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课《一滴水经过丽江》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0课《一滴水经过丽江》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7.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7-09 08:49: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一滴水经过丽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丽江的自然风景与人文风情,感受其美丽、淳朴、厚重、和谐的特点
2.想象这滴水的奇幻生命旅程,体会作者写景中饱含的情感
3.学习作者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以水的踪迹为线索的新颖而独特的写法
4.仔细品味文章的语言,学习作者在语言表达上的技巧
(二)过程与方法
1.加强朗读:抓住课题中的“经过”一词,理清“这一滴水是如何经过丽江的”的经过。
2.合作探究:作为一篇自读课文,给予学生更多的学习空间,主要采用“老师提问—学生阅读思考—学生讨论—学生展示—老师评价与补充”这样的方式进行学习。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了解丽江的自然风景与人文风情,感受其美丽、淳朴、厚重、和谐的特点,领会作者对丽江深厚的感情、浓郁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1.仔细品味文章的语言,学习作者在语言表达上的技巧
2.把握课文新颖的构思,独特的视角,理解这种写法的好处,体会作者在景物描写中寄寓的感情
教学课时: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同学们你知道吗?在我国的云南,有一座历史悠久,风景秀丽,极具民族特色的古城,它是每一个到云南的游客的必去之地。她的美丽与温婉,她的古朴与厚重,她的神秘的传说,让每一个到过这里的人难以忘怀,难免生发故地重游之意—她就是丽江古城。今天,著名作家阿来,将化身为一滴水,带我们去走一走,看一看。
二、资料连接
1.作者简介:阿来,1959年出生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马尔康市,中国当代作家。他的代表作品《尘埃落定》获得第5届矛盾文学奖,他也因此成为第一个获得该奖的藏族作家;他的《蘑菇圈》获得第七届鲁迅文学奖中篇小说奖。而《格萨尔王》和《空山》也是他的很有影响力的作品
2.写作背景:2012年6月,阿来第3次来到丽江,探访了当时还在建设中的高山植物园。回到丽江,他应友人之邀,应允写一篇“适合中小学生阅读”的有关丽江的文章,面对众多写丽江的佳作,他觉得“这篇文章是非写不可了,如何着手,依然心下茫然,”最终,他写出了这篇脍炙人口的优美文章。
三、整体感知,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理清文章思路。
1.学生自读课文,读准加点的字的读音。
闸门(zh ) 砚磨(y n)蘸水(zhàn)苍劲(jìng) 翡翠(fěi) 眺望(tiào)矗立(chù)
驿道(yì)跌落(diē)草甸(diàn)目眩神迷(xuàn)五彩斑斓(bān lán)
2. 再次阅读课文,思考并完成下面问题。
(1)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本文写了什么?(提示:我在何时来到何地?我在何地见到何物?我所见之物体现了丽江的什么特点?)
(2)文章是如何通过“一滴水“从时间维度和空间维度来写这滴水的经历的,并以此为线索理清文章的层次结构。
教学过程:学生阅读思考—互相讨论—抽答—老师针对学生的回答评析
明确:(1)本文作者以第一人称写一滴水从在玉龙雪山之巅形成到汇入金沙江的真实时空历程,记述了丽江的地理环境、自然风景、历史发展、当代风貌、文物古迹、民风民俗等。
(2)文章以水滴“自述往事”的方式,叙写它由高而下,从雪峰直入地下的经历,将丽江的地理环境、自然风景、历史发展展现在读者面前;然后以再次醒来的水滴“旅途记事”的方式,描写现在,写出了丽江的当代风貌、文物古迹、民风民俗。因此文章可以分为两大部分,即第1~5段写自述往事,第6~16段写其旅途记事。
四、深入探究,提升素养。
1. 再读课文,想一想:作者以“一滴水”为主角,采用第一人称的写法来贯穿全文,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明确:(1)丽江本身就以水见长,水既是风景,也是丽江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象征,作者选择“一滴水”来作为“观察者”,充分考虑了描写对象本身的特点,(2)“一滴水”既通
古贯今,又由高而下,容易把时间和空间两条线索结合起来,使文章形成有机的整体。
(3)用“一滴水”贯穿全文,可以获得自由的视角:时而居高临下,时而由远观近,时而升高远望,时而俯视天幕,时而抵近细察,时而一瞥即逝。(4)作者用“一滴水”的流动或跳跃,完成一个景物到另一个景物的过渡,虽然不做详细描写,却能突出描写对象的主要特点,引发联想与想象,有利于表达作者的感情和思考。(5)”一滴水”既是观察者,也是”丽江故事”的讲述者,它在文中或娓娓道来,或直抒胸臆,增强了文章的抒情性和交互性,使得情感的表达更加真挚深切。
2. 想一想:《一滴水经过丽江》和《壶口瀑布》两篇游记在写景视角上有什么不同之处?
(1)《壶口瀑布》以作家的游踪为线索,而《一滴水经过丽江》以“一滴水”的踪迹为线索,运用了拟人的手法;(2)《壶口瀑布》描写具体的某处景点,主要写雨季和枯水季节的瀑布,《一滴水经过丽江》是全方位多角度写丽江之美;(3)从情感表达的视角看,《壶口瀑布》在结尾的时候升华情感,赞美黄河的伟大性格;《一滴水经过丽江》的情感表达则是隐含的,在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丽江的热爱和赞美。
(3)本文的语言有什么特色?试举例分析。
(这道题由学生自由发挥,言之有理即可)
老师举典型例子来做归纳。
A. 运用修辞,生动形象。例如“我看到了,楼下正屋,主人一家在闲话。”这句话运用拟人的写法,赋予一滴水人的情感,自然亲切。再如“一些薄云掠过月亮时,就像丽江古城中,一个银匠,正在擦拭一只硕大的银盘。”这一句话把“浮云掠过月亮”比作“银匠擦拭银盘”,既生动形象,又具体可感。
B. 风趣幽默,富有灵性。如“我想起来,自己的前生,在从高空的雾气化为一片雪,又凝成一滴冰之前,也是一滴水。”作者用风趣幽默的语言,介绍了一滴水的变化,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如“咕咚一声翻上水面。”不仅风趣,而且富有灵性。
五、写作特色总结:
1.语言富有诗意,具有抒情性和节奏感;还有很多富有哲理的句子。
2.文章构思精巧:作者善于将漫长的时间、广大的空间联想起来凝聚在某个具体的点上,使文章的语言富于厚度和质感,如引发读者的联想与想象。
3.善用修辞,文章语言优美,生动形象。
4. 作者在文中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把描写对象表现得极有形象性,又富有情感性和知识性。
六、写作实践:
本文作者采用“一滴水”的讲述方式,让我们领略了丽江的地理环境、自然风景、历史发展、文物古迹、民风民俗等,请仿照课文的写法,结合本地景物写一篇游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