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我们这双手》《科学家的数字武器》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我们这双手》《科学家的数字武器》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3-06-30 16:56: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题:《我们这双手》《科学家的数字武器》
课型:自由拓展
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我们这双手》
课前预习:
朗读课文,写出阅读中积累的生字新词并注音。了解有关手的科学知识,并积累含有“手”字的成语。
相关课程标准:
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课文主要思想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阅读科技作品,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掌握一些说明文的相关知识。
教学目标:
1、理解并积累本课的生字词。
2、从整体把握文章内容,了解手的相关知识。
3、学会分析文中使用的说明方法,体会语言表达的准确性。进一步掌握说明文的有关知识。
4、培养学生关注身边事物,进行科学探索的兴趣。
评价任务:
正确书写并理解文中重点词语,熟读课文了解手的相关知识。分析文中使用的说明方法,体会语言表达的准确性。进一步掌握说明文的有关知识。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是一种契约,它蕴含了世上最深最久的真情。
“手舞足蹈”表现的是一份心情;
“心灵手巧”反映的是人的一种智慧;
“妙手回春”讲的是人的一种本领。
“手”可以表达我们丰富的情感,可以洞晓健康与疾病,承载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描绘我们精彩的人生。
我们这双手还有什么神奇之处呢?咱们就到《我们这双手》一文中去探寻答案吧。
二、朗读课文,校正字音,疏通生词。
胚(pēi) 鳍(qí) 蹼(pú) 挠(náo)
溯(sù) 赭(zhě) 腺(xiàn) 枢(shū)
赭色:红中带褐的颜色。
淘汰:去除坏的,留下好的;去掉不适合的,留下适合的。
中枢:在一事物系统中起总的主导作用的部分。
三、同学之间互相交流,谈谈自己对手的有关了解。
四、速读课文,了解本文对“手”的说明介绍。
小组共同归纳每小节的主要内容并板书到黑板上。
手的发育过程。
手:最完美的工具 手是最完美的工具。
手是人体上最有特色的器官之一。
古人对手的崇拜及手蕴含的深刻含义
手:文明的反映 古代东西方文明对手的崇拜
手指的名称及含义,体现手的重要性。
研究表明,手相与人体的健康有关联。
手:与健康关联
说明手相与疾病的关系。
人手的独一无二,可以运用自如的特点。
手:充分表达感情 手十分灵敏,有利于传达感情。
手势有助于思考、表达和记忆。
五、探究说明方法:作者在向我们介绍“我们这双手”都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其作用是什么?
请学生任举一例赏析其表达效果。
(点拨:在介绍“手:最完美的工具”,主要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具体、准确地说明手是一个精美的机械结构,让读者对人类的手的结构有了全面的认识和了解。在介绍“手:文明的反映”,主要运用作比较、作诠释的说明方法,说明了东西方文明对手的意义和价值的不同理解;运用形象生动的语言说明手的重要性在手指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在介绍“手:与健康关联”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用科学家的研究点明手与乳腺癌、心脏疾病和孤癖症的可能性关系。多种说明方法,突出了手的各种特点。)
六、分析本文的说明顺序及语言特色。
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分析讨论完成下列问题:
1、本文的说明顺序是什么?你的依据是:
给学生补充介绍:
说明的逻辑顺序,是指依据事物之间或事物内部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来确定说明内容先后的。 事物之间的关系虽然错综复杂,但总是有主有次,有因有果,有一般的、有个别的,有普遍的、有特殊的,作者依据这些来安排说明内容的先后顺序,就容易把事物之间的关系说清楚,将繁复的内容介绍得有条不紊.
逻辑顺序主要分成12种——从原因到结果、从主要到次要、从整体到部分、从概括到具体、从现象到本质、从具体到一般、从结果到原因、从次要到主要、从部分到整体、从具体到概括、从本质到现象、从一般到具体。
2、通读全文,你感受这篇文章的语言有什么特点?请具体举例分析。
(点拨:本文的语言特色:准确,平实通俗易懂,可读性、趣味性很强。)
. ① “无名指长于食指还是有音乐天分的表现。对英国一个交响乐团乐手的调查表明,那些最出色的演奏家与其他人相比,无名指比食指相对要长很多。”句中“相对”一词能否删去,它有何作用?
②每只手有29块骨头,一些六指人还会多几块。这些骨头由123条韧带联系在一起,由35条强劲的肌肉来牵引,而控制这些肌肉的是48条神经。整个手掌结构由30多条动脉以及数量众多的小血管来滋养。
语段中“一些六指人还会多几块”能否删去,为什么?
