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习作:______即景 课件 (共6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习作:______即景 课件 (共64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7-09 11:41: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64张PPT)
习作
_____即景
01
明确习作对象,布置观察任务
一、明确习作对象
同学们,在本单元,我们跟随着诗人们的文字观赏了山间傍晚的景色,感受了夜泊枫桥的所见所闻,体会了长途羁旅的风光;透过作家清少纳言的视角,欣赏了春夏秋冬中某一特定时间的景致;跟着作家巴金,游览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鸟的天堂;跟着作家贾平凹以及他的弟弟妹妹们的脚步,在不同地点找寻月的足迹。从诗人和作家们细致的描写中,我们初步体会了景物的动态之美和静态之美,这节课,就让我们尝试运用所学的写作方法,写一写自己观察到的景色。
习作:_____即景
结合本单元课文中的景色描写,说一说你对“即景”的理解。
“即”的意思是当时,当下。“即景”的意思就是当时或当下所看到的景物,时间不能很长。课文《四季之美》涉及春、夏、秋、冬四个季节,从时间跨度来说,“四季之美”就不是“即景”。但其中描写的春天黎明时天空颜色的变化和秋天黄昏时归鸦回窠的情景,是即景。
结合本单元课文中的景色描写,说一说你对“即景”的理解。
“即景”的意思是眼前的、当下的景物。强调观察的景物是短时间某一场景内会发生变化的景物。比如观察含羞草从发芽到长大的过程不是“即景”,但含羞草遇到外界刺激就轻轻闭合的变化过程就是“即景”。
二、明确习作要求,确定观察对象
阅读教材第2自然段的内容,说说本次习作的任务。
习作任务:
(1)观察一种自然现象或一处自然景观,重点观察景物的变化,写下观察所得。
(2)根据自己的观察对象,把题目补充完整。
阅读教材第2自然段的内容,说说本次习作的任务。
生活中,哪些是自然现象?哪些是自然景观?
“自然现象”指风、雨、雷、雾、日出、日落等现象。
“自然景观”指大自然的山水田园、荷塘湖泊等。在日常生活中,晨曦中的公园、下雨后的池塘、傍晚天空的云、夕阳斜照下的水面、风中的落叶等都是自然景观。
生活中,哪些是自然现象?哪些是自然景观?
读下面的四个题目,结合以上分析,你发现了什么?
雨中即景
日落即景
田野即景
窗外即景
结合自己的兴趣,确定观察对象,并试着拟定题目。
提示:可以把观察到的自然现象或自然景观补充到题目中去,也可以把观察范围补充到题目中去。
02
回顾观察方法,
明确观察重点
说一说之前学过哪些观察方法。
说一说之前学过哪些观察方法。
按照空间顺序观察。
按照时间顺序观察。
朝阳喷薄而出,夕阳缓缓西沉;林中百鸟争鸣,园中鲜花怒放……大自然的变化让我们感受到世界的奇妙和美好。接下来,让我们欣赏一段视频,注意运用之前学习过的方法,观察视频中景物的变化。
日出视频播放链接
本次习作要重点观察景物的“变化”。
如,观察日出,要重点观察日出时太阳形状的变化(视频中的太阳从只露出一个头顶到渐渐露出半张脸),周围天空、云霞色彩的变化(视频中天空开始出现一点儿亮光时,天空被染成了橘黄色,随着太阳逐渐往上爬,天空的橘黄色也越来越深)以及大地的阴暗变化。
再如,观察天空的云,要重点观察云的形状及色彩的变化;观察下雨的场景,可按照雨前、雨中、雨后的顺序,重点观察雨的大小、声音,雨中景物的变化及人或动物的表现等。
课后根据自己的观察结果,认真填写“观察记录单”。
观察记录单 (提示:观察当时、当下所看到的景物) 观察时间 观察地点 观察的自然景 物或自然现象
观察顺序 景物变化
第1课时
01
借助课文典型段落,学习描写方法
一、交流并初步修改观察记录单
同桌交换观察记录单,互相提出建议,初步完善记录单。
二、联系学习经验,明确写作顺序
回忆本单元的课文《月迹》,说一说这篇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描写月迹的。
课文《月迹》记叙了中秋夜几个孩童从中堂到院中、从院中到河边寻找月亮的过程,按照空间的转移,生动地描绘了不同地点的月光和月光下的景色。
回忆本单元的课文《月迹》,说一说这篇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描写月迹的。
阅读课文《雷雨》,说说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雷雨
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树上的叶子一动不动,蝉一声也不出。
忽然一阵大风,吹得树枝乱摆。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
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
哗,哗,哗,雨下起来了。
雨越下越大。往窗外望去,树啊,房子啊,都看不清了。
渐渐地,渐渐地,雷声小了,雨声也小了。
天亮起来了。打开窗户,清新的空气迎面扑来。
雨停了。太阳出来了。一条彩虹挂在天空。蝉叫了。蜘蛛又坐在网上。池塘里水满了,青蛙也叫起来了。
《雷雨》一课按照“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时间顺序记叙,描写了雷雨来临前的沉寂、雷雨中的大雨倾盆、雷雨过后一片清新的景象,生动地再现了夏天雷雨的景象。
阅读课文《雷雨》,说说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按照一定的顺序描写景物
空间顺序。如由上到下,由左到右,由前到后,由近及远,由远及近,由中间到两边……
时间顺序。如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
三、结合课文片段,学写动态变化
作者是围绕月亮哪方面的变化来写月亮升高这一过程的?在遣词造句、修辞方法方面有何独到之处?
