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25张PPT)
曹冲称象
教学目标
朗读课文,背诵第4自然段。
通过阅读,理解课文内容,能说出曹冲称象的办法好不好,自己还能想出什么办法来称象。教育学生平时要多观察事物,遇事要开动脑筋想办法。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4自然段。
教学难点
通过阅读,理解曹冲称象的办法,自己思考其它称象办法。教育学生平时要多观察事物,遇事要开动脑筋想办法。
猜一猜
耳朵像扇子,
鼻子像钩子,
大腿像柱子。
(打一动物)
四腿如柱子,
身子像面墙,
两耳像蒲扇,
鼻子弯又长。
谜 语
大象
大 象
大象这么大,它有多重呢?
比一比
哪个大?哪个小?
哪个轻?哪个重?
象,通称大象,是目前陆地上最大的哺乳动物。
大象是现存世界上最大的陆地栖息群居性哺乳动物,通常以家族为单位活动。大象的皮层很厚,但皮层褶皱间的皮肤很薄,因此常用泥土浴的方式防止蚊虫叮咬。象牙是防御敌人的重要武器。
同学们,见过有人称大象吗 在古时候,要称一头活着的又高又大的大象真是一件很难的事。今天我们就来走进课文,看看七岁的曹冲是怎样称象的?
重点字词
曹冲称象
chēnɡ
多音字
称
chēng
chèn
称象 称赞
称心如意
秤
chèng
多音字
杆
gǎn
gān
笔杆 枪杆
旗杆 桅杆
称
杆
秤
chènɡ
chēnɡ
gǎn
妈妈拿来一( )( ),去( )又大又甜的苹果。
杆
秤
称
称象 官员 树根 柱子 曹操
停止 议论 重量 砍柴 横线
然后 站立 岁数 船只 到底
一杆秤
词语大闯关
一起来开小车
cáo
yuán
曹操
队员
天曹
官员
gēn
yì
一根
根据
议论
提议
lùn
zhòng
议论
论文
重要
举重
kǎn
xiàn
砍树
砍柴
画线
直线
zhǐ
liàng
停止
阻止
重量
大量
读一读下面的句子,你有什么发现?
石头有多重,大象就有多重。
读一读:
这些蔬菜的重(zhòng)量,没有必要重(chóng)复来称了。
注意加点字的读音!
读一读下面的句子,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这一杆秤称东西特别准。
注意加点字的读音!
读一读:
学校的旗杆上有一面五星红旗在飘扬?
试着把词语和意思连起来!
【官员】
【议论】
【船舷】
船两侧的边儿。
经过任命的、担任一定职务的政府工作人员。
对人或事物的好坏、是非等表示意见。
猜谜语
不着地,
不腾空,
高高一座楼,
造在水当中。
故人来相会
曹冲称象
朗读要求:
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遇到生字和难读的字多读几遍。
古时候有个叫曹操的人。别人送他一头大象,他很高兴,带着儿子和官员们一同去看。
大象又高又大,身子像一堵墙,腿像四根柱子。官员们一边看一边议论:“这么大的象,到底有多重呢?”
曹操问:“谁有办法把这头大象称一称?”有的说:“得造一杆大秤,砍一棵大树做秤杆。”有的说:“有了大秤也不行啊,谁有那么大的力气提得起这杆大秤呢?”曹操听了直摇头。
曹操的儿子曹冲才7岁,他站出来,说:“我有个办法。把大象赶到一艘大船上,看船身下沉多少,就沿着水面,在船舷上画一条线。再把大象赶上岸,往船上装石头,装到船下沉到画线的地方为止。然后称一称船上的石头。石头有多重,大象就有多重。”
曹操微笑着点一点头 。他叫人照曹冲说的办法去做,果然称出了大象的重量。
①
②
③
④
⑤
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曹冲小时候想办法称象的故事。
大象那么大,怎么称出它的重量呢?
有人说,用一杆很大的秤。
有人说,把大象宰了。
ɡē
割
zǎi
宰
曹操听了直摇头。
为什么直摇头?
因为曹操对官员们提出的办法不满意。
“直摇头”——不停的摇头,说明曹操的态度是坚决反对的。
“我有个办法。把大象赶到一艘大船上,看船身下沉多少,在船舷上画一条线作记号,再把大象赶上岸,往船上装石头,等船下沉到画线的地方为止。然后,称船上的石头就行了。石头有多重,大象就有多重。”
用“先……再……然后……最后……”叙述称象的过程。
想一想
读一读
古时候有个叫曹操的人。别人送他一头大象,他很高兴,带着儿子和官员们一同去看。
时间:
人物:
古时候
曹操、曹操的儿子、官员们
齐读第2自然段:
1.说说大象的样子。
2.官员们在议论什么?
