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写作《布局谋篇》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写作《布局谋篇》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61.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7-09 17:48: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写 作
布局谋篇
教学目标 1.能根据表达中心的要求,对材料的组织、结构的安排做出整体谋划。 2.在通盘考虑的基础上列出写作提纲,并能根据实际所需修改提纲。 3.养成在写作前布局谋篇的意识和习惯。 重点难点 1.明确布局谋篇的要求,学习如何布局谋篇。 2.正确运用布局谋篇的方法与技巧,合理谋划文章的结构。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课上展示的作文。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作文指导课) 一、导入新课 要建一座高楼,第一步应该做什么?工人们按照什么来建?——图纸,也就是设计图。作文也一样,讲究布局谋篇。 二、合作探究 1.什么是布局谋篇?有什么作用? 明确:布局谋篇是在审题立意、选材之后,对材料的组织、结构的安排等做整体谋划。进行谋篇布局的好处就是使所写的文章言之有序,脉络清晰,有章可循。 2.布局谋篇有什么必须遵循的原则? 明确:(1)一篇好的文章,既要结构匀称稳当,又要文气贯通。这就要注意过渡和呼应。如:《藤野先生》中“到别的地方去看看,如何呢?”这就是场景转换时的过渡。 (2)布局谋篇时更要紧扣主题,将文章的各个部分连成一体,以增强文章的表现力。如:《变色龙》中以“狗是谁的→错是谁的”这一荒诞的“责任推定”为轴心对称展开,结构紧凑,对比鲜明,具有强烈的讽刺效果。 (3)开头和结尾也是布局谋篇时需要重视的。文章开头可以开门见山,直入正题;也可以曲径通幽,引人入胜。结尾则要尽量做到有余韵、有回味。 三、技法点拨 1.布局谋篇遵循怎样的步骤? 第一步:梳理材料,拟材料框架。 (1)围绕作文主题表达的需要,对材料作全面的梳理。事件性材料要理清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事物性材料要从不同角度解析材料的构成以及各材料之间的关系等。 (2)根据材料的梳理,拟定作文的材料框架。根据作文主题的需要,确定材料的具体内容的取舍,明确不同内容的主辅地位及先后顺序、详略等。 第二步:列提纲。 (1)写作提纲应该清晰地表现文体特点。 (2)写作提纲应清晰地标示出文章线索。 (3)列提纲,要清楚标示内容的先后、详略及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明确标示出层次与段落、开头与结尾、过渡与照应等各方面的设计安排。 (4)写作提纲的语言要简明,标示的内容要清楚。 2.布局谋篇有哪些方法? 示例:(1)串点。所谓“串点”,就是选择几个有代表性的“点”,然后在那个“点”上加以发挥,通过几个“点”连成片,就构成了一篇完整的文章。 (2)起兴。所谓“起兴”,就是在阐述事理前,先说一件事情,然后在此基础上引发开去,从而把相关道理阐述透彻。 (3)追问。所谓追问,就是多问几个为什么。这在说理文中特别适用。任何现象的出现都是有原因的,原因是什么呢?可以展开分析。 (4)材料排列。主要的放在前面,次要的放在后面;次要的材料略写,笔墨少些,主要材料详写细描,多下笔墨。按时间顺序、地点转移、情感变化来进行材料先后的安排。情节波澜起伏,柳暗花明。 四、范文引路 【文题一】古老的建筑、独特的特产、美丽的传说……这些都可能是你家乡的名片。试以《家乡的名片》为题,写一篇作文。