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沙漠中心》课文讲解及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在沙漠中心》课文讲解及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3-06-30 17:16: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在沙漠中心》课文讲解及练习
课文讲解
理解主旨
  本文描述了在极端恶劣的沙漠环境下“我”的艰难求生,并用绝大部分篇幅描写了“我”非同寻常的心理感受,阐述了人生的意义。
写作特色
1.作者运用了大量生动而富有个性的比喻。
  “沙漠就像大理石那么光滑。在白天它不会为你提供一点阴凉,晚上只会让你在寒风中没有一点遮蔽。”从没有人将沙漠和大理石联系在一起,可是作者却让读者觉得真实可信。“寒风就像平原上的骑兵向我直冲过来,我只好团团转以躲避它的来犯。”生动地写出了寒风的冷冽和冲击力。
2.作者的心理变化细腻真实。
  一开始作者着重描写身体上的痛苦与绝望,后来转入对生命的思索,尤其是阐述了对于冒险的理解,认为单纯的冒险没有价值,生命的价值是承担自身的责任,没有意义的生命是没有任何价值的。
把握重点
1.如何理解“我一点儿也不喜欢斗牛士,我喜欢的不是危险。我知道自己喜欢什么,那就是生命。”这句话的含义?
  含义:冒险,不是为了寻求刺激,不是为了显示个人超凡的勇气,而是出于对社会的奉献,出于造福人类的责任感。他向往的是富有挑战性的充实、有意义的生活。
  痴迷飞行,并不是喜欢冒险,而是因为热爱生活。无畏死亡,并不是看轻生命,而是因为热爱生命。
2.作者笔下的“我”是不是一个大无畏的英雄形象?
  课文中的“我”是一个有着复杂情感的人。课文的总体感情基调是积极而坚定的,主人公是一个乐观坚强的人。但是,文中的很多细节也表现了主人公短暂的犹疑与彷徨。比如,他在沙漠中遭受寒风的“鞭打”,全身哆嗦得像筛糠,他不无绝望地想:“我跑不动了,我再也没有力气了,我逃不出凶手的魔爪,我跪倒在地,脸埋在手心里,屠刀就在我头上!”生命的大限就要到来,他的思绪已经陷入混乱,几乎没有力量来继续抵抗。而且“冻死的想法”让他难受,这时候的主人公对“死亡”还是心存恐惧的,他心情沉重,觉得延续生命的希望十分渺茫,甚至同伴找到了几根枯枝生火取暖,他也觉得这是一堆“很快就会燃尽的火”。
  在那样一个严酷的环境中,作者的心情是复杂的,思绪是有些混乱的。在他的内心,希望和失望几乎总是交替着出现:“我”快要渴死——尝试喝乙醚和酒精解渴——像吞了刀子下去;“我”快要冻死——把自己埋在沙子里取暖——“我”喉咙发紧,“这不是个好兆头”;“我”接受死亡逼近的现实,在绝望中整理思绪,与这个世界做最后的道别——但是当天快亮了时,“我”还是从沙子里伸出胳膊来摸一摸手边的布片是否被露水打湿,这反映了“我”强烈的求生欲望——然而它是干的——“我”自我安慰:再等一等,露水到清晨才有——然而天大亮了,衣服一点儿也没有潮湿——“我”思绪有点儿混乱,“这里有一颗干枯的心”——“我”对同伴也是对自己说:“上路吧!”“我们的喉咙还没有噎住,我们应该继续走下去。”
  所以,作者不仅仅是在与自然抗争,也是在进行着自我内心的抗争。虽然他并不能说是一个完美的英雄形象,然而不管怎样,他都可以称得上是一个勇敢的人。
3.如何看待飞行员所从事的“冒险”事业?
  飞行是一项崇高的事业,因为这个职业的特点是需要附加生命作为赌注,更是一个“冒险”的行为,不是任何人都能够有勇气和意志去完成的。飞行员要有更强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作者选择飞行作为自己的事业,并不是因为他喜欢“冒险”,而是因为他热爱生命,他希望将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最有意义的事业中去,即使死亡也是“死得其所”了,为事业献身是一件幸福的事情。作者将自己的职业同斗牛士相比较,认为自己是因热爱生命而无畏死亡,因恪尽职守而勇于冒险,这与挑战生命的斗牛士有着本质的不同。
  而从另一个角度看,崇高的飞行事业其实又是最平凡的事业。作者常常将自己的职业与农人、牧人、园丁等相提并论。飞机只是一个工具,让我们从另一个视角审视世界与自身,无论是飞行员还是农人,其人生真谛应该是一样的。飞机的尾翼滑过长空,就像农人的犁铧犁过大地。农人视土地为归宿,飞行员在群星中寻找自己的真理。
4.作者所认为的生命的价值究竟是什么?冒险的意义究竟是什么?