大象的样子:
大象又高又大,身子像一堵墙,腿像四根柱子。
“像……像……”这两个比喻句把大象的高大写的既生动又形象。
官员们在议论什么?
官员们一边看一边议论:“这么大的象,到底有多重呢?”
自由读第3自然段,官员们想出了什么方法称象?结合课文,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方法:造一杆大秤,砍一棵大树做秤杆来称大象。
你觉得这个方法好吗?为什么?
办法不可行的原因:
曹操的态度:
直摇头
秤称
提不动
不行
还有什么办法呢?
齐读第4自然段,说一说这一段讲的是什么。
曹操的儿子曹冲才七岁,他站出来,说:“我有个办法。把大象赶到一艘大船上,看船身下沉多少,就沿着水面,在船舷上画一条线。再把大象赶上岸,往船上装石头,装到船下沉到画线的地方为止。然后称一称船上的石头。石头有多重,大象就有多重。”
曹冲提出称象的办法
比较句子:
曹操的儿子曹冲才七岁。
曹操的儿子曹冲七岁。
“才”是仅仅的意思,说明曹冲这么小就能想出称象的好办法,强调了他非常聪明、善于观察和动脑筋的特点。
自由读第4自然段,说一说曹冲称象的办法。
第一步:
把大象赶到一艘大船上,看船身下沉多少,就沿着水面,在船舷上画一条线。
第二步:
再把大象赶上岸,往船上装石头,装到船下沉到画线的地方为止。
第三步:
称一称船上的石头。
第四步:
把石头的重量加起来就是大象的重量。
思考:往船上装石头时,为什么装到船下沉到画线的地方为止?
因为船下沉的深浅和大象上船时一样,说明这时石头的重量和大象的重量相同。
填一填
把大象( )一艘大船上,看船身下沉多少,就( )水面,在船舷上( )。再把大象( ),往船上( ),装到船下沉到画线的地方为止。然后( )船上的石头。石头有多重,大象就有多重。
赶到
沿着
画一条线
赶上岸
装石头
称一称
说说曹冲称象的过程。
( )赶象上船
( )把大象赶上岸,往船上装石头
( )在船舷上做记号
( )称石头的重量
1
3
2
4
齐读第5自然段,思考:“微笑”“点一点头”说明了什么?
曹操微笑着点一点头。他叫人照曹冲说的办法去做,果然称出了大象的重量。
曹操觉得曹冲的办法非常好,所以“微笑”“点一点头”,表示对曹冲的赞许。
说一说
用一句话形容曹冲,并说说为什么?
我觉得曹冲是一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
聪明、爱思考,遇到问题善于动脑筋
我长大了,要做一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
这么大的象到底有多重呢?
大象又高又大,身子像堵墙,腿像四根柱子。
大象的身子像一堵墙。
大象的腿像四根柱子
大象又高又大,身子像堵墙,腿像四根柱子。
弯弯的月亮像_________________。
夏天的太阳像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像_________________。
看看说说
大象又高又大,身子像一堵墙,腿像四根
柱子,耳朵像_____________,鼻子像____________________,尾巴像__________________。
两把大扇子
一个长长
的钩子
一根小小的辫子
大象那么大。怎么称出它的重量呢?
官员1
官员2
曹 冲
官员1
一 杆 秤
ɡǎn chènɡ
可是没有人提得动那么大的秤。
官员2
zǎi宰
这个办法太糟糕。会伤害大象。
赶紧想办法
曹冲想出了好办法。
说一说
曹冲用石头代替大象的方法称出了大象的重量。如果当时你也在,同学们,你还能想出其他的好办法吗?
再读课文:
用横线划出描写大象的句子。
大象又高又大,身子像一堵墙,腿像四根柱子。
弯弯的月亮像________。
梧桐的树叶像________。
大象又高又大,身子像一堵墙,腿像四根柱子。
官员们一边看一边议论:“这么大的象,到底有多重呢?”
什么意思?谁来演一演?
大象又高又大,身子像一堵墙,腿像四根柱子。
官员们一边看一边议论:“这么大的象,到底有多重呢?”
能去掉吗?为什么?
读读说说
官员们一边看一边议论。
我们一边唱歌一边跳舞。
……
大象又高又大,身子像一堵墙,腿像四根柱子。
官员们一边看一边议论:“这么大的象,到底有多重呢?”
