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论教养 同步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9 论教养 同步练习(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9.4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7-09 13:14: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9 论教养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箴言(jiǎn)   涵养(hán)   程颐(yí)   忸怩作态(niǔ)
B.咀嚼(jué)  恪守(ɡè)  难堪(kān)  矫揉造作(jiǎo)
C.汲取(jí)  慎重(shèn)  翘首(qiào)  彬彬有礼(bīn)
D.积淀(diàn)  谚语(yàn)  尴尬(gà)  自吹自擂(léi)
2.下列词语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贸然 自持 随心所欲 漠不关心 B.汲取 智慧 自吹自雷 忸怩作态
C.慎重 餐具 一意狐行 附庸风雅 D.疲惫 书籍 矫揉造做 随机应变
3.下列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假如一个人已经进入成年,仍把接受父母的关爱看作理所当然的事情,与此同时却看不到父母也需要关爱和帮助,那么同样不能说他是个有教养的人。
B.有教养的人待人处世绝不会自吹自擂。
C.有些人有一种错觉,似乎优雅风度就是矫揉造作。
D.一个人,如果对自己亲人的性格、心理缺乏了解,对他们的习惯和愿望总是不以为然,那就不能说他是个有教养的人。
4.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关联词语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1)良好的教养______来自家庭和学校,_____可以得之于自身。
(2)_____一个男人跟朋友和熟人见面时彬彬有礼,可是在家里对妻子儿女动不动就大发雷霆——那____可以肯定他不是一个有教养的人。
(3)自我修养,_____说是注重行为举止,_____说是重视行为举止的内涵,是以慎重的态度对待世界。
A.(1)因为 所以 (2)虽然 倒 (3)不但 而且
B.(1)不仅 而且 (2)假如 就 (3)与其 莫如
C.(1)因为 所以 (2)虽然 倒 (3)与其 莫如
D.(1)不仅 而且 (2)假如 就 (3)不但 而且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保持为政清廉是关系到党和政府能否取得广大群众信任的重大问题。
B.为了提升同学们的语文素养,我校校团委今年开展了“读经典作品 建书香校园”。
C.继美国、法国和芬兰之后,我国成为第四个拥有“生物航油”自主研发技术的国家。
D.相关专家呼吁尽快建立防控校园欺凌的有效机制,及早干预、发现和制止欺凌行为。
6.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问题的关键究竟何在呢?要养成优雅风度应该遵循哪些准则?
B.动作举止、衣装服饰、走路的步态,一切都要有分寸,力求优雅。
C.有教养的人允诺别人的事一定尽力去做,他不会摆架子,“翘鼻子”。
D.无论是在家里、在学校、在研究所、在供职的单位,还是在商场,或者在公共汽车上,他都始终如一,稳重随和。
7.依次填入下面文段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
  想要拥有阅读的红利,有必要把自己的阅读愿望分为有目的与无目的两种。      在这样的阅读节奏下,你终会与给自己带来巨大影响的一本书相遇。
①自古读书苦,这点永远不会改变。
②这样的阅读可能并不是轻松、愉快的,但读书的初阶和中阶,向来都是辛苦的。
③而无目的的阅读,恰是对深阅读的补充。
④有目的的阅读,是深阅读,读一些经典,读一些难啃但含金量很高的文史哲佳作。
⑤无目的的阅读是把自己视线范围内觉得有趣的书拿过来读一下,读得进去便读完,读不进去便放弃,不用有什么心理负担,这是一种阅读休息。
A.①④②⑤③ B.①②④③⑤
C.④②①③⑤ D.④⑤③②①
8.为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校开展了“学家规 树新风”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
(1)(观点论述)老师给出了下面两句家规,同学们有的说A好,有的说B好,你会选择哪一句作为你家的家规?请说明理由。字数在80字以内。
A巧伪不如拙诚 B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图片链接)从下图你看出什么?谈谈你的感想。
(3)(补写对联)我国有很多家训是以对联的形式展现的。下面是大余湾村余氏家族的家训上联,请你尝试对出下联。
上联:勤俭能创千秋业
下联: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题目。
“干净”是最好的气质
王永清
①人最好看的样子,是干净。一直喜欢那些目光清澈的人,干净、自然、纯真。眼睛是心灵之窗,内心干净,才会有眼神的干净。当一个人以孩子般的目光去看这个世界,世界也就变得简单纯净起来。
  ②干净的人善良,无邪念。曾国藩说,为善最乐,是不求人知;为恶最苦,是唯恐人知。做坏事的人,内心是不干净的,带着包袱生活,心理负担何其沉重 常见四处逃亡的罪犯被抓后“一身轻松”。心存善念的人内心光明、干净,看到在风中卖菜的大娘,就把她的菜全部买下来,好让她早点儿回家。给流浪汉两个馒头,让有急事的行人用一下你的手机。或者,把垃圾从绿化带里带到垃圾箱里,给陌生人一个微笑……总之,一直沿着善念走下去,就会觉得太阳每天都是新的。人人都面善,心中油然涌起对万事万物感恩的情愫。
③干净的人行为端正,坦坦荡荡。品行端正,做人才有底气,做事才会硬气,才能身正心安梦魂稳,心底无私天地宽。品行端正的人干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身处俗世,却不为俗世所困,依然保持初心如故。无论取得怎样的荣耀,始终谦虚低调,不高人一等,不张牙舞爪,不会变得喧嚣与功利,给人的感觉永远是赏心悦目,如沐春风。
④干净,说到底是一种修养,不邋遢、不潦草,无论命运有多么不公,不见一丝怨怼。不管外在环境多么糟糕,始终拾掇好自己的仪容,保持外表的干净和得体。上海永安公司四小姐郭婉莹,年少时美丽而富有,“文革”时期,因是资本家的女儿,沦落到去打扫厕所,但她见人永远要化好妆,换上干干净净的衣服。别人不理解,她却回答说:“因为这才是人活着的样子。”
⑤干净是一种文化,是一种精神,是一种美德。一个地方如果干净的人多了,这个地方的环境会更为清朗、清爽。因为大家行事光明磊落,不算计人,不欺骗人,不出卖人,该办的事一定办,不该办的事一定不办,自然民风淳,风气正,政风清,人心平和。
⑥孟德斯鸠说过:美必须干干净净,清清白白,在形象上如此,在内心中更是如此。生活本来单纯,清白做人,干净做事。人有净气,风度自来。
(选自《扬子晚报》2020年3月4日,有删改)
9.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论述“‘干净’是最好的气质”的 (4分)



