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八 下 《灯笼》课件 (共4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语文八 下 《灯笼》课件 (共43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7-09 16:31:16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共43张PPT)
传说很久以前,凶禽猛兽四处伤害人和牲畜,人们就组织起来去打,有一只神鸟因迷路被错杀。天帝震怒,传旨让天兵于正月十五到人间放火,把人间的人畜财产通通烧光。天帝的女儿不忍心百姓无辜受难,就偷偷把这个消息告诉了人们。一个聪明人想出个法子,他让大家在正月十五、十六、十七这三天都在家里张灯结彩、点响爆竹、燃放烟火,这样一来,天帝就会以为天兵已经放过火了。到了正月十五晚上,天帝往下一看,发觉人间一片红光,响声震天,以为是大火燃烧的火焰而作罢。为了纪念这次成功,从此每到正月十五,家家户户都挂灯笼,来纪念这个日子。
这是关于打灯笼的一个传说,灯笼作为一个传统工艺品,历来受到人们的喜爱,著名作家吴伯箫也不例外,我们一起来看看,他对灯笼又有着怎样的情怀。
导入新知
灯笼
吴伯箫(wú bó xiāo)
dēnɡ lónɡ
第一课时
扫清障碍,把握主要内容
第二课时
深入体会作者情感,学习文章的写作方法
两个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1分钟)
1、了解作者,掌握生字词。
2、阅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
3、理解“灯笼”对作者的意义。
走近作者(1分钟)
吴伯箫(1906—1982),山东省莱芜人。原名熙成,笔名山屋、山荪,散文家、教育家。吴伯箫一生为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代表作有《记一辆纺车》《菜园小记》等。
预习检测(5分钟)
1、给下列生字词注音。
恐吓( ) 神龛( ) 皎洁( )
争讼( ) 斡旋( ) 静穆( )
怅惘( ) 锵然( ) 官衔( )
可悯( ) 思慕( ) 燎原( )

kān
jiǎo
sòng


wǎng
qiāng
xián
mǐn

liáo
2、根据下列的注释写出相对于的词语。
调停,调解。
幽深寂静。
安静庄严。
思念(自己敬仰的人)。
惆怅迷惘;心里有事,没精打采。
形容声音响亮有力。
为人处世的道理。
放置神佛塑像和祖宗灵牌的小阁
——斡旋
——幽悄
——静穆
——思慕
——怅惘
——铿然
——人情世故
——神龛
自学指导及检测一(5分钟)
快速浏览全文,理清文章结构,完成下列表格。
第一部分( )叙写小时候喜欢火、光的情景。
第二部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部分( )抒写了“我”关于灯笼的一些记忆和联想。
“我”爱月华、繁星和灯笼,引出“我”关于灯笼的记忆。
1段
2段
3-12段
自学指导二(4分钟)
细读第一、二自然段,思考:
1、文章第1段,作者写儿时喜欢光、火的情景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2、第2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在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
3、第2自然段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我”对灯笼的喜爱?
作者写儿时对光、火的喜欢,有以下几个作用:
⑴丰富的文章内容,增添文章的情趣,避免叙述的呆板和结构的单调;
⑵可以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⑶引出下文对灯笼的回忆,为下文叙述喜爱灯笼做铺垫。
1、仔细阅读文章第1段,作者写儿时喜欢光、火的情景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自学检测二(6分钟)
2.第2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在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
概括写儿时有关灯笼的回忆。用“想起……想起……想起……”运用排比句,细数提起灯笼引发的回忆,也引出下文具体回忆与灯笼有关的内容。
将“灯笼”的光与“太阳”的光、“月华”“繁星”的光相提并论,强调了“我”对“灯笼”的情有独钟。
(直抒胸臆)
3、第2自然段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我”对灯笼的喜爱?
连活活的太阳算着,一切亮光之中,我爱皎洁的月华,如沸的繁星,同一支夜晚来挑着照路的灯笼。
3、第2自然段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我”对灯笼的喜爱?
真的,灯笼的缘结得太多了,记忆的网里挤着的就都是。
夸张与比喻,表达了“我”与“灯笼”之间结下的缘分之多,使表达形象生动,突出了“我”对灯笼的喜爱。
(1-2)总说喜爱灯笼的原因。


