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综合复习精练(一)
时间:60分钟 满分:60分 考试内容:1-4课
一、积累与运用(25分)
1. 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A,酝酿(liàng) 嘹亮(liáo) 黄晕(yùn) 宛转(wǎn)
B.朗润(yùn) 应和(hé) 澄清(chéng) 吝啬(lìn)
C.着落(zhuó) 莅临(lì) 干涩(sè) 贮蓄(zhù)
D.娇媚(méi) 高邈(miǎo) 静谧(mì) 粗犷(guǎng)
2. 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2分) ( )
A.清脆 喉咙 卖弄 窠巢 抖擞精神
B.棱镜 狭窄 薄烟 浇灌 迫不急待
C.倾诉 斗笠 姿容 响晴 繁花嫩叶
D.抚摸 飘落 畅快 铃铛 干净利落
3.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
A.蛙声阵阵,蝌蚪刚如香瓜瓜子般大小,于水波间呼朋引伴,成群结队。
B.过生日那天,她穿得很朴素,一点儿不花枝招展。
C.来自中国的大熊猫“梦梦”和“娇庆”抵达德国首都柏林,民众争先恐后地到动物园观看。
D.这些塑像大小似真人一般,比例适当,造型生动,神态各异,咄咄逼人。
4. 下列各句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
A. 《你好,李焕英》剧组成员集体登上2021年北京台春晚舞台,重现了人们记忆中20世纪80年代的“联欢会”。
B. 2月4日,在北京2022年冬奥会开幕倒计时一周年之际,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火炬—“飞扬”正式问世。
C.今年是牛年,“Happy牛Year”“牛劲十足”牛气冲天”等跟“牛”有关的字眼成为热门词汇。
D.一个行业的员工不光要有其他综合素质,也要有本行业专业知识,这样才能使工作更出色、服务更优质。
5. 选出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2分) ( )
A.看着眼前的白桦林,我领悟了一个道理:正与直是它们赖以生存的首要条件,哪棵树在生长中偏离了这个方向,即意味着失去阳光和死亡。
B.丁香结是解不完的,它年年都有,人生中的结也是解不完的,它时常与我们相伴。可能正因如此,这世界才具有了无穷魅力。
C.当生命中的厄运不期而至,我们是俯首屈从、自甘沉沦?还是积极面对、勇于挑战?
D.傅庚生认为,欣赏诗歌“首宜求其旨意,次必寻其脉络,然后乃可以探骊得珠也。
6.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2分)( )
A.《春》是一篇充满诗意的散文。作者用五个特写镜头聚焦春草、春花、春风、春雨、春天人的活动等画面,描绘了每天绿草如茵、花木茂盛、春风拂煦、细雨连绵等景象。
B.《济南的冬天》的作者是著名作家朱自清,其代表作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等。
C.刘湛秋的《雨的四季》描绘了四季中的雨,借雨展示出了四季美丽图景,充满情趣,富有韵律美。
D. 《观沧海》是一首乐府诗,作者曹操是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他的诗以慷慨悲壮著称。
7.默写。(4分)
(1)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春》)
(2)______________,百草丰茂。____________,洪波涌起。(《观沧海》)
(3)《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通过丰富的想象,运用拟人手法表达诗人对朋友的深切关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过去的2020年,我们战胜了疫情,社会各项事业步入了正轨。2021年已至,国家“十四五”发展规划开始全面实施,正所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引用王湾《次北固山下》中相关诗句),让我们携手共进,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8.大自然是慷慨的,它给予人类食物、水和新鲜空气。本班以“感受大自然”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正在进行,请你参与。(9分)
(1)请你为本次活动设计一则宣传标语。(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根据下面诗句写景的特点,猜猜描写的季节。(4分)
