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阳实验学校2012---2013八年级期中试题(卷)
语 文
一、积累与运用(共32分)
1.选出下面加粗字音、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烂漫(màn) 诘责(jié) 文绉绉(zōu) 广袤无垠(mào)
B.禁锢(gù) 匿名(nì) 眷念(juàn) 冥思暇想(xiá)
C.稽首(qí) 荷戟(jǐ) 旸谷(yáng) 鞺鞺鞳鞳(tāng)
D.叱咄(duō) 骈死(pián) 缊袍(wēn) 负箧曳屣(xiá)
2.下面有四个错别字,请把它们找出来并改正写在方框内。(4分)
错别字
改 正
托词 油光可鉴 愚钝 正襟危座 粗致滥造
虐待 不可名状 苍茫 长嘘短叹 广袤无垠
3.选出下面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油光可鉴(鉴别) 不逊:无礼 匿名(隐藏)
B.不可名状(说出) 睥睨:眼睛斜着看 旸谷(日出)
C.脂粉奁(盒子) 器宇:气概、风度 诘责(谈论)
D.无可置疑(怀疑) 禁锢:束缚,限制 下午霁(阴天)
4.下面是一段关于戏剧知识的介绍性文字。(3分)
①在我国,京剧被誉为“国剧”。 ②它“集我国戏曲之大成,源远流长”
③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民族情愫,成为联系大陆同胞和港、澳、台同胞,联系海内外炎黄子孙的重要艺术[甲]。 ④不但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乙],而且是人类文化宝库中的[丙]
甲、乙、丙三处应填人的词语依次是( )
A.国宝 精品 纽带 B.纽带 瑰宝 精品
C.瑰宝 精英 桥梁 D.国宝 精英 桥梁
5.李明同学说话喜欢引经据典,在下面几种情境讲话时,他引用的古诗文恰当得体的一项是( )(3分)
A.同学张华要到外地去上中专,李明给他送行时说:“‘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张华,你一人远走他乡要多珍重啊!”
B.同学刘欣写作文时想找一句表现读书乐趣的名句,李明不假思索地说道:“这还不容易,‘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嘛!”
C.李明和同学一起去春游,面对着满园盛开的梨花,他情不自禁地说道:“真可谓‘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太美了!”
D.李明的同桌张海学习上得过且过,不求甚解,李明意味深长地对他说:“‘学而不思则罔’,你可不能总是浅尝辄止啊!”
6.下列句子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解放前,爷爷当长工,吃的是粗茶淡饭,睡的是狗窝猪棚。
B.入夜,亮化扩建后的成纪大道华灯齐放,流光溢彩。
C.为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老师精心设计教案,真可谓煞费苦心。
D.我们对别人成功经验固然需要学习,但不可生搬硬套。
7.背诵和默写(有错别字不得分)。(每空1分,共13分)
(1)《水调歌头》中写出普天之下离人心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山坡羊·潼关怀古》一曲中作者对以往历史所作的概括与评判的句子是
; 。
(3)司马迁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宋代的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也道出类似的生死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赤壁》一诗中蕴含机遇造人的哲理,且隐含着诗人对自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慨叹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念天地之悠悠, 。
(6)《马说》中揭示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雨”是古代诗人笔下常见的景物,如“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请你再写出两句含“雨”字的诗句 , 。
二、阅读(共28分)
(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8~13小题。(13分)
但不知怎地,我总还时时记起他,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有时我常常想:他的对于我的热心的希望,不倦的教诲,小而言之,是为中国,就是希望中国有新的医学;大而言之,是为学术,就是希望新的医学传到中国去。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
他所改正的讲义,我曾经订成三厚本,收藏着的,将作为永久的纪念。不幸七年前迁居的时候,中途毁坏了一口书箱,失去半箱书,恰巧这讲义也遗失在内了。责成运送局去找寻,寂无回信。只有他的照相至今还挂在我北京寓居的东墙上,书桌对面。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8.摘录文段中最能表现“我”对藤野先生怀念之情的词语(至少4个)。(2分)