不少于600字。 提示: 1.在你熟悉的范围内确定写作的具体内容,或景点,或物产,或名人,或民风民俗,所选对象要足以代表家乡的某种文化、风貌或精神。 2.教材P62中的图示可以作为参考,看看如何进一步展开,使内容更加丰富。 3.在图示的基础上列出写作提纲,使文章脉络清晰,结构完整。 附图示: 文题一例文: 家乡的名片 故事中,那朵美丽、娇嫩的小黄花,从我出生到这个美丽的城市那年就飘着。十四年像一粒粒沙子,随风而逝,但终究会堆积在一起,成为沙丘。而九江,这座依靠在庐山旁的城市,见证了我的成长,我也关注着她的变迁。家乡——九江,在我眼中也有属于她的名片。① 水是家乡的名片。甘棠湖、南门湖在城市的中央,相映成趣。一条长约五百米的小坝,两旁高耸的梧桐,像擎天的巨人,与周围的其他树木,一同把两湖抱在怀中,使它们免受周遭的侵害。水,是最有活力与灵性的。湖面上泛着涟漪,在余晖中波光粼粼。水底也蕴藏着无限生机与活力,鱼儿们正在那儿嬉戏。九江也正是这样一个城市,人们生活得平淡质朴,内心却有着一股向上的激情。② 山也是家乡的名片。庐山是九江东南的一座风景秀丽的名山,险峻的弯道被人们称作九十九道弯。山,不懂世间万物的冷暖,但未必不能体会。春天里被树木赋予生机,夏季被送上阵阵清风、蝉鸣,深秋枫林尽染,寒冬里被撒下满山的白雪。③四季不同的景观,让身处亚热带地区的九江人,能够欣赏南北不同的景色,这是上天赐予我们的礼物啊!“一山飞峙大江边,跃上葱茏四百旋”,庐山的雄奇与蜿蜒,足以让人叹服。 而情,是家乡的第三张名片。淳朴的民风、九江人热情爽朗的性格更给这座魅力城市增添了风采。有时候,在忙碌中难免出现烦躁、焦虑和不安的情绪,但很快就会被他们的热情感染,变得沉稳自信起来。山水让九江人拥有陶渊明般的悠闲,让他们能够留心世间万物,留心身边的一切。④ 山水无情,却令人难以忘怀;草木无声,却让人寄情于此。心是热的,是滚烫的。手的温度,一旦给予,就能掌心化雪,滴滴晶莹。家乡的名片,已贴上了最完美的图画,做出了最完美的诠释,也保留着最真挚的温度。⑤【写法点评】 ①开篇点题,指出九江有属于她的名片。 ②家乡的名片之一——水。写甘棠湖、南门湖的优美景色。小坝与两旁的梧桐和周围的其他树木怀抱两湖,湖面波光粼粼,水中鱼儿嬉戏,好一幅优美的风景画。 ③家乡的名片之二——山。重点写庐山四季的秀丽景色。 ④家乡的名片之三——情。家乡人民的淳朴、热情、爽朗,更增添了九江的魅力和风采。 ⑤结尾点题,照应开头。进一步抒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教师总评:文章以“家乡的名片”为线索,依次展现了家乡的甘棠湖、南门湖的优美景色,庐山的雄奇美丽,以及九江人民的淳朴民风与爽朗性格,表达了小作者对家乡九江的热爱之情。文章中心明确,详写家乡的水和山,略写家乡的情,内容上详略得当、情感真挚,结构上层次清晰、首尾照应,是一篇感情真挚的优美文章。
五、写作实践 同学们根据文题二、文题三的要求、提示,选择其一,当堂作文。 六、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作文讲评课) 一、作品展示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第三单元的写作“布局谋篇”,对写作如何安排内容结构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写作练习。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对我们自己写的习作进行一次讲评,以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 二、备选题目展示 【文题二】阅读下面的材料,从中选择你感触最深的一点,自拟题目,自定文体,把你的故事或感悟写出来。不少于600字。 孩子拿着橘子问:“妈妈,为什么吃橘子要剥皮呢?”“那是橘子在告诉你,你想要得到的东西,不是伸手就能得到,而是要付出劳动的。”