我们看时,那竹窗帘儿里果然有了月亮,款款地悄没声儿地溜进来,出现在窗前的穿衣镜上了:原来月亮是长了腿的,爬着那竹帘格儿,先是一个白道儿,再是半圆,渐渐地爬得高了,穿衣镜上的圆便满盈了。
在写景物变化时,作者运用了“先、再、渐渐地”这些有承接关系的词语,使月亮升高的过程更清晰。
作者通过描写月亮形状的变化写出了月亮慢慢升高的动态过程。
“溜”“爬”两个动词用得极其准确,作者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月亮在孩子眼里的调皮、有趣,也将月亮一点点升高的动态变化写了出来。
作者是围绕月亮哪方面的变化来写月亮升高这一过程的?在遣词造句、修辞方法方面有何独到之处?
自由阅读三个片段并小组讨论:这些景物都发生了哪些变化?
片段一
起初周围是静寂的。后来忽然起了一声鸟叫。我们把手一拍,便看见一只大鸟飞了起来。接着又看见第二只,第三只。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片段二
开始,在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片鱼肚白。天色慢慢亮了起来,星星也不见了。不久,天边出现了一条橘黄色的彩带,细细的、长长的,就像横在天水之间的一条彩河。天上的云朵也慢慢地燃烧起来,就像火红的木棉花一样。接着,天边拉开了一个角,出现了太阳的一条弧形的边,这条边努力地向上挺着,逐渐变成了一个半圆形,就像刚刚从铁炉里夹出来的烧得通红的铁饼,而且放着强烈的光。我的眼睛被这强光刺激着,微微感到疼痛,可我仍然盯住它,就像怕它跑掉似的。那半圆形不断地跳跃,越来越圆,最后终于挣脱了水面,一片霞光四射,如轮的旭日跃升而出。
片段三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太阳在慢慢升起的过程中,形状、位置以及周围景物的色彩、样子都发生了变化。
片段二
起初周围是静寂的,后来因为鸟接连不断地飞起,这里变得热闹起来。
片段一
无风的荷塘之上,荷叶像亭亭玉立的舞女的裙;微风过处,叶子和花有一丝颤动。
片段三
这些景物是如何变化的?
景物随时间变化而变化。如,朝阳的大小、颜色、形状,以及周围的景物随着升起的过程而变化。
景物在有动景加入之后发生了变化。如,有鸟儿飞起来的树林变得非常热闹。
景物因环境等因素的改变而发生了变化。如微风吹过、昆虫爬过、阳光下、细雨中。不同的环境下,景物会呈现出不同的样子。
描写景物动态变化的方法总结
观察角度:①及时捕捉景物中的动景,如飞鸟、流水、月落、乌啼等;②抓住景物的大小、形状、颜色,以及周围景物等随着时间发生的变化来写;③抓住引起景物变化的环境因素,如微风吹过、昆虫爬过等。
运用恰当的动词,如“站”“飞”“扑”等。
使用承接词,如“开始”“不久”“接着”等。
适时运用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
02
结合观察记录单,理清习作思路
观察记录单 (提示:观察当时、当下所看到的景物) 观察时间 深秋的某个下午 观察地点 公园 观察的自然景 物或自然现象 落叶
观察顺序 时间顺序 景物变化 风来前:枯黄的叶子挂在树枝上,摇摇欲坠。
风来时:树叶左右晃动,似乎是在向树告别;旋即,便脱离了树枝的牵绊,打着旋儿向下跌落。
不久后:枯叶落地了,却又在风的吹动下向前翻滚着,终于在遇到阻碍后得以消停。
第2课时
01
谈话导入,
回顾所学
习作任务:
(1)观察一种自然现象或一处自然景观,重点观察景物的变化,写下观察所得。
(2)根据自己的观察对象,把题目补充完整,重点写出景物的动态变化。
02
交流评议,修改习作
一、出示典型习作例文,
师生共同评析
说说这段例文的优点和不足,再说说不足之处应该怎样修改?
