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5张PPT)
第二章 声音与环境
2.3我们怎样区分声音(续)
声音的强弱——响度
内容 说明
响度 物理学中,把声音的强弱叫做响度 平常我们说的“高声大叫”“低声细语”都是指响度
振幅 振幅物体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 振幅是用来描述物体振动幅度的物理量
内容 说明
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关系物体振动的振幅越大,产生声音的响度就越大 人耳听到声音响度的大小还与人距发声体的远近、声音的分散程度有关,人距离发声体越远、声音越分散,人耳听到声音的响度就越小
知识解读 (1)人耳听到声音的大小是由物体振动的振幅、人距离发声体的远近、声音的分散程度共同决定的;
(2)响度还受一些其他客观因素的制约,如人耳的主观感觉,声音传播途中是否有障碍等
(1)日常生活中的“音量”是指响度.如“请把收音机的音量调小点”是说调小收音机发出声音的响度.
(2)平常我们说的某某“声音大”是指响度大;“声音粗”是指音调低.
(3)音调高的声音响度不一定大,响度大的声音音调也不一定高.如“男低音放声歌唱,女高音轻声伴唱”中的男低音的音调低但响度大.
例1 在公共场所“轻声”说话是文明的表现,在课堂上“大声”回答问题才能让老师和同学们都能听清楚.这里的“轻声”和“大声”是指声音的.
解析:“轻声”和“大声”都是指声音的大小或强弱,也就是声音的响度.
答案:响度
声音的“高”“低”有时指音调,有时指响度,含义不是唯一的.例如,音乐中的高音、低音,这里的“高”“低”指的是音调;而“引吭高歌”“低声细语”里的“高”“低”指的是响度,二者容易混淆.物理学中的声音“高”“低”只用来描述音调,而声音的大小用来描述响度.
用波形比较振幅
内容
波形与
振幅 甲图重敲音叉,振幅大,响度大;乙图轻敲音叉,振幅小,响度小
甲 乙
声音
强弱
的
等级 在声学上,人们用分贝作为单位来计量声音的强弱.分贝的符号为dB.把人耳能听见的最弱声音的强度定为0 dB,这是听觉的下限;30~40 dB较为理想的安静环境;超过50 dB影响睡眠和休息;超过70 dB干扰谈话,影响工作效率;超过90 dB听力受到严重影响,并产生神经衰弱、头痛、高血压等疾病;超过150 dB可能使鼓膜破裂出血,双耳完全失去听力.
知识解读 0 dB不是没有声音,而是人刚刚能听到的最弱的声音
例2 某同学在学过声音的特性以后,到学校物理实验室借了两个不同的音叉,用同一示波器,做了四次实验,并记录了四次实验的波形图,如图2-3-1所示.
A
B
C
D
根据我们所学过的知识可知,在上述四个波形图中,其中A和C是____相同,A和B是____相同.(均填“响度”或“音调”)
解析:由题图可知,相同时间内,A图物体振动了1次,B图物体振动了2次,C图物体振动了1次,D图物体振动了2次,故A、C物体的振动频率相同,则音调相同.比较A、B、C、D四个图可知,A、B偏离原平衡位置的距离相等,即振幅相等,所以A、B响度相同;C、D偏离原平衡位置的距离相等,即振幅相等,所以C、D响度相同.
音调
响度
根据图形判断信息的方法:(1)由波形的疏密程度,可知发声体振动频率的高低,波形越密,频率越高,音调越高.(2)波形的高度反映了发声体振动振幅的大小,波形越高,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声音的品质——音色
要点 举例或说明
音色 声音的品质与特色 “闻其声而知其人”就是因为每个人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从而来辨别其人的
影响
音色
的
因素 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等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就不同 同一个人发出声音的音色会随年龄的增长,以及饮食、起居、健康、训练等因素而发生变化
知识解读 (1)我们区分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主要依据的
就是音色.
(2)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发声体有变化,
音色也将变化.例如,有经验的工人师傅,可以通过
音色而得知机器运转的情况是否良好.
(3)同一个人发出声音的音色不是一成不变的
音色又叫音品,它反映了声音的品质,所谓音色不同,也就是人们所说的“音质不同”.除了发声体发出的泛音个数、频率分布等影响音色外,音色还与传声介质、听者的年龄、经历等有关.
例3 (湖南郴州中考)校园广播站正在播音,小明马上告诉大家:“这是我班的小丽同学在播音”.那么,小明判断的依据是声音的(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频率
解析:不同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等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会不同,我们是靠音色来分辨不同人发出的声音的,这就是“闻其声知其人”的道理.故选C.
答案:C
方法技巧:观察声音波形图,从波形的疏密程度来认识音调的高低,从波形的高低来认识响度的大小,从波形的形状来认识音色.
音调相同的不同乐器发出声音的波形总体上的疏密程度是相同的,即频率相同,但波的形状不同,即音色不同.