  作者热爱自己的生命,但是人的幸福不在于自由,而在于对一个责任的承担。这个责任就是对人类崭新的建设事业负责,对人类的命运尽一点点责任。为此冒险是值得的,是崇高的。冒险,不是为了寻求刺激,不是为了显示个人超凡的勇气,而是出于对社会的奉献,出于造福人类的责任感。
5.理解关键句。
  (1)我的血液因缺水而循环不畅,寒气逼人,但这不只是夜晚的寒冷。
  沙漠夜晚的低温和严重的缺水使作者感到寒冷难耐,死亡的危险更让作者感到绝望,这是作者所面临的危险的真实写照。
  (2)寒风就像平原上的骑兵向我直冲过来,我只好团团转以躲避它的来犯。
  运用比喻和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沙漠的恶劣环境和作者的感受,语气并不沉重,反而有些风趣,表现了作者镇定乐观的精神。
  (3)我们期待黎明就像农人期待春天,我们期待中途站就像期待一片福地,我们在群星中寻找自己的真理。
  宝贵的露水在黎明才有,黎明代表着生的希望,所以作者说期待黎明就像农人期待充满希望的春天;中途站维系着飞行员的生命,所以作者说期待中途站就像期待福地。这两句话体现了作者对生命的热爱。“群星”代表大自然,“在群星中寻找真理”就是在同自然的搏斗中实现生命的价值。这句话体现了作者对自己的追求的自豪。
  (4)我没有一点儿遗憾。我奋斗过,但我失败了,这对从事我们这个行业的人来说也很平常。不过,我总算是呼吸过海风了。
  作者认为自己从事的职业是有意义的,他实现了人生的价值,没有使生命虚度,所以即使失败,甚至牺牲生命,他也无怨无悔。
  (5)我感到,有一股图像的激流把“我”带到一个宁静的梦里:在大海深处,江河就平静了。
  这是“我”在艰苦环境下经过艰难痛苦、绝望后的平静的内心感受。“图像的激流”是指“那些我曾经爱过的人”“我的工作”“乘坐郊区火车的芸芸众生”等一幅幅图像在“我”脑海中的映现。“宁静的梦”是指“我”经过这一番痛苦经历后的宁静、大彻大悟,对生活、生命的新认识和对“冒险”意义的再认识。“在大海深处,江河就平静了”是指“我”虽然遭受了一些痛苦,但“这对从事我们这个行业的人来说也很平常”;也可以说,“我”已经把自己看成是“江河”,把“人类的事业”“人类”看成是“大海”。这是“我”的一种顿悟、思想的升华。
6.本文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请从文中找出例句。
  排比:没有一棵树、一道篱笆、一块石头可以容我藏身。
  拟人、比喻:寒风就像平原上的骑兵向我直冲过来。  
  反复、夸张:于是我们思绪有点乱,我听见自己说:“这里有一颗干枯的心……一颗干枯的心……一颗干枯得挤不出一滴眼泪的心……”
7.结合本文有关心理描写的语句,联系曾经学过的课文,加深对心理描写的理解。
  (1)什么是心理描写:心理描写是对人物在特定环境中的思想活动和内心世界进行描写。
  (2)心理描写的作用:心理描写是塑造人物形象、刻画人物性格的重要手段。通过心理描写,能够直接深入人物的心灵,提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人物复杂的思想感情。它的作用主要有三点:突出作品的主题思想;刻画人物的性格特征,提示人物的身份和境遇;推动情节的发展。
8.“我喜欢的不是危险。我知道自己喜欢什么,那就是生命。”既然作者不喜欢危险,喜欢生命,为什么却选择这样一种时刻有生命危险的职业呢?而且,在工作中他还觉得很幸福?