9.加点词“良心发现”指的是什么?(2分)
10.第一段中对藤野先生进行高度评价的句子是:(2分)
11. “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就文段来理解,藤野先生的“性格”指的是: (2分)
12.藤野先生的精神可用文中第一段中的六个字概括:(2分)
13.第二段中,作者怀念藤野先生的具体行为有哪些?(3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14——18小题。(15分)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4.我能解释下面加粗的词。(4分)
①主人日再食 ②门人弟子填其室
③援疑质理 ④卒获有所闻
15.我能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4分)
(1)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2)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16.本文中作者从哪三个方面来表现自己求学的勤且艰?(3分)
17.作者求学的经历给了我们怎样的启迪?(2分)
18.作者家贫嗜学,乐以忘忧,在老师面前毕恭毕敬,不敢出言,当代中学生应该如何看待这种学习态度和从师尊师方式?(2分)
三、写作(从下列两题中任选一题写一篇作文)(共40分)
19.人在旅途中,总会囊看不完的景致,走不完的坎坷,说不完的感受。岁月如歌,人生的意义,不应该仅仅重视结果,更应该咀嚼生命的每一个过程;学习中的一次次探索,科学制作中的一次次发现,绿茵场上的一次次拼搏,与家长、老师、同学的一次次心灵碰撞...…我们的知识在求索中收获,能力在创造中提升.意志在磨砺中坚强,情感在交流中融合。我们的生活因此面丰盈,我们的校园因此丽精彩。
请以“过程”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立意自定,文体自选。 (2)700字左右。 (3)书写工整,卷面整洁。(3)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班名等。
20.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生活领域是无比广阔的,生活中的美也是无比丰富的。无论在城市,在乡村,在工厂,在人类的一切活动中,在人与人的各种关系中,到处都存在着美的事物,美的现象。它们时时刻刻都在陶冶着人们的心灵,愉悦着人们的精神,丰富人们的内心世界,引领人们健康向上地发展。那么,你对生活中的美有怎样的发现和感受?罗丹说过一句话,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
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只要你睁大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就一定能从生活中获得丰富而又鲜活的美,
体会到“人的本质力量”的美感。
请以“生活中的美”为话题,写一篇700字左右的文章。或记叙经历、或抒发情感、或发表议论、或编述故事,题目自拟,文体自选。(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班名等。)
B卷(共50分)
四.用经典浸润自己的人生(有错别字不得分)。(每空1分,共11分)
21.王弯有诗句“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张养浩的【中吕】《普天乐·平沙落雁》中与此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 , 。
22.清代大学者王国维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 。 , ’。此第一境也;‘ , ’。此第二境也;‘ , , , ’。
此第三境也。” ------(王国维《人间词话》一则)
五、古诗赏析:阅读下面这首古诗,按要求完成23—25小题。(共9分)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23.这首诗感情浓郁,但前后基调不同,前四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后四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前后形成鲜明对比。(4分)
24.诗的颔联中借用两个典故,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1分)
25.“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两句在诗中的本义是什么?揭示了什么哲理?
(4分)
六、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完成26—30小题(共16分)
心中的芦苇