再来读一读!
再次细读课文,想一想:
课文中提出了几种称象的办法?
你认为谁的称象办法最好?
办法一
曹操问:“谁有办法把这头大象称一称?”有的说:“得造一杆大秤,砍一棵大树做秤杆。”有的说:“有了大秤也不行啊,谁有那么大的力气提得起这杆大秤呢?”
办法一
曹操问:“谁有办法把这头大象称一称?”有的说:“得造一杆大秤,砍一棵大树做秤杆。”有的说:“有了大秤也不行啊,谁有那么大的力气提得起这杆大秤呢?”
办法一
曹操问:“谁有办法把这头大象称一称?”有的说:“得造一杆大秤,砍一棵大树做秤杆。”有的说:“有了大秤也不行啊,谁有那么大的力气提得起这杆大秤呢?”
反问句,加强语气
谁有那么大的力气提得起这杆大秤呢?”
换种说法试试
谁都没有那么大的力气提得起这杆大秤。
办法一
曹操问:“谁有办法把这头大象称一称?”有的说:“得造一杆大秤,砍一棵大树做秤杆。”有的说:“有了大秤也不行啊,谁有那么大的力气提得起这杆大秤呢?”
曹操听了直摇头。
曹操听了摇头。
比较读一读,去掉“直”可以吗?为什么?
曹操听了直摇头。
直:
(1)不弯曲
(2)爽快
(3)一直,一个劲儿地
(4)竖,跟横相反
曹操听了直摇头。
直:
(1)不弯曲
(2)爽快
(3)一直,一个劲儿地(4)竖,跟横相反
最终大象的体重测出来了没有?
又是怎么测出来的?
曹操的儿子曹冲才7岁,他站出来,说:“我有个办法。把大象赶到一艘大船上,看船身下沉多少,就沿着水面,在船舷上画一条线。再把大象赶上岸,往船上装石头,装到船下沉到画线的地方为止。然后,称一称船上的石头。石头有多重,大象就有多重。”
仔细读一读,想想曹冲的称象分了几个步骤?
曹冲称象
称象的第一步:
赶象上船,在船身下沉处作上记号。
称象的第二步
再把大象赶上岸,往船上装石头,装到船下沉到画线的地方为止。
称象的第三步
称一称船上的石头
称出每块石头的重量
称象的第四步
把石头重量加起来,石头的总重量就是大象的重量。
曹冲称象的方法:
1、赶象上船,船舷下沉处做上记号
2、把大象赶上岸,往船上装石头
3、称一称船上的石头
4、石头重量总和就是大象重量
曹操的态度:
微笑着点一点头
1.曹冲才七岁,就这么聪明,你还有其他更好的称象办法吗?找同学说一说,看看谁的办法好!
2.搜集有关大象的资料,同学之间讲一讲。
阅读课文完成下面各题
按照曹冲称象的过程排排序。
( )赶象上船。
( )把大角赶上岸,往船上装石头。
( )在船舷上做记号。
( )秤石头的重量。
1
3
2
4
比较句子:
曹操的儿子曹冲才七岁。
曹操的儿子曹冲七岁。
“才”是仅仅的意思,说明曹冲这么小就能想出称象的好办法,强调了他非常聪明、善于观察和动脑筋的特点。
比较句子:
大象有多重呢?
大象到底有多重呢?
“到底”是究竟的意思,说明了想要知道大象的重量并不是简单的事情,大臣们都没有办法。
根据拼音写词语。
柱 子
船 底
秤 杆
然 后
七 岁
站 立
zhù zi
chuán dǐ
chènɡ ɡǎn
rán hòu
qī suì
zhàn lì
比一比,再组词。
做( ) 底( ) 柱( )
作( ) 低( ) 住( )
做人
底下
柱子
作文
高低
住下
照样子,写词语。
例:又高又大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又大又圆
又高又壮
又白又胖
又红又甜
曹操的儿子曹冲才七岁。
(1)选一选。( )
①“才”是“仅仅”的意思,表示曹冲年龄小,很聪明。
② “才”是“刚刚”的意思,说明曹冲的年龄太小了,说的话不能相信。
(2)用“才”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
示例:他才上幼儿园就已经会背古诗了。
大象又高又大,身子像一堵墙,腿像四根柱子。
(1)“又高又大”是“又A又B”式词语,这样的词语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身子像一堵墙”写出大象很_________。这里把大象的__________比作墙。仿写一个这样的句子。
天空中的云彩像____________。
又白又胖
又大又圆
高
身子
一幅彩锦
(1)结合原文,给下面内容排序,说说曹冲称象的过程。
赶象上船 把大象赶上岸,装石头上船
在船舷上做记号 称石头的重量
(2)判断。
①大臣们的方法好,一杆秤就能解决问题。( )
②曹冲的办法妙,利用水的浮力把大象的重量变成一块一块石头的重量,既能准确称出大象的重量,又方便。( )
1
2
3
4
称象实验
想一想:
应用了什么
科学原理?
