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测试题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新文化运动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新青年》和北京大学是新文化运动最重要的阵地
B.新文化运动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
C.是一次成功的政治革命和改革
D.《青年杂志》创刊并发表《敬告青年》一文,正式吹响了新文化运动的号角
2.史景迁在《追寻现代中国》中评价五四运动:“工人发动罢工,支持学生的爱国运动,象征中国的历史发展迈向新的转折”。“新转折”指
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是中国近代化开端
C.推翻了中国君主专制制度 D.是中国新民主主义开端
3.2018年是北京大学成立120周年。“世界上不乏建校几百年的学校,但从来没有一所大学,能够像北大这样,与国家民族同呼吸共命运。”下列能体现上述观点的史实有
①戊戌变法②新文化运动③中共一大召开④五四运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在19世纪中后期到20世纪初期的近代化探索历程中,有人将先进的中国人展开一场场救亡图存运动比喻成“自我疗伤”、“温药慢治”、“猛药重治”、“开颅洗脑”。其中“开颅洗脑”指的事件是( )
A.洋务运动 B.辛亥革命 C.新文化运动 D.国民大革命
5.面对北洋军阀统治下混乱的政治局面,一部分先进知识分子认为必须进行文化变革才能挽救民族危亡。他们发起的运动,推动了思想的解放。文中的“运动”指
A.太平天国运动 B.新文化运动 C.一二 九运动 D.国民革命运动
6.五四运动和辛亥革命的共同点是
①都是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运动②都经过长期准备③都是由工人阶级组织和领导④都具有反帝反封建的性质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7.1919年李大钊在《知识阶级的胜利》一文中指出,“我们很盼望知识阶级作民众的先驱,民众作知识阶级的后盾。”号召知识分子到农村去,到民间去。这表明他主张( )
A.知识分子需要学习马克思主义 B.知识分子与群众相结合
C.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农民运动 D.宣传西方的民主与科学
8.五四运动是
A.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B.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C.中国革命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D.抗日战争战略反攻的转折点
9.1921年7月底,与会代表由李达夫人王会悟做向导,从上海乘火车转移到嘉兴,再从狮子汇渡口登上渡船到湖心岛,最后转登王会悟预订的游船。“与会代表”参加的会议标志着
A.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B.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C.中共二大顺利召开 D.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
10.为了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纪念那些为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英勇牺牲的优秀共产党员,学习他们“不忘实心,牢记使命”优秀品质,能够入选的人物有( )
①李大钊 ②杨靖宇 ③左权 ④张自忠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1.“……和着十月革命的惊天霹雳,从上海望志路到南湖的红船发力,锻造出一个民族驶向复兴彼岸的航迹。”材料反映的是( )
A.中共一大 B.中共三大 C.遵义会议 D.中共七大
12.在近现代的中国,口号、标语往往是时代的折射。下列口号或标语出现在五四时期的是
A.“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 B.“外争国权”“拒绝和约签字”
C.“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D.“打倒列强,除军阀”
13.一群青年学生发出了“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的怒吼,掀起了一场彻底的、不妥协的爱国运动。这场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是( )
A.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 B.中国无产阶级队伍不断壮大
C.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 D.爱国青年学生是运动的先锋
14.林育英来黄石从事建党工作活动时的化名是,抗日战争时期,又化名为( )
A.李福生、张浩 B.李福生、刘敢生 C.张浩、刘敢生 D.张浩、李福生
15.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标志是
A.中共一大的召开 B.五四运动的爆发
C.《青年杂志》创办 D.《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发表
16.下列时间轴所示活动的共同之处体现了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不断向西方学习,为了中华民族的命运而不断奋斗的历史。下列探索活动与时代相对应中正确的是( )
A.民族危机加深,学习西方制度 B.革命派推翻封建统治,建立民国
C.面对西方侵略,学习先进技术 D.“打倒孔家店”,从思想上进行彻底改造
17.“新知识分子决定接受西方的……作为新秩序的基础,陈独秀和胡适很快成为这场思想革命的精神领神。这里的“革命”指的是
A.戊戌变法 B.辛亥革命 C.新文化运动 D.太平天国运动
18.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不包括( )
A.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B.提倡科学,反对迷信
C.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D.提倡文言文,反对白话文
19.新文化运动期间,酷爱文学的小刘要在《新青年》杂志上发表文章,如果你是杂志的编辑,你将会建议他写( )
A.宣传儒家思想的文言文 B.宣传“君主立宪”的白话文
C.宣传儒家思想的白话文 D.反对尊孔复古的白话文作品
20.口号与主张蕴涵着时代的特征。下列中国近代史上的口号或主张是五四运动提出来的
A.三民主义 B.取消“二十一条”
C.抗日救亡 D.和平民主
21.“学生罢课半月,政府不唯不理,且对待日益严厉。”改变这局面,使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的主要因素是( )
A.新文化运动的开展 B.工人阶级的罢工
C.上海商人的罢市 D.学界精英的支持
22.相持阶段,国民党正面战场取得的具有国际积极影响的战役是:
A.淞沪会战 B.长沙会战 C.徐州会战 D.武汉会战
23.五四运动作为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分水岭,一直受到历史叙述的重视。下列关于五四运动表述正确的是( )
A.南京国民政府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取得初步胜利
B.五四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领导的爱国运动
C.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
D.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
24.史学家金冲及指出:“五四运动后的一个重要变化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开始成为中国先进思想界的主流。”从这个意义上,可以把五四运动称为
A.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B.工人阶级反抗北洋军阀的尝试
C.国人抗议不平等条约的斗争 D.群众性的反帝反封建爱国运动
25.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一文中指出:“五四运动杰出的历史意义,在于它带着辛亥革命还不曾有的姿态”,“不曾有的姿态”指的是
A.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力只有工人
B.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
C.新民主主义革命由中国共产党领导
D.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目的是改变旧的生产关系及上层建筑
二、非选择题
26.论述中共一大的时间、主要内容及召开的历史意义。
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李鸿章、康有为、孙中山和陈独秀,是在中国共产党诞生之前向西方探索救国道路的代表性人物。向西方探索救国的道路,追求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也是对近代化的早期探索。当然,这也适应近代化的要求。
(1)材料中李鸿章、康有为、孙中山和陈独秀对近代化的早期探索经历了哪三个阶段(向西方的学习经历了哪三个阶段)?
