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太丘与友期》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陈太丘与友期》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3-07-02 12:33: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陈太丘与友期》教学设计
??? 一、导入课文 ??? 生活中,我们经常遇到这样的事,和别人有约,却因为种种情况而没能赴约;约别人时也同样会碰到对方爽约。不过我倒也曾经见过在恶劣天气中双方依然信守约定的事情,“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让我这旁观者也为之动容。不过我们今天所学的这篇文章,同样是友人相约的事情,过程看起来却不那么美好。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陈太丘与友期》。 ??? (为课文学习奠定情感基础,便于学生在比较中理解文章内涵。) ??? 二、整体感知 ??? 1.结合注释,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把不懂的地方勾画下来。 ??? 2.齐读课文,然后说说文章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 三、合作探究 ??? (一)分角色朗读课文。 ??? 1.故事里有三个人物,故事的走向与这三个人物的性格密切相关。每个语文学习小组负责研究一个人物,共同探讨人物性格,揣摩人物语言,进行朗读练习;试着把文中的叙述性语言转化成相应的人物语言。 ??? 任务分配:第一小组——“陈太丘”;第二小组长——“友人”;第三小组——“元方”。分组讨论,共同完成任务。 ??? 2.每组推选一名代表,进行分角色创作朗读。其他同学细心听,遇到自己认为朗读不够好的地方标注下来,点评时指出。 ??? 3.选取几位同学发言,点评优点和缺点;或采访朗读者是如何将某一处朗读处理得这么精彩的。通过自评与互评,使学生加深对人物的理解。 ??? (朗读是语文学习的有效途径,文言阅读能力在阅读实战中获得,同时促进学生对故事情节和对人物形象的把握。) ??? (二)挖掘细节,深入探究课文。 ??? 1.分析:这几个人物分别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 “陈太丘”——守时、诚信、严于律己;“友人”——不守信、没礼貌,没教养、鲁莽、知错能改;“元方”——机智、聪颖、率真、懂礼识义。 ??? 教师小结:表面上看,元方对友人是有理有据,针锋相对。 ??? (先赞同学生的观点,为下面引发出矛盾作准备。) ??? 2.讨论:细读文本,友人真是个没礼貌,没教养又不守信的人吗? ??? 提示:友人对一个七岁小孩都能礼貌地问“尊君在不”,可见不是没礼貌,知道自己过分了,就下车引之,对小孩道歉,这不是没礼貌人的行为。友人虽说是迟到了一会儿,“去后乃至”,但还是赶来赴约了,也不能说他不守信。 ??? (引导学生对细微处学习,深度开掘学生思维才智,在不断努力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升思维,深化对人物的理解。) ??? 3.探讨:友人的前后态度为何变化如此大? ??? 提示:联系生活中自己迟到但尽量赶来赴约,朋友却已离开时的心情。 ??? 于是学生很容易理解了:友人迟到了,但满怀希望尽力赶来,却扑了个空,失望下恼怒,冲动地说了气话。友人虽然在时间上失信了,可行动、态度上做到了最大限度的诚信,然而却没有得到对方宽容理解心态之下的友好待遇。 ??? (引导用生活的经验解读教材,实现与文本的深层对话。暗扣导语提及的故事,激起学生心中的阵阵涟漪。) ??? 4.大胆猜测:友人为何会迟到? ??? 学生猜测:路上车子坏了;路上遇到需要帮忙的人,不能漠然置之吧;出门时因吃坏肚子,上厕所耽误了时间;家人突生急病,不能只为自己赴约而置家人不顾呀;路上遇到有人拦车喊冤,不能不处理吧…… ??? 5.质疑:如此看来,元方针对友人的回答实质上理由充分吗? ??? 元方年幼,思维简单,他只知道维护自己的父亲,却不知对方是自己的长辈,也应该给他改错的机会。他只知道迟到是失信,没有想到有些复杂情况下,不守时的行为与守信的品质会同存于一个人身上,认识不到这个世界的诚实与守信在各种复杂情况下有内涵与表象的区别。也理解不到这件事上自己父亲的错误更多,“过中不至,太丘舍去”,自己父亲在这事上只是有较强的时间观,却没有认识到守信的内涵;不够宽容,自己的上级迟到有可能是急事耽搁了,多等一会儿也未必不可;处事也不够周到,真有急事先行离开也可留纸条或口信给元方转达友人,这样就可避免不愉快局面出现。 ??? (步步追问,使学生的思维发生冲突,对课文的意义进行深入的挖掘。) ??? 四、演读加深感悟 ??? 发挥想象,进入课文情境,合理补充文章省略的部分,创作人物动作、语言、神情,分组模拟表演,进一步感悟文章的深层内涵。 ??? 做人要有一诺千金的品质,但人世间的事是复杂的,更需要人与人之间多一分宽容,多一分理解,让世间少一分矛盾,多一分和谐。 ??? (用编演课本剧的形式让学生在活动中兴趣盎然地再次学习,力求使学生认识到宽容、理解情怀的重要性。)