①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劝客尝。( )
②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 )
③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
④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 ( )
(3)在开展“大自然之旅”活动时,班长已经设计了两项活动,请你再补充两项。(2分)
活动一:展示图片,描绘大自然。
活动二:诵读美文,聆听大自然。
活动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35分)
(一)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9—10题。(4分)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鸭,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9. 对这首曲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 )
A.这首曲的题目叫“秋思”,“秋思”的意思是“秋天的思考”。
B.“枯藤老树昏鸦”一句中的“枯藤”和“老树”是典型的秋景,给人以萧条、寂寞、
悲凉的感觉。
“小桥流水人家”一句读来令人感到亲切,可仔细想去,却更增添了“断肠人”的
愁绪。
D. “断肠人在天涯”一句中的“断肠人”是一位“游子”,“天涯”即“极远的地方”。
10. 这首曲中的“枯藤”“老树”“昏鸦”“西风”“瘦马”“夕阳”等词语描绘了怎样的景象? (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章中林的《一年好景秋须记》,完成11—15题。(16分)
①故乡的秋晨没有“古台摇落后,秋日望乡心”的惆怅,没有“青枫江上秋帆远,白帝城边古木疏”的萧疏,它有的是“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的昂扬,有的是“秋风秋雨秋意浓,此情此景此味长”的丰富,可以说故乡的秋晨是一帧历久弥新的画册,一首永不老去的歌谣。
②故乡的秋天多雾,远看涌似波涛,近观薄如蝉翼。村庄笼在雾里,湿漉漉的,似乎连石头也能拧出水来——你听,连那雄鸡的打鸣都水润润的,直流向肺腑。树叶间微雨一样的露珠滚落,随着它滚落的还有那扑棱棱的鸟雀抖羽声。菊花杏黄、紫薇粉红、桂花金黄,不炫目,就像一个个悠长的幻梦,隔着帘笼。蜜蜂顾盼,蝴蝶静默,只有那秋蝉还在做着最后的冲刺,叫声里没有了热烈和夸饰,倒生出些许沧桑和迟暮。
③白雾深深锁重楼,炊烟袅袅叫村庄。太阳一个探头,村庄扑棱棱就灵动了起来。小河绕村行,晨光穿竹林,田野雾气腾,村落少闲人。最先热闹起来的是池塘。女子们呼朋引伴地来到塘边,“梆梆梆——”,棒槌落在青石板上,叫醒了村庄;“嘎嘎嘎”,鸭群欢歌:“鹅鹅鹅”, 鹅们唱和,和着棒槌声组成了朴拙的乡间畅想曲。
④田野是丰饶的,看吧:金灿灿的稻穗是殷实的,白花花的棉花是温暖的,黑油油的芝麻是鲜亮的,黄扑扑的玉米是喜悦的…… 这时,你踏着晨雾走去,哪里都能看到气昂昂、热腾腾的喜气——割水稻的、捡棉花的、敲芝麻的、掰玉米的,每一个饱经风霜的脸上都堆满了丰收的喜悦。看,田畔的那两个农民。一个敞开衣襟,一边快活地吸着烟,一边揉搓着一株沉甸甸的稻谷。另一个蹲下身去,一手小心地扶着禾苗,一手指着那无边的稻花。两个人笑意盈盈,“高谈阔论”着,他们是在“稻花香里说丰年”吧。
⑤大人们忙碌着自己的活计,村子就成了我们的天下。我们疯跑着,没山遍野地——到稻草堆旁斗蛐蛐,到李婶家摘桂花,到前山头拽毛桃……这时,无论你做什么,都不必担心大人的呵责——在慷慨的大地面前,人们的心胸都变得宽厚仁慈了。
⑥记忆最深的是到大爷家偷枣。大爷家后院有一棵高大的枣树,每到秋天,树上就挂满了青里泛红的枣子。随着秋深,它的颜色越发红艳夺目,挑逗得我们饿狼一样绕着院墙逡巡。那院墙不高,两米左右,旁边还有半人高的土墙,人一纵身就能落进院里。大爷脸坑坑洼洼的,不爱说话,让人望而生畏。大爷在家,我们是不敢造次的,但等他去了田地里,就看我们的了。小猴子往往是第一个蹿进院子的,他打开院门,我们一窝蜂涌进院去。我们找来长竹竿一阵猛敲,红玛瑙似的枣子就扑簌簌地跳到地上,辉煌一大片。迫不及待地抓起一颗塞进嘴里,那种甜香立刻弥散在齿舌之间,一咀嚼,它就抓住了我们的心。我们拾着,塞着,直到嘴里塞不下了、兜里装不了了才吆喝着跑开。最惊险的一次,该是大爷突然回家把我们堵在院子里吧。他铁塔一样杵在门框里,我们一个愣怔就狂奔了起来,竟然都从他的腋窝下逃脱了。我们笑话他的无能,为自己的机灵而得意。母亲的话浇灭了我们的张狂:“大爷那是在纵容你们,你们想想门框也就四五十厘米宽,他一站你们还有逃跑的可能吗?”