第二天清早,雪花铺天盖地地飘着,山野全白了。带着潮湿气息的初冬的雪片飘积在道边的群树上。有好几处,发脆的杨木的枝丫被积雪压断了。寻食的鸦雀在树木之间展翅、跳跃,震落了枝上的积雪。远处的群峰,在弥漫的雪的烟雾里,变成了灰色;近处的几个萧索的山村,全埋在雪里;再远的,融入迷蒙的空际,自己也变得迷蒙了。
优点:例文描绘了山野被皑皑白雪覆盖,乡村一片银装素裹、万籁俱寂的景象,让读者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不足及修改意见:例文在介绍近处和远处的雪景时有些混乱,应该按照一定的空间顺序介绍,比如由近及远或者由远及近。
修改后:
第二天清早,雪花铺天盖地地飘着,山野全白了。带着潮湿气息的初冬的雪片飘积在道边的群树上。有好几处,发脆的杨木的枝丫被积雪压断了。寻食的鸦雀在树木之间展翅、跳跃,震落了枝上的积雪。近处的几个萧索的山村,全埋在雪里;远处的群峰,在弥漫的雪的烟雾里,变成了灰色;再远的,融入迷蒙的空际,自己也变得迷蒙了。
修改前:
第二天清早,雪花铺天盖地地飘着,山野全白了。带着潮湿气息的初冬的雪片飘积在道边的群树上。有好几处,发脆的杨木的枝丫被积雪压断了。寻食的鸦雀在树木之间展翅、跳跃,震落了枝上的积雪。远处的群峰,在弥漫的雪的烟雾里,变成了灰色;近处的几个萧索的山村,全埋在雪里;再远的,融入迷蒙的空际,自己也变得迷蒙了。
阅读修改前和修改后的例文,体会按一定的顺序描写景物。
阅读下面的例文,说说如果是“即景”,例文少了点什么?
夜色即景
晚饭后,我本想上床睡觉,但看看表,时间还早,于是也学着老人一样去屋外散散步,看看月亮。
今晚的月亮特别明亮。不用路灯,一切也能看得清清楚楚。抬起头,仰望明月,不禁想起了李白的那句诗:“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明月像一个发光的白玉盘一样挂在天空中。但细细一看,月亮上并非是平白一片的,而是有明有暗,好像在白玉盘里,隐隐约约有一幅水墨线条的画,那轮廓好像一个婀娜多姿的古代美女。突然想到,那不就是嫦娥吗?
暗蓝空旷的穹天上,一轮明月镶嵌在上面,格外醒目,让人忍不住多看几眼。月明星稀,这安详的夜色真美啊!
例文描绘了月景,但没写出月景的动态变化。建议增加月景在短时间内发生的动态变化,使例文符合习作要求。
在这样的月夜中,月景在短时间内会发生哪些变化?会因为哪些因素而变化?
夜色即景
晚饭后,我本想上床睡觉,但看看表,时间还早,于是也学着老人一样去屋外散散步,看看月亮。
今晚的月亮特别明亮。不用路灯,一切也能看得清清楚楚。抬起头,仰望明月,不禁想起了李白的那句诗:“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明月像一个发光的白玉盘一样挂在天空中。但细细一看,月亮上并非是平白一片的,而是有明有暗,好像在白玉盘里,隐隐约约有一幅水墨线条的画,那轮廓好像一个婀娜多姿的古代美女。突然想到,那不就是嫦娥吗?