音调、响度、音色的辨析
音调 响度 音色
物理意义 指声音的高低(声音的粗细) 指声音的强弱(声音的大小) 指声音的特色、品质
音调 响度 音色
决定因素 音调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不同发声体若每秒振动的次数相同,即频率相同,发出声音的音调就相同 响度由发声体振动的振幅和听者距发声体的远近决定,不同发声体调整振幅,可以发出相同响度的声音 不同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是不相同的,因为音色取决于发声体本身,当发声体内部结构改变时,音色就会随之改变
关系 音调、响度、音色之间毫无关系,是根本不同的三个声音特性,音调高的声音,响度不一定大,响度大的声音,音调也不一定高
不要误认为音调高就是响度大,音调低就是响度小,生活中所说的“高声喊叫”中的“高”指的是响度,“花腔女高音”中“高”指的是音调.
例4 小红同学喜欢利用复读机进行英语听力训练,在音量不变的情况下,如果让复读机先正常播放一段录音,然后再快速播放同一段录音,则发出的声音()
A.响度增大,音调不变
B.响度减小,音调不变
C.响度不变,音调升高
D.响度不变,音调降低
解析:音量不变是指声音的大小不变,即响度不变,快速播放同一段录音,发出声音的频率变高,音调变高.故选C.
答案:C
例5 我们平时所说的“女高音”“男低音”,这里的“高”“低”指的是()
A.音调 B.音色
C.响度 D.速度
解析:声音的高低叫作音调.音调的影响因素是发声体的振动频率,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我们平时所说的“女高音”是指声带振动频率高,即音调高;“男低音”是指声带振动频率低,即音调低.故选A.
答案:A
混淆生活中的音调与响度
错解:C
注意:此题最容易错选C项,因为学生把生活用语中声音“高”“低”跟物理中声音的“高”“低”没有区分开来,把平时讲的“你说话的声音太低,我听不见”“请把电视机声音放高点”中的“高”“低”与题中的“高”“低”混淆了.
不清楚音色是分辨发声体的依据
例6 水牛“哞哞”的叫声和蚊子“嗡嗡”的叫声相比较,_____的叫声音调高,_____的叫声响度大.用小提琴和二胡同时演奏《二泉映月》,凭听觉就能分辨出小提琴和二胡,是因为二者的_____不同.
解析:由于牛的声带振动的幅度要比蚊子翅膀振动的幅度大,所以牛的叫声响度大;而牛的声带振动比蚊子翅膀振动得慢,所以蚊子翅膀振动发出声音的音调较高;小提琴和二胡的发声体的结构和材料都不相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所以凭借听觉就能区分二者.
蚊子
水牛
音色
错解:水牛蚊子音调或响度
注意:没有区分开响度和音调,错误地认为水牛叫的声音大,响度大,音调就高;蚊子叫的声音小,响度小,音调就低.
题型一 理解影响响度的因素
角度a 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例7 如图2-3-2所示,在一个正在发声的喇叭上放上一些泡沫小球,调节音量开关,逐渐调大音量,会听到声音的______变大,同时看到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响度
泡沫小球跳得更高
响度与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就越大
图2-3-2
解析:逐渐调大音量,会听到声音的响度变大,同时看到泡沫小球跳得更高,而小球跳得更高是由于喇叭的纸盆振动的振幅变大引起的.
角度b 响度跟人与声源的距离有关
例8 “……驻足倾听,隐隐传来‘威风锣鼓’的节奏,渐渐地鼓声、锣声变得雄壮、喧腾起来,汇成一片欢乐的海洋……”.对文中“隐隐传来”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空气可以传声
B.锣鼓声响度很小
C.锣鼓声在传播过程中音调变了
D.听者离声源很远
解析:“威风锣鼓”的节奏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的;“驻足倾听,隐隐传来”说明鼓声、锣声的响度并不大,可见听者离声源较远,所以A、B、D正确;锣声、鼓声在传播过程中音调不会发生改变,故C错误.故选C.
答案:C
题型二 关于音色的理解
例9 CCTV歌手大赛,有一道辨听题:“先听音乐,后判断该音乐是哪一种乐器演奏的”.这主要考查歌手对乐器的鉴别能力,依据是()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声速
解析:解决此题要知道音色反映的是声音的品质与特色,它跟发声体的材料、结构等有关.不同乐器发声部分的材料和结构都不相同,会发出不同音色的声音,因此我们可以根据音色辨别是何种乐器.故选C.
答案:C
题型三 关于音调、响度、音色的综合应用
例10 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响鼓也要重锤敲”,说明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且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B.“震耳欲聋”说明声音的音调高
C.“闻其声知其人”,说明可以根据音色判断说话者
D.“隔墙有耳”说明固体能传声
解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并且物体振动的幅度越大,响度就越大,故A正确;“震耳欲聋”指的是声音的响度大,故B错误;“闻其声知其人”,是根据不同人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来判断说话者的,故C正确;“隔墙有耳”说明声音能在固体中传播,故D正确.