七、小结
大自然创造了许多奇迹,这奇迹中也包括我们熟悉的双手,我们每天用它帮咱们穿衣吃饭,写字学习,没想到它还有那么多我们不知道的秘密,今天学了这一课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了这双手。相信同学们也一定对自己身边熟悉的事物产生了探究的欲望,那就让我们多读书,多思考,多研究,解开我们心中一个个疑惑。让我们用智慧和双手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板书设计
手:最完美的工具 (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 逻
我们这双手 手:文明的反映 (作诠释、分类别、举例子) 辑
手:与健康关联 (作比较、举例子、列数字) 顺
手:充分表达感情 (作比较、列数字、举例子) 序
八、达标检测
(一)语言基础知识: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孤僻( ) 振幅( ) 中枢( ) 区域( )
韧带( ) 头颅( ) 纠正( ) 称量( )
2、补充完整下列词语。
永___青春 艰深___涩 受益___浅 独具___眼
乐此不___ 一目___然 ___一无二 扬长___短
3、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对手的崇拜可以追溯到人类的穴居时期。
追溯:
②最初的肢体语言都逐渐被淘汰,除了手势。
淘汰:
③幼年的特征可以焕发成年人的慈爱和养育之心的。
焕发:
(二)课内同步阅读:
阅读下列语段,回答1---3题。
当人类的胚胎成长到5周左右时,手就出现了,但非常小,如同鱼鳍一般。在随后的发育中,手指慢慢开始成长,手指之间的蹼渐渐退化。到了11周的时候,手的关节、肌肉甚至指甲都已经发育完全。所有的功能已经齐备。一个20周大的宝宝,在母亲的肚子里,已经会用幼嫩的手指给自己的耳朵挠痒了。
在400万年的进化史中,人类的手逐渐演变成了大自然所能创造出的最完美的工具。这一器官是力量与智慧的象征,是一个精美的机械结构。每只手有29块骨头,一些六指人还会多几块。这些骨头由123条韧带联系在一起,由35条强劲的肌肉来牵引,而控制这些肌肉的是48条神经。整个手掌结构由30多条动脉以及数量众多的小血管来滋养。
1、用一句话概括选文第一段的主要内容。
2、 选文第二段主要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什么表达作用?
3、语段中划线句子能否删去,为什么?
教学反思:
这是两篇对学生来说可以扩大视野、增长见识的文章。除了让学生学习文章内容外,更主要的是引导学生掌握一些说明文的相关知识,提高学生阅读说明文的能力。学习写作技巧,用生动的事例来解说枯燥问题,运用多种说明方法,突出事物的主要特征。指导学生比较阅读,确定几个比较点,并通过练习设计和反复训练,拓展学生有效的思索空间。
不足:对于自读课文的学习,没能很好地引导学生自主研读探究学习。
第二课时:《科学家的数字武器》
课前预习:
朗读课文,写出阅读中积累的生字新词并注音。了解文章中提到的人物。
相关课程标准:
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课文主要思想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阅读科技作品,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掌握一些说明文的相关知识。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理解文中的一些科学术语。
2、整体把握文章内容,了解数字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3、理清本文的结构,学习用事例来解说枯燥问题的写法。
4、树立求实信念,培养学生热爱科学、运用科学的良好习惯。
评价任务:
正确书写并理解文中重点词语,了解数字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分析课文
用事例来解说枯燥问题的写法,体会语言表达的准确性。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数字在我们的生活中是必不可缺的,几乎处处都要用到它。但不同的人眼中数字的意义却不尽相同,科学家眼中的数字就好像士兵手中的武器,可以帮自己打赢一场场“战争”。
二、朗读课文,校正字音,疏通生词。
捍卫(hàn) 解剖(pōu) 纠正(jiū) 永葆青春(bǎo)
焕发(huàn) 晦涩(huì) 笨拙(zhuō) 受益匪浅(fēi)
不厌其烦:不知厌烦。
乐此不疲:以此为乐,不知疲倦。形容兴趣很浓。
晦涩:(诗文、乐曲等)隐晦不易懂。
受益匪浅:受到的教益很多,很深。
赭色:红中带褐的颜色。
淘汰:去除坏的,留下好的;去掉不适合的,留下适合的。
中枢:在一事物系统中起总的主导作用的部分。
三、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本文分别介绍了古尔德的哪两篇文章?它们各自的侧重点是什么?
