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度阳谷县第二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检测与反馈
八年级数学问卷
(时间100分钟,满分120分)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6分)
1、下列命题为假命题的是( )
A、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
B、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C、三角形两边的平方和等于第三边的平方
D、三角形的面积等于一条边的长与该边上的高的乘积的一半
2、在体育达标测试中,某校初三5班第一小组六名同学一分钟跳绳成绩如下:93,138,98,152,138,183;则这组数据的极差是( )
A、138 B、183 C、90 D、93
3、2cos60°的值等于( )
A、1 B、2 C、3 D、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个数是( )
①斜边和一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②有两边和它们的对应边夹角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③一锐角和斜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④两个锐角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5、如果代数式有翼缘板,则x的取值范围是( )
A、x≠3 B、x<3 C、x>3 D、x≥3
6、用反证法证明命题:“如图,如果AB//CD,AB//EF,那么CD//EF”,证明的第一个步骤是( )
A、假定CD//EF B、假定CD不平行于EF
C、已知AB//EF D、假定AB不平行于EF
7、体育课上,某班两名同学分别进行了5次短跑训练,要判断哪一名同学的成绩比较稳定,通常需要比较这两名学生成绩的( )
A、平均数 B、极差 C、中位数 D、方差
8、如图,某水库堤坝横断面迎水坡AB的坡比是1:3,堤坝高BC=50m则迎水坡面AB的长度是( )
A、100m B、100m C、150m D、
9、如图,六边形ABCDEF~六边形GHIJKL,相似比为2:1,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E=2∠K B、BC=2HI
C、六边形ABCDEF的周长=六边形GHIJKL的周长
D、
10、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
A、 B、
C、 D、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一组数据个数越多,则方差越大 B、一组数据极差越大,则方差越大
C、一组数据平均数为0,则方差为0 D、一组数据标准差越大,则方差越大
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作线段CD=AB”是一个命题
B、三角形的三条中线的交点为三角形的重心
C、命题“若x=1,x2=1”的逆命题是真命题
D、“具有相同字母的项称为同类项”是“同类项”的定义
二、填空题:(每题3分,共15分)
13、命题“全等三角形的面积相等”的逆命题是: ,
(填入“真”或“假”)命题。
14、若一组数据x1,x2,…,xn的方差为3,则数据x1-2,x2-2,…,xn-2的标准差是_______________.
15、在△ABC中,若三边BC,CA,AB满足BC:CA:AB=5:12:13,则cosB=_______.
16、若都是最简二次根式,则m=______,n=_______.
17.如图,在△ABC和△FDE中,AD=FC,AB=EF,当添加条件___________时,就可得到△ABC≌△FDE。(只需填写一个正确条件即可)
三、解答题:(共69分)(18题9分,其余题各12分)
18、已知:如图,AB=AD,CB=CD
求证:∠ABC=∠ADC
19、如图,水渠边有一颗大木瓜树,树干DO(不计粗细)上有两个木瓜A、B(不计大小),树干垂直于地面,量得AB=2米,在水渠的对面与O处于同一水平面的C处测得木瓜A的仰角为45°、木瓜B的仰角为30°,求C处到树干DO的距离CO。(保留根号即可)
20、在进行二次根式的化简与运算时,我们有时会碰上如
请阅读: (一)
(二)
(三)
(四)
(1)请用不同的方法化简:
模仿(三)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模仿(四)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化简:
21、公式S2=中,
(1)方差____________,数据个数_________,平均数__________,偏差_________.(用字母表示)
(2)请你计算数据A:1,2,3,4 ,5的平均数、方差。
请你计算数据B:11,12,13,14,15平均数、方差
请你计算数据C:10,20,30,40,50,平均数、方差
(3)分别比较A、B、C的计算结果,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22、在△ABC中,DE//BC,AD=3DB,△ABC的面积为72.
求:△ADE的面积、四边形DEBC的面积。
23、小明在证明“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线、底边上的中线和顶角的平分线互相重合”这一命题时,画出图形,写出“已知”、“求证”(如图)。
如图,已知△ABC中,AB=AC,AD⊥BC于D。
求证:AD平分∠ABC,BD=CD。
(1)请你帮助小明完成证明过程。
(2)做完(1)后,小明模仿老师上课的方法,又提出了如下几个问题:
如:①若将题中“AD⊥BC”与“AD平分∠ABC”的位置交换,得到的是否仍是真命题?
②若将题中“AD⊥BC”与“BD=CD”的位置交换,得到的是否仍是真命题?请你作出判断,在下列横线上填写“是”或“否”:①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
并对②的判断作出证明(若是真命题则写出证明过程;若不是则举出一个反例)
答案:一、选择题1、C2、C3、A4、C5、B6、B7、D8、D9、B10、D11、D12、B
二、填空题13、面积相等的三角形是全等三角形,假 14、 15、 16、1,2
17、BC=DE,或∠A=∠F
三、解答题
18、连接AC,因为AB=AD ,CB=CD,AC为公共边,所以△ABC≌△ADC(SSS)所以∠ABC=∠ADC(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19、解:由题意得,∠ACO=45°∠BCO=30°在Rt△ACO中,CO=OAtan∠ACO所以CO=AO。在Rt△BCO中,BO=OCtan∠BCO,所以BO=OC,因为AB=2米,所以OA-OB=2,
即OC-OC=2,解得:OC=3+.
20、
21、(1)方差s2,数据个数n,平均数,偏差
(2)计算数据A:平均数为3,方差为2,
计算数据B:平均数为13,方差为2,
计算数据C:平均数为30,方差为200.
(3),比较A、B、C的计算结果,可得,当一组数据的每个数据都加一个不为零的常数时,平均数也增加相同的数,方差不变;当一组数据的每个数据都扩大m倍时,这组数据的平均数也扩大m倍,但是方差扩大m2倍。
22、△ADE的面积为,四边形DEBC的面积为.
23、(1)证明:因为AD⊥BC,所以∠ADB=∠ADC=90°.
又因为AB=AC,AD为公共边,所以△ADC≌△ADB(HL),
所以∠BAD=∠DAC,BD=CD,(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2)①是 ②是
证明:连接AD,在△ADC和△ADB中,
AB=AC(已知)
BD=CD(已知)
AD为公共边,
所以△ADC≌△ADB(SSS),
所以∠BAD=∠DAC,∠ADB=∠ADC(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又因为∠ADB+∠ADC=180°(平角的定义)
所以∠ADB=∠ADC=90°。
所以AD⊥BC(垂线的定义)
即,AD⊥BC,AC平分∠BA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