⑦这个秋天,母亲又带来了大爷送的红枣,可是不知道为什么,枣是一样的枣,怎么就没有当年的枣那么甜、那么香呢?
⑧“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又是一个秋晨,站在异乡的窗口,耳畔又响起故乡的呢喃,浓雾里生出葱笼的思绪:故乡的秋晨,它是顽童,时时跑进我的梦里,吵醒我的耳朵;它是姑娘,常常摇曳在我的眼前,洗濯我的眼睛;它是青年,天天嬉戏在我的笔尖,强健我的体魄……
11. 请分别用一个10字以内的标题概括第2、3、4段所描绘的图景。(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从结构角度说说第⑤段在文中的作用。(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从大爷让“我们”这些偷枣的孩子从他的腋窝下逃脱、大爷现在送“我”家红枣这些事可看出大爷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4分)
14.请说说“枣是一样的枣”,却“没有当年的枣那么甜、那么香”的原因。(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请从修辞角度,赏析第⑧段画线的句子。(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19题。(15分)
明月出天山
①月亮给人的一般印象是温柔、朦胧、美丽的,但它也有雄浑、苍凉、悲壮的一面。记得小时候读的第一首写月亮的诗是李白的《关山月):“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李白眼中的月亮是苍茫、雄浑、伤感的。
②原来月亮之美也是有婉约和豪放之分的。有人花前月下,聊卿我我;有人望月问天,拍遍栏杆。李白不愧为一位伟大的诗人,他第一个将雄伟壮丽的天山和光明浩荡的月亮连接起来,展开了一个宏大的场景,从而也打开了我们心境的另一扇窗户。我喜欢这个意境,这和我的阅历有关。大学一毕业我就被发配到西北,那时,工作不定,常一个人在黄河边,看月涌大河流,不知人往何处去。
③我曾在一首诗里说道:“从来豪气看西北,涛声依旧五千年。”虽然同是一个月亮,但我总觉得西北的月亮比江南的圆,圆得结实、明朗、直爽,不朦胧,不矫情。古来西北多为征战、流放之地,又加上自然条件的辽阔苍茫,人生存之艰难,所以在西北看月与在江南不一样,豪放多于婉约,家国情怀多于儿女情长,自有几分悲壮与苍凉。名句如卢纶的“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如白居易的“万里清光不可思,添愁益恨绕天涯。谁人陇外久征戍,何处庭前新别离”。
④西北我去过多次,西北月给我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20世纪80年代初,石河子是一片刚开发的绿洲,全市人口平均年龄才20多岁,充满朝气,我在那里采访并过中秋,月光中的农垦新城像一位熟睡的少女。20世纪90年代访伊犁,夜色中庄严的林则徐纪念馆就是一座沐浴着月光的历史丰碑。前几年还去过一次帕米尔高原,群山起伏,明目朗照,我已分不清这是地上的山还是月亮中的山。
⑤其实月亮还是那个月亮,就是因为它照到了西北,照进了我的心房。不管走到哪里,当我抬头望月时,总会想起西北那雄浑的大漠,那连绵的天山,那一代一代的拓荒者、西北人,还有那里的葡萄、歌舞和馕。
⑥明月出天山,天山的月亮最圆,调纯,最明亮。
(选自梁衡作品,有删改)
结合文章,分别概括李白和我"对月亮的印象。(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写出第②段中“心境的另一扇窗户”的含义。(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从写作手法的角度赏析第⑤段中画横线的语句。(3分)