  这句话表明了作者对生命的热爱。作者之所以选择这样的职业,一是这是一项能为人类社会创造价值的工作,他有一种强烈地为人类服务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二是他认为在工作的过程中,总是在跟障碍较量,时刻充满了挑战,不断地挑战自然挑战自我。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才能更好地发掘和实现自己的价值。所以,每一次挑战的成功,在他来说,都是一种幸福。
巩固练习
基础知识识记
  1.给加红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噎(  )住     筛(   )糠     脐(  )带   
  真谛(  )     口干舌zào(  )   虫豸(  )  
  huàn影(  )   遮bì(   )     干枯(  )
  2.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红的词语。
  (1)我再也不能理解那些乘坐郊区火车的芸芸众生。
  芸芸众生:
  (2)如果我能回去,我还会卷土重来。
  卷土重来: 
  (3)在这里,不管怎么说,我都死得其所!
  死得其所:
  (4)这不是寒冷,是别的原因,是我的大限到了。
  大限:
  (5)然而却因承受着某种他们感觉不到的压力而沦为像蚂蚁一样的虫豸。
  虫豸:
  3.《在沙漠中心》节选自《_________》,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国作家。代表作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王子》等。
运用能力提升
  4.中国古典诗词中有很多对沙漠描写的优美诗句。王维在《使至塞上》一诗中写道:“_______,_______”展现了黄沙莽莽的雄奇瑰丽。王昌龄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诗则表明了将士们戍守边关的宏伟壮志。
  5.选词填空。
  (1)干渴产生的________________(反应、反映)多奇怪啊!
  (2)寒风就像平原上的骑兵向我直冲过来,我只好团团转以________(躲闪、躲避、躲藏)它的来犯。
  (3)我感觉平静,一种________(失去、丧失、超越)了任何希望的平静。
  6.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本文的主人公被困于沙漠,遇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困难,我们从中可以体会出主人公___________的精神品质。
  7.写出两句能勉励人战胜困难、积极向上的名言。
  8.依照下列句子仿写。
  我们期待黎明就像农人期待春天,我们期待中途站就像期待一片福地,我们在群星中寻找自己的真理。
  9.《在沙漠中心》一文中,“我”战胜困难、走出沙漠的坚定信念,以及对生命的热爱和渴望,时时激励着大家。
  在前行的路上,每个人都会遇到困难。在你遇到挫折时,会怎么做?
  10.《在沙漠中心》一文通过大量真实而又生动的心理描写,刻画出了“我”的情绪波动和思想变化。
  请你根据以下所设计的情境,采用第一人称,写出“我”的心理感受。
  下节课是音乐课,同学们都期盼着、猜测着老师会教给我们什么新鲜好听的歌曲。上课铃响了,没见到音乐老师的身影,数学老师夹着厚厚的课本来到讲台上,说:“这节音乐课我们上一节数学……”
课内同步阅读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11-14题。
  我的喉咙发紧,这不是个好兆头,但我自我感觉好过一点了。我感觉平静,一种超越了任何希望的平静。我身不由己地踏上旅程,面对星空被绑在贩奴船的甲板上。但我或许还不是很不幸…… 
  我不再感到寒冷,只要不动任何肌肉。于是,我忘了埋在沙子里的躯体。我不再动弹,永远都不会再感到痛苦。何况,说实在的,人受的苦还真不算多……在所有这些苦痛过后,剩下的就是疲倦和错乱的协奏了。一切都变成画册,变成有点残忍的童话故事……刚才,风驱赶着我四下乱窜,为了躲避它,我像困兽一样团团转。之后我感到呼吸困难:一个膝盖硌着我的胸膛。一个膝盖。我在天使的重负下挣扎。在沙漠里我从来都不是孤身一人。既然我现在不相信周围的一切,我不如缩在自己的躯壳里,闭上眼睛,不再动一根睫毛。我感到,有一股图像的激流把我带到一个宁静的梦里:在大海深处,江河就平静了。
  永别了,你们这些我曾经爱过的人。如果人体不能忍受三天不喝水,那可绝不是我的错。我过去没想到自己对水源竟是那么依赖,我没料到人的忍耐力竟是如此短促。我们以为自己可以笔直朝前方走去,以为人是自由的……我们没看见把我们拴在井上的绳索,它像脐带一样,把我们和大地肚子连在一起。谁多走了一步,谁就得死。
  除了你们的痛苦,什么我都不在乎了。不管怎么说,上天待我不薄。如果我能回去,我还会卷土重来。我需要生活。在城市里,已经没有人的生活了。
  我这里说的根本就不是飞行。飞机,它不是一个目的,而是一个工具。人们并不是为了飞机而去冒生命的危险,同样农人也不是为了犁铧才去耕种。通过飞机,人们可以离开城市和他们的会计师,可以重新找到农人的真谛。
  11.请结合文章内容,仔细阅读下面句子,回答问题。
  我过去没想到自己对水源竟是那么依赖,我没料到人的忍耐力竟是如此短促。
  问题:句中的“依赖”可以换成“依靠”吗?请简述理由。
  12.结合文章内容认真阅读下面的句子,仿照这种句式再写个句子。
  人们并不是为了飞机而去冒生命的危险,同样农人也不是为了犁铧才去耕种。
  仿写:人们并不是为了__________而去__________,同样__________也不是为了__________才去__________。
  13.作者为什么说“飞机,它不是一个目的,而是一个工具”?
