括性,填出下表。
必备知识——论述的针对性和概括性
1 论述的针对性就是说作者所发表的观点总是“有的放矢”,总是针对现实生活中的某个问题,就是“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2 论述的概括性就是指针对具体的现象、问题进行讨论,不能简单地就事论事,而要透视现象,把问题说透,具有高度的理论概括性。
3 论述要有针对性,就必然要摆出现象,列举事实;而论述有概括性就是要以此为基础,抽象出其中的事理,尤其是现象、事实背后的规律、本质。
课文 作者身份 主要观点 论述针对的问题或现象 论述针对的读者(听众) 论述所揭示的本质,概括的特征 论述的针对性与概括性之间的关系
《劝学》 稷下学宫的最高长官 学不可以已 ① ② ③ 既针对具体问题、现象进行剖析,又有简单地就事论事,更从中挖掘根源,指出实质,总结出规律性的东西来
《师说》 国子监四门博士 求学从师 ④ ⑤ ⑥
《反对党八股(节选)》 领导人 抛弃党八股,树立马克思主义的新学风和文风 ⑦ ⑧ ⑨
《拿来主义》 作家 批判地继承和借鉴外来文化及文化遗产 ⑩
2.有学者指出:“‘典型现象’正是杂文思维与表达的一个关键——杂文既要通过‘由一至多’‘由小至大’的‘联想’概括出具有一定普遍性的‘典型形象’;又要通过不失其形象性的‘典型形象’来表达自己对于生活的新开掘、新发现。”试分析《拿来主义》概括了怎样的典型形象,是如何概括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单元通学任务单(一)
学习目标 1.梳理、探究古今异义现象及虚词“而”的用法。2.对单元文本以“学习之道”为核心进行梳理、探究,把握学习的价值、意义和方法,形成正确的学习观。3.理解并探讨议论的针对性和概括性,从而体会其说理艺术。
学习重点 议论的针对性和概括性。
语言梳理与探究
1.古今异义是学习文言文最常遇到的现象,在《劝学》《师说》中存在着大量的古今异义现象。请对下列古今异义词作梳理、分类,并说明如何分类学习。
金 河 博学 学者 小学 劝 众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分为两类:一类是单音节的,有“金、河、劝”;一类是双音节的,有“博学、学者、小学、众人”。
(2)对于单音节古今异义词,千万不要以今律古,要结合语境确定其义,并在学习中不断积累掌握。对于双音节古今异义词,要注意两点:一是古代汉语以单音节为主,一字一词,很少有双音节的;二是碰到与今天形似的词语,不可等同于今天的双音节词,一般须拆成两个词来理解、翻译。
2.“而”是古代汉语中常见的连词,主要连接动词或动词性短语,表示并列、承接、递进、转折、修饰、假设等多种语义关系。请把下列句中加点的“而”按用法(即它们的词性和在句中的作用)归类,并解释其义。
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②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③吾尝终日而思矣
④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⑤锲而不舍
⑥蟹六跪而二螯
⑦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⑧人非生而知之者
⑨吾从而师之
⑩犹且从师而问焉
小学而大遗
则群聚而笑之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④ 表转折,意为“然而、却”;⑥表并列,意为“和、且”;③ 表修饰,可译为连接状语与中心语的助词“地”,也可不译;⑦⑧⑨⑩表承接,可译为“就”“才”,也可不译;②表递进,可译为“而且”;⑤表假设,可译为“如果”。
梳理、探究“学习之道”
1.本单元的课文都从不同角度阐述了“学习之道”。试结合课文内容填出下表。
课文 学习之道
学习理念(观念) 学习目的和意义 学习作用 学习途径和方法
《劝学》 (1) (2) 学习可以改变自己,提高自己,弥补先天不足 (3)
《师说》 (4) 成为圣人 (5) (6)
《反对党八股(节选)》 (7) 反对党八股,树立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的学风和文风 文风得以充实、发展,革命事业向前推进 (8)
《读书:目的和前提》 (9) (10) ①建立起与世界、人类的联系 ②让人生变得充实、高尚、有意义 ①阅读杰作,不读时髦读物 ②先向杰作表明自己的价值