(水的浮力)
思考题
从文中找一找量词,看谁能找到最多。
一个大官 一棵大树
一头大象 一个办法
一堵墙 一艘大船
一根柱子 一条线
一杆大秤
北宋时,有一个聪明的小孩,他叫司马光。有一天,他和小朋友们一起玩捉迷藏,有个小朋友爬到假山上,结果正好摔到一口又高又大的水缸里。别的小朋友有的吓哭了,有的吓跑了。只有司马光急中生智,搬起一块大石头向水缸砸去,水缸破了,水哗哗地流了出来,缸中的小朋友得救了。
(1)用“——”画出司马光救小朋友的句子。
(2)从自己画出的句子中,我们知道司马光是一个___________的孩子。
只有司马光急中生智……缸中的小朋友得救了。
勇敢、聪明
你还知道哪些这样的故事?与大家讨论分享。
司马光砸缸
王戎识李
骆宾王写诗
司马光七岁的时候稳重的就像一个大人,听到老师讲解《左氏春秋》,非常喜爱,放学之后又为家人讲他所学到的,他立即也明白了《左氏春秋》的内涵,从此手里放不下书本,甚至到了忘记了饥渴,冷热的程度。有一次,他跟小伙伴们在后院里玩耍,有个小孩爬到大缸上玩,失足掉到缸里的水中。别的孩子们一见出了事,放弃他都跑了,司马光却急中生智,从地上捡起一块大石头,使劲向水缸击去。水涌出来,小孩也得救了。
王戎七岁的时候,曾经(有一次)和小 朋友们一起玩耍,看见路边有株 李树,结了很多 李子,枝条都被压弯了。那些小朋友都争先恐后地跑去摘,只有王戎没有动。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去摘李子,王戎回答说:“这树长在路旁,却有这么多李子,这李子一定是苦的。”(人们)一尝,果然是这样。
骆宾王从小就才思敏捷。七岁时,他独自一人跑到了池塘边玩耍,池塘里一群大白鹅正在嬉水。骆宾王捉了几只小虫子朝水里扔去,鹅群赶紧向这边游来,就像一团团白絮在水面漂浮。红红的脚掌像小船桨一样划水,清清的水面上扩展着扇形的涟漪。骆宾王捡起一根木棍,在地面上画起了白鹅游水图。这时候,家人因不见了骆宾王,找到塘边来了。客人也跟了来,看到地上的画,还真有些像呢。于是灵机一动,想考考这孩子,于是指着白鹅叫他作诗一首。骆宾王朝着水中想了一会儿,就高声吟诵起来: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拔清波。
关于大象
大象是目前陆地上最大的哺乳动物。现存的大象仅两种,非洲象和亚洲象。非洲象体型较大,最大的雄象约7吨重,雌雄象都长有发达的象牙;亚洲象略小,最大的体重约5吨,仅雄象才长有发达的象牙。
曹冲(196年-208年5月甲戌),字仓舒,东汉末年人物,东汉豫州刺史部谯 (今亳州)人,曹操和环夫人之子。从小聪明仁爱,与众不同,深受曹操喜爱。留有“曹冲称象”的典故。曹操几次对群臣夸耀他,有让他继嗣之意。曹冲还未成年就病逝,年仅十三岁。
曹操(155-220),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本姓夏侯,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郡(今安徽亳县)人,出生自一个大官僚地主家庭,长子。被称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三国中曹魏政权的缔造者,先为东汉大将军、丞相,后为魏王。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其为魏武帝。
魏文帝曹丕,魏朝开国皇帝。字子桓,三国时期著名的文学家、诗人。建安文学代表者之一。是三国时代第一位皇帝,结束了汉朝四百多年统治。建安二十二年(217年),曹丕运用各种计谋,在司马懿、吴质等大臣帮助下,
在继承权的争夺中战胜了弟弟曹植,被立
为魏王世子。
魏文帝曹丕——魏朝开国皇帝
曹植——三国曹魏著名文学家
曹植字子建,三国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代表人物。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后人因他文学上的造诣而将他与曹操、曹丕合称为“三曹”,南朝宋文学家谢灵运更有“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