①记忆中,有一片茂密的芦苇。她像自由的精灵,在远离世俗的淡泊中,独守江畔一方瘠土,筛风弄月,潇洒倜傥。瘦瘦的筋骨把生命的诗意一缕缕地挑亮,密密的芦花像一片片灿烂的微笑,将野地的清苦和宁静浓缩成亘古的沉默,醉倒了金风,醉倒了诗人。仿佛是王维的山水诗,寻不出现实意味和历史痕迹,只有一抹淡远空灵飘浮于烟的高度,还有一分清高,一分落寞,一分不为人知也无意让人知晓的随意与散逸,原始般的单纯和清淡。
②芊芊芦苇,在滩涂上扎根,无拘无束;在纤桥旁摇曳,蓬蓬勃勃。从苍翠的湖绿,渐渐化做凝重的墨色,却依旧亭亭玉立,倩影婆娑。即使翻越季节的山峦,静候白霜降临,那满目的芦花与天上的白云融为一体,绵延至月光不能触及的地方,也依旧洁白光泽,充满蓬勃的张
力,然后在冰冷的纯洁里面画上生命的句号。
③这白发苍苍的芦苇,是樵子柴担上悠然飘起的一缕秋光,是村姑眉宇间挥之不去的一抹
苍凉的妩媚。像衣香鬃影的女子涉水而来,从古代,从《诗经》,“蒹葭苍苍,白露为霜”遂成
千古绝唱。泅流中,弄篱荡舟的少年水手,采兰撷芷、在水一方的窈窕淑女,映衬着茂密的芦苇,成了三千年文明古国最优美的诗行。
④倘若寄身木筏,去溯芦苇之源,那么,你能听到许多滩边涯际拉纤的号子和寨头镇尾浪漫的故事。你也会发现,苍凉凄美的芦花那么轻易就能拨动深藏的沧桑和历史的痛苦。
⑤易水之滨,高渐离击筑,悲凉的旋律中,荆轲告别燕太子丹,踏上刺秦的不归路,他身后的芦花,一定在萧萧寒风中轻扬。乌江之畔,四面楚歌,西楚霸王柔肠寸断,在“虞兮虞兮奈若何”的哀叹声中,虞姬挥动长剑、裙袂飘飘,作最后的生命之舞。在她倒下的地方,雾茫茫,一片绢素,那是一岸的芦花在为这悲怆的诀别飘雪飞霜。汨罗江边,披发行吟的逐臣屈原,掩涕叹息,仰天长问。佞臣专权,楚王昏庸。居庙堂,不能为民解难;谪乡野,不能替君分忧。生命的寂寞郁结于心,奔突于胸,使诗人纵身大江,荡起的涟漪是芦苇悲鸣的泪滴,在湿湿的夜色中流淌。青青的生命的枝叶包裹起千千万万人民的祟敬和思念,投入历史的长河,成为端午节最深沉的纪念。
⑥真正拥有芦苇,是在大学时代。我喜欢在学校后面的江边漫步——那里,茂密的芦苇像无边的绸带,向着远处缓缓铺开。流苏似的芦花,像云,阵阵清香在如纱似雾的月光中弥散。牛乳般的暮霭流动如烟,小鸟在苇丛中呢喃,还有几声蝉鸣,几声虫唱。宁静,温和,洋溢的诗情触手可及。倘是周日,阳光暖暖地流泻,我用苇叶编一只小船,轻轻放人江中,看它悠悠地随风而去。更多的时候,我一卷在握,于芦花下,和屈子同愤,跟太白同醉,与东坡同发少年狂。在绵绵秋雨和茸茸的芦花织成的透明心境中,我读懂了字里行间的辛酸、痛苦、孤独、浓醇、率真和苦涩。人世沧桑和历史悲剧熔铸的惨痛,犹如滴血的利刃,我们的前人把它揉碎了,咽下,宁可肝肠寸断,也要噙着泪带着微笑,轻轻地说,往事如烟啊!
⑦人是孱弱的,就像一根芦苇,但人又是坚强的,从柔弱中焕发出无穷韧性,那种连自己都有可能意识不到的坚韧,陪伴着我们一路向前。法国哲学家帕斯卡尔说:“思想形成人的伟大。人只不过是一根芦苇,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它是一根能思想的芦苇。”
⑧这根能思想的芦苇,就是你,就是我……
26.作者记忆中的芦苇有怎样的特点?(用原文词语回答,至少四点)(4分)
27.联系上下文回答,第③自然段中“……成了三千年文明古国最优美的诗行”是什么意思?(4分)
28.第④自然段在文中起了怎样的作用 (2分)
29.像芦苇一样因自身悲凉而引起千万人思念的历史人物很多,你了解的还有哪些 请列举二例并用简要的话概述其事迹或对人物作简要评价。(4分)
30. 本文运用了象征的写法,它赋予“芦苇”怎样的象征意义 (2分)
七、语言运用与综合性学习(共14分)
31.阅读下面的表扬信,按要求回答问题。
表扬信
我的孩子方旭就读于贵校初三(1)班,一个月前患急性肺炎住进了医院。这其间他耽误了不少功课,我们焦急万分。正在这时,高远同学主动来到我们家,热心为方旭补课。整整二十天,每天晚上都是如此,直到帮助方旭补上了落下的功课。在高远同学面临中考的关键时刻,牺牲自己的宝贵时间来帮助同学。这种助人为乐的精神让我们全家非常感动。我们除再次向他表示感谢之外,还要求你们当领导的在全校给予表扬!
敬礼!
方旭的家长:方明杰 李丹 敬上
(1)这封表扬信在格式上有两处错误,它们是___ 、___ 。(写出画线处的序号)(2分)
(2)有语病的是________。(写出画线处的序号)(1分) 应改为:
(1分)
(3)正文中语言有一处不得体,请把不得体的这个句子写出来。(2分)
32. 仿照下面的句式,再写一个关于语文的比喻句。(2分)
有人说,语文是一本永远读不完的微型百科全书;有人说,语文是一个折射人生的多彩世界;有人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3.阅读《寻觅春天的踪迹》,完成后面各题。
春天应是一年中最惹人情思的季节。古往令来,诗人留下了吟春、颂春、伤春、惜春的动人诗篇。补全下列咏春的诗词名句。(2分)
①细雨鱼儿出,__________________。( 杜甫 《水槛遣心》)
②____________________,微雨燕双飞。 (晏几道《临汪仙》)
34.《二十四节气歌》中“春雨惊春清谷天”一句,点出了春天的六个节气,请围绕其中某一个节气,写出当地有关的一条谚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35.以“寻觅春天的踪迹”为题办一期手抄报,请你为这期手抄报设计两个有创意的栏目。
(2分)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校 班级 姓名 学号
………………………………装………………订……………线……………内…………不…………准……………答……………题…………………………………
座位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