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折线统计图》教案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 初步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会看单式折线统计图。
2. 知道折线统计图的特点,知道折线统计图与条形统计图的区别。
3. 能够从单式折线统计图上获取数据变化情况的信息,根据单式折线统计图回答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知道折线统计图的特点,知道折线统计图与条形统计图的区别。
教学难点: 从单式折线统计图上获取数据变化情况来回答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建情境,复习引入
师:小胖一家下周要去北京游玩,他正在和妈妈准备要带去的衣服,同学们知道穿衣服要根据?
生:天气。
师:同学们真聪明。于是小胖查了北京下周的天气预报,把气温画成了一张统计图,你们认识这张图吗?
(出示“北京下周预报气温统计图”)
生:条形统计图。
师:那么请同学们说说条形统计图的组成。
(分别指出“标题”、“横轴——项目名称”、“纵轴——数量刻度、单位”、“直条——表示数量”并板书)
师:根据条形统计图,同学们能告诉小胖要带哪些衣服了吗?
(出示“三种衣服适宜穿着的温度”)
生:长袖T恤、厚外套。
师:为什么短袖T恤不带?
生:最高温度只有18℃,短袖T恤适合25℃以上穿。
2、 观察交流,初识新知
师:小胖妈妈也根据这些数据画了一张统计图,能看懂吗?看到什么?
(演示条形统计图变成折线统计图的过程)
(一)认识点
师:图上统计的温度和小胖的一样吗?没有直条,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生:通过点看出来。
师:找一天说说你看出温度的过程?
生读出某天的温度,演示读数过程。
师:也就是这张图里表示数量的部分从直条变成了?(引导齐说)
生:点。(板书:直条改成点,点 表示数量。)
师:看来这张图也可以和条形统计图一样,能看到每一天的温度。
(二)认识折线
师:在这张图上,还能看到什么呢?)
生:有线段把每个点连接起来。
师:观察的真仔细,我们把这些连接相邻点的线段称为折线。那么通过折线能看出什么呢?(板书:折线)
生:折线往上倾斜的就表示温度在上升,往下倾斜的就表示温度在下降。
师:也就是折线的升降反映?(引导齐说)
生:温度的变化(数量的变化)。(板书:折线的升降反应数量的变化)
师:同学们通过折线,能找出哪两天之间温度上升了吗?
生:周一到周二、周二到周三、周六到周日温度是上升的。
(标出这几天之间的变化)
师:都是上升,有什么不同吗?
生:周二到周三上升程度最大(师:称为大幅上升),周一到周二、周六到周日小幅上升。(出示大幅上升、小幅上升的折线)
师:除了上升,还有哪些变化?
生:周四到周五大幅下降,周五到周六小幅下降、周三到周四不变。
(出示大幅下降、小幅下降、不变的折线)
师:比起条形统计图,这张图里的还能通过折线看出数量的变化。
(三)认识其它部分
师:在这张图上,还能看到什么呢?
生:标题、横轴、纵轴等等都是一样的。
师:思考得很全面,这些和条形统计图都是相同的。
(在这张图上,还能看到什么呢?)
师:同学们已经充分了认识这张统计图,那么大家知道这种统计图叫什么名字吗?
生:折线统计图。
师:同学们知道的真多。这就是折线统计图,通过折线统计图,我们既能读出数量,又能看出数量的变化。
(出示课题:折线统计图)
3、 运用新知,解决问题
练习1:(出示故宫三月前十日游客人数变化情况折线统计图)
师:同学们来看一下这张折线统计图,这张图统计了什么数据的变化?
生:故宫三月前十日游客人数的变化。
师:说说游客人数是怎么变化的?
生:描述变化过程:1日到2日大幅上升,2日到3日不变,3日到4日大幅下降……。
师:说得真详细,大胆猜测一下,为什么会发生这种变化呢?(同桌讨论)
生:2日、3日应该是周六和周日,9日、10日也是(周末游客多、平时游客少)。
师:分析得真有道理,根据我们的分析,能推断11日的人数吗?
生:4万人左右,因为11日又是周一了。
师:同学们真聪明,通过折线统计图发现了那么多信息,还预测到了之后的游客人数。说明折线统计图不仅能体现出数据的变化,还能帮助我们合理地进行预测。
练习2:(出示小胖、小丁丁赛前一分钟跳绳训练成绩统计图)
师:这两张折线统计图统计了小胖和小丁丁比赛前一分钟跳绳的训练成绩,同学们能预测一下,他们谁的比赛成绩会比较好吗?说说你这样预测的原因。
生:①小胖,小胖的成绩是一直在稳定上升的,而小丁丁的成绩不稳定(起起伏伏);②小丁丁,小胖最少60个,小丁丁最少70个,而两人最多都有90个。③比赛时的发挥说不准。
师:老师也觉得,小胖的成绩比较稳定,赢面更大,不过同学们说的也很有道理,比赛时,还有临场发挥等等因素影响最终成绩。折线统计图可以帮助我们进行合理推测,但结果还是要看实际情况。
4、 新旧对比,理解区别
练习3:(出示小胖画的折线统计图)
师:小胖看折线统计图这么有用,跃跃欲试也画了一张,你们看,怎么样?
生:小胖的图漏了标题、横轴、纵轴等。
师:那同学们能猜测一下,小胖统计的是什么数据吗?
(生发挥想象,回答,互相评价是否合理。)
师:统计的是上海春、夏、秋、冬的温度变化,可能吗?
生:不可能,因为春夏秋冬应该是夏天最热、冬天最冷。
师:那么统计的是2012年到2015年我们学校学生总人数的变化,可能吗?
生;不可能,应该是一年比一年人多。
师:统计的是小胖、妈妈、爸爸、奶奶去旅游携带的衣服数量,可能吗?
生:可能。
师:通过提醒,小胖把漏掉的信息补上去了,(出示补全信息)同学们,对小胖画的这张图,有意见吗?
生:这张图不适合用折线统计图统计,应该用条形统计图。
师:为什么啊?(出示更改成条形统计图)
生:小胖统计的每个人带的衣服的数量没有变化的关系,是互相独立的。
师:说得真好,确实应该用条形统计图统计更好,看来并不是所有的统计数据都适合用折线统计图来统计。那么我们看看,下面这些统计数据,用哪种统计图更合理呢?
练习4:
选择:1.统计小胖、小丁丁、小巧、小亚4人的身高用哪种统计图最合理?
2.统计小胖一到四年级的身高用哪种统计图最合理?
A.折线统计图 B.条形统计图
问:那么统计小胖一到四年级的身高应该是下列哪张图?
(手势表示,简单说明原因)
师:我们要根据生活中的实际情况,来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五、拓展游戏,巩固提升
师:大家今天学的折线统计图,也可以变成谜语哦,想不想猜猜看?看图猜谜:打一个寓言故事。
(同桌讨论,汇总,得:龟兔赛跑。)
分析:1.分析图中统计项目和数量(单位);
2.通过折线看出数量的变化,上图为乌龟、下图为兔子,一开始兔子跑得快,后来不变的部分表示兔子在睡觉,而乌龟一直保持着前进。。
提问:那么通过两张统计图,能看出是谁赢了吗?
分析:上图表示乌龟,乌龟在第六项就到了终点,而兔子在第七项,说明乌龟赢了。
六、交流收获,总结全课
1.折线统计图的组成。
2.点表示数量和折线的升降反应数量的变化。
板书设计
折线统计图
标题
横轴 项目名称 点(直条) 表示数量
纵轴 数量刻度 单位 折线 的升降反映数量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