自学指导及检测三(4+3分钟)
自由朗读3-9自然段,思考:这几段写了关于灯笼的哪些事(在课本上圈点批注)?为什么要回忆这几件事(每一件事情分别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挑着灯笼接祖父,听祖父讲掌故[3段]
灯笼映照着长幼情笃
(2)接过母亲递给的纱灯上下灯学[4-5段]
灯笼宣照着母子情深
(3-5)通过追述与灯笼有关的旧事,表现了孩童时代家中那暖暖的亲情。
(3)乡俗还愿时,村口红灯高照[6段]
灯笼慰藉着孤行客的心
(4)元宵节跟着龙灯跑个半夜,看跑马灯,伴着小灯入梦[7段]
表达自己对“灯笼”的情有独钟
(6-7)在对家乡的灯笼的追忆中,展示家乡淳朴的乡情和民俗风貌。
(5)族姊远嫁,宅第红灯高挂[8段]
灯笼记录着岁月的沧桑
(6)在纱灯上描红[9段]
灯笼显示着主人的地位和权势
(8-9)在对家乡的灯笼的追忆中,感受岁月沧桑和世事变迁。




































































































自由读10-11自然段,思考:关于宫灯的想象和对古时将军挑灯看剑的描写有什么深刻意义?
对宫灯进行想象,体验深长的历史况味。
引述历史上保家卫国的名将,表达自己做“灯笼下的马前卒”的誓愿。
从历史文化及个人情感上表达灯笼对于“我”及整个民族的重要意义。
升华
课堂小结(1分钟):
作者围绕着“灯笼”来写,回忆了一件件与“灯笼”有关的事情,表达了对童年对亲人的深切怀念之情。还有作者在对灯笼的认知中,感受到了岁月沧桑和世事变迁,进而引起了家国之思。
拓展延伸
中国灯笼又统称为灯彩,是一种古老的中国传统工艺品,起源于西汉时期。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前后,人们都挂起红灯笼,来营造一种喜庆的氛围,后来灯笼就成了中国人喜庆的象征。
灯笼寄寓着中国人团团圆圆、和和美美的美好愿望。在我国古代,历史上有很多关于灯笼的传说故事,你能说出一个来吗?
传说姜子牙封完神后,自己却没有什么司职,只有某位神仙出游时给打替班。大年三十众神都归位,姜子牙却没有地方可去,百姓见他可怜,就在高杆头点一盏灯,让他在灯下蹲上一夜。久而久之就形成点灯笼的习俗。
经过历代灯彩艺人的继承和发展,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品种和高超的工艺水平。从种类上分有宫灯、纱灯、吊灯等等,从造型上分有人物、山水、花鸟、龙凤、鱼虫等等,除此之外还有专供人们赏玩的走马灯。
在电灯尚未出现和普及的时代,灯笼是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是生活和情感的纽带,记录着亲情,抒写着繁华,以及对往昔岁月的怀念……
认识多种多样的灯笼
纱灯,用薄纱糊成的灯笼。古时大都用竹制灯架,蜡烛照明。
在纱灯上描红
宫灯,主要是些以细木为骨架镶以绢纱,并在外绘以各种图案的彩绘灯,又称宫廷花灯。它以雍容华贵、充满宫廷气派而闻名于世。各面画屏图案内容多为龙凤呈祥、福寿延年、吉祥如意等。
灯谜会
节日欢庆
装饰美化
古代府第
更夫照明
阖家团圆
事业兴旺
红红火火
幸福、光明、
活力、圆满、富贵
根据你对课文的理解,完成下列题目。
1、村头挂灯笼有什么作用?
2、第④段一句话单独成段有何作用?
“路上黑,打了灯笼去吧。”
当堂训练(5分钟)
本题运用中间句(段)作用分析法。这是“我”慈母口中经常吩咐“我”的一句话,属于语言描写,这句话对为生活在外挣扎的“我”来说是美好的回忆和极大的慰藉。强调了这句话给“我”留下了难以忘却的记忆,并引出下文“我”对小时候上灯学的回忆。
2、第④段一句话单独成段有何作用?
1.有行好的意思。
2. 孤行客“四面虚惊”的时候得到慰藉。
1、村头挂灯笼有什么作用?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1分钟)
1、结合时代背景,了解作者的情感。
2、学习文章的写作方法。
自学指导+检测一(7分钟)
细读第12自然段,思考:
文章结尾说:“唉,壮,于今灯笼又不够了.应该数火把,数探海灯,数燎原的一把烈火!”结合文章,分析并评价这句话所表现的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写作背景