“橘子里的果肉为什么是一瓣儿一瓣儿的呢?”“那是橘子在告诉你,生活的甘甜和幸福,是用来慢慢享用的。还是为了告诉你,你手中的东西,不能独自享用,要懂得与别人分享。” 提示: 1.认真分析材料中“付出”“享用”“分享”的含义,确定文章的立意。 2.根据立意,搜集相关材料,并确定所用的材料。 3.斟酌材料使用的先后与详略,列出写作提纲,并据此写作。 【文题三】我们每天都在路上。生活路上有欢笑,学习路上有艰辛,交友路上有甘甜,追求路上有付出。在路上,我们有坚实的脚步,有丰富的体验,有无尽的期盼与思考。请以《在路上》为题,自定文体,写一篇作文。不少于600字。 提示: 1.认真审题,想一想“在路上”的含义,确定合适的立意。 2.“在路上”可能引发你很多联想。构思时要思考材料与立意的契合度,恰当选取材料。 3.根据布局谋篇的要求,先与同学交流自己的写作思路,互相提出改进完善的建议,再根据同学的建议,列出写作提纲,完成写作。 三、互评修改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一人主要看一位同学的作文,之后略批其他两位同学的作文。评语一般不得少于四行,评语要有针对性,既要指出文章的优点,又要指出不足之处提出改进意见。 要求: ①看是否有明确的观点或自己的看法。 ②看同学作文中的观点或看法是否有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来支撑,观点和论据是否统一。 ③看文章结构是否完整,有无“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结构安排。 ④看标点符号运用有无明显错误。强调句号、引号、叹号、问号的使用。如发现有明显错误的地方,请帮助同学予以改正。 ⑤看有无病句。挑出一篇作文中的病句,凡病句,都要在下面画上波浪线并改正。 ⑥看习作有无错别字。发现错别字,要给予改正。 ⑦看习作卷面是否整洁。 四、范文赏析 文题二例文: 橘子的启示 我从文题给出的材料中发现,其实在我们身边,随处可见的小事物中也蕴含着许许多多的道理。 一个孩子手里拿着橘子,问了妈妈两个问题: “为什么吃橘子要剥皮呢?” “橘子里的果肉为什么是一瓣儿一瓣儿的呢?”① 这仅是两个平淡无奇的小问题,但在孩子和妈妈的一问一答里却蕴藏了做人的大道理。② 吃橘子要剥皮,那是橘子在告诉你,你想要得到的东西,不是伸手就能得到,而是要付出劳动的。世界上没有可以白吃的午餐,任何东西都要靠自己的双手来获得,就算已经遍体鳞伤,也要坚持下去,因为用自己的汗水换取的果实才是最有意义的。即使那果实不是最大的,也不是最甜的,但它却是最美味的。在这美味里面不仅有你流下的汗水,还有你的毅力和努力。那些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人,是永远体会不到劳动的快乐和自豪的。不会劳动的人,也就是不会生活的人,也不可能在这个社会上立足。因此我们绝对不可以成为一个不劳而获的人。③ 橘子里的果肉是一瓣儿一瓣儿的,那是橘子在告诉你,生活的甘甜和幸福,是用来慢慢享用的,而不是用来挥霍的,更不是用来浪费的。懂得珍惜,才能懂得生活,一个只会享受的人,他的未来是没有光明的。幸福和甘甜不会自己跑来,它们是我们用努力赚来的,它们不是什么钱财之类的腐朽之物,也不是名誉之类的世俗之物,它们是生活的结晶,是不能让你这么“潇洒”地挥霍的。不要为了一时的享受而忘记了将来的道路还很长,不是一时可以走完的。④ 其实橘子的果实是一瓣儿一瓣儿的,还有另一层意义,那就是为了让你懂得与别人分享。懂得分享不会陷入贪婪,能够让人清白做人,懂得分享可以造就和谐,让人与人之间开出友善之花。懂得与人分享,你就会发现原来和他人分享也是一种快乐的事。⑤ 懂得劳动,懂得珍惜,懂得分享。⑥现在就去买一筐橘子回来吧!它会教会你怎样做才是正确的。【写法点评】 ①简要叙述孩子的两个问题,引出议论。 ②提出自己的观点:平淡无奇的小问题里蕴藏着做人的大道理。 ③从正反两个方面论述“想要得到东西,就要付出劳动”这一观点。 ④论述“生活的甘甜和幸福,是用来慢慢享用的,而不是用来挥霍的,更不是用来浪费的”这一观点。 ⑤论证“懂得分享”的重要性。 ⑥提出论点,总结全文。教师总评:这是一篇读后感,文章紧扣材料中孩子提出的两个问题及妈妈对孩子问题的回答,写出了自己对这个故事的感悟和认识,强调了“劳动”“享用”“分享”的关系,提出了要懂得劳动、懂得珍惜、懂得分享的观点。文章结构严谨,观点明确,论述条理清晰。