不管走到哪里,当我抬头望月时,总会想起西北那雄浑的大漠,那连绵的天山,那一代一代的拓荒者、西北人,还有那里的葡萄、歌舞和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结合全文写一段话,描写出你心中的月亮,并借月抒情。(不少于30字)(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全解全析
第一单元综合测试卷(一)答案
1.C A酿nlànɡ 润 rùn,和hè。D.媚mèi。
2.B 迫不急待→迫不及待。
3.D“咄咄逼人”形容气势汹汹、盛气凌人。用在这里属用错对象,可改为“惟妙惟肖”。
4.D 语序颠倒,可将“其他综合素质”与“本行业专业知识”对调。
5.A B.把第二个“,”改为“;”。C.选择疑问句,把第一个?”改为“,”。
D.改为:傅庚生认为,欣赏诗歌“首宜求其旨意,次必寻其脉络,然后乃可以探骊得珠也”。
6.B《济南的冬天》的作者是老舍。
7.答案:(1)嫩嫩的 绿绿的(2)树木丛生 秋风萧瑟(3)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4)潮平两岸阔 风正一帆悬解析:本题考查默写能力。答题时注意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别字,注意“丛”“萧”“郎”“悬”等字的写法。
8.答案:(1)(示例)走进自然,领略美景(2)①春季 ②夏季 ③秋季
④冬季(3)(示例)旅游观光,走进大自然。身体力行,保护大自然。解析:(1)宣传标语要紧扣活动主题“感受大自然”,应做到语言简洁,句式整齐。(2)根据诗句中能体现季节的词语来分析答案。从①中的“柳花”判断是春天来临,柳絮纷飞之时,可知是春季;从②中的“树阴满地”可知是夏季;从③中“橙黄橘绿”的成熟景象可知是秋季;从④中的“六出飞花”“琼枝”可知是冬季。(3)注意所设计的活动要与主题“感受大自然”紧密联系等。
9.A“秋思”的意思是“秋天的思绪”。
10.答案:描绘了一幅孤独、凄凉、冷清的深秋晚景图。
解析:“枯藤老树昏鸦”中“枯”“老”“昏”三个词表现出冷清、凄凉的氛围。“小桥流水人家”描绘了一幅安宁、和谐的景象,与沦落异乡的游子相映,使图景带上悲凉的气氛。使“断肠人”更添悲愁。“古道西风瘦马”正是作者当时自己的真实写照,他长期奔波,劳累已不言而喻了。这与归巢的昏鸦、团聚的人家构成了鲜明的对照。作者寄情于物,表达天涯沦落人的凄苦之情,因此描绘的是一幅孤独、凄凉、冷清的深秋晚景图。
11.答案:秋雾深锁村庄图;村庄灵动热闹图(乡间合奏畅想曲);田野丰收图。解析:本题考查概括内容的能力。文章的②③④段是景物描写,可结合“故乡的秋天多雾,村庄笼在雾里”“太阳一个探头,村庄扑棱棱就灵动了起来·····组成了朴拙的乡间畅想曲”“田野是丰饶的”来概括描绘的图景。
12.答案:承上启下(或过渡)。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段落作用的能力。语句“大人们忙碌着自己的活计,村子就成了我们的天下”承接上文;“在慷慨的大地面前,人们的心胸都变得宽厚仁慈了”又引出了下文“偷枣”的故事,表现了大爷的宽厚仁慈。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13.答案:慷慨大方 宽厚仁慈
解析:本题考查把握人物特点的能力。从文章叙写的内容来看,大爷让“我们”这些偷枣的孩子从他的腋窝下逃脱,并没有责罚“我们”,现在大爷还送红枣给“我”家,从中可以看出大爷是一个宽厚仁慈、慷慨大方的人。据此作答即可。
14.答案:因为童年时吃的枣不仅有枣的甜和香,还蕴含着童年的意趣童味。解析:本题考查分析内容的能力。结合文章第⑥段来看,童年时吃的枣和现在所吃到的枣是一样的,但是童年时吃的枣还承载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回忆。据此理解分析作答。