材料二:《全球通史》写道:“当1919年巴黎凡尔赛的调停人没有将这个丢失的省份归还给中国时,而是转而送给了日本,这个消息传到北京中国后,在北京的学生与知识分子中间爆发了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事实证明,这场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2)材料二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这个事件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具有什么地位?
28.材料一 站在世纪之交的门槛回首望去一个世纪。几代中国人为之奋斗的目标不外乎是使中国走向近代化。中国走向近代化的过程,也是不断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国走向近代化的历史,始于1861年,自此,中国的近代化运动,走过了自强、变法、革命的历史。
——《世纪之交的回望和断想》
材料二西洋人因为拥护“德先生”(民主)和“赛先生”(科学),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两先生才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
材料三新文化运动中的许多先进人物深受近代以来西方思想文化的影响,大多存有一些偏激的情绪。他们在批判封建正统思想的过程中,对东西方文化的某些看法,存在着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片面性,例如将中国一些优秀的传统文化遗产当作封建糟粕一概加以否定,这种偏向一直影响到后来。而其资产阶级激进民主主义的阶级局限也使得它并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教材,分别指出该材料中说的“自强”“变法”“革命”所对应的历史事件的名称。
“自强”指的是:__________。
“变法”指的是:__________。
“革命”指的是: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一大批进步知识分子高举“德先生”“赛先生”两面大旗,掀起了一场什么运动?列举该运动中两位代表人物的姓名。
(3)根据材料三,你是否同意所述观点?你认为应该如何看待传统文化?
2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辛亥革命被称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建立了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民国建立后,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倒台,引发了以传统政治为基础的旧有伦理与价值体系的松动。过去专制主义是正统,神圣不可侵犯,侵犯了就要杀头。现在民主主义成了正统,同时取得了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侵犯了这个神圣,固然未必就要杀头,但为人民所抛弃是没有疑问的。
——摘编自林伯渠《荏苒三十年》
材料二 采取共和体制而带来的政治面貌,并不足以革新国家;还需要有一些更基本的东西来唤醒国家和人民,“德先生”和“赛先生”成为那个时代的口头禅……旧道德、旧习俗、旧文学、旧的社会关系都受到贬义性的攻击,这次思想革命有时被描述为“中国的文艺复兴”。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辛亥革命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指出这场思想革命的名称。写出“德先生”和“赛先生”所指的内容。
(3)根据材料一、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政治革命和思想解放两者的关系。
30.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李鸿章对日本公使说:“对于近代贵国模仿欧风一事感到不解,我国决不会进行这样的改革只是军器、铁路、电信及其他器械是必要之物和西方最长之处,不得不采之外国。”
材料二 梁启超说:“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行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材料三 孙中山说:“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
材料四 陈独秀说:“我们现在认定,只有‘民主’和‘科学’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的一切黑暗。
(1)上述材料中,他们为了达到所追求的目标,领导了哪四次探索?
(2)材料一中他们实行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3)材料三中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成立了我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什么?地点在哪里?
(4)材料四运动中的重要阵地
(5)四次探索中,你得到了哪些启示?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2.D3.B4.C5.B6.C7.B8.B9.A10.A11.A12.B13.A14.A15.A16.D17.C18.D19.D20.B21.B22.B23.D24.A25.B
26.时间:1921年7月;
主要内容
(1)通过党的纲领,确定党的奋斗目标和中心任务,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党的中心任务是:领导工人运动。
(2)选举党的中央领导机构一中央局,选陈独秀为中央局书记。
中共一大历史意义
(1)中共一大标志中国无产阶级先锋队——中国共产党诞生。
(2)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27.(1)技术(器物)——制度——思想文化
(2)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28.(1)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2)新文化运动;胡适,李大钊。
(3)答案不唯一
29.(1)推翻了中国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民主共和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开创了中国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
(2)新文化运动;民主与科学。
(3)政治革命推动了思想解放,思想解放进一步巩固了政治革命的成果。
30.(1)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2)维护和巩固清政府的统治。
(3)中国同盟会,东京。
(4)北京大学、《新青年》
(5)地主阶级、资产阶级都不能救中国,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等(言之有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