  14.“如果我能回去,我还会卷土重来。”你从这句话读出了什么信息?你从中获得什么启示?
课外拓展阅读
  阅读下文,回答15—19题。
                       我们得救了
                       圣埃克絮佩里
  (1)汽油箱和油箱都摔裂了,我们的备用水箱也一样。沙地把一切都吸干了。我们在一个打碎了的保温瓶底找到半升咖啡,在另一个保温瓶底找到四分之一升白葡萄酒。我们把这些液体过滤一下,然后把它们混在一起。我们还找到一点葡萄和一个橘子。但我算计了一下:“头顶烈日在沙漠里步行五小时,我们就会把这点东西全吃光……”
  (2)“啊!真可惜……”普雷沃对我说。“有什么可惜的 ”“我们原本可以一了百了的……”
  (3)但不应该这么快就认输,普雷沃和我又镇静下来。不应该放弃得到奇迹般地从天而降的救援机会,尽管它微乎其微。我们也不应该待在原地,而错过可能就在附近的绿洲。今天我们要走整整一天,之后我们再回到飞机旁边。我们在出发之前,将把我们的计划用大写字母写在沙地上。
  (4)曾经热爱过撒哈拉。我在抵抗区度过许多夜晚。我曾经在这片金黄的旷野中醒来,风在沙地上留下层层沙浪,就像它在大海上掀起滚滚波涛。我曾经睡在机翼下等待救援,但这和眼下的情形根本不能相提并论。
  (5)我又看到了妻子的眼睛。除了那双眼睛,我看不到别的东西,它们在询问。我又看到了所有那些可能牵挂我的人的眼睛,这些眼睛也在询问。所有的目光都在责备我的沉默。可我在回答!我在回答!我在竭尽全力地回答,我已不能在黑夜燃起更耀眼的火光了!
  (6)我已经尽力了。我们已经尽力了:走了六十公里却几乎没有喝水。现在我们再也没得喝了。如果我们等不下去了,这难道是我们的过错 我们可以乖乖地待在这里,吮吸我们的水壶。可是,从我把锡壶底吸干的那一秒钟起,一座时钟就开始走了。从我把最后一滴水吮吸完的那一秒钟起,我就已经开始走下坡路了。如果时间像江河一样把我卷走,那我又能怎样 普雷沃哭了。我拍拍他的肩膀。为了安慰他,我对他说:“如果命该如此,那就认命吧。”他回答我说:“你以为我在哭我自己吗……”
  (7)哎!是的,我已经发现这个显而易见的事实了。没有什么是不能忍受的。明天,或者后天,我就会明白没有什么是不能忍受的了。我对垂死的折磨只是半信半疑,我也曾想到过。有一次我被关在机舱里,我以为就要淹死了,但我并没有感到十分痛苦。有几次我以为自己就要被砸破脑袋了,但我根本不觉得那是什么了不得的事情。此时此地,我也不觉得焦虑不安。明天,我将了解死亡那些更离奇的折磨。虽然生了一堆火,我是否已经放弃被人找到的希望了呢 只有上帝才知道……
  (8)“如果你以为我是为自己哭……”是的,是的,这才是让人无法忍受的。每次我看到那些期待的眼睛,我就感到被火灼了一下。我就想一骨碌爬起来笔直朝前奔去。
  (9)西风起了,它可以在十九个小时内就把人吹干。我的食道还没有堵住,但它又硬又疼,我猜想有什么东西哽在那里。很快我就要咳嗽了,这情形别人跟我描述过,我就等着它发作了。舌头也让我感到不自在。但最严重的是我眼前已经出现亮斑了,当它们变成火花,我就要躺下了。
  (10)第一天,我们吃了一点葡萄。三天来,我们只吃了半个橙子和半个橘子。干渴越来越不是一种欲望,而成了一种越来越厉害的疾病。
  (11)我向你发誓,就要发生什么事情了……我向你发誓,沙漠活跃起来了。我向你发誓,这种空旷,这种寂静,忽然比广场上的人声鼎沸更加让人感动……
  (12)我们得救了,沙地上出现了人的踪迹……
                                      (选自《人类的大地》)
  15.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内容。
  16.第(4)段画线句是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17.怎样理解第(5)段中“我”与妻子及“牵挂我的人”的交流
  18.是什么让“我”能从绝望、痛苦中转而变得平静、乐观,最终得救