文题三例文: 在路上 人生就像一场旅行,不必在乎目的地;要在乎的,是沿途的风景以及看风景的心情。让我们怀揣着一张纸上路,管它是泛黄的,还是新的呢。看云卷云舒、花开花落时,记得记录下旅途中的点点滴滴,还有那些曾经温暖过我们的、感动过我们的人,所有的这一切,都会成为我们生命中无法磨灭的美丽的风景。① 我们并不孤单,一路上总有人同行。怀念那些纯真朴实的岁月,那些翻过围墙溜进学校的日子,那些摇着铃铛哼唱童谣的日子,那些午休时躲在被子里玩耍的日子。那些日子,我们曾经手拉手一起走过。② 记得那些盛夏的日子里,我们站在树荫下大口喝着冰镇的汽水。汽水甜甜的,凉丝丝的,一直流进了心底。有几缕头发因为汗水的缘故粘在额头上,我们碰着瓶子,开心地笑着,连鸣蝉的聒噪也被抛在了脑后,多么简单的幸福。③ 因为学校的大门关着,我们就从旁边的矮墙翻进去,我一不小心把手给划破了,殷红的血一下子就渗了出来。即便如此,我还是咬牙说一点儿也不疼。你当时一定笑话我了吧。明明是副龇牙咧嘴的模样还非要装作男子汉。你便不由分说地拉着我去医务室上药。④ 下午的时光是最快乐也是最短暂的。我们摆好了衣服当作球门,就开始了满场的奔跑。不大的球场上,回荡着我们的笑声。 一条短线急促地划过天空,紧接着就是第二条、第三条。然后就听见“啪啪”的声音,是雨点打在叶子上的声音。迟钝的我这才感到是下雨了。你拉着我的手飞奔,仿佛下一秒钟就要起飞。好几次我都差点摔倒,但还是紧紧抓着你的手不放。终于,我们一路狂奔到了屋檐下,看着早已经淋成落汤鸡的对方,开心地笑了。⑤ 虽然这些日子已经渐行渐远,但是在不经意间回头的一瞬,风景依旧。你们都不曾离开。感谢你们陪伴我走过那段路。是你们,给了我力量,让我今后不管遇到多么险峻的高山,多么泥泞崎岖的路途,多么湍急的河流,都不再彷徨。 所有的温暖,我都会把它们小心地收藏在心中最柔软的角落,或许将来有一天当我遇到人生的冬季时,我会把它们唤醒,让曾经的感动再次在心头荡漾,化了那一季的冰霜。⑥ 收拾好我的行囊,挥手告别了满天的云彩,我又将上路。⑦ 人生踽踽,我会珍惜在路上的每一分、每一秒,收藏好旅途中每一处旖旎的风景。 哪里会是我的下一站呢?⑧【写法点评】 ①把人生比作一场旅行,把人生经历比作旅途上所见的风景,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在路上”的所见内容,引出下文。 ②指出“在路上”“我们”并不孤单,还有与自己同行的小伙伴。 ③回忆喝冰镇汽水的情景,童趣盎然。 ④偷翻矮墙划破手以及同伴拉“我”去医务室上药的细节也描绘得真实可感,体现出了真挚的友情。 ⑤由足球场上的“笑”到屋檐下避雨“开心地笑”,写出了小伙伴们的快乐和无忧无虑。 ⑥字里行间充满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留恋与回忆。 ⑦再次点题,又将上路。 ⑧以疑问句结束全文,引起读者联想,深化了文章主题。教师总评:要写好文章,首先要培养自己捕捉感动瞬间的能力。应该看到,这篇文章的作者就是通过回忆生活里的点点滴滴,构思出这样一篇充满温暖和柔情的优美之作的。美好友情弥漫在文章里,珍贵回忆跳跃在笔尖下,读者也似乎跟着回到了那段永恒的时光。
五、作业布置 修改自己的本次习作并做成电子稿,然后将各组推荐的佳作打印出来在班级“作文园地”展览,其余同学把电子稿传到班级微信群,供大家欣赏交流。 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