10.按要求回答下面的问题。(4分)
(1)结合语境,写出第③段中加点词“喧嚣”的意思。


(2)联系前文,说说第④段画线句中“人活着的样子”指什么。


11.文章第②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有什么作用 (5分)★



12.请摘抄文中给你启示或感悟最深的一句话,并结合实际谈谈自己的心得。(3分)
原句:

心得:

13.学完本课,某校九年级(1)班开展了“说教养”主题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1)请写出你从下面表格中得到的结论。
某校九年级学生关于家风对个人教养的影响的调查统计
家风对个人教养有无影响 你认为教养的形成取决于什么
选项 比例 选项 比例
有 90.91% 学校 33.33%
没有 0.61% 父母和自己周围来往的人 61.21%
关系不大 8.48% 社会大环境 5.46%



(2)阅读下面四则名言,写出你从中得到的启发。
①喜来时一点检,怒来时一点检,怠惰时一点检,放肆时一点检。 ——吕坤
②好脾气是一个人在社交中所能穿着的最佳服饰。 ——都德
③行事不可任心,说话不可任口。 ——曾国藩
④君子以细行律身,不以细行取人。 ——魏源



答案
1. D A项,“箴”应读“zhēn”;B项,“恪”应读“kè”;C项,“翘”应读“qiáo”。
2.答案  A B.雷→擂。C.狐→孤。D.做→作。
3.答案 D 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多含轻视意)。
4.答案  B 根据句子间内在的逻辑关系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1)句是递进关系,(2)句是假设关系,(3)句是选择关系。故选B。
5.答案 C  A.两面对一面,可将“能否”删去。B.成分残缺,可在句末添加“活动”。D.语序不当,将“干预”“发现”互换位置。
6.答案 C “摆架子”后面的逗号应为顿号。
7. C 本题考查句子的排序。根据“分为有目的与无目的两种”可知,文段要先讲述有目的的阅读,再讲无目的的阅读。④句解释了什么是“有目的的阅读”,应为首句;②句“这样的阅读”指有目的的阅读,应紧承④句;①句强调读书苦,紧接②句中的“向来都是辛苦的”;③句中“而”字表过渡,由“有目的的阅读”转到“无目的的阅读”;⑤句解释“无目的的阅读”。排好顺序后,通读文段,再结合选项,可判断答案为C项。
8.【答案】(1)示例一:A句虽质朴但含真义,告诉我们巧妙伪装远不如憨厚真诚好,教育我们做一个诚信真实的人,适合作为家规。示例二:B句是传承千年的名言,对仗工整,易于传诵,更重要的是饱含深远的真理,既可作为一个人的生存原则,也可成为家族兴旺的妙言。
(2)示例:漫画中的小孩儿不知道什么是家风,更不用说有家风家训了。家风的作用是在潜移默化中发挥的,是潜力无穷的。我们不能让家风家训越来越缺失。
(3)示例:懒惰可毁百年家
【详解】
试题分析:(1)此题考查学生围绕观点阐述理由的能力。学生可以选择题中任一句话作为家规,然后阐述自己的理由,只要理由充分,能支撑观点即可。作答时可从句子的深刻含意和语言特色的角度进行分析。A句强调诚信;B句强调忧患意识。80个字的上限也是一个硬性规定,注意这个具体要求。答案不唯一。(2)此题考查学生的图文转换能力。要求学生仔细观察漫画内容,漫画中所配的文字往往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对领会漫画的寓意有很大的帮助。看漫画的夸张之处,这往往是弦外之音,是漫画所要表达的寓意所在。抓住图片中的人物神情和语言,联系综合性学习实践活动的主题,畅谈自己的感受。