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藤萝瀑布》教学设计
一、设疑激趣,导入新课
二、指导朗读,感受文章的语言美
1.简介作者。(屏显材料、图片。)
2.简介紫藤萝。(屏显图片。)
3.教师范读课文,生凝神细听,收获感受。
4.学生评价教师的朗读,交流听读感受。
5.学生朗读自己最欣赏的片断,感受文章的语言美。
6.学生朗读展示,教师评价,适时指导、示范。
7.集体展示:女生读第二小节,男生读第六小节。
三、指导赏析,品味文章的语言美
方法:画出自己欣赏的句子,并说说欣赏的理由。
示例:“在这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觉加快了脚步。”
理由:“浅紫色的光辉”写出了赏花环境的淡雅和宁静,衬托了作者气质的高雅。“浅紫色的芳香”里“浅紫色”是视觉描写,“芳香”是嗅觉描写,作者运用了通感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赏花环境的温馨和惬意,给人仙境般的审美享受。
(学生品味、欣赏、展示,教师相机点评,加深对精美句段的理解、体验。)
例句(1):“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来,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
理由:运用比喻写出了紫藤萝花的浓艳、绚烂,表现了藤萝花的气势美。
例句(2):“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
理由:“紫色”“银光”描绘了藤萝花的色彩美,运用比喻写出了紫藤萝花的生机盎然。
例句(3):“每一朵盛开的花像是一个涨满了的小小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
理由: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藤萝花盛开的形象美。
例句(4):“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
理由:“深深浅浅”写出了藤萝花色彩的浓淡有致,“流动”“欢笑”“生长”运用拟人手法赋予静态的藤萝花以动态的美感,表现了藤萝花的生机勃勃,充满活力。
例句(5):“仔细看时,才知那是每一朵紫花中的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
理由:“挑逗”一词运用拟人写出了藤萝花的调皮好动,表现了藤萝花的生机与活力。
例句(6):“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
理由:“挨着”“推着挤着”不仅写出了花朵的繁密,还运用了拟人手法表现了紫藤萝花强烈旺盛的生命力。
例句(7):“‘我在开花!’它们在笑。‘我在开花!’它们嚷嚷。”
理由:“笑”“嚷嚷”运用拟人写出了紫藤萝开花时的欢快、热闹、争强好胜。
四、指导研读,感悟文章的哲理美
问题1:文章为什么不以“紫藤萝”为题,而以“紫藤萝瀑布”为题?
(学生合作探究,展示互评,教师点评。)
明确:
(1)“紫藤萝”是静态的景,而“紫藤萝瀑布”的动景却能起到化静为动、先声夺人的效果。
(2)“紫藤萝瀑布”能给人一种充满生机、充满活力之感,这是一种力量的美,气势的美,生命的美。
(3)“紫藤萝瀑布”既状写出紫藤萝盛开的壮观,又暗示了生命长河的伟大。
(4)“紫藤萝瀑布”是贯穿全文的一条明线索。
问题2:深度解读课文,画出含有“瀑布”的句子,讨论这些语句在文中的作用。
明确:
(1)“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
评析:这一次“瀑布”是在作者的眼前流动,流淌出一幅幅色彩典雅、意境优美的画面,引得作者“凑上去,想摘一朵”。
(2)“我只是伫立凝望,觉得这一条紫藤萝瀑布不只在我眼前,也在我心上缓缓流过。”
评析:因为是在“心上”缓缓流过,所以它使作者对人生有了新的感悟。它带走了这些时一直压在作者“心上”的关于生死的疑惑,关于疾病的痛楚。不仅如此,作者还被眼前的美景所陶醉,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收获了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屏显作者关于生死的疑和疾病的痛楚的背景。)
(3)“过了这么多年,藤萝又开花了,而且开得这样盛,这样密,紫色的瀑布遮住了粗壮的盘虬卧龙般的枝干,不断地流着,流着,流向人的心底。”
评析:“不断地流着,流着,流向人的心底。”紧扣“瀑布”,这是作者在回忆了十多年前家门外一大株紫藤萝的遭遇之后的深层次的感受,并进而引发了作者对人生的思考:“人和花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4)“它是万花中的一朵,也正是由每一个一朵,组成了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
评析:“流动的瀑布”作用有三:其一,呼应第二小节;其二,点明题目;其三,暗指生命的长河。
问题3:讨论“在这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觉加快了脚步”这句话的言外之意。
明确:作者从遭受了不幸而又花开得很盛的藤萝身上得到了生活的启发。加快脚步去做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中的一朵,加快脚步去做生命长河中的一份子,加快脚步赶紧投入到建设祖国的行列中去。
问题4:通过本文的学习,你认为作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对你有何启发?
明确:作者是一个关注生活,永远对生活充满信心,关爱生命,自我砥砺,自奋自强的人。
五、拓展延伸
联系身边的现实,或亲身的阅历,说说你对“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这句话的理解。
【教学反思】
一、设疑激趣,导入新课。此环节的目的是借助诗意的语言将学生带入诗意的氛围,激发学生兴趣。
二、指导朗读,感受文章的语言美。此环节主要是借助各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感受美文的画面美、情感美、意蕴美。实践证明,学生兴趣盎然,效果显著。
三、指导赏析,品味文章的语言美。此环节主要是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同时明确优美的文笔离不开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但通过教学活动发现,学生普遍存在“口欲言而不能之意”的现象。在今后的教学中仍需加强训练。
四、指导研读,感悟文章的哲理美。此环节的教学,我做了大胆的尝试。传统的教法是以作者的感情变化为线索,通过深层解读文本,我发现作者对景物的欣赏、对个人的得失、对人生的感悟都是随着“紫藤萝瀑布”的流动而逐层加深的,因此选择了“紫藤萝瀑布”作为线索。但是,这一环节在教学过程中并没有完全取得预期的效果,看来,备课时的预设与教学中的生成还是有差距的,备学生,备学情,有时比备教材更重要。
五、拓展延伸。此环节学生回答比较踊跃,有些学生的回答充满智慧的光芒。此环节的目的不但是让学生理解文本,理解作者,而且要引导学生理解生活,理解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