正瞧着这轮圆圆的明月,不觉间夜色变得昏暗下来,有个“不速之客”前来凑热闹了。一缕清幽的暗云不知何时挡住了半边月色,好像一层薄纱,遮盖了月亮害羞的脸庞。也许嫦娥是怕人的,她不愿意让这么多人瞧见她的芳容,于是赶紧扯袖挡了起来。不一会儿,感觉有微风拂过,夜色又慢慢明亮起来了,原来月亮的薄纱不见了,但不知何时,明黄色的月已经变得微微透着些石榴红,像极了一粒放大版的圆圆的石榴。我想,嫦娥应该是偷偷地喝了酒吧,脸上才有了这微醺的变化。
暗蓝空旷的穹天上,一轮明月镶嵌在上面,格外醒目,让人忍不住多看几眼。月明星稀,这安详的夜色真美啊!
说说这段例文的优点和不足,再说说不足之处应该怎样修改?
月夜即景
晚上,我和爸爸妈妈去小公园散步。刚走出家门,我就发现今晚的天空十分干净,没有一丝云。一轮明月把整个公园照得亮亮的。月光下的小池塘更美了,水里倒映着一轮圆圆的月亮,让人想起“猴子捞月”的故事。鱼儿似乎也被月亮的美吸引了,纷纷游到水面上。也许真的是月夜太美了,出来散步的人真多。
例文描写了月夜下的公园、池塘,以及池塘边散步的人等,但事物之间缺乏联系。此外,例文中虽然有动态描写,却没有写出动态变化。如,月亮最初是什么形状的?升上天空后有什么变化?小池塘是什么形状的?鱼儿游到了水面上之后,小池塘恢复了平静还是有其他响动?
修改前:
月夜即景
晚上,我和爸爸妈妈去小公园散步。刚走出家门,我就发现今晚的天空十分干净,没有一丝云。一轮明月把整个公园照得亮亮的。月光下的小池塘更美了,水里倒映着一轮圆圆的月亮,让人想起“猴子捞月”的故事。鱼儿似乎也被月亮的美吸引了,纷纷游到水面上。也许真的是月夜太美了,出来散步的人真多。
修改后:
月夜即景
晚上,我和爸爸妈妈去公园散步。刚走出家门,我就发现今晚的天空干净得很,没有一丝云。月亮慢慢地爬上半空,把整个大地照得亮亮的,连平日里亮闪闪的星星似乎也暗了许多。月光下的小池塘更美了,像一面镜子。走近池塘,能看清池塘粼粼微波中颤动的圆圆的月亮,让人不禁地想起“猴子捞月”的故事,估计那时井里的月亮太真实了吧。在我凝神遐想的时候,水里的圆月悄悄地挪动了。偶尔有调皮的小鱼儿游到水面上,水面便荡起一阵阵水纹。随着水纹一圈圈扩散,这圆月也跟着动起来。月色越来越美了,池塘边的小路上,出来散步的人越来越多了。他们边走边聊,大概也是在说今晚的月色多美丽。
二、集体评改,共同提高
小组交流:将修改后的习作在小组内展示,并根据习作评价表互评习作。
习作评价表 评价 标准 按照一定的顺 序描写景物 写出景物的 动态变化 写作技巧 使用恰当 句子通顺, 语言生动 书写工整,
无错别字
成员1 ☆☆☆☆☆ ☆☆☆☆☆ ☆☆☆☆☆ ☆☆☆☆☆ ☆☆☆☆☆
成员2 ☆☆☆☆☆ ☆☆☆☆☆ ☆☆☆☆☆ ☆☆☆☆☆ ☆☆☆☆☆
……
小组整体修改建议: 小组整体综合评价: 根据组内互评意见修改自己的习作,并阅读修改前后的习作,对比两篇习作的不同之处。
习作修改时间
评选出“最喜欢的景物”
钱塘江大潮
景物
由远及近
描写顺序
(时间、空间……)
()
潮来之前:江面风平浪静。
潮来之时:白浪翻滚,犹如千万匹白 色战马齐头并进。 潮头过后:余波还在漫天卷地般涌来,江面上依旧风号浪吼。
动态变化
(动景、动词……)
课后作业:
①完成习作修改,并把修改好的习作工整地誊抄在作文纸上。
②预习本单元的语文园地:回顾本单元课文中运用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语句,体会其表达效果;查阅课外阅读中运用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