漫画中画的是采访一个小孩,采访的问题是“你家家风是什么?”孩子的回答是“我家风很大”。从中可以看出小孩子根本不知道“什么是家风”。借此来折射现实生活中“家风家训缺失”的现象。据此理解作答。(3)考查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对联书写格式:①字数相等,断句一致。②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③位置相同,词性相对。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④内容相关,上下衔接。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复。本题拟写对联要注意运用对偶的写法,围绕着“家风家训”这一主题来拟写。
9. 本题考查对文本的概括能力。仔细阅读文本,根据文本内容,找出几个分论点概括即可。根据第②~⑤段的第一句话即可概括出答案。
[答案] ①干净的人善良,无邪念;②干净的人行为端正,坦坦荡荡;③干净是一种修养,不邋遢、不潦草;④干净是一种文化,是一种精神,是一种美德。
10.(1) 本题考查对重点词语的理解。仔细阅读文本,根据上文内容分析。结合“无论取得怎样的荣耀,始终谦虚低调,不高人一等,不张牙舞爪”分析,“喧嚣”是指不谦虚,炫耀自己的成就。
[答案] 炫耀自己的成就。
(2)无论命运多么不公,都没有一丝怨怼;无论处境多么艰难,始终保持外表干净与得体。
11. 本题考查论证方法及其作用。首先根据文段内容确定论证方法,常见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引用论证、对比论证等。从第②段来看,论证方法有三种,即道理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再根据每一种论证方法具体谈作用。如:曾国藩的话是道理论据;“做坏事的人,内心是不干净的,带着包袱生活,心理负担何其沉重 常见四处逃亡的罪犯被抓后‘一身轻松’。心存善念的人内心光明、干净”运用了对比论证;“看到在风中卖菜的大娘,就把她的菜全部买下来,好让她早点儿回家。给流浪汉两个馒头,让有急事的行人用一下你的手机。或者,把垃圾从绿化带里带到垃圾箱里,给陌生人一个微笑……”运用了举例论证。
[答案] 道理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①道理论证:以曾国藩的话作为道理论据,论证分论点“干净的人善良,无邪念”,使说理更深刻、透彻。②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通过逃亡罪犯被抓等例子,从“做坏事的人,内心是不干净的”和“心存善念的人内心光明、干净”正反两个方面,具体有力地论证了分论点。
12. 本题考查知识迁移的能力。解答本题,需要先从文中摘录给你启示或让你感悟最深的一句话,然后根据这句话的深层含义或者引申义,写出心得(感悟)即可。
[答案] (示例)原句:当一个人以孩子般的目光去看这个世界,世界也就变得简单纯净起来。
心得:孩子的眼睛是纯净的,内心是纯洁的。要学会用孩子般的目光看世界,这样你看到的世界就是美丽的、干净的。
13.(1) 结合表格中的内容与数据分析可知,某校超过九成的九年级学生认为家风对个人教养有影响,超过半数的九年级学生认为教养的形成取决于父母和自己周围来往的人。
[答案] 示例:某校超过九成的九年级学生认为家风对个人教养有影响,超过半数的九年级学生认为教养的形成取决于父母和自己周围来往的人。
(2)示例:中外名人很注重自身的修养,所以,我们也要从我做起,从细节做起,注重自身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