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古诗三首
本课三首古诗都是描写自然景物的,但都不是纯粹写景的诗,在诗中蕴涵着诗人的不同的感情。在阅读本课三首诗时要注意结合诗歌背景来理解。
【知识与技能】
1.会写2个生字,并能组词造句。
2.能背诵三首诗,并能默写《浪淘沙》(其一)。
【过程与方法】
借助注释疏通诗歌大意,理解诗人蕴涵其中的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浪淘沙》(其一):体会诗人对田园牧歌式生活的憧憬。
《江南春》:理解诗人对江南美景的赞美,以及对国家和人民的担忧。
《书湖阴先生壁》:体会诗人退隐闲居的恬淡心境和从田园山水、从与平民交往中所领略到的无穷乐趣。
【教学重点】
了解诗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诵古诗,并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体会诗人借景传达的情感。
【教学方法】
1.诵读法。
2.知人论世法。
【课时安排】
3课时
一、课时讲解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1.有人喜欢气势磅礴的长江、黄河,有人喜欢温婉可人的细雨江南,也有人在日常院景中看出别样的趣味。
2.在你的眼中,哪些生活之景可以入诗入画?面对长江、黄河,你会生出怎样的感慨?江南的美景有着怎样的格调?
3.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课文《古诗三首》,看看古人是如何描述他们的眼中之景的。
(二)初读课文,识字识句
诵读要求: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本课2个会写字;把握诗歌朗读节奏。
1.结合注解,疏通诗歌大意。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诗人情感。
(三)精读课文,重点突破
《浪淘沙》(其一)
1.背景。
永贞元年,刘禹锡被贬为连州刺史,行至江陵,再贬朗州司马。一度奉诏还京后,他又因《游玄都观》触怒当朝权贵而被贬连州刺史,后历任和州刺史。但他并没有沉沦,而是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世事的变迁。这首诗正表达了他的这种情感。
2.导读第一、二句。
本诗前两句写出了黄河的什么特点?描绘出了什么画面?你是通过诗中哪些字词想象到的?
九曲——写出了黄河的弯,蜿蜒曲折,弯曲悠长,像巨龙盘旋
万里沙——写出了黄河沙多
簸——写出了黄河的浪大浪高,让我们感受到黄河的波涛汹涌、气势磅礴
自天涯——写黄河河流漫长,自西向东绵延万里,流入东海
描绘了一幅黄河弯曲悠长、绵延东流的画面。
3.导读第三、四句。
从“直上”可以看出浪大浪高,“牵牛织女家”写出了生活的静谧美好。诗人想乘着巨浪扶摇直上去寻访牵牛织女家,感受生活的静谧。
《江南春》
1.背景。
杜牧生活在晚唐时代,唐王朝势力逐渐没落。杜牧来到江南,不禁想起当年南朝,尤其是梁朝事佛的虔诚,到头来是一场空,不仅没有求得长生,反而误国害民。本诗既是咏史怀古,也是对唐朝统治者委婉的劝诫。
2.导读第一、二句。
本诗一开头便描绘了江南辽阔大地的美丽景色。“莺啼”是动景,“绿映红”是静景,写出了春的美丽,用“千里”修饰展示了地域的广阔。“水村山郭酒旗风”描绘了清幽雅致的小镇。
3.导读第三、四句。
这两句描绘了烟雨朦胧中的楼台寺院。从景物角度说,具有朦胧美。从情感角度说,面对南朝遗留下来的座座寺庙,诗人充满了担忧。
《书湖阴先生壁》
1.背景。
北宋大政治家王安石,晚年闲居在南京紫金山麓的半山园,常跟附近居民来往,相处愉快,湖阴先生杨德逢,便是其中的一位。这一年夏初时节,诗人又到湖阴先生家做客,对这里的环境景色十分欣赏,随口吟成这首绝句,应主人请求题写在当院墙壁上。
2.导读第一、二句。
这两句仅用了“无苔”二字,就写出了杨家庭院的清幽。庭院之内,连青苔也没有,正表明无处不净,无时不净。“花木”是庭院内最引人注目的景物,因为品种繁多,所以要分畦栽种。这样“成畦”二字就并非仅仅交代花圃的整齐,也有力地暗示出花木的丰美,既整齐又不单调。
3.导读第三、四句。
这两句写的是庭院门前的景物,一条河流,一片农田,两座青山。诗人运用拟人手法将“一水”“两山”写成富有人情的亲切形象。弯曲的河流环绕着葱绿的农田,正像母亲用双手护着孩子一样。“护”“绕”将水写得那么有情。
二、板书导图
三、主旨分析
《浪淘沙》(其一)诗人用精练的语言,将现实中汹涌的黄河与想象中静谧的银河相融,寄托了诗人对田园牧歌式生活的憧憬。
《江南春》诗中描绘了明媚的江南春光,再现了江南烟雨蒙蒙的楼台景色,既表现了诗人江南春景的赞美之情,也体现了诗人的忧国忧民之情。
《书湖阴先生壁》诗人描写了杨家庭院内外的景色,赞美了主人的朴实勤劳,表达了诗人退隐新居的恬淡心境,从田园山水和与平民交往中领略到无穷的乐趣。
四、课堂小结
本课由三首古诗组成。除了帮助学生理解重点字词,介绍背景外,应以学生自学为主。让他们自由疏通文章,通过诵读理解诗人的情感。
附译文:
《浪淘沙》(其一):万里黄河弯弯曲曲挟带着泥沙,波涛滚滚如来自天涯的狂风颠簸。
到今天我们可以沿着黄河径直到银河,我们一起去寻访牛郎织女的家。
《江南春》:千里江南,到处莺歌燕舞,绿树映衬红花,在临水的村庄,依山的城郭,随处可见迎风招展的酒旗。
南朝修建的寺院庙宇不计其数,如今还剩多少亭台楼阁掩映在烟雨迷蒙之中。
《书湖阴先生壁》:茅草房庭院经常打扫,洁净得没有一丝青苔。花草树木成行满畦,都是主人亲手栽种。
庭院外一条小河护卫着农田,把绿色的田地环绕,两座青山推开门,送来青翠的山色。
本文三首古诗都是写景诗,《浪淘沙》(其一)是一首描写黄河雄伟气势的著名诗篇。《江南春》是一首描写江南春光的绝句。《书湖阴先生壁》通过对湖阴先生庭院内外的几处景物的描写,巧妙地为我们勾画了一个清静脱俗、朴实勤劳的湖阴先生的形象,细腻而隐讳地表达了诗人退隐闲居的恬淡心境和从田园山水、平民交往中所领略到的无穷乐趣。教学过程中,首先检查学生预习情况,让学生在读准确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借助文中注释理解诗句。其次,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读出韵味,进行感悟。如在读中感悟黄河汹涌澎湃的气势;体会江南春天的美好和烟雨蒙蒙的景象;感受湖阴先生的勤劳和高雅的生活情趣。最后通过圈画找出诗中景物,结合文中插图,课件展示的美景图等,再用自己的语言把想象的画面描绘出来,在读中想象,能较好地感悟诗中的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