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蓄谋已久的“九一八”事变,“九一八”的炮火不仅震碎了祖国的大好河山,也震碎了许多文人墨客们心中的美好幻想,这其中就包含作者吴伯箫。然而,国民党政府却采取“不抵抗”政策,这使得吴伯箫感到十分愤慨,忧心如焚,怒火中烧,不吐不快。于是他在坚持教学的同时进行文学创作,用以排解满腔的愤慨。
(1)作者热烈赞颂古代将军塞外点兵,挑灯看剑,英勇杀敌的气概;他们激发了自己的爱国情怀,表达自己做“灯笼的马前卒”的誓愿,作者热切希望冲上前线,奋勇杀敌,打击日寇;同时表达了对时局的担忧和对未来的期望,希望有更强大的力量,有更具凝聚力的精神,团结抗战,打败敌人,保卫好自己的家园。
(2)作者的爱国情怀值得肯定。在回忆童年生活的篇章里也回荡着爱国主义的激越旋律,催人奋进。作者没有只是沉浸在对美好童年生活的回忆中,也没有单纯追慕古代名将挑灯看剑、塞外点兵令胡人不敢南下的业绩,而是由追忆历史转而表现国难现实,并大声疾呼,表达了爱国的热情,表现出自己要同时代共呼吸的担当精神。这种情感在我们今天也是不可缺少的。
结合全文,简析作者喜爱灯笼的原因。
①灯笼寄托着祖父、母亲等亲人的慈爱和牵挂,也寄托着作者对亲人的感激之情; [情感方面]
②许多乡情民俗与灯笼结下太多的缘分,给作者留下很多美好的回忆;[文化方面]
③灯笼能为夜行人指路,温暖他人[情感方面]
④记录、传承着家族历史;[思想方面]
⑤引发作者联想起古代将领挑灯看剑,抗击敌人的情景,激发爱国热情。[思想方面]
自学指导及检测二(3+5分钟)
小结:贯穿全文的线索是“灯笼”。
1、联想丰富。由灯笼想到祖父、母亲等
亲人;想到乡情民俗;想到灯笼记录、传
承家族历史;想到古代名将挑灯看剑、抗击敌人。
说说本文在写作上有何特色?
2、乡情民俗、诗词典故,信手拈来。如村头挂红灯,元宵节看灯,11段的将军挑灯看剑等。
自学指导及检测三(5+8分钟)
3、描绘朴实动人。如第3段“村犬遥遥向灯笼吠了,认得了是主人,近前来却又大摇其尾巴。”写出农村的淳朴生活。
4、综合地运用多种表达方式。描写、叙述、议论和抒情融于一体,自然而然地交错进行,创造了散文的艺术境界。
如第1段开头说:“虽不像扑灯蛾,爱光明而至焚身,小孩子喜欢火,喜欢亮光,却仿佛是天性。”这是议论。接下来说“放在暗屋子里就哭的宝儿,点亮了灯哭声就止住了”,这是叙述。这种先议后叙,就是叙与议的结合。
5、从小处写起、小中见大的写法。散文通常从“小”写起。这里的小,首先是事件之小、场面之小、人物之小。
“灯笼”,是作者早年乡村生活中的一个微小事物。它不起眼,但是在作者看来是最值得写的,也容易写好。文中的人物也是一些微末之人,作者重点描写了祖父、母亲等,其人其事都湮没在时间的尘埃中,只有作者才会带着珍惜的心情细心发掘出来。
6、语言特色
一、简洁。多是短句,很少有长句。
如“坡野里想起跳跳的磷火,村边社戏台下想起闹嚷嚷的观众,花生篮,冰糖葫芦;台上的小丑,花脸,《司马懿探山》”等,都包含了许多三四字的短句。
散文的语言表达与情感抒发息息相关,短句多,一方面显出语言的简净,另一方面还表明抒情的节制、含蓄。但是简洁不等于简单,课文中的诸多短句都是很值得吟味的,朗读起来既有语言声韵之美,又有深厚的意味和情味。
二、书面语化。
三、多引古语。
7、材料琐碎而主题集中的特点
课堂小结(1分钟)
作者运用散文化的笔法,抒写了关于灯笼的一些记忆,表达了对灯笼的喜爱,对家人的感激及做“灯笼下的马前卒”的誓愿,表达了作者希望自己能够上前线,杀日寇、保家园的悲壮激越的家国情怀。同时表达了作者对时局的担忧和对未来的期望。
希望有更强大的力量,团结抗战,
共御外敌,表现出与时代共呼吸
的担当精神。
当堂训练(5分钟)
品味下列句子,谈谈你的体会。
“母亲给留着的消夜食品便都是在亲手接过了灯笼去后递给自己的。为自己特别预备的那支小的纱灯,样子也还清清楚楚记在心里。虽然人已经是站在青春尾梢上的人,母亲的头发也全白了。”
  运用动作、外貌描写。“亲手接过了灯笼去后递给自己的”,表现出母亲对我的细心周到的关爱;“母亲的头发也全白了”,写出岁月的无情以及我对母亲变老的伤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