《上图书馆》 (11) 享受读书的乐趣 (12) 上图书馆读书
答案 (1)学不可以已 (2)成为君子 (3)①学习要善于凭借外物,学习要善于积累,学习要持之以恒 ②学习要专心致志 (4)尊师重道 (5)学习可以正风气,学习可以行古道,学习可以长智慧 (6)从师学习,以道为师 (7)要有科学的态度,要实事求是 (8)①采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调查、分析、解决问题 ②向人民群众学习,向古人、外国人学习 ③理论联系实际,多实践 (9)①唤起阅读的天然乐趣 ②要有爱和敬重 (10)获得真正的教养,找到生活的意义 (11)热爱读书 (12)学习可以扩大知识,学习可以丰富情感,学习可以开阔胸怀
2.本单元其他几篇文章都从不同的角度论述了有关学习的问题,但《拿来主义》论述的是怎样对待外来文化,似乎游离本单元主题。其实,“拿来主义”的实质就是一种“学习之道”。试探讨其中的“学习之道”。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拿来主义”是“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这就告诉我们:学习要独立思考,独立判断;学习要有广博的视野、独到的眼光;学习更要强调主动性、主体性。
②“拿来主义”者首先要“占有,挑选”。这就告诉我们:学习要“占有”资源,获取别人的观点,借鉴、吸收对自己有用的东西,剔除那些无用甚至有害的东西。
③“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这就告诉我们:学习的意义首先在于“拿来”,再进行创新,方可成为“新人”,成为“新文艺”。
把握论述的针对性与概括性
1.请结合具体文本,分析它们各自的针对性和概括性,填出下表。
必备知识——论述的针对性和概括性
1 论述的针对性就是说作者所发表的观点总是“有的放矢”,总是针对现实生活中的某个问题,就是“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2 论述的概括性就是指针对具体的现象、问题进行讨论,不能简单地就事论事,而要透视现象,把问题说透,具有高度的理论概括性。
3 论述要有针对性,就必然要摆出现象,列举事实;而论述有概括性就是要以此为基础,抽象出其中的事理,尤其是现象、事实背后的规律、本质。
课文 作者身份 主要观点 论述针对的问题或现象 论述针对的读者(听众) 论述所揭示的本质,概括的特征 论述的针对性与概括性之间的关系
《劝学》 稷下学宫的最高长官 学不可以已 ① ② ③ 既针对具体问题、现象进行剖析,又有简单地就事论事,更从中挖掘根源,指出实质,总结出规律性的东西来
《师说》 国子监四门博士 求学从师 ④ ⑤ ⑥
《反对党八股(节选)》 领导人 抛弃党八股,树立马克思主义的新学风和文风 ⑦ ⑧ ⑨
《拿来主义》 作家 批判地继承和借鉴外来文化及文化遗产 ⑩
答案 ①战国时代,礼乐文化传统的社会伦理道德遭到极大的破坏 ②学生 ③学习的重要性、必要性 ④当时社会存在士大夫耻学于师的恶劣风气 ⑤士大夫子弟等 ⑥古之学者必有师;圣人无常师 ⑦当时党内存在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倾向 ⑧党员干部 ⑨反对党八股;倡导求真、务实的马克思主义的新学风与文风 ⑩三十年代国民党反动派奉行卖国政策,学界对外来文化有极端做法 政府官员、文化界人士 以拿来主义的态度对待外来文化及文化遗产
2.有学者指出:“‘典型现象’正是杂文思维与表达的一个关键——杂文既要通过‘由一至多’‘由小至大’的‘联想’概括出具有一定普遍性的‘典型形象’;又要通过不失其形象性的‘典型形象’来表达自己对于生活的新开掘、新发现。”试分析《拿来主义》概括了怎样的典型形象,是如何概括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从全篇看,作者将“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概括为“闭关主义”,将学艺上送古董、新画和活人概括为“送去主义”,将“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及“占有,挑选”概括为“拿来主义”。从局部看,针对大宅子的三种做法,分别概括为“孱头”“昏蛋”“废物”。这些概括,简洁醒目,对比鲜明,精警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