15.答案: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故乡的秋晨比作顽童、姑娘、青年,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故乡秋晨的清新可爱、无限趣味。(或: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故乡的秋晨以人的情感,形象生动地写出故乡秋晨的清新可爱、无限趣味)(或: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以整齐的句式强烈地表达出作者对故乡秋晨的喜爱、赞美之情)
解析:本题考查赏析句子的能力。分析画线句可知,这里运用了比喻、拟人和排比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一般作用)地写出了故乡秋晨的清新可爱、无限趣味,表达出作者对故乡秋晨的喜爱、赞美之情(特殊作用)。据此理解分析作答即可。
16.答案:李白:苍茫、雄浑、伤感的。“我”;圆得结实、明朗、直爽,不朦胧,不矫情。
解析:答题时先仔细审题,从文中找到具体的段落,然后选取具体的词语或句子进行分析就可以。文章第①段写了一般人和李白对月亮的不同感受,第③段写了“我”对月亮的感受,从文中提取具体的词语回答即可。
17.答案:李白诗歌的雄浑与苍茫,让“我们”明白了如何去面对坎坷,面对生活。
解析:理解短语含义首先需要结合本义和上下文,明确指代义,然后联系作者的情感及文章主旨作答。“心境的另一扇窗户”的前面是“李白不愧为一位伟大的诗人,他第一个将雄伟壮阔的天山和光明浩荡的月亮连接起来,展开了一个宏大的场景”,即李白的诗歌“明月出天山,苍茫天地间”让我们认识到了月亮豪放的一面,领略到了苍茫、雄浑的意境,再结合后面“我喜欢这个意境,··.···不知人往何处去”,“我”喜欢李白诗歌所营造的雄浑苍茫的意境,因为“我”那时“工作不定”“不知人往何处去”,李白的这首诗让“我”感受到了苍茫、雄浑,明白了该以怎样的态度去面对人生。所以这里的“心境的另一扇窗户”指的是李白诗歌的雄浑与苍茫,让“我们”明白如何去面对挫折,面对生活。
18.答案:运用象征的写法,借月写人,表达了作者对西北拓荒者的无私奉献、西北人的坚强精神的赞美。
解析:写作手法的角度很宽泛,包括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对偶、设问、反问等)、表现手法(如欲扬先抑、衬托、铺垫、联想、想象、象征)等。赏析该句需要先结合全文内容进行分析,“当我抬头望月时,还有那里的葡萄、歌舞和馕”,看到月亮即想起辽阔苍茫的西北和一代一代的拓荒者,在“我”眼中“圆得结实、明朗、直爽,不朦胧,不矫情”的月亮就是“坚韧、吃苦耐劳、乐观、积极”的一代一代的拓荒者、西北人的象征,作者借写月亮表达了对他们的赞美。
19.答案:(示例)皎洁的圆月照在深夜依然在批改作业的老师身上,也照在凌晨即起来为我准备早饭的妈妈身上。月亮我爱你的温柔,更爱你的细心,爱你的无私与不求回报!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能力。开放类试题,不要求统一答案,但需要注意题干“你心中的月亮”“借月抒情”和“不少于30字”的要求。答题时,首先要确定借月要抒的是什么情,确定感情基调,其次要明白所抒发的感情是由具体的人或事支撑的,再寻找月亮和人(事)、感情之间的联系,描写出月亮的特点、它所象征的人/事的特点,最后有序地表达出来即可。
20.[写作指导]这是一道命题作文题,题目限制了写作的范围必须是小学阶段的。这里的“你”,可以是传授你知识的老师,也可以是在成长道路上与你并肩走过的同学。为什么会想起他(她)?因为他(她)曾经做过让你感觉到温吸或给你启迪的事。写作时要注重细节描写,努力做到用真情去打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