答案:B
例11 小明同学在学习完教材上“探究声音的响度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后,回到家中想用铁脸盆和水等来做这个实验,请帮助他完成探究报告.
(1)提出问题:声音的响度与振幅有什么关系?
(2)猜想与假设:_________________.
(3)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A.需要实验器材:铁脸盆、水、钢勺.
B.在铁脸盆中装入适量的水,用钢勺轻敲铁脸盆,会发现铁脸盆中的水在跳动.
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C.用较大的力敲铁脸盆,发现铁脸盆中的水跳动比步骤B中的水跳动______(填“高”“低”或“不变”).
(4)结论:通过分析,结合提出的问题,你能初步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评估:你还可以用这些器材来探究什么问题?(写出探究的问题即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
响度与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或音调高低与水的多少有关吗?
解析:(2)本题所探究的问题是声音的响度与振幅的关系,因此可以猜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3)根据实验现象可知,用较大的力敲铁脸盆,发现铁脸盆中的水跳动比步骤B中的水跳动高;(4)通过实验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响度与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5)用这些器材还可以探究声音的产生、音调高低与水的多少的关系等.
知识链接
(1)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它与发声体振动的振幅和听者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听者距离发声体越远,响度越小.
(2)转换法的应用,将不易观察到的现象转换为易观察到的现象来进行研究.
(3)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由此可以选择实验器材来完成探究.
解读中考:从全国各省市的中考来看,本节知识中对音调、响度、音色的辨析和决定响度大小的因素的判断为考查重点.题型以选择题、填空题为主.
考点一 响度
教材第38页“作业第1题”
人们常用“震耳欲聋”来形容物体发出的声音,这是描述声音的(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以上三个特性
例12 (湖北襄阳中考)襄阳泰凯电子有限公司生产“ViKi”智能手机,出口到南美、南亚和非洲市场.调节手机的音量是改变声音的( )
A.音调 B.音色
C.频率 D.响度
解析:声音有三个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音调指声音的高低,响度指声音的大小,通过音色能分辨发声体.使用手机时,调节音量按钮是为了改变声音的大小,调节的是声音的响度.故选D.
答案:D
考点二 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
教材第38页“作业第4题”
用不同大小的力弹同一个琴键,发出的声音的_____不同,弹不同琴键,发出的声音的_____不同.在不同的乐器演奏同一个音,发出的声音的_____不同.
例13 (江苏南通中考)医生为心脏病患者诊断时,常用听诊器听患者的心跳,使用听诊器是为了( )
A.增大心脏跳动时的振幅
B.加快心脏跳动时的频率
C.增强人听到声音的响度
D.改善心脏跳动时的音色
解析:听诊器的工作原理就是利用声音在管内空气中集中传播,减少声音的分散,提高声音的响度,从而可以听到更清楚的声音,然后根据经验判断是否有病症.听诊器无法改变声音的频率、音色,也不能增大心脏跳动的振幅.故选C.
答案:C
核心素养
例14 如图2-3-3所示,在相同的几个啤酒瓶中盛有不同深度的水,同学们进行了一系列探究:
图2-3-3
(1)小兰同学依次吹啤酒瓶口,可以听到不同音调的声音,其中音调最高的是__编号啤酒瓶,此时主要是_____振动发声.
(2)小宇用竹筷轻轻敲打瓶身时,也会产生不同音调的声音,其中音调最高的是____编号啤酒瓶.小宇通过调节瓶中的水量,也恰好能演奏“1、2、3、4、5、6、7”,其中与“3”对应的是____编号啤酒瓶.
(3)我们周围有很多乐器和小兰实验时瓶子的发声原理相同,请你说出一种乐器的名称,并说明这种乐器通过何种途径改变发出声音的音调.
G
空气柱
A
E
解析:(1)吹啤酒瓶口时,是瓶内空气柱振动发声,空气柱越短,振动频率越高,音调越高,所以音调最高的是编号G啤酒瓶.(2)用竹筷轻轻敲打瓶身时,是瓶子和水振动发声,水越多,振动越慢,频率越低,音调越低,所以音调最高的是编号A啤酒瓶.小宇通过调节瓶中的水量,也恰好能演奏“1、2、3、4、5、6、7”,其中与“3”对应的是编号E啤酒瓶.(3)小兰实验时靠的是空气柱的振动发声,在常见的乐器中,笛子、箫等都与这一原理相同.此类乐器是通过手指按压不同的孔,来改变管中空气柱的长度,从而改变发出声音的音调.
答案:(1)G 空气柱(2)A E(3)笛子通过手指按压不同的孔,来改变笛管中空气柱的长度,从而改变发出声音的音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