  19.“我向你发誓”在文本反复出现,有什么作用
答案:
基础知识识记
  1.yē  shāi  qí  dì  燥 zhì  幻  蔽  kū
  2.(1)佛教指一切有生命的东西,一般用来指众多的平常人。(2)比喻失败之后重新恢复势力。(3)形容死得有价值、有意义。(4)指死亡的期限。(5)泛指虫类小动物。这里比喻碌碌无为的人。
  3.人类的大地  圣埃克絮佩里  法  人类的大地  空军飞行员
运用能力提升
  4.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5.(1)反应(2)躲避(3)超越
  6.寒冷  疲倦  缺水  顽强、勇敢
  7.示例: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虽然世界多苦难,但是苦难总是能战胜的。——海伦·凯勒
  8.示例:我们期待知识就像禾苗期待甘霖,我们期待幸福就像花儿期待阳光,我们在坎途中寻找理想。
  9.示例:在逆境中不悲观失望,而要努力看到积极的因素,激发出顽强抗争的坚定信念,从而改变自己被动的局面。
  10.示例:我的情绪顿时降到谷底,盼了一周的音乐课又变成了空想,刚刚兴奋起来的音乐细胞立即被打击得萎靡不振。刚刚还幻想着这节课老师教给我们美妙动听的音乐,可现在美好的愿望都化成了泡影。这到底是为什么 不是口口声声地说实行素质教育吗 我们应该追求全面发展,不应只重视考试成绩。老师,请您不要任意剥夺我们的音体美等所谓的“副科”,这些“副科”的内容正是我们学生全面发展所必须具备的东西。
课内同步阅读
  11.不可以。“依赖”是离开某种人或事物就不能自立或自给;“依靠”是凭借某种人或事物来达到一定目的。结合文章内容我们知道,“我”被困沙漠,在沙漠中离开水是绝对不行的,所以用“依赖”更准确。
  12.示例:人们并不是为了书本而去努力地学习,同样战士也不是为了钢枪去站岗。
  13.因为“人们并不是为了飞机而去冒生命的危险。”人们只是通过飞机这个工具,去达到自己的目的、寻找真理。
  解析:本题考查对重点语句的理解能力。联系上下文,抓住“目的”“工具”思考。
  14.信息:作者虽然身处绝境,生死未卜,但是为了理想和信念甘愿再次冒险。启示:心存梦想,执著奋斗,甚至为此抛弃生命也在所不惜。
课外拓展阅读
  15.“我们”在沙漠遇险,面对众多困难,战胜自己痛苦、绝望的心理,终于得救的故事。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能力。阅读全文,把相近段落的内容简要地概括,再组合起来即为本题答案。
  16.环境描写。这是作者回忆以前见到的沙漠,那时曾经热爱过撒哈拉,但是现在是陷于绝境中。此环境描写衬托了现在环境的险恶。
  解析:解答此题,要将回忆中的景色和现在对比来思考。
  17.示例:这是作者当时心理的真实再现,在绝境中,他想到了亲人的期盼,但又觉得自己已竭尽全力,却很难走出困境,这是作者内心挣扎的表现。(意对即可)
  解析:此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要结合在那个特定的环境下“我”的心理来分析,“我”想到了妻子,想到了“可能牵挂我的人”,这里有内心的挣扎与诉说。
  18.是信念支撑“我”挺过难关,是勇气、毅力以及对生的渴望让“我”最终战胜了困难。
  解析:此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理解能力。要透过大量的心理描写和人物的行动来品析人物的精神品质。
  19.强调了绝处逢生的期盼和见到人的踪迹的喜悦。
  解析:此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这是一种反复的修辞,要结合当时人物的心理和见到的情景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