明确:第一篇文章是《硕大的脑袋,狭小的心灵》,古尔德介绍了一场“战争”,实际上是一场论争。
第二篇文章是《从生物学的角度向米老鼠致敬》,介绍了古尔德研究了从十世纪三十年代以来,米老鼠形体比例的变化。
第一篇文章是研究著名科学家、文学家的脑量和智慧的关系。
第二篇文章是研究米老鼠的脑袋与其躯体比例的。
四、这两篇文章似乎互不相干,那么作者选用这两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
明确:第一篇是研究著名科学家、文学家的大脑容量和智慧的关系的,而另一篇是研究米老鼠的脑袋与其躯体关系的。作者并不是被动地介绍两篇文章,而是从两篇文章中,把科学、文学泰斗与米老鼠的悬殊区别加以淡化,提炼出一个共同点来,不管是研究科学家、文学家的脑袋或是米老鼠的躯体,其研究结论的成功都在于精确的数字。
五、分析本文的说明方法,体会文章的语言特色
1、要求学生从文中找出相关的内容加以分析。
点拨:本文中主要使用了打比方、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本文的说明对象是数字,简单枯燥,而作者巧妙地把它融入到几个有趣的故事中,让人清楚地意识到了数字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文章写布鲁卡与皮埃尔之争时,就是因为布鲁卡运用了准确的数字才赢得了胜利,而后来,施皮茨克又是运用数字来否定布鲁卡。古尔德通过列举米老鼠形体比例变化的一组数据,捍卫了他的幼态持续学说。这两个事例中的数字共同向我们说明了数字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2、集体研读课文,体会语言特色
3、引导学生画出相关的语段朗读体会。
体会本文语言既准确朴素又生动诙谐的特点,注意本文成语和熟语运用的作用:表达准确而生动,强调积累永葆青春、受益匪浅、独具只眼等词语。
六、体会记叙在说明文中的作用。
请同学们默读《人民科学家的精神风采》一文中钱学森的事例中的任意一段,与本文中的几个事例,比较它们之间的异同。
明确:相同:表达方式都是记叙。
不同:作用不同,《人民科学家的精神风采》一文是记叙文,叙述事例的作用在于表现钱学森一身正气,淡泊名利,只讲奉献、不求索取的高贵品质;本文是说明文,写作目的在于说明数字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记叙故事是为说明作铺垫,为说明服务的。其中运用数字的部分让人明确感受到数字的说服力及重要性,使行文生动有趣。
七、比较阅读
试分析《我们这双手》《科学家的数字武器》两文的异同。
《我们这双手》读起来饶有趣味的原因和《科学家的数字武器》一样吗?具体说说。
明确:相同:科普作品给一般读者提供了鲜为人知的新颖知识。
不同:《我们这双手》一文得力于大量的解说、述说,使读者具体入微地生动地看到了人手的奇妙;《科学家的数字武器》一文是对象本身及其所相关的结论、所依附的故事本身就很有趣。)
八、小结
? 文章以学术界著名的“脑袋大小是否与智力有关”的争议为切入点,然后又重点介绍了古尔德利用数字来证明自己的“幼态持续学说”,非常充分地说明了数字在科学研究领域的重要作用。最后文章以独到的议论启发我们要善于利用自己的优势去发展各门学科之间的联系,从而获得成功。文章使用了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举例子等多种说明方法,思路清晰,生动有趣,具有极强的可读性。
九、达标检测
1、《科学家的数字武器》一文中古尔德没有对脑量与智力的关系给出明确结论,这是不是本文的缺陷,为什么?
2、“古尔德很聪明,他不给他的读者讲艰深晦涩的科学道理,从米老鼠的形象中,他还让我们去联想,为什么有些动物会让我们不由自主地喜爱,比如大熊猫,是因为它的外形和行为都有一种幼年的特征。而有些动物却让我们感到冷漠,比如骆驼,它老是那样昂着头,鼻子朝天,一副傲慢的成人的样子。这样的科学理论让我们读起来亲切明白,又受益匪浅。”请你学学古尔德的方法,用你自己熟悉的生活现象或学科知识,说明一个科学道理。
教学反思:
这是两篇对学生来说可以扩大视野、增长见识的文章。除了让学生学习文章内容外,更主要的是引导学生掌握一些说明文的相关知识,提高学生阅读说明文的能力。学习写作技巧,用生动的事例来解说枯燥问题,运用多种说明方法,突出事物的主要特征。指导学生比较阅读,确定几个比较点,并通过练习设计和反复训练,拓展学生有效的思索空间。
不足:对于自读课文的学习你,没